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特色

合集下载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是著名的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为钢琴所作的一首华丽的舞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是以三段式为基础构成,旋律流畅华丽,节奏明快轻盈,表现出浪漫时期的音乐特征。

该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个乐章是一个发端引子,由慢速的右手柔音和单音的左手构成。

这部分主要表现出肖邦喜爱的旋律与即兴演奏。

第二个乐章是主题,非常生动明快。

基于华尔兹的舞曲,音乐富有快速的跳舞步伐,强烈的节奏感使听者意识到中欧的狂欢与文化。

第三个乐章是间奏,可以看作是根据第二个乐章主题的再创作。

肖邦在此部分中用经典的实施方式将音乐变得更为城市化,对节拍的变化和节奏的密集使用使得这部分更为生动富有冲击力。

第四个乐章是Coda,它将前面所吸纳的主题,节奏与节拍齐匀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肖邦想要表达的完美结局。

此部分音乐奏鸣应更为明快。

虽然仅仅有短暂的几小节,却令人回味无穷。

总体而言,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是一首华美、高雅、流畅的优美乐曲,贯彻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作曲家通过这首曲曲来表达对欧洲文化,中欧风情与浪漫的热爱和敬仰,更展现出他对音乐的不懈追求与不断创新的精神。

由此可见,这首曲曲无论在旋律的流畅度、乐曲的结构上,都体现了艺术家的精神,也展示了音乐本身的魅力。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技巧的复杂性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首备受欢迎的钢琴曲——升C小调圆舞曲,被誉为“最轻松、最简单的圆舞曲”。

这首圆舞曲以其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表达而深受欢迎,被广泛演奏和传颂。

本文将对这首圆舞曲进行浅析,了解其曲式结构、演奏特点和艺术价值。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圆舞曲的曲式结构。

这首圆舞曲包含了两个主要部分:A部和B 部。

A部分的旋律明快、活泼,富有舞蹈感;而B部分则较为抒情、柔和,旋律上升,带有一种温柔的情感。

整首曲子以A-B-A-B的形式呈现,A部分重复两次,而B部分则各自一次,形成了完整的曲式结构。

这种简单而又富有变化的曲式结构,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使人不禁想要跟随着旋律起舞。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圆舞曲的演奏特点。

这首圆舞曲的演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灵活性。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掌握旋律和节奏,将那如泉水般流畅、如欢快的欢乐舞曲。

在演奏的时候还需要表现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将音乐通过手指传递出来,带给听众一种愉悦的感受。

演奏者还需要在表现情感的注重音色的变化和对旋律的把握,使整个演奏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圆舞曲的演奏要求演奏者有较高的技巧水平和丰富的表现力,才能将肖邦所要表达的情感完全展现出来。

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圆舞曲的艺术价值。

作为肖邦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圆舞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以其轻快明快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民族特色,吸引了无数听众的喜爱。

这首圆舞曲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的杰作之一,充分展现了肖邦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技巧。

再则是,在演奏上,这首圆舞曲对演奏者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力要求都较高,也成为了钢琴演奏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圆舞曲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反映了肖邦作为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技巧,同时也将浪漫主义的音乐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肖邦圆舞曲的总结

肖邦圆舞曲的总结

肖邦圆舞曲的总结简介肖邦圆舞曲是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Frédéric Chopin)创作的一组钢琴曲,共有21首。

这些圆舞曲于1830年至1849年之间创作,在肖邦的作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曲目以其华丽的旋律、技巧性的演奏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圆舞曲的特点肖邦的圆舞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受到广泛的赞赏和喜爱。

下面是一些肖邦圆舞曲的特点:1. 富有旋律性肖邦的圆舞曲以其优美的旋律而著称。

这些曲目的旋律线索清晰,并富有情感。

肖邦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手法,如音符的重复、变奏和对位等,来构造出动人心弦的旋律。

2. 技巧性的演奏肖邦的圆舞曲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很高。

它们包含了许多琴键上的快速音符和手指的迅速移动。

这些技巧性的要求使得演奏圆舞曲成为一项挑战,只有技术娴熟的钢琴演奏者才能完美地演绎这些曲目。

3. 丰富的情感表达肖邦的圆舞曲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从快乐和欢愉到忧伤和神秘。

