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

合集下载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01绪论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01绪论

天文学史讲义讲授提纲第一讲绪论一、天文学史的研究对象1.研究天文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2.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过程3.天文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二.天文学史的分支学科1.按地域划分2.按时代划分3.按分支学科划分三、研究天文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深刻地了解天文学2.研究天文学思想史3.研究中国天文学史4.探索天文学的发展规律,总结经验,提供借鉴5.挖掘和利用古代天象记录,用于研究某些课题6.丰富科学文化史的内容,有助于历史学的研究四、天文学发展分期概述1.古代天文学(史前一一16世纪中叶)2.近代天文学(16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3.现代天文学(19世纪中叶——现代)第二讲宇宙概观一、宇宙万物的尺度1.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的尺度2.天文学中的单位二、宇宙的层次结构三、太阳系概况1.太阳2.地球3.月球4.大行星5.小行星6.彗星和流星体7.卫星和行星环四、银河系概况1.恒星8.恒星集团9.星云10星际物质五、星系、星系集团和宇宙1.星系2.星系集团3.超星系团4.宇宙第三讲古代天文学一、天文学的起源二、史前时期的天文遗址和遗物三、古埃及天文学1.历法2.天体位置测量和天文定位3.宇宙观念四、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1.对天空的认识2.时间和历法3.宇宙观念五、古印度天文学1.历法2.月亮运动和二十八宿3.宇宙观念第四讲中国天文学史概述一、中国天文学的诞生(史前一西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分期1.体系形成时期(从春秋一秦汉,BC770-AD220)2.繁荣发展时期(从三国一五代,220-960)3.由鼎盛到衰落的时期(从宋初一明末,960-1600)4.中西天文融介时期(从明末一鸦片战争,1600—1840)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和成就1.中国占代天文学的特点2.历法编制3.天象的观测和记录4.观测仪器5.对天象的解释和天文学发现6.天文大地测量7.宇宙理论第五讲古希腊天文学一、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二、古希腊天文学1.古希腊天文学的特点2.历法编制3.天象观测和记录4.天文测量5.测量仪器6.宇宙理论三、托勒玫体系四、公历的由来1.古罗马和古罗马的历法2.儒略历3.格里历第六讲阿拉伯天文学与欧洲中世纪天文学一、阿拉伯天文学二、蒙占统治时期的天文学三、欧洲天文学的停滞1.基督教教会的束缚2.占星学的发展四、欧洲天文学的复兴1.早期技术革命的推动3.地心体系濒临破产第七讲哥白尼日心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一、哥白尼的生平和学说1.生平简介2.日心体系学说的形成3.《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二、关于《天体运行论》1.体例2.内容简介3.《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意义4.《天体运行论》的缺陷三、不屈的布鲁诺四、观测天文大师一一第谷•布拉赫五、天空的立法者一一开普勒1.探索宇宙奥秘2.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3.其他成就第八讲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观测成就一、天文望远镜问世1.望远镜的发明2.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二、伽利略的发现I.观测月亮3.观测恒星4.观测行星5.观测太阳三、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四、17世纪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观测成就1.开普勒式望远镜2.早期望远镜的改进3.赫维留斯和里乔利的月面图4.惠更斯的发现5.卡西尼的发现6.罗默测定光速第九讲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证实一、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牛顿生平简介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3.牛顿的研究4.牛顿成就原因简析二、万有引力定律的证实1.哈雷彗星回归的预言2.孤立大山的引力使铅垂线偏转3.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4.海王星的发现5.对恒星喑伴星的预言和发现第十讲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说一、早期的太阳系起源说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1.笛卡尔的太阳系起源的涡动说2.牛顿关于太阳系起源的考虑3.布封的太阳系形成学说4.17—18世纪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二、康德的太阳系星云假说三、拉普拉斯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四、星云说的历史意义第十一讲奠基期的天体力学一、经典天体力学及其基础1.经典天体力学的对象和方法2.经典天体力学的力学和数学基础二、欧拉的工作1.月球运动理论2.创立摄动理论三、拉格朗日的工作1.太阳系稳定性问题的研究2.建立拉格朗日方程组,探讨三体问题的解四、拉普拉斯的工作1.关于行星轨道的周期变化2.《天体力学》的出版五、其他的重要工作1.达朗贝尔的工作2.克雷洛的工作3.高斯的工作4.亚当斯和勒威耶的工作第十二讲银河系概念的初步确立和恒星距离的测定一、关于恒星系统认识的演进1.从古希腊到伽利略2.恒星自行的发现和距离的估计3.关于银河系的假设二、赫歇尔家族的工作1.太阳系本动的发现2.银河系结构的研究3.威廉•赫歇尔成就的原因4.约翰•赫歇尔在南天的工作三、恒星距离的测定1.斯特鲁维的工作2.贝塞尔的工作3.亨德森的工作4.恒星距离测定的意义第十三讲天体物理学的诞生一、天体物理学诞生的背景1.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2.太阳光的分解二、光谱分析术的发明三、基尔霍夫定律的发现四、氢的发现五、恒星光谱的分光观测1.恒星光谱的观测和初步分类2.恒星光谱的谱线位移六、天体测光术的发明和发展1.恒星亮度的目视测量2.普森公式3.目视光度计的发明七、天体照相术的应用1.照相术的发明和发展2.照相术用于拍摄天体3.照相术用于天体位置测量4.照相术用于拍摄天体光谱八、反射望远镜的改进第十四讲河外星系的发现一、测定旋涡星云距离的探索二、造父变星法求天体距离1.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2.绝对星等与视星等的关系3.周光关系零点的测定4.沙普利和科蒂斯的辩论三、哈勃的工作四、河外星系发现史中的教训第十五讲赫罗图与恒星演化一、赫罗图的建立1.哈佛的恒星光谱分类2.赫茨普龙的工作3.罗素的工作二、早期的恒星演化理论三、爱丁顿的质光关系四、恒星的能源问题1.早期的理论2.核聚变反应理论五、恒星演化的研究1.V-R定理2.恒星演化的现代理论第十六讲广义相时论的诞生和现代宇宙学的发展一、狭义相对论引起的时空观革命1.19世纪末物理学的危机2.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二、广义相对论的诞生三、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验证1.水星近日点的反常进动2.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3.光线的引力红移4.电磁波传播的引力延迟四、现代宇宙学的发展1.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学模型2.弗里德曼和勒梅特的膨胀宇宙模型3.宇宙膨胀的观测效应4.稳恒态宇宙模型5.大爆炸宇宙模型第十七讲近代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发展一、时间工作1.平太阳时的精确定义2.本初子午线和时区的确定3.无线电时号的发播二、地球自转变化的发现1.地极移动的发现2.地球自转不均匀性的发现三、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1.原子钟的发明和原子时系统的建立2.协调世界时的建立四、十九世纪后期天体力学的发展1.太阳系小天体运动的研究2.月球和大行星运动的研究3.数学和力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五、二十世纪天体力学的发展1.历史背景2.卫星动力学的建立3.电子计算机与天体力学4.广义相对论和天体力学六、近代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力学发展的特点第十八讲射电天文学的崛起和六十年代四大天文发现一、射电天文学的诞生1.央斯基的发现2.雷伯的经典式射电望远镜二、银河系结构的射电探测1.21厘米微波辐射的理论预言2.21厘米微波辐射的探测三、20世纪60年代的四大天文发现1.类星体的发现2.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3.射电脉冲星的发现4.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四、射电天文学的新进展1.大口径射电望远镜2.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3.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4.亳米波和亚亳米波天文学第十九讲空间天文学的进展一、空间探测时代的到来1.全波天文学2.空间探测手段的发展二、地球辐射带的发现三、对月球的探测1.苏联对月球的探测2.美国对月球的探测四.对水星和金星的探测1.对水星探测2.对金星探测五、对类木行星的探测1.对木星的探测2.对土星的探测3.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六、红外和紫外天文学的发展七、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的发展第一讲绪论一、天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天文学史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探索天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工程经济学第1讲 绪论

