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少数民族”与亚裔美国人
华女阿五

华女阿五
一部自传体小说
01 内容简介
03 主要人物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作品赏析
05 作品影响
07 作者简介
目录
06 作品评价
基本信息
《华女阿五》是黄玉雪用第三人称叙述,一部以家庭生活为主要背景的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生活中的一 系列经历使主人公玉雪逐渐明白美国个人主义信仰的伟大,明白自我发展和成名的权利。这也渐渐使她与父母以 社会为中心的儒家价值观念发生了冲突,最终迫使她走出唐人街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融入进了白人的世界。
在美国主流文化的语境下,华裔作家创作比较艰难。他们用英语写作,作品在美国发行,读者为美国白人, 因此他们在写作中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用什么方式和故事来吸引西方人的眼球,使作品打入主流话语等。作家在 写作中因各种因素不得不采取自己独特的风格,以便能在美国主流文化为主体的文学圈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成书过程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黄玉雪的《华女阿五》是一部反映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个华裔美国少女在事业上奋斗成功的自传性小说。作者 在这部小说中,向世界展示她如何逐渐明白美国个人主义的信仰,明白自我发展和成名的权利,因此使她与父母 以社会为中心的儒家观念发生了冲突。黄玉雪的故事是一个个人成长的故事,一个她自己获得被人重视的故事, 超出了小说标题第五个华人女儿(即华女阿五)低人一等的概念。
英汉视译-衔接(练习部分)

4
视译单位之间的连接
At a glance, the evidence seems clear: while the first Asians to come to America lived poorly as farmers, miners and railway workers, we now enjoy one of the highest average incomes in the country.
视译:
粗略一看, 成功的证据十分清楚: 第一批亚洲人来到美国, 他们生活贫困, 当农民、当矿工、当铁路工人, 而我们现在却是美国平均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
6
视译单位之间的连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ere at Harvard, 18% of the class of 1996 are Asian Americans, compared to 3% of the total US popul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positive stereotype”, however, one neglects the other side of our lives.
视译:
我们尤其感到难受的是
一种特有的认同危机。
于是我们开始质疑,
质疑我们父辈归顺的生活方式,
质疑我们埋头读书的态度,
质疑我们狭隘的目标,
质疑我们以前对成功的理解。
14
视译:
对于我们中许多人来说, 也就是对第二代移民来说, 总有不舒服的感觉, 这就是作为亚裔美国人的感觉。
热门货——为什么“相中”中国孩子?

热门货,儿童!——为什么“相中”中国孩子?2010-08-04 14:45:08归档在封面报道 | 浏览 150 次 | 评论 0 条有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美国家庭跨国收养的第一大来源国高度“全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全球资源的高效配置,这种“资源”甚至包括孩子。
在社会福利高度发达和富裕的西方社会,领养一个健康的本国婴儿,其成本和风险变得越来越大。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中国孩子也被卷入这场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过程中。
根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俄罗斯《星火》杂志甚至开列了针对美国的“十大孩子出口国”的榜单,中国不幸名列榜首。
由于在收养过程中,外籍“准父母”们需要向中国“有关部门”缴纳数千美金的“手续费”和“赞助费”,所以这一跨国收养被民间戏称为“出口孩子”。