每首曲目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色彩,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方式,肖邦成功地向听众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多样的风格肖邦的圆舞曲以其多样化的风格而著称。

其中一些曲目具有明显的波兰民族音乐特色,如使用波兰舞曲的节奏和旋律。

另一些曲目则受到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的影响,展现了肖邦作曲风格的多样性。

圆舞曲的独特之处肖邦的圆舞曲独具个性,有以下几个独特之处:1. 创新的钢琴技巧肖邦在他的圆舞曲中创造出了一些新颖的钢琴技巧。

他巧妙地使用了各种琴键上的音符排列,如连续的三连音、跨度较大的音程和迅速的琶音等。

这些技巧在当时是颇具创新性的,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 音乐情感的表达肖邦的圆舞曲以其深情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

他通过音乐来表达他的感情和思想,使听众能够共鸣并感受到他所要传达的情感。

肖邦的圆舞曲是他与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人们能够理解和体验到他内心的感受。

3. 音乐结构的独特性肖邦的圆舞曲在音乐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是波兰钢琴家、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在1830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

这首曲子是肖邦创作的其中一部分圆舞曲,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部分,传统上也是他最为多产和成功的音乐形式之一。

它是肖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肖邦圆舞曲之王”。

《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以华丽的旋律和华美的和声而著称,展现出了肖邦丰富的情感和绝妙的技巧。

它的开头相当明朗和愉悦,透过强大而轻盈的音色,弥漫出了舞曲的喜庆气息。

肖邦在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他的天才和技巧,将旋律和伴奏分为两个独立的组成部分,让钢琴的演奏者能够自由地演奏和表现。

这首曲子中最著名的片段是其中一个中心部分,这里的旋律相对平稳而缓慢,一直绵延到最后。

这部分被人们称为“哀伤的主题”,其音乐特征是低沉而伤感,用以表现出一种情感上的失落和抑郁,与之前的旋律和谐共振。

在这首圆舞曲的结尾,肖邦再次将伴奏和旋律分开,在最后的部分中,他使用了大量的三连音和花哨的技巧来强调音符。

这些技巧虽然难以演奏,但也表现出了肖邦对演奏者技巧和想象力的高度视角。

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穿越时空,在现代仍然充满魅力。

它是肖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钢琴界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将肖邦的音乐才能和他的创新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音乐史上不朽的杰作。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的演奏风格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的演奏风格

105鉴 赏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的演奏风格徐 曼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钢琴家,也是世界知名的伟大作曲家。

肖邦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17首圆舞曲,《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是其经典作品之一。

它的演奏风格和特征一直受到广泛的研究,风格细腻,充满诗意。

可以说,它将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本文从手指技法、装饰音、音色及情感、持续音处理等几方面揭示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的演奏风格,希望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为肖邦音乐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肖邦的这首圆舞曲代表了波兰民族音乐的鲜明特征,其中也反映了肖邦本人的坚毅性格。

在这首圆舞曲创作中,肖邦将其大量精力投入到作曲里,力求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波兰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可以说他既是保守的也是创新的。

在忠于波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上,他毫无疑问是“保守”的,但是从音乐作品本身的框架来看,他又是创新的,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模式和框架,作品的风格为日后的浪漫主义提供了积极的元素。

《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一、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的创作背景在肖邦创作《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时,波兰社会正处在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思潮过渡的时期,因此这部作品既继承了古典主义钢琴音乐的特点,也暗示着具有浪漫色彩的钢琴音乐的到来。

《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主要背景是具有悲剧色彩的波兰时代环境,无论是底层民众还是波兰民族都有着深刻的悲剧命运,这是作品创作的基调。

同时,人们可以从中发现,社会中时不时弥漫的浪漫因素也在蓬勃发展,肖邦心中的那股浪漫情怀和生活态度始终没有磨灭,也许这就是《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最想表达的主题。

二、手指的演奏技巧《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风格独特,尤其在手指演奏的技巧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例如,这首曲子106鉴 赏有很多同音反复的技巧,演奏中按照“313131”的指法平均分配,音色听起来也显得均匀。