工程经济学第1讲 绪论
2
首先是预习教材,课余补充会计学知识 上课要适当做笔记,对老师讲的重点要领悟 多记忆、多做作业是一切课程的基础 ——每节课程背三个知识点,我要抽查 ——书后作业是自己应该去完成的, ——布置的作业要求用作业本工整地完成 要多上自习,多去图书馆借参考书学习
工程经济学
3
1. 考勤纳入总成绩(抽样调查5次) (10分)
➢ 狭义的技术,一般是指劳动工具的总称,或人们从
事某种活动的能力。 ➢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工程经济学
7
1.1.1 工程、技术、经济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经济(Economic):源于19世纪后半页。有多种含义:
➢1、经济是指生产关系 ➢2、经济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的总称 ➢3、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指物质资 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现象和过程。 ➢4、经济是指节约。 总结:经济是指用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 收益。
工程经济学
20
1.3.1 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本课程主要以微观层次及各类工程项目和科技项目
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1)投资必要性。 (3)项目的规模。 (5)技术设计方案的选定。
(2)市场前景或应用前景。 (4)建设地址的选择。 (6)原材料与能源供应的分析。
(7)专业化水平与协作条件分析。 (8)劳动力资源分析。
工程经济学
23
1.3.3 工程经济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法: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评价专家个人或群体 的经验、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问题的性质做出主观的 判断和描述。——核心都是专家分析
✓直观判断法——类推预测法 ✓集合意见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
定量分析法:是根据市场历史和现在的统计数据,对事物 的性质做出数量上的判断或描述

