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项目背景本报告书旨在对某XX地区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以确保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二、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某XX地区发电项目•项目地点: XX省XX市•项目规模:预计装机容量XXX兆瓦•建设单位: XX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周期:预计X年•项目类型: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水环境影响:包括对周边水资源的影响,如水质、水量等•大气环境影响:包括对大气质量和空气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土壤环境影响:包括对土壤质量和耕地利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包括对周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人类健康影响:包括对周边居民健康的影响四、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实地考察:调查评估项目周边环境状况•模拟分析: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对项目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评估指标:综合考虑评估指标,如污染物排放、噪音影响、土地占用等五、主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水环境影响:预计项目对周边水质和水量影响较小•大气环境影响:预计项目将对大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土壤环境影响:项目建设过程可能对局部土壤质量造成暂时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预计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较小•人类健康影响:预计项目对周边居民健康不会造成显著负面影响六、建议与对策•环保设施建设:建议项目方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监测与管理:建议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与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社会参与:建议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沟通,提高项目的透明度与可持续性七、结论综合评价,某XX地区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较为可控,符合现行环境保护标准与要求,但仍需项目建设单位加强管理与监测,确保环境影响最小化。
八、参考文献1.XX省环境保护局. XX省环境保护年度报告(年份).2.XX行业协会. 火力发电行业环境管理标准(年份).3.XX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手册(年份).以上为某XX地区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内容,供相关部门和单位参考。
风电场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风电场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而风电场作为风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风电场的建设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就风电场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探讨。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决策环节中,针对特定开发项目或政策、计划的环境效应进行预测、评价和对策分析,为决策者提供一种有关环境变化的信息和决策参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俗点说,就是在项目开展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以保护环境,并为后续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二、风电场建设的环境影响1.景观影响风电场通常需要占用大片土地,且包含一系列高大的风力发电机组、电缆线路等设施。
这些设施的出现,往往对周边的景观造成影响。
在一些山区、荒漠等地区,风电场往往会引发生态和景观破坏问题,使当地原生态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不协调更加明显。
2.噪声影响由风力发电机运转所产生的噪音,可能会对周边的居民造成噪声污染,进而引发健康问题、心理问题等。
例如,部分居民会抱怨风力发电机运转的声音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
3.生物多样性影响风电场建设通常要占用一定的生物栖息地,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可能会对鸟类、蝙蝠等对空中环境特别敏感的动物造成伤害。
4.电磁辐射影响当风力发电机组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周边的居民以及电子设备造成一定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风电场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环保措施,从而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资源。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也可以为投资者、政府部门以及公众提供参考信息,以便他们可以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的申报项目经理应在项目初期完成项目建设申报书,按规定申报并接受环境影响评价。
