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合集下载

探究融化和凝固的特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

探究融化和凝固的特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

C.冰、塑料
D.铁、铜
巩固练习
2、海波的熔点时4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温度为48℃时海波一定是固态 B、温度为48℃时海波一定是液态 C、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D、海波的凝固点不是48℃
巩固练习
3、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为了让道路上积雪熔化,经 常往积雪上撒盐,这样做是为( B ) A、提高雪的熔点 B、降低雪的熔点 C、盐会放出热量 D、盐会吸收热量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
t温/℃ D
B
C
A
t/min
海波的熔化图像
t温/℃
石蜡的熔化图像
晶体和非晶体
1、像海波那样,熔化或凝固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固体叫做晶体。 2、像石蜡那样,熔化或凝固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信息浏览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D )
A.橡胶、玻璃
B.铝、石蜡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2、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并能解析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 现象。
知识回顾
汽化
(水) (水蒸气)
液化
熔化和凝固
冰熔化成水
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波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48℃;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 ,温度保持不变;海波全部熔化为液 体时,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二、探究石蜡熔化的特点
1、实验器材:
铁架台、水、石棉网、烧杯 、酒精灯、石蜡、试管、温 度计、玻璃棒等
探究熔化的特点
2、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石蜡完全熔化后, 再观察几分钟
数据分析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解读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解读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①达到凝固点; ②继续放热 非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放热
练习 1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甲图可能是海波熔化图象 B.乙图可能是松香凝固图象 C.丙图可能是明矾熔化图象 D.丁图可能是石英凝固图象 2 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D ) A.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 B. 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 C.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一)探究冰熔化时的特点
2.加热方法:水浴法(记)
目的:使冰受热均匀
3.实验中冰的选择:碎冰屑 4.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数据:
时间 t/ 0 1 min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t/ -4 -3 -2 -1 0 0 0 0 0 0 0 ℃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1)常见的非晶体:塑料、玻璃、沥青、松香、石蜡等。(记) (2)非晶体熔化条件:从外界吸热
(3)非晶体熔化特点:非晶体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温度不断升高
几种晶体的熔点(0C)
物质 钨 纯铁 各种 钢 各种 铸铁 铜 熔点 3410 1535 1300 — 1400 1200 左右 1083 物质 金 银 铝 铅 熔点 1064 962 660 327 物质 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固体氮 熔点 0 —39 —117 —210 金刚石 3350
4.铁锅可以用来熔化铝,但铝锅不能用来熔化铁,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铁比的熔点高
3 熔化和凝固图象
温度( ℃) 温度( ℃)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实验装置
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试管 搅拌器 火柴 冰 石蜡
烧杯
温度计 水
“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减慢状 态变化过程,便于观察。
小结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冰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1、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D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2、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
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______ 和 反映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 ,
作业
熔化的像,并画出来。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熔化和凝固
熔化 ——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 ——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各组讨论
物质熔化和凝固各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 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2、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4、理解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通过熔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6、通过两个实验数据、图像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7、能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感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三、教学流程●自学反馈与评估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熔化;由变为的过程,叫做凝固。

2、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3、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

4、固体分为和,晶体熔化温度,像一样;非晶体熔化温度,像一样。

常见的非晶体有。

5、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熔化过程中要,凝固过程中要。

●引入冰变成水,水结成冰。

由学生列举生活与上述相同的物态变化。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提出问题:冰和石蜡在熔化为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上升?不变?2、观察实验:冰的熔化和石蜡的熔化3、收集数据,作出温度变化图象。

4、结论:①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0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②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与非晶体1、固体的分类: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冰、食盐、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冰熔化吸热、水凝固放热的应用例子与练习。

四、小结1、固态变成液态——熔化(吸热);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放热)。

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如:冰、食盐、金属)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上升。

沪粤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说课稿

沪粤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说课稿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物质在升高温度时的熔化和在降低温度时的凝固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其实验观察。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和材料:试管、水浴、盛水容器、蜡烛、冰块、铁块等。

2.教学PPT:准备一份内容详细且图文并茂的教学PPT。

3.教辅资料:备一些相关实验过程图、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解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老师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引入本课的话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吗?有什么例子可以举出来?学生可能会提到融化冰块、熔化蜡烛等例子。