第一讲 绪论与导入

第一讲 绪论与导入

一、几个基本概念

(work , job) (occupation)

(career)

(life)
营生与生计 职业或职位 安全需求 社会认可需求
一生的事业或志向 追求终生意义 自尊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生涯
• 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 和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 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 是人生从青春期到退休以后,一连串有酬或 无酬职位的综合 • 除职业外,还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如学生、退休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的?
–其他:健康、性别、民族等。
在职业规划中为什么需要
自我探索

让你 换一 个角 度认 识自 我
你的成长的经历会影响你看世界的视角
• 职业的分类和内容
探索 工作世界
•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 具体职业对工作人员
的要求、条件和待遇 • 教育方面的选择
• 求职准备与信息获得
求职行动
• 简历、面试策略
• Careersky中的第一个测评,评估一下自己在 职业规划方面做的怎么样,哪些部分是需要 特别努力的。
• 各小组组长负责登记本组同学联系方式,每 个同学写下对本门课程的希望和要求 • 下节课组长收齐后带来
第一章:绪论与导入
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 就掌握不到现在;一个人若 是掌握不住现在,就看不到 未来。
游戏一:我的生命线
生命历程回顾—life line retrospective
• ---*---*---*---*---*---*---*---*---*---*---*---*---*
6歲 12歲 15歲 20歲 25歲 30歲 35歲 40歲 45歲 50歲 55歲 60歲 65歲

第一讲-绪论-美学

第一讲-绪论-美学

Richard Shusterman “Art and Soci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vol. 13 (2009)
美学的研究对象
1,关于美的学科
回答“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鲍姆嘉通为代表
蔡仪 (1906—1992)
——《新美学》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高尔泰:主观派
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 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 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论美》
——
高尔泰 (1935—)
《寻找家园》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
Hegel (1770-1831)
美学的对象 我们的看法
象)
客观方面:美(审美对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式):艺术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美学的学科定位
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 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 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柏拉图(Plato):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 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 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 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 明自己的观点。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P.K.
Hippias
S
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
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 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 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 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

第一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 及构造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营造技术
■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 地穴式,但后期建筑已经 河南郑州大河村多室型房屋遗址 ,此建筑表 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 明地面建筑已从单间型向多间型演进,反映出 并且已有分割成几间房间 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 的建筑。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 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科学手工艺技术的巨 著,是集中国先秦物理知识在工艺技术上应用之大 成,可称为“百工之事”。它对后世的手工艺制作、 简单机械、度量衡、建筑等有很大的影响并起到了 很大的推动作用。
.
《 周 礼 考 工 记 》 中 的 王 城 图 解
3)、土坯出现,尺度适宜,错缝搭接;
4)、出现夯土的室内地面。
红山文化--辽河流域
真人头大小的女神 残头像面敷红彩, 眼嵌青色玉片
辽宁牛河梁祭祀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
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 蛇的地区采 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
1. 文献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5、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 山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第六,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 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周易》1讲 绪论85

