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语文教科书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8《列夫-托尔斯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8《列夫-托尔斯泰》
词语集注
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近义词:闷闷不乐。
贬义词,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端正,正直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 解深刻。文中形容目光犀利。无可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和光彩;也指心情沮 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广袤:广阔,宽广。
làn
qiào
àn
多音字
( )笼罩( )灯笼

lǒnɡ
( )禁锢( )忍俊不禁

jìn
lónɡ
jīn
( )甲壳( )蛋壳

qiào

【串句记忆法】这张人物肖( )像画得惟妙惟肖( ),肖( )叔叔看了赞不绝口。
xiào
jiá
yǒu
cāo
qí qū
yōnɡ
zhì
dùn
mèi

jiānɡ
ánɡ
ɡòu
jīn

rán
tánɡ
liǔ
quán
qiè
脸的两侧:面颊、脸颊
读读写写
qiónɡ
ɡù
zēnɡ
zhū
器宇轩昂
字词清单
ɡān ɡà

zènɡ
左边不要写成“九”。
zhòu
càn
ànɡ
mào
指衣服的一部分,故为“衤”部。
名门望族 粗制滥造 刀剑入鞘 黯然失色
(1-5)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列夫· 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
第一部分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扬: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写出了对蝉生命意义的赞美。
新课导入:
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 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鲁迅) 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马克·吐温)
8 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 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答: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很 敏感、锐利,当他来审视自己的时候,依然带着剖析那个病态社会的犀 利,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的深度。
点拨精讲:
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托尔斯泰外形的丑陋、平庸,后半部分突出其眼睛 的犀利,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外形的丑陋、平庸反衬他灵魂的高 贵、眼睛的威力。
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2.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难以看清他的 内心世界。
( 比喻)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 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 、夸张)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 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 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 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 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 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PPT课件

陀思妥耶夫斯基-PPT课件

阿波利纳里娅原型
阿波利纳里娅的反叛气质,果断与专横触动了他的 心灵深处理想和隐秘的意向,形成否定传统准则的思想。 尽管他们分手了,但他把她称为“永恒的女友”。在他 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都有阿波利纳里娅性格的体现。如 《罪与罚》中的杜尼娅,《白痴》中的阿格拉娅,《少 年》中的阿赫玛科娃,《群魔》中的莉莎,《赌徒》中 的波琳娜。此外,《地下室手记》、《赌徒》、《罪与 罚》的反叛主题都与阿波利纳里娅反叛的激情与性欲相 联系。
世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
陀思妥耶夫斯是“被托尔斯泰 高峰挡住的更高峰。” ——纪德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于1821年11月11 日出生于莫斯科。 父亲是一所贫民医 院的医生,平民出 身,后来取得贵族
身份。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
1838-1843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世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
对于这位先生,我是尊敬、佩服的。但我又 恨他残酷到了冷静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 苦刑,一个个拉了不幸的人来拷问给我们看。
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 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 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 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 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 (鲁迅)
安娜的功绩
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 安娜在丈夫死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她认为自 己的女人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 她出版了他的作品全集,1906年收集了有关陀氏的五千多 种书目,在莫斯科历史博物馆开辟了陀氏手稿、遗物和肖 像展室。创建了陀氏中学。收集他的书信和杂记,强迫他 的朋友为他写传记,并亲自写回忆录。她所有的时间都用 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在这项事业中创立了丰功伟绩,作 出巨大贡献。在这项工作中,她唯一的倾向就是对有损作 家光辉形象的东西只字不提,用墨水划掉了他的信中出格 的字句。对她来说,陀氏永远是个可爱、完美、朴素、热 情、温柔、体贴的丈夫。她的宽宏大量的爱、坚定不移的 爱,改变并缓和了她最沉重的记忆。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列夫·托尔斯泰》PPT教学课件3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列夫·托尔斯泰》PPT教学课件3

⑥犀利的目光
⑦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⑧眼睛的威力巨大

⑨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
深 邃
2020/11/08
20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 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比喻、夸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犀 利的目光。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 开了玻璃。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具 有敏锐的洞察力。
阅读1-5自然段,归纳一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 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征?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来刻画他的外貌?
2020/11/08
15
①托尔斯泰须发特点——浓密
②托尔斯泰面部轮廓——平庸
③托尔斯泰面部表情——阴沉

④托尔斯泰长相特点——平常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 普
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2020/11/08
得很突出。
2020/11/08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
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形容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黯淡无光。
藏污纳垢( ɡòu ) 广袤无垠( mào )
甲胄(zhòu)
粗糙( cāo )
2020/11/08
8
◆多音字
xiào( 肖像 )
bǐnɡ( 屏息 )

xiāo( 姓肖 ) 屏
pínɡ( 屏幕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课件(第2课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课件(第2课时)