2. 实验引入(约10分钟)•老师: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物质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熔化实验。

老师将一根蜡烛点燃,并将试管倒立插入水中,保持试管底部不接触水,等待蜡烛熔化。

•老师:观察一下,蜡烛变成了液体,这就是熔化的过程。

蜡烛的固体变成了液体。

接着,将试管取出,放入水中迅速冷却。

•老师:现在,试管中的蜡烛又恢复成了固体,这就是凝固的过程。

蜡烛的液体变成了固体。

通过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3. 实验设计(约15分钟)•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我们身边的材料和器材来设计一个能观察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设计。

•学生:我们可以用冰块和铁块来进行实验。

首先将冰块放入一个盛水容器中,放入水浴中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然后,将铁块放入冷水中,观察铁块的变化。

4. 实验操作和观察(约2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数据分析和总结(约15分钟)•老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和记录到了什么现象和数据呢?学生逐组汇报实验数据。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沪粤版2017)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沪粤版2017)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玻璃。 4.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5、物体在吸收热后,它的温度将 A.一定上升 B.一定不变 C.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0
70
60
50 40 t/min 15 t/min 15 20 25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①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液共存状态(没有固定 的熔化温度),是个逐渐软化的过程; ②石蜡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液共存状态(没有固定 的凝固温度),是个逐渐硬化的过程。
海波、石蜡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比较
固态
固液共存 t/℃ 吸热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液态
仿照实验“探 55 究水沸腾时温度变 化的特点”,以时 熔点 间为横轴,温度为 50 纵轴,根据记录的 数据作出海波熔化 45 时的图像。
吸热升温 (液态)
吸热升温 (固态) t/min 1 2 3 4 5 6 7
在液态海波的基础上, 让它慢慢冷却,每隔0.5min 记下海波的温度,画出海波 凝固时的图像。
一、
汽化(吸热) 液态 固态 气态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非晶体
(吸热) 熔化 晶体
二、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 ②继续吸热(或放热)。 三、晶体熔化(或凝固)的特点: 熔化(或凝固)时吸热(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四、非晶体熔化(或凝固)的特点: 熔化(或凝固)时,吸热(或放热)温度不断上升(或 降低),没有固液共存状态,是个逐渐软化(或逐渐硬化) 的过程。

初中物理八上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课件 _3

初中物理八上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课件 _3

分析数据
晶体(冰)熔化过程
非晶体(石蜡)熔化过程
温度/℃ 70
60
50
40 30
相同点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min
晶体
非晶体
熔化时都要吸热,凝固时都要放热
不同点
熔化(凝固)时,温度不 变,有熔点(凝固点)
熔化(凝固)时,温度升高 (降低),没有熔点(凝固点)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一、熔化和凝固
炼钢厂
熔化 —— 物质从固态变 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冰山
凝固 —— 物质从液态变 成固态的过程叫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实验装置
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烧杯
大试管 温度计
搅拌器

蜂蜡

火柴
活动1: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0 0 0 0 0 3 7 11
状态
温度/℃
第一步
12
描点
第二步 10
连线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min
特点:
①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
℃;
②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

③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活动2:探究石蜡的熔化特点
时间/min 温度/℃
状态
温度/℃ 70
012 3 4 5 6 7 28 35 41 45 47 48 52 56
晶体 明矾矿石 石膏
水晶 金属
非晶体 玻璃 橡胶
蜂蜡 塑料

【教学设计】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设计】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拟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难点:1、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 ,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适宜的温度计.(2 )、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 ,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 ,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前方可读数.(3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 ,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 ,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A 、38℃;B 、37℃C 、36℃D 、35℃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 ?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答复、并举例 ,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固体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 1 63)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 54)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液体气体5)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 46)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试验:课本75页( ) ……提出问题( ) ……猜测与假设( ) ……设计试验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本卷须知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蜡 )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 ,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2、熔化和凝固: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3、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教学反思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 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 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 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 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 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良,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开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根底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弘扬工匠精神, 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温度(℃) 海波的熔化图像分析
实验结论:
熔化过程
海波开始熔化时的温
55
熔点
吸热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D
度是__4_8℃;熔化过程Βιβλιοθήκη 50 固态 48B
C
中,继续加热,温度
(液态) 吸热升温
保 持 __不__变__ ; 海 波 全
45
A (固态) 40 吸热升温
液态
部熔化为液体时,继 续加热,温度_升__高__。
几种常见晶体
几种常见非晶体
3.熔点和凝固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部分晶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钨 纯铁 钢 灰铸铁 铜 金
3410 1535 1515 1177 1083 1064

