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问茶导游词

西湖龙井问茶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中国西湖,我将为大家介绍著名的龙井茶。
龙井茶,又称西湖龙井,是我国著名的绿茶之一,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下面是西湖龙井的问茶导游词。
首先,我将介绍一下龙井茶的起源和历史。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附近的西湖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传,龙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这片地区的龙井山上有一口叫做龙井泉的井子,这口泉水质纯净,味道清甜。
有一天,一位佛教高僧路过此地,在饭馆品茗时,用龙井泉的水泡茶喝。
喝过之后,他觉得茶水清香甘醇,非常可口。
于是,他找到了泉水源头,把此地的茶叶采摘下来,制作成了第一批龙井茶。
此后,龙井茶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中国茶叶中的佼佼者。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龙井茶的特点和品质。
龙井茶以其扁平挺直的叶形、嫩绿明亮的颜色而著称。
这是因为龙井茶是采用嫩叶制作的,嫩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鲜嫩的口感。
而且,龙井茶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炒、揉、烘等传统工序制作而成。
这样可以保持茶叶的鲜绿色泽和特有的茶香。
龙井茶的主要特点是色绿、香高、味醇、形美。
它的茶汤清亮明亮,香气幽长,口感鲜爽甘醇。
龙井茶还具有降火清热、消毒健胃、解毒解渴等功效,是一种健康养生的饮品。
接下来,我们将品尝一下正宗的龙井茶。
请将茶杯端起,用鼻子轻轻闻一闻,感受一下茶叶的香气。
龙井茶的香气有清新的花香和炒香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接着,我们慢慢品尝一口茶。
感受一下它醇厚的口感和回甘的余味。
龙井茶的滋味随着品茗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改变,初泡的茶水清甜爽口,回味悠长;第二泡的茶水鲜爽醇和,回味持久;第三泡的茶水更加醇厚甘醇,回味绵长。
最后,我将介绍一下龙井茶的制作过程。
龙井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杀青、揉捻、烘干三个步骤。
先来介绍一下杀青步骤。
杀青是指将新鲜的茶叶置于高温锅中进行炒制,以杀死茶叶中的酶类活性,保持茶叶的绿色。
揉捻是指将炒制后的茶叶在揉捻机中经过反复揉捻,使茶叶形成扁平挺拔的形状。
中国十大名茶(配图)

中国十大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一:西湖龙井茶(扁形绿茶)。
以“色绿、味甘、形美”著名。
始终居中国十大名茶之冠。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每届中国十大名茶评选,西湖龙井都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中国十大名茶二:洞庭碧螺春(绿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
“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
”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
中国十大名茶三:武夷岩茶-大红袍(乌龙茶),产于闽北(闽:福建省)“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有“大红袍”“白鸡冠”等,以“岩骨英韵”著称。
中国十大名茶四:铁观音(乌龙茶),以产于安溪感德(福建安溪感德荣获"中国茶叶第一镇"称号)、祥华、龙涓等地为上品。
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七泡余香溪月露满心喜乐岭云涛”。
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中国十大名茶五:黄山毛峰(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
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中国十大名茶六:祁门红茶(位于安徽省祁门,简称祁红)在红遍全球的红中,祁红独树一帜,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着称。
英国皇家贵族也以祁红作为时髦的饮品,用茶向皇后祝寿,赞美祁门红茶为“群芳最”。
与印度大吉岭红茶和锡兰乌瓦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茶”。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
”中国十大名茶七:云南普洱茶(黑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
龙井属于什么茶类

龙井属于什么茶类龙井是一种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
以下是关于龙井茶的详细介绍,字数符合要求。
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的绿茶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它产自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西湖龙井村及周边地区。
龙井茶因其独特的色、香、味而备受国内外茶客的喜爱。
龙井茶的外形呈扁平而直的形状,有时也被称为“平瓜叶”。
它的叶片细嫩绿绿的,带有光泽。
龙井茶的香气清幽高雅,有一种独特的“龙井香”。
这种香气被茶叶中的挥发性物质所携带,让人闻之欲醉。
龙井茶的汤色清澈明亮,呈淡黄色。
它所散发的浓郁茶香,令人神清气爽。
龙井茶有多种不同的品级,其中细嫩而匀齐的茶叶属于高品质的茶叶。
它们通常叶片较嫩,筛选后形状匀整,颜色一致。
这类茶叶泡出的茶汤更加澄清透亮,口感更为鲜爽,其余品级的龙井茶虽然不及高品质的茶叶,但仍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龙井茶的制作工艺精细而繁琐。
首先,茶农要选取适宜的茶树品种,一般选择杭白菊或连香。
接下来,经过修剪、施肥等工作,等待茶树的叶片逐渐生长。
当茶叶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采摘。
龙井茶的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进行。
茶农在采摘时会非常讲究,通常只采摘尖峰和嫩叶,避免叶片受损。
茶农用手法巧妙地将茶叶采摘下来,以免破坏叶片的完整性。
龙井茶的制作过程包括杀青、揉捻、烘干等步骤。
在杀青过程中,茶叶会受到高温的蒸煮,使其中的酶活性降低,停止氧化。
接下来,茶叶会通过揉捻过程,使茶叶更加柔软,并有助于茶叶的形状扭曲。
最后,茶叶会在低温下烘干,以保持茶叶的质量和保存期。
龙井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湿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因此,制作高品质的龙井茶需要茶农和制茶师傅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龙井茶因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备受青睐。
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对于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一种,源于浙江西湖地区。
西湖龙井村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

