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淀粉编制说明
新型书画装裱用氧化淀粉的研制

第25卷 第3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25 N o.3 1997年8月J our nal of H enan N or mal U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A ug.1997 新型书画装裱用氧化淀粉的研制姬志峰 韩相明(新乡市博物馆,453000,新乡;平原大学化工系;第1作者34岁,男,馆员)摘 要 本文介绍了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硫酸为介质制备书画装裱用固体氧化淀粉的方法.并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各种影响因素,如氧化剂用量、酸度等对粘合剂粘度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PM防霉剂在裱画浆糊中的应用.关键词 氧化淀粉;浆糊;P M防霉剂根据文献记载,从晋代开始我国就已有了书画的装裱,至少也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装裱不仅是一种装潢艺术,而且也是对书法绘画作品最完美的保护方法.使历代书画作品、古代书籍延长寿命,流传万世.在装裱界,传统的浆糊制作过程大致如下: 洗粉,就是将面粉中的面筋提取出来,使面粉变为淀粉的一个过程. 煮制,对洗出的淀粉用锅煮,但煮出的浆糊往往过熟,成色偏暗,胶性亦大,煮时稍有不慎,还极易糊锅,影响使用.而我们新研制的固体氧化淀粉是装裱工艺中的一次革新,这是由于新研制的氧化淀粉在生产中产生了醛基和羧基,并在其中加了PM防霉剂.1 反应机理淀粉属于多糖类的一种,是右旋葡萄糖的聚合物.淀粉颗粒的结构组成分两部分: 直链淀粉,可溶于热水,不含磷质,不生糊,由 -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聚合度约为70~350,在淀粉中约占20%; 支链淀粉,是由右旋葡萄糖生成的分支巨大分子,相对不易溶解.它含有一种磷酸酯,产生一种糊,主链以 -1,6糖苷键方式连接,平均聚合度约为280~5 100,在淀粉中约占80%.淀粉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良好的粘合剂,就是因为它具有能生糊的支链淀粉,同时另一部分直链淀粉又能促助它起胶凝作用.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淀粉分子中的部分 -1,4苷键和支链的 -1,6苷键断裂.同时使它的分子链侧基氧化,使葡萄糖单元上的羟基被氧化成醛基,成为含有自由醛的醛糖.而且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有些醛基还可进一步被氧化成羧基,使氧化后的淀粉成为以含醛基和羧基为主的淀粉小分子,由于醛基具有防霉防腐能力,羧基对纸纤维具有较大的亲和性,因此淀粉粘合剂中醛基和羧基的生成,增加了其对纸品的渗透性和粘接能力,并提高了本身的防霉能力[1].氧化淀粉除了极个别的低氧化度的淀粉外,氧化淀粉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糊化温度和 文稿收到日期:1996-12-13.热糊粘度就越低,凝沉现象就越少,透明度也越高,且薄膜性能就越好[2].关于氧化淀粉的氧化程度,可通过在氧化淀粉中加氢氧化钠和硼砂并配制成液体,用涂-4杯测其粘度,根据粘度来确定氧化程度.2 实验部分2.1 淀粉的选择 小麦淀粉与玉米淀粉相比较,尽管小麦淀粉的增稠力低于玉米淀粉,但糊浆的结构、透明度和强度大致相同,且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较低,因此本实验选用小麦淀粉[3].2.2 氧化剂的选择 作为氧化剂,常用的有NaClO,Na 2O 2,H 2O 2,KM nO 4等.工业上常采用NaClO,H 2O 2为氧化剂.其缺点是氧化结束时间不易控制.而用KM nO 4作氧化剂时,根据颜色变化,氧化结束时间很易观察,且所得氧化淀粉具有糊化温度低,流动性好,颜色洁白,成膜性好等特点.因此本实验选用KM nO 4作为氧化剂.通过氧化,淀粉中的部分还原性链端(第2,3,6碳位上的醇基),先被氧化成醛基,最好被氧化成羧基.实际上成为从醛基和羧基分子结构为主的,分子量较低的变性淀粉,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较强的亲和力.为了提高交联度和初粘性,还需加入一些络合剂,与氧化淀粉中的羧基和羟基络合,引起一系列交联反应.2.3 糊化剂的选择 本实验选用N aOH 作为糊化剂,因为NaOH 与淀粉中的羟基结合,破坏部分氢键,减弱大分子间作用力,将溶胀后的淀粉链束拆开,并带有反应基因,NaOH 还可使氧化淀粉的羧基变为钠盐,增加亲水性和溶解性[4].2.4 氧化淀粉制法 将小麦淀粉配制成约30%的淀粉乳,然后加入复合保护剂,在室温下搅拌1h ,所得淀粉乳静置沉淀,分离掉废水,在下层淀粉中慢慢加入硫酸和高锰酸钾,充分搅拌至淀粉乳外观呈咖啡色.然后放置20~24h 进行氧化反应,在此期间搅拌两次,每次搅15m in 左右.当液体呈白色时反应结束.然后洗涤、过滤、干燥、粉碎得氧化淀粉.2.5 室温下粘度的测定 取2.5g 样品于250ml 烧杯中,加入125m l 水,然后加入已溶解好的3g NaOH,0.5g 硼砂及数滴磷酸三丁酯,搅拌约20m in,直至有稳定的流动性,然后用涂-4杯测定其粘度.当此胶液粘度适中时,说明氧化程度也适中.2.6 工艺参数选择的基础试验2.6.1 高锰酸钾用量选择在室温下,以产品粘度为指标,比较KMnO 4不同用量的反应状况,结果如表1.表1W KM nO 4/g3.3 3.1 2.8 2.7 2.6 2.5粘度/s 212428364352 从表1中可观察到氧化剂的用量对产品氧化程度(以粘度为表征)的影响较大.KM nO 4用量少,氧化程度不够,产品粘度大,稠度也大,流动性差.当KM nO 4用量提高,氧化程度增大,产品粘度降低,浸润性和稳定性均提高,流动性和粘接力也变好.但KM nO 4用量太大,产品粘度降低太多,反而影响粘接能力.2.6.2 硫酸用量的选择KM nO 4的量选为2.7g ,比较不同的硫酸(3m ol /L )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如表2所示.93第3期 姬志峰等:新型书画装裱用氧化淀粉的研制9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表2/ml678910V H2SO4粘度/s514537.53430.5 KM nO4是重要的氧化剂之一,其氧化性因介质的酸碱性不同而不同.