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对外依存状况
浅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浅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发布时间:2022-07-05T03:09:17.243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3月第5期作者:李思锟[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关注粮食安全问题。
在2013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李思锟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吉林长春13011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关注粮食安全问题。
在2013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还强调“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基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用全球百分之九的耕地、百分之六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全球百分之二十五的粮食,养活了全球近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使我国人民由吃不饱到吃得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安全的历史性转变。
粮食总产从1978年的3.05亿吨增长到2021年的6.8285亿吨,年均增长率接近百分之二,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78年的316.6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600公斤(按自产及进口粮食量总和平均计算),特别是2012年突破了6亿吨大关、2015年突破6.6亿吨以后,连续七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成就举世瞩目。
但应清醒认识到,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仍存在问题,在能满足全国人民口粮需求的基础上,粮食转化成肉蛋奶的比例尚不足百分之十,同时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
与此同时,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挑战。
一、稳步提升国内粮食产量,降低进口粮食在我国粮食中的占比。
2022年1月14日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453.9万吨,相当于我国产量的24%,较去年同期增长18%,到了历史的新高。
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

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中国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1.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由于其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中国对粮食的需求量一直稳步增长。
然而,由于国内资源和环境限制,中国粮食生产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全部,因此中国一直依赖于粮食的进口。
2. 粮食产量和消费情况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增加,但增速逐渐放缓。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近几年一直保持在6亿吨左右。
然而,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消费量将达到7亿吨以上。
3. 粮食进口和出口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由于国内产量的限制和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一直对谷物、油籽和棉花等农产品进行大量进口。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额稳步增长,2019年粮食进口额超过1400亿美元。
而在出口方面,中国的粮食出口相对较少。
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糖等。
尽管中国的粮食出口量有所增加,但出口额相对较小。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更倾向于保障国内的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4. 粮食贸易政策和合作中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贸易政策来保障国内粮食供应。
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进口关税和配额措施,以控制进口量和保护国内农民的利益。
此外,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
中国与许多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签订了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鼓励增加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合作,提高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5. 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中国面临着保障粮食供应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然而,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限制、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将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带来挑战。
此外,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倾向也可能对中国的粮食贸易造成影响。