《周易》1讲 绪论85

书 、观看资料片、问答互动。 成绩评定:考勤 ╋ 平时成绩40%(课堂 问答、课堂书面练习、8或9周期中测验、 交布置的作业);期末试卷60%。 期末考试形式:开卷、笔答。题型:单多 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图表题、材料题、 论述题等。 参考用书:《易学基础教程》 北京大 学 朱伯昆 为:她古老,
时间距离大;她神秘,谜团较多;她具思辩性, 道理深奥而晦涩;她涉及面宽,须具备广博的知 识;她文字古奥,有时要借助各类工具书帮忙。 如文字古奥,人们往往识其字而不明其义,似读 “天书”。例如:“元亨利贞,介于石,不终 日”“王用三驱,失前禽”“包承,小人吉,大 人否”“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女承筐无实, 士刲(音亏,屠割之意)羊无血”。 所以,《周易》适宜专家来面授,当我们大家对 她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后,再考虑自学。
课堂讲授中安排的环节 1
三个版块的《周易》经典选读: 1《易经》64卦泛读——“每周八卦”
(每逢单周讲)
2《易传》通读——《系辞传》
(每逢双周讲)
3 周易精华句摘编
箴言隽语
易言
难尽
(每周讲)
善 解 玄 机 慈 善 心 善 始 善 终
《易经》原文泛读
“每周八卦”
诚 询 乾 坤 虔 诚 意 诚 惶 诚 恐
《周易文化》课程目录16讲
依据《周易文化》的整体框架结构,我
们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安排。按照 一学期18周来安排课程内容。所以, 《周易文化》选修课共有16讲,分成三 个大版块: 绪论 上篇——基础知识篇(共5讲) 中篇——功能文化篇(共6讲) 下篇——辐射影响篇 归结语(共5讲)
第三,《周易》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
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求取功名的必要功课。 古代实行科举考试,学它为的是金榜题名,不 论是初级考试的考秀才,还是中级考试的考举 人,乃至高级考试的考进士、最后中状元, 《周易》同样都是重要的考试内容,足见其重 要的地位。 我们今天学习《周易》,已经不是为了应付考 试,也不是为了所谓“黄金屋”或“颜如玉”, 而是为了……为了什么呢?选修者众背后的动 机可能会千差万别,但我分析主要的因素有这 样三方面:

