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和重要作品介绍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重要作品介绍

列宁称《死屋手记》为“不可逾越的作品”。
罪 与 罚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主要人物:
—拉斯柯尔尼科夫 穷大学生,杀人犯; —杜尼娅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为了 哥哥被迫嫁给卢仁; —马美拉多夫 城市贫民,失业,酗酒, 车祸而死; —索尼亚 马美拉多夫之女,为全家生计, 被迫卖身;
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 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 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二次婚姻
小说《罪与罚》和《赌徒》完成以后,陀氏遇到第二个 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她比陀氏小25岁,善良,温 柔,贤惠。1866年10月,安娜经老师推荐,到陀氏家当 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小说,整理和誊写《赌徒》的速 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中便完成了《赌徒》, 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个正常生活的家庭, 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癫痫病患者、圣 人、苦役犯、荒淫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很快结婚。
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 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 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 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 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 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 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 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 主义力量。而小说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 无出路的绝望情绪。
陀思妥耶夫斯基

• 《罪与罚》
• 《白痴》:
* 是作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描述孤女娜斯塔霞被地主托茨基占有,后托茨 基欲将其‚转让‛给将军的秘书加尼亚,梅什金公 爵拯救娜斯塔霞失败,娜斯塔霞被富商之子罗 果仁得到、杀害的故事。 《 白 痴 》 插 图 梅 什 金 公 爵
娜 斯 塔 西 娅
• 《群魔》
* 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 * 是一部抨击当时俄国无政府主 义者的恐怖冒险活动的小说; * 有出色的心理描写。
发展 恶 善 恶 善 恶
结局 被杀 新生 发疯 出走 自杀
* 深刻揭示了‚卡拉马佐夫气质‛——贪财好色、卑鄙残忍
和 极端自私的性格——19世纪后期俄国病态社会中地主资产 阶级和落后小市民的卑劣性格,寄希望于用宗教的仁爱和 宽恕洗涤人间罪恶。
《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
二、小说特色 1、大力描写城市贫民生活; 2、使用‚奇幻的现实主义‛ 表 现生活; 3、着意表现双重人格; 4、小说是‚复调小说‛—— 取消 作者的支配作用,突出人 物各自的主体意识,可谓 ‚众声喧哗‛的对话小说; 5、独特的心理描写:写矛盾、 变态心理;写梦境、幻觉、 无意识行为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手稿
• 《白夜》
*
叙少女与房客的爱情故事,
表现‚小人物‛的生活 。
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剧白 照夜 》 插 图
圣 彼 得 堡 的 白 夜
(三)西伯利亚十年(1850——1859)
• 初步形成‚根基‛理论。
西 伯 利 亚 风 光
陀思妥耶夫斯 基塑像
陀思妥耶夫斯基
(四)重入文坛(1859—1881) • 《死屋手记》
• 索尼亚: • 是体现作者理想的形象;
• 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忍耐精神与基督式的爱心和无 私奉献的精神; • 是人类苦难的化身,也是人类的拯救者。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长篇小说)

Dmitri Fyodorovich Karamazov
德米特里(米嘉、米剑卡、米特里)是老卡拉马佐夫的长子,也是老卡拉马佐夫第一次婚姻的唯一一个孩子。 他继承了父亲好色的特质,这也使他常常与父亲冲突。德米特里喜欢享受整夜的声色犬马和任何能带来刺激的娱 乐,这使他很快耗尽资财,更诱发了他与老卡拉马佐夫更大的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被谋杀后,他也因为父子间紧 张的关系自然而然卷入了警方的调查。但事实是,他的确在与父亲为同一个女人格露莘卡的争夺中差点想杀了他, 可是被抢先了一步。
弗兰兹·卡夫卡是另一个自认为其作品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影响的作家。卡夫卡自称 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血缘关系”,这或许是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存在主义的主题,也有可能是因为《卡拉马 佐夫兄弟》中父子间紧张的关系。
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
前苏联文艺理论家格罗斯:“如果站在艺术家本人立场上,按照他自己制定的结构去评价《卡拉马佐夫兄 弟》,那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乃是对他艺术道路的真正总结,对他的艺术创作经验的完整概括, 是把长篇叙事小说扩展为长篇史诗的尝试。陀氏在垂暮之年,以其旺盛的精力和意志创作了一部类似悲剧大合唱 的纪念碑式的小说,这部小说成了他整个朝气蓬勃的创作活动集大成的多声部的尾声。”
作品影响
作品影响
自从出版以来,这部作品曾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教宗本笃十六世以及Andrew R. MacAndrew、Konstantin Mochulsky等各色在不同领域的大家都评价其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
《卡拉马佐夫兄弟》对后世的部分文学与哲学巨匠有着深刻的影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称其为“史上最伟 大的小说”,喜欢她的理由是其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每日一题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合成气(CO和H2)是目前化工常用的原料,下面是用甲烷制备合成气的两种方法:①CH4(g)+H2O(g)CO(g)+3H2(g)ΔH1=+216 kJ·mol-1;②2CH4(g)+O2(g)===2CO(g)+4H2(g)ΔH2=-72 kJ·mol-1。
其中一个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1表示2CH4(g)+O2(g)===2CO(g)+4H2(g)的活化能B.E2表示CH4(g)+H2O(g)CO(g)+3H2(g)的活化能C.该图示为反应②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示意图D.一般情况下,加入催化剂,既能降低E1,也能降低E2,但不能改变E1与E2的差值【参考答案】D比较反应热大小的四个注意要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2)ΔH的符号: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不要只比较ΔH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
