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校语文试卷--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1.文学常识填空。

(10分)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鲁迅先生誉之为“” 。

2.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

根据字数的多少,词又分为、、。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集,内容分风、、颂,,表现手法分为、、兴。

2.名句默写。

(任选五句)(5分)1.看万山红遍,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2. ___________,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___________。

(《诗经•蒹葭》)3.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

(《老子》)4.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5.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6.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 。

(李白《将进酒》)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15分)山间小路龙应台①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②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涟滟的湘江。

③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

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④9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

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栻会面。

上海名校语文试卷--2017年上海松江区松江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上海名校语文试卷--2017年上海松江区松江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松江一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照要求填空。

(5分)(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3)纵贯古今中外,饭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2、按要求选择。

(5分)(1)如果看见同学小胡不尊重他人,你可以对他说什么?下列名句适合选用的一项是()(2分)A、敬人者,人恒敬之。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D、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考试,减轻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着拐杖,答道:“老朽写的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D、学校公共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示:“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宝典》,如有拾到者,请速归还。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

(16分)留住“乡愁”需保护活化“记忆场所”陆邵明①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已经成功落下帷幕,但她的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依然在路上。

事实上,被列在保护名单中的文化资源始终是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当下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精神的需求。

要让每一位市民在身边的社区就能享受到历史文化保护成果,必须转变思路,转型发展。

记忆场所就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模式,让全民更多地享受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一种可能,同时将为万众留住乡愁。

②日常生活语境“营养”文化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演变。

首先,保护对象已经从社会精英层面的遗产转向大众群体的集体记忆,即,除了关注名人故居,也要关注具有普遍性价值的特色生活街区。

2017级高一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9.28)

2017级高一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9.28)

高一年级9月份语文月考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uî)箕踞.(jī)慰藉.(jiâ)否.极泰来(pǐ)B、寥.廓(liáo)目眦.(zì)悄.然(qiǎo)相濡.以沫(rú)C、逢.孙(páng)百舸.(kě)巷.道(hàng)忸怩.不安(nǐ)D、拊.心(fǔ)胆怯.(quâ)创.伤(chuāng)戛.然而止(gá)2、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A、浪谒飞舟榆阴变徵天纶之乐B、慷概斑斓偏袒鱼翔浅底C、岐视凄惋忤视图穷匕现D、颓杞瓦霏青荇未雨绸缪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将自己与大堰河相依为命的感情娓娓道来,叙述委婉,辞意恳切,如泣如诉,悲恻动人,令人不忍卒读....。

B、开发商越界在农民的耕地上挖沟,并将污水引向鱼塘,本就理亏;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阻止他们继续破坏耕地,当然无可厚非....。

C、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条名为《我是谁》的一分30秒的视频被广泛转载,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打广告,网友纷纷点赞,认为暖心接地气。

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就加大英语学习的投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中文反被冷落。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部分(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那种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②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

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③2005年10月12日9时整,随着点火的口令声,火箭在振聋发聩....的轰鸣中腾空而起,载着“神州六号”飞船和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急速地向太空飞去。

④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我向他提出了一些一直想问而又不便打听的问题,他都开诚布公....地一一作了回答。

⑥“表现”在美国大概是万能的,作秀在咱们中国似乎也是万能的,作秀现象铺天盖地,作秀之说甚嚣尘上....。

A. ①③⑤B. ③④⑤C. ①②⑥D. ④⑤⑥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②为成年头部连体双胞胎实施分离手术在世界医学史上绝无仅有....,全球第一例成人头部连体双胞胎的分离手术即将施行。

③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④短短几日,对海南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但我却坚定了一个信念,加入WTO之后,我们的祖国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⑤这伙丧心病狂的贩毒分子最近又潜入广西、云南边境,偷偷地购置了一批枪支弹药,更是如.虎添..翼.,无法无天了。

⑥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人们对我国河口、海湾和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感到痛心疾首....。

A. ①③⑤B. ①②⑤C. ③④⑤D. ③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上海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

上海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

上海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漫长的光阴,终于消解了我对父亲的畏惧,而我也已娶妻生子,成为一个丈夫和父亲。