肖邦演奏时经常用同一根手指快速弹奏同一键,这样可以达到音质相同的效果,比如用3指去快速弹奏,保持适当的力度,同时将其他的手指向3指靠拢,以便更好地集中力度。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是他最著名的钢琴作品之一,也是钢琴家和听众最爱演奏和聆听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创作于1830年代,长达约13分钟,有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一个高雅的序曲,以明亮的旋律和美妙的和声引出整首曲子的主题。

这个序曲的旋律短小精悍,具有明显的叙事性质。

在一开始的乐段中,肖邦对钢琴的特殊演奏效果进行了运用,如左手的“鼓点”和“绵羊叫声”等。

这些效果增强了曲子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使得听众可以很快地被吸引进曲子的情境之中。

第二部分是一个古怪而优美的变奏曲,它由主题的变奏而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曲子的主题来自西班牙的舞曲,节奏明快,旋律独特而迷人。

肖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变奏,每一次变奏都采用了不同的技巧和手法,使得曲子变化多端,富于创意和想象力。

第三部分是一个温柔而深情的中段,以弱化的旋律与和声出现,绝妙地激发了情感共鸣。

这个中段的旋律相当优美,但却比较突兀,仿佛在告诉我们曲子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这一部分的和声和音色非常细腻,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让人心醉神迷、陶醉其中。

第四部分是一个华丽的尾声,是整首曲子的高潮。

这个部分采用了热烈的旋律与强烈的节奏,将曲子推向了顶峰。

在这个尾声中,肖邦刻意加强了钢琴的速度和音量,以突出曲子的激情和热烈。

这个部分的旋律与和声相对简单,但却非常直接和强烈。

总的来说,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是一首充满魅力的作品。

它巧妙地结合了各种不同的音乐技巧和手法,表现出肖邦非凡的才华和创意。

在强烈的情感和表现力的支持下,这个曲子成为了肖邦钢琴作品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世界钢琴艺术的重要代表。

肖邦圆舞曲的风格分类(一)

肖邦圆舞曲的风格分类(一)

肖邦圆舞曲的风格分类(一)肖邦圆舞曲的风格分类•狂放奔放型–特点:这类圆舞曲以快速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为特点。

曲调灵活自由,充满激情和活力。

–代表作品:肖邦圆舞曲Op. 42、Op. 64 No. 2•细腻浪漫型–特点:这类圆舞曲以柔和细腻的情感为主题。

曲调委婉优美,充满温柔与浪漫。

–代表作品:肖邦圆舞曲Op. 18、Op. 64 No. 1•婉约优雅型–特点:这类圆舞曲以优雅的旋律和温柔的节奏为特点。

曲调轻盈飘逸,充满了一种婉约的气质。

–代表作品:肖邦圆舞曲Op. 69 No. 1、Op. 34 No. 1 •悲壮激昂型–特点:这类圆舞曲以激昂的节奏和富有战斗性的旋律为特点。

曲调坚定激动,充满悲壮情感。

–代表作品:肖邦圆舞曲Op. 69 No. 2、Op. 64 No. 3 •华彩绚烂型–特点:这类圆舞曲以华彩绚烂的曲调和丰富的音色变化为特点。

曲调华丽绚烂,充满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代表作品:肖邦圆舞曲Op. 34 No. 2、Op. 64 No. 1 •抒情柔和型–特点:这类圆舞曲以柔和抒情的旋律和平静的节奏为特点。

曲调温柔柔和,充满了柔情和内省。

–代表作品:肖邦圆舞曲Op. 69 No. 3、Op. 18•活力爽快型–特点:这类圆舞曲以充满活力和爽快感的节奏和旋律为特点。

曲调明亮活泼,充满了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气息。

–代表作品:肖邦圆舞曲Op. 64 No. 2、Op. 34 No. 3 这些分类是根据肖邦圆舞曲在音乐中展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而进行的。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具有各自鲜明的音乐特点。

通过对这些分类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肖邦圆舞曲的音乐魅力。

无论是狂放奔放型的激情奔放,还是细腻浪漫型的柔情细腻,又或者是婉约优雅型的轻盈飘逸,每一种风格都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让人陶醉其中。

