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工艺简介
印后加工工艺概述

书函的加工
书函的作用是保护书册, 增加艺术感。 书函的形式比较多, 而且结构也不同,下图的 书函由大小不同的五块厚 纸板组成,外面用织物裱 牢,书籍装入书函后,除 天头和地脚能被看到外, 其余四面都被书函遮盖住。 书函的加工方法大致 为:裱攀带销孔带→舌板 包边→粘板条→组袋纸板 →包边和压实→粘补布条 →做销孔和攀带→裱衬纸 →贴答条等工艺过程。
专业 规范 责任
印后加工工艺概述
专业 规范 责任
内容
1、印后加工的定义 2、印后加工的分类 3、印后加工的重要性 4、书刊的印后加工:包括折页、配帖、装订、书芯加工、书壳制作和书函制作 5、包装产品的印后加工:包括上光、复膜、模切压痕、电化铝烫印和凹凸压印
专业 规范 责任
印后加工的定义
印刷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划分为印前、印刷、印后加工三大 工序。印后加工是使经过印刷机印刷出来的印张获得最终所要求的形态 和使用性能的生产技术的总称。
专业 规范 责任
上光中常见的故障
1、膜面出现条痕或起皱 2、印刷品互相粘连 3、成膜膜层光泽度差 4、压光后印刷品空白部分呈浅色部分,而浅色部位变色 5、涂层不均匀、有气泡、麻点等 6、膜面起泡 7、压光中,印刷品与上光带之间粘附不良 8、印刷品压光后,表面易折裂 9、压光后两侧膜面亮度不一致
专业 规范 责任
复膜
用粘合剂或热粘合等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材(纸、塑料薄膜、铝 箔等)粘合在一起即成复合薄膜。复合薄膜一般具有构成它的各基材的优 良性能;同时又弥补了相互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种物品的包装 要求,尤其在食品包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专业 规范 责任
干法复合薄膜的结构、特点及用途
结 BOPP(20)*/LDPE (25~60) BOPA(15)/CPP (30~80) 镀铝PET(12)/CPP (30~80) BOPP(20)/A1(714)/LDPE (25~60) BOPP(20)/PVDC/LDPE (25~60) BOPET(12)/A1/(7-14) /CPP(30~80) 玻璃纸(20)/镀铝PP (20)/LDPE(25~60) 特 点 用 途 机械强度好,耐磨性优良,防湿、防潮,可低温冷藏 良好的冷藏性,耐腐蚀好,抗穿剌,阻气,保香,可 低温冷藏 机械强度高,阻气,保香性好,可蒸煮 包装快餐面、饼干、酱菜、密饯、化妆品 豆腐干,鱼类制品,肉和香肠、奶酷、咖啡、医疗器具、 冷冻食品 调味品,香肠,咖啡
印后工艺流程及原理

印后工艺流程及原理印后工艺流程及原理一、印后工艺流程印后工艺是印刷生产流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是印刷产品印刷完成后,为了达到最终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加工,包括以下几种:1、折页:指把原稿的长卷张折页成多个册刊,用来把折页机上的短稿加工成封面多边形形状的册刊。
2、裁切:裁切完成后,印刷产品的图文完成,主要包括机动裁切、手动裁切、数码裁切等。
3、烫金:烫金是印刷行业中常用的一种印刷装饰工艺,即在页面印刷的图案上覆膜,以增加其表面光洁度,使其形成起光点或金黄色膜层。
4、 UV涂层: UV涂层是指在印刷品的表面用UV光固化的方式涂布光洁度、有色度高的薄膜,广泛应用于书刊、广告单等。
5、高光:高光表面的涂覆技术,它能够在印刷品的表面覆盖一层折射光的膜层,可以大大提升印刷品的表面光泽度,使印刷效果更加美观清晰。
6、过胶:过胶是印刷生产流程中最常见的印后工艺,指应用热合固化胶进行册页组合,使得印刷产品变得更加坚固耐用。
二、印后工艺原理1、折页原理:将原稿的长卷张折页到多个册刊,主要的折页原理是借助机械的抬顶动作,使短边加工后形成封面多边形形状的册刊。
2、裁切原理:裁切是把纸张加以切割、萃取,用来把印刷的图文完整定位、形成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形状的印刷品。
