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掌子面地质素描表格-圆形隧道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26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30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35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40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45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50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55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60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65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70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XXX项目隧道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75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地壳运动观察记录表

地壳运动观察记录表日期: [填写日期]
观察地点: [填写地点]
观察者: [填写观察者名称]
天气状况: [填写天气状况]
观察目的: [填写观察目的]
观察记录
1. 地震
- 时间: [填写地震发生时间]
- 强度: [填写地震强度]
- 震源深度: [填写地震震源深度]
- 震中位置: [填写地震震中位置]
- 影响范围: [填写地震影响范围]
2. 火山活动
- 时间: [填写火山活动发生时间]
- 火山类型: [填写火山类型]
- 火山喷发类型: [填写火山喷发类型]
- 喷发强度: [填写火山喷发强度]
- 喷发物: [填写火山喷发物]
3. 地质变化
- 变化类型: [填写地质变化类型]
- 变化描述: [填写地质变化描述]
- 影响范围: [填写地质变化影响范围]
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观察记录,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地震活动频繁,需要加强地震防灾措施。
2. 火山活动剧烈,需要密切监测火山喷发情况,确保公众安全。
3. 地质变化较大,可能影响附近地区的环境和人类活动,需要
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备注
[填写其他观察记录或重要信息]。
掌子面地质编录表

偏压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它
围岩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备注
记录:审核:时间:
〈0.06
延伸性
极差
差
中等
好
极好
粗糙度
明显、台阶状
粗糙、波纹状
平整光滑
有擦痕
张开性(mm)
闭合
〈0.1
部分张开
0.1~0.5
张开
0.5~1.0
无充填张开〉1.0
粘土充填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剧风化
其它说明
的问题
地
下
水
岩面干燥
岩面有湿斑
整体湿润
局部渗水
滴水
线状滴水其它说ຫໍສະໝຸດ 的问题初始应力状态埋深H=(m)
土砂状
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b=(Mpa)
抗风化能力
抗水软化能力
浸水后状态
岩石
基本
特征
揉皱发育情况
颜色
力学特性
粘聚力C (MPa)
摩擦角φ(°)
岩体完整状态
地质构造程度
轻微
较重
严重
很严重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松散
地
质
结
构
面
结构面
产状
(1)(2)
(3);
间距(m)
〉1.5
0.6~1.5
0.2~0.6
0.06~0.2
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隧道名称
掌子面位置
里程桩号
评定
距洞口位置(m)
掌子面状态
毛洞状态
掌子面围岩观察记录

名称
隧道
位置
里程:
评定
岩
性
指
标
岩石类型(名称)
中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岩性描述:
岩体完整状态
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轻微
较重
严重
极严重
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地质构造面
间距
(m)
>1.5
0.6-1.5
0.2-0.6
0.06 -0.2
<0.06
延伸性
极差
差
中等
好
极好
粗糙度
明显台阶状
粗波纹状
平整光滑有檫痕
平整光滑
张开性(mm)
密闭<0.1
部分开张0.1-0.5
张开0.5-1.0
无充填张开>1.0
黏土充填
风化程度
未风化
风化轻微
风化颇重
风化严重
风化极严重
简要说明
地下水状态
渗水量
L/(min·10m)
<10干燥或湿润
10-25偶有渗水
25-125经常渗水
干燥/湿润/偶有渗水/经常渗水
初始应力状态
埋深
H=m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围岩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前方围岩情况判断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掌子面围岩观察记录表
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其他
围岩级别
Ⅵ
V
Ⅳ√
Ⅲ
Ⅱ
I
备注
掌子面位于××路下方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分组号
地质1
照片
编号
YX-01
摄影者
××
拍摄
时间
××
摄影
××
项目名称
××地铁××期××号线
工程地点
右线大里程方向YK7+477.8上台阶
地质描述
中风化花岗岩,锤击成片状,左侧拱部有岩斑岩岩脉挤入,宽约30cm,节理、裂隙发育且不规则,成碎镶结构,右侧拱腰出露一小股涌水,围岩自稳性差,爆破后掉块,需超前支护。
应力状态
埋深H=18.2m
极高地应力
高地应力
一般地应力√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他
围岩级别
Ⅵ
V
Ⅳ√
Ⅲ
Ⅱ
I
备注
掌子面位于××中路下方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分组号
地质1
照片
编号
ZX-01
摄影者
××
拍摄
时间
××
摄影
××
项目名称
××地铁一期××号线
工程地点
左线小里程方向ZK7+359.45上台阶
地质描述
中风化花岗岩,锤击成片状,左侧拱部有1明显节理构造面,呈张性,裂隙间平整光滑,掌子面湿润,围岩自稳性差,爆破后掉块,需超前支护。
原设计情况
Ⅱ级围岩,A0断面,支护参数为喷射砼厚5cm
变更建议
建议围岩等级为Ⅳ级围岩,工程措施选用A8断面,支护参数为钢架间距75cm,单排小导管,小导管长度3m,每1.5m一环,3m砂浆锚杆,环向间距1m,纵向间距1.5m,喷射砼厚25cm。
掌子面记录表

