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童话的幻想和幻想的儿童文学中幻想的异同
儿童科幻小说与童话幻想性比较

儿童科幻小说与童话幻想性比较作者:蔡治华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8年第02期摘要:虽然儿童科幻小说与童话两种文学题材都具有非常浓郁的虚构色彩,但二者的创作出发点和风格有所不同,具有不同的个性,其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形态呈现和价值取向以及世界观的不同。
幻想性是儿童科幻小说和童话文学题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儿童科幻小说与童话如何利用幻想来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对儿童的喜怒哀乐的审美需求进行满足,这是现代儿童文学创作者应该首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科幻小说;童话;幻想性中图分类号:I1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2-0006-02幻想是人们制造想象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通常蕴含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未来的想象,最重要的是需要打破定势思维颠覆现实生活,解除想象力的禁锢性。
1 幻想性是儿童科幻小说和童话类文学题材的重要特征童话和儿童科幻小说都属于幻想题材的儿童文学,其中丰富的想象力是重要的文学表现手法。
对幻想性在其中不同方式体现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我们对儿童文学题材认识性的提高。
1.1 童话幻想性童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幻想,其中幻想贯穿童话故事的始终。
童话的人物一般都是虚构和想象,比如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其中一只穿着西服具有大牙齿和戴着眼镜会说话的兔子,就是将动物形象通过幻想实现拟人化,从而达到了拥有和人一样的行为活动。
再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也是通过幻想而得来,例如《同桌的你》之中,喜欢画画的乐乐在黑板上画出了恐龙,他的同桌森森通过触碰到黑板上的恐龙,使恐龙从黑板中跳出来复活。
而且童话是容易被儿童欣赏和所接受的,还要具有一定特殊性想象的叙事文学体,故事性的强弱决定了童话以什么样的故事背景来构建童话世界,例如《寻找七色花的孩子》中,故事以寻找具有神奇的力量的七色花为线索,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比如遭遇喷火螭龙、黑猫的请求等,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冒险寻宝故事。
童话和幻想故事的艺术意义

童话和幻想故事的艺术意义童话和幻想故事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独特而神秘的文学形式,拥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意义。
它们凝聚了人类对于想象力的极致体现,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对生命、爱情、勇气、智慧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因此,童话和幻想故事的艺术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其文本中,更体现在对人类文化、社会和心灵深处的启示和影响中。
一、童话和幻想故事的文学艺术特点童话和幻想故事的艺术意义首先体现在它们独特的文学艺术特点上。
在传统的童话和幻想故事中,情节常常超出日常现实而显得非常惊奇和神秘。
通过设想幻想的情节,童话和幻想故事可以大胆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揭示生命、死亡和爱情的真谛。
童话和幻想故事不拘泥于现实,它们可以追随自由的脑海,描绘出各种奇怪、不可思议的情节,透过奇妙的人物和场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美感。
同时,童话和幻想故事具备简明明了、审美的敏锐性和强烈诗性的特点,这些让它们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二、童话和幻想故事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童话和幻想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到当代,童话和幻想故事始终是各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话和幻想故事不仅吸引着各年龄层的读者,在文化传承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童话和幻想故事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特征也影响着各国文学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演进,成为了当代文学研究的重点。
三、童话和幻想故事对社会思想的启示和引领童话和幻想故事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社会思想,成为了构建人类文化精神的一种重要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童话和幻想故事给了人们关于未来的一份希望,透过故事中人物的岁月和勇气,人们能看到自己的选择,得到勇气与力量。
童话和幻想故事的世界中充满了人类正义和真善美的力量,给予了人们积极的心灵力量和启示。
童话和幻想故事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节点,引领着人们的思想探索和精神生活。