裁切原理主要是依靠机械装置对纸张进行切割,以实现预定规格的定位和切割。
3、烫金原理:烫金的原理是在页面印刷的图案上覆上一层金黄色的膜层,使其表面有起光点或金色膜层,使印刷品有质感和装饰效果。
4、UV涂层原理:UV涂层是指在印刷品的表面用UV光固化的方式涂布光洁度、有色度高的薄膜,使印刷品有更高的美观度和耐用性。
5、高光原理:高光涂层是在印刷品的表面覆盖一层折射光的膜层,能够大大提升印刷品的表面光泽度,使其形成起光点或金黄色膜层效果,更加美观明亮。
6、过胶原理:过胶是印刷生产流程中最常见的印后工艺,指应用热合固化胶进行册页组合,使得印刷产品变得更加坚固耐用。
过胶原理是在应用压力、高温和热合固化胶以结合印刷品表面,使其成型,从而达到更高的坚固度和美观。
印后加工工艺

印后加工工艺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印后加工工艺印刷品印后加工,按加工的目的,可分为三大类:印刷品印后加工,按加工的目的,可分为三大类:①印刷品表面装饰。
②装订③纸容器加工印刷品表面装饰主要包括覆膜、上光、模切压痕、装订、印后装饰一、覆膜,就是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与纸印刷品经加热、加压后使之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
覆膜的作用和特点如下;1、作用:①增加印刷品光亮度;②改善耐磨强度,防水、防污、耐光、耐热等性能;③提高商品的艺术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2、特点:①吸附作用②静电作用③扩散作用覆膜工艺流程覆膜的工艺流程为: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数(烘道温度和热压温度、压力、速度)→试覆膜→抽样检测→正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覆膜可分为干式覆膜、湿式覆膜、预涂膜覆膜覆膜的基本材料(1)粘合剂干式:溶剂型粘合剂湿式:水溶性粘合剂预涂膜:热熔型粘合剂(无溶剂)涂布量太大产生问题:薄膜收缩,涂布量太大产生问题(2)薄膜电晕处理(3)纸张胶版纸、铜版纸、白纸板覆膜的基本设备干式覆膜机、湿式覆膜机二、上光上光就是在印刷品表面涂敷(或喷、或印)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以后,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
上光的作用和特点(1)作用增强印刷品的外观效果;②改善印刷品的使用性能③增进印刷品的保护性能(2)特点(与覆膜相比)环保、成本低、效率高上光工艺(1)形式:涂布、压光和UV上光(2)基本工艺:送纸(手动、自动)→涂布上光涂料→干燥。
(3)上光涂料涂布方法:刮刀式涂布和辊式涂布。
(4)干燥方法:热风干燥、红外线干燥、紫外线干燥、电子束干燥(5)UV上光的特点上光材料上光涂料的基本组成由主剂(成膜树脂)、助剂和溶剂三部分组成。
主剂是上光涂料的成膜物质,助剂是为改善上光涂料的理化性能和工艺特性而需加入的一些辅助物质,溶剂的作用是分散、溶解、稀释主剂和助剂。
印后加工工艺

覆膜产品质量原则
• 表面洁净、平整、不模糊,光洁度好、无 皱折、不起泡,不出现纸塑分离,没有粉 箔痕。
• 干燥程度合适,无粘坏表面薄膜或纸张旳 现象。覆膜后分切旳尺寸精确,边沿光滑, 不出膜。
• 经过覆膜旳印刷品 • 表面愈加平滑光亮, • 提升了印刷品旳光泽度和牢度, • 延长了印刷品旳使用寿命 • 防潮、防水、防污、耐磨、耐折、耐化学腐蚀
• 假如采用透明亮光薄膜覆膜,覆膜产品旳 印刷图文颜色更鲜艳,富有立体感,尤其 适合绿色食品等商品 旳包装,能够引起人 们旳食欲和消费欲望。
• 无明显旳卷曲,七弯八翘旳问题。
• 在覆膜工艺过程中处理好纸张与塑料薄膜 经过热压合机构时温度、压力、时间三者 关系
• 熔合阶段控制好粘合剂稠稀、胶量、烘道 温度、热辊温度、机械压力、机械速度等 原因,就能防止覆膜时旳起泡、纸塑粘合 不牢等方面问题。
• ①烘道温度控制在40~45℃; • ②热滚温度根据不同型号旳粘合剂旳技术指标控制在50~80℃; • ③机械压力与粘结力成正比关系,压力大粘力强,压力小粘力差,
