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为加强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普通外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腹腔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甲状腺腔镜技术、乳腺腔镜技术、经肛内镜微创技术(TEM)等诊疗技术。
普通外科涉及十二指肠镜、胃镜、结肠镜等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外科设有普通外科病区或专业组,每年收治普通外科患者不少于500例,完成普通外科手术不少于200例。
2.手术室条件要求。
(1)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有满足普通外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普通外科内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普通外科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经过普通外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手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开展普通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5年,普通外科病房开放床位数不少于60张,近5年累计完成普通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1000例,其中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15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年版)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设有独立的妇科病房,每年收治妇科疾病患者不少于例,完成妇科手术不少于例。
.手术室条件要求。
()妇科内镜手术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术前准备室、手术室、术后观察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
()配备满足开展妇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设有麻醉科、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妇科内镜手术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妇科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名以上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其中至少名具备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不少于年,近5年累计完成妇科内镜诊疗不少于例,其中,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不少于例,或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附件)不少于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相关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促进内镜诊疗适宜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内镜诊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人体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使用内镜器械在直视下或辅助设备支持下,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组织取材、止血、切除、引流、修补或重建通道等,以明确诊断、治愈疾病、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等为目的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我院所开展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我院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第六条医务处负责我院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分级管理第七条将内镜诊疗技术纳入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分级管理。
第八条各科室应对内镜操作人员进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科室考核合格后向医务处提出申请,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进行相应等级操作。
第三章临床应用管理第九条医务处应当定期对各涉及内镜操作的科室进行检查,以保证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二)具有与开展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辅助科室、设备和设施;(三)具有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四)具有经过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的与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五)具有内镜消毒灭菌设备、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并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相关操作规范和标准;(六)符合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其他要求;(七)具有与医疗机构级别相适应的制度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八)符合省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各科室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再满足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所规定的条件的,应当暂停或停止相应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
妇科内镜(宫腔镜、腹腔镜)诊疗技术(三、四级)质量控制指标

妇科内镜(宫腔镜、腹腔镜)诊疗技术(三、四级)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一、适应证符合率定义:符合妇科内镜治疗临床适应证的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妇科内镜治疗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适应证符合率= 符合妇科内镜临床治疗适应证的例次数×100%同期妇科内镜治疗总例次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妇科内镜治疗的规范性。
二、病理诊断率定义:实施妇科内镜治疗后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数占同期妇科内镜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病理诊断率= 接受妇科内镜治疗后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数×100%同期妇科内镜治疗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妇科内镜治疗的规范性。
三、妇科内镜四级手术MDT 执行率定义:MDT(Multidiciplinary Team)是指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
MDT 执行率是指妇科内镜四级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前执行 MDT 的患者数占同期妇科内镜四级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MDT 执行率=四级手术治疗前执行M D T的患者数×100%同期妇科内镜四级手术治疗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妇科内镜治疗的规范性。
四、知情同意书签署率定义:实施妇科内镜治疗的患者,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数占同期妇科内镜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数×100%同期妇科内镜治疗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妇科内镜诊治流程的规范性。
五、治疗方案完成率定义:实施妇科内镜治疗的患者,完成既定治疗方案者数占同期妇科内镜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治疗方案完成率= 完成既定治疗方案的患者数×100%同期妇科内镜治疗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妇科内镜治疗的规范性。
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定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指实施妇科内镜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占同期妇科内镜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不良反应发生率= 发生不良反×100%应的患者数同期妇科内镜治疗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妇科内镜治疗的安全性,是反映医疗机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09〕183号)(2009年11月5日)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设备、设施基本要求:1.能够满足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工作要求,内镜工作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手术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
内镜工作室要有各种相应的手术以及应急救治设备。
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3.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四)有至少2名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如: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盆底重建术、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分期手术等;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三级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妇科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不少于40张,5年内累计完成妇科内镜手术病例3000例以上,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累计300例以上,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诊疗科目。
4. 具备满足实施四级妇科内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设备、设施基本要求:1.能够满足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工作要求,内镜工作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手术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
内镜工作室要有各种相应的手术以及应急救治设备。
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3.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四)有至少2名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如: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盆底重建术、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分期手术等;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三级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妇科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不少于40张,5年内累计完成妇科内镜手术病例3000例以上,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累计300例以上,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诊疗科目。
4. 具备满足实施四级妇科内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妇科内镜诊疗医师。
妇科内镜工作制度

