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读片指南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影像学读片ppt演示教学

影像学读片ppt演示教学

病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涵盖不 同系统、部位和疾病类型,以便 学生全面了解影像学在临床诊断 中的应用。
病例介绍
简要介绍病例的临床表现、病史 、实验室检查等相关信息,帮助 学生了解病例背景,为影像学表 现解析做准备。
病例影像学表现解析
影像获取
影像与临床信息结合
介绍病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 CT、MRI等,说明不同检查方法的适 用范围和优缺点。
做出准确的诊断。
清晰简洁
报告的语言要清晰简洁,避免使用过 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客观描述
报告中要客观描述影像的特征,避免 主观臆断和猜测。
提供建议
在报告中,可以提供一些建议或意见, 如进一步检查或治疗等。
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实践结合
及时反馈
当影像学检查结果出现异常时, 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以便医
断的可靠性。
03 常见病变影像学表现
肺部病变
01
02
03
04
肺炎
X线可见肺部纹理增粗,呈斑 片状阴影,常伴有胸腔积液。
肺癌
X线可见肺部结节或肿块,形 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可能
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肺结核
X线可见肺部斑点状、条索状 或结节状病灶,可能伴有钙化

肺气肿
X线可见肺部透亮度增加,肺 纹理稀疏。

培训与教育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 断发展,需要不断加强 影像学读片培训和教育 ,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 和水平,为临床诊疗提
供更好的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肝脏病变
肝囊肿
CT可见肝脏内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
脂肪肝
超声可见肝脏回声增强,肝实质光点密集。

医学影像学读片课件

医学影像学读片课件

影像学检查的选择与适应症
X线检查
适用于骨骼系统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如骨折 、骨肿瘤等。
MRI检查
适用于软组织的精细结构显示,如脑部、肌 肉、关节等部位的病变。
CT检查
适用于器官和组用于浅表器官和血管的检查,如乳腺、甲 状腺、动脉粥样硬化等。
诊断结果的评估与报告
技术优势
能够提供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组织功能图像, 对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分子影像学技术
分子影像学技术简介
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影像学方法对生物分子和细胞 水平的变化进行无创性观察和评估的技术。
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研究肿瘤、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病 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
技术原理
图像分析步骤
01
医生通过对图像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寻找病变的部位、性质和
程度等信息。
诊断结果的评估
02
医生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对诊断结果
进行综合评估。
报告撰写
03
医生将分析结果和诊断结论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给临床医生
或患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05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应用
CT血管造影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人工智能可以 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可以用来辅助疾病诊断和治疗。 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自动识别和分类医学影像中的病变,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 诊断的准确性。
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脑梗塞
脑梗塞常表现为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在CT上呈低密度影,在 MRI上呈病灶信号增强。

医学影像学读片课件

医学影像学读片课件

2023医学影像学读片课件contents •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读片技巧与注意事项•医学影像学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典型病例分享与讨论目录01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是一种利用非侵入性的方法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图像的医学学科。

医学影像学具有无创、无痛、安全、直观、准确等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与特点1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23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医生获取患者病情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性质等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01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X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技术的发展。

02目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03医学影像学还不断发展和应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功能成像等技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

02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X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范围为0.01-10nm,能量范围为10-1000KeV。

X线波长X线由高速电子撞击靶物质(如钨、铜、重金属等)时产生。

X线产生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性、电离作用和折射率等特性。

X线性质X线成像原理03CT图像特点CT图像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结构。

CT成像原理01CT扫描通过X线管围绕人体某一部位进行多角度旋转照射,并用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X线束。

02数据重建将探测器接收到的X线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傅里叶变换等处理,得到重建图像。

MRI成像原理MRI信号产生在强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当射频磁场经过时,共振信号被检测并收集,再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

