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复句的划分
二重复句分析要点(网友来稿)

二重复句分析要点(网友来稿)万源市中学张翔 636350 130********分析二重复句是初中汉语知识教学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按以下三点去把握,现列举于下,与各位行家商榷,望起抛砖引玉之功。
一、联系主语定分句书面上一般用逗号,冒号或分号表示复句中的停顿,但停顿之处不一定都是分句,绝不能将层次误判。
只有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份,有各自主语的部份,才是构成复句的分句,所以各个停顿部份分别有几个主语,就有几个分句。
例如:(一)、①只有热爱工作的人,②才能热爱生活,③乐观向上。
(二)、①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②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③还有积极的教育意义,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①谁要是工作起来马马虎虎的,②不管他说得多么动听,③人们也不会信任他。
上边三个句子各具特色,(一)句中①的“只有”表示主语是必要条件,①与②是一个分句与③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
(二)句中①是状语,②是偏正短语做③④主语,③④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所以(二)也只有两个分句。
(三)句中①的主语是“谁”,②的主语是“他”,③的主语是“人们”,因此,(三)句中有三个分句。
二、压缩代入明关系明确了复句的分句后,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其适当压缩,将省略了的关联词、分句主语代入,让分句间关系显露出来。
例如:(一)①我赞美白杨树,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③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①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艰苦的,②可是由于母亲聪明能干,③也勉强过得去。
(三)①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②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③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对以上三个不同类型的句子,可分别作如下处理,(一)变成:①(之所以)我赞美白杨树,②因为它不但象征农民,③尤其象征精神。
很明显①句表结果,②③是表原因的,所以,①②间是因果关系,②③是递进关系。
二重复句划分例解

138 语言国地丨二重复句划分例解◎钟昌华“二重复句”是初中语文课本后附录的语法知识之 一。
何谓二重复句?指在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
学习划分二重复句,对初学者,要很好掌握,有一定难度。
必须弄清句子层次结构关系,现分述于后。
―、二重复句的类型二重复句是由一般复句扩展而成。
换句话说,由单 句和复句组合而成。
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单句+复句(1)我喜欢这绚丽的秋色,因为它不但表示着成熟!繁荣而且意味着愉快和&!_____单句,_____复句第二,复句+单句⑵北方愚然表表因因表表表表表表表,所以皇蛇在岛上没有什么天敌。
_____复句,______单句第三,复句+复句⑴因表表表表表表1;因鞭砍表表表表埋在表 表的竹根。
_____复句,_____复句我们对二重复句类型的认识,为划分二重复句的结 构层次打下基础。
二、划分二重复句的歩骤第一步:找准二重复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这是划分二重复句的关键所在,也是学习二重复句的难 点。
我们不妨从下面几种情况考虑,把二重复句首先从 第一大层上“一刀两断”。
第一,前面我们认识了二重复句的三种组合方式,它可以作为划分二重复句第一层的依据之一:三种不同 的组合方式,它们各自的“组合点”就是二重复句第一个 层次所在的地方。
如:⑷因因因因因就因先拿因表;因因马表表得先表 表草料。
_____复句,_____复句_____复句,_______单句例(4)句的“组合点”在分号(;)处,就是该句的第 一个层次;例(5)句的“组合点”在“才”字处。
第二,纵观全局,总体把握全句,注意关联词语的提 示作用。
(6)虽说故乡,然而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 爷的宅子里。
例(6)句的关联词语“所以”处是该句第一层次之所 在。
全句前后属因果关系。
第三,有的句子使用了冒号(:),冒号()处为第一 个层次。
因冒号与后面的内容是总分、解说关系。
第四,有的句子用了分号()。
有两种情况:一是分 号在全句上表示并列的几件事或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那么,分号处就是二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如例(3),例(4);二是分号并非是上述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二重复句的层次划分