机械基础1

机械基础1
第一讲 绪论
机械
是减轻或替代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 率的辅助工具,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但是在研究机构的运动和受力的情况 时,机器和机构没有区别。 具有以下功能的实物组合体(系统): (1)是许多构件的组合。 (2)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完成有用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零件——机器中不可拆的最小单元体。
若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 度数时,机构运动不确定;若机构的原动 件数目大于机构的自由度数时,机构将在 强度最薄弱处破坏。 因此,机械设计时必须考虑其机构是 否满足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有3个自 由度,当构件与构件用运动副联接后,构 件之间某些运动将受到限制,自由度将减 少。 若一个平面机构中有n个活动构件, 在未用运动副联接前,应有3n个自由度。 当用PL个低副和PH个高副联成机构后, 共引入了(2PL+PH)个约束,即减少了 (2PL+PH)个自由度。用F表示机构的自 由度数,则: F = 3n - 2PL - PH
抽水唧筒中, 手柄摇杆1、连 杆2、活塞杆3为 活动件,唧水筒 4为固定件。其 中1与2、2与3 和1与4分别在A、 B、C处构成转 机构简图 抽水唧筒 动副;3与4在A 处构成移动副 该机构的活动件数n=3、低副数PL=4、高副 数PH=0,则自由度数F = 3×3 − 2×4 − 0 = 1
活动件数 n = 2
凸轮副
齿轮副
高副的构件间的联接是点或线接触,接 触压强较大,易磨损,故使用寿命较短。
组成机构的构件通常可分为三类: • 运动副中用来支承活动构件的构件称为 固定件(机架); • 运动规律已知(由外界输入)的活动构 件称为原动件; • 随原动件的运动而运动的其余活动构件 称为从动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讲基本原理-之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讲基本原理-之绪论
无穷的思想魅力。 邓小平:“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
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
法国哲学家萨特认为
❖ 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 几乎是处于童年时代;它才刚刚开始发展。 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 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 我们的思想不管怎样,都只能在这种土壤上 形成;它们必然处于这种土壤为它们提供的 范围之内,或是在空虚中消失或衰退。
❖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 的普遍规律。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由一 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
❖ 马克思主义一旦和实践相结合,就会变成改造世 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 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实践为 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基础。
❖ 能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把它运 用于实际工作,是衡量真假马克思主义和 修正主义的试金石。
❖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理论和
学说体系。这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 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即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
❖ 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 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 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 学尤其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 础。
❖ 它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 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防止发动机失火时危及与发动机连接部分的结构以及 飞机座舱内人员的安全,通常在发动机与机体结构的连接面之 间设置耐高温不锈钢隔板,称之为“防火墙” 。单发飞机的防 火墙通常位于机身的前部,发动机与座舱之间。
