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童话中的幻想

合集下载

儿童道德自律吁求童话中的幻想

儿童道德自律吁求童话中的幻想

儿童道德自律吁求:童话中的幻想陈 坤,常 纪(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童话的主要特征在于幻想性。

童话的幻想具有特殊功能:童话通过幻想培养了儿童一种无畏的、向上的力量;童话中的“善恶报应”观念,使儿童产生一种模仿“善”的力量;童话中的幻想能使儿童压抑的冲动得到释放和宣泄,减少他们犯错的几率。

对童话幻想中以上三个功能的张扬,就使儿童在道德情操的培养上有了依托和模仿的对象,从而达到自律。

关键词:道德自律;童话;幻想中图分类号:I 20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118(2006)0520050203收稿日期66作者简介陈坤(6———),女,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吉林大学中文系硕士;常纪(6———),女,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吉林大学中文系硕士。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

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豪夫曾把童话说成是一个美丽可爱的仙女,是幻想女王的大公主,他形象地说明了幻想是童话的生命。

一童话的幻想能产生一种无畏的、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成为儿童道德情操培养和自律的一个依托。

童话中的幻想“打开了通到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美好的生活。

”(《高尔基论儿童文学》)幻想能使儿童熟悉的事物发出奇异的光彩,也能把儿童感到陌生的许多复杂现象表现得适合于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儿童的现实生活带向神奇色彩的童话艺术境界,在质朴浅显的故事中,隐含着富于启迪性的生活哲理,在揭示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相互鉴别中,童话作者往往是通过儿童的眼光和心理特征,来看待和理解事物的,通过幻想往往更能打动儿童的心,带给他们丰富的情感,带给他们美的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之在道德情感上自律,这也是儿童对童话中幻想的吁求。

蓬勃向上、充满幻想的童话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塑造出的典型形象,往往能激发儿童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会外化为追求自己美好理想的坚强意志,产生一种奋进、乐观、向上的力量。

举例说明童话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举例说明童话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举例说明童话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童话:幻想与现实的奇妙交织》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精彩绝伦的童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就拿《白雪公主》来说吧,恶毒的皇后天天对着魔镜问:“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这难道不是幻想吗?在咱们的现实生活里,哪有会说话的镜子啊!可这幻想,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皇后的嫉妒和自私。

再看看《小红帽》,大灰狼居然能装成小红帽的外婆,这也太神奇了吧!现实中,狼可没这本事。

但正是这种幻想,提醒我们要小心坏人,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

童话就像一个魔法盒子,把幻想和现实巧妙地装在了一起。

幻想就像那闪闪发光的星星,给故事增添了奇妙的色彩;而现实呢,就像大地,让故事有了扎实的根基。

比如说,《丑小鸭》的故事。

丑小鸭一直被其他动物嫌弃,这像不像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被误解、被排挤?可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这不就好像是在告诉我们,哪怕现在的生活不如意,只要坚持努力,未来就会有惊喜吗?这难道不是在把现实中的挫折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融合在一起吗?还有《灰姑娘》,她每天被继母和姐姐们欺负,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这难道不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和苦难吗?可到了晚上,她能穿上漂亮的水晶鞋去参加舞会,这不就是幻想给她带来的希望和奇迹吗?童话里的幻想,有时候就像是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心,让我们充满了期待和梦想;而现实的部分,则像是脚下的路,让我们知道,要实现梦想,就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有时候会幻想自己一下子变得超级聪明,什么难题都能轻松解决。

可这只是幻想呀!现实是我们得每天认真听讲、做作业、复习,才能一点点进步。

童话不就是这样吗?用幻想给我们插上翅膀,让我们能在奇妙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又用现实让我们明白生活的道理,懂得怎么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所以说,童话中的幻想和现实,那可是一对分不开的好伙伴!它们相互交织,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感动和成长。

小伙伴们,你们说是不是呀?我觉得呀,童话就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好伙伴,它们用独特的方式教我们认识世界,让我们既充满幻想,又能脚踏实地!。

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

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

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正文】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安徒生童话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深深地影响了数代人的童年和成长。

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中充满了童真与幻想,犹如一扇通向神奇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探索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感受其中的奇趣与美好。