暂且不论这笔费用是否合理,当几十年后这批原本不幸的孩子在美国长大成人,美国父母向他们讲述当年的领养代价时,不知他们会怎样看待曾经的故土——中国。
或许那时,“出口”一词会成为他们心中一种莫名的隐痛。
为什么“相中”中国孩子?统计显示,1991年以来美国公民从中国收养了7万多名儿童。
特约记者|毓哲本刊记者|余娉发自美国康涅狄格州卡拉和雅利安娜是一对小姐妹,黄皮肤黑眼睛,她们的父母却是一对白人夫妇:劳里•理查德和保尔•理查德。
两个孩子都来自中国,由劳里和保尔先后收养。
卡拉•理查德今年12岁,她在美国生活了近12年。
卡拉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早饭、看电视后,7:15由妈妈劳里开车送去学校,下午2:10放学。
卡拉在学校课程排得很满,上午的课程有家庭艺术、语言读写、音乐、体操,下午有科学、数学和社会研究。
课外学习内容每个季度都不同,上一期是法语,这一季度是艺术。
10岁的雅利安娜课程跟姐姐卡拉差不多,姐妹俩都学了乐器,卡拉学的是单簧管,雅利安娜学的是钢琴。
她们的母亲劳里现在还记得她和丈夫保罗迎来第一个孩子的情形:“记得我们第一次带卡拉回家时,我的哥哥、保罗的哥哥以及其他所有家庭成员都迫不及待地等着。
试析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根源

试析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根源摘要: 美国是一个自我标榜的民主和自由的国家, 但是这种民主和自由是充满了悖论的。
美国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现象。
美国的白人观、黑奴制、黑人意识等三个因素互相影响, 使美国的种族矛盾丛生。
作者简介: 张晓云(1978- ) , 女, 安徽淮北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美国史。
长期以来, 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最民主、最自由、最理想的社会, 殊不知其本身也是社会问题丛生。
种族歧视便是其根深蒂固的社会痼疾之一。
2000年9 月21 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报告承认, 尽管消除种族歧视的法律已经颁布了几十年, 但是种族歧视依然困扰着美国社会。
报告声称:“虽然大多数白人不认为今天的美国有太多的种族歧视问题, 但大多数少数民族在现实生活中的感觉却正好相反。
”[1 ]90年代美国依然出现了一系列的种族歧视的事件, 诸如1991 年洛杉矶警察殴打黑人罗尼·金, 1999 年黑人移民迪亚洛在纽约被4 名白人警察连击几十枪而当场毙命, 得克萨斯州一位名叫詹姆斯·伯德的黑人被绑在汽车上活活拖死, 以及许多犹太人、穆斯林和黑人宗教场所被烧毁等, 充分显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报告还注意到, 在美国被关押在监狱里的黑人和被判死刑的黑人比例明显高于白人。
在各州的监狱中, 大约47% 的囚犯为黑人, 16% 的囚犯为拉美裔美国人。
在1977 年至1998 年期间, 黑人仅占美国全国人口的10% 至12% , 但在5709 名被判死刑的人当中, 有41% 是黑人。
为什么种族歧视在美国依然存在。
本文试图做简单的分析。
1美国的白人观美国的白人意识由来已久, 它并不是在接触黑人后才产生的, 而是英国文化中早已沉淀下来的自我认同心理。
对于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人来说, 白色具有一种特殊的文化上的含义, 它成为人们特别是女性美丽的代表物。
有诗这样赞美女王:“她的脸颊, 她的下颚, 她的勃颈, 她的鼻子, 这就是百合, 这就是玫瑰; 她的双手之白, 洁如鲸骨, 她的指尖, 闪烁着淡紫; 她的胸脯, 光滑如巴黎凝脂, 托起两峰雪花石膏。
“模范少数民族”与亚裔美国人

1 4 方 面 具 有 相 同 资 格 的 亚 裔 和 白 人 也 是 极 不 平 等 的。 根 据 美 国 玻 璃 天 花 板 协会 1 9 9 5 年 的统 计 , 亚裔 在很 多 职业 领 域 同样 的 工 作赚 的 钱 都 比 白人 要 少 :亚 裔 男 性 比 白人 男 性 少1 O %到 1 7 %. 而 女 性 则 比 白人 女性 少4 0 %。 另 一 方 面 亚裔 受 教 育 的 程 度 普 遍 较 高 ,但 他 们 没 有 得 到 回报 。 在 教 育 上 及 同等 学 历 上 的 投 资 亚 裔 的 回报 相 对 较 小 , 因 为 亚 裔 的 收 入 比那 些 跟 他们 有 同样 教 育 背 景 的 白人 低 得 多 。 亚 裔 不 但 在 收 入 方 面 无 法 与 白人 达 到 平 等 ,在晋 升 方 面 也遭受到了“ 玻璃天花板 ” 。 根 据 美 国 民 权协 会 的 调查 , 在 美 国 出生 的 亚 裔 男 性 比与 他 们 具 有 相 同教 育 及 职 业 背 景 的 白人 男 性 做 管 理 性 工 作 的 比率 低7 %到 l 1 %。 " 亚 裔 与 白 人 在 收 入 和 晋 升 上 的 不 平 等 从 某 种 程 度 上 与 “ 模 范 少数 民族 ” 有 关 系 。经 常 听 到 人 们 说 : “ 亚裔 在 技 术 领 域 出类 拔 萃 , 可他 们 却 成 不 了优 秀 的 经 理 。 ” “ 模 范 少 数 民族 ” 的 神 话 似 乎 给 了人 们 这 样 一 个 印 象 : 亚裔在理工科方面有天赋 , 因此 他 们 宁 愿 在 研 发 领 域 工 作 赚 较 少 的钱 .也 不 愿 被 提 升 到 管理层职位上 。 一 些 亚 裔 从 事 专 门性 的 工 作 非 自愿 , 从 而 导 致 亚 裔 在 管 理 层 中 的 比例 低 。 除 了 限制 了亚 裔 的晋 升 和 职业 选 择 外 ,这 一 神 话 也 带 来 了 其他 方 面 的 限制 。 首 先 它 暗示 亚 裔 服 从 并 忠 诚 于 权 威 、 老 板 和 国家 。 这 一 点 可 以被 种 族 主义 者 和 统 治 阶 级 所 利 用 。 他 们 期 望 亚裔 总是 服 从 人 们 的命 令 。 这 就 造 成 了这 样 一 个 错 觉 : 如 果 亚 裔 受 到 了 老板 的不 公 正 待 遇 , 那 么 他 们 要 么选 择 离 开 , 要 么 开公 司 , 但 从 来 不 会 起诉 L 8 ] 。 除此 之 外 , “ 模 范 少 数 民族 ” 这 一 称 谓 也 给 亚 裔 本 人 带 来 了 极 高 的压 力 。 在 获得 成 功 后 , 亚 裔 家庭 及社 会 就 把 教 育 作 为 提高社会地位 的一条非常有用 的途径 , 亚裔 学生要 面对来 自 父母 的难 以达 到 的期 望 。 他们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 , 必 须 成 为 全 优学 生 。这 些 孩 子 必 须 时 时 努 力 , 时 时处 于 巨 大压 力 下 , 实 现“ 模 范 少 数 民族 ” 这 一称 谓 下 父母 社 会 对 他 们 的 期 望 。 当有 些 孩 子 发 现 达不 到这 一期 望 或 承 受 不 了 这 些 压 力 后 ,开 始 以 其 他 途 径证 明 自己 的 价值 。 期 望 或 压 力 过 高 或 许 是 近 年 来 加 利 福 尼 亚 州 亚裔 青 少 年 犯 罪 率 增 长 的原 因 之 一 。 另外 , 亚裔 女 性 的 自杀 死 亡 率 在 年 龄 1 5 —2 4 岁 的 美 国 所 有 女 性 中是 最 高 的。 五 年 级 到 十 二 年 级 的 学 龄男 孩 中 。 亚 裔 男 孩遭 受 的来 自父 母 的 身 体 上 的 虐 待 是 白人 男 孩 的 两 倍 。处 于 如 此 高 的压 力 下 的 孩 子 是 不 可 能 全 面 发展 的 。 他 们可 能在 学 业 上 取 得 成 功 , 但 是 对 未 来 同 样 至关 重 要 的心 灵 和 思 想 发 展 却 被 忽 视 了 _ 5 _ 。 “ 模 范 少 数 民族 ” 这 一 称 谓 的 另 一 误 导 性 是 它 将 亚 裔 一 概 而论。 正如弗兰克 ・ 吴所说 : “ 这 一 称 谓 使 人 们 在讨 论美 国人 民 时 想 当 然 的 以族 裔 而 不 是 个 体 作 为 讨 论 的 基 础 。 ” 结果 亚裔 不 同 群 体 间 的 巨 大 差 异 也 被 掩 盖 了 。这 一 称 谓 在 给 亚 裔 带 来 了 难 以实 现 社 会期 望 的 巨 大 压 力 的 同 时 还 使 亚 裔 中 的劣 势 群 体 不被社会关 注 . 因为许多“ 模范少数 民族” 这 一 称 谓 的 笃 信 者 认 为 亚 洲 是 一 个 有 着 相 同 的 家 庭 及 职 业 价 值 观 的地 方 。然 而 事实上 亚洲有着2 7 个不 同的国家 , 这些 国家的地域 、 语言、 文 化、 宗 教 和经 济 体 系截 然 不 同 , 因此 亚 裔 移 民 的社 会 经 济背 景 也是十分不同的 , 他们不可能都很成功。 一 个 住 在 芝 加 哥 市 中 心 的第 一 代 越 南 移 民 与 一 个 在 中西 部 郊 区长 大 .在 家 里讲 英 语 的第 二 代 台 湾 移 民 没有 可 比性 。 事实上 , 许 多 越 南 移 民及 其 他 东 南 亚 难 民与 许 多 美 国 的黑 人 一 样 。在 美 国社 会 禁 忌 金 字 塔 的最 底 端 挣 扎 着 。 1 9 8 0 年的统计显示2 5 %的 越 南 和 东 南 亚 移 民生 活 在 贫 困 中 ,这 一 比率 远 高 于 黑 人 和 西 裔 美 国人 的 贫 困 率 。但 是 “ 模 范少 数 民族 ” 的 神话 却使 人 们 对 此 视 而 不 见 。 “ 亚裔 都 是 相 当成 功 的 。 他们不需要什么政府援助 ” , 人 们 的 这 普遍言论反映了他们受 “ 模 范 少 数 民族 ”概 化 作 用 影 响 之 深。 人 们 忽 视 了很 多 甚 或 在 贫 困 之 中 的 亚裔 亟 待 政 府 的救 助 。 与 其 他 少 数 民族 的 除 贫 项 目相 比 .亚 裔 除贫 项 目的 资 金 少 得 可怜 , 得 到 的政 府 支 持 也 是 少 之 又 少 。同样 是 由于 这 个 称 谓 的 影响 , 同 为 少 数 民族 的 亚 裔 却 不 能 享 有 “ 积极 行动( A f i r ma t i v e A c t i o n ) ” 规 定 的少 数 民族 在 入 学 等 方 面 享 受 的 优 先 权 . 致 使 一 些 来 自于 太 平 洋 岛 国 和 东 南亚 地 区 的亚 裔 错 失 了一 些 机 会 除 了这 些 问 题 之 外 , “ 模 范 少 数 民族 ”称 谓也 以 亚 裔 的 成