西湖龙井村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西湖龙井村: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西湖龙井村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之一。
这个古老的村庄以其丰富的历史和卓越的茶叶品质而闻名于世。
西湖龙井茶,也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其从品质到文化价值都令人称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西湖龙井村的魅力,了解它如何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
1. 历史渊源西湖龙井村的茶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
传说一个叫杨介的农夫发现了一条河流旁边一条绿色的龙,因此将这个村庄命名为龙井村。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这里出产的茶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而享誉盛名。
2. 地理条件西湖龙井村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
村庄周围环绕着山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使得空气湿度和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此外,村庄靠近西湖,茶叶生长在湖边的沃土上,吸收了充足的养分,使得产出的茶叶品质卓越。
3. 栽培和采摘西湖龙井茶的栽培和采摘过程严格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
农民们耕耘着茶园,手工修剪植物,保证每个茶树都能充分吸收阳光和营养。
采摘是关键的一步,通常在早晨露水蒸发之前进行。
农民们用手轻轻摘取嫩叶,确保只采摘到最嫩最鲜的叶子,这些叶子富含茶多酚和维生素,为茶叶的口感和香气贡献了独特的特点。
4. 加工工艺西湖龙井茶的加工工艺独特而精细。
采摘回来的茶叶首先通过炒锅进行初步加工,这样可以阻止氧化反应的发生。
然后茶叶经过传统的炒、揉、烘的工序,使得茶叶变得扁平而匀称。
最后,经过精致的捻揉和炒制,西湖龙井茶的外形焦黄绿润,持久的香气和独特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5. 文化价值西湖龙井村不仅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还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受到世人的喜爱。
茶文化在这里深入人心,每个茶叶从栽培到制作都讲究细节和技艺。
茶艺师将茶叶泡制成清澈的汤色,香气芬芳,口感醇和,以展示西湖龙井茶的最佳状态。
此外,西湖龙井村还拥有众多茶园和茗坊,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茶叶爱好者。
中国的十大名茶是哪十种茶

中国的十大名茶是哪十种茶中国的十大名茶分别是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铁观音。
第一、西湖龙井。
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
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第二、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苏州太湖洞庭山一带,是中国传统名茶,有一千多年历史,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第三、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
产于安徽省黄山一带,所以又称徽茶。
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第四、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
属于黄茶。
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
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
第五、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河南著名特产之一,起始于周朝。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而且信阳毛尖以独特的风格享誉中外,亦是绿茶中的极品。
第六、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第七、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第八、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
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至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第九、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至8次以上。
中国名茶西湖龙井怎么泡?冲泡西湖龙井要注意什么?