肖邦圆舞曲作为肖邦重要的作品之一,承载了他丰富的创造力和卓越的音乐才华。

通过对这些圆舞曲风格的分类,我们更能体会到肖邦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肖邦的c小调圆舞曲是肖邦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属于他的作品集Op.64中的一部分。

这首圆舞曲由肖邦在1834年创作,是他晚期作品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肖邦在创作这首曲子时,正处于创作热情高涨的时期,他的音乐作品也逐渐展现出了成熟和深沉的风格。

c小调圆舞曲在当时的欧洲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一首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作品。

这首曲子融合了肖邦独特的旋律和和声风格,展现出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创作才华。

这首圆舞曲也被认为是肖邦作品中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他对于钢琴音乐的独特贡献和影响力。

c小调圆舞曲是肖邦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展现了肖邦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创造力,同时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和演奏的重要曲目之一。

通过分析和欣赏这首曲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肖邦作为音乐大师的独特魅力和音乐风格。

1.2 作曲家简介肖邦(Frédéric Chopin)是波兰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之父之一。

他于1810年出生在波兰的一个小镇,自幼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

在维也纳和巴黎等音乐重镇学习和演出后,肖邦开始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成为当时乐坛的炙手可热的新秀。

肖邦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其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激情。

他善于运用各种和声技巧和琶音等钢琴练习,为钢琴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

他的作品除了在技巧上要求极高之外,更强调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和演绎。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其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如《雨滴前奏曲》、《夜曲》等。

他对钢琴音乐的贡献被誉为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先河,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界广受好评,在钢琴演奏界也被视为难度较高的挑战,成为许多钢琴家追随和演奏的经典之作。

1.3 乐曲概况肖邦的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作品,被认为是肖邦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圆舞曲是肖邦在1815年创作的,当时他只有1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特色
作者:焦姣
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19期
摘要:肖邦一生共创作了约20首圆舞曲,其中"华丽性"圆舞曲和"抒情性"圆舞曲占大多数,这都是肖邦对灵魂的渲染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是他的真情实感。

他的创作把他与在波兰的生活贯穿起来,丰富了作品的思想感情,使他的音乐更有生命力和活力。

圆舞曲富有勃勃生机,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中予以重视,并加以推广。

这是文章的动机之一。

文章通过对肖邦圆舞曲创作风格及艺术特色分析,全面揭示肖邦圆舞曲的价值。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创作特色演奏
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目前的研究资料看,国内外资料主要是对肖邦圆舞曲进行了时间的分类,共有哪些圆舞曲,举例其中能代表某个阶段的个别单曲经典作品加以分析其特征。

在李晓燕的《浅析肖邦及其创作特征》中,对肖邦的全部的钢琴作品进行了分类,其中既有表现民族风格的玛祖卡舞曲,和波罗乃兹舞曲,有充满戏剧性激情和史诗般气魄的叙事曲和奏鸣曲,也有洋溢诗情画意的夜曲.圆舞曲和船歌,还有即兴曲.回旋曲.协奏曲等。

而圆舞曲,作者把其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1827—1830年在离开波兰时早期创作的“华沙圆舞曲”,二是1831—1835年肖邦远离家乡来到巴黎深造时的早期创作;三是1838—1847年成熟时期的作品并列举各个作品。

然后讲述肖邦的创作特征,从其节奏性如《升C小调圆舞曲》(作品64之2),旋律性,和声性,炫技性如《e小调圆舞曲》,沙龙性如《a小调圆舞曲》(作品34号),民族性这五个方面阐述肖邦的的创作。

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肖邦圆舞曲的创作特征李晓燕的《浅析肖邦及其创作特征》中从其旋律性方面讲:旋律丰富,歌唱性强,与意大利歌剧有一定联系,如歌.优雅.婉转。

