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
印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印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3.了解印度的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内容1.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2.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3.印度的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宗教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了解印度的主要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3.了解印度的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宗教信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总面积约32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强劲,文化历史悠久、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2.讲解(20分钟)•地理位置: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周边国家和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介绍印度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和季节变化。
•自然景观:介绍印度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
3.活动(30分钟)分组小组活动,让学生搜索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并做一定的介绍。
4.讲解(20分钟)•经济发展状况:介绍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指标。
•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介绍印度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还要重点介绍印度的特色产业,如信息技术、纺织业、宝石业等。
5.讲解(20分钟)•文化传统:介绍印度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宗教信仰:介绍印度的宗教信仰,包括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
6.总结(5分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五、教学评价1.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有盲点;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3.得出教学反思,准备下次的教学。
六、教学资料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2.教学PPT;七、教学思考1.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地理教案-东南亚

地理教案-东南亚教学目标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
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
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
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
2.了解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促进学生对东南亚政治经济的基础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东南亚各国地理位置特点。
2.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
三、教学难点1.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问答法五、教学内容与安排一、讲授内容东南亚是指个国家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地区,中国南方和东南部就在此地区。
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战略位置。
下面我们来逐个了解东南亚的几个主要的国家。
1.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国家,东面临近马六甲海峡,南部与印度尼西亚相邻。
新加坡位于亚洲南端的马来半岛的南部,离赤道只有137公里,是一个独立城市国家。
2.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中部是穿越亚洲的第三条纵贯线马来半岛,马来半岛位于马六甲海峡与南中国海之间,东马位于婆罗洲和巽他群岛之间,是一个越亚洲南北的国家。
3.菲律宾菲律宾共和国位于东南亚至西南太平洋的近7,000个岛屿,是一个虚位以待感的国家。
这些岛屿形成了偌大的群岛,这也是菲律宾得到“珍珠东方”的优美美誉的重要原因。
4.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之间,印度尼西亚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也是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国土总面积达到了1,912,988平方公里。
5.泰国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的黄金海角处。
泰国东北部有湄公河畔,南部是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西北部和缅甸毗邻。
泰国的面积为5,116,787平方公里。
二、地缘政治关系东南亚国家区域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不同文化的交融、经济利益的交织以及区域冲突的可能性都使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
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军事同盟与合作东南亚地缘政治局势复杂,许多国家之间保持谨慎合作的态度。
印度尼西亚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积极
外交政策。
◆主张大国平衡,重视与美中日
澳及欧盟的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主
张改组联合国,扩大安理会。
◆反对美等西方国家把经济与人
权、环境等挂钩。
◆ 努力促进南南合作、南北对
话,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
印度尼西亚多属热带 雨林气候。高温多雨、 湿度大。年平均湿度 25℃~27℃。年降水量 2000毫米以上。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火 山之国,全国共有火 山400多座。 全国各岛处处青山绿 水,四季皆夏,被称 为“赤道上的翡翠”。
印度尼西亚人在饮食习惯 上主要以大米为主食,以 鱼类、蔬菜、肉类等为主 要副食品。他们喜欢以牛、 羊、鸡的五脏烹制各种菜 肴。大多数人都不饮酒, 但极少数人却爱饮烈性酒, 少部分人爱喝葡萄酒和香 槟酒。他们在饮食习惯上 对用猪肉烹制的菜肴倍加 欢迎和喜爱。 印度尼西亚 人习惯吃西欧式的西餐。 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 叉、匙或筷子之外,一般 都习惯用手抓饭。
与中国的关系:
1950年4月13号,两国建交。 1967年,印度尼西亚军人政权奉行 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并单方面宣 布与中国断绝外交的关系。 1967年10月30号 两国外交关系中断。 1990年8月8号,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经济
自然资源
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 煤、镍、锡、铅、铜、金和高岭土等。森林资源也很丰富。印度 尼西亚现有森林面积约1.2亿平方米,占国土面积的63.7%。 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为亚洲第1位和第2位。印度尼西亚 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显花植物2.5万种,森林树种共有4 000多种,其中具有商业价值的近250种,商业用材树种50多种。 主要商业用材树种有桃花心木,柳桉,龙脑香,南亚松,柚木等。 哺乳动物种类居世界之首,多达515种;爬行动物600种,居世 界第3位:两栖类动物270种,居世界第5位。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文章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南面,涵盖了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个广阔的地区内,既有山脉高地,也有平原河口,既有草原森林,也有沙漠盆地,这些地形特征的差异造就了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配置,也决定了各国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全面了解和认识东南亚地理及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情况,我编写了以下的七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自然特征,包括地势、气候、水域、岛屿等。
2.认识东南亚各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语言、宗教和文化特点。
3.了解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经济产业、贸易、旅游、人文景观等。
4.了解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历史和现今合作形势。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体系(1)位置: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边界,了解其与邻国的位置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