中国名茶西湖龙井怎么泡?西湖龙井怎么泡?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大特点。
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杭州西湖时,也对此茶赞誉有加。
好茶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冲泡,才能充分呈现其优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西湖龙井怎么泡。
1、温杯预备适量开水及茶具。
将开水倒至杯中1/3处,右手拿着杯子旋转,将温杯的水倒入茶船中。
之所以要进行温杯这一步,是为了避开稍后放入茶叶冲泡热水时,不至于冷热悬殊。
2、盛茶用茶则盛茶叶,并将茶叶拨至茶荷中,以便来宾更好地观赏干茶。
3、置茶将茶荷中的茶叶拨至玻璃杯中,茶水比例把握在1:50,或者依据个人喜好打算。
4、浸润往杯中注入1/4杯开水(水温为90℃左右),放下水壶,拿起杯子往逆时针方向转动数圈,让茶叶充分浸润,使芽叶吸水膨胀渐渐伸展,便于可溶物浸出。
此时茶的香气是整个冲泡过程中最浓郁的时候,时间把握在15秒以内。
5、冲泡提起茶壶,再次将开水冲入杯中,用“凤凰三点头”(即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法冲泡,利用水的冲击力,使茶叶在水中上下翻动,让茶汤的浓度全都。
冲水量为杯总量的七分满左右,意在“七分茶,三分情”。
6、品茶品茶的时候要先闻香,后赏茶观色,然后才是品饮。
在观看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杯中轻雾缭绕,茶汤清亮碧绿,芽叶嫩匀,上下浮动,姿势美丽。
然后细细品饮,感受茶的醇香与鲜爽。
冲泡西湖龙井要留意什么?大家知道西湖龙井怎么泡后,还要了解一些留意事项。
水温是泡茶的关键,太热或者太冷都是不好的。
冲泡西湖龙井,水温最好把握在85-95℃,切不可用即开开水,冲泡之前最好凉汤,也就是说先让开水在储水壶放置片刻再冲泡。
茶具选择方面,盖碗会比玻璃杯好一些,由于盖碗的保温性更好。
但是玻璃杯也有其好处,就是便利观赏。
西湖龙井茶冲泡方法,冲泡西湖龙井茶需要留意什么?西湖龙井茶的色、香、味、形俱佳,早已驰名中外,被人誉为绿茶中的皇后。
龙井茶品质优异,冲泡技艺更要讲究,由于是有适宜的冲泡方法才能让西湖龙井茶的口感得到更好的体现,所以下面小编就以玻璃杯冲泡方法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湖龙井茶冲泡方法吧!西湖龙井茶冲泡方法1、预备玻璃茶杯(容量约为300毫升),西湖龙井茶3克(可依据个人口感适当调整投茶量),沸水/热水(85~95℃)。
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的发展历程

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的发展历程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一种,产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村附近地区。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制作技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1. 起源与初创期:西湖龙井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7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相传,当时在西湖一带栽培的茶树上居住着一条龙,故得名“龙井”。
初创期的制作技艺相对简单,主要是采摘新鲜嫩芽,经过日晒或者炒制后制成茶叶。
2. 宋代发展:到了宋代,龙井茶开始有了一定的规模化生产。
宋代的龙井茶大多采用火烘的方法进行炒制,这种炒制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3. 明清时期的改良:明清时期,龙井茶的制作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改良。
特别是在清朝乾隆年间,龙井茶的制作技术更趋完善。
当时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茶工序,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烘焙等流程,使得龙井茶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 现代工艺的应用: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龙井茶
的制作工艺也逐渐引入了一些现代化手段,如机械化采摘、微机控制的火烘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确保了一定的茶叶质量稳定性。
总的来说,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良,龙井茶的制作工艺得以完善,使得其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茶之一。
西湖龙井文案简短

西湖龙井文案简短
1. 西湖龙井,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享有“绿茶之王”的美誉。
2. 西湖龙井的茶叶外形扁平挺直,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鲜爽。
3.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手工摇炒,火候掌握精准,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4. 西湖龙井的产地在浙江杭州市西湖区,那里的气候、土壤和水质都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5. 西湖龙井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人栽种茶树,宋代时已经成为贡品。
6. 西湖龙井的品质因地制宜,分为西湖松源、西湖梅家、西湖曲根等不同产区。
7. 西湖龙井的茶汤清澈明亮,口感醇厚,是茶叶爱好者的最爱。
8. 西湖龙井的茶叶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效。
9. 西湖龙井的茶艺文化源远流长,茶道、茶艺表演等都是西湖龙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西湖龙井的品牌影响力广泛,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被誉为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绿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四川蒙顶、顾渚紫笋茶。
中国著名的红茶有安徽祁红、云南镇红、湖北宣红、四川川红。
乌龙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特征是叶片中心为绿色,边缘为红色,俗称绿叶红镶边。
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一般以产地的茶树命名,如铁观音、大红袍、乌龙、水仙、单枞等。
白茶是一种不经发酵,亦不经揉捻的茶。
具有天然香味,茶分大白、水仙白、山白等类,故名白茶。
其中以银针白毫,最为名贵,特点是遍披白色茸毛,并带银色花泽,汤色略黄而滋味甜醇。
主要产地在福建福鼎县和政和县。
①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③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
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
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⑤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
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
精、燥、洁茶道尽矣。
”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香、味。
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
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
”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
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
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
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
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建议:捡你有用的超。
1、神农尝茶的传说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
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
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
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
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
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
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
但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
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
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爱,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
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2、陆羽煎茶的传说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宫中也常常有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
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
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
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
皇帝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
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
"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
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高兴。
当即命他煎茶。
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
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去品尝,积公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
他放下茶碗后,走出书房,连喊"渐儿(陆羽的字)何在?",皇帝忙问"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积公答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当然是到宫中来了。
"
上述的传说,虽说难辨真伪,但从此也可见陆羽精通茶艺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