风力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团结风电场工程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18台850KW的风力机组、10KV配电装置、2台5万千伏安的2005年6月~2007年6月场内及场外送入输变电缆施工;基础施工及场地平整2006年2月~2007年11月风机设备吊装、调试及试运2007年12月风机设备验收、交付生产运行11)清洁生产分析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它不同于火电项目,不用消耗任何燃料;不同于水电项目,不需要在建设大面积的水库以做调峰使用;它只需要利用当地的风资源,就可以将风能转变为电能,而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消耗燃料,不产生污染物。
风电场建成后不仅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同时还为当地新增添了旅游景点。
本项的风电机组拟装机容量为100.3MW,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23156万KWh,与同等规模的燃料发电厂相比,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标煤8.1万t,水资源约69.6万t,可减少向大气排放烟尘179.7t(除尘器效率取99%)、CO219.4万t、SO21415.3t(煤质含硫量取0.8%,未脱硫)、NO x736t、CO19t、灰渣1.9万t、废水14万t(排水量占用水量的20%计)。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节能效益,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潜水,含水层为灰绿色细砂,地下水埋藏较深,施工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影响、环境水侵蚀性地基土冻涨性等问题。
拟建风电场场址为一片风成沙丘,地形起伏较大,但地层简单,岩性单一,地层皆可做为天然地基土。
该地冻结深度约1.90m左右;地震裂度为VI左右。
3. 气候、气象县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干旱地区。
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温暖,冬季严寒少雪、风沙大。
年均降水量400mm左右,70~8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自东向西递减。
年蒸发量为1500~2000mm,大于降雨的3~4倍,干燥度为1.0~1.25。
风力发电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风力发电项目评价分析报告目录前言 (4)一、背景及必要性 (4)(一)、风力发电项目背景分析 (4)(二)、实施风力发电项目的必要性 (5)二、法人治理架构 (6)(一)、股东权益与义务 (6)(二)、公司董事会 (8)(三)、高级管理层 (9)(四)、监督管理层 (10)三、地理位置与选址分析 (11)(一)、选址原则与考虑因素 (11)(二)、地区概况 (12)(三)、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 (12)(四)、目标市场和产业导向 (12)(五)、选址方案综合评估 (13)四、风力发电项目基本情况 (13)(一)、风力发电项目名称及风力发电项目单位 (13)(二)、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地点 (13)(三)、调查与分析的范围 (14)(四)、参考依据和技术原则 (15)(五)、规模和范围 (16)(六)、风力发电项目建设进展 (17)(七)、原材料与设备需求 (18)(八)、环境影响与可行性 (19)(九)、预计投资成本 (21)(十)、1风力发电项目关键技术与经济指标 (22)(十一)、1总结与建议 (23)五、营销策略与品牌推广 (23)(一)、营销策略制定 (23)(二)、产品定位与定价策略 (25)(三)、促销与广告战略 (26)(四)、品牌推广计划 (28)六、法律与合规事项 (29)(一)、法律合规与风险 (29)(二)、合同管理 (30)(三)、知识产权保护 (30)(四)、法律事务与合规管理 (30)七、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 (31)(一)、市场状况概览 (31)(二)、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32)(三)、竞争对手分析 (34)(四)、市场机会与挑战 (35)(五)、市场战略 (37)八、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39)(一)、风力发电项目风险分析 (39)(二)、风险管理与应对方法 (41)九、市场与供应链管理 (42)(一)、供应链策略 (42)(二)、供应商关系管理 (43)(三)、存货与库存管理 (43)(四)、客户关系管理 (43)(五)、物流与分销策略 (44)十、原辅材料供应 (44)(一)、建设期原材料供应情况 (44)(二)、运营期原材料供应与质量控制 (45)十一、战略退出计划 (46)(一)、风力发电项目退出战略 (46)(二)、潜在退出方式 (47)(三)、退出时机与条件 (47)(四)、投资者回报与退出 (48)十二、风力发电项目监督与评估 (48)(一)、风力发电项目监督体系 (48)(二)、绩效评估与指标 (49)(三)、变更管理与调整 (50)(四)、定期报告与审计 (51)十三、未来展望与增长策略 (52)(一)、未来市场趋势分析 (52)(二)、增长机会与战略 (53)(三)、扩展计划与新市场进入 (53)十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54)(一)、社会责任策略 (54)(二)、可持续发展计划 (54)(三)、社会参与与贡献 (55)前言本报告是关于风力发电项目运营管理的评价分析,通过对风力发电项目的关键指标和运营流程进行细致分析,旨在发现问题和优化运营效率。
风力发电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环评报告Ⅰ、项目背景和概述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项目拟建设一座风力发电场,以满足周边地区的电能需求,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Ⅱ、环境影响评价1.空气质量影响:风力发电场减少了燃煤等传统能源的使用,相应减少了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