我终于感知到了那种流淌在血脉里的亲情,那是一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的力量,一种欲罢不能的怜惜与心痛,于是我真正地理解了固执的父亲。

B . 就是今天,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与表达之中穿行时,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斥在我的周围,使我倍加珍惜和依恋。

C . 要做好当前的抗旱工作,要坚持防洪抗旱两手抓,未雨绸缪,防范旱涝急转,抓紧进行堤防、水库隐患的排查与除险加固,加强检测预报,保障安全度汛。

D . 本世纪初有疑古学派,怀疑“三皇五帝”的存在。

数典忘祖是国人常犯的毛病,但国人更常犯的倒是相反的毛病:格外喜欢卖弄“先前阔”。

2. (2分) (2017高二下·邯郸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在回顾70年前的抗日战争后,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原因之一就是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B . 我省环境污染责任险推广遭遇尴尬,投保企业数量远低于周边省份,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投保意识不强,普遍抱有侥幸心理造成的。

C . 科研工作者用水缸作为青蒿素的提取容器,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量有机溶剂,他们的健康因此受到影响。

D . 12月25日,国务院调查组认定,遭受巨大损失的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灾害不是山体滑坡,不属于自然地质灾害,而是一起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

3. (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

②我想月下的海棠,大约便是这种光景吧。

③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恋恋的是西府海棠。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能力(15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3)五代词人_____(人名)的《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4)《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既是动作描写,也是心理刻画,生动展现了与恋人约会的男子形象。

【答案】①. 怅寥廓②.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③. 李煜④.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⑤. 搔首踟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及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的能力。

易错字词:怅、寥廓、鳝、煜、搔、踟蹰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二岁而孤(《范仲淹有志天下》)孤()(2)再适长山朱氏(《范仲淹有志天下》)适()(3)安事一室乎(《陈蕃愿扫除天下》)事()(4)不修细节(《班超投笔从戎》)修()(5)炳素高节(《宗悫乘风破浪》)素()(6)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说虎》)啻()答案】①. 幼年失去父亲②. 出嫁③. 清扫④. 修饰、关注⑤. 一向⑥. 只、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1)句意:范仲淹二岁时父亲去世。

(2)句意:母亲再嫁给常山姓朱的人。

(3)句意:怎么能局限于打扫一间房呢。

(4)句意:不注意细节。

(5)句意:宗炳向来有高尚的气节。

(6)句意: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

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在20世纪上溯的几千年中,创造了世上无与伦比的古典诗歌的辉煌。

这些由方块字铸成的古代瑰宝,是东方审美创造的极品。

这些超越时空的永恒的语言,它以高贵的形式,华彩的节奏,典雅的词汇,特别是隽永的意境,造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诗意世界。

上海名校语文试卷--___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

上海名校语文试卷--___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

上海名校语文试卷--___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___是一个历史上不太出名的人物,很多人不了解他,甚至忘记了他。

但是近年来,我却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不是因为他的名句“___,___残月”,也不是因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而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和那些偶然的成就,以及这些经历和成就所揭示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②___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词曲被誉为“柳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然而,他的一生却并不顺遂。

他曾经历过家族的衰落、文学的挫折、官场的失意和爱情的煎熬。

最终,他因为一首词《雨霖铃》而名扬天下,成为了文坛上的一匹黑马。

③___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

他在文学上遭遇了挫折,但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努力不懈地创作。

他在官场上失意,但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官职。

他在感情上受到了煎熬,但并没有放弃追求爱情,而是坚持不懈地追求,最终得到了自己的幸福。

④___的成就也告诉我们,机遇和努力同等重要。

他的一首词《雨霖铃》本来只是为了消遣而写的,却意外地获得了朝廷的赏识,成为了文坛上的一匹黑马。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成功只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在平时的努力积累下,才能在机遇来临时迎接挑战。

⑤___的人生经历和成就,告诉我们做人成事的道理。

成功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需要迎接机遇并把握机遇,更需要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___是福建北部崇安人,虽然他没有留下太多生平记载,但他的生卒年月仍是个谜。

曾经我到闽北去,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到一些可凭添的实物,但是一路上只有绿风和寂静的山水,没有任何音讯。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离开了家乡,前往京城谋求功名。