二重复句的层次划分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认为复句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复句可以传达出一定的层次感,从而帮助读者或听众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但是复句的组织层次并不总是易于理解,因此有必要对复句进行分层次的划分,以便读者和听众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整体语义。
首先要明确的是,复句是重复性句子,它由一个主句和1到3个复句构成。
如果把主句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复句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接复句:这类复句表达的是最基本的意思,它们构成的复句通常与主句之间有一定的形式上的关联。
这类复句可以用一到三个限定词(诸如“who”、“what”、“where”、“when”等)和一个定语从句加以表达。
例如:I saw a woman who was wearing a red dress.2.接复句:这类复句一般表达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它们构成的复句与主句之间没有明显的形式上的关联。
它们可以用一个宾语从句,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to do引导的不定式短语,以及反意疑问句等来表达。
例如:I asked him if he wanted to go.3.论复句:这类复句表达的是一些评论性的内容,它们与主句之间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关联,而且一般都比较简洁,只用一个引导词或短语来表达,常见的有incidentally,in addition,for instance,not to mention等。
例如:He is not only talented, but also hardworking, not tomention friendly.总之,复句的层次划分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最终传达的意思。
此外,复句的层次也反映了作者的思维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复句的层次划分也可以帮助作者表达比较复杂的概念。
因此,有必要重视复句的层次划分,以便于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关于复句层次划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关的讨论。
例如,斯托克的研究表明,当两个复句没有明显的关联时,他们之间会形成一种类似于“第三层次”的关系;另外,马特和杰森等人也提出,复句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主句和直接复句以及间接复句。
二重复句的层次划分

二重复句的层次划分
二重复句是一种重要的文体语言,它不仅仅是一句话的重复,而是通过更多的重复形成一个整体,突出表达的意思。
二重复句有很多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层次划分。
首先是最基本的层次,也称为单句式二重复句。
它只是一句话的重复,它的意义是强调出某个关键词,以强化其中的意思。
例如:“今晚,今晚,今晚我们来聚会。
”通过重复“今晚”一词,表达的意思
更加强烈。
其次是复句式二重复句。
它不仅仅是单词的重复,而是整个一句话的重复,这样可以更加强调出句子中的重点。
例如:“放手,放手,放掉过去的一切吧。
”通过重复整个句子,以更强烈的表达来让观众
感受到说话者的热情。
再者,可以采用改变时态等表达方式,来使得二重复句层次更加丰富。
比如:“我疲惫,我疲惫了,我已经疲惫得灰心丧气。
”通过改变时态,使得表达更加深刻,更能凸显出主题。
此外,还可以运用哲理式的思维,将二重复句变得更有技巧。
例如:“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得到它就一定要保持的,这世界上没有什
么是失去它就一定不可能再拥有的。
”这种二重复句不仅仅是重复,
而是在重复中表达出一种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意义。
总之,二重复句有多种表达方式,其层次也是很丰富的。
它不仅可以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还可以表达出哲理和技巧等更深层次的东西。
因此,二重复句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在写作和口头表达中也可以大量使用。
二重复句的划分

二重复句是指有两种意义关系,两个结构层次的复句。
怎样划分二重复句呢?一、确定分句数目。
要注意,不能把有起强调作用的关联词语的句子成分,或作句子成分的主谓短语误认为是分句;也不要把省略了主语、具有分句资格的短语不计为分句。
例如:(1)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
(2)只有反复阅读,反复感受和体验,才能领略艺术的全部魅力,才能品尝艺术的迷人的美。
例(1)表面上看有两个分句,实际是一个分句,“无论哪个时代”是状语,“无论”起强调作用。
例(2)应有4个分句,“反复阅读”与“反复感受和体验”,都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分句。
二、划分第一层,明确其关系。
(1)借助关联词语。
因为它是表示分句意义关系和结构层次的重要标志。
明确每个关联词语管几个分句。
(2)无关联词语的,其一是以句子意义上去分析;其二是添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再作判断。
(3)借助标点符号。
一般说来,在二重复句中,如果有分别,往往分号处是第一层界限。
例如:1.(1)无论瓦罐碰上石头,(2)或者石头碰上瓦罐,(3)遭殃的总是瓦罐。
2.(1)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2)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3.(1)xx虽然锋快,(2)斩不断流着的水;(3)骏马虽然飞快,(4)甩不掉自己的影子。
例1中“无论”管了第(1)(2)分句,故第一层应在(1)(2)分句与(3)分句之间,属条件关系。
例2虽无关联词语,但根据句意或增添关联词语可认定,第一层在(1)分句与(2)(3)分句之间。
属因果关系。
例3借助关联词语和标点符号。
可知第一层在分号处,属并列关系。
三、划分第二层,标明其关系。
划分第二层次比较简单,先从第一层的左边入手,再分析第一层的右边。
划分时,要丢开第一层的关联词语,根据第二层的关联词语明确其关系;没有关联词语的,可根据句意或添上关联词语来判断。
例如:1.(1)闪电的光度虽强,||(2)只是瞬间存在;|(3)星星的光转折度虽弱,||(4)却能整夜长明。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复句讲解

