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尾座体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尾座体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尾座体加工前的准备
材料选择: 根据设计 要求选择 合适的材 料
加工设备: 选择合适 的加工设 备,如车 床、铣床 等
加工工艺: 确定加工 工艺,如 车削、铣 削等
加工参数: 确定加工 参数,如 转速、进 给量等
加工程序: 编写加工 程序,如 G代码、 M代码等
加工环境: 确保加工 环境安全、 整洁,符 合加工要 求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THANKS
汇报人:
智能化检测:采用智能检 测设备,提高检测精度, 降低检测成本
绿色化包装:采用环保包 装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 降低环境污染
智能化物流:采用智能物 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未来尾座体制造工艺的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绿色化: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 定制化: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设计和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
尾座体制造工艺课程设 计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尾 座 体 制 造 工 艺 设
计
05 尾 座 体 制 造 工 艺 优 化与创新
02 尾 座 体 制 造 工 艺 概 述
04 尾 座 体 制 造 工 艺 实 施
Part Six
尾座体制造工艺课 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成果总结与评价
课程设计目标:掌握尾座体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课程设计内容:包括尾座体的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等环节 课程设计成果:成功制造出一台符合设计要求的尾座机 课程设计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尾座套筒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学生姓名: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机械工程学院2011年12月28日车床尾座套筒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其结构合理与否、质量的好坏对加工过程、加工精度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机床零件设计的过程中为主要考虑对象。
车床尾座在轴类工件的加工、端面钻孔等工序中经常应用,其工作状况好坏对工件加工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
车床尾座的主要作用是为轴类零件定心,同时具有辅助支撑和夹紧的功能。
尾座顶尖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机床加工工件的径向尺寸精度,以及圆度、圆柱度、同轴度等形位精度。
而套筒是直接用来装夹顶尖的,由此可见,车床套筒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
所以,研究车床套筒的成形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此篇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对套筒零件的材料选用以及成形方法的研究及设计。
首先,简述了车床套筒的作用与工艺分析,然后对成形工艺作了详细的研究与设计。
这其中包括如何选材及热处理要求,分析了毛坯的制造方案与选用原则,分析了基准面的选取,叙述了切削用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选用。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加工工艺路线与工艺规程设计,进行了各道工序的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辅具、量具的选择,最后编制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与典型的工序卡片。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4)第二章零件分析 (5)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9)3.1 选择毛坯 (9)3.2 基准的毛坯 (9)3.3 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10)3.4 确定工艺路线 (11)3.5 工艺分析 (14)第四章工序设计 (16)4.1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16)4.2 工艺装备选择 (19)4.3 确定各工序的切削余量 (23)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35)第六章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6)第七章收获及心得体会 (37)致谢 (39)参考文献 (40)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车床套筒工艺规程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年级2009级已知参数:1、零件图(见附件)。