总之,童话和幻想故事作为文学艺术形式中的代表作品,是人类文化与尊严的基石,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少年儿童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少年儿童文学》作业1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文学少年2、年龄3、儿童性4、、艺术5、《草房子》6、安然7、文学素养8、《稻草人》9、磨难10、少年二、单项选择题1、B2、3、C4、D5、A6、D7、C8、9、D 10、B三、多项选择题1、2、BCD 3、ACD 4、CD 5、ABD 6、CBD 7、ACD 8、ABC 9、BCD10、ACD四、简答题1、少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层次,是一个以少年年龄段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层次。
从广义上说,少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儿童文学,它的本质为儿童文学的本质所含盖。
从狭义上说,它与儿童文学并列,是一个专门指向少年读者的独立的文学种类。
2、古典意义的少年文学大致有以下三种表现:第一类是历代神话、传说等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第二类是传为少年儿童教育而制作的文学读本。
第三类是古典文学经典中适合少年阅读的作品。
3、少年文学的作者,大致上可以分为成人作家和文学少年两种类型。
4、中学生文学创作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从创作动机看,有一定的冲动性和盲目性。
(2)从创作水平看,基本属于习作和试闭的层次。
(3)从题材性质看,中学生创作多以表现自我为主。
五、分析题1、童年性与成人性、校园化与社会化是少年文学的基本性质的两大方面。
(1)儿童性与成人性的融合。
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在广义上尚属于儿童时代,必然具有儿童的特性。
然而在另一方面少年时期毕竟已启动了青春发育而逐渐向成人过度,原来的儿童心理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在形体上趋向成熟,文学作品一旦将笔触深入到少年的“成人意识”便会显现出一些“成人化”的特点。
如秦文君的〈少女罗微〉、〈男生贾里〉等(2)校园化和社会化的融合少年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他们的生活除了家庭,最重要的便是学校。
所以学校生活是少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因此,少年文学的内容特征大致相同,体现出校园化的性质。
另一方面,校园本质上属于社会的组成部分,或者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必然与整个社会相关连。
试论童话中的幻想

毕业论文题目:试论童话中的幻想指导教师:王兴中(老师)学员:朱知锐学号:*********年级:2003级1班专业:汉语言专业(本科)试论童话中的幻想汉语言专业(本科) 2003级1班朱知锐学号:030580051内容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 [1]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幻想的最大特征是童话式的,即认为万事万物都像人那样有生命,而且年龄越小,越信以为真。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本文试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幻想是童话永恒的本质、童话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和应给童心插上幻想的翅膀等四个方面阐述童话中的幻想。
关键词:试论童话幻想一、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绘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哺育,使他长出羽毛丰满的翅膀,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向往的高空。
少年儿童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
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
人生的起飞,理想的腾跃,往往都是童年心灵彩翼在翱翔。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以及诸多卓有建树的能工巧匠、志士仁人,他们的童年无论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心灵中都曾有过一双美丽的翅膀,这翅膀就是天真的、神奇的、充满五颜六色彩虹般的幻想。
这幻想的彩翼驾着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向往未来的世界,去探索生活的奥秘。
童年的幻想,可以化为青春的理想,可以结成壮丽的人生之果。
所以我认为童心的幻想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是一首壮丽的人生梦幻曲,是一扇天真的智慧窗。
学前期是人生的幼年阶段,也是儿童的早期阶段。
幼儿天真活泼,知识不多,但他们的想象发展迅速,想象内容丰富而美妙,能想象离生活较远的事物,正如鲁迅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想象与童话1

图片呈现出来的气氛?
快乐?悲伤?忧愁?苦闷?无聊?悠闲……
唉声叹气 不胜其烦 哭笑不得 不堪其忧 怅然若失 愁眉锁眼愁眉不展 垂头丧气 大失所望 多愁善感 闷闷不乐 大快人心 大喜过望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欢声雷动 回嗔作喜 皆大欢喜惊喜若狂 乐不可支 眉开眼笑 拍手称快 手舞足蹈 喜不自胜 喜出望外 喜逐颜开 喜从天降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心花怒放兴高采烈 扬眉吐气 欣喜若狂 称心如意 踌躇满志 春风得意
丰富的幻想,拟人化得手法
图片的 景色?
形象广泛而又自由,图片里的人物 有哪些?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外 表
性 格
或是 其他?