读片--医学影像科ppt课件

读片--医学影像科ppt课件

肿块内仅有少许血管影强化。
-
76
男,64岁,CT平扫 以低密度为主,内见 更低密度小囊变区, 病瘤内出血,未见钙 化灶。增强后呈轻微 强化。
T1WI以稍低信号为 主,T2WI以高信号 为主,出血区信号混 杂,增强病灶轻度强 化。病灶堵塞室间孔 、透明隔左移位,双 侧侧脑室扩大。
-
77
3.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glioma)
-
69
室管膜瘤。
-
70
右侧顶枕叶室管 膜瘤。
-
71
室管膜瘤主要发生在脑室内,也可发生在幕上 和小脑脑实质内,发生在小脑脑实质内的室管 膜瘤可以位于桥小脑角区,肿瘤内常有多发小 囊变区存在。
观察肿瘤与内听道或听神经的关系可能对鉴别 室管膜瘤和大的听神经瘤囊变有帮助。
如果桥小脑角区肿瘤不以内听道或听神经为中 心生长且有模型多发囊变时应考虑到室管膜瘤 的可能性。
Ahmed Z的一项对1994-2001年见中枢
神经系统肿瘤1677例肿瘤的统计中,脑室
内肿瘤约占7.41%,其中,室管膜瘤最为
常见;另有报告生长于脑室内、或临近脑
室的肿瘤占脑内肿瘤的1/10。少于1%的脑
内肿瘤起源于侧脑室,在儿童侧脑室肿瘤
几率稍高。而就侧脑室肿瘤统计,有一半
的成人脑室内肿瘤、四分之一的儿童脑室
发病率占中枢NS肿瘤的40~50% 据生物学行为分三个亚型: 低度恶性、间变性和高度恶性。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
-
78
低度恶性:CT低密度,钙化(15%),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高度恶性:CT混合密度,T1WI/T2WI混合 信号,囊变、坏死多见;增

影像学读片方法幻灯片课件

影像学读片方法幻灯片课件
38
⑥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
周 围 间 隙 消 失 - 胰 腺 炎
39
⑦器官功能的改变
蠕 动 功 能 差 - 肠 梗 阻
40
⑦器官功能的改变
呼 吸 功 能 减 弱 - 胸 膜 肥 厚 粘 连
41
5、特别注意
① X线表现常无特征;
异病同影:肺炎结核 ②不同发展阶段、类型而出现不同表现;同 病异影:肺癌包块、空洞
2、熟悉各部位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 3、熟悉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4、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推理
5
1、掌握基本检查方法的操作和成像 原理
X线:透视、摄片、造影、断层
6
1、掌握基本检查方法的操作和成像 原理
CT:平扫、增强、重建……
7
1、掌握基本检查方法的操作和成像 原理
MRI:平扫、增强、多序列……
8
1、掌握基本检查方法的操作和成像 原理
MRI:平扫、增强、多序列……
9
1、掌握基本检查方法的操作和成像 原理
DSA:血管性、非血管性……
10
2、熟悉各部位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
11
2、熟悉各部位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
12
2、熟悉各部位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
13
3、熟悉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 现
3)可能性诊断:肺内包块,可能结核瘤、脓
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44
8、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各有短长
相互印证 不可替代
结合临床
诊断明晰
兼顾经济
综合应用
45
9、不得不说-申请单书写
1)目的明确 2)资料完整
3)阳性结果

医学影像读片指南课件

医学影像读片指南课件
多学科协作
医学影像读片需要与临床医生、病理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进行紧密合作,综合分析病情 ,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
随着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医学影像数据的共享和隐私保护将成为重要的问题,需要建立相 应的法规和标准来规范数据使用和保护患者隐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虽然医学影像读片在临床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但也存在 局限性。首先,影像学表现可能存在主观误差;其次, 部分疾病在影像学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最后, 部分疾病需要结合病理学诊断才能确诊。因此,在读片 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种信息,以提 高诊断及临床意义
判断病变起源与扩散方式
对于恶性肿瘤,需要判断其起源及扩散方式,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 案。例如,食管癌可扩散至纵隔淋巴结,而肺癌则可转移至脑、骨等 部位。
医学影像读片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局限性
要点一
临床应用价值
要点二
局限性
医学影像读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 对影像学表现的分析,可以辅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
果,确定病变的性质。
动态观察
03
对于需要定期复查的病例,应注意观察病变的动态变化,前后
对比,分析其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读片的常见误区
片面读片
忽略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仅凭影像就做出诊断 ,易导致误诊。
忽视复查
对需要定期复查的病例,不重视前后影像对比, 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不熟悉新技术
对新的影像技术不熟悉,不能充分利用新技术提 高诊断准确性。
病情监测
医学影像读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 参考。
疗效评估

《x片读片指南》ppt课件

《x片读片指南》ppt课件

X片的成像原理
当X线穿过人体组织时,不同组 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 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透射和散射。
这些透射和散射的X线被探测器 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处理
后形成图像。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像,医生 可以判断人体内部是否存在异常
病变。
X片的临床应用
胸部X片
腹部X片
四肢X片
其他部位X片
用于检查肺部、纵隔、胸 膜等部位是否存在炎症、
《X片读片指南》 PPT课件
目录
• X片基础知识 • X片读片技巧 • X片典型病例解析 • X片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
01
X片基础知识
X片的基本概念
X片是一种通过X射线对人体的 穿透和吸收程度进行成像的技 术。
X片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构 和形态,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X片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 射的检查方法,相对安全可靠。
节间隙等细节变化。
对比观察
将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进行对 比,观察病变部位的异常表现