660

328

232

80.5
硫代硫酸钠 48

0
固态水银 固态甲苯 固态酒精 固态氮 固态氧 固态氢
-39 -95 -117 -210 -218 -259
对烧杯加热时,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将( A )
A.不会熔化
B.全部熔化
C.也熔化一半
D.可能熔化一半
要使食品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一些, 这是为什么?
答:0℃冰变成0℃水熔化过程要吸热,0℃冰和 0℃水升高相同的温度,0℃冰要吸收更多的热, 制冷效果好。
不化 同 熔化特 点征
熔化图 像
晶体
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有
非晶体
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无
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固态→软→稀→液态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冰、各种金属、海波、萘、 水晶石等
玻璃、塑料、蜡、 松香、沥青等
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四.熔化与凝固的应用
1.熔化吸热,进行物理降温:
③待被测物体的温度升至40℃时,每隔0.5min 记录温度填于表格中;
④根据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 表格中 绘出它们的熔化图像;
⑤分析作出的图像,得出结论。
A.实验探究:海波的熔化
时间(m)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3 46 48 48 48 48 48 49 51 53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蜡烛熔化为烛滴、钢铁熔化、冰熔化为水等。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如: 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活动:探究海波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器材: 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海波, 石蜡,试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湿抹布.
石棉网的作用:使物体均匀受热。
加热方式: 水浴法——使海波和石蜡受热均匀,
减缓物态变化的过程,便于观察。
(2)设计实验步骤:
①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图组装实验装置,把 装有一些海波晶粒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棒不 断搅动,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状态变化情况,并仔 细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分
B.实验探究:石蜡的熔化
时间(m)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4 48 51 54 55 56 58 62 66 70
状态
固态
粘稠状态
液态
温 度 ( ℃ )石蜡的熔化图像分析
实验结论:
70
B AB—石蜡在整个熔
冷冻食品保鲜
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2.将固体工业原料制成生活、生产所需成品:
把塑料颗粒做成塑料盆
把原料二氧化硅颗粒作成玻璃板
下表是研究冰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6 -5.5 -3 -1.8 0 0 0 0 0 1 2.8
三、晶体和非晶体 1.定义: (1)晶体:像海波那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
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等是晶体; (2)非晶体:像石蜡那样,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 晶体。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是非晶体。
2.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65
(液态)
化的过程中_吸__收_热__量_ 先_变__软_,再_变__稀_,温
60
度持__续__升__高__。
55
粘稠状态
50
A 45
吸热升温
(固态)
4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分
先变稠, 后变硬, 最后变为 固体
海波的凝固图像
石蜡的凝固图像
液态海波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石蜡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温度/℃
(1)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温度必须达到熔点;
B
②必须继续吸热。
(2)晶体熔化的特点:
A
①温度不变;②必须继续吸热。 温度/℃
(3)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4)晶体凝固的条件:
①温度必须达到凝固点;
②必须继续放热。
D C
时间/min
时间/min
(1)在右图中作出冰的熔化图像; (2)从表中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__0_℃_____; (3)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8____min; (4)从计时开始,经过12 min,冰的温度是 __0_℃_____,此时的状态是___固__液__共__存__态______。
如图所示,把装有0℃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0℃碎冰的烧杯中,当
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即熔点是晶体本身的一 种特性。因此,可以用它来鉴别物质.
(1)实验表明,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2)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与大气压以及物质的纯度有关; 但与物质的多少无关;
(3)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黑龙江北部的漠河镇气温曾经达到 过-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温度计?
答: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 的凝固点是-39℃,水银早凝固了,测 不出温度值。从表中看出,应该使用 甲苯或酒精做测温物质的温度计。
煤油沸点110℃,凝固点-30℃; 水银沸点356.7℃ ,凝固点-38.87℃; 酒精沸点78℃,凝固点-117℃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特点的比较
比较内容 定义 有无熔 点 状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