(2)地势:介绍东南亚的地形地貌,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岛屿,了解其景观特点和区域划分。
(3)气候: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了解其气候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水域:介绍东南亚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了解其资源和文化特点。
2.国家特点(1)人口:介绍东南亚国家的总人口和人口密度,了解各国的民族组成和语言特点。
(2)文化:介绍东南亚国家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东南亚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沿革。
(3)经济: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和贸易方向,了解各国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历程。
(4)旅游: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了解其旅游消费市场和旅游引领经济的作用。
3.中外交往(1)历史: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了解彼此的友好合作和资产互补的历史基础。
(2)现状: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领域和发展现状,了解双方的合作重点和前景。
4.资源使用(1)资源保护:介绍社会公众和政府机构如何保护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了解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地理教案: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大洲

地理教案: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大洲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大洲概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由许多大洲组成。
在地理教育中,了解和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大洲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全球变化的影响,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联系。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深入研究世界上的七个主要大洲,并探索它们的地理特征、人口和文化。
一、亚洲1. 地理特征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它东起太平洋,西至欧亚大陆,北至北冰洋,南抵印度洋。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喜马拉雅山脉)、平原(戈壁沙漠)和河流(长江、黄河)等。
2. 人口和文化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拥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他人口较多的国家还包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
亚洲富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例如中国的汉字和印度的佛教。
二、非洲1. 地理特征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大洲,位于亚洲和美洲之间。
它南濒南大洋,北临地中海,西隔大西洋与美洲相对,东临印度洋。
非洲地形多样,包括撒哈拉沙漠、赞比西河和尼罗河等。
2. 人口和文化非洲是人口第二多的大洲,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和文化。
尼日利亚、埃及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非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埃及的金字塔和南非的曼德拉。
三、北美洲1. 地理特征北美洲是地球上的第三大洲,北濒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接太平洋,南隔墨西哥湾与南美洲相对。
北美洲地形多样,包括阿拉斯加山脉、大平原和科罗拉多河等。
2. 人口和文化北美洲是人口第三多的大洲,主要分布在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国家。
北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经济体系,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北美洲也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和墨西哥的玛雅文明。
四、南美洲1. 地理特征南美洲是地球上的第四大洲,西濒太平洋,东以美洲山脉和大西洋抵达非洲。
南美洲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安第斯山脉、亚马孙河和巴西高原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教案可以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1印度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知道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进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爱好;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食粮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形。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应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1.课件展现:图7.34“印度的地势”,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势散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现P34的浏览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地理教案-印度尼西亚

地理教案-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印度尼西亚目标:了解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知道印度尼西亚位于哪个大洲和地理位置。
2. 了解印度尼西亚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火山、河流等。
3. 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4. 了解印度尼西亚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产等。
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和印度尼西亚地图。
2. 印度尼西亚地形图。
3. 印度尼西亚气候图。
4. 图片或视频展示印度尼西亚的自然景观。
教学活动:活动一:地理位置1. 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印度尼西亚所在的大洲和地理位置。
2. 给学生发放印度尼西亚地图,让他们在地图上标出印度尼西亚的位置。
活动二:地形特点1. 展示印度尼西亚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印度尼西亚的地形特点。
2. 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地形特点,比如大部分是群岛,有许多山脉、火山和河流等。
活动三:气候特点1. 展示印度尼西亚气候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特点。
2. 介绍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 解释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比如高温多雨和季风变化。
活动四:自然资源1.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印度尼西亚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
2. 介绍印度尼西亚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产(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渔业等。
3. 讨论印度尼西亚的自然资源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总结:1. 回顾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2. 强调印度尼西亚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3. 鼓励学生了解和关注印度尼西亚的环境问题,提倡环保行动。
延伸活动:1. 让学生选择一个印度尼西亚的城市或地区,做更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该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和经济等方面。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印度尼西亚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印度尼西亚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
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
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
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
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一、首先围绕着印度尼西亚图回答问题: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
近?
