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建模方法

否则,k:=k+1, 转2
5) 计算 max
1 n
n i 1
w(k 1) i w(k ) i
关于如何确定成对比较矩阵 A (aij )nn 中元素 aij 的值,
Saaty等建议试用1~9尺度,即 aij 的取值范围是1,2,…,9 以及倒数是1,1\2,…,1\9, 判断矩阵的元素一般采用1~9及 其倒数的标度方法。
科研C2
w1(3)=(w11(3),w12(3),w13(3),0)T P1
P2
P3
P4
w2(3)=(0,0,w23(3),w24(3)T已得 讨论由w(2),W(3)=(w1(3), w2(3)) 计算第3层对第1层权向量
P1,P2只作教学, P4只作科研, P3兼作教学、科研。
w(3)的方法
C1,C2支配元素的数目不等
间
业 业 业 靠 通 C8
C1
C3 C4 C5 C6 C7
舒进 美
适出 化
C9
方 便
C11
C1
0
桥梁 D1
隧道 D2
渡船 D3
(1)过河效益层次结构
例3 横渡 江河、海峡 方案的抉择
经济代价 B1
过河的代价 A
社会代价 B2
环境代价 B3
投 操 冲冲 交 居 汽 对 对
入 作 击击 通 民 车 水 生
一致性指标
CI max n
n 1
随机一致性指标
判断 矩阵 1 2 3 4 5 6 7 8 9 10 阶数n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一致性比率
CR
CI RI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生评价相结合 的办法进行. 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 由于
评 价 中所 涉及 的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性 的多 、 定量 的少 , 只能 给 出定 性 的标准 并且 标 准 弹性 较 大 , 之 评 价 者 对 标 准 把 握 加
上存在的偏差及主观原 因, 降低 了评价结果 的准确度 和真 实性 . 一方 面 , 另 教学 质量 评 价指标 的 权重 往往 是 由少数专家根据经验直接拟定的 , 缺少数量分析作 为 依据 , 与实 际 情况 可能 会有 较 大偏 差 , 接影 响评 判 结 直 果. 因此探索对教学质量评价分析 ,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 结合的方法 , 即在专业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基础上 , 利用 具 有严 密 逻辑 性 的数学 方 法 , 可 能地剔 除 主观 成分 , 尽
合 理 确定 评价 指标 权 重 , 用 科 学 的定 量 手 段 刻 画 教 利
U 2 1
U2 2
A =
学质量评价中的定性 问题 , 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 到 较好 的融合 ,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克 服 只 有 定性 的教
学 质量 评价 工 作 中 的主 观 随 意性 , 而 提 高 教学 质 量 从 评 价 的可靠 性 、 确性 和客 观公 正性 . 准
1 基 于层 次 分析 法 的模糊 综 合 评判 模 型
层 次分 析法 是 由美 国运筹 学家 T ・ ・ at 出 L Say提 的一种 数学 方法 , 种 方 法 的优 点 是 定 性 与定 量 相结 这 合, 具有 高度 的逻辑性 、 系统性 、 洁性 和实用 性 , 简 是针
此, 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保证与提高高等学 校 教 学质 量 的主要 手段 , 已被广 泛 接受 和应 用 . 高 等 对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广东金融学院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曾彬2. 曾庆达3. 陈佳玲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 2013 年8 月 22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摘要本文是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系统问题,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十项指标的权值,并给出了一个新的评教分数的计分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亮点在于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数学模型。
首先,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充分考虑每个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并把贡献按权值进行分配;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归一化处理,得到两两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的定量描述,从而解决不同指标间的差异。
其次建立模糊综合评教模型,输入一组专家(同学)的模糊评价,通过最大隶属度原则把模糊评价输出为综合评价。
最后本文在难易程度不同的课程下(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下进行评价),得出同一教师的综合评价,发现其在不同课程下的综合评价均相同。
于是得出结论,该模型的确能解决不同课程难易程度带来的对总体评教的影响。
因为一个教师的综合教学质量并不应该在不同的课程下得到变化较大的评教。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

1层次分析法 (HP , 、 A ) 是实现思维过 况 。 程、 主观 判断规范化 、 数量化 的基本方法 。 及最终 的决策 , 往往将所涉及决策的相关 为了对较为复 杂问题做 出正确 的认识 以 价 体 系构 建 基于 A P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主要 H 因素分成 目标、 准则 、 方案等 多个层次。 结 分为教学质量 评价 体系的 A HP模型和模 合客观事 实, 利用 数学方法 , 计算每 个层 糊综合评 价多级模 型两大部分 。A HP模 次 内全 部 因素 相 对 重要性 的权重值 , 以 此进行综 合评价 、 定
文化 教育
型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框架, 为后期模 是反映指标 因素间重要程度关系的集合, 评判 结果 。 其实 多级评判模型无非就是多
糊 评 价 提 供 了 强 有 力 的数 据支 撑 ; 糊 综 具有 较 强 的导 向作 用 。 重 集 的 导 出依 赖 次重 复 着 统 一 的 模糊 评 判 过 程 , 模 权 该过 程 具
关键词: 教学质量; 层次分析法 : 模糊 综合评价方法 基金项 目: 河北省保定市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研 究项 目( 编号 :0 1 3 1) 2 10 0 1 中图分类号: 6 文献标识码: 64 A 收录 日期 :0 2年 2月 1 21 5日
最 高校开展教 学质量 评估是加 强师资 量分析和 比较 , 终 队伍 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深 做出决策 。对于教学
一
图 1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结构图 表 1 评价体系基本评价内容 级 二级指标 一级 二级指标