然而,中国市场庞大且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为农产品出口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结论中国是全球粮食贸易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我国饲料行业的供需现状

我国饲料行业的供需现状
一、我国饲料行业的供需情况
我国饲料行业的供需现状各有千秋。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
饲料行业供应量为963.2万吨,较2023年增长8.8%;饲料销售额为7868.2亿元,同比增长8.7%。
整体来看,我国饲料行业供需运行一般,
但存在不少短期及调整性影响因素。
1、饲料供给
在2023年,我国饲料行业总产量9632万吨,比2023年增加8.8%。
截至2023年,我国禽类饲料、家禽饲料、牛羊饲料的产量分别为3742.3
万吨、221.4万吨、1024.1万吨,比2023年分别增幅8.3%、9.2%、7.9%。
此外,2023年我国饲料行业产值达7766.9亿元,比2023年增长3.9%,
年末结转库存量为4.93亿吨。
2023年我国饲料行业以原料植物蛋白质饲料为主,占饲料总产量的56.6%;其次是添加剂,占饲料总产量的30.2%;中间性饲料为14.2%;最
后是饲料新产品、矿物质饲料等,占比较小。
2、饲料需求
从饲料需求方面看,2023年,我国养猪量底部复苏,猪饲料需求量
增加,但仍未达到去年以前的水平。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2023年
猪饲料需求量约540万吨,比2023年增长了17.0%,比2023年还是有小
幅下降。
我国玉米进口量增加对外依存度高渐成趋势

行业视角22农产品加工业民以食为天。
农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关乎到国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
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国内外粮食动态发展。
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政策性储备粮拍卖“三大调控法宝”,确保了粮食安全的总体无虞;不过,随着对外进口依存度增加,我国粮食安全应有远忧。
玉米进口同比增长385.7%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我国玉米进口量达455.6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361.8万吨,增幅385.7%,其中,1月份玉米进口量最高,为75.11万吨,平均单价333.63美元/吨,环比上涨31.8%,同比上涨398.89%;2012年上半年共计进口188.44万吨,占前10月总量的41.4%。
针对2012年上半年我国玉米进口量剧增的表现,农科院信息中心研究员聂凤英表示,2012年全年食品价格较高,由于上半年美国产量波动较大,市场价格也随之作出调整,进口数量有所提高,不过,随着市场后期的理性回归,我国玉米进口量单月趋缓。
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我国玉米进口量增加对外依存度高渐成趋势产1534万吨;玉米市场在不缺粮状态下,供应压力渐显,从玉米进口量来看,基数相对较小,并未对国内玉米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人口增加和收入增长,再加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民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玉米需求。
”聂凤英表示,城镇化建设导致耕地减少,进而对肉类蛋白质增加,再加上饲料、乙醇和糖等一百多种深加工产品对玉米的需求,因此,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长是趋势,进口量的提高也在情理之中。
“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是生产与消费开始转向一种紧平衡的关系。
”中华粮网研发总监张智先表示,在玉米丰产时期的产量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歉收时期尚不能够满足需要,在合适的时机通过进口玉米来调剂国内余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有利于增加国内玉米供应,稳定国内玉米市场。
从2011年第4季度始,国际玉米市场价格有所下跌,进口玉米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示出来。
粮食安全核心在饲料粮安全

粮食安全核心在饲料粮安全访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李习龙■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翟晓汀中国是世界畜牧第一大国,也是饲料粮需求第一大国。
保障粮食安全,既要保证口粮安全,也要保证饲料粮安全。
近年来,粮食进口量居高不下,价格持续上涨,我国饲料粮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猪营养与饲料团队首席科学家李习龙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农业政策和科技创新的引领下,进口粮在饲料粮中的占比逐渐减少。
未来,通过增加自给能力、推广减量替代、提升畜禽养殖效率、加强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努力,“让畜禽都吃上中国粮”的愿望终会成为现实。
《经济》:保障饲料粮安全对于农业安全来说有怎样的意义?李习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谷物食用消费逐渐递减,但是对肉蛋奶的消费逐年增加。
我国目前口粮基本安全,粮食安全根本在饲料粮安全。
我们现在养殖端的主要饲料原料为玉米和豆粕,每年进口的玉米和大豆90%以上用作饲料。
当玉米和豆粕供给不足导致价格过高时就会使用小麦、稻谷等谷物替代,对口粮造成威胁。
因此,保障饲料粮的安全是确保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关键。
《经济》:为什么说“中国的粮食安全核心是饲料粮安全”?目前我国饲料粮现状如何?会给农业安全带来何种挑战?李习龙: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七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但粮食饲用量占比较大。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我国粮食饲用消费量3.95亿吨,占粮食消费总量的48%,明显高于33%的口粮消费和17%的工业消费。
按2035年肉蛋奶消费需求预测,我国2035年主要用于饲料的玉米和大豆需求分别增至3.44亿吨和1.38亿吨,饲料供给缺口高达7600多万吨。
受限于我国国李习龙情和资源禀赋,国产玉米、大豆因耕地面积、品种单产等因素影响,无法满足需要。
因此,中国的粮食安全核心是饲料粮安全。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一、总体情况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