•
图片人物分别在干什么?他 们碰到什么不一样的事?
荡秋 千
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捉蝴 蝶
今天什么日子?把他 们聚集在一起?
歌唱
他们 都快 乐吗?
通过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这构成了 一个有意义而动人的故事?
• 请同学们用所给的图形,拼成一幅 图,说说它所表示的含义,并给所 拼图形起个名字.
拼图想象
• 三角形二个,线段两条,圆或者椭圆两 个
从想象 开始
观察下面图画,发挥你的想象,你可以 创作出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开始展开你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 • • • • 图片气氛 图片景色 图片人物 图片故事 图片所表达的情感
• 谜语一;
•
•
•
• •
•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日出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请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霜
• 谜语二:
•
• • • • •
一个小姑娘, 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请打一种植物
简述童话寓言神话三者的区别

简述童话寓言神话三者的区别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合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实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持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理解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理解对社会种种形态实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很多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话是“历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童话和神话的区别在初中语文(人民教育版)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童话、寓言、神话的概念模糊不清,有时指鹿为马,有时混淆不清。
在一些早期的儿童文学书籍中,这三种文学风格经常被不加区分地进行比较。
为了澄清概念,我在这里就来说说它们的区别。
第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
这类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刻画形象、反映生活,往往采用对自然物象进行拟人化描写的方法。
剧情曲折、神奇、生动、简单,以适应孩子的心理爱好,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一个有比喻意义的故事。
一个具有说服力和讽刺意味的短篇故事,用简单的事实表达深刻的真理。
他们大多用短小的结构、生动的形象、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手法来阐明某种真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古代人对自然和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无意识的艺术创作,是一种具有艺术阐释和艺术描写的想象性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们的幻想,以无意识的艺术方式处理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原始性的认识。
第二,时间和起源不同。
(圣诞作文)童话最初也是由群众创作,在民间流传。
作为一个文学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
当时,有许多由孙等人编著的童话。
当时童话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认为无非是“小孩子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内容,培育和鼓励童话创作,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的童话比中国的早一点。
19世纪中叶,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故事,受到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晚一点。
它是在历史不断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逐渐加深的时候产生的。
它是人类对各种社会形态有意识的艺术加工,有自己的理解。
*最初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来被学者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兴盛,百家争鸣中流传下来许多寓言。
外国寓言包括来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来自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来自俄罗斯的《克雷洛夫寓言》。
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

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正文】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安徒生童话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深深地影响了数代人的童年和成长。
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中充满了童真与幻想,犹如一扇通向神奇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探索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感受其中的奇趣与美好。
一、童真情节的魅力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情节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启发。
无论是《小红帽》中单纯善良的小女孩,还是《丑小鸭》中坚持追求真爱的孤儿鸟,这些角色都展示了童真的美好。
童真情节让读者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同时也勾起了对纯真、善良和美好的向往。
安徒生不仅通过角色展示了童真情节,还创造了一个个梦幻般的世界,使读者们沉浸其中。
例如,在《海的女儿》中,海丹妮娅的冒险之旅引领着读者们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遇的海底王国。
这种童真情节和幻想的融合使得安徒生童话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别具一格的文学作品。
二、幻想元素的奇妙世界安徒生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元素闻名于世,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个奇妙绝伦的世界。
在《拇指姑娘》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微小的拇指姑娘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故事。
她与蚱蜢、麻雀以及一个巨大的水妖成为了朋友,一起度过了许多精彩的冒险。
这个故事通过构建一个微缩世界,展现了幻想作品的独特魅力。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幻想元素常常与现实世界相交融,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故事情节。
《风筝王子》中,小男孩哈利与他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幻想世界。
通过与现实世界的对比,安徒生将幻想元素嵌入到了童话中,引领读者们进入一个充满梦幻和奇迹的境界。
三、童真与幻想的意义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不仅仅带给读者们愉悦和享受,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深刻意义。
这些故事通过呈现人性的善良、勇敢和坚持等品质,为读者们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童真情节让人们对世界保持着纯真的眼光和美好的向往。
它们提醒读者不要忘记内心深处的那份童心,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向往,并将这种童真继续传递下去。
幻想元素则让读者们看到了大胆梦想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童话的幻想和幻想的儿童文学中幻想的异同?