(3)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物质的量越多,放热反应的ΔH越小,吸热反应的ΔH越大。
(4)反应的程度: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化越大。
1.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上图来表示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S(s) ΔH>0D.H2(g)+I2(g)2HI(g) ΔH>01.【答案】C2.【答案】A【解析】红磷的能量低,更稳定,B错;气态硫能量高,S(g)===S(s) ΔH<0,C 错;D中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D错。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巨匠,被誉为西方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作为一位文学才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充满了哲学、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作品中透露着他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以下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1.《罪与罚》:这部小说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探讨了犯罪、贫困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小说的主人公罗迪翁·罗日金斯基是一名贫困的学生,为了生活所迫而杀死了一位老妇人。
故事深入描绘了罪犯的心理和情感斗争,展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2.《白痴》:这部小说代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探索。
作品的主题涉及爱、妒忌和拒绝。
主人公米谢尔·托夫斯基是一名癫痫病人,他爱上了一个名叫尼娜的女孩,但她却爱上了他的朋友帕拉申科。
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不可预测性。
3.《地下室手记》:这部小说涉及哲学、社会和人类心理偏差。
讲述了一个孤独的退休公务员,他的日子被痛苦的怨恨和自我贬低所占据。
小说中的主人公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和对理性的怀疑对后来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4.《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
它是一部巨大的、深具象征意义的小说,透露了作者对人性和宗教的深刻理解。
小说主要涉及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家庭纷争,但重点在于人性的探究和对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包容和怀疑。
5.《简爱》(翻译作品):这本书是由陀思妥耶夫斯基翻译的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讲述了一个叫简·爱的年轻女子的故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翻译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深刻的哲学和心理元素,揭示了作者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是文学世界的经典之一,他的思想和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仍然在今天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的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深入人心,具有强烈的共鸣力和启示作用。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罪与罚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罪与罚《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6年创作完成的一部文学巨著。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罗迪翁·罗斯科尔尼科夫斯基(Raskolnikov)为中心,通过描绘他的心理变化和罪犯心理的探讨,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阶级冲突。
《罪与罚》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也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圣彼得堡,主人公罗兹上尼科夫斯基是一位贫穷的前大学生,他因为极度贫困和对人性、道德的思考而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他相信自己是一个超越一般道德准则的“超人”,有权力和正义感去剥夺那些被视为社会废物的人生命。
为了实践他的理论,他冷血地杀害了一位担任抵押贷款业务的妇女。
但是,罗兹上尼科夫斯基杀人后,并未得到他预想中的心灵解放和满足感,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中。
小说的主题之一是罪恶与良知之间的对抗。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罗兹上尼科夫斯基的角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
虽然罗兹上尼科夫斯基杀人犯罪,但他的内心深处却存在着追求善良、对他人关怀和同情的良知。
他对自己的罪行感到极度的内疚和悔恨,同时又试图寻找心灵的救赎和平静。
通过这种真实而复杂的描绘,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示了罪恶和正义,以及人性的灰暗面和光明面之间的冲突。
此外,《罪与罚》也深入探讨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压迫。
在小说中,贫穷和社会底层的人物扮演了重要角色。
罗兹上尼科夫斯基的贫穷与社会不公义感成为了他犯罪的一个主要动机。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展示贫穷者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悲惨处境,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不公正。
然而,小说并不只是简单地批判社会,而是通过主人公的冲突与成长,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社会改变的渴望。
《罪与罚》是一部思想深刻、情节引人入胜的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逼真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复杂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类的丑陋、无助和希望。
这部小说不仅探讨了心理学和道德伦理学等哲学问题,也对19世纪俄国社会和人性的理解提供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陀思妥耶夫斯基

4、《卡拉马佐夫兄弟》
老卡拉马佐夫年轻时是寄食于富户家的 丑角,后来依靠不正当的手段发家,晚年 成了富豪,他贪婪残暴,极端好色,娶过 两次妻子,结果一个逃亡,一个被他折磨 致死,所生的三个孩子都被他弃置不顾, 幸亏有一位老仆人加以抚养,他们才得以 长大。
长子德米特里当过军官,性情暴烈, 生活放荡,曾利用上司老中校因挪用 公款案情危急之机,逼迫中校之女卡 杰琳娜接受了他的求婚。但不久他又 爱上了风骚女子格鲁申卡,为和荒淫 无耻的父亲争夺这个女人以及家产, 他一再声言要杀死父亲。
幸福婚姻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平民气质, 但精神和性格截然不同。他们婚姻成 功在于安娜从不介入他的心理,不干 预他的内心生活,不想影响和纠正他。 正是“不干预”原则取得了他的信任, 加强了他的自由感,他在她面前不拘 束。
安娜的功绩
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