初中语法知识复句讲解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中考
授课人:文小语
2020年10月9日
一、复句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
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
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
•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 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 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 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 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 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 分为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 假设、条件、等类型。
1、并列复句: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
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
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
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既A,又
B”。
• 例如: 单丝不递进复句:
•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
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②所以我们有 缺点,③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所以”一词,它统领②、③分句,和①句构成 因果关系。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统领全句 的关联词和统领部分分句的关联词的关系,就 能较准确地划分出多重复句的层次了。
(三)用符号法分析二重复句
分析二重复句可用符号法,第一层次在分句 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用“‖”表示。 例如:
方的农民,||③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
中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因果 递进 • 26、①那时我祖母虽还康健,||②但也分担了些家
务,| ③所以定期便不能多日地归省了。
转折 因果 • 27、①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②不打扫就会积
划分复句层次的诀窍

划分复句层次的诀窍作者:谭学余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08年第05期多重复句的知识,初中只要求学会划分二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关键是要找准全句的第一个层次的切分处。
学生在划分第一层次时,却常常出错。
如何准确找出多重复句的第一层次呢?巧妙运用标志显现法和同义归类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标志显现法标志显现法,主要从关联词的语法意义入手。
分析复句层次,关键是找准句中对称使用的关联词,抓住关联词语,就抓住了各种关系的标志。
分析时先找出句中的关联词,利用统领全句的关联词与句中某一关联词相呼应的办法,来确定第一层次的位置。
一般说来,与统领全句的第一个关联词相呼应的第二个关联词所在处,就是第一重复句的切分位置。
若首句没有统领全句的关联词,或句中没有与首句的关联词相呼应的对应词,可根据句意补添,把缺少的关联词添加到最合适的位置上进行分析。
切分时,要把含有成对关联词语的分句合在一起。
若不能补添恰当有效的关联词,则不用此法。
如:1.①(无论)王公贵族也罢,平民布衣也罢,或者凭借一种期望,②或者依仗一次良机,③或者花费无数时光,④(不但)谁都可以吹尽狂沙拾到金,⑤还可以用所得的黄金随心所欲地滥造金币。
2.①(虽然)老屋离我愈远了;②故乡的山也都渐渐远离了我,③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标划出或补添出例1中的关联词语:三个“或者”(选择关系),“都”(只有条件复句的后一分句用,前面与之呼应的应该是“无论”,首句中没有,可加括号补上),“还”(与“还”呼应的关联词是“即使”,但加在句中不通顺,只能加上“不但”了,是递进关系)。
综观全句,有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无论)……都……”。
根据对称使用的关联词语,①②③句合在一起,④⑤句合在一起,由首句关联词呼应法判定,第一层次也应在③④句之间切分,即①②③|④⑤。
例2中只有关联词“但”,根据句意,可在句首添加关联词“(虽然)”,根据标志显现法判定,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层次在②③分句间切分。
二重复句的层次划分

