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3教学案:专题八一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心灵的激荡1.背景(1)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美各国扩展。
(2)受法国革命影响,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3)社会现实与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之间产生强烈反差。
2.特点(1)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2)在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3.代表人物 代表作 特点 其他代表人物:英国的雪莱和济慈;俄国拜伦(英国) 《唐璜》 主要成就是诗歌,并在诗歌里面塑造了一批二、浪漫乐章1.特点(1)思想:富有诗意,注重情感的表达,充满幻想.(2)地区:德国和奥地利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摇篮。
2.成就色三、向着自由前进!1.浪漫主义绘画的开端法国画家籍里柯以《梅杜萨之筏》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宣言。
2.浪漫主义绘画的高峰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以其《自由引导人民》等作品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高峰,他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概念阐释]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初,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及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代的产物,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浪漫主义文学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以英国和法国成就最高,代表人物分别是拜伦和雨果。
[名师点拔]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和基本特点(1)社会背景: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2)基本特点: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1.19世纪初期,在对“理想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创作风格上刻意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英国的拜伦、法国的雨果等是杰出代表.2.浪漫主义音乐富有诗意,注重情感的表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精品教学教案

课题:8.1 文学的繁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亚非拉美文学成就。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体会当时文学家们创作的心境,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或通过编演历史剧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教学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8.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优质教学教案(5页)

专题八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合江中学曾荣一、教材内容解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对欧洲各国来说应该是一段变革、动荡的历史。
资产阶级革命对落后的封建制度造成严重的冲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充满幻想。
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启蒙思想家所担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并没有真正实现。
在对社会现实日益感到不满、失望的情绪中,许多作家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深入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
文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和著名作品,法国的雨果和大仲马;英国的拜伦和雪莱;德国的海涅等都是其中佼佼者;美术领域则有法国的德拉克洛瓦、西班牙的哥雅等。
而音乐领除了浪漫主义音乐,歌剧和民族乐派音乐也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德意志的贝多芬、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俄国的柴可夫斯基,都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了人们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对真善美的追求。
文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最绚烂多彩的部分,19世纪以后的文学、艺术则更是硕果累累,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那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是19世纪初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学与艺术。
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托,文化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光彩。
因而我们在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就,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有三个心灵的激荡,说的是文学。
浪漫乐章说的是音乐,浪漫主义的狮子是绘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浪漫主义文学、音乐以及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图表法列出和归纳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便于识记和掌握。
充分使用历史联想法,在学习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音乐、美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内容。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设计(友善)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设计自贡市第十四中学校王波一、教材分析《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是高二历史必修3专题八的第一课,阐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倾向,它上卢梭的浪漫之声,下启批判现实主义。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一三八”教学范式,对学生进行导学,并采取讲授,讨论,学生课堂表演等方式,充分运用教材插图以及多媒体设计课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设计学科历史领域与课题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掌握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艺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2、掌握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5分钟)课前出示需要讨论的问题。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课出示需要讨论的问题,为学生营造氛围。
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
规则:1、小组收集浪漫主1活动一(10分钟)了解浪漫主义义的相关知识,文字,图片,视频等。
+2分2、小组展示,语言流畅,声音洪亮+2分团队合作、发挥个体长处、团队优势,多感官参与学习。
活动二(10分钟)概括浪漫主义文学特点规则:1、概括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了解其代表作。
+2分2、小组展示,语言流畅,声音洪亮+2分团队合作、发挥个体长处,多感官参与学习。
活动三(10分钟)概括浪漫主义美术特点规则:1、概括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了解其代表作。
+2分2、小组展示,语言流畅,声音洪亮+2分自主研讨分析活动四(10分钟)分析反思规则:1、分析浪漫主义出现的原因并反思浪漫主义。
+2分2、小组展示,语言流畅,声音洪亮+2分自主研讨分析2。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设计 (2)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分析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理解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体会当时文学家们创作的心境,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或通过编演历史剧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雨果和他们的代表作。
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雨果的长篇著作《巴黎圣母院》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居住着一主、一仆:道貌岸然的助祭长克洛德和敲钟的畸形人卡席莫多;内心实际上邪恶的克洛德对街头跳舞卖艺的吉普赛姑娘爱斯美腊达动了淫念,夜间打发卡席莫多劫持少女,被少年英俊的卫队长孚比斯救出。
姑娘爱上了孚比斯,满怀嫉妒的助祭长趁他二人幽会之际刺伤军官,却嫁祸于爱斯美腊达。
她因而被判处死刑,在临刑之际被暗中爱慕她的卡席莫多救出,把她安顿在圣母院内避难,但克洛德唆使教会把她看作女巫,法院不顾圣母院享有圣地避难权,决定予以逮捕。
巴黎下层社会的好汉们前来营救姑娘,却被敲钟人误以为是官兵来抓爱斯美腊达,拼命抵抗,国王路易十一调兵遣将来攻打圣母院,上下夹击,一场混战中,克洛德把少女劫持出圣母院,威逼她满足其兽欲,遭到拒绝,便把她交给官兵,蹲在圣母院钟楼顶上眼瞅着她被绞死,卡席莫多义愤填膺,怒气冲冲,把抚养他成人的助祭长推了下去,活活摔死,自己则到公墓里面找到少女的尸体,死在她身旁。