在酸性介质中: M nO-4+8H++5e M n2++4H2O Z°=1.491V由实验可知,酸的用量对粘度有一定影响.2.6.3 烧碱用量的选择硫酸(3mo l/L)用量选为8ml,KM nO4选为2.7g,比较不同的烧碱用量对粘度的影响. (样品以25g计,硼砂以0.5g计),结果如表3.表3W Na OH/g 2.25 2.5 2.7 2.9 3.0粘度/s4543353124 烧碱能使淀粉分子分离,粘度增加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加入量过多时则粘度下降, pH值上升.3 氧化淀粉产品质量指标性状:洁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水分:13%~15%;细度:过100目筛≥98%;保存期:1~2a.4 应 用PM防霉剂是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和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最新研制的.它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水溶性等特点.它对真菌和细菌显示出良好的杀死和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5~50m g/L.它在文物等很多方面都有防霉效果.PM防霉剂为浅灰色或奶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55~158℃(分解),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乙醇,性能稳定,见光不易分解,不具吸湿性,水溶液pH=4~6.将PM防霉剂溶解于裱画的浆糊中,可以有效地防止纸张的发霉.即使是在30℃,相对湿度为93%的情况下,经过4周时间,字画也不发霉.PM防霉剂对纸张的强度及画面颜色影响甚微,是用于裱画中理想的防霉剂,对延长字画的寿命起了重要作用[5].具体用法是在1000g氧化淀粉中加1.5g PM防霉剂,把它们放入脸盆内,并稍加温水,用浆棒搅匀,使之成为粥状,随即以沸水冲之.冲水时要快,要猛,并一气呵成,再用浆棒用力搅拌即成.如发现浆糊太稠,可趁热再适量加水搅匀,使之稀释.参 考 文 献1 晏海滨,胡立新.固状淀粉胶的研制.化学与粘合,1994,(1):14~192 李 浪,周 平,杜平定编著.淀粉科与技术.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66~3673 美R L惠斯特勒等合编,王雒文、闵大铨、杨大顺等译.淀粉的化学与工艺学.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 1988,581~5994 孙淑萍,王学琳,田鹏等.W S-H型淀粉粘合剂的研制.化学与粘合,1994,(1):31~345 马淑琴,田金英,亚 林等.PM防霉剂在裱画中的作用.北方文物,1991,(2):98~103。
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研究

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医药食品行业的发展,氧化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已经备受重视,在食品、医药、纺织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氧化淀粉是一种抗中性粘稠度高,黏度高、溶解性不好的多糖体,大多数是由醣类的糖苷组成,它不能直接用水溶解,但它可以被氧化。
因此,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成为发展氧化淀粉应用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主要研究内容有:
1. 选择淀粉原料,本次研究的淀粉原料主要为玉米淀粉;
2. 确定合适的氧化剂;
3. 确定适当的温度和碱浓度,以控制氧化反应的进程;
4. 选择正确的离心技术,以分离淀粉液;
5. 测量和比较在不同工艺参数下,淀粉的氧化程度。
三、实验方法
1. 淀粉原料选择:根据本实验的要求,首先确定使用玉米淀粉
作为原料;
2. 氧化剂选择:本次实验采用的氧化剂是过氧化氢(H2O2);
3. 氧化温度及碱浓度控制:本实验采用氧化温度为90℃,碱浓度为0.3mol/L。
4. 离心技术:本实验采用超声脱脂机进行离心技术。
5. 氧化程度测试:本实验采用理化分析法,检测不同温度和浓度氧化淀粉的氧化程度。
测试指标为淀粉中碱式及醣糖的含量,与未氧化淀粉进行比较,判断淀粉的氧化程度。
四、结论
1. 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好处包括:对环境影响小、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2. 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氧化程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温度和碱浓度升高,氧化程度升高。
3. 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0.3mol/L的碱浓度,氧化时间为2h。
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研究主要就是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再在氧化淀粉中加碱糊化,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改性,降温后依次添加稀释剂、增塑剂、消泡剂等助剂,最终得到一种环保得、成本较低得、性能优良得淀粉基瓦楞纸板用粘合剂。