《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茨威格
年级:八年级
01
教学目标
1. 把握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理解作者的评价,感受托尔 斯泰的“天才灵魂”。
2. 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感受 作者的情感。
3. 体会文章传神的肖像描写和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精彩 运用。
02
教学内容
一、阅读准备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全 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列夫是他的名字,托尔斯泰是姓。托 尔斯泰是世界级的大文豪,写过好几 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创造了史诗体小 说。著名作品有:《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所以传记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真实性,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 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二是文学性,在局部细节和次要 人物上可以运用想象和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 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
阅读教材课文后的助学内容,包括“阅读提”“读读写 写”以及“补白(夸张)”,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读读写写”借助工具书查漏补缺; 2.通过“阅读提示”初步把握文章结构、基本内容、写作特点; 3.阅读“补白”,理解夸张的修辞手法。
归纳总结
3.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 文中词汇丰富,语言极具修饰之美,而且描写充满情 趣,如“植被多于空地”“部件”等,或大词小用,或贬 词褒用,或庄词谐用,很有情趣,极具张力。
描写语言风格的词: 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含蓄 隽永、含蓄委婉;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形象生动; 绚丽飘逸; 委婉细腻; 幽默风趣;等等。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托尔斯泰的外貌 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

——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

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

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

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高中语文课本选择性必修

高中语文课本选择性必修

高中语文课本选择性必修高中语文课本的选择性必修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先秦两汉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世界文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从每个方面列举一些具体内容,以供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方面,可以选择性地选择《诗经》、《楚辞》、《论语》、《孟子》、《论持久》等内容进行学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唐代以前的各个时期的民间歌谣、颂赞和辞章等。

《楚辞》是楚国文学的代表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形式多样,意境深远。

《论语》和《孟子》则是儒家经典,弘扬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论持久》是王夫之的散文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笔法描绘了山水风景,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先秦两汉文学方面,可以选择性地学习《庄子》、《史记》、《汉赋精选》等内容。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纪实的方式呈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

《汉赋精选》则是了解汉赋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唐宋元明清文学方面,可以选择性地学习唐诗、宋词、元曲、明话本和清小说等内容。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有着良好的格律和意境,代表了唐代士人的思想和情感。

宋词则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以婉约清丽的风格为特点,描写了士人对于世俗和人情的思考。

元曲则是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明话本是明代民间文学的代表,以小说形式描述了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清小说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纪实性和艺术性并重,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

现代文学方面,可以选择性地学习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作家的作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批判的观点和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和形象。

茅盾则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社会批判和人性关怀的特点。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热爱生命的理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9课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9课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9课《穷人》是一篇由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写的小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两个穷人之间的故事,他们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着善良和无私的品质。

以下是本课的笔记:
1. 主题:本课主题是关于人性中的善良和无私,以及贫困并不能阻挡人们保持美好品质的可能性。

2. 人物:主人公是两个穷人,一个叫安妮,另一个叫比尔。

安妮是一个勤劳、善良、无私的女性,而比尔则是一个懒散、酗酒、自私的男人。

另外还有一个配角,是一位富有的绅士,他给安妮提供了一份工作,并最终救了安妮。

3. 情节:安妮的丈夫去世后,她陷入了贫困之中。

她有一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

此时,她遇到了比尔,比尔也处于贫困之中,但他酗酒、自私,不愿意与安妮分享任何东西。

后来,安妮得到了一份工作,但需要离开家去城市里做。

在城市里,她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她始终保持着善良和无私的品质。

最终,她得到了绅士的帮助,回到了家乡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 写作手法:本课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同时,作者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5. 重点句子:本课的重点句子是:“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金钱?地位?都不是!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中贪婪和自私的批判,同时也强调了人们应该保持善良和无私的品质。

6. 启示:本课告诉我们,即使在困境中,人们也可以保持美好的品质和善良的心灵。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自己的生活,不要因为自己的困境而放弃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陀思妥耶夫斯基语文教科书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小说《穷人》。

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

1849年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宣布于1849年11月16日执行死刑,但是在行刑之前的一刻被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

在西伯利亚,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癫痫症时常发作。

1854年他终于得到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直到1858年升为少尉后他才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

这十年的经历让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

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1864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濒临破产,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

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两年后,他完成了小说《白痴》。

1872年完成了《群魔》,1880年他发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他最后一部作品。

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准备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同年2月9日,他在写作时笔筒掉到地上,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结果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葬于圣彼得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