鉴别诊断
根据X片表现,结合患者病史 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
断,得出最终诊断结论。
常见病变的识别与鉴别
01
02
03
骨折
观察骨皮质连续性是否中 断,骨小梁是否断裂等, 注意鉴别骨折的类型和程 度。
骨肿瘤
观察骨组织内是否有异常 肿块,骨膜是否增厚等, 结合患者病史和其他检查 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肿瘤、结核等疾病。
用于检查肝、胆、脾、肾 等器官是否存在结石、炎
症、肿瘤等疾病。
用于检查骨折、关节脱 位、软组织损伤等病变。
如头颅、脊柱等部位的X 片检查,可用于诊断脑部 肿瘤、颈椎病等疾病。

《x片读片指南》ppt课件

《x片读片指南》ppt课件

梨 形 心 ( 二 狭 )
36
h
普 大 心
37
h
普 大 心
38
h
膈下游离气体
39
h
消 化 道 穿 孔
40
h
肠 梗 阻 ( 肠 胀 气 )
41
h
肠 梗 阻 ( 左 上 腹 肠 曲 )
42
h
胃 窦 小 弯 侧 龛 影
43
h
胃 溃 疡
小 弯 侧 龛 影
44
h
乙 状 结 肠 癌
45
h
正 常 腕 关 节
( 右 肺 上 野 )
16
h
浸 润 性 肺 结 核
( 左 锁 骨 上 下 区 )
17
h
浸 润 性 肺 结 核 并 右 下 肺 空 洞
18
h
良 性 肿 瘤
19
h
恶 性 肿 瘤 ( 右 肺 上 野 )
20
h
同 上
21
h
右 肺 下 野 恶 性 肿 瘤
22
h
同 上
23
h
左 气 胸
24
h
右 侧 气 胸
25
h
左 侧 气 胸
26
h
左 气 胸
27
h
右 侧 胸 腔 积 液
28
h
右 肺 下 叶 积 液
29
h
左 侧 胸 腔 积 液
30
h
左 肺 液 气 胸
31
h
X线平片(正位)
32
h
法 洛 四 联 症 ( 靴 形 心 )
33
h
高 心 ( 靴 形 )
34
h
风 心 病 ( 梨 形 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读片指南 ppt课件
一、螺旋CT的基础理论
利用滑环技术,使管球和探测器高速单向旋转, 扫描时间短,时间分辩力高,各功能扩展。
螺旋CT
spiral CT
实现螺旋扫描 滑环技术
床连续动
螺旋CT
spiral CT
单层螺旋CT
1989年
多层螺旋CT
1998年
4层采集(8层、6层、10层) 16层采集 2001年
窗宽:是指监示器最亮灰阶所代表的CT值 与最暗灰阶所代表的CT值之间的跨度。
窗位:是指监示器所显示的上限CT值与下 限CT值跨度间的中心值或中间值。
窗口平,为窗宽的中心值。 一般将所观察组织的CT值定为窗位,这样 既能显示比该组织密度高的病变,也能观 察比该组织密度低的病变。
选择???
+ 呼吸系统疾病:常规胸片、CT、CT透视引导下穿 刺活检、PET/CT;
+ 腹部实质脏器和腹腔内病变:超声、CT或者MRI、 MRCP、CTA、DSA、 PET/CT
+ 头颅五官:不推荐平片; + 骨关节:平片、MRI、CT、CT透视下穿刺活检; + 泌尿系统:新技术MR尿路显影; + 肠道病变:钡餐、CT三维重建。
+ 病变的数目
– 多发:转移多;
+ 病变的形状
– 斑片影、结节影或者块影;
+ 病变的边缘形态
– 锐利、光滑:良性
+ 病变的密度:骨? + 临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诊断、治疗 + 注意器官功能的变化:
影像学诊断三角探索法
结合影像表现、鉴别诊断表及病人的 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寻得最近似的诊断
步骤五:务必结合临床
75
窗口技术
60
窗宽(Window Width,W): 图像上16个 灰阶内包含的CT值范围
(越大显示的组织结构越丰富) L
45
30 W
窗位(Window Level,L):窗的中心位 15
置(一般以所观察组织的CT值为窗
位)
0
同样的窗宽,窗位不同,其包括的CT值范围不同。
-15
窗口技术
窗口技术是数字图像所持有的一种显示技术, 它可使同一组织密度的图像显示不同的灰度差 别,以分别显示不同的组织图像对比度,如分 别显示骨或肺组织。
【Pitch=S(mm)/[D (mm)/N]】
MSCT透视定位更准确,提高X线利用率
CT值 的概念
+ 定义:CT值是CT图像测量中用于表示组织密度 的统一计量单位,称为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 公式: CT值= μM μW α
μW
α 为分度因数(scaling factor),Hu的分度因数 为1000,水的衰减系数为1,空气的衰减系数为 0.0013,近似于0,故水的CT值为0,而空气的CT 值为-1000。
+ 多数情况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征性;
– 异病同影;同病异影;
+ 疾病早期可能没有阳性发现; + 了解的内容:病史、体征、治疗经过、年
龄、性别、职业史与接触史、生长和居住 地区,还有其他重要的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 人,毕竟是人,不是机械,是活体,而且 有思想,有各种动态因素的影响。
+ 对待医学影像学中的某项测量值的正常与 异常,或某个影像学征像的诊断价值的评 价,皆须辨证地看,灵活地使用,千万不 可生搬硬套,机械地不折不扣地去比较, 去实施。
(32层、40) 64层采集 2003年