二重复句的层次划分
二重复句是一种受大众欢迎的文学手法,常常被文学家所使用,也可以在口语表达中使用。
复句是双重否定的表述,其中一个句子有一个意思,而另一个句子有另一个意思,它们几乎在字面上是一样的,但实际意思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二重复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精确重复句,修饰性重复句和提示性重复句。
精确重复句是像“走路去上学,上学要走路”这类完全一致的句子,它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改变,但却可以强调出句子的重要性,强调了听者的注意力。
修饰性重复句是像“这本书很有意思,这本书十分有意思”这类句子,其中最后一句比前一句有更强的表达力,用来修饰,更加形象和富有戏剧化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有文学气息。
提示性重复句是像“他朝着我流下了一阵眼泪,他的眼泪滴落一地”这样的句子,其中最后一句比前一句更丰富更加模糊,它强调了说话者的情感,提示了听者一种更深刻的感受,使文章形象精细。
以上三个层次的二重复句都可以用来写作,都可以把文字彰显出更加细腻的感觉。
它们可以帮助写作者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表达得更加具体,加深读者的理解。
此外,二重复句还可以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让文字看起来更有节奏感,更能够引人入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二重复句还可以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使表达更精准、更准确,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它可以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
使文字显得更有活力、更有节奏感。
总而言之,二重复句的使用不仅可以提升文章的文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增加其表达效果,使文章显得更加凝练、更有韵律感,令人耳目一新。
二重复句把简单的文字渲染出优美的韵律,让文字更加有力,增加文章的魅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接
⑨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假设
⑩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 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并列
比较导入
例句1: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
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单句+单句 并列关系的一重复句
特点:只有一个结构层次。 例句2: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 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我感谢我的母亲。
复习巩固
➢ 不是而是表并列,如果那么表假设; ➢ 不但而且表递进,虽然但是表转折; ➢ 只有…才表条件,宁可也不表选择; ➢ 动作事件分先后,首先然后表承接; ➢ 因为所以如相连,因果关系便不缺。
复习巩固
①生活中最没有用的东西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递进
3.①如果你的看法正确假,设②你就不怕别人批评并;③列如
果你的看法不正确,④批评正好能帮助你纠正错误。
假设
能力提升
1.这些人的丰富经验,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 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2.狂风吹不倒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我赞美野草。 3.外祖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如往年健康,但仍不 辍劳作,尤喜纺棉。
因果
更要报答我的母亲。
递进
① 并列 ②
③
④
递进
因果
复句 + 复句 二重复句
方法小结:
1.复句 + 单句:① ② ③ 步骤:
典例:因为A1,A2,所以B。
1.找准分句。 2.找出第一个层
2.单句 + 复句:① ② ③ 次,判断其关系。
(注意关联词)
典例:如果A,那么B1,B2。 3.再划第二个层
3.复句 + 复句:① ② ③ ④ 次,判断其关系。
因果
①
②
③
并列
因果
复句 + 单句 二重复句
二重复句的划分(三种形式之二)
例句2:①我感谢我的母亲,②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
因果
和革命的意志,③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并列
①
②
③
并列
因果
单句 + 复句 二重复句
二重复句的划分(三种形式之三)
例句3:①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②鼓
并列
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③我感谢我的母亲,④我
复句+单句 ?
特点:有两个结构层次。
二重复句
认识二重复句
例句:①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②鼓 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③我感谢我的母亲。 二重复句的特点: 1.至少要有三个分句。
2.有两个结构层次。
二重复句的划分(三种形式之一)
例句1:①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②鼓
并列
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③我感谢我的母亲。
提示:先看有几个分句,再看是哪种结构形式,然 后确定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根据关联词或语意判 断其关系。
能力提升
1如 2不..①①果坏他它这狂因们,些风就④人吹果以我的不自赞丰倒己美富 它并的野经,列②经草验验。,严为是寒满很冻足可不假,贵死③设的它并转那,,③列折②也很但干危是旱险,旱。
3.①外祖母年纪大了,②身体不如往年健康,③但
③他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肯泄露党的机密。 选择
④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
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转折
⑤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
器的出厂时间。
因果
复习巩固
⑥即使是发达国家,这种建设速度也不多见。 假设
⑦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畏严寒酷热茁壮 地生长起来了。
条件
⑧老师一走上讲台,就开始抄写习题。
切记:第二层一
典例:虽然A1,A2,但是B1,B2。定在复句中。
初试身手
1.①由于反动统治者腐朽昏庸,②由于帝国主义野蛮
并列 侵略因,③果因此紫禁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2.①我赞美白杨树因,果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 民,递③进尤其象征了今夭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
少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仍不辍劳作,④尤喜纺因棉果。
转折
递进
随堂测试
1、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②也不喜欢去看戏,③也不 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④除非是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新 衣服。 2、①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很 不同;③也和她说话,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3、①缺乏艺术性的文艺作品,即使政治上进步,②即使 口号减得调门很高,③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4、①绝对的同甘共苦,是不能实现的,②也是不必要的; ③相对的同甘共苦是必要的,④也是可能的。 5、①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②也不可以没有纪 律;③不可以没有民主,④也不可以没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