像___这样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总是将从政视为人生的首要目标。

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谁不希望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呢?只有拥有职位才能拥有权力,才能施展抱负,改变世界,留名后人。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访叶圣翁①黄裳②①几个月前,我将一本原刻的《拙政园诗余》寄给俞平伯先生,请他在书前写几个字。

俞平老生长姑苏,也就是女词人徐灿的故乡。

不久,他就在我寄去的旧绿格子纸上写了跋文。

平老近来作书,多用退笔写大字,这篇跋却是小行楷,丰神绝妙,还是三十多年前《遥夜归思引》那种风格,真使我欢喜、感谢。

后来我又忽发奇想,叶圣翁也是苏州人,何不顺便也请他就近写几个字呢?就请平老转请,自己也写了信去。

很快,圣老的回信来了。

他告诉我,跋已写好,不过寄去的旧格纸行距太狭,先后写坏了两纸,还附来了写错的一纸,“藉见我确已不能作小字”。

②这使我非常惶恐。

我事行竟未考虑他们两位都已是八旬开外的老人,圣老的眼睛又不好,只是随手寄了旧格子纸去请他们写字,不但失礼,简直是不可原谅的。

想想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少不更事”的鲁莽脾气,心里有说不出的不安。

圣老寄来的跋文是用钢笔写在道林纸上的,但写得非常认真,他要我自己缮录一过,现在就把那大略转录在这里:“久不得黄裳兄音问,去夏始获来书,喜甚。

……拙政园者,余自幼常涉,三十年来每到苏亦必一往。

前夏割除胆结石,体气颇衰,未识能再访否。

又年来目力大不济,览书报眼镜、放大镜并用,犹复辨认难真。

忽发奇想,安得书报大字精雕如此集者耶。

一九八零年五月一日叶圣陶于晴窗下题。

”③因为有着这样的原因,所以这次到京后的第二天上午,就到东四八条去访候老人,想当面为自己的失礼谢罪。

八条是一条很长的胡同,在东四下了电车,找到巷口,走了好半日才在巷底找到叶宅,这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院子不大,杂植了一些花木,显得异常安静。

等了一会,不见有人走动,只得自动走进北房里去。

北房一溜三间,右手的一间里临窗放着一只写字台,上面堆满了书报,我想这大概就是圣老的工作室了。

探头进去却也没有人,折到左面一间,在进门处的一只竹榻上,看见圣老正在支颐小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秋季高一语文9月份月考积累应用(8分)1.按要求填空。

(6分)(1),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2)蒹葭萋萋,,所谓伊人,。

(《蒹葭》)(3)此中有真意,。

(《饮酒》)(4),英俊沉下僚。

(5)金张藉旧业,。

(《咏史》)(6)山舞银蛇,,。

(《沁园春雪》)参考答案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白露未晞,在水之湄欲辨已忘言世胄蹑高位七叶珥汉貂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2.按要求选择(2分)(1)小王参加朋友婚礼,在祝福新人婚姻幸福时,引用下列诗经中哪句诗句最为恰当?()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C、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D、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参考答案D阅读(5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

(13分)功利性读书祝勇①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实在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

它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

反过来,炫耀自己读书破万卷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读书人。

商务印书馆元老王云五先生仅仅将读书视为一种好玩的事情,这样的心态是健康的。

读书就是一桩好玩的事情,一次轻松的自我放逐。

无聊才读书,这话未必是错。

因为正是读书,驱赶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获得了一层温润的苞衣。

月长似岁,闲情难忍,如何是好?友人凹凸便在随笔中答曰:“就依自家所好,想办法‘消闲’:可与同道饮黄酒,或串门子道短长,或网开一面与人对弈,或入歌厅卡拉OK……但诸多妙法均有局限,须有物质,须有党朋,须有这方面的技艺和兴味。