该项目有助于改善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
2.水资源影响:风力发电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较小,不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3.声音和振动影响:风力发电机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振动,但是该项目的距离主要居民区较远,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较小。
4.大气环境影响:尽管风力发电项目会占用部分土地,但相比传统发电厂,其占地面积较小。
该项目设计合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
5.生态影响:建设风力发电场会对周边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考虑到该项目的规模较小,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其影响程度较低。
Ⅲ、路线选择及环保设施设计1.路线选择:本项目选择了远离居民区,与现有电网连接方便的场址。
经过有效分析和评估,确保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不会对居民和环境造成过大影响。
2.环保设施设计:为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将建设环保设施,包括噪音、振动和颗粒物的处理设备,以及废水的处理装置等。
并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环境友好性。
Ⅳ、社会影响评价1.就业机会: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经济收入:风力发电场建成后,不仅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可以通过销售电力获得经济收入。
3.地方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当地原材料和设备的需求,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社区发展:项目建设期间,可以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提高当地社区的发展水平。
Ⅴ、环境风险预测及风险管理1.自然灾害风险:在项目场址选定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确保项目的抗风能力和地震能力。
风力发电场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场环评报告一、项目概述风力发电场是指利用风能产生电能的设施,其主要由风力发电机、塔架、叶片、变压器等组成。
本项目意在建设一座风力发电场,旨在利用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1. 需求分析目前,世界上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能源资源的快速消耗也推动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成熟的清洁能源技术,具有无污染、不耗损等特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转型能源结构的首选方案之一。
2. 可行性分析本项目选址位于地势开阔、风资源丰富的区域,具备建设风力发电场的良好条件。
通过对项目的前期调研与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本项目在技术、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三、环境影响评价1.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计划建设总装机容量为XXX兆瓦的风力发电场,包括建设风力机组、配套设施及相关输电线路等。
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将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估:(1)项目选址对缓冲区的影响。
(2)风电机组运行对鸟类及其他动植物的影响。
(3)风电机组运行对声、光、振动等的影响。
(4)风电机组运行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环境的影响。
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评价将采用综合评估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环境影响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1. 缓冲区影响评价经过对项目选址附近生态环境的详细调查分析,本项目对缓冲区的影响主要包括XXXXX。
为减轻这些影响,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XXX措施(2)XXX措施2. 鸟类及其他动植物影响评价通过对本项目选址附近鸟类及其他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项目可能对以下鸟类及其他动植物造成影响,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1)XXX鸟类及植物的保护措施(2)XXX鸟类及植物的保护措施3. 声、光、振动等影响评价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可能产生噪音、光污染和振动等影响,通过对现场测量和环境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和对策:(1)XXX噪音对策措施(2)XXX光污染对策措施(3)XXX振动对策措施4. 土壤、水体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环境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和对策:(1)XXX土壤保护措施(2)XXX水体保护措施(3)XXX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五、环境保护与管理措施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最小化,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建设前期保护(1)XXX保护措施(2)XXX保护措施2. 