印后加工工艺
• 上光(varnishing),是在印刷品表面涂 上(或喷、印)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干后 起保护及增长印刷品光泽旳作用。
• 在印刷品表面涂(或喷、印)上一层无色 透明旳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固化 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种薄而匀旳透明光 亮层,起到增强载体表面平滑度、保护印 刷图文旳精饰加工功能旳工艺,被称为上 光工艺。
机构时,不是平整自然旳接受热量和压力,而是
出现纵向或斜向旳皱折,多出目前其拖梢旳部位。
印后工艺流程及原理

印后工艺流程及原理一、引言印后工艺是指印刷完成后的一系列加工工序,主要包括装订、复合、覆膜、烫金、模切等。
印后工艺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印品的实用性和美观度,提高印刷品的附加值。
本文将介绍印后工艺的流程和原理。
二、印后工艺流程1. 装订装订是将印刷好的纸张进行裁切、折叠、缝装等工序,使其成为一本完整的书籍、杂志或画册。
装订的流程包括裁切、折页、贴页、缝装、烫金等环节。
2. 复合复合是将印刷好的纸张与其他材料(如塑料薄膜、铝箔等)进行粘合,以增强纸张的硬度、防水性或耐磨性。
复合的流程包括清洁表面、涂布胶水、复合纸张、烘干等步骤。
3. 覆膜覆膜是将印刷好的纸张表面覆盖一层薄膜,以增加纸张的光泽度、耐磨性和防水性。
覆膜的流程包括涂布胶水、覆盖薄膜、压平、烘干等环节。
4. 烫金烫金是在印刷品表面加热并施加一定压力,使金属箔转移到纸张上,从而形成金属光泽的图案或文字。
烫金的流程包括制作烫版、加热烫版、烫印等步骤。
5. 模切模切是利用模切刀具将印刷品按照特定形状进行切割,使其成为特殊形状的产品,如贺卡、礼品盒等。
模切的流程包括制作模切刀具、调试模切机、进行模切等环节。
三、印后工艺原理1. 装订原理装订的原理是通过裁切、折页、缝装等工序,将印刷好的纸张制作成完整的书籍或画册。
裁切可以使纸张边缘整齐,折页可以使纸张成为一本书的页码,缝装可以将纸张固定在一起。
2. 复合原理复合是通过涂布胶水将印刷好的纸张与其他材料进行粘合。
胶水的粘合力可以使纸张与其他材料紧密结合,增加印刷品的硬度、防水性或耐磨性。
3. 覆膜原理覆膜是通过涂布胶水将一层薄膜覆盖在印刷品表面。
薄膜的光泽度可以增加印刷品的外观效果,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水和耐磨作用。
4. 烫金原理烫金是利用烫版将金属箔转移到纸张表面。
烫版的加热可以使金属箔与纸张表面粘合,从而形成金属光泽的图案或文字。
5. 模切原理模切是利用模切刀具将印刷品按照特定形状进行切割。
模切刀具通过一定的切割力将纸张切割成特定形状,从而制作出特殊形状的产品。
印后工艺流程

印后工艺流程印后工艺流程指的是在印刷作业完成后所进行的各种加工工艺流程,以使印刷品达到最终的成品效果。
下面是一份常见的印后工艺流程:1. 裁剪:印刷品根据设计尺寸进行裁剪,使其符合要求的大小和形状。
2. 折叠:将印刷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折叠,使其成为所需的折页册、折页文件夹等。
3. 装订:根据需要进行装订,可以选择钉装、胶装、螺旋装订等方式,使印刷品更加牢固整齐。
4. 烫金:使用烫金机,将烫金箔通过高温热压的方式印在印刷品上,使其表面呈现出金属质感。
5. 覆膜:为了增强印刷品的防水、耐磨等功能,可以对其进行覆膜加工,比如使用亚光膜、光膜等。
6. 凹凸印:采用凹版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将凹凸版图案印在印刷品上,使其具有立体感。
7. 擦银:使用擦银机,将银色擦银粉末均匀地涂刷在印刷品上,使其呈现出镜面效果。
8. 凸凹移印:使用凸凹移印机,将凸凹版图案移印到印刷品上,使其具有凸凹感和纹理。
9. 喷墨打码:可以在印刷品上进行喷墨打码,用于标记、编码等目的。
10. 模切:使用模切机进行模切,将印刷品按照设计要求切割成特定的形状,如名片、贴纸等。