几年之后,人们在一处地穴里发现一男一女的骨骼,那是卡席莫多紧紧拥抱着吉普赛姑娘!其实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雨果把笔锋直指宫廷与教会,揭示他们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案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雨果及其代表作,认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及其代表作,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学作品,从中体悟浪漫主义的文学特色,并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时代促生文化、艺术。
通过音乐欣赏,感受浪漫主义音乐多姿多彩的特点。
了解一些作家小传,感受艺术大师为事业、艺术献身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文学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
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浪漫主义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艺术价值。
把握浪漫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难点:本节课内容繁多,需结合丰富的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而分析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历史是文化的镜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支撑,失去了历史的依托,文化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光彩。
今天我们来学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文学、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展示图片(四个人物)请同学根据图片分析人物:生:女的非常漂亮美丽,她旁边的男主人公非常的丑,还有一个像穿着教士的衣服,看起来非常的威严,另外一个男主人公看起来非常的英俊。
这是出自法国作家雨果之手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四个主人公,分别是艾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克罗德和弗比斯。
可问学生有没有看过这部名著或电影?(根据学生反映介绍故事梗概,或有老师,或有学生)《巴黎圣母院》描述了一个15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圣母院内外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看上了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于是派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前往劫持。
爱斯梅拉达被国王的护卫队队长弗比斯所救,并从此爱上了这位轻薄的已有婚约的军官。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8.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主义情怀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总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发现和认识。
2.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浪漫主义情怀在工业革命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
3.引导学生理解浪漫主义情怀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强调学生对浪漫主义情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和分析一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
2.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作品的形式、主题和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4.引导学生反思小组合作的过程和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浪漫主义情怀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浪漫主义情怀在工业革命时代背景下的产生和发展。
2.分析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主题和审美特点,让学生理解浪漫主义情怀的独特魅力。
3.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作品,阐述浪漫主义情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浪漫主义情怀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文化意义。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形式、主题和审美特点。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艺术作品,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特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8.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优秀教学案例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手段,创设工业革命时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具体包括: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的短文,要求字数在800字左右。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工业革命时代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具体包括:
1.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
2.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科技发明和创新。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了几个讨论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如:“工业革命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如何体现浪漫情怀?”“工业革命时代的艺术风格有哪些特点?”“哲学思想在工业革命时代有何发展?”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相互启发,共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川专题八佃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授课教师:林明芳(福州教院二附中)指导教师:林景和(福州教育研究院)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作为专题八的第一课,阐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倾向,它上承卢梭的浪漫之声,下启批判现实主义。
2.[课标内容】①了解19世纪初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②列举19世纪初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③欣赏19世纪初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教学目标】A(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19世纪初期主要文学艺术作品及其重要的艺术价值。
结合课外资料及相关的图片等资料赏析这一时期主要的文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联系必修1、2、3相关内容,对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锻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由此明白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图表法列出和归纳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便于识记和掌握,从常识维度认知浪漫主义。
引导学生赏析这个时期特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感受浪漫情怀,感悟浪漫主义特点,从情感维度认知浪漫主义。
引导学生充分使用历史联想法,在学习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音乐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从历史维度认知浪漫主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初期众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并通过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特色的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感受文学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4.【教学重点】浪漫主义文艺作品怎样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19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思想文化领域的总体特征。
因此,一定要弄清这些作品浪漫体现在哪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思潮的独特风格,乃至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5、【教学难点】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浪漫主义的影响。
对于浪漫主义成因,教材只有结论性的语句,而缺少分析性内容,所以,学生难以理解。