指标 指标
由于教学质量考核涉及面广泛 , 影响 对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的 教师教学的因素又较为复杂 多样 , 传统的 影响程度 。 对教师 教学质量 评价方法 一般 以定性 分 2 、模 糊综 合评 析 为主 , 无法摆脱主观片面性。 近年来 , 虽 价法 , 以模糊 数学 是 利用考 察对 然 高校 在评价体 系定量分 析方面做 出了 为基础 , 影 大量 的尝试与突破, 由于所建立 的评价 象的基本特 征 、 响 但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共3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共3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重要的多指标决策方法,其独特的定量分析模式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决策场景中。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AHP所依赖的判断矩阵等参数很难满足严格的一致性要求,这就使得AHP方法的有效性存在一定的争议。
针对这一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运而生,它将AHP和模糊理论相结合,充分考虑了决策者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从而提高了决策效果。
本文将通过研究和应用实例,探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选取决策指标和构建评价体系。
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决策方法,可以较好地处理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决策问题转化为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体系,在每个层次上进行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和权重赋值,最终得出总体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的模糊数常常用梯形和三角形模糊数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模糊数表示法其中,如(a)所示的梯形模糊数由四个参数a、b、c、d唯一确定,表示变量值在[a,b]和[c,d]之间的可能性;如(b)所示的三角形模糊数由三个参数a、b、c唯一确定,表示变量值在[a,c]之间的可能性。
2. 决策指标的选取和构建评价体系在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决策时,决策指标的选取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很关键的。
具体来说,决策指标应具备以下特点:(1) 目标明确:决策指标应当明确对应的决策目标,且目标应该是具有明确定义的。
(2) 可度量性强:决策指标应当具有可度量性和数量化的特点,以便进行量化分析。
(3) 影响因素少:决策指标应当尽量减少具有交叉影响的因素,以避免多重计数和重复计算。
(4) 数据可获取性高:决策指标的数据应当便于获取,能够反映决策现实,以便进行实际应用。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 根 i/一 2+1 a ∑ 3 据w l 1 a( n) ) =n / /
jl =
,
性 . 而需 要根 据 给 出 的评判 标 准 和实 因
( 12, ,) i , … n a≥ ( 一 )2, 以算 出 = n 1/ 可
为 了提 高课 堂 教 学质 量 . 牢牢 抓住 课 测 值 .经 过 模 糊 变 换 后 对 事 物 做 出评 R 的 排 序 向 量 = l , … , TO越 应 ( , 2 W ) t 价 模 糊 层次 分析 法是综 合运 用层 次分 小 表 示 决 策 者 越 重 视 因素 间重 要 程 度 析法 和模 糊 评判 来 解决 多 因 素 、 指标 多 评 价 问题 的一种 方法 。 了能 够准 确地 为 描 述 任 意两 个 因素 之 间关 于 某 准 则 的 相对 重要 程 度 .笔 者采 用 01 09标度 .~ . 法 . 由优 先 判 断矩 阵 改造 成 的模 糊一 且
两 种 极端 情况 :要 么选 某 个 指标 , 要
致 矩阵。 ∑/ 1 , n做 记 - , …,,交换 k / 2 ,
k =l
- r j 2+. / (ir / n O5将 优 先 关 系 矩 阵 改 造 q —) = 为模 糊一致 矩阵
忽视 了人 的判 断模 糊 出不 穷 . 堂 教 学 面临 着传 统 秉 承 与现 么 否定 某 个 指标 . 课 代 创 新 的 双重 使命 ,机 遇和 挑 战并 存 。
( ) 立 优 先 关 系 矩 阵 。 优 先 关 系 1建
将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综 合 评 价定 为 目 标层 .评 价 中主要 涉 及 的教 学 态度 、 教 学设 计 、 学 内 容 、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效 教 教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重庆市3个区县26个村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证

Ab s t r a c t :Ch o n g q i n g’t e r r a i n c o n d i t i o n - l o w h i l l a n d mo un t a i ns — i s o b v i o u s l y l i mi t e d t o r ur a l — l a n d u s e .La n d
态 的协调发 展 ; 因地 制 宜、 科 学规 划 , 充分调 动农 民参 与 土地整 治的 主动性 和积 极性 ; 加 强对土 地整 治效
益 的预测 和评价 研 究 , 完善 土地 整 治管理 体制 与机 制 。 关键 词 : 土地整 治 ; 指 标体 系; 层 次分析 ; 模 糊评 判 ; 效益评 价
好” 、 社 会效 益 “ 优 秀” 、 生 态效益 “ 中等 ” ; 在 注重 经济 效益和 社会 效益 的 同时 , 着力提 高 生态效益 , 以全 面
提 高综合 效益 。对 策建议 : 在农 村 土地整 治 中应加 强对 生 态环 境 的保护 和规 划建设 , 促进 经济 、 社会 、 生
— —
重庆市 3 个区县 2 6 个村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证
刘姝 驿 , 杨 庆媛 , 何春燕, 王 雪, 侯 培
( 西南 大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重庆 4 0 0 7 1 5 )
摘 要: 重庆低 山丘 陵的地 形条件 对农 村 土地利 用具有 明 显的制 约作 用。通 过 引导 农 户相 对 集 中居住 ,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化工园区(聚集区)的应用
化工园区(聚集区)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整体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该方法属于一种简单易行的化工园区(聚集区)安全评价方法。
该法有以下几点结论:
1)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方法,结合化工园的实际情况,客观、合理地选择评价指标,建立了化工园区安全现状评价模型。