从节奏方面讲:"Rubato"是在肖邦圆舞曲节奏中强用的节拍。

从和声方面讲:总是抓住和声色彩的无穷变化把它挖掘出来,把人们的审美带向新的意境,在每一首圆舞曲中,我们可以看的旋律和和声的有机结合。

和声的运用上肖邦大胆.突然的转调让同时代人大吃一惊,但他并非为和声而和声。

从炫技方面讲:肖邦圆舞曲中有适合音乐会演奏的,他们有着绚丽的技巧和积极饱满的情绪,有雄壮璀璨的音乐效果。

沙龙性方面:在圆舞曲中有一些篇幅不大的钢琴音诗,是肖邦在法国沙龙中做的贡献。

这些乐曲中的抒情形象和优美旋律处处洋溢着法国艺术沙龙的流光溢彩,优雅精致,适合沙龙舞会伴舞用。

在民族性方面:肖邦是民族作曲家,民族艺术家,从圆舞曲中可看出他的创作与波兰的生活和波兰的民间艺术息息相关,他旋律中和声性与器乐性的结合,曲中器乐的音调是从纯歌曲的艺术中引申出来的,这一特点就是影响与民间艺术的印证。

二:肖邦圆舞曲的分类冯敬华的《浅论肖邦的圆舞曲的艺术特怔》中对圆舞曲进行了分类,可分为“华丽”圆舞曲和“抒情”曲,华丽圆舞曲富有气氛热烈和活跃的氛围,音色明亮辉
煌,具有快节奏的速度,力度对比明显;抒情性圆舞曲旋律富有歌唱性,线条柔美流畅,速度平稳,表现一种内在含蓄的情感,其中“华丽性”圆舞曲和“抒情性”圆舞曲占大多数,这都是肖邦对灵魂的渲染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是他的真情实感。

三:肖邦圆舞曲的艺术风格1.旋律的声乐性与器乐性共存。

肖邦在钢琴抒情音乐创作中解决了“声乐性”和“器乐性”的并置,增加了抒情性旋律音调的多样性,将旋律的歌唱性和宣叙性相结合,旋律性从歌曲音调中引伸出来,只是非常特殊的声乐性与器乐性的交融。

2.和声的主调和复调交织并用。

他的圆舞曲音乐以主调为主,同时贯穿复调音乐技法,有些和声即是从复调音乐中引伸出来的,他喜欢用三度关系的调性并置及交替调式等方法。

3.富有个性的节奏与旋律。

肖邦擅长用自由速度,并说过歌唱的右手可以自由灵活发挥,但左手的伴奏必须根据节拍起伏的步伐前进。

4.丰富的情感内涵。

肖邦的音乐情感纤细轻柔,意境幽深,诗意荡漾,肖邦使他的作品始终保持静谧的气质,和含蓄如诗的柔情,能使听众唤起无尽的遐思。

发展趋势:慢慢的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出现了音乐表演专业,于是钢琴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因此演奏圆舞曲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钢琴水平随之递增。

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的教育时期,教师应精选出一些经典曲目给学生弹奏,而肖邦圆舞曲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应当推崇,本研究有主助于进一步认识肖邦,深入理解肖邦,在此基础上,了解其演奏方法,有助于继承浪漫主义钢琴风格,在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中,“扬弃”运用这种风格,达到钢琴演奏及钢琴艺术的至高境界。

存在问题:圆舞曲是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体裁之一,肖邦不仅继承圆舞曲的传统风格,同时以其独特的创造力使其达到崭新的艺术境界。

其中“华丽性”圆舞曲和“抒情性”圆舞曲,都是肖邦对灵魂的渲染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是他的真情实感。

肖邦创造性的使圆舞曲发展成为独立的钢琴音乐体裁。

关于肖邦圆舞曲的研究,应大多从实践层面进行学习,而国内外一般停留在对作品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的探索。

少数理论研究也都集中在个别的单曲研究上,而缺乏对圆舞曲系统的研究,因而对肖邦整个圆舞曲创作风格的及情感演奏的系统研究整理就比较重要了。

参考文献:
[1]袁蓓.肖邦圆舞曲的创作及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
[2]李娟.肖邦圆舞曲之艺术特色[J].衡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
[3]李晓燕.浅析《肖邦圆舞曲》及其创作特点[J].黄河之声,2009,(13).
[4]张丹宁.肖邦圆舞曲的节奏特点及演奏方法——以作品OP.18,OP.34,Nr3为例[J].大舞台,2011,(07).
[5]吴锦西.肖邦圆舞曲的创作特点分析.山东文学·下半月, 2009,(05).
作者简介:
焦姣(1991,4--),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民族:汉族,籍贯:安徽,学历:本科,职称:学生,研究方向:器乐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