二、农产品进口情况分析1. 主要进口农产品及数量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豆、小麦、玉米、棕榈油等。
其中,大豆是我国进口农产品中数量最大的品种,达到万吨,占总进口量的%。
是小麦和玉米,分别进口万吨和万吨。
2. 进口农产品的来源国家和地区2023年,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等。
其中,美国是我国进口农产品最大的来源国家,占总进口量的%。
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占%和%。
3. 进口农产品的主要用途进口农产品主要用于满足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
其中,大豆主要用于豆油和豆粕的生产,小麦和玉米主要用于人类食品、饲料和加工业。
三、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1. 主要出口农产品及数量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米、水果、海产品等。
其中,大米是我国出口农产品中数量最大的品种,达到万吨,占总出口量的%。
是水果和海产品,分别出口万吨和万吨。
2. 出口农产品的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2023年,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欧洲、北美等。
其中,东南亚国家是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最大目的地,占总出口量的%。
是欧洲和北美,分别占%和%。
3. 出口农产品的主要种类和品质要求我国出口农产品种类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
对于出口农产品,我国通常要求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如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等。
四、政策和措施为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减免关税、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等。
五、和展望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支持,预计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2019—2020年我国奶牛饲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9—2020年我国奶牛饲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 2019年我国奶牛饲料基本情况1.1 2019年我国奶牛饲料产量情况2019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29亿t,同比下降3.7%。
其中反刍动物饲料1108.9万t,同比增长9.0%,其中肉牛、奶牛、肉羊饲料分别增长32.5%、0.8%、7.8%(中国饲料工业统计,2019)。
图1显示,2010年以来,除了2012年和2016年,反刍饲料产量有所回调,其他年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
经过2016年的短暂修整后2017年反刍饲料再次走高,其中奶牛饲料连年来稳步提升,集团企业饲料产量和占有率均稳步提高,我国奶牛饲料工业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加速。
图1 2010年以来我国反刍饲料产量对比注:数据来源于中国饲料工业统计。
1.2 我国奶牛饲料市场集中度继续加快2019年我国奶牛饲料集团企业饲料产量继续提升,全国前14家企业总产量超过304万t,与上年相比涨幅缩小了1.43个百分点。
上述集团企业奶牛饲料产量与全国产量占比达到了63.5%,与上年比扩大了2.64个百分点。
2019年我国奶牛饲料企业排名靠前的企业不断强化,奶牛饲料集团企业开工率相对偏高,基本在70%以上,部分企业开工率达到了近90%。
2019年单个奶牛场增量比较大,散养户退出加速,奶牛饲料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快。
据笔者走访调研的数据显示,2019年牧泉元兴奶牛饲料仍继续大幅提升,继续扩大与其他企业差距,长春博瑞集团作为专业奶牛饲料生产企业,继续稳居第二。
2019年奶牛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产量提升较快。
由图2可以发现,内蒙古牧泉元兴、长春博瑞在奶牛饲料方面更加专注,近几年第一梯队奶牛饲料企业的产量出现差异,嘉吉、正大、禾丰在肉牛和肉羊饲料转型明显,奶牛饲料产量相对稳定,其他部分厂家饲料产业发展方向倾向到肉牛和肉羊及其他反刍饲料。
2019年反刍饲料特别是奶牛饲料行业毛利率均在10%以上,奶牛上下游产业利润实现少有的全面增长,同时部分退出猪饲料的企业在2019年进入反刍饲料的生产及反刍动物的养殖,但由于成本管控能力,现有的品牌效应及长期的技术服务积累,反刍饲料甚至奶牛饲料仍集中在头部集团饲料企业,特别是奶牛饲料企业准入门槛较高,更难以有新厂实现规模转化。
我国玉米进口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玉米进口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它不仅是动物主要的饲料来源,而且是人类重要的工业原料,一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国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无论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都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同时我国也是玉米消费大国之一。
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都是玉米净出口国家,由于近年来我国玉米价格高,玉米品质较差和我国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等国内因素,及人民币升值、外资炒作等国际因素,致使我国玉米进口量越来越大,直到2010年我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这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玉米贸易的转折点,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如果任由目前我国玉米进口量增大的趋势发展,玉米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豆”,也必将会影响到我国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先是介绍我国玉米种植及消费概况,然后从进口规模、进口依存度、进口来源国三个方面对我国玉米进口贸易现状进行阐述,并尝试研究出我国玉米进口贸易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建设性、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希望对平衡我国玉米贸易和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有所贡献。