防火墙
2.机翼-飞机上用来产生升力,使飞机能在空中
稳定飞行的主要部件。
(1)功用: ①产生升力(主要功用); ②使飞机具有横侧稳定性和操纵性; ③安装发动机、起落架和油箱等其他设备。
飞行载荷
飞机载荷
地面载荷
座舱增压载荷
(一)飞机的飞行载荷
——包括飞行中飞机所受Y、X、Z、拉(推)力P和G。
Z
Y
Y
P
X
G
(二)
(三)
平飞载荷
飞机飞行载荷
曲线飞行载荷
突风(紊流)载荷
载荷与机翼蒙皮受力
Q平飞:飞机等速水平直线飞行。 Ø机翼蒙皮受力情况 v低速大迎角:上吸下压,受力小。易失速。 v高速小迎角:上下受吸(易鼓胀),前缘受压(易凹陷), 受力大(尤其对于双凸型机翼)。 易增大阻力、损坏蒙皮。 所以在任何时候,必须确保:V<VNE(最大限制速度)
有些飞机装有抖杆装置,能快速和有声音的震动驾驶杆来警告飞行 员,飞机已接近失速。有些大型飞机的失速保护系统还包括推杆系统,能 自动进行升降舵控制,这样减小飞机的迎角而防止飞机失速。这两个系统 在起飞前都要测试和装好,整个飞行中保持可用。
3、飞行前需要按手册要求对机翼失速警告传感器进行目视外观检查。
2.曲线飞行载荷及其变化
双翼飞机
多翼飞机
(2机)翼机分翼为的4个组部成分部分
前缘
翼根 后缘
翼尖
根据机翼的安装位置
上单翼
中单翼飞机
下单翼
(3)机翼分类
根据机翼的平面形状
(a) 矩形翼(b)椭圆翼(c)梯形翼(d)后掠翼 (e)三角翼 民用飞机主要有平直翼和后掠翼。小型低速飞机常采用 平直矩形翼或梯形翼;中、大型飞机则多采用后掠翼。
全动平尾
反补偿片
F-18
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
航空公司标志
厦门航空
四川航空
山航
国航
南航
东航
4.机体使用注意事项
(1)保持机体的表面光洁不得有划伤和机械损伤,不得被 腐蚀;避免机体承受过大的载荷。
(2)飞行中遇到强烈突风作用后应作好记录,以便于飞行 后机务人员对机体结构作针对性检查。
(4)机翼的结构组成
翼梁.翼肋.桁条.蒙皮四:翼梁、翼肋和桁条铆接成金属的
骨架,外部再铆接蒙皮。飞行中,翼梁承受大部分弯曲载荷和剪切载荷; 蒙皮承受部分弯曲载荷和大部分扭转载荷;翼肋主要起维持翼型作用,并 传递载荷。
部分
3.尾翼-尾翼是安装在飞机后部起稳定和操纵作
用的装置。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
(3)风挡玻璃必须用规定的清洗液或清水冲洗,然后用脱 脂棉等柔软物料擦干。
(4)飞行员座椅安全带在经过一次强烈受力后必须更换。 (5)飞机的座舱门在整个飞行阶段必须关好。
二、起落架- 是用来支持飞机并使它能在地
面或水面起落和停放的装置。
三、动力装置
小型飞机动力装置包括一台活塞式发动机和螺旋桨。发动机外部由整流罩 包围。使飞机头部形成流线型以减小阻力。同时,整流罩还可将外界空气导 入汽缸周围使之冷却。
(a) 大迎角
(b) 小迎角
失速警告系统
失速——机翼在迎角超过某个临界值后,升力系数随迎角 增大而减小的现象。当失速时,飞机会产生失控的俯冲颠 簸运动,发动机发生振动,驾驶员感到操纵异常。
1、失速警告的作用及原理 现代飞机一般都设置有失速警告系统,在飞机接近失速时给飞行
员提供明显的警告信号,以便及时改出。 较简单的失速警告系统通过在机身外侧安装迎角探测器,感受安
(1)
注: Ø在航迹最低位置升力Y最大 ØG越大,V越大,R越小,所需升力就越大,飞机就越 容易失速或损坏!
(2)
注:
Ø γ↑,所需Y↑ ,飞机就越容易失速或损坏! Ø γ的限制因素:发动机推力、飞机临界迎角、飞机结构强度和刚度。 Ø 民用运输机曲线飞行主要在水平面内转弯或盘旋,正常 γmax =30°, 单发 γmax =15°,对不允许作特技飞行的通用机、运输机,使用中转弯
发动机主要为螺旋桨提供所需动力,同时还带动发电机为飞机供电,并可 为一些飞行仪表提供真空源。在多数飞机上,发动机还为飞机座舱提供热源。
中、大型飞机的动力装置通 常为双发或多发布局。发动机为 活塞式、涡桨式或涡扇式。发动 机短舱一般安装在机翼下方,部 分飞机的涡扇式发动机短舱安装 于机身尾部。
四、飞机的载荷和过载概念
全动平尾
某些飞机的水平尾翼是一块可上下偏转的水平安定面,无 升降舵 。这种设计称为“全动平尾”。为了使飞行员获得与操 纵有升降舵的飞机同样的“感觉”,在全动平尾后缘铰接有反补 偿片。该片可随着全动平尾的偏转而自动同方向偏转,可适当增 大俯仰操纵感觉力,从而有效地防止俯仰操纵感觉力太轻而导致 所谓“操纵过量”
装部位处的气流方向,并将该处气流角度的变化情况以成比例的电信 号传输给失速管理计算机。迎角探测器的型式有几种,目前多用叶片 式迎角探测器。
大、中型飞机的失速警告系统由失速警告计算机、多种传感器和 抖杆马达等组成。
2、失速警告信号的形式 如果飞机接近失速,则提前向飞行员发出音响警告。有的飞机在
进入失速时可同时发出音响和灯光警告。小型飞机机翼前缘用一个红圈标 记出失速警告孔,吸气时通过软管触发报警器,越接近失速空速,报警器 的声音就越大。
机身的结构形式
机身通常由大 梁架式机身:由钢管或铝合金焊接成机身骨架,
表面敷设蒙皮。由骨架承受飞行载荷。
②硬壳式机身:由高强度的铝合金蒙皮与隔
框铆接而成,无桁条。外载荷全部由蒙皮承受。
③半硬壳式机身:由桁条、隔框和地板铆接成骨架,
外部铆接强度较大的铝合金蒙皮。机身所受外载荷主要由蒙 皮承受,其余外载荷由桁条承受。
第一节 飞机
飞机的组成:
机翼 Wing
动力装置 Power Unit
起落架 Landing Gear
尾翼
Empennage
机身
Fuselage
一、飞机的机体
1.机身
-飞机上用来装载人员、物资和各种设备的部件。 将飞机的其它部件如尾翼、机翼及发动机等连接成一个整体。
安-225“梦幻”运输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