Unit 10 视译

All countries which wish to see their policies inside the shelter of the law of nations, our charters, should pause and give this most serious problem the most careful consideration it commands.
类意群
译文
The General Assembly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devising measures effectively to prevent their (terrorist acts) occurrence and of studying their underlying causes with a view to finding just and peaceful solution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Highly successful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insufficiently trained free-lancers by their appreciation of linguistic nuanc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contexts, and awareness of policy and trade issues.
美国种族歧视ppt课件

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以美国黑 人为例)
1
1、种族歧视的根源 2、黑人的悲惨命运——美州盛行的黑人 贸易 3、伟大的宣言及历史意义 4、民权运动 5、现代的种族歧视的状况
2
美国黑人,即美籍非裔人,是美国第二大少数民族。从美国 建国初期的原始资本积累到20世纪的如日中天,黑人用他们 的劳动,血汗和智慧开发了美国广阔的土地,创造了巨大的 财富。然而,黑人却被美国白人冠以“劣等民族”的称号, 在就业,福利保障,教育,司法等社会各方面遭受严重的歧视。 美国长期存在的黑人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问题至今仍未解 决,种族冲突引发的流血案件屡屡发生,大多数黑人的生活 依然处于贫困状态。
12
马丁·路德·金,将“非暴力”(nonviolence)和“直接行动”(direct action)作为社会变革方法的最为突出的倡导者之一。1929 年1月15日,马 丁·路德·金在亚特兰大出生。他是牧师亚当·丹尼尔·威廉姆斯的孙子,威廉姆 斯是埃比尼泽浸信会的牧师和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亚特兰大分会的 发起人;他是老马丁·路德·金的儿子,老马丁·路德·金继承父亲威廉姆斯成了 埃比尼泽的牧师。 金的家族发源于非洲裔美国人的浸信会。在结束亚特兰大 莫尔浩司学院的学业后,金又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克劳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 就读,在学习中,他加深了对神学的认识并探究圣雄甘地在社会改革方面的 非暴力策略。
据美国城市联合会发表的题为《美国黑人状况》的报告, 在美国,黑人被逮捕后,被关进监狱的可能性比白人大3 倍,黑人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比白人大4倍。犯同样的罪, 黑人平均服刑比白人长6个月。
21
美国种族歧视现状
《200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显
示,在美国的司法、医疗、就 业和职业等领域,存在着相当 80
民族精神的人物事例

民族精神的人物事例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精神人物的事例:
