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平面位置的放样方法

合集下载

放样点位的基本方法

放样点位的基本方法
解: DAB nl q 4 30m 9.98m 129.98m
DBA nl q 4 30m 1Leabharlann .02m 130.02m1
1
Dav 2 (DAB DBA ) 2 (129.98m 130.02m) 130.00m
K DAB DBA 129.98m 130.02m 0.04m 1
(3)量取OC’的水平距离。
∆β
C
(4)计算改正距离。 CC OC tan OC
C’
(5)自C’点沿OC’的垂直方向量出距离CC’,定出C
点,则∠AOC就是要测设的角度。
量取改正距离时,如∆β为正,则沿OC’的垂直方向向
外量取;如∆β为负,则沿OB1的垂直方向向内量取。
三、测设已知高程
已知高程的测设,是利用水准测量的方 法,根据已知水准点,将设计高程测设到现 场作业面上。
lh
h2 2D
(0.450 m) 2 280 m
0.0001m
L D ld lt lh
80.000 m 0.009 m 0.008m (0.0001m) 79.984 m
2)在地面上从A点沿AC方向用钢尺实量79.984m定 出B点,则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正好是已知值80.000m。
目估定线方法:
仪器和工具
29 28 27 26
14.00 教学楼
18.00
已建 未建
轴线控制桩
12
3
N
45
6
P
E
l 2500 3700 2600 6200
宿舍楼
教学楼
7
D
6
C
5
B
M
12
34
A
14240 3700 4100

土石方工程开挖边坡放样方法

土石方工程开挖边坡放样方法

土石方工程开挖边坡放样方法土石方工程开挖边坡放样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在地面或者边坡上进行实际勘测和测量,将设计坐标和高程放置在边坡上,为后续开挖工作提供准确的指导。

边坡放样一般分为平面放样和剖面放样两个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放样方法。

一、平面放样方法:1.确定放样基准:在施工现场选择边坡基准点作为放样的基准,通常选择边坡顶部、基坑底部的固定点位作为基准点。

2.确定放样横断面:根据设计要求和图纸,确定边坡的放样横断面,并在地面上进行标注,通常采用钢钉、木桩或者喷涂标识的方式进行标记。

3.测量边坡纵断面:在放样基准点上设置测量点,通常将测量点设置在边坡顶部、边坡底部以及边坡中间。

根据设计要求,在测量点上进行高程测量,并绘制出边坡的纵断面图。

4.确定边坡边界: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边坡边界线,在地面上使用红色绳线、喷涂线等方式,将边坡的边界线标示出来。

二、剖面放样方法:1.确定剖面线位置: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剖面线位置,用钢钉在地面上进行标注。

2.测量剖面高程:在剖面线上设置测量点,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高程测量,并在剖面图上绘制高程线。

3.制作放样剖面图: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将剖面上的高程点绘制成等距离或等高程线,并在图上标注相关信息。

4.标注边界线:根据设计图纸上边坡的边界线,在剖面图上进行标记,通常采用红色线或者红色标记点进行标示。

以上是土石方工程开挖边坡放样的基本方法,通过放样可以准确地控制边坡开挖的位置和高程,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放样过程中,需要注意准确测量和标注,以及合理使用工具和设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最后,对放样结果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点位放样》课件

《点位放样》课件

仪器放样
使用测量仪器将标识点位放样到实 地。
检查与调整
放样后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满足 精度要求。
03
点位放样的方法与技巧
常用方法
极坐标法
通过已知的点位和角度,计算目 标点的位置。这种方法适用于已 知起始点和目标点的位置和方向
的情况。
直角坐标法
通过已知的坐标系,计算目标点 的位置。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
详细描述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点位放样是确定道路中心线、边线、平交道口等关键点的位 置。通过实地放样,确保道路线形符合设计要求,为后续的道路施工提供准确的 基准。
水利工程中的点位放样
总结词
保障水利设施的精确布局
详细描述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点位放样用于确定水工建筑物如坝址、闸门、渠道等的位置。通过精确的点位放样,保障水 利设施的精确布局,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适用场景
01
02
03
04
建筑工程
在建筑工程中,点位放样用于 确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道路工程
在道路工程中,点位放样用于 确定道路的中线位置和道路横
断面的高程。
水利工程
在水利工程中,点位放样用于 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
高程。
其他工程
除了上述工程外,点位放样还 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管道
等工程中。
标准化与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点位放样标准
01
制定统一的点位放样标准,规范测量方法和流程,提高测量精
度和可靠性。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02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测量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确保点位
放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推广标准化的测量工具
03