论文主要对氧化淀粉得制备、粘合剂得配方与制备工艺以及粘合剂得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双氧水用量、催化剂用量与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氧化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结果表明:淀粉36 g,氧化剂(质量分数为30%得H2O2)得用量为2 mL、催化剂(无水FeSO4)得用量为0。
1 g、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5℃,氧化淀粉粘合剂得性能最好。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粘合剂,制备工艺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淀粉粘合剂概述 (1)1。
1、1糊化淀粉粘合剂 (1)1。
1、2 氧化淀粉粘合剂 (1)1。
1。
3酸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1。
1.4 酯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1.1、5 淀粉接枝改性粘合剂 (2)1.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发展状态 (3)1、2。
1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研究进展 (3)1、2.2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应用进展…………………………………………41、3 本研究得内容及意义 (5)第2章材料与方法 (6)2。
1实验主要试剂 (6)2.2 仪器设备 (6)2、3实验步骤 (6)2。
3.1氧化阶段 (6)2、3、2 糊化阶段 (7)2。
3。
3 还原阶段………………………………………………………………………72、3。
4 交联阶段………………………………………………………………………72、3。
5消泡与稀释阶段 (7)2.4 淀粉粘合剂性能得表征方法 (8)2。
4、1 粘度 (8)2。
4、2 初粘力 (8)2、4。
3 粘合强度 (8)2。
4、4 储存稳定性 (8)第3章结果与讨论 (9)3。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设计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设计概述氧化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氧化淀粉的生产工艺设计。
原料选型淀粉原料氧化淀粉的主要原料是淀粉。
淀粉可来自多种植物,如玉米、马铃薯、小麦等。
在选择淀粉原料时,需要考虑淀粉含量、成本以及可靠的供应渠道。
同时,不同淀粉原料的特性也会对后续的工艺设计产生影响。
氧化剂氧化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
在选择氧化剂时,需要考虑其氧化效果、安全性及成本。
工艺流程氧化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包括淀粉预处理、氧化反应、后处理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工艺设计。
淀粉预处理淀粉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淀粉的可溶性和反应活性。
常见的淀粉预处理方法包括湿热处理、酶解处理等。
通过预处理,可以使淀粉颗粒的结构更加开放,有利于后续的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氧化淀粉工艺的核心步骤。
在氧化反应中,将淀粉与氧化剂反应,使其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淀粉。
同时,控制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的浓度等,可以调控氧化淀粉的品质。
后处理后处理是对氧化淀粉进行粉碎、筛分、干燥等工艺处理。
这些处理步骤可以使氧化淀粉的颗粒均匀、稳定,并达到一定的颗粒度要求。
同时,后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以确保氧化淀粉的品质。
设备选型在氧化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选用适当的设备进行淀粉的预处理、氧化反应和后处理。
根据工艺流程的不同,设备选型也会有所差异。
常见的设备有混合器、反应釜、筛分机、干燥设备等。
在选用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工作效率、可靠性及成本。
工艺控制氧化淀粉的生产工艺需要进行精细的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在工艺控制方面,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反应温度控制反应温度对氧化淀粉的品质影响较大。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
因此,需要控制好反应温度,确保在适宜的范围内进行氧化反应。
氧化剂浓度控制氧化剂的浓度对氧化反应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一种氧化淀粉的生产方法

一种氧化淀粉的生产方法
一种氧化淀粉的生产方法是通过将淀粉与一定比例的过氧化氢反应得到。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淀粉:淀粉可以从玉米、马铃薯等植物中提取得到。
2. 溶解淀粉:将淀粉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溶解成稀糊状。
3. 添加过氧化氢: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缓慢加入淀粉溶液中,同时充分搅拌均匀。
4. 反应:将混合液在适当的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通常是在30-50C的条件下反应几个小时。
5. 过滤与洗涤:反应结束后,过滤固体产物并用水洗涤,以去除残留的过氧化氢和其他杂质。
6. 干燥:将洗涤后的固体产物放在通风条件下自然干燥或使用烘干设备进行干燥,直到得到氧化淀粉。