1. 尼尔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曼德拉是南非国父,他致力于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并在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的坚守和奉献精神使得南非实现了种族融合和民主的改革。
2. 甘地(Mahatma Gandhi):甘地是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他倡导非暴力抵抗和民族团结,成功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他的宗教和政治信念使得他成为世界性的和平运动倡导者,深深影响着全球民众。
3.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金是美国非裔民权运动的象征人物,他积极主张平等、公正和非暴力抗议。
他在美国消除种族隔离和改变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全球民权运动的重要领袖。
4. 奥斯卡·斯哈蒂(Oscar Schindler):斯哈蒂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商人,他通过保护和拯救约1,200名犹太人免遭大屠杀的行动,展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和对人类生命的尊重。
5.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弗兰克是一个犹太裔德国女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与家人躲藏在阁楼以逃避纳粹的迫害。
她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她的经历和思想,向全世界展示了无辜受害者的勇气和决心。
这些人物通过他们的行动和思想,展现了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对正义和平等的追求,以及对人道主义价值的坚守。
他们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和影响着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范少数民族”与亚裔美国人摘要:在美国一百年间亚裔美国人的固定形象从“苦力”变为了“模范少数民族”,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本文揭示这一称谓下压抑的真实情况。
这一称谓给亚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亚裔社会的问题得不到社会关注,同时也使亚裔与其他处于劣势的少数民族特别是黑人产生了冲突,因此亚裔只有摒弃这一固定形象的桎?霾拍芑竦米杂伞?关键词:美国社会亚裔移民种族歧视与冲突亚裔美国人在美国人心目中固定的形象有了极大的改变。
一百年前,他们被看做是愚蠢懒惰的,只知吸食鸦片,是只配做下贱体力劳动的“苦力”。
一提到他们,大多数美国人很自然地把他们跟积贫积弱的祖国“东亚病夫”联系在一起[1]。
然而今天人们一提到亚裔美国人,脑子中马上会冒出这几个词:“绝顶聪明”、“理工科天才”、“重视家庭”、“成功企业家”。
人们认为在所受教育和收入方面,亚裔美国人都超过美国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了白人。
“所有的亚裔都挺成功的”,这是美国人的普遍看法。
政治领袖们经常说到:“亚裔美国人由于自身的努力成功实现了美国梦。
”所有这些都给了人们这样一个印象,亚裔是努力的成功的,是美国成功之梦的典型代表,亚裔被美国人冠之以“模范少数民族”的称号。
人们禁不住会想为什么亚裔的形象变化会如此之快?或许这是由于美国的新闻媒体、学术著作及好莱坞电影对亚裔的描述刻画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媒体不停讲述“亚裔神童”的故事和亚裔美国人在美国大学特别是常青藤联盟名校中的高入学率。
或许是由于政客对亚裔美国人的夸赞,美国总统里根曾将亚裔美国人称作“我们希望的榜样”。
在《东方人在北美的生存能力及成就》一书中,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教授飞利浦?沃农深刻地刻画了在美国人心目中流行的亚裔美国人的印象。
在书中对那些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人及日本人,沃农这样写道:“东方移民――日本人及中国人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经历提供了这样一个显著的例子:恶劣的环境并不会影响到智力的发展。
在过去,这些东方移民毫无疑问地经历了艰辛,敌视以及歧视。
他们被看做劣等民族,只能胜任不需技能的体力劳动,永远不可能跟白人平等。