51点的平面位置放样

51点的平面位置放样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点的平面位置放样是根据已布设好的控制点与放样点间的角度(方向)、距离或相应的坐标关系而定出点的位置。

放样方法可根据所用的仪器设备、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放样场地地形条件及放样点精度要求等从以下几种方法中选择使用。

一、直角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是建立在直角坐标原理基础上确定点位的一种方法。

当建筑场地已建立有相互垂直的主轴线或矩形方格网时,一般采用此法。

如9-6所示,O A、O B为互相垂直的方格网主轴线或建筑基线,a、b、c、d为放样建筑物轴线的交点,a b、a d轴线分别平行于O A、O B。

根据a、c的设计坐标(x a、y a),(x c、y c),即可以O A、O B轴线放样出a、b、c、d各点。

下面以放样a、b点为例,说明放样方法。

设O点已知坐标为(X0、Y0),从而求得△X o a=X a-X o,△Y o a=Y a-Y o。

经纬仪安置在O点,照准B点,沿此视线方向从O沿O B方向放样△Y o a定出m点。

安置经纬仪于m点,盘左照准O点,按顺时针方向放样90°,沿此视线方向放样出△X o a定a′点,同法以盘右位置定出a″点,取a′、a″中点即为所求a点。

经纬仪照准a点,沿此视线方向放样出a b距离定出b点即为所求,同此法放样d、c点。

二、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根据水平角和距离放样点的平面位置的一种方法。

在控制点与放样点间便于量距的情况下,采用此法较为适宜。

若采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放样距离,则没有此项限制。

如9-7所示,A、B为已知控制点,设其坐标为(x A、y A),(x B、y B)。

P为放样点,其坐标为(x P、y P)。

根据已知点坐标和放样点坐标按坐标反算的方法求出放样角和放样边长,即:放样时,经纬仪安置在A点,后视B点,置度盘为零,按盘左盘右分中法放样β角,定出A P方向,沿此方向放样水平距离D A P,得P点。

定A P方向用方位角较为方便,即在后视B点时,使水平度盘读数恰好等于A B方位角αA B。

工程施工放样施工方法

工程施工放样施工方法

工程施工放样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设计要求,以及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标定出来,为施工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一、全站仪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是利用全站仪的高精度角度和距离测量功能,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的各个控制点坐标,通过测量仪器测设到实地上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输入测站点的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2. 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3. 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4. 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 记录员转动仪器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

二、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利用点位之间的边长D和角度Q关系进行测设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在已知点上架设全站仪,测量待放样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2. 根据测量得到的距离和角度,计算待放样点的坐标。

3. 在待放样点上设立标志,完成放样。

三、直接坐标法直接坐标法是根据点位设计坐标直接进行点位测设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待放样点的坐标。

2. 在实地上架设全站仪,照准待放样点,调整全站仪的坐标,使其与待放样点的坐标一致。

3. 在待放样点上设立标志,完成放样。

四、距离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是利用点位之间的距离交会进行点位测设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在已知点上架设全站仪,测量待放样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

2. 在待放样点上设立标志,并测量标志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

3. 根据测量得到的距离,计算待放样点的坐标。

4. 在待放样点上设立标志,完成放样。

五、角度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是利用点位之间的角度交会进行点位测设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在已知点上架设全站仪,测量待放样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角度。