尾座体课程设计汇本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A》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易飚目录第一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容 (3)1.1课程设计目的 (3)1.2课程设计课题 (4)1.3课程设计要求 (4)1.4课程设计工作量 (4)第二章零件图工艺性分析、毛坯图 (4)2.1零件图分析 (4)2.2毛坯选择 (5)2.3定位基准选择 (6)第三章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 (6)3.1加工方法分析确定 (7)3.2工顺序的安排 (8)第四章零件加工工序设计 (11)工序10:钻Φ15MM孔 (11)工序20:粗铣基准面A与底部R A=12.5ΜM的凹槽面 (12)工序30:粗铣基准面B (12)工序40:粗铣圆柱体左右端面 (12)工序50:粗铣右端面 (12)工序60:粗铣凸台面 (12)工序70:铣2×2的槽 (12)工序80:钻孔和攻M6的螺纹 (12)工序90:钻Φ14MM孔,锪Φ26×1的沉头孔 (13)工序100:扩孔粗精铰至Φ16H7孔 (13)工序110:精铣基准面A (13)工序120:精铣基准面B (13)工序130:精铣右端面 (13)工序140:精铣圆柱体左右端面 (14)工序150:精磨孔至Φ17H7 (14)工序160:配刮底面A和斜面B (14)第五章总结 (14)参考文献工序:...................................................................... 1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容1.1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群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相关手册和数据库。
1.2 课程设计课题已知:零件材料为HT200,年产量Q=15000台/年,m=1件/台,属于大批量生产;试编制该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原则。
4.掌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具备编制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与参数、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3.工艺过程与参数:讲述工艺过程的组成、特点和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4.工艺规程编制:介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5.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讲述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机床车床尾座体夹具设计【加工φ17H6】

机床车床尾座体夹具设计【加⼯φ17H6】课程设计题⽬:设计“尾座体”零件的机械加⼯⼯艺规程及加⼯φ17H6孔⼯艺装备设计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期:⼀、设计题⽬设计“尾座体”零件的机械加⼯⼯艺规程及加⼯φ17H6孔⼯艺装备设计⼆、设计要求设计的要求包括如下⼏个部分:1.绘制零件图。
1张2. 绘制零件⽑坯图。
1张3.编制零件的机械加⼯⼯艺卡⽚。
1套4.绘制夹具装配图(A0或A1)1张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约6000——8000字)。
1份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章节)(1).⽬录(2).摘要(中外⽂对照的,各占⼀页)(3).零件⼯艺性分析(4).机械加⼯⼯艺规程设计(5).指定⼯序的专⽤机床夹具设计(6).⽅案综合评价与结论(7).体会与展望(8).参考⽂献列出参考⽂献(包括书、期刊、报告等,15条以上)三、上交材料1.零件图1张2.⽑坯图1张3.机械加⼯⼯艺过程卡⽚1张4.零件的机械加⼯⼯艺卡⽚1张5.夹具装配图6.设计说明书1份四、进度安排1.第l~2天查资料,熟悉题⽬阶段。
2.第3~7天,完成零件的⼯艺性分析,确定⽑坯的类型、制造⽅法和机械加⼯⼯艺规程的设计并编制出零件的机械加⼯⼯艺卡⽚。
3.第8~10天,完成夹具总体⽅案设计(画出草图,与指导教师沟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课程设计的下⼀步)。
4.第11~13天,完成夹具总装图的绘制。
5.第14~15天,零件图的绘制。
6.第16~18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7.第19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
8.第20~21天,答辩五、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期摘要设计内容:设计“尾座体”零件的机械加⼯⼯艺规程及⼯艺装备,并绘制出调速杠杆零件图、⽑坯图、夹具装配图,填写⼯艺卡⽚,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意义:机械制造⼯艺课程设计是在全部学完机械制造⼯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课程,并进⾏了⽣产实习的基础是进⾏的⼀个教学环节。
它要求学⽣全⾯地综合运⽤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艺及结构的设计,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进⾏⼀次预备训练。
尾座体课程设计说明书(1)(1)

一、尾座体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尾座体的用途该零件主要作用是安装在机床工作台上用于固定顶尖的,Φ17H6的孔与顶尖研配,底面和75°斜面与磨床工作台相连,通过Φ14mm孔用螺栓将“尾座体”紧固在工作台上。
圆柱体形有一个Φ17H6的通孔,并且上面有一个M6的螺纹孔,顶尖穿过Φ17H6孔,拧紧螺钉即可达到固定顶尖的作用。