一、童真情节的魅力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情节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启发。

无论是《小红帽》中单纯善良的小女孩,还是《丑小鸭》中坚持追求真爱的孤儿鸟,这些角色都展示了童真的美好。

童真情节让读者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同时也勾起了对纯真、善良和美好的向往。

安徒生不仅通过角色展示了童真情节,还创造了一个个梦幻般的世界,使读者们沉浸其中。

例如,在《海的女儿》中,海丹妮娅的冒险之旅引领着读者们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遇的海底王国。

这种童真情节和幻想的融合使得安徒生童话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别具一格的文学作品。

二、幻想元素的奇妙世界安徒生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元素闻名于世,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个奇妙绝伦的世界。

在《拇指姑娘》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微小的拇指姑娘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故事。

她与蚱蜢、麻雀以及一个巨大的水妖成为了朋友,一起度过了许多精彩的冒险。

这个故事通过构建一个微缩世界,展现了幻想作品的独特魅力。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幻想元素常常与现实世界相交融,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故事情节。

《风筝王子》中,小男孩哈利与他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幻想世界。

通过与现实世界的对比,安徒生将幻想元素嵌入到了童话中,引领读者们进入一个充满梦幻和奇迹的境界。

三、童真与幻想的意义安徒生童话中的童真与幻想不仅仅带给读者们愉悦和享受,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深刻意义。

这些故事通过呈现人性的善良、勇敢和坚持等品质,为读者们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童真情节让人们对世界保持着纯真的眼光和美好的向往。

它们提醒读者不要忘记内心深处的那份童心,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向往,并将这种童真继续传递下去。

幻想元素则让读者们看到了大胆梦想的重要性。

童话的文体特点

童话的文体特点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通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童话的基本特点包括:
1.幻想性: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这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

童话中的
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2.象征和比喻:童话常常采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反映深层的
意义。

3.拟人化:童话常常把动植物、物品等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语言、动作、性格、感
情等,使其具有生动有趣的形象和情节。

4.情节离奇曲折:童话的情节常常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
其阅读体验。

5.语言通俗生动: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同时又具有生动的表现力,
能够形象地表达情感和意义。

6.教育意义:童话通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引导读者思考
和行动,具有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童话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文体特点包括幻想性、象征和比喻、拟人化、情节离奇曲折、语言通俗生动以及教育意义等。

安徒生童话里关于奇妙幻想的段落

安徒生童话里关于奇妙幻想的段落

安徒生童话中的奇妙幻想引言安徒生童话以其独特的奇幻故事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

这些童话描绘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奇妙领域,探索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幻想和梦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安徒生童话中关于奇妙幻想的段落,探讨其意义和特点。

安徒生童话中的奇妙元素1.1 神奇的妖精和巨人安徒生童话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妖精和巨人。

这些神奇的生物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奇幻色彩。

例如在《千与千寻》中,小千寻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妖精,在他们的帮助下,她成功找到了回家的方法。

而在《长发公主》中,女主角的头发被魔法赋予了特殊力量。

这些奇妙的元素使得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更加生动有趣。

1.2 奇妙的魔法和法宝童话中的奇妙幻想还包括各种各样的魔法和法宝。

安徒生经常使用这些元素来创造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和情节。

例如在《小红帽》中,小女孩通过一枚神奇的红帽子,能与动物对话、变身和飞行。

而在《百比鸟》中,主人公奇妙的千里眼让他能够看到世界的奥秘。

这些魔法和法宝增添了童话故事中的神奇色彩。

安徒生童话中的奇幻舞台2.1 奇妙的仙境在安徒生的童话中,仙境常常是奇妙而美丽的。

这些仙境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例如在《拇指汤姆》中,拇指汤姆被带到一个仙境,那里有精灵和仙女居住。