关键词:玉米,进口,贸易,粮食安全THE ST ATUS QUO OF CHINA’S CORN IMPOR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ABSTRACTCorn is an important food crop, it is not only the animal’s main source of feed, and i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raw material for human beings, a major renewable energy crops, play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one of the three golden corn in the world, regardless of the acreage or total output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corn-producing countries, while China also is the main corn consumption country. Since the new century, China has always been the corn net exporting countries. but,in recent years, due to China’s higher corn pric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rn industry and other domestic factors,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foreign speculation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corn import importer. Until 2010, China became the corn net import country, which is the turning point of China’s corn trade in the new century, also a dangerous signal. If a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China’s corn imports, corn is likely to become the next “soy”, which will also affect our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corn planting and consumption situation, and then from import scale, import dependency, import source three aspects to expound our corn import trade status, and try to study the deep reason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corn import trade of our country, and in the light of these reasons put forward a constructive, th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oping it can contribute to the balance of China’s corn trad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food secu rity in China.KEY WORDS: corn, import, trading, food security目录前言 (1)一、我国玉米在国内市场概况及国际市场地位 (2)(一)生产种植现状 (2)1.产量逐步增多且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2.播种面积在波动中稳步上升 (2)3.单产呈上升趋势 (3)(二)消费情况 (4)1. 消费量增速较快 (4)2.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5)(三)在世界玉米贸易中的地位 (6)二、我国玉米进口贸易现状 (8)(一)进口规模 (8)(二)进口依存度 (9)(三)进口主要来源国 (10)三、我国玉米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12)(一)我国玉米进口量的国际影响因素分析 (12)1.国外玉米成本低 (12)2.人民币升值 (13)3.国际价格 (13)4.国际供需结构 (14)5.外资渗入和控制 (15)(二)我国玉米进口量的国内影响因素分析 (15)1.产量供不应求,进口需求量增 (15)2.饲料及深加工行业的需求增加 (17)3.政策因素 (17)4.国内市场价格 (18)5.农民和贸易商惜售心理 (18)6.品质较差,缺乏竞争力 (19)7.其他因素 (20)四、未来我国玉米进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21)(一)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玉米自给水平 (21)1.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玉米产量 (21)2.稳定生产,降低单位面积成本 (21)(二)完善粮储体系,巩固国家粮食安全 (22)(三)加强预警机制,完善进口政策调控 (22)(四)强化信息服务,加强网络化建设 (23)(五)把握国际市场变化,适时出口玉米 (23)结论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前言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战略物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对外依存状况我国饲料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之后,已经步入整合转型时代。
审视整个行业的生产结构不难看出,以玉米、豆粕、鱼粉等为主要组分的配合饲料是我国饲料工业的主流产品。
观察玉米、豆粕和鱼粉近年来的供求变化,呈现出国内产量增长有限、总用量不断上升、进口量大幅增加,对国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的明显特征。
分析成因,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隐忧。