需要注意的是,氧化淀粉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过氧化氢的使用量,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过度氧化淀粉。
此外,为了获得更高的氧化程度,可以在
反应结束后进行降解处理,以去除未反应的过氧化氢和降低黏度。
合成氧化淀粉实验步骤

一、氧化淀粉制备1羧基氧化淀粉于三颈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 的玉米淀粉乳,用1% 的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所需PH 值,边搅拌边升温至所需温度保持恒定。
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玉米淀粉质量的30%的双氧水,滴加完毕后,反应到规定时间。
氧化过程中,生成的羧基会影响PH,应调节PH保持恒定。
反应完成后,将PH提高到10,双氧水停止氧化,反应中止。
所得产品经过离心、分离、洗涤、烘干即得带羧基的初氧化淀粉。
(反应时间、温度、PH值和双氧水用量按表所示)2氧化淀粉于三颈瓶中加入羧基氧化淀粉通过表3的正交试验,使用含羧基量最多的工艺进行试验),用1%的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所需PH值,边搅拌边升温至所需温度保持恒定。
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7%的高碘酸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到规定时间。
所得产品经离心、洗涤、烘干即得同时带羧基、醛基的氧化淀粉(反应时间、温度、PH和高碘酸钠用量按表所示)。
二、氧化淀粉理化性质表征1固含量测定称取3±0.001 g试样置于已恒重的表面皿内放入105±2℃烘箱中干燥2 h,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室温称量。
2pH值测定称取1±0.001 g试样加入98 ml蒸馏水,在温热条件下使试样全部溶解均匀,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
3淀粉黏度的测定称取3.0 g样品,用25 mL水溶解,用RV A快速粘度仪测定粘度。
搅拌速度为160 r/min,初始温度为50℃,升温至开始糊化,以开始糊化温度为最终温度,并且保温至测定结束。
4淀粉氧化度的测定准确称取已充分干燥的样品0.2 g于锥形瓶中,加0.25 mol/L的Na OH标准溶液10.00 mL,缓慢振荡使其溶解、得淡黄色溶液,置于沸水中,控制温热时间1 min,随即在流水下冷却1 min,溶液呈深黄色,然后加0.5 mol/L标准盐酸溶液10.00mL,用少许蒸馏水淋洗锥形瓶瓶壁,加半勺活性炭,充分摇荡,过滤得无色透明澄清溶液。
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研究主要是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再在氧化淀粉中加碱糊化,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改性,降温后依次添加稀释剂、增塑剂、消泡剂等助剂,最终得到一种环保的、成本较低的、性能优良的淀粉基瓦楞纸板用粘合剂。
论文主要对氧化淀粉的制备、粘合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以及粘合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双氧水用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氧化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36 g,氧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H2O2)的用量为2 mL、催化剂(无水FeSO4)的用量为0.1 g、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5 ℃,氧化淀粉粘合剂的性能最好。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粘合剂,制备工艺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淀粉粘合剂概述 (1)1.1.1 糊化淀粉粘合剂 (1)1.1.2 氧化淀粉粘合剂 (1)1.1.3 酸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1.1.4 酯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1.1.5 淀粉接枝改性粘合剂 (2)1.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发展状态 (3)1.2.1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研究进展 (3)1.2.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应用进展 (4)1.3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5)第2章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主要试剂 (6)2.2 仪器设备 (6)2.3 实验步骤 (6)2.3.1 氧化阶段 (6)2.3.2 糊化阶段 (7)2.3.3 还原阶段 (7)2.3.4 交联阶段 (7)2.3.5 消泡和稀释阶段 (7)2.4 淀粉粘合剂性能的表征方法 (8)2.4.1 粘度 (8)2.4.2 初粘力 (8)2.4.3 粘合强度 (8)2.4.4 储存稳定性 (8)第3章结果与讨论 (9)3.1 氧化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9)3.2 水粉比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0)3.3 氧化时间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0)3.4 交联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1)3.5 反应温度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2)3.6 糊化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2)3.7 糊化时间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7)第1章绪论1.1 淀粉粘合剂概述淀粉粘合剂以天然淀粉为主剂,水为溶剂,经氧化、糊化、络合和改性等方法制成的环保型粘合剂。