然而东方人还是生存了下来,并最终强盛甚至他们被看作在教育和职业上比大多数白人还要有成就。
”[2]当人们看到看到亚裔美国人有更高的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水平和收入时,“模范少数民族”这一称谓就更具有了说服力,正如下表所示:是否这些就可以证明亚裔比其他种族更成功?特别是当第一代亚裔移民的普遍形象进入人们的头脑中时,“模范少数民族”的称谓更有说服力。
第一代亚裔移民的普遍形象是:他们是为了逃离专制统治、落后、饥荒或战乱才身无分文地来到美国这个充满机会的地方。
他们随身带来的只有穿在身上的衣服。
随后由于他们在教育和职业上的辛勤努力,他们最终成功了,实现了美国梦想。
这似乎为“模范少数民族”这一称谓增强了说服力。
但仔细考虑时会发现,“模范少数民族”所形成的亚裔的固有形象是有误导性的。
首先它使人们忽略了亚裔在移民前的自我选择,这一点是与非裔不同的。
亚裔大都是自愿来到美国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本国就是中上层阶级,是有能力移民的阶层。
对休斯敦地区的亚裔人口作了仔细调查后,斯蒂芬?克林伯格博士进一步确认了亚裔在移民前的优势社会背景。
“调查显示了亚裔在休斯敦地区的相对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从母国带来的教育及中产阶级背景,”克林伯格博士讲道:“调查的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必须摒弃‘模范少数民族’这一称谓强加到亚裔身上的模式化形象。
它使人们忽略了很多亚裔移民前都是教育和职业精英。
”[4]在很多亚裔家庭,父母双方至少拥有学士学位。
在这样的家庭中,无论是什么族裔,孩子都有更高的成功可能性。
亚洲社会普遍更强调教育。
当亚洲移民遭受语言障碍及种族歧视时,他们更可能把接受教育作为一条可行的成功途径。
当其他成功的途径受阻时,亚裔往往选择那些受教育程度影响的职业[5]。
正像弗兰克?吴在他关于亚裔的书中所说:“他们都是在父母的严格监护下长大,他们的父母牺牲了一切,就是为了下一代能比他们有出息,能够给整个家族增光。
”[6]43如此高的期望及压力也是亚裔教育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另外两个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亚裔的平均家庭收入会比较高。
首先,美国的移民政策长期以来歧视亚洲移民,只青睐那些有职业技能或更高教育的,这些人更容易有较高的收入。
其次,亚裔家庭成员的工作比例较高,就使整个家庭的收入自然就高了,但人均收入未必就高。
有时美国的统计并没有把日裔美国人和在驻美日本跨国公司担任重要职位的日本人(非美国公民)区分开。
由于这些人收入很高,当把这些人的收入也统计在内的话,亚裔的平均收入毫无疑问就会高于其真实水平。
以上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亚裔有较高的教育及家庭收入。
这就破除了这样一个迷信:华裔从一无所有到实现美国梦,仅仅是由于他们是亚裔。
当今许多像弗兰克?吴一样的亚裔学者都在驳斥“模范少数民族”这一称谓,然而很多人却不理解他们为何摒弃这样一个褒扬性的称谓。
但正如弗兰克?吴在书中所说:“摒弃这样一个称赞性的称谓对于亚裔获得独立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模范少数民族的神话值得人们批判性的深思。
”[6]49 一方面“模范少数民族”掩盖了亚裔的真实境况,甚至给他们造成了负担和桎梏。
另一方面,这一神话可被一些人用来攻击那些不太成功的族裔,特别是非洲裔美国人,从而导致种族关系紧张。
首先,过于强调亚裔的成功,使人们忽略了亚裔美国人在各个方面所面临的种族歧视的问题。
尽管人们总是把亚裔看做一个整体,但统计数据显示了不同的情况。
例如,亚裔美国人的贫困率是非西裔美国人的两倍。
其文盲率是非西裔美国人的五倍。
1994年,亚裔的贫困率是15.3%,而全国的平均率是14.05%,白人是12.2%[7]。
在收入方面具有相同资格的亚裔和白人也是极不平等的。
根据美国玻璃天花板协会1995年的统计,亚裔在很多职业领域同样的工作赚的钱都比白人要少:亚裔男性比白人男性少10%到17%,而女性则比白人女性少40%。
另一方面亚裔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但他们没有得到回报。
在教育上及同等学历上的投资亚裔的回报相对较小,因为亚裔的收入比那些跟他们有同样教育背景的白人低得多。
亚裔不但在收入方面无法与白人达到平等,在晋升方面也遭受到了“玻璃天花板”。
根据美国民权协会的调查,在美国出生的亚裔男性比与他们具有相同教育及职业背景的白人男性做管理性工作的比率低7%到11%。
[7]亚裔与白人在收入和晋升上的不平等从某种程度上与“模范少数民族”有关系。
经常听到人们说:“亚裔在技术领域出类拔萃,可他们却成不了优秀的经理。