我校为新晋的二级达标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多数学生还不能自觉地把对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分析,也无相关史料支撑,因此,学生对浪漫主义思潮影响难以理解。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了三册必修课程中24个专题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微弱的历史学科能力训练的积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竭力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的内容,调动相关知识储备,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2.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如高一语文必修三普希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囚徒》及语文必修四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节选)及影视作品、媒体资讯等,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已有初步的接触,但学生对浪漫主义的含义,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的背景与其特点和影响都未理解掌握。
所以本课着重引领学生去分析浪漫主义文艺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1、教法运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问题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探索、合作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学法指导:本节主要采用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探究、归纳分析等学法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努力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四、教学流程【课前准备】学生阅读《唐璜》简介,预习本课内容。
课前播放《命运交响曲》烘托浪漫气氛。
【导入】请同学回忆专题六第四课卢梭对“理性的质疑,指岀18世纪末思想领域岀现了“浪漫之声”,她广泛地反映在文学、艺术待等方面,文艺大师们批判现实,追寻理想,追求自由、幸福,使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时代呈现岀的浪漫情怀。
【授新课】第一部分:走近浪漫,了解浪漫(了解浪漫主义的概念、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地位)展示学生预习归纳完成的对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音乐及美术成就表,让学生了从常识角度认知浪漫主义【此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世纪初文学艺术成就表走近浪漫、了解浪漫认识浪漫主义,掌握浪漫主义作品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唐璜》中的一段文字,让学生朗读,教师适当点拨,以品析其中的浪漫主义风格;让学生联系音乐作品名称,感受其自然气息。
让学生观察《梅杜萨之筏》和《自由弓I导人民》,联系他们反映的历史事件。
得岀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内容反映现实,憧憬未来;强调情感,追寻理想,反对崇尚理性,歌颂本能感情,描绘自然美景,尊重自然。
2、结合《唐璜》的故事情节及某些诗句,《巴黎圣母院》的内容及其中一段文字“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分析浪漫主义采用的表现手法。
联系浪漫主义绘画注重画面完整和统一,特别强调色彩的特征,得岀浪漫主义特征之二:创作手法夸张,想像丰富、情节跌宕、重情感心理描写。
【此环节通过学生对浪漫主义代表作品的欣赏解析,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第三部分:透视浪漫,反思浪漫(从历史角度认识浪漫主义,剖析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 总结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影响。
)1、分组讨论:引入四组材料,为学生创设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情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身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体会当时文学艺术家们创作的心境,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 理解文艺作品,最终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理解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 社会。
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在嘲弄着人们的理性。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材料四: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战争的箴言博爱”化为竟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 杆。
……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 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 度 失 望 的 讽 刺 画。
――恩格斯材料五4岁在父亲的逼迫下开始苦练钢琴,小提琴。
17岁时到维也纳拜见音乐大师莫扎特。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思想给了贝多芬很 多启发,激励着他创作了优秀作品,如《英雄》《命运》等交响曲,被称为“乐圣”同感;他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 材料二:(动荡的法国)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1792 1804法兰西第 共和国他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1804 — 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 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 1815 — 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支配……富人和穷人。
1830 —1848七月王朝1848 —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累利《西比尔》1852 —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动荡的欧洲)1820 —1823西班牙(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1820 —1821意大利革命1821 —1829希腊独立战争1825 —1826俄国(要求废除农奴制)的革命1830 法国七月革命1830 年比利时革命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材料一:两个民族;他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我要扼住命运的喉暉26岁时开始耳聋,到晚年时全聋。
32岁时想到了自杀。
克服危机,振奋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不朽名作《第九(合唱)交响曲。
》最终学生探究得出原因:经济上:工业革命也迅速向欧洲各国延伸;政治上: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思想文化: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反差;文学艺术大师家们的不懈努力是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主观原因。
【此环节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境体验,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提炼概括能力、材料解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鼓舞人们去改造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
思考: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探究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从当今、后世两个角度考虑)?【此部分由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介绍自己接触过的浪漫主义作品及那部作品的影响,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探究最终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教师归纳概括: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剖析,深刻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赞美人类美好的心灵和为自己的解放而进行的抗争,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有利于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幸福和解放而斗争。
【课堂总结与反馈】(1 )小结(理清线索?简化结构)(2)给学生命制3道左右的课堂练习,反馈课堂教学效果1、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 • 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D)A .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 •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2、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C)A •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B •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D •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3、罗素提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身段新形势下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可见浪漫主义兴盛主要原因是(C)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C、工业革命使“理性胜利”成为谎言D、浪漫主义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己课外业余时间读一部自己最喜欢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内容,或者听一首最喜欢的浪漫主义音乐,或者欣赏一幅最喜欢的浪漫主义绘画(三个选取一种即可,也可多选)写一篇历史小作文。
包括背景、内容和评价三要素。
【课后反思】教材处理大胆合理,从常识、情感、历史三个角度认识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上岀历史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