而在《红鞋子》中,小女孩的红鞋子带她来到了一个繁华世界,她在那里度过了令人难忘的经历。

这些仙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纯净而美好的梦幻世界。

2.2 神奇的王国和城堡安徒生童话中的王国和城堡也是奇幻的代表。

这些地方常常具有梦幻和富有诗意的特点。

例如在《睡美人》中,公主的城堡被一个邪恶的咒语所笼罩,直到王子的吻才能解开咒语。

而在《冰雪女王》中,女王的王国被一层永恒的冰雪所覆盖。

这些王国和城堡代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奇幻世界,让读者陷入其中。

安徒生童话中的奇妙主题3.1 爱与勇气安徒生童话中的奇妙幻想常常围绕着爱和勇气展开。

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和角色,安徒生传达了爱和勇气的重要性。

例如在《小人鱼》中,小人鱼为了追求自己的真爱,放弃了自己的鱼尾,勇敢地面对了困难与挑战。

安徒生童话中的幻想描写

安徒生童话中的幻想描写

安徒生童话中的幻想描写安徒生童话里的幻想啊,那可真是像一场超级大狂欢。

就好像是一群小精灵在你的脑海里开派对,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都冒出来了。

你看《拇指姑娘》,拇指姑娘小得像一颗小珍珠,住在一个胡桃壳做的小房子里。

这胡桃壳房子就像是一个超级迷你的城堡,而拇指姑娘呢,就像是这个小城堡里的小公主。

她的遭遇那叫一个奇特,被癞蛤蟆偷走就像小珍珠被一个脏兮兮的小偷给抢走了一样,癞蛤蟆还想让她嫁给自己那丑丑的儿子,这就好比把一朵娇艳的小花插在一摊烂泥上。

再说说《丑小鸭》,这丑小鸭啊,长得那叫一个另类,就像把各种不协调的东西拼凑在一起的怪物。

在鸭群里,它就像是一颗怪味豆混在一堆糖果里。

可谁能想到呢,最后它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这变化就像一只灰扑扑的小麻雀突然变成了金光闪闪的凤凰,简直是超级大反转。

还有《红鞋》,那双红鞋像是有魔力的小火焰,一旦穿上就停不下来。

女孩穿着红鞋跳舞就像一个被无形的线操控的木偶,一直跳啊跳,仿佛要把全世界都跳个遍。

这红鞋就像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恶魔,死死地缠住女孩,让她欲罢不能。

在安徒生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动物们也像是被施了魔法。

那些会说话的动物就像一群爱八卦的小市民。

像《夜莺》里的夜莺,它的歌声宛如流淌的清泉,又像是从天上飘下来的仙乐。

国王一开始不懂欣赏,就像一个不识货的大老粗,把人造的夜莺当成宝贝,这就好比把塑料花当成真花来喜爱。

那些奇幻的场景也让人惊叹不已。

比如海底世界,那是一个像梦幻水晶球一样的地方。

海的女儿们的尾巴就像五彩斑斓的丝绸在水中飘动,美得不像话。

小美人鱼为了爱情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冲向未知的战场,可最后化为泡沫又像是一朵美丽的花在风中消散,既让人觉得可惜又充满了诗意。

安徒生童话的幻想描写就像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魔法盒子,每打开一次,就会有新的惊喜蹦出来。

这里面的故事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又荒诞有趣的画卷,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格林童话中的梦幻与幻想

格林童话中的梦幻与幻想

格林童话中的梦幻与幻想格林童话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几乎是每个孩子的童年阅读经历。

这些童话故事以其梦幻与幻想的元素吸引着读者,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力和快乐。

本文将探讨格林童话中的梦幻与幻想,并探讨这些故事的深层含义。

一、无数的奇幻世界格林童话中的世界如同一个神秘的奇幻王国,无数的故事中都涉及到了魔法、精灵、巫婆和魔法物品等元素。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会看到植物会说话,动物会思考,人们可以变成动物或者物体等等。

这样的奇幻世界令人着迷,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二、隐藏的象征与寓意格林童话虽然充满了梦幻与幻想,但往往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象征与寓意。

比如,在《睡美人》中,公主被封印在一座城堡中的故事,象征着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战胜的难题。

在《白雪公主》中,毒苹果代表着诱惑和破坏。

通过这些象征与寓意,格林童话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道德和价值观念。

三、幻想与现实的碰撞尽管格林童话中充斥着奇幻的元素,但其中也包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揭示。