11. 裱糊:将印刷品黏贴在纸板或其他材料上,使其更加坚固,并增加立体感。
12. 胶装:使用胶装机进行胶装,将多页印刷品粘合在一起,形成册页。
13. 穿绳或穿线:通过穿绳或穿线将印刷品固定在一起,常见于书籍、画册等。
14. 打孔:在印刷品上打孔,以方便装订、悬挂等。
15. 压痕:使用压痕机,在折页、封套等需要折叠的地方压出痕迹,使其更容易折叠。
16. 上光:使用上光机对印刷品进行上光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光滑、明亮。
17. 包装:将成品印刷品进行包装,可以选择塑料袋、纸箱等包装材料,以保护印刷品不受损。
以上是一份较为常见的印后工艺流程,不同的印刷品可能还有其他特定工艺的需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工处理。
这些印后工艺流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印刷品更具观赏性、实用性和耐久性。
印刷入门知识(二)-印后工艺

精品课件
1
过油(coating)
• 过光油 (glossy coating):作为透明保护漆,其硬度和耐磨等 性能比色漆好,起保护作用。其光度和亮度很好,摸起来手感很 好。
• 过哑油 (matt coating):与光油一样起保护作用,但光度与亮 度与光油相反,通常有磨砂效果。原料多为进口,且价格比光油 高。
精品课件
9
刀线示意图
精品课件
10
• 粘合工艺:通过用胶水或其他粘胶剂,将两 个分离的平面粘合在一起,例如纸盒,纸袋. 对粘部位称为利仔(胶水位)。若产品尺 寸过大,不能用一张纸全部显示,而要分 两部分或者多部分组合,那每个部件的连 接处则称为驳口。
精品课件
11
开槽
• 通过开槽机将纸板开V槽,使纸盒成型后所 成的角菱角分明,不会有圆弧。若是用刀
2
局部UV
局部UV,是印刷品表面整饰技术的 一种。因其采用具有较高亮度、透明度 和耐磨性的UV光油对印刷图文进行选 择性上光而得名。在突出版面主题的 同时,也提高了印品表面装潢效果。 局部UV主要应用于书刊封面和包装产 品的印后整饰方面,以达到使印品锦 上添花的目的。分为局部光UV和局部 哑UV。可在局部UV油里增加其他材料 ,从而达到所需的效果。例如夜光粉、 金葱粉、感光油墨。
精品课件
14
胶装书
• 印刷中常用的术语,在书脊背位置刷装和无线胶装。
精品课件
15
精装书
• 精装是一种书籍装订技术,精装分为全纸 面精装,纸面布脊精装、全面料精装;三种 精装样式都有圆脊和平脊两种形态。由皮 壳封面、书脊、内文组成。
精品课件
16
印刷工艺的印后工艺

印刷工艺的印后工艺印刷工艺的印后工艺是指印刷作品完成后,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的各种处理和加工工艺。
印后工艺是印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改善印刷品的品质和效果,使之更加符合设计要求和用户的需求。
以下是印刷工艺的常见印后工艺及其作用:1. 裱糊:裱糊是将印刷品黏贴在底板上的过程。
通过裱糊可以增加印刷品的平整度和厚度,提升其质感和耐久性,同时还可以保护印刷品,使其不易损坏,并增加印刷品的立体感。
2. 胶装:胶装是将书籍等印刷品的内页和封面粘合在一起的过程。
胶装可以增强书籍的整体结构和稳定性,使其不易散页,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胶装还可以提升书籍的外观质量和商业价值。
3. 折页:折页是将大幅面的印刷品剪裁后按照设计要求折叠的过程。
折页可以将大幅面的印刷品变成便于携带和使用的小册子或折页。
通过巧妙的折叠方式,可以使得印刷品呈现出不同的排版效果和形态,增加视觉吸引力和信息传递效果。
4. 上光:上光是将印刷品表面涂覆一层光滑而有光泽的涂层的过程。
上光可以增加印刷品的光泽度和色彩饱和度,提升其观赏性和质感,使之更加耐用和防水。
同时,上光还可以保护印刷品不易受污染和磨损。
5. 覆膜:覆膜是将印刷品表面贴上一层透明薄膜的过程。
覆膜可以增加印刷品的光泽度和色彩饱和度,提升其观赏性和质感,使之更加耐用和防水。
同时,覆膜还可以保护印刷品不易受污染和磨损。
6. 凹凸模切:凹凸模切是利用凹版和凸版的组合来对印刷品进行切割和压痕的过程。