2.尾座体的技术要求表 1.1尾座体零件技术要求表该零件形状特殊、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它要安装在磨床工作台上面,部分配合表面要求的加工精度比较高;对于17孔因为要与顶尖配合,而顶尖中心线又要与磨床的主轴中心线重合,以保证工件的外圆柱度,所以17孔德内表面粗糙度要求比较低,并且形位公差都有要求;对于底面A和斜面B要与机床工作台配合,所以表面精度要求也较高。
以上这两个部位是这个零件的主要加工面。
3.审查尾座体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图可知,Ф35圆柱体两端面、Ф40凸台面、Ф26沉孔面、底面槽、底部右端面和底部端面均需要铣削加工,由于粗糙度精度不是很高,通过铣削的粗加工即可达到加工要求;对于上面技术要求分析的两个主要加工表面,因为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并参与配合,所以需要精加工或超精加工才能满足工艺要求。
综合分析该零件的工艺性能较好。
4.确定尾座体的生产类型该零件的年产量只有5000件,可确定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
二、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1、选择毛坯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为170—241HB,考虑零件的形状,由于零件年产量为5000件,属于中批量生产水平,金属模机器造型生产率较高、铸件精度高、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均好,并且适合批量生产规模所以对于尾座体毛坯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此外为消除参与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和毛坯的尺寸(1)、Ф35圆柱体两端面的粗糙度Ra达到6.3um,需要粗铣和精铣加工,取粗加工单边余量为4mm,精加工单边余量为1mm,所以要求铸件的尺寸为90mm。
课程设计--设计尾座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φ17孔工序的专用夹具

课程设计--设计尾座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φ17孔工序的专用夹具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尾座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φ17孔工序的专用夹具姓名:郭小玉学号: 090114141班级:机制091指导教师:程雪利目录第1章零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零件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工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工艺规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确定毛胚的制造形成 (4)2.2 基面的选择 (4)2.3 制定工艺路线 (4)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8)2.5 确定机械用量及基本工时 (12)第3章夹具设计 (28)3.1 问题的提出 (28)3.2夹具设计 (28)总结 (33)参考书目 (34)感谢 (35)第1章零件分析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机床尾座体,尾座安装在机床的右端导轨上,尾座上的套筒可以安装顶尖,以支承较长的工件的右端(即顶持工件的中心孔)、安装钻头、绞刀,进行孔加工,也可以安装丝锥攻螺纹工具、圆析牙套螺纹工具加工内、外螺纹。
尾座可以沿尾座导轨作纵向调整移动,然后压下尾座紧固手轮将尾座夹紧在所需位置,摇动尾座手轮可以实现对工件的顶紧、松开或对工件进行切削的纵向进给1.1 零件的特点由图可知,该零件为不太规则的部件,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铸件需要消除毛刺和砂粒、并作退火处理2. φ17H6要求圆度为0.0033. φ17H6要求圆柱度0.0044. φ17H6与导轨面的平行度为0.0055. φ17H6与燕尾面的平行度为0.0056. φ17H6的孔轴心线与导轨面的位置度误差为0~0.17. φ17H6的孔与燕尾面的位置度误差不超过0.158.各面的粗糙度达到需要的要求9. φ17H6的孔需精加工、研配10.导轨面配刮10~13点/25⨯251.2 零件工艺分析根据零件图可知、主要进行导轨面的加工、孔加工和表面加工、钻孔、攻丝,孔的精度要求高。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车床尾座套筒课程设计

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成果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0级数控二班学生姓名:设计地点(单位):设计题目:学号:车床尾座套筒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教师签名:编号:荆楚理工学院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班级:机械工程学院10 级数控二班专业:姓名:数控技术学号:指导老师:成绩:职称:设计时间:2012年12月24日至2013 年1月 5 日年月日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年月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如下车床尾座套筒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二、原始数据和技术要求:生产类型:成批生产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图车床尾座9套筒车床尾座1、毛坯图1张(A4 幅面);套2、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筒及所有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3、设计说明书1 份。