而对这些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决,对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1 主要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的市场观察1.1 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豆粕是大豆榨油工业的副产品,一般进口大豆的出粕率在78%(出油率19%)左右,国产大豆的出粕率在80%(出油率17%)左右。
由于近年来豆粕在我国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以至于有些人将大豆这一传统的食用油料作物,改称作“粕料作物”。
随着近年来我国饲料业的快速发展,对豆粕原料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导致对大豆的年需求量超过6 500万t,而国产大豆的年产量却不增反降,预计2012年我国的大豆年产量只在1 000万t左右。
据统计,2001年我国进口大豆1 394万t,2011年为5 263万t,年均增长387万t。
2012年我国进口大豆更是达到5 838万t,占世界总进口量的60%以上,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5%以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
1.2 鱼粉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鱼粉因其理想的氨基酸配比、丰富的长链ω-3脂肪酸、有益的未知生长因子以及很高的消化利用率,成为饲料工业最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原料。
我国目前鱼粉年产量只有40万t左右,远不能满足国内170万t左右的年消费需求。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2012年我国鱼粉的进口数量分别是134.9万、130.8万、103.8万、121.0万和124.6万t,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70%以上。
特别是近3年进口鱼粉的年均销售价格均超过10 000元/t。
预计未来全球鱼粉产量趋于稳定,而我国鱼粉的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进口量占世界产量的比重将由2000年前的15%增长为30%以上。
1.3 我国已从玉米出口国发展为供需“紧平衡”玉米作为饲料工业最重要的能量饲料原料以及其他行业深加工原料,在我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早些年我国是玉米出口国,2002年和2003年我国玉米年出口量曾经达到1 167万和1 639万t,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
但近年来,我国的玉米消费增长连年大于产量增长。
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虽为20 812万t,继续增产的玉米仍不能弥补不断扩大的需求缺口。
据统计,2009-2012年我国玉米进口量分别为8万、157万、175万和521万t。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人均玉米需求量将达到207kg,以现有13.6亿人口为基数,至2015年中国玉米需求量将达到2.8亿t,因此外界不断调升未来我国玉米的进口量。
尽管目前我国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比重还很低,但由于存在潜在的较大进口需求,我国的玉米进口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2 对外依存度攀升的缘由及弊端分析近些年,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有其合理性。
第一,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所致。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越过边界的流动量日益增大。
积极地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加速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繁荣。
第二,我国养殖业和饲料业增长强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一步步提高,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大,进而对饲料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大幅提高。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饲料工业产量1980年为110万t,1990年为3 194万t, 2000年为7 429万t,2010年为1.62亿t,到2012年预计超过1.9亿t,稳居世界头号饲料生产大国。
限于国产的饲料工业原料(如玉米、豆粕、鱼粉等)增长有限,进口就成了不得不的选择。
第三,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有利于我国从国外进口。
综合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简而言之相当于进口商品“打折”。
适度地增加进口,有利于缓解国内农产品供求矛盾,稳定或降低国内相关工业原料的价格成本。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我国进口商品(农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弊端已日益显现。
一是会加剧未来我国饲料及养殖业发展的波动。
近年来我国豆粕、鱼粉的价格巨幅波动就是例证。
2012年初,美国局部地区出现干旱苗头,美国农业部报告几次调低本国大豆产量数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几次大幅上升→我国大豆进口成本价格高涨→饲料用豆粕价格暴涨。
同样,2012年10月底,秘鲁生产部出台了下个捕季鳀鱼捕捞配额为81万t(为秘鲁10年来历史新低)以后,国外鱼粉贸易商(外盘)全线暂停报价,国内鱼粉市场价格瞬间上涨1 500~2 000元/t。
二是产业界的“马太效应”或将导致我国相关原料(农产品)产业趋于萎缩。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 682万亩,较上年下降13.8%,这是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下降的第5年。
减种和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大豆与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比较种植效益偏低等因素,但较低价格的进口大豆对国内大豆消费市场的抢占也是明显存在的。
