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词汇:幸福、读书人、智慧、丰富、启迪等。
2. 学生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及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讨论和表达个人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及带来的幸福感。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时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将学生引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词汇及主要观点。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了解学生对于读书的看法和观点。
3. 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并分享读书的经验和体会。
教学准备:1. 整理课文材料:《读书人是幸福人》2.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例如:- 阅读这篇文章后,你对于读书的看法有何变化?- 你觉得读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好处?- 你喜欢读书吗?为什么?- 你平时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籍?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主题,并提出个人观点和想法。
2. 阅读理解: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于读书的看法和体会,以及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归纳: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强调读书对于个人的积极影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思考、多探索。
5.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资源:1. 《读书人是幸福人》课文材料2. 小组讨论问题评价与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达情况,进行个体或小组评价。
2. 针对学生表现较差的部分,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读书人是幸福人》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3.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
难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幸福的人?为什么?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内容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讲解如何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随堂练习:学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内容。
6. 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重要概念设计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根据文章的主旨和重要概念,写一篇关于“什么是幸福人”的短文。
答案:请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阅读其他相关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幸福人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读书人是幸福人》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
难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读书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自由发言)其实,幸福的定义有很多种,而在作者谢冕的眼中,读书人是幸福人。
那么,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明确作者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1)学生自主思考,圈画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读书可以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2、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论语》《史记》《正气歌》等书籍,以及笛卡儿、雨果、歌德等人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读书的好处。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教案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读书人是幸福人》。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读书人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和尊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难点:理解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读书人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尊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引起学生对读书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和同桌交流。
3.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解释,其他组成员可以提问,讨论结束后各组向全班汇报。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读书人是幸福人爱读书幸福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哪个环节需要改进?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让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感受读书的氛围,激发他们对读书的热爱。
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一观点的内涵。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体会读书对个人成长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激发学生从书中获取幸福的渴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阐述的读书使人幸福的观点。
(2)学习文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2、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读书与幸福的关系,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读书提升自我、追求幸福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引导启发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你们认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呢?有人说拥有财富是幸福,有人说拥有健康是幸福,还有人说拥有亲情、友情是幸福。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种特殊的幸福——读书人的幸福。
(板书课题:读书人是幸福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学生阅读后,指名回答。
(作者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1)学生阅读、思考、圈画。
(2)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读书能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从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读书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读书能使人具有崇高的追求和高尚的情趣。
2、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
(1)学生思考、回答。
(2)教师总结:举例论证,如文中列举了《论语》《史记》等经典著作对人的影响。
道理论证,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将读书人与不读书人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读书的重要性。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了哪些幸福。
(完整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
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二、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方式
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作家谢冕的读书世界,通过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勾画阅读去感知、领会文章的主旨,体会读书的快乐,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现实的世界;浩瀚、丰富的世界
第2自然段: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自然段:知识的增广,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4自然段: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第5自然段:读书人是幸福人。(全篇主旨)……所以
3.归纳通过整体通读,提炼主旨的方法。
通过整体通读,找每一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体现文段主要内容。一般出现再文段开头起统领作用,或者出现再中间起过渡作用,或者出现在结尾起总结作用。再由中心句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4)往哲先贤: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5)睿(ruì)智:英明有远见。睿,看的深远.
(6)大抵(dǐ):大多,大都;基本上.
2.快速通读全文,从文章的每个自然段中找出中心句,并圈点勾画出来.(引导学生注意中心句的位置和作用,从中心句中提炼文章的主旨)
第1自然段: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科目:语文教师:第12周
一、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
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十三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2、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3、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修养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据教学大纲应安排二个课时,现根据试讲要求进行一课时的教学)【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1、文通字顺(注音、释义)2、第一印象(领悟、疑惑)拓展:语文素养:1.语文综合知识 2. 情感意志 3.听说读写能力二、导入新课1.提问:读书于你是幸福的事吗?为什么?2.老师自身感悟:改变命运——痴迷执著——实现价值——终身受益。
1.这三段围绕哪些中心句而写?学习中心句于段首段尾总结的写法。
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作者强调,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2.体会本段夹叙夹议的手法、排比比喻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排比“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课题: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的结构,找出文中的中心观点和各个分论点。