调查记录人
复核人
调查日期
隧道开挖掌子面地质调查原始记录表
第 页 共 页
隧道名称 地层 岩性 掌 层理 子 面 围岩 节理 岩体 裂隙 结构 特征 断层 层理 侧 壁 围岩 节理 岩体 裂隙 结构 特征 断层
地下水
涌水 位置 洞室稳定性
秭归县铲子岩隧道 掌子面桩号 埋深(m) 原设计 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极硬岩 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取样编号 试验编号 围岩级别 现场判断 ﹥60 30-60 15-30 5-15 ﹤5 Rb(MPa) 单层厚 与隧轴夹 与隧道关系(平面示意图) 产状 层面特征 度(m) 角 间距 长度(m) 缝宽(mm) 充填物 与隧轴夹角 组次 产状 (m) 1 2 3 4 产状 破碎带宽度 与隧轴夹角 破碎带特征 纵波速度 左侧壁 右侧壁 单层厚 与隧轴夹 单层厚度 与隧轴夹 产状 层面特征 层理 产状 层面特征 度(m) 角 (m) 角 间距 长度 缝宽 长度(m) 缝宽(mm) 充填物 与隧轴夹角 组次 产状 组次 产状 间距 充填物 与隧轴夹角 (m) (m) (mm) 1 1 节理裂隙 2 2 3 3 4 4 破碎带 与隧轴夹 破碎带特 破碎带宽 与隧轴夹 破碎带特 产状 断层 产状 宽度 角 征 度(m) 角 征 无水 含泥沙情况 浸蚀类型 取水样编号 滴水 线状 股状 试验编号 涌水量(L/min.10m) ﹤10 10-25 25-125 ﹥125 3 边墙坍塌﹤20m3 大塌方: m3 开挖后掉块或坍塌的起止时间 塌方﹤10m 左侧壁描述: 右侧壁描述:
2019年度地质观测记录表

<0.06
延伸性
极差
差
中等√
好
极好
粗糙度
明显、台阶状
粗糙、波纹状
平整光滑√
平整光滑、有擦痕
张开性(mm)
密闭<0.1
部分张开
0.1~0.5
张开
0.5~1.0√
无充填张开>1.0
粘土充填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剧风化
说 明
层理完整
地下水
渗水量
(L/min·10m)
<10
干燥或湿润√
10~25
偶有渗水
25—125
经常渗水
干燥或湿润√
偶有渗水
经常渗水
初始
应力状态
埋深H=520m
极高地应力
高地应力√
一般地应力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他
围岩级别
Ⅵ
V
Ⅳ√
Ⅲ
Ⅱ
I
备注
记录:苟宇
复核:陈永强
日期:2014.9.12
XXX县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
地质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720m西底板抽排巷
XXX县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
地质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720m西底板抽排巷
位置
长 度(m)
350
评 定
距开口距离(m)
5
岩
性
指
标
岩石类型(名称)粉砂岩
粘结力c=12MPa; φ=65°
硬 岩
中硬岩√
软 岩
极软岩
土
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b=24MPa
掌子面地质素描指导手册