妇科内镜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妇科内镜诊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医疗机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内镜诊疗基本要求1. 妇科内镜诊疗应在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2. 妇科内镜诊疗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心、肺、肝、肾功能,确保患者能够耐受内镜手术。
3. 妇科内镜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4. 妇科内镜诊疗后,应做好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
三、内镜诊疗操作规程1. 宫腔镜诊疗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大小、位置、病变范围等。
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做好知情同意。
(2)手术操作:按照宫腔镜诊疗操作规程进行,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子宫肌层和血管。
(3)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及时处理并发症。
2. 腹腔镜诊疗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的情况。
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做好知情同意。
(2)手术操作:按照腹腔镜诊疗操作规程进行,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器官和组织。
(3)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及时处理并发症。
3. 阴道镜诊疗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了解阴道、宫颈等情况。
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做好知情同意。
(2)手术操作:按照阴道镜诊疗操作规程进行,轻柔操作,避免损伤阴道和宫颈。
(3)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内镜清洗、消毒与维护1. 内镜清洗、消毒应遵循《医疗机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内镜表面和通道无菌。
2. 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应专用,避免交叉使用。
3. 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应充分清洗内镜表面和通道,去除有机物和微生物。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要点

(3)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 (3)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 (3)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 。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负主要责任的与呼吸内 要求。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负主要责任的与儿 2000例,其中每年独立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 镜诊疗相关的医疗事故。 科呼吸内镜诊疗相关的医疗事故。 消化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50例。
3.开展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下呼吸内镜诊疗 技术的医疗机构,设有麻醉科或具有麻醉专业医 师,具备呼吸内镜相关的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3.开展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下儿科呼吸内镜 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设有麻醉科或具有儿科麻 醉专业医师,具备儿科呼吸内镜相关的麻醉技术 临床应用能力、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在三级医院从事呼吸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 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或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 以上。近5年累计独立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 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例。
(2)在三级医院从事儿科呼吸内镜诊疗工作不 少于5年,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从事消化内镜诊疗 任职资格。近5年累计完成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 工作不少于8年,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 术操作不少于500例,其中独立完成的按照四级 职资格3年以上。 手术管理的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例 。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儿科重症监护室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儿科呼吸内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 疗技术需求的麻醉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科室、 镜诊疗技术需求的麻醉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科 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设备和技术能力。 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 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 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二医师。 (一)医师。 (一)医师。 1.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 1.开展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同时 1.开展消化内镜手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 以下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 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 的呼吸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的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具有5年以上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经 (2)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目前从事呼吸 (2)有5年以上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经验,目 验,目前从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相关工作, 系统疾病诊疗相关工作,累计参与呼吸内镜诊疗 前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累计参与完成消 累计参与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操作不少于50例 技术操作不少于50例。 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200例。 。 (3)经过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 (3)经过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 (3)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 格。 核合格。 格。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儿科呼吸内镜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 诊疗技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 技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 技术的医师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应满足以下条件: 足以下条件: (1)开展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5年,取 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累 计独立完成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300例;其 中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 1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呼吸内镜诊 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本规范实施前,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 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 但须经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 展按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工作 。 4.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 经过培训,但须经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 力审核而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 技术。 (1)开展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5 年,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累计独立完成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200 例;其中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儿科呼吸内镜诊疗 操作不少于1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儿科呼吸内 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本规范实施前,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 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 但须经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 而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儿科呼吸内镜 诊疗工作。 4.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 经过培训,但须经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 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儿科呼吸 内镜诊疗工作。 (1)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8年,取 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累 计独立完成消化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500例;其 中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 少于3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消化内镜诊 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本规范实施前,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 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 但须经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 展按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工作 。 4.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 经过培训,但须经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 力审核而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 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设有独立的妇科病房,每年收治妇科疾病患者不少于500例,完成妇科手术不少于100例。
2.手术室条件要求。
(1)妇科内镜手术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术前准备室、手术室、术后观察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
(2)配备满足开展妇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妇科内镜手术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妇科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2名以上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备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近5年累计完成妇