模块8氧化淀粉

模块7 氧化淀粉项目1次氯酸钠氧化淀粉学习目标终极目标能够根据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氧化机理,制备满足需要的次氯酸钠氧化淀粉。
促成目标1.制备氧化淀粉的过程中,按照介质要求,所需的氧化剂种类。
2.了解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概念。
3.熟悉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特点。
4.掌握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氧化机理。
5.熟练掌握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性质。
6.熟练掌握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
工作任务任务1-1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制取相关知识淀粉在酸、碱、中性介质中都可与氧化剂反应,使淀粉氧化,氧化所得的产品称为氧化淀粉。
氧化淀粉具有低粘度,高固体分散性,极小的凝胶化作用等特点。
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淀粉分子链上引入了羰基和羧基,使直链淀粉的凝沉作用降到最低,大大提高了糊液的稳定性、成膜性、粘合性和透明度。
由于氧化淀粉具有上述优点,加之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因此在造纸、纺织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淀粉氧化过程和氧化反应进行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氧化剂的种类、淀粉的种类、介质的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
但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氧化剂的种类和介质的pH值。
除了氧化形成羧基外,淀粉分子的还原端的葡萄糖单体的环状结构容易在C 1位上的氧原子处断环,在C 1位形成醛基。
采用不同的氧化工艺、氧化剂和原淀粉可以制成性能各异的氧化淀粉。
氧化淀粉的原料主要是马铃薯、木薯、甘薯和玉米淀粉等。
氧化剂的种类很多,一般按氧化反应所要求的介质,所用氧化剂一般分为三类:(1)酸性介质氧化剂:如硝酸、铬酸、高锰酸盐、过氧化氢、卤化物、卤氧酸(次氯酸、氯酸、高碘酸)、过氧化物(过硼酸钠、过硫酸铵、过氧乙酸、过氧脂肪酸)和臭氧等;(2)碱性介质氧化剂:如碱性次卤酸盐、碱性亚氯酸盐、碱性高锰酸盐、碱性过氧化物、碱性过硫酸盐等;(3)中性介质氧化剂:如过氧化物、溴、碘等。
氧化剂的主要作用是漂白作用和氧化作用。
漂白作用主要是漂白、消毒、除去霉菌和杂质,淀粉没有被氧化,不属于氧化淀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列入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受卫生部的委托(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43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江南大学,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顾正彪,洪雁,孙明导,周庆峰,呼旭侠,李兆丰,邱立忠,吕春林,程力,陈颖,张小茹,史琦云,王亮,李欢。
(二)简要起草过程
1) 接到本任务后,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江南大学和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牵头、业内相关企业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
2)本标准的起草工作组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考虑到卫生部公布的“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与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起草的《食用变性淀粉》质量标准(报批稿)中涉及到的安全指标与检验方法相一致,而这些数据和方法已经多次讨论和征求过意见。
故直接形成标准文本,再经行业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于2012年1月13日在东莞讨论,形成此报批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在卫生部公告的基础上,配套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并整理成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文本格式。
三、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WHO/FA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美国的《食品化学法典》(FCC)及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和欧盟指令2008/84/EC(EU)中均规定了氧化淀粉标准。
四、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