童话的幻想具有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是“童话性”的重要表现。
幻想,构成了童话内容的主体,承载着童话的灵魂。
童话创作是对作者想象力的挑战。
缺乏幻想因素的作品,绝对不是好的童话作品。
首先,童话中的幻想应该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又经过作家艺术化加工,融合了作家审美指向的一种幻想,它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愿望,是成人与儿童两者愿望的达成。
其次,童话的幻想具有游戏性。
我们知道,儿童在社会中是弱势群体,在成人面前,他们很多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儿,因此,在幻想的童话世界中,他们可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
”而童话作家呢,他们又何尝不是在做着这样的一种游戏?在童话中,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审美感受融入童话,对他们来说,童话是一种抒发自己对现实感受的方式,也是他们愿望的一种传达。
幻想是童话的核心。
童话中的人物,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是假想出来的,童话所描绘的环境,是人世间并不存在的虚幻境界,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不可能发生的。
然而就是作品中充满了幻想,也未必就是一部好的童话。
一些童话作品幻想是不少的,却僵硬而不自然,夸张做作,硬伤太多。
虚假的想象就会失真!那么,如何来把握想象力的艺术真实呢?
展示合情合理、能够激发欣赏者真实感的生活现象,是一切文学样式也是童话获得艺术的真实性的首要条件。
童话通过幻想进行极度夸张,表现出来的那些超自然的生活现象。
真实感往往是表现在环境和形貌的主要特点上,即关系到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一些主要特点上。
事物的动态、人物的行为举止要符合生活中某些方面的运动规律。
夸张也好,变形也好,要符合人的内心感受的规律,符合人们在特定的情绪、心境、感情支配下,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英国作家路易斯·卡洛尔风靡世界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遇记》。
写英国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艾爱丽丝由于突然一只穿着背心的白兔跑了过来,爱丽丝稀里糊涂地撵着兔子,就跟着掉进了一个洞里。
她喝了一瓶饮料,变成了小矮人。
她吃了一块蛋糕,又变成了巨人。
她一哭,眼泪就变成了湖。
她来到公爵夫人的家,看见大家都在打喷嚏。
她发现一只猫一会儿隐没身体,一会儿又恢复原样。
她进了花园,认识了在那里游逛的扑克牌红心国王K和王后Q。
王后脾气暴躁,对谁不高兴就下令把他“砍头”。
猫冒犯了王后,被判斩首,它施展自己的本领,一下子消失在空中。
阿丽丝又为审判红桃杰克出庭作证·····一切都是时隐时现,神秘莫测,一切都是真真幻幻,扑朔迷离。
整篇童话都充满这格式的幻想,童趣美浓郁。
童话的幻想固然超越了生活,但其中的种种情景和真实生活又必然有着某些联系,而且联系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人心理活动的逻辑性。
因此,童话中幻想情节的叙述和展开,需要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照顾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规律性。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文学作品离不开幻想,加入幻想,可使作品厚实典雅,趣味跌宕,尤其对儿童文学而言。
儿童文学的幻想更“纯洁”,因为儿童本身没有成人那么复杂的爱恨情仇,对社会的体验少得多,一块甜美的糖,一叶漂亮的羽毛,都可能成为最为重视的珍藏。
所以,儿童作品的幻想,具有更大的扩张性,更深的延展性,青蛙可以说话,板凳可以自行行走,木偶可以旅游,桃子可以变得房子一样大……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这种幻想的独特性便允许存在。
我们可以看到,在流传下来的或获得过国际大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幻想之美无不支撑了整个作品的重量。
然而,童话的幻想亦必须根植于现实,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只能是“幻想”,不能完成由幻想到理想再到现实的穿越,而这种穿越,正是儿童文学作品的旨意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