”“模范少数民族”的神话似乎给了人们这样一个印象:亚裔在理工科方面有天赋,因此他们宁愿在研发领域工作赚较少的钱,也不愿被提升到管理层职位上。
一些亚裔从事专门性的工作非自愿,从而导致亚裔在管理层中的比例低。
除了限制了亚裔的晋升和职业选择外,这一神话也带来了其他方面的限制。
首先它暗示亚裔服从并忠诚于权威、老板和国家。
这一点可以被种族主义者和统治阶级所利用。
他们期望亚裔总是服从人们的命令。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错觉:如果亚裔受到了老板的不公正待遇,那么他们要么选择离开,要么开公司,但从来不会起诉[8]。
除此之外,“模范少数民族”这一称谓也给亚裔本人带来了极高的压力。
在获得成功后,亚裔家庭及社会就把教育作为提高社会地位的一条非常有用的途径,亚裔学生要面对来自父母的难以达到的期望。
他们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必须成为全优学生。
这些孩子必须时时努力,时时处于巨大压力下,实现“模范少数民族”这一称谓下父母社会对他们的期望。
当有些孩子发现达不到这一期望或承受不了这些压力后,开始以其他途径证明自己的价值。
期望或压力过高或许是近年来加利福尼亚州亚裔青少年犯罪率增长的原因之一。
另外,亚裔女性的自杀死亡率在年龄15―24岁的美国所有女性中是最高的。
五年级到十二年级的学龄男孩中,亚裔男孩遭受的来自父母的身体上的虐待是白人男孩的两倍。
处于如此高的压力下的孩子是不可能全面发展的。
他们可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但是对未来同样至关重要的心灵和思想发展却被忽视了[5]。
“模范少数民族”这一称谓的另一误导性是它将亚裔一概而论。
正如弗兰克?吴所说:“这一称谓使人们在讨论美国人民时想当然的以族裔而不是个体作为讨论的基础。
”结果亚裔不同群体间的巨大差异也被掩盖了。
这一称谓在给亚裔带来了难以实现社会期望的巨大压力的同时还使亚裔中的劣势群体不被社会关注,因为许多“模范少数民族”这一称谓的笃信者认为亚洲是一个有着相同的家庭及职业价值观的地方,然而事实上亚洲有着27个不同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地域、语言、文化、宗教和经济体系截然不同,因此亚裔移民的社会经济背景也是十分不同的,他们不可能都很成功。
一个住在芝加哥市中心的第一代越南移民与一个在中西部郊区长大,在家里讲英语的第二代台湾移民没有可比性。
事实上,许多越南移民及其他东南亚难民与许多美国的黑人一样,在美国社会禁忌金字塔的最底端挣扎着。
1980年的统计显示25%的越南和东南亚移民生活在贫困中,这一比率远高于黑人和西裔美国人的贫困率[9]。
但是“模范少数民族”的神话却使人们对此视而不见。
“亚裔都是相当成功的,他们不需要什么政府援助”,人们的这一普遍言论反映了他们受“模范少数民族”概化作用影响之深。
人们忽视了很多甚或在贫困之中的亚裔亟待政府的救助。
与其他少数民族的除贫项目相比,亚裔除贫项目的资金少得可怜,得到的政府支持也是少之又少。
同样是由于这个称谓的影响,同为少数民族的亚裔却不能享有“积极行动(Affirmative Action)”规定的少数民族在入学等方面享受的优先权,致使一些来自于太平洋岛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亚裔错失了一些机会。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模范少数民族”称谓也以亚裔的成功作为标榜,使人们以为美国这个充满机会的地方给任何努力工作的人提供了绝对平等的成功机会,这就是美国免于人们对其种族问题的审视,特别是对于黑人的种族主义倾向。
“模范少数民族”这一称谓似乎总是隐含了一种对黑人的攻击情绪。
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亚裔能够成功,为什么非洲裔却不行?”就是这一情绪的反映。
从这一称谓产生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它是如何演变成一种对其他不太成功的少数民族特别是黑人进行攻击和批判的工具的。
“模范少数民族”产生于民权运动中,政府刚刚颁布法令禁止种族主义歧视之初。
当时美国的移民政策刚刚进行过改革,政府有选择地允许一些来自亚洲国家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如医生、护士及工程师等进入美国,亚洲移民达到了一个高潮,而此时美国的民权运动也进入一个高潮。
不久之后,大量如《美国一个少数民族的崛起》的文章见诸报端。
这篇由美国新闻史界报道1966年发表的文章这样讲道:“在当前这样一个很多人要求给黑人提供数以百亿计美元支持以对其进行补偿拯救的时刻,本国的30,000华裔美国人却在没有得到任何政府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辛勤努力,默默的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