学生姓名学专班号业级数控技术10级数控二班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签名:20年月日前言1. 设计目的机械原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机械理论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设计则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我学习机械专业来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机械设计能力的训练。
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专业(本科)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年 5 月 15 日教学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 **• ****目录目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零件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工艺规程设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面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定工艺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夹具设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问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夹具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绪论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对我们完成本课程学习内容后进行的总体的系统的复习,融会贯通本科所学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毕业前进行的一次模拟训练,为我们即将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重要的技术性文件,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率及其加工产品的经济效益,因此工艺规程的编制的好坏是生产该产品的质量的重要保证的重要依据。
在编制工艺时须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完善性。
夹具设计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大批量生产中,常采用专用夹具。
这次课程设计,难免会有许多的问题,恳请指导教师给予帮助,希望通过这次设计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零件分析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机床尾座体,尾座安装在机床的右端导轨上,尾座上的套筒可以安装顶尖,以支承较长的工件的右端(即顶持工件的中心孔)、安装钻头、绞刀,进行孔加工,也可以安装丝锥攻螺纹工具、圆析牙套螺纹工具加工内、外螺纹。
尾座可以沿尾座导轨作纵向调整移动,然后压下尾座紧固手轮将尾座夹紧在所需位置,摇动尾座手轮可以实现对工件的顶紧、松开或对工件进行切削的纵向进给。
零件的特点由图可知,该零件为不太规则的部件,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 铸件需要消除毛刺和砂粒、并作退火处理2. 17H6 要求圆度为3. 17H6 要求圆柱度4. 17H6 与导轨面的平行度为5. 17H6 与燕尾面的平行度为6.17H6的孔轴心线与导轨面的位置度误差为0〜7.17H6 的孔与燕尾面的位置度误差不超过8.各面的粗糙度达到需要的要求9.17H6 的孔需精加工、研配零件工艺分析根据零件图可知、主要进行导轨面的加工、孔加工和表面加工、钻孔、攻丝,孔的精度要求高。
该零件年生10. 导轨面配刮10〜13 点/25 25产5000 件属大批量生产,在加工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设计加工零件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3 工艺规程设计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由于该零件的形状较复杂,因此不能用锻造,只能用铸件,而且年生产批量为5000 件已达成批生产的水平,采用批量造型生产。
根据零件主要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确定各表面加工余量,查参考文献查参考文献[2]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以后有计算在此就不重复了。
基面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的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的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否则不但使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粗基准的选择:对于象机床尾座这样的零件来说,选择好粗基准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保证零件的各种加工余量的选择。
对于一般零件而言,以加工面互为基准完全合理;但对于本零件来说,如果以17 的孔为粗基准可能造成位置精度不达标,按照有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面作为粗基准)现在选择不加工35 的外圆表面和外表不加工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两个锥套夹持两端作为主要定位面以消除五个不定度,再用一个支承板、支承在前面用以消除一个不定度,达到完全定位。