建设期环境管理(1)XXX管理措施(2)XXX管理措施3. 运营期环境管理(1)XXX管理措施(2)XXX管理措施六、环境监测与评估为了时刻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状况,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并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概况本报告对风电场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评估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该风电场建设项目旨在利用风能资源,建设大型风力发电设施,为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做出贡献。
二、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项目区域环境特征:对项目区域的地质、水文、生态、气候等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区域现状。
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土地利用、水资源、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潜在环境风险。
3. 环境保护措施建议:针对评估发现的环境影响,在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等多个环节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区域环境特征1. 地质特征:项目区域地质构造稳定,不存在地震、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险;2. 水文特征:项目区域水资源充足,不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且无严重水土流失现象;3. 生态特征:项目区域植被丰富,生态环境相对保护完好,存在少量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4. 气候特征:项目区域属于季风气候,核心建设期避免在暴雨季节施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1. 土地利用:项目建设需要占用一定面积土地,但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对土地利用影响可控;2. 水资源:项目建设期间需要不大量的水资源,但不会对当地水资源造成长期影响;3. 气候:风电场建设不会对当地气候形成显著影响;4. 生物多样性:项目建设对少量的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可控制在较小区域内。
五、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基于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结果,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建议:1. 项目规划:合理布局风电机组,最大限度减少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2. 建设施工:规范施工行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影响;3. 采用环保设备:选用高效、低噪音的风力发电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噪音的影响;4. 运营阶段:定期监测噪音、土壤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风电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风力 发电是将 自然界的风能转化 为电能供用 户使 用 , 比起传 统 的燃煤发 电 , 风能 属于环保新 能源 , 不仅不会 向环境排放 污染 物, 而且节约 了煤等不可再 生的能源。
1 . 2风 电 项 目对 环境 的影 响
析风电项 目建没运营的具体行为, 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方法
风 电项 目生 态环 境 影 响评 价
韩 珂
( 江苏诚智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 司 江苏徐州
2 2 1 0 1 8 )
态指标的量化 ,通过 调查生 态 环 境 现 状 和 对 风 电 项 目分 析完成 风 电项 目环境影 响评 价 。并将 上述 体系应用 到具 体 的项 目中,提出风 电项 目 实施减缓 生态环境 影响和 破 近年来人类 利用能源对 环境产生的影响引起全社会关注 , 为 坏的措施 。具体 的技术路线 了减少对化石 能源的依赖需要推广和开发清洁能源 , 而风能就是 见 图 1 。 这样的可再生清 洁能源 , 通过风力发 电获得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的 3 生 态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清洁能源 。风力发电项 目实施 的环境效益高 , 安全性好, 且我 国是 内容 和方 法
《 资源节约与环保》 2 0 1 4年 第 6期
2研 究的 主要 内容 与技 术路 线
2 . 1主 要 内容