通过凹凸模切可以使印刷品呈现出特殊的形状和图案,增强其视觉冲击力和独特性。
同时,凹凸模切还可以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如刮刮卡、折页卡等。
7. 烫金、压纹:烫金和压纹是利用烫金版和压纹版对印刷品进行加工,并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凸起的金属箔或图案。
烫金和压纹可以增加印刷品的质感和豪华感,使之更加吸引眼球和独特。
同时,烫金和压纹还可以用于突出印刷品的品牌形象和宣传效果。
8. 冲孔、打孔:冲孔和打孔是在印刷品上孔洞的加工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裱纸
用白胶
◆为降低成本,加强包 装盒的挺度、冲击承受力 和承载力,将两层(含) 以上的纸张,均匀地涂上 糊精胶水,经加压、贴合 成为符合包装要求的纸板 的过程,称为裱纸。
与水调配面 纸、底纸。 合在一起, 添加厚度。
糊盒
纸张或纸板通过压痕模切成型后,按纸 盒要求在需要涂胶的位置涂上胶水,折叠 成型的过程称为糊盒,也称“粘盒”或 “贴盒”。
黏胶层(1.50µ m)
烫金材料之电化铝〈2〉
2)电化铝分类
按光泽分类 (1)高光泽类 通常俗称普通金,有金、银、红、蓝、紫、黑等。 (2)雾度消光泽类 通常叫做哑金类,常用的有哑金、哑银等。 (3)压线折光类 通常称为镭射电化铝,常用的有镭射金(素面、碎花)、 镭射银(素面、碎花)、镭射红(碎花)等效果。 素面镭射金银都存在版缝的缺陷。 (4)全息散光类 常用的有定位全息和不定位全息电化铝。
压痕工艺
模压工作示意图
压痕钢线
衬空板
模切钢刀
压痕线(底 模)
海绵条
纸张
模压的工艺参数及其影响
模压压力 工作幅面尺寸
模压速度
模压压力和工作幅面尺寸 反映了模切机的工作能力。 模压速度 与模切机的工作频率有关,是直接影响模切压痕生
产效率的工艺因素。一般来说,模压速度增加,模切压力也会 有所增加。
(2)三和模切机
1、最高速度6000s/h 2、最大模压幅面为 1050×735mm,比 Bobst模压幅面略大。
3、纸张允许厚度(瓦 楞纸板厚度)为0.11.5mm。
4、具有自动调压功 能。 5、具有自动点数功 能。
最大缺点是输纸部分 走纸不如Bobst;机 器精度不够高。
模压设备类型〈3〉
(3)日本模切机
用模切好 的产品,糊成 成形产品。
The end
除最大模 压幅面为 1030×730mm 外,其余同 TRP-1060-S 机型。
模压材料之模压版〈1〉
1)衬空板
用来加固和稳定压痕钢线和模切钢刀在板上的排列定位。 衬空板有金属类和非金属类两类
木板
金属钢板
模压材料之模压版〈2〉
2)模切刀具
包括压痕钢线和模切钢刀。 刀的高度一般要比钢线高0.3~0.8mm,常用钢线高度为 22~23.8mm。 刀与线的厚度是一致的。
(2)烫金版表面光洁平滑无缺损
(3)图文清晰,非图文部分的凹下深度>0.8mm
烫金材料之电化铝〈1〉
1)电化铝结构
电化铝箔是一种在薄膜片基上真空蒸镀一层金属箔而制成 的烫印材料,由五层组成:
聚酯薄膜片基 (12-25µ m) 隔离层(0.01µ m) 染色层(1.00µ m) 镀铝层(0.02µ m)
目前,有少部分的产品使用了钢板材料的(如神州腾龙条盒先烫后印、黄 鹤楼盒皮烫全息)。
烫金材料之烫金版〈2〉
2) 从工艺上分类,目前常用的 烫金版有 (1)电雕版 (2)腐蚀版
烫金材料之烫金版〈3〉
3)烫金版厚度规格 腐蚀版:1.5mm-2.0mm 4)烫金版质量要求 (1)烫金版图文的规格要求与样稿和蓝图一致。 雕刻版:6.5mm-7.0mm
烫金材料之电化铝〈3〉
3)电化铝性能
电化铝的烫印性能取决于隔离层和黏胶层。 隔离层越松越易分离附着在印品上。 黏胶层涂胶越厚越易与印品亲和黏结。
电化铝的色相取决于染色层
4)电化铝外观质量
(1)电化铝正面(呈现颜色一面)无明显划痕和瑕点。 (2)同一型号电化铝的色相基本一致无差异。 (3)黏胶层涂胶均匀无明显条纹。
烫金版
加热板 电化铝
蜂窝板
升降平台 底板
印品
圆压圆工作示意图
加热滚筒 电化铝 电化铝 放卷轴 印品 烫金版 压力滚筒
烫金的工艺参数及其影响
烫印适性 电化铝材料性能 烫印温度 烫印压力 烫印速度
如纸张类 型、生产机 型及烫金版 类型等.