施工放样的方法和精度分析

施工放样的方法和精度分析
路漫漫其悠远
在ΔABA’中
路漫漫其悠远
由于δ的大小与θ有关,且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θ的 数值,因此可取θ的变化范围内的均方根值作为对中 误差的影响。θ的变化范围为[0,3600]。
路漫漫其悠远
如e=5mm,s=100m,m对=7".3 e=25mm,s=100m,m对=3"为了减弱对中误差的影响,除 精细操作外,还应选取较长的后视边。
路漫漫其悠远
(4)调焦误差的影响 根据研究,望远镜改变对光时,对于视线的影响
可达1.2″。因此,在10m至200m的范围内应用经纬 仪对光肘,可取视准轴的变化为1″~2″。如果放 样点位至仪器的距离为 100m,则此误差为 0.5~ lmm。
应用经纬仪设置方向线的中误差影响应为:
路漫漫其悠远
综上所述,由于方向线1-1′的误差影响而使放 样点位C所发生的误差为:
路漫漫其悠远
对中误差e对P点的影 响在两坐标轴方向上 的误差分别为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2.测角误差对放样点位的影响
3.量距误差时放样点位的影响 当放样离较短,采用钢卷尺丈量时, μ为钢卷尺单位长度的误差 若放样距离较长,采用测仪测定s时,
其中,a的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
路漫漫其悠远
4.在地面上标定点位的误差τ 综上所述,P点的中误差为:
同理,由于方向线2一2′的误差影响而使放样点 位C所发生的误差为:
路漫漫其悠远
3.标定放样点位的误差。 τ的大小决定于标定的方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
中,通常用铁钉或铁针来标定点位。如果用经纬仪 能直接看到铁钉,则其标定的误差大约为1.5~2mm 。
总误差应为:
路漫漫其悠远
ξ6-6轴线交会法 一、放样方法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提高测设精度的方法
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
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仪器。
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观测,避免人为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对同一观测点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 小误差。
外界条件控制
在适宜的天气和环境下进行测量,避免恶劣 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精度控制的注意事项
定期校准测量仪器
确保测量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确定基础位置和深度
在建筑工程中,基础的平面位置和深度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精确的测设,可以确保基础的位置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建筑物 的安全。
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确定道路中线位置
在道路工程中,中线的位置决定了道路的走向和长度。通过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可以精确地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确保道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确定道路交叉口位置
道路交叉口的位置对于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测设点的平面 位置,可以确定交叉口的准确位置,优化交叉口的几何设计,提高道路的通行效 率和安全性。
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确定港口位置
在港口工程中,港口的平面位置决定了船舶的进出和停泊。通过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可以确定港口的最佳位置, 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度,以满足工程要求。
简便原则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应尽量 选择简便的测量方法和设备,
以提高工作效率。
安全原则
在测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安 全因素,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确保测量人员的安全。
合规性原则
测设工作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和标准的要求,确保测量成果
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
02
方法
直角坐标法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注意事项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注意事项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注意事项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是一种常见的绘图方法,用于表示一个或多个
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在进行点的平面位置放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点的放置要准确。

在将点放置在平面上时,应该根据实际要
求和尺寸要求,精确测量并标定点的坐标位置。

避免因放置不准确而
导致整体绘图不准确。

2. 点的编号应清晰可辨。

为了方便查找和标识每个点,应该为
每个点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

编号应该写在点的附近,并且清晰
可辨,防止混淆和误读。

3. 点的连接线条要规范。

如果需要连接多个点来表示某种关系
或形状,应该使用规范的线条来连接点。

连接线条的样式、粗细和颜
色应该统一,以保持整体绘图的美观和清晰度。

4. 维护图纸的整洁。

在进行点的平面位置放样时,应该保持图
纸的整洁,并把被修改的点、线条或标记擦除干净,以避免混淆和误读。

5. 注意比例和尺寸。

在平面位置放样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和
比例要求,合理选择绘图纸的比例和绘图尺寸。

同时,还要保证点的
大小和线条的粗细在放大或缩小时保持适当的比例。

总之,在进行点的平面位置放样时,应该确保点的放置准确、编
号清晰,连接线条规范,图纸整洁,并注意比例和尺寸的统一。

这样
可以保证绘图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的平面位置的放样方法
施工之前,需将图纸上设计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测设于实地,其实质是将该房屋诸特点(例如各转角点)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依据。