用来加工工件的底面。
对于精基准而言,主要应考虑基准的重合问题。
这里主要以已加工的底面为加工的精基准。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后面对此有专门的计算这里就不重复了。
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果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以便使用生产成本下降。
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I •铳削17H的孔的两端面(粗铳、半精铳)工序H .扩17H的孔。
o工序川.倒角1 45工序W .铳削孔14的端面、铳削M6的端面、粗铳最底面、粗铳导轨面、铳工艺面、铣削 2 2的退刀槽、精铣导轨面、精铣燕尾面工序V •铳削28的端面工序W .钻14的孔、扩孔工序四.镗削28的沉降孔工序忸.钻M6的孔、攻丝工序区.精加工17的孔、研配工序X .精加工导轨面配刮12 —13点125 25。
艺路线方案二工序I •铳削17H的孔的两端面(粗铳、半精铳)工序n .粗刨导轨面工序川.粗刨燕尾面工序W .刨削导轨面的工艺台阶面工序V •铳削2 2的退刀槽工序W •精刨导轨面工序四.精刨燕尾面工序忸.扩17的孔工序区.铳削14的孔的端面工序X • 镗28 的孔工序幻.研配17的孔工序刘.导轨配刮工艺方案的比较分析上述两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加工孔,然后以此孔为基准加工其它各处,而方案二是以导轨面为基准加工其它面,可以看出以先加工孔,以孔作为定位基准加工时位置精度较易保证,并且定位装夹等都比较方便,但是方案一中的一次装夹多道工序除了可以选用专用夹具设计的组合机床(但在成批生产是在普通机床上能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应尽量不选用专用机床)以外,只能选用多工位万能铣床加工。
而目前万能铳床的加工精度还不能加工导轨面的精度要求,因此决定将方案二中的工序n川IVV^WWKXa>移入方案一,由于铳削时不能很好地加工燕尾处的75°的斜面,因此在导轨面和燕尾的加工都采用刨削。
具体工艺过程如下:工序 1. 粗铣削17H6 的孔的两端面工序 2. 精铣削17H6 的孔的两端面工序 3. 钻17H6 的孔工序 4. 扩17H6 的孔o工序 5. 惚1 45 的倒角工序 6. 粗铣14 的孔的端面工序7. 半精铣14 的孔的端面工序8. 铣削M6 的端面工序9. 粗刨燕尾底面工序10. 粗刨轨面工序11. 铣刨导轨面的工艺面工序12. 铣削 2 2 的退刀槽工序13. 精刨燕尾面工序14. 精刨导轨面工序15. 磨燕尾面工序16. 磨导轨面工序17. 钻14 的孔工序18. 扩14 的孔工序19. 钻M6 的螺纹孔工序20. 攻丝工序21. 镗削28 的沉降孔工序22. 镗削17的孔工序23. 镗削14的孔工序24. 导轨面配刮工序25. 精加工17H6 的孔研配工序26. 人工时效工序27. 终检但考虑工序集中和铸件不适合热处理取消工序26,而且考虑工序集中,集中同一中加工的粗精加工。
具体的工序如下:工序 1. 导轨面加工(粗、半精铣削导轨面及刨削导轨面的工艺面、精刨导轨面)工序 2. 燕尾面加工(粗刨、精刨燕尾面)工序 3. 铣削17H6 的孔的两端面(粗、精铣)工序 4. 孔加工(钻、扩、绞17H6 的孔)工序 5. 铣削14 的孔的端面工序的孔加工(14 的孔钻、扩)工序7.铳削M6的端面工序8.钻孔(钻M6的螺纹孔)工序9. 惚1 45 的倒角工序10. 磨削(导轨面、燕尾面)工序11. 镗削(镗削28的沉降孔)工序12. 攻丝工序13. 导轨面配刮工序17H 6mm14. 珩磨:工序15. 精加工17H6 的孔研配工序16. 终检以上过程详见后面的工艺卡。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尾座体”零件的材料为HT200 ,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采用自由的砂型,3 级精度(成批生产)。
根据上述原始质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孔17 的端面的不平度:RZ240 m、缺陷度:T缺250 m查参考资料[4]《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
空间偏差:毛1700 m根据参考资料[4]《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铸造公差:T 2200 m查参考资料[4]《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按铸件宽度b 12mm查得的宽度公差( 1 )粗铣余量加工精度:IT12,公差T0.35mm 350 m查参考资料[4]《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加工表面粗糙度:R 6.3查参考资料[4]《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铸件的加工余量为Y12.6mm,(2)精铣余量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达到R 6.3 m,公差T 0.005mm ,见图纸要求。
精加工的余量为Y21mm。
所以总的加工为MA 2 (Y1 Y2) 式()2 (2.6 1) 7.3mm内孔 17H 7mm毛坯为实心,不冲出孔。
内孔精度要求为IT6,参考资料[4]《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确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为:钻孔 : 15mm扩孔 :16mm 2Z 11mm查参考资料[4] 《机械制造工 艺与夹具设计指导》 精镗:16.9mm 2Z20.81mm查参考资 料[4] 《 机械制造工艺 与夹具设计指导》细镗 :16.09mm 2Z30.08mm查参考资料 [4]《 机械 制造 工艺 与夹具设 计指导》珩磨: 17H6mm2Z40.09mm查 参考资 料[4] 《机械 制造工 艺与 夹具设 计指导 》 表总的加工余量为:燕尾面加工考虑其加工 长度为 90mm , 与其联 结的为 导轨面, 其精 度相对较高, 要进行粗加工 、半精 加工和 精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