若首无物质,次无党朋,又无技艺兴味,居家枯坐,便只有向书乞援。

不管是什么书。

只要读下去了,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

”至于读书与人的精神竟界究竟有着怎样的干系,这个不敢说。

因为许多大字不识一筐的普通劳动者,内心亦温暖如秋阳下的田野;而有些肚肠冷于冰雪的大奸大佞,倒是饱读过诗书的。

话虽如此,读书总还不失为一件好事。

好书总是引人向善的罢——但愿如此。

但是引人向善也罢,丰富智慧也罢,却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饭食使我们长大,而使我们长大的,却很难说的哪一天的饭食。

②故而,读书的兴味,源于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得到了开发的天性。

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

正是出于爱书人共通的生命感受,我和林语堂先生一样,讲求性情,反对功利。

12月8日——暂时尚无法搞清是哪一年的12月8日——林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题目是《论读书》,讲得痛快:“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非读书本旨。

”③林先生所谈之功利性读书,于今未绝,相反,倒是更丰富了。

学堂中的本本主义只是一种,其他各种心态,多系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怕是连林先生都未曾料及。

比如,为写作——当然,读书写作,本是一回事,读而后写,亦乃文人本分,只是,当下现炒现卖,做投机生意的,大有人在。

常有炮制读书札记的高手,一本书尚未握暖,一篇宏文却早已挥就,急匆匆换稿费去了。

这样对书,读与未读,区别不大;这样的文章,怕也值不了几个银两。

其次,为装大瓣蒜,譬如某君,每每玄谈,皆胡言乱语,状若酒醉:“关于正在解构的后现代主义精神文本的反向叙述以及一种强势的文化互证……”让人觉着比爱斯基摩人的语言还难懂,不禁喟叹:真有学问!好歹总算是一种自我包装罢,没准会蒙上哪个傻瓜蛋,祝他成功。

再次,为图省事。

名著巨制,卷帙浩繁,通读起来,颇为费力,不如去读些随笔小品,或者一些轻松的短构,甚至一些文摘或者妙言集锦,轻而易举,便“知道”了许多东西。

时日一久,经典长卷,便发懒得碰触。

于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便在布满蛛网的书架上熬白了头发,老黑格尔的坟头更是荒草成堆。

最后,为赶时髦。

人读我读,人云我云,怕的是落伍,惟不考虑自我的失落。

市面上流行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跟踪追击,步步为营,力是费了,“好”未必讨得到,无非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一点,体会一下瞬间的浪漫罢了,待云烟散尽,眼前依旧空濛。

总之,跟着排行榜走,未必比泡图书馆高明。

书有千种,人有千种,读书的感觉,亦有千种,只有读到符合自家心性、气质与欲望的书,才能倍感精神之至美;盲从于他人抑或媒体的牵引,常常会白费光阴。

冷书热读,倒是别显几分生趣。

一本书倘出版三五年后还有人读,此书便可刮目相看了。

因而,在顾准潮退后研读顾准,在“王小波热”冷却后品味“王二”,未必不是一件美事。

时间差若打得巧了,一定会有大收获。

④让功利走开,纯然为了取悦心灵而读书,那才真叫享受。

书不是挥鞭的强盗,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

瑟瑟的清风里,书是妩媚的情侣,温顺的马驹,是杯中的明月,更是幽畅的歌吟。

书能让我们觉着活得很好,这就足够了。

3、概括第②段所引用的林语堂演讲内容的大意。

(15字以内)(2分)参考答案指出功利性读书的种种现象,状况4、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2分)A.因此都或许B.因为或许所以C. 都或许因此D.或许都因为参考答案D5.第③段划线词“装大瓣蒜”的意思是。

(2分)参考答案装学问深厚的人6.简析第④段的作用。

(3分)参考答案结构上总结全文并点题;内容上反对功利性读书,倡导为取悦心灵而读书的观点,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书能让我们觉得活得很好。

7.作者认为爱书人应该怎样读书?参考答案把读书看做自我满足,视读书为一次轻松的自我放逐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3题(14分)读柳永梁衡①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②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

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

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

柳永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③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三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亲自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

他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的词而走红。

她们真诚地爱护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

你想他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有什么生活来源?只有卖词为生。

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

他是第一个去到民间的词作家。

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17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

④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

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魂销骨铄,化作一团烂泥。

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

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柳永所处的时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

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

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

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⑤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在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在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⑥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统统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松子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

⑦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限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理想中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他915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却只有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