尽管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但收效并不显著。
就玉米而言,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并不靠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亩产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于国内玉米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大,未来我国进口玉米的增长态势或将难以避免。
三是一旦人民币升值反转与国际灾害性天气同现,不免引发我国食品价格暴涨的危机。
目前人民币持续“外升内贬”的现象,不可能就这样长期一直下去的,因此需要留心未来国际经济环境反转、人民币升值拐点的问题。
3 应对对外依存度再上升的策略与建议3.1 加强大宗原料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限于耕地、水资源的紧张,随着我国饲料业的持续发展,饲料粮的需求增量必将高于国内粮食的预期增量,主要饲料原料不断扩大进口是趋势,未来饲料粮安全将会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
目前除了种粮效益远低于社会平均收益水平问题之外,农民将比较效益更低的大豆耕地改作高产玉米也是个重要问题。
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收入远高于种粮收入,各地农田撂荒、谷物改为经济作物等现象越来越普遍;二是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蚕食宝贵耕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降低各级政府的种粮积极性;三是我国农业竞争力持续萎缩,农业基本建设长期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专业化、集约化和科技水平都差距巨大。
当前不仅需要从政策层面整体上进一步加大对种粮的补贴力度,还需要就不同农产品比较收益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要加强对种粮成本的管控研究,将城镇化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依靠科技、推广良种、集约耕种,以不断提高我国种粮的生产效率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从而逐步降低我国主要饲料粮对国外的依存度。
3.2 强化资源性原料的科学保护性利用鱼粉是典型的海洋资源性产品。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每年消耗的鱼粉中,仅有20%~30%为国产鱼粉,这些鱼粉主要产自辽宁大连、山东荣成、浙江舟山、广东沿海等地,其原料鱼分别捕捞自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区域。
由于早些年我国鱼粉生产相对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存在无证滥捕现象引发的渔业资源趋于枯竭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资源的可贵,有关部门从鱼粉生产实行许可证管理着手,规定了禁捕期等。
目前无证乱捕的现象已大有改观,但与世界上科学利用海洋渔业资源较好的国家相比,仍有很多需学习借鉴之处。
以世界鱼粉生产大国秘鲁和智利为例,秘鲁自2005年起,不再采用只限时不限量的奥林匹克式捕捞制度,而是采取限时限额的更为科学的捕捞配额制度。
在每年的捕鱼配额公布一个月之前,秘鲁海洋研究院(IMARPE)派出渔业资源勘测船对鱼资源进行勘探,并出具鱼资源报告,以此作为公布当季捕捞配额大小的依据。
捕捞期间,秘鲁沿海各港口每日都有前一日捕捞量、鱼体尺寸的统计数字公布,发现有鱼体规格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及时采取临时小禁捕措施等等。
智利早在1991年制定了渔业普通法,在2001年制定每个厂最大捕捞限量,2013年2月初又公布了为保护鱼资源可持续性的新渔业法案。
该法案是基于可转移证书的基础上制定,通过专业组织评估每个鱼种的当期捕捞配额,人工渔船的捕捞行为被政府以证书控制、卫星监测等措施进行密切监控。
3.3 适当降低我国畜禽养殖品种外来良种化的热度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品种外来良种化的高歌猛进,无疑为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我们认为,首先,不能因为个别的安全问题就抹杀几十年来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给养殖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
当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行业要更好的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消费者吃好的需求。
其次,有必要审视我国畜禽品种进一步外来良种化、畜禽日粮结构以玉米-豆粕型为主的弊端问题。
目前,我国的祖代鸡几乎全部从国外引进,国外种鸡已经占领了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
我国种猪年进口量已超过1万头,且全部为高端核心群。
这种情况促进了“玉米-豆粕”型日粮主流地位的形成,造成饲料粮的进口需求不断扩大。
要改变这种趋势,我国畜禽养殖外来良种化的趋势需要降温,要重新重视地方畜禽良种的开发利用,走规模化养殖场(以外来良种为基础的集约化养殖)和散养场(以地方品种为基础的大范围、低密度养殖)并举的路线,从而优化我国养殖业的日粮结构,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
3.4 研究建立适合中国饲料资源特色的日粮技术体系过去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研究的重点之一就如何缩短养殖周期并不断提高生产性能。
但在进入品质时代的今天,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的研究重点需要优化。
一方面要立足国内资源,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包括进一步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以及新蛋白源的研究与开发等。
另一方面要利用国内现有资源,在安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不同饲料资源的利用效价。
比如,饲料蛋白源是制约我国水产养殖及饲料工业发展的瓶颈之,作为水产品、水产料产量都是世界第一的大国,如何在水产中有效利用氨基酸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领域,有必要尽快建立起立足于我国饲料资源的畜禽水生动物日粮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