2)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全面考虑影响系统安全的各种因素,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够充分体现评价因素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又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比一般的评价方法更符合客观实际。
评价结果可信、可靠。
3)该方法既可以用于系统的整体安全评价也可以用于局部的系统评价。
如:可以评价一个园区的安全状况以及园区中某个企业的安全状况,甚至企业中某部分作业的安全状况。
4)该方法易于实现计算机程序化,在计算机上即可得出评价人员因素评价结果,直观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一种较好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5)根据化工园区(聚集区)安全现状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可以了解整个园区的安全现状,可以通过对安全等级较差的指标的进一步分析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实现改善园区安全状况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A题城市交通模型分析参赛队员: 黄汉秦、乐晨阳、金霞参赛队编号:20160182016年5月20日~5月25日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章程。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A我们的参赛队编号为2016018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队员1.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队员2.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队员3.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日期: 2016 年 5 月 25 日编号和阅卷专用页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2016年5月15日制定城市交通模型分析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道路交通流量急剧增加,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
本篇论文针对道路拥挤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讨论拥堵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目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子准则层(二级指标)。
其次,建立评价集V=(优,良,中,差)。
对于目标层下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相对于第m 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由专家的百分数u 评判给出,即U =[0,100]应用模糊统计建立它们的隶属函数A(u), B(u), C(u) ,D(u),最后得出目标层的评价矩阵Ri ,(i=1,2,3,4,5)。
利用A,B 两城相互比较法,根据实际数据建立二级指标对于相应一级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P i (i=1,2,3,4,5)然后,我们经过N 次试验调查,明确了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构造模糊判断矩阵P ,利用公式1,ij ij n kj k u u u==∑ 1,n i ij j w u ==∑ 1,i i n j j w w w ==∑ []R W R W R W R W R W W R WO 5544332211,,,,==计算出权重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公式RI CICR =检验后,均有0.1CR <,由此得出各层次的权向量()12,,Tn W W W W =。
然后后,给出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其中O 是评价结果向量),应用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城市交通的绩效进行分级评价。
接着在改进方案中,我们具体以交叉口为中心建立模型,其中包括道路长度、宽度、车辆平均长度、车速等等考虑因素。
通过车辆排队长度可以间接判断交通拥堵情况,不需要测量车速、时间等因素而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成本和效率。
为管理城市交通要道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和依据。
【关键字】交通拥堵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绩效评价 隶属度一、问题重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385万辆,保有量净增1781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
汽车占机动车的比率迅速提高,近五年汽车占机动车比率从47.06%提高到61.82%,群众机动化出行方式经历了从摩托车到汽车的转变,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15年,小型载客汽车达1.36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达到1.24亿辆,占小型载客汽车的91.53%。
与2014年相比,私家车增加1877万辆,增长17.77%。
全国有4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北京、成都、深圳、上海、重庆、天津、苏州、郑州、杭州、广州、西安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
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超过60辆。
随着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增加,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普通成为焦点问题。
路网不畅、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行车难、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突显,对城市交通管理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运输研究所2006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被称为“汽车王国”的美国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2007年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测算,北京市每天因为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达到4000万元,每年损失146亿元。