风电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确定风电项 目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量化指标体系 , 研究国内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概 【 2 】 郝永红, 周海潮.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灰色评 价模 型及其应用 [ J ] . 况确定风电项 目 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以《 环境影 环境工程, 2 0 0 2 , 2 0  ̄) : 6 6 — 6 8 . 响评价技术导则》 为研究依据, 构建风电项 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生 【 3 】 赵 大庆, 王 莹, 韩 玺山. 风 力发电场 的主要环境 问题 【 J 】 . 环境保 护 态指标目 。 通过前期风电工程分析研究进 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量化 科学. 2 o o 5 D3 ) 指标, 将这些量化指标应用在具体 的风电项 目中, 最后提 出风电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公众参与结论与建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本项目位于县团结镇内东新荣屯、西新荣屯境内,距县80km,评价区内生态环境结构单一,主要生态环境要素为草地,场区周围生态环境见图4,因此现状评价将主要针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1.向海自然保护区区域生态环境及功能分概况(1) 向海自然保护区概况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始建于1981年,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七个自然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5′~122°31′,北纬44°55′~45°09′之间。
东西宽42km,南北最长45km,总面积10.55×104hm2,其中芦苇、沼泽2.37×104hm2,草原3.04×104hm2,水域1.24×104hm2,林业用地2.98×104hm2。
保护区水资源极其丰富,南有霍林河,西有额木太河,均为嫩江支流。
由于蒸发、渗漏,两条河流流入本区后,无明显河床,呈扇状分布,雨季时形成季节性河尾湿地或沼泽地,沼泽湖泡星罗棋布。
北有引洮(洮儿河)分洪形成的向海一、二场水库,此外,区内还有自然泡沼20多个:洪根敖包北泡、查干代西泡、高家烧锅泡、邵家泡、爱国泡、黑鱼泡、兴隆水库、尖底泡、大青山泡和周大骡泡等。
向海水库正常蓄水水面6650hm2,最大水面7100hm2。
向海水库与黄鱼泡、大肚泡、小泡、兴隆水库、小香海泡等相连通,水深一般在0.5~1.5m,最深处10m以上,保护区总水域面积为12441hm2。
此外区内还有沼泽23654hm2。
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保护区内天然植被类型有水生植被,草原植被和榆林一沙丘植被。
水生植被主要为芦苇、灯心草、苔草、香蒲、草蒲、水葱等,草原植被主要为羊草、针茅、碱茅、碱蓬、小叶樟、蒿等,榆林—沙丘植被类型中的乔木主要为蒙古黄榆、榆树、蒙桑、山杏、小叶杨、柳等;草本植被有黄蒿、草白剑、唐松草、毛茛等。
植被覆盖度70%左右。
三种主要植被类型占地面积分别为23654hm2,30396hm2和129824hm2。
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6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200余种,尤其是以蒙古黄榆为主的沙丘榆树天然次生林,是目前我省唯一集中成片、生长较好的。
羊草草原除羊草外,还有贝加尔针茅、碱茅、芨芨草、碱蓬、萎陵菜、小叶樟、星星草、车前子、苜蓿、蒿等;沙丘上为榆树稀树灌丛,以蒙古黄榆为主,树高平均7m,胸径8~16cm,疏密度0.4~0.6,林相比较单一,此外,还有春榆、蒙桑、山杏、小叶杨、白城杨、小叶锦鸡儿、柳及差巴嘎蒿、黄蒿、草白剑、甘草、麻黄、毛莨、沙葱、唐松草、远志、山茴香等;沼泽湿地中,主要生长芦苇、灯心草、苔草、香蒲、草蒲、水葱、泽泻、慈菇、黑三棱等;水域中,浮生植物有莲、菱角、眼子菜、狐尾藻等。
保护区景色开阔,人烟稀少,村屯分散,水草茂密,蚌螺、虾和昆虫、土壤动物丰富,由于生存条件较好,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比较丰富。
兽类有普通刺猬、短刺猬、大麝、狼、狐、貉、獾、香鼬、黄鼬、艾虎、狍、黄羊、蒙古兔、达呼尔鼠兔、旱獭、草原黄鼠、五趾跳鼠、黑线仓鼠、莫氏田鼠、草原鼢鼠、麝鼠等8目15科29属37种。
两栖、爬行动物有大蟾蜍、花脊蟾蜍、黑斑蛙、丽班麻晰、黄游蛇、蝮蛇等2目4科4属8种。
湖泊、水库有鲤、鲫、鳙、鲩、鲶、白鲢、乌鳢、鲈塘鳢、棒花鱼、泥鳅等20多种鱼。
鸟类有环颈雉、斑翅山鹑、鹌鹑、毛腿沙鸡、长尾灰伯劳、黑尾蜡嘴、翅鼻麻鸭、赤麻鸭、白眉鸭、青头潜鸭、攀雀、普通鳾、黑卷尾、喜鹊、大嘴乌鸦、绿啄木鸟、大杜鹃、鸿雁、鸬鹚、斑嘴鸭、黑翅长脚鹬、翠鸟、白骨枯、红骨顶、斑头秋沙鸥、短耳鸮、纵文腹小鸮、雕鸮、鸢、鹗、灰背隼、草鹭、苍鹭、百灵、云雀、风头麦鸡、灰沙燕、金腰燕、燕鸥、白翅浮鸥、须浮鸥、白尾鹞、松雀等17目53科132属286种。
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8种: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金雕、白尾海雕、大鸨、白鹳、秃鹫等。
二级保护动物有白枕鹤、灰鹤、蓑羽鹤、大天鹅、燕隼、灰背隼、红脚隼、黄爪隼、红隼、鸳鸯、长耳鸭、短耳鸮、黄羊等30余种。
向海自然保护区由县向海蒙古族乡及四井子镇的2个村、乌兰花镇的2个村、兴隆山镇的4个村和同发牧场的一部分构成,区内除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外,还有向海水库管理处、向海联营造纸林场、向海苇场、向海森警大队等单位。
区内现有人口1500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29.1%。
生产以农、渔、牧及副业为主。
农业种植面积12000hm2,粮豆总产量25000t。
渔业养殖水面12400hm2,年产鱼100万kg;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
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水平较低。
向海对外交通基本畅通,有和白城两条公路,通讯条件较好。
(2) 向海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及近年来保护区的实际情况,1999年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对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区划(图5)。
①核心区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集中栖息繁殖和稀有植物的生长区域。