2、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了解好书对人的影响。
3、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选择书籍,培养他们读好书的习惯。
【重点难点】1、掌握本文的结构,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语句。
2、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了解好书对人的影响。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我想做个调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么?(多数同学说“是”) 那么,北京大学的谢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10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改变你们的这种陈旧的观点二、讲授新课(一)总体感知速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文2、中心论点是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3、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完成课后练习四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4、体现在段落中的中心句是哪些?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了解的人。
(二)精读课文1、阅读第1、2段,说说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明确:(1)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现实世界(人人都有)更丰富的世界(读书人独有)(2)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他人世界。
“不仅多识草木虫鱼, 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 饱览存在与不存在的奇风异俗。
”2、阅读第3段,思考:(1)在本段中,整理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阐明分论点?【明确】:举例论证(2)整理具体以哪些事实为例?【明确】:《论语》、《史记》、《正气歌》、马克思、鲁迅、列夫·托尔斯泰、歌德、拜伦为了说明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用八个事例加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2、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3、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修养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据教学大纲应安排二个课时,现根据试讲要求进行一课时的教学)【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1、文通字顺(注音、释义)2、第一印象(领悟、疑惑)拓展:语文素养:1.语文综合知识 2. 情感意志 3.听说读写能力二、导入新课1.提问:读书于你是幸福的事吗?为什么?2.老师自身感悟:改变命运——痴迷执著——实现价值——终身受益。
假设当年不曾读书,眼界、思想、灵魂的禁锢即如故乡那个一辈子终老于山村的老妪!三、作者简介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曾用笔名谢鱼梁。
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
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逐段分层赏析(提问与拓展)(一)第一部分(第1段):读书幸福1.本段中心句是哪句?请找出作者展开论述的关键词来。
体会本段正反论证的手法。
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2.拓展: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家庭的穷富、外貌的高矮美丑、遭遇的逆境顺境、别人目光的青睐白眼,但上苍赋予了每一个人的大脑积累都从零开始。
脑海里装下了什么,全由自己决定!所以说文字的发明,是世界文明的里程碑,书籍改变了个人和世界的命运!古有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吸引一代一代读书人勤奋好学以成就博学多才、成为国家栋梁、民族的英雄。
著名成语有“凿壁借光”(匡衡)、“悬梁刺股”(苏秦)、汗牛充栋、学富五车等。
近当代有从湖南韶山村走出的酷爱读书的少年毛泽东择闹市取静读书,成为国家主席也是卧榻半边皆是书;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
(二)第二部分(2-4段):读书受益1.这三段围绕哪些中心句而写?学习中心句于段首段尾总结的写法。
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作者强调,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2.体会本段夹叙夹议的手法、排比比喻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排比“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总结:这排比句,运用古今中外八个事例,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也即分论点。
使论据显得全面而充分,论证显得有力且可信。
拓展:(1)孔子:首创私学,让教育普及,一生为仁爱学术奔走呼告,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
《论语》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司马迁:汉武帝期挺身为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仗义执言,因言获罪受宫刑之辱,发愤著书、秉笔直书写中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虽身在汉朝,仍能秉笔直书把刘邦的劲敌以英雄形象项羽写进本纪。
(3)《正气歌》: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所作的诗,创作于元大都的监狱中,受尽威逼利诱而写。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
名句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德国籍犹太人。
因终身为共产主义理想奔走呼告,在资本主义社会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的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与妻子燕妮一生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但为当世和后世共产国际理想作出伟大的贡献,在政治、经济、哲学方面颇有建树,毕生心血著就《资本论》。
(5)鲁迅:为拯救国民的“劣根性”(自欺欺人阿Q精神、麻木、喜围观等)弃医从文,以笔为匕首投枪,以杂文、小说与黑暗势力与拯救国民性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6)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劳动,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反映沙皇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兴起是的社会矛盾)。
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大步”。
鲁迅评价: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7)歌德(1749—1832):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擅长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
1774年发表了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反唇相讥轶事: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一位批评家相遇了。
“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
“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名言:“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世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白活等于早死。
”(8)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有《普罗米修斯》、《唐璜》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名言:“逆境是通向真理的第一条道路。
”“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比喻(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总结:通俗明白地说明了读书能使人向善。
(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总结:证明了读书使人避恶的功能,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拓展:(1)读书人中卑鄙和奸诈之人:若只以读书来求功名利禄,而未见圣贤书中的人性崇高和情趣高雅,则难免沦为庸俗,乃至人性之恶。
秦桧:宋高宗宰相,“十二金牌召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
民间为解秦桧之恨,用面团做成他的形像丢入油锅里炸,称之为油炸桧,后来演变成今日的油条。
今日之贪官奸商等投机取巧之辈,不少都是苦学多年但未从书中汲取得真正精华的枉读诗书之人。
岳飞墓前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孟子“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三)第三部分(第5段):独句成段,点明主题。
本段的中心句为“读书人是幸福人。
”五、写作特点归纳(一)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在文章开头,作者明确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还拥有现实世界之外更为丰富也更为浩瀚的世界,接着,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二)第三段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
总结:本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
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
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特点。
论述性散文——夹叙夹议——以议带叙六、小结:让我们都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是确定的“世界读书日”,也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纪念日;我们中国也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时代逐利而烦嚣,刷微博、玩游戏填充了本已稀少的空余时间的当下,紧迫呼吁“涵养一个书香中国”。
大家虽然还没有读太多的书,但一定要记得“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可以让自己安身立命的书(专业知识、急救知识)、修身立德的书(古今中外人物传记)、增长见识的书(天文地理历史哲学)、陶冶情操的书(美文随笔)。
同学们一定要少壮多努力,学古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让自己通过读书成为一个幸福自豪而高尚高雅的大写着的人!【板书】(详见幻灯片)一、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二、夹叙夹议、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三、排比、比喻的修辞应用【作业】1、学生可参看老师书目或自己选择,养成每月读书一本以上并做摘录和写心得的习惯的好习惯。
2、读史铁生《命若琴弦》、《我与地坛》;读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观看美国女孩莉琦的女孩的《你如何定义你自己》等励志演讲视频。
她26岁身患异病(身高1.57米,天生“零脂肪”体重只有30公斤,她的一只眼睛看不见),从呱呱坠地起就被一生判了死刑,17岁起就被网友形容为“世界上最丑的女人”,但她在父母朋友的爱与鼓励以及自己超常的乐观和努力下,通过刻苦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大学学业,并用写了三本书,她还试图致力于推动美国反欺凌法案的通过,逐渐收到身边人和网友的尊敬和爱戴,而今大家称她为“最美的女人”。
她和上帝掰手腕,她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