(一)以科学为依据
以科学技术和实验数据为依据,结合产品实际生产情况,经过科学研究而制定。
(二)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为原则
我国氧化淀粉产品生产工艺日趋稳定和完善,国内外贸易量不断增加,本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及有效地促进和满足国内外市场贸易需求,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
(三)与国际标准接轨
起草工作组对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技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参考了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推荐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氧化淀粉的质量规格,同时参考FDA、FCC和欧盟指令,结合国内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水平及检验水平的实际情况,本着使标准趋向科学性、先进性及合理适用的原则进行了本标准制定工作。
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相关标准的对比情况,与国际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提供科学依据)
(一)鉴别试验
本标准采用JECFA(2009)变性淀粉中的方法,,按显微镜、碘染色、铜还原、氧化淀粉鉴别四种方法鉴别,符合该产品的鉴别需要。
(二)理化指标中各项指标的检验
1)干燥失重的测定
干燥失重代表产品含水量程度,是粉末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标准中规定的干燥失重指标等同于FCC和欧盟指令中对水分的规定,对于国内外标准中使用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120℃烘干4h和130℃烘干1.5h下干燥失重差异性不明显,故采用GB/T 12087《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130℃烘干1.5h)进行干燥失重的测定。
2)总砷的测定
原淀粉标准GB/T 8885《食用玉米淀粉》和GB/T 8883《食用小麦淀粉》中均规定砷≤0.5mg/kg。
GB/T 8884《马铃薯淀粉》中规定砷≤0.3mg/kg。
欧盟指令中规定砷≤1mg/kg,参照卫生部公告中对砷的规定≤0.5mg/kg,本标准中规定总砷≤0.5mg/kg,检测方法采用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3)铅的测定
铅污染对人体危害较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原淀粉标准GB/T 8885《食用玉米淀粉》和GB/T 8883《食用小麦淀粉》中对铅的要求均为≤1.0mg/kg。
GB/T 8884《马铃薯淀粉》中对铅要求为≤0.5mg/kg。
JECFA 和欧盟指令中规定铅≤2mg/kg ,FCC规定铅的指标为≤1mg/kg,参照卫生部公告中对铅的规定≤1.0mg/kg,本标准中规定铅≤1.0mg/kg,检测方法采用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4)重金属的测定
参照卫生部公告中规定的重金属≤20mg/kg,本标准规定重金属≤20mg/kg,检测方法采用GB/T5009.74《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5)二氧化硫的测定
原淀粉标准GB/T 8885《食用玉米淀粉》和GB/T 8883《食用小麦淀粉》中对二氧化硫的要求均为≤
30mg/kg。
GB/T 8884《马铃薯淀粉》中对二氧化硫要求最多不得超过20mg/kg。
结合国内外谷物淀粉,薯类淀粉的原料品质,本着产品安全性第一的原则,特对产品的二氧化硫含量进行严格把关,参照卫生部公告规定的二氧化硫指标,制定氧化淀粉二氧化硫含量≤30mg/kg,同时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采用GB/T22427.13《淀粉及淀粉衍生物二氧化硫测定》。
6)羧基的测定
羧基是氧化淀粉的特征指标,参照卫生部公告中规定的羧基≤1.1%,本标准规定羧基≤1.1%,检测方法采用GB/T 20374《变性淀粉-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等同国际标准ISO1214.1《变性淀粉,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
六、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附《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本标准与卫生部公布的“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起草的《食用变性淀粉》质量标准(报批稿)中涉及到的安全指标与检验方法相一致,而这些数据和方法是在多次讨论和征求过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2012年1月13日东莞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见亦已被采纳(见附件)。
七、标准实施日期和实施建议
建议标准一旦通过论证,即组织宣传并实施。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表1: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国内外标准技术指标一览表
附表2 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国内外标准试验方法一览表
表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九、分委员会及主任会议审查意见及处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