◆工艺参数的确定顺序:以被烫物的特性和电化铝的适性为基础,以印版面积和
目的和意义:
A、增强印刷品的外观效果。 B、改善印刷品的使用性能。 C、增进印刷品的保护性能。
压光
过磨光油后,用磨 光机,经高温、光 带、压力、磨光后, 起到光滑作用。
压光
也叫磨光,
覆膜
俗称过胶,即用胶水,经过天那水调配,红外线光烘 干,胶纸过在彩盒纸面上,起到保护产品作用,且光泽度比较好。
覆膜
模压设备类型〈1〉
目前,根据机器厂家分类: (1)BOBST模切机
1、最高速度7500s/h。
2、最大模压幅面为 1020×705mm。
3、允许纸张厚度(瓦 楞纸板)80-2000g/m2 (max 4mm) 4、具有清废功能。 5、机器精度高。 6、对薄纸、弯纸生产 性能稳定
模压设备类型〈2〉
印后工艺简介
印后工艺简介
印后工艺
电化铝烫印
模切与压痕
表面处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彩盒部工艺结构图
电化铝烫印
什么是电化铝烫印?
■ 电化铝烫印俗称烫金,它是属于一种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
工艺。
■ 利用烫印(烫金)设备在热压下将电化铝箔(或其他颜料
箔)上的颜色层转印到印品上的一种特殊印后工艺。
烫金工作示意图
平压平工作示意图
模切与压痕
模切与压痕合称模压。
就是用 模切刀根据产品设计要求 的图样组合成模切版,在 压力作用下,将印刷品或 其他板状坯料轧切成所需 形状和切痕的成型工艺。
模切工艺
则是利用 压线刀或压线模,通过压力 在板料上压出线痕,或利用 滚线轮在板料上滚出线痕, 以便板料能按预定位置进行 弯折成型。用这种方法压出 的痕迹多为直线型,故又称 压线。
模压材料之压痕线条、海绵条〈1〉
1)压痕线条(底模)
压痕模
压痕底模
黏胶条
模压材料之压痕线条、海绵条〈2〉
2)海绵条
海绵条的作用是在模切后将纸张从刀口弹出。 海绵条一般要高出刀口3~5mm
海绵条 凹凸版
表面处理 分类
上光 压光 过胶 裱纸 糊盒
上光
定义:
上光 是在印刷品表面
涂(或喷、印)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 料,径流干、干燥(压光)后在印刷 品表面形成薄而匀的透明光亮层的加 工。
烫印速度来确定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两者首先要确定最佳压力,使版面压力适中、 分布均匀;在此基础上,最后确定最佳压力。
◆后三者之间关系: a、压力不变,温度升高,则速度升高;反之亦反。 b、温度
不变,压力升高,则速度增高;反之亦反。
烫金材料之烫金版〈1〉
1)从材料上分类,目前常用 的烫金版有
(1)锌版 (2)铜版
3)模压版的质量检验要求
(1)用样稿和蓝图检验供应商提供的制作菲林的规格形状是否正 确,并检验供应商的制作菲林的啤位是否与印品的啤位一致。 (2)用供应商提供的正确的制作菲林,检验啤版中单联小版的规 格形状和大版的啤线位是否与菲林一致。 (3)检验所使用的刀线和版材是否与外发时的制版要求一致,刀 线是否有变形或弯曲等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