安娜在丈夫死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她 认为自己的女人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维护 他的声望的工作。她出版了他的作品全集, 1906年收集了有关陀氏的五千多种书目,在莫 斯科历史博物馆开辟了陀氏手稿、遗物和肖像展 室。创建了陀氏中学。收集他的书信和杂记,强 迫他的朋友为他写传记,并亲自写回忆录。她所 有的时间都用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在这项事业 中创立了丰功伟绩,作出巨大贡献。
为了实现契约,他铤而走险,在四个月 内写完两部小说,一部小说早晨写,另一部 晚上写,这就是《罪与罚》与《赌徒》。为 此他请了速记员安娜来协助他写《赌徒》。 1866年10月29日,陀氏口述了《赌徒》 的最后几行字,在25天中完成了这部小说,
实现了计划。10月31日,手稿通过警察局送
交给出版商。
二、小说作品介绍
托斯妥耶夫斯基

编辑本段人物档案姓名:陀斯妥耶夫作家风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
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
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昼》(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
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
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
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
《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
《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елые ночи》
经典名著
白 夜
《Белые ночи》故事情节:
一位靠幻想度日的孤独的幻想家与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 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进行心 与心的交流:第一夜他们相遇;第二夜他们互相对对方袒露 心迹,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第三夜,幻想家安慰女主并帮 纳斯金卡传信给她的迟迟没有露面的心上人;第四夜,纳斯 金卡依旧没有等来心上人,痛苦失望之余决心和幻想家在一 起,给了幻想家以极大的希望,可是在回家的途中,纳斯金 卡的心上人出现并把她带走了!最后,他们各归其位,前者 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好不容 易碰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准备与之度过一生的姑娘,在快 要美满之际,现实却把它活生生的击碎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疯狂的赌博
陀氏一生有两大激情,爱情和赌博。他常常为自己不能
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但他又无法克制狂赌 的激情。 和安娜结婚后,他仍然疯狂地赌博。婚后他说服 安娜,到轮盘赌中去赢钱,是摆脱穷困的唯一希望。安娜 不知厉害,同意他一人去巴特洪堡,那里有个大赌坊。陀
氏在赌场输得精光,写信给妻子,说他回家的路费和宿费
钱,输钱,当东西,饥寒交迫,泪流满面地向妻子忏悔的
赌博全过程又重演一遍。在这种刺激之后,他写出了新的 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最后结局
1881年,经安娜的努力,他终于还清了背负一生的债务,贫困略
有减轻,但他的健康却日益恶化,1881年2月他因肺部血管破裂而死。
陀氏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遍尝人间的种种不幸:贫穷,疾 病,坐牢,苦役,充军乃至行刑前的恐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穷
《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Мѐртвого дома》
死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监狱
生活的纪实长篇小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 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 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 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 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托尔斯泰说它“我不知道在全部新文学中还有 比这部作品更好的书了,包括普希金在内。”、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近十年流放之后,陀思妥耶夫斯 基重回彼得堡,长期居住在贫民区。 这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 发生了重大转变,创立并宣传“土 壤派”理论。他认为,贵族和平民 无法沟通,平民缺乏接受革命的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础,即没有革命的土壤。解决俄国
问题的出路只有忍耐、顺从和笃信 宗教。此后,他皈依了宗教,成为 一个虔诚的信徒。
1866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1868 《白痴》《Идиот》 1871-1880 《群魔》或《鬼》《Бесы》 1875 《少年》《Подросток》 1879-1880 《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роман《Бедные люди》
被迫卖身;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 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 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 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莉扎韦塔,制造了一起
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
悔后,他最终在妓女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 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 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 苦难生活。
小说叙述一个年老贫穷的小官吏杰符什金同情被地主迫 害的孤女瓦尔瓦拉的故事。杰符什金为了帮助瓦尔瓦拉, 自己搬到贫民窟,省吃俭用。但最终,迫于经济条件,他 还是难以把瓦尔瓦拉救出火坑。瓦尔瓦拉在走投无路的情 况下,不得不嫁给地主为妾。 《穷人》继承了普希金的《驿 站长》和果戈理的《外套》描写 “小人物”的传统,但比以往写 “小人物”的作品有新的突破。 他不但把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 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 期深受双重压迫的平民阶层的苦 难充分展示了出来,而且把主人 公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更为丰富, 更为复杂。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ѐнные》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长篇小说创作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 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 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苦人们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对于罪恶社会的揭露和控诉,他的杰出之