核心区分为四个部分:鹤类核心区,在保护区西南部的长龙和二百方子,面积为18920hm2,主要为芦苇沼泽地,是鹤类栖息繁殖的主要地带,也是其它水禽类栖息和集中繁殖地;东方白鹳核心区,位于向海水库北部,该处主要为沙丘榆树阔叶林景观,春夏之间各类植物生长茂盛,为鸟类的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除白鹳外,金雕、白尾海雕、大狂鸟、苍鹰等也都在这里集中栖息繁殖,面积为3447hm2;大鸨核心区,位于保护区西部,沙丘榆林灌丛和芦苇沼泽相间,是大鸨的重要栖息繁殖地,面积6327hm2;④蒙古黄榆核心区,在向海水库西南,面积为2496hm2。
②缓冲区缓冲区是核心区外围的缓冲地带,其作用主要是有效保护核心区,使其不受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
向海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除鹤类核心区东部和白鹳核心区东南部面积较大外,其余是沿核心区外围分布500~800m,总面积为1114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6%。
③实验区向海自然保护区边界以内,缓冲区界限以外的地带为实验区。
实验区主要为农田、水面、羊草草原和芦苇沼泽地,面积为63133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9.8%。
实验区内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驯化、培育珍贵稀有动植物等活动;同时,保护区内的居民生活、生产活动也在这一区域。
2. 建设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1)植被类型及动物资源调查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400mm左右,年蒸发量1900mm左右,是降雨量的5倍左右;相对湿度55%~65%,干燥指数为1.2左右,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多年平均风速4~5m/s,此类气象条件下,相应地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的生态环境特征。
根据景观生态类型划分原则,本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5种景观生态类型,即农田景观生态类型、草场景观生态类型、沙丘(岗)疏林杂草景观生态类型、泡沼湖库湿生植被景观生态类型和荒地灌丛杂草景观生态类型。
西部分布有沙拓坨间疏林灌丛草原和沙丘(岗)疏林杂草景观两种类型。
本次风电场的建设场就属于沙丘(岗)疏林杂草景观生态类型,地表植被主要有冰草、小白蒿、麻黄、防风等;几乎没有天然乔木,只在低洼地和村屯周围可见少量的人工种植的杨树。
植物长势差,生物量低,不能形成集中连片的复合生物群落,乔、灌不能形成层面,孤立、散生居多,与地面上生长的草本植物几乎失去了生物学上的联系,因此表现出植物种群单一,结构简单,物种稀少,抗御外界干扰能力差,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因此本地区无大型野生动物,偶有鼠、兔出现。
风电场及四周未见有珍稀野生动、植物。
2)土壤类型及分布根据有关勘探部门所提供的勘探地质报告,拟建风电场场址在区域上属稳定区,区域构造线为东北向,无不良地质现象。
地层依次为灰黑色细粉砂土、灰白色细砂土、粉质粘土和灰绿色细砂土。
其中灰黑色细砂土由长石、石英、云母及粗砾组成,稍密、稍湿,最厚6.1m,最薄0.9m,其物理力学指标变化较大;灰白色细砂土由长石、石英组成,无粘土,厚度大于0.8m,分布在灰黑色细砂土之下,呈中密状态,稍湿,在深部可达到很湿—饱和;粉质粘土呈黄褐色,可搓条,软塑,高压缩性,深度在10m以下;灰绿色细砂土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均一,呈密实状态,很湿—饱和,分布在灰白色细砂土之下。
3)土地利用现状拟建风电场主要位于县团结镇东新荣屯与西新荣屯境内,两屯土地利用现状及作物产量情况见表1。
表 1 评价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社会情况调查表2.生态环境问题吉林西部的县处在半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区,不论是原始状态还是现代状态,生态环境质量均相对较差。
随着社会进步而伴随的人口增加和对西部的开发乃至过度开发,使原本较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于恶化,以至于影响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自然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等。
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进行土石方的填挖,包括风电机组轮毂地基的施工、公用设施的施工、风电场内外道路的修建、临时便道修建等工程,不仅需要动用土石方,而且有大量的施工机械及人员活动。
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扰动后,地表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蚀及水土流失;施工噪声对当地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栖息环境的影响。
1)对植被的影响分析风电场建设包括以下工程:变电所、修路、埋设通信电缆、输电电缆、安装塔架、箱式变电站、架设输电线路等,均要破坏地表植被,此外,风场开发中搭建工棚、仓库等临时性建筑物也需要占地,破坏地表植被。
但由于该地区原来的植被也主要是沙丘疏林,仅有一些耐干旱的草类,没有较珍稀的植物,且原有植被很稀疏,没有成片的大量植物,且没有耕地,因此,本项目建设对当地植被的总体影响并不大。
而且建成后的风电场在景观上还会比原生态景观好。
2)土壤侵蚀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扰动土壤面积见表1。
表2 工程施工扰动土壤面积以上合计施工扰动土壤面积为391501.5m2,这部分土壤均有可能造成侵蚀。
据调查,白城地区属土壤中度侵蚀区,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水力侵蚀次之,土壤侵蚀模数在3000~5000t/km2·a之间。
县隶属于白城地区,经类比计算,施工过中被扰动的土壤可能造成的土壤侵蚀量约为1170~1950t/a。
施工结束后,仍有部分土壤不可恢复而成为永久占地,主要为风电机组基础、风电场综合楼、场外道路等,上述占地均为水泥硬覆盖,不会再发生土壤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