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从而,概括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
然后,提问印度尼西亚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
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组织学生阅读“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这段课文,了解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状况。
三、通过读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尼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
通过前面对印尼自然环境的分析,让学生自己说出印尼应出产哪些农产品,老师补充。
总结印尼的经济状况:印尼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林、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石油加工业和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四、最后让学生在印尼简图上,找出雅加达和万隆,明确这两个城市准确位置。
并介绍这两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本节容的思路是: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分
布→物产→经济状况→主要城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领土的构成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主要的矿产和农产品。
【教学难点】成为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的原因
【教学工具】“印度尼西亚简图”、“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及印度尼西亚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知道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它源源不断地向身体提供氧气,如果它丧失了作用,人马上就会死亡。
我们今天学习的容,就是被誉为是世界、特别是南太平洋的一叶“肺”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板书)第四节印度尼西亚
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
(读印尼简图)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个纬度带?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本区的气候以哪一种为主?植被以什么为主(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
属于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为
主。
热带雨林)
2、印度尼西亚的领土组成有什么特点?在图上找出主要的岛屿?并用红线描出(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
主要有门答腊岛、爪哇岛
3、说出印度尼西亚的相对位置?说说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东亚和西欧、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板书)1、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2、位于东亚和西欧以及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风光图片)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风光图
(讲述)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及其两侧,气候特点是高温多于雨。
各岛树木葱绿,花开四季,各岛相连,使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
印度尼西亚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很多人前往旅游。
(板书)2多火山、地震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提问)印度尼西亚位于哪三大板块之间?(太平洋、印度洋和欧亚大陆)
(讲解)由于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全境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有活火山77座。
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阅读)组织学生阅读“人类口众多、分布不均”这段课文,回答
(1)印度尼西亚有人口_______
(2)居世界第_______位
(3)印度尼西亚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_______,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板书)二、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读图)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在什么地方?
(总结)印尼的石油、天然气、锡、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其中石油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东南亚首位。
(板书)三、矿产和植被
(提问)受气候影响,印尼的农作物应以什么为主(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
(总结)印度尼西亚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那它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印度尼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
林、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石油加工业和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印尼有那几个主要城市?
(板书)主要城市
请大家在印尼简图上,找出雅加达和万隆两个城市,明确这两个城市准确位置。
并介绍这两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雅加达:首都、重要港口、东南亚最大的城市。
万隆:疗养和旅游胜地。
1955年,亚非会议在此召开。
)(总结)由于印尼的地理位置和组成的特点,使印尼就像热带海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这条“项链”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
正是因为印尼有广阔的热带森林,所以它被称为世界特别是太平洋的一叶“肺”。
但不幸的是印尼的森林正在以每天4000—9000公顷的速度消失。
这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板书设计
印度尼西亚
1、热带洋上的翡翠
2、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3、地理位置重要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矿产和植被资源分布
主要城市
雅加达:首都、东南亚最大城市
万隆:疗养和旅游胜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