处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和深刻、细致地再现。他的局限性在于宣扬对 苦难的忍受和顺从,并以此指点人们。
葬礼
安娜之死
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安娜在丈夫 死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她认为自己的女人生 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她所 有的时间都用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在这项事业中创 立了丰功伟绩,作出巨大贡献。在这项工作中,她唯 一的倾向就是对有损作家光辉形象的东西只字不提,
分析拉斯柯尼科夫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 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 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 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 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 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 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 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 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 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 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用墨水划掉了他的信中出格的字句。对她来说,陀氏
永远是个可爱、完美、朴素、热情的丈夫。1918年6 月1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全吃下去了,
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肠炎。6月9日去世,终年
73岁。死时身边既无儿女,也无亲眷,孤苦伶仃,穷 愁潦倒,凄凄惨惨地死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 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 之并列,„„
——高尔基
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 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 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
11月11日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 一所贫民医院的医生,平民出身,
前期 (1844-1859)
1845 《穷人》《Бедные люди》
1846《双重人格》《Двойник》
1847 《女房东》《Хозяйка》
1848《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
186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后期 оскорблѐнные》1861-1862 《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 (185 из Мѐртвого дома》 91881) 1864 《地下室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подполья》
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癫痫病患者、圣人、苦役犯、荒
淫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很快结婚。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幸福婚姻
他们婚姻成功在于安娜从不介入他的心理,不干预他 的内心生活,不想影响和纠正他。正是“不干预”原则取 得了他的信任,加强了他的自由感。 由于安娜的天真,无经验,在生活方面,她分辨不出丈 夫的爱有什么病态反常和古怪之处,全都当正常的爱来接 受。结果这使陀氏卸下了负罪感的包袱,他不再感到自己 是个罪人和淫荡之徒。他把他的情欲和理想情感结合在一 起,对安娜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热情,直到老年,还像年青 人一样热情冲动,给她写了很多充满激情、嫉妒的信,他 感到自己离开她就没法活。
费奥多尔· 米哈伊洛维奇· 陀思妥耶夫斯基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
1821-188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重要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
一半俄罗斯农民的面庞,一半罪犯的面容,
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脸,以
及埋藏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
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 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癖好、无限的怜 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 这是一位患有癫痫病的天才,单是他的外 表就足以昭示许许多多的东西:有袭击着 他的大脑、奔腾激越而近乎疯狂的浪涛, 还有他的抱负、他的巨大的努力,以及由 于灵魂的偏狭而生发出的病态的意志。
1838-1843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得 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
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信仰空想社会主义,于 1847年加入了进步的彼得 拉谢夫斯基小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
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妥 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 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 基被改判苦役。 1850-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四年, 又在边防服兵役五年。
都没有了。安娜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寄给他。他收到钱后, 直奔赌场,又全部输光。
最初,安娜对丈夫的赌博感到惊奇,一个那么坚毅地
承受生活中各种苦难的人,竟没有毅力克制自己。她很快
明白了,这不是意志薄弱,而是某种本能的东西,是一种 疾病。 她发现,丈夫天生不能过长久有秩序的生活,他需 要混乱激发灵感。于是一当她丈夫萎靡不振,工作不顺利 的时候,她就建议他去赌博,以激发他的热忱。这样,赢
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 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 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 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 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 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 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 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 主义力量。而小说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 无出路的绝望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