对于交通堵塞这个世界性难题,各国政府和民间都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
交通拥堵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交通管理技术低下。
请你建立模型分析在现有交通路网架构的条件下,如何提高交通管理技术,改善城市交通。
二、问题分析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车辆因素、道路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四个个方面对城市交通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一个综合评分。
车辆因素主要从车辆自身对交通问题影响,包括车流量,车辆运载效率等;道路因素指标目的在于衡量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以及道路交通标线的设计;人为因素体现人为主观行动对交通的影响;社会因素从社会现象上分析对交通的影响。
利用A,B两城市比较法,通过实际数据对比计算相似度,构建模糊矩阵得出二级指标权重向量,再利用专家打分法一级指标权重向量,综合得出应用上述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城市交通进行评价,以判断城市交通的现状,诊断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为城市交通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考虑到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权重的过程中专家评分具有主观性,各指标具有离散性,因而会有误差,所以我们最后用模糊数学的知识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处理,对有些变量进行连续化处理,并建立其关于上级指标的隶属函数,进而计算出隶属度,由此隶属度构成的矩阵,综合各因素的权重列向量,经过矩阵运算,得出技术效益的综合结果。
由这些因素集的综合结果构成上一层的因素集,再根据上一层的权重分配方案,采取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到最终的综合分数。
三、模型假设假设一:我们的模型只列出了16项影响城市交通绩效的指标,因为宏观因素及微观因素,影响因素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假设除本文所列项目,其他因素的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
假设二:文中层次分析模型建构过程中涉及到了专家打分,但由于评分专家对所评方案的评分受个人因素影响,我们假设5个专家的打分是客观、公正的, 且对指标无明显偏好。
假设三:假设受评规划方案均满足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优化选择模型的基本要求。
四、符号说明1R .................................................................................... 人为因素的评价矩阵1P .................................................................................... 人为因素的模糊判断矩阵 1W .................................................................................... 人为因素的权向量2R .................................................................................. 道路因素的评价矩阵2P ..................................................................................... 道路因素的模糊判断矩阵2W ..................................................................................... 道路因素的权向量3R ..................................................................................... 车辆因素的评价矩阵3P ....................................................................................... 车辆因素的模糊判断矩阵 3W ...................................................................................... 车辆因素的权向量4R ...................................................................................... 社会因素的评价矩阵4P ....................................................................................... 社会因素的模糊判断矩阵 4W ....................................................................................... 社会因素的权向量5R ....................................................................................... 功能特征的评价矩阵5P ........................................................................................ 功能特征的模糊判断矩阵 5W ....................................................................................... 功能特征的权向量 P ......................................................................................... 总目标的模糊判断矩阵W ........................................................................................ 总目标的权向量O ......................................................................................... 评价结果向量λi ....................................................................................... 权系数Z ......................................................................................... 综合评价五、模型建立5.1 数学知识回顾5.1.1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1],是由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学家T.L.Satty 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