放样时,应根据施工控制网的形式、控制点的分布、建(构)筑物的大小、放样的精度要求及施工现场条件等因素,选用合理的,适当的方法。

(一) 直角坐标法
用已知坐标差△x 、△y 测设点位。

当根据建筑方格网或矩形控制网放样时,采用此法准确、简便。

如图10-21,已知某厂房矩形控制网四角点A 、B 、C 、D 的坐标,设计总平面图中已确定某车间四角点1、2、3、4的设计坐标。

现以根据B 点测设点1为例,说明其放样步骤:
1.先算出B 与点1的坐标差:
2.在B 点安置经纬仪,瞄准C 点,在此方向上测设距离值△x B1得E 点。

3.在E 点安置经纬仪,瞄准C 点,用盘左、盘右位置两次向左测设90°角,在两次平均方向E1上从E 点起测设距离值△x B1,即得车间角点1。

4.同法,从C 点测设点2,从D 测设点3,从A 点测设点4。

5.检查车间的四个角是否等于90°,各边长度是否等于设计长度,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即认为放样合格。

(二) 极坐标法
本法系根据已知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测设点位。

测设前须根据施工控制点(例如导线点)及测设点的坐标,按坐标反算公式求出ij 方向的坐标方位角αij 和水平距离D ij 再根据坐标方位角求出水平角。

如图10-22,水平角β=αAP -αAB ,水平距离为D AP 。

求出放样数据β、D 后,即可安置经纬仪于控制点A ,测设β角,以定出AP 方向。

在AP 方向上,从A 点起用钢尺测设水平距离D AP 定出P 点的位置。

设计建筑物上各点测设之后,应按设计建筑物的形状、尺寸检核角度和长度误差,若在允许范围内,才认为放样合格。

(三) 角度交会法
该法是在两个已知点上设站,以两个已知得水平角度测设放样点位的方法,适应于许多场合。

但必须有第三个方向进行检核,以免放样发生错误。

如图10-23,A 、B 、C 为三个控制点,其坐标为已知,P 为待放样点,其设计坐标亦为已知。

先用坐标反算公式求出αAP 、αBP 和αCP ,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可以采用下式检核反算的方位角:
ij ij ij
ij ij y x y x tg ∆-∆∆+∆=+)45(α (10-14)
然后由相应的坐标方位角之差求出放样数据β1、β2、β3与β4。

AP AB ααβ-=1, BA BP ααβ-=2
BP BC ααβ-=3, CB CP ααβ-=4
实地放样的步骤如下:
用经纬仪先定出P 点的概略位置,在概略位置处打一个顶面积约为10cm×10cm 的大木桩。

然后在大木桩的顶面上精确放样,由仪器指挥,用铅笔在顶面上分别在AP 、BP 、CP 方向上各标定点两点(见小图中a 、p ;b 、p ;c 、p ),将各方向上的两点连起来,就得ap 、
bp 、cp 三各方向线,三个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但实际上由于放样等误差,将形成一个示误三角形,一般规定,若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不超过3~4cm 时,则取示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或示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作为p 点的最后位置。

应用此法放样时,宜使交会角γ1、γ2在20°~150°之间,最好使交会角γ近于90°,以
提高交会点精度。

(四) 方向线交会法
方向线交会法就是利用两条相互垂直的方向线相交来定出放样点。

一般在需要放样的点和线很多的情况下采用,例如根据厂房矩形控制网和柱列轴线进行柱基放样时,采用本法具有计算简便,交会精度高的优点。

如图10-24,T 、U 、R 、S 为某厂房矩形控制网角点,为了放样P 点,先在矩形网的边上量距,确定方向线的方向点1及1’,2及2’的位置。

然后在定位点1与2上安置经纬仪瞄准对应的定向点1'与2',形成方向线11’与22’,两方向线的交点就是所需的放样点P 。

在大型设备的基础施工时,不仅要求定出基础中心P 的位置,而且要定出通过基础中心的纵横轴线。

因此,用方向交会法放样时,除了交会出中心点P 以外,还要沿方向线在基础中心的挖土范围以外设置四个定位点a 、b 、c 、d ,并打定位小木桩,以便放样基础的轮廓。

(五) 距离交会法——用全站仪测设点位
随着测距仪和全站仪的广泛普及,距离交会法将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图10-25,由已知控制点A 、B 、C 测设放样点1、2,根据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及1,2点的设计坐标,反算出放样数据:D 1、D 2、D 3和D 4。

分别从A 、B 、C 点用钢尺或测距仪测设已知距离D 1和D 2;D 3和D 4。

D 1和D 2的交点即为点1;D 3和D 4的交点即为点2。

最后测量点1至点2的长度,与设计长度比较作为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