掌子面地质素描指导手册内容介绍随着隧道施工日益精细化,地质素描作为地质预报最有效的首段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
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地质判识能力是隧道各种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围岩判识能力是隧道技术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之一,也是必备能力之一。
今天【思考隧道】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地质素描的基本操作过程及要领,以便于大家更好的开展工作。
01 准备工作进洞进行地质素描工作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熟悉了解已有勘察资料,掌握掌子面所处地段的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2)熟悉了解其他预报手段探测成果,分析判断掌子面所处地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可能出现的差异(与勘察成果比较);3)准备好洞内素描所需要的工具:外业包、罗盘、地质锤、笔记本、数码相机等;02 现场素描现场素描,首先应对掌子面及掌子面附近开挖段进行详细观察。
首先从岩性、岩体完整性、出水量大小等方面进行大范围、前后左右对比,宏观把握地层岩性等的变化。
对于地层颜色、软硬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状况、出水量与周围岩体发生明显差异的部位,进行重点详细观察,通过手触、锤击、采集样本详细观察查明差异的性质,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地质素描应记录以下信息:工程地质信息①地层岩性:描述地层时代、岩性、产状、层间结合程度、风化程度等。
②地质构造:描述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等。
断层的发育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褶皱的性质、形态、地层的完整程度等;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特征,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
节理裂隙的描述首先应根据其产状特征进行分组归类,一般产状差异不大的节理应划分为一组。
对于成组出现的节理,应示意性地标示在图纸上,图纸采用的节理倾角应为换算的视倾角,标注的产状为真实产状,图示节理间距应能表明其真实发育程度(即不同发育程度的节理组,在图纸上显示节理间距应不同)。
对于零星发育的节理应作为随机节理描述,贯通性好、对岩体稳定性影响大的随机节理(包括岩脉)应重点描述,并按其实际出露位置标示在图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围岩级别
Ⅵ
V
Ⅳ√
Ⅲ
Ⅱ
I
备注
掌子面位于××路下方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分组号
地质1
照片
编号
YX-01
摄影者
××
拍摄
时间
××
摄影
××
项目名称
××地铁××期××号线
工程地点
右线大里程方向YK7+477.8上台阶
地质描述
中风化花岗岩,锤击成片状,左侧拱部有岩斑岩岩脉挤入,宽约30cm,节理、裂隙发育且不规则,成碎镶结构,右侧拱腰出露一小股涌水,围岩自稳性差,爆破后掉块,需超前支护。
原设计情况
Ⅱ级围岩,A0断面,支护参数为喷射砼厚5cm
变更建议
建议围岩等级为Ⅳ级围岩,工程措施选用A8断面,支护参数为钢架间距75cm,单排小导管,小导管长度3m,每1.5m一环,3m砂浆锚杆,环向间距1m,纵向间距1.5m,喷射砼厚25cm。
××地铁一期工程××号线
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工程名称
××地铁一期××号线××区间
变形模量E=12.57Gpa
泊松比=0.308
天然重度γ=24.5kN/m3
其他
岩
体
完
整
状
态
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轻微
较重
严重
√
很严重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松散
地
质
结
构
面
间距(m)
>1.5
0.6~1.5
0.2~0.6√
0.06~0.2
<0.06
延伸性
极差
差
中等√
好
极好
粗糙度
明显、台阶状
粗糙、波纹状
平整光滑√
××地铁××期工程××号线
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工程名称
××地铁一期××号线××区间
位置
××竖井左线小里程
里程
ZK7+359.4
评定
距洞口距离(m)
57
岩
性
指
标
岩石类型(名称)
中风化花岗岩
粘结力c= MPa;φ=65°
硬岩
中硬岩√
软岩
极软岩
土
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b=24MPa
点荷载强度是=18.5MPa
位置
××竖井右线大里程
里程
YK7+477.8
评定
距洞口距离(m)
57
岩
性
指
标
岩石类型(名称)
中风化花岗岩
粘结力c= MPa;φ=65°
硬岩
中硬岩√
软岩
极软岩
土
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b=24MPa
点荷载强度是=18.5MPa
变形模量E=12.57Gpa
泊松比=0.308
天然重度γ=24.5kN/m3
其他
岩
平整光滑、有擦痕
张开性(mm)
密闭<0.1
部分张开
0.1~0.5
张开
0.5~1.0√
无充填张开>1.0
粘土充填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微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剧风化
说明
左侧拱部存在一张性构造面
地下水
渗水量
(L/min·10m)
<10
干燥或湿润
10~25
偶有渗水
25—125
经常渗水√
干燥或湿润
偶有渗水
经常渗水√
初始
应力状态
埋深H=18.2m
极高地应力
高地应力
一般地应力√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他
围岩级别
Ⅵ
V
Ⅳ√
Ⅲ
Ⅱ
I
备注
掌子面位于××中路下方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分组号
地质1
照片
编号
ZX-01
摄影者
××
拍摄
时间
××
摄影
××
项目名称
××地铁一期××号线
工程地点
左线小里程方向ZK7+359.45上台阶
地质描述
中风化花岗岩,锤击成片状,左侧拱部有1明显节理构造面,呈张性,裂隙间平整光滑,掌子面湿润,围岩自稳性差,爆破后掉块,需超前支护。
体
完
整
状
态
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轻微
较重
严重
√
很严重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松散
地
质
结
构
面
间距(m)
>1.5
0.6~1.5
0.2~0.6√
0.06~0.2
<0.06
延伸性
极差
差
中等√
好
极好
粗糙度
明显、台阶状
粗糙、波纹状√
平整光滑
平整光滑、有擦痕
张开性(mm)
密闭<0.1
部分张开
0.1~0.5√
张开
0.5~1.0
原设计情况
Ⅲ级围岩,A5断面,支护参数为局部锚杆+单层网喷砼厚8cm。
变更建议
建议围岩等级为Ⅳ级围岩,工程措施选用A8断面,支护参数为钢架间距75cm,单排小导管,小导管长度3m,每1.5m一环,3m砂浆锚杆,环向间距1m,纵向间距1.5m,喷射砼厚25cm。
无充填张开>1.0
粘土充填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剧风化
说明
左侧拱部存在煌斑岩岩脉挤入带,右侧拱腰部位有小股涌水
地下水
渗水量
(L/min·10m)
<10
干燥或湿润
10~25
偶有渗水
25—125
经常渗水√
干燥或湿润
偶有渗水
经常渗水√
初始
应力状态
埋深H=17.9m
极高地应力
高地应力
一般地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