螺旋CT的扫描 方式
扫描一周获得图像的层数不同
单层 旋转一周 一幅图象
多层 旋转一周 四幅图象
螺旋CT扫描方式特点
+ 扫描床连续移动,连续扫描和数据采集,无漏 扫
+ 速度快,减少运动影响,可多期扫描 + 球管旋转,X线束轨迹呈螺旋状 + 容积扫描,利于重建,空间分辨率高 + 扫描参数:KV、MA、层厚、螺距
窗 宽window width
窗宽越宽,可观察组织CT值的变化范围越 大,但灰阶差值亦大,适合观察CT值变化 范围较大的组织。如骨、肺等。
窗口技术
二、正确选择各种检查项目
+ 了解各种检查方法;
– 适应症、禁忌症; – 优缺点;
+ 要有初步诊断; + 安全、准确、简便、经济。 + 腹部CT检查应该常规增强扫描。
CTA与MRA的选择
CTA的图像质量略好
三、影像学诊断的原则
+ 影像诊断:寻找活体内病理改变的蛛丝马 迹(形态、功能),综合分析,努力作出 诊断;
+ 目标:定位、定性、定量、定期;
(一)、影像诊断原则
+ 细致观察 + 辨清正异 + 结合临床 + 作出诊断
(二)、读片的步骤
+ 步骤一:分析影像学检查的技术条件。了 解图像与照片的质量,能否达到诊断的要 求;
+ 在正常范围内,至少有15%-20% 存在着发
育变异,更何况性别、年龄、体型、体重、 体位、呼吸、循环…等诸因素对影像学表现 都可能有影响,务须动态观察和分析。
(四)、期望值与现实
+ 影像学检查是间接诊断,不是病理诊断;
– 肯定诊断: – 否定诊断:可能有假阴性(病程或者检查方法
的缺陷) – 可能性诊断:建议其他检查、随访、治疗性试
+ 步骤二:按步就班,系统观察,不遗漏, 不受引诱;
胸片观察步骤
骨关节的分析步骤
骨骼的观察步骤
上腹部MRI
脾脏MRI
步骤三:发现异常
+ 认识正常,是辨别异常的基础; + 影像科和临床各专科医生必须熟悉相关的
正常的解剖与各种发育变异。
步骤四:异常征象的观察
+ 病变的位置和分布
– 结核、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等;
验等。
(五)、图像参数和图像阅读
重要的CT图像参数
了解CT扫描的重要参数
了解MRI影像的重要参数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观察系列资料(增强时相)
MRI扫描序列各有作用
MRI主要分析信号特征
谢谢大家!
CT值
CT值:所扫层面单位体积 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以水的
X线吸收系数(或称衰减系数—u值)为1)
的相对值。 单位:Hu(Hounsfield Unit)
某物质CT值=1000×( μ该物质- μ w )/ μ w
+
+ CT 值不是绝对不变的数值,它不仅与 人体内在因素如呼吸、血流等有关,而 且与X 线管电压、CT 装置、室内温度等 外界因素有关,应经常校正,否则将导 致误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