在《小红帽》中,女孩遭遇大灰狼的故事引发了对陌生人警惕和保护自己的意识。

在《灰姑娘》中,贫困与卑微的灰姑娘最终获得了幸福,表达了对渴望改变命运的追求和坚持的呼唤。

四、童话的启迪与教育功能格林童话的魅力在于其启迪和教育功能。

这些故事带给读者的并不仅仅是愉快的阅读体验,更是思考人生的机会。

比如在《小红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善于防范陌生人的重要性。

在《汉塞尔与格莱特》中,我们可以学到团结互助的道理。

这些童话故事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童话的传承与发展格林童话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通过口头传承得以流传至今,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也不断被重新演绎和改编。

电影、电视剧、音乐和绘本等形式都被用来重新诠释格林童话,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六、面向成年读者的童话除了儿童读者,格林童话也吸引了许多成年读者。

这些童话作品中蕴含的成人思维和情感层次,使得成年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找到心灵的寄托。

通过童话的梦幻与幻想,成年读者可以重拾童年时的梦想和活力。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整理版]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整理版]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一、童话的基本特征(一)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豪夫在他的《童话年鉴》中形象地指出:童话是一个美丽可爱的仙女,她是“想象”女王的大公主。

安徒生曾把他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写成的故事。

如最古老的童话《五卷书》中有落网的鸽子一齐拖着网在空中飞,老鼠、乌龟、小鹿、乌鸦四个好朋友设计脱险,猴子智胜海怪,老鼠变女,美女嫁蛇等奇异有趣的故事。

最现实的童话《稻草人》中一个插在田野里的稻草人竟因目睹了人间的惨剧而难过得“昏了过去”,最荒诞的童话《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丝阿姨》中到底也弄不清玛丽阿姨的身份,她是随着东风而来的,当风向变了的时候,她又随着西风而去。

这一切故事都是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发生的,它们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之中。

当然,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存在着幻想成分,然而,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

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的故事是幻想世界的故事,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二)幻想与现实是紧密相联的。

尽管童话的幻想的翱翔不是依据合乎常理的理由,而是建筑在不合逻辑的逻辑之上的。

但是任何艺术形象都产生于现实的基础上,幻想形象亦然。

鲁迅曾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幻想,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反映罢了。

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不可思议,但仔细琢磨考察,仍可寻出些现实世界的痕迹。

武玉桂的《蓝色的皮鞋》中,乔利穿上驴皮做的皮鞋就见东西便踢,这荒诞的构思是作者抓住了现实世界中毛驴踢人的特征延伸夸张而得来的幻想情节。

童话的幻想无论怎样变幻多姿、神奇莫测,幻想境界无论怎样地超乎现实世界之上,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纳吉什金曾阐述了童话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在童话故事中,社会的各种力量的配置总是十分确定的,阶级同情、反感也十分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题目:试论童话中的幻想指导教师:王兴中(老师)学员:朱知锐学号:*********年级:2003级1班专业:汉语言专业(本科)试论童话中的幻想汉语言专业(本科) 2003级1班朱知锐学号:030580051内容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 [1]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幻想的最大特征是童话式的,即认为万事万物都像人那样有生命,而且年龄越小,越信以为真。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本文试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幻想是童话永恒的本质、童话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和应给童心插上幻想的翅膀等四个方面阐述童话中的幻想。

关键词:试论童话幻想一、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绘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哺育,使他长出羽毛丰满的翅膀,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向往的高空。

少年儿童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

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

人生的起飞,理想的腾跃,往往都是童年心灵彩翼在翱翔。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以及诸多卓有建树的能工巧匠、志士仁人,他们的童年无论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心灵中都曾有过一双美丽的翅膀,这翅膀就是天真的、神奇的、充满五颜六色彩虹般的幻想。

这幻想的彩翼驾着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向往未来的世界,去探索生活的奥秘。

童年的幻想,可以化为青春的理想,可以结成壮丽的人生之果。

所以我认为童心的幻想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是一首壮丽的人生梦幻曲,是一扇天真的智慧窗。

学前期是人生的幼年阶段,也是儿童的早期阶段。

幼儿天真活泼,知识不多,但他们的想象发展迅速,想象内容丰富而美妙,能想象离生活较远的事物,正如鲁迅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 [2]孩子的这种强烈探索欲正是童话创作的源头活水,也是开启作家想象闸门的钥匙。

而童话要出奇制胜,以“奇”见长,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

而且,幼儿常常区分不清想象中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

把无生命的事物全部看作是有生命的,把老天下雨说成是老天整天在掉眼泪,那些普通的小盒子在孩子眼里是“汽车”、“房子”,是“小动物温暖的窝”,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想象,带有明显的幼稚性和夸张性,它们是幼儿童话的核心和灵魂。

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狼和七只小山羊》,讲述一只狼假冒羊妈妈回家敲门,它先是把一大团粉吃下去,把自己粗糙的声音弄细嫩一点,又在脚上涂上湿面撒上白粉,把爪子弄白,终于骗开了门,把六只小羊吞进了肚里,只有最小的一只小山羊藏在钟壳里逃脱了。

这些想象正符合幼儿天真幼稚的思考。

而故事最后写羊妈妈和小山羊哭着来到草地上,它们看见狼躺在树旁边打鼾,打得那么响,连树枝都动摇了,仔细端详这只狼,看见它饱胀的肚皮里有东西在动弹。

羊妈妈想:“啊,难道我那些被它当晚饭吃掉的孩子,还活着吗?”小山羊马上跑到家里拿来剪刀和针线,羊妈妈剪开那坏东西的肚皮。

刚剪一下,就有一只小山羊伸出头来,它继续剪下去,六只小山羊都先后跳出来,而且没有受伤。

因为那坏东西太馋,都是把它们整个吞下去的。

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它们拥抱着亲爱的妈妈亲吻,喜欢得手舞足蹈。

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

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确思想行为的先行。

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这是儿童的特点。

应该重视儿童的幻想世界,发挥他们爱幻想、善幻想的本能,这是培养他们,也是一种才能的开发。

人类的许多知识,是在幻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要培养儿童富于幻想,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幻想是童话永恒的本质儿童的幻想力,历来是和童话休戚相关的,是互为因果的,孩子们的幻想丰富了童话,童话启迪孩子们去幻想。

幻想,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的艺术特征。

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曾把自己的童话解释为“富于幻想的故事”。

童话中的人物,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假想形象,所描绘的环境,是一个虚拟的境界,其中种种情节,也是不可能发生的虚构故事。

任何文学都存在想象,甚至幻想的成分,然而,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

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想象、幻想不是童话的外衣,而是它的血肉和灵魂。

童话多方面的功能只有通过少年儿童对其中的审美感受去想象和幻想来实现。

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例如《枪炮国去打糖果国》,写糖果国的小朋友用糖果击败了枪炮国,实际上是通过孩子们用糖果作为武器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

高尔基曾经说过:“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 [3]从历史性角度看,世界童话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童话到口述童话,再到艺术童话三大阶段。

古典童话的主要形态是神话,主要体现在原始人类的思维。

原始思维的主要方式是直觉思维,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愿望式的。

幻想是他们精神的支柱。

在幻想中,人们找到了人类的起源(创世神话),人与神的关系(神族故事),世界的未来(末日神话)。

民间口述童话的幻想是建立在对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大多是底层民众对物质财富及美满爱情婚姻的一种追求,比如父母希望子女能够过上幸福生活,而出现《灰姑娘》的故事。

希望好人能有好报,而出现一些惩恶扬善的故事,如《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等。

叶君健曾这样评价民间口述童话,“他们只是基于某种‘冲动’——现在的文学术语叫做‘灵感’——而自发的编造出来,然后讲给周围的人听。

” [4]这种编造本身就有了游戏的色彩,不像神话的幻想具有某种“神圣性”。

到了艺术童话的时代,人们的理性精神大大加强,“神”的退位让人类失去了精神的信仰,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儿童,在他们看来,儿童稚拙纯真、顽皮可爱的生活中,蕴藏着成人世界很多失落的情怀。

所以,艺术童话那温馨优美的艺术世界,成为人们追求着自己的梦境的乐园。

这时的童话变成了作家的艺术创作,是作家抒写自己的一种方式。

这时童话所展示的幻想,是糅合了作家的审美指向和儿童的幻想之后的一种幻想。

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中,既有作家对人生感悟,又创造了只有儿童才可能拥有的灿烂的幻想空间。

这篇童话是作家安徒生不断追求的人生写照,同时,那神奇的海底世界,优美的故事情节又是为儿童所喜爱的。

因此,我们认为,无论是古典童话、口述童话,还是艺术童话,幻想都是永恒的本质。

童话的幻想具有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是“童话性”的重要表现。

首先,童话中的幻想应该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又经过作家艺术化加工,融合了作家审美指向的一种幻想,它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愿望,是成人与儿童两者愿望的达成。

儿童的想象与成人的想象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儿童面对世界的思维与原始人类思维有着很相似的地方,因此,“万物有灵”、“物我不分”是他们思维的特点。

在他们的想象中,万事万物是有生命的,而这种“生命”,在成人和儿童的眼里,就是一种被极度漫画化、卡通化了的一种“生命”形态。

如张秋生的《香蝴蝶》中有两个幻想形象,一个是蝴蝶,一个是玫瑰花。

孩子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将他们以想象的方式漫画为两个拟人的形象,编造一个童话故事。

因为,在他们看来,美丽的蝴蝶和玫瑰花是有生命的,蝴蝶和玫瑰花完全可以发生好多有趣的故事。

但是,作家也有自己的愿望,他可能希望这个童话应该有温馨的诗意,所以,作家融合了自己的艺术经验,将这个童话编织成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闷热的夏天,玫瑰花在阳光下被晒得蔫蔫的,小蝴蝶用自己的翅膀给玫瑰花扇风,玫瑰花不热了,蝴蝶的身上沾满了玫瑰花粉,放出香气,它飞到哪里都受到欢迎,因为,它变成了一只受欢迎的香蝴蝶。

台湾作家孙晴峰的《骄傲的玫瑰花》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玫瑰花认为自己非常美丽,当蝴蝶来传授花粉时,它竟然赶走了蝴蝶,担心蝴蝶弄坏了它美丽的外衣。

后来,玫瑰枯死了,没有了后代,这时它才知道,作为花还有比美丽和香甜更大的任务要完成。

我们说,每一个儿童都可以想象蝴蝶和玫瑰花之间的故事,但是,不同作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会使童话呈现不同的审美境界。

因此,童话的幻想首先要符合儿童的思维,让童话的形象成为具有漫画与卡通意味的,儿童可以理解的形象,将作家的艺术幻想和儿童的幻想糅合起来。

这样,无论是儿童还是作家都放飞了自己的愿望。

其次,童话的幻想具有游戏性。

这种“游戏”应该是作家与儿童读者两者之间共同的游戏心理的一种融合。

我们说幻想是一种愿望性的想象。

而我们知道,游戏的本质就是一种愿望的达成。

皮亚杰认为游戏“就是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很想要的东西,从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满足。

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欢的生活中,他了解他所有的一切冲突。

尤其是他借助一些虚构的故事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

”“游戏并不是主体想服从现实,而是想把现实同化于自己。

”[5]这就是说,游戏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把握、控制、确定外部现实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童话是儿童改变现状的一种要求,我们知道,儿童在社会中是弱势群体,在成人面前,他们很多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儿,因此,在幻想的童话世界中,他们可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

”而童话作家呢,他们又何尝不是在做着这样的一种游戏?在童话中,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审美感受融入童话中,对他们来说,童话是一种抒发自己对现实感受的方式,也是他们愿望的一种传达。

对成人读者来说,那单纯、美好的童话氛围,难道不是他们在现实世界的疲惫中回归快乐童年的一种方式吗?这又何尝不是游戏?比如张秋生的《躲在树上的雨》这篇童话,小鼹鼠因为睡觉错过了夏天的第一场雨,心里很是懊恼。

黑熊让鼹鼠站在树下,它摇了摇树,那上面的雨滴落了下来,小鼹鼠终于感受到了夏天的第一场雨。

其实,这个童话中的小鼹鼠和小熊不就是两个做游戏的孩子?他们之间所展示的友情,在成人读者眼中,不也充满了美好的感觉吗?不也能勾起他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吗?三、童话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童话增进幻想,童话故事是儿童无比广阔的幻想世界,教师要在这个世界中,当好导游,把能够引起儿童幻想的童话教材合理地组织在一起,然后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教育,为孩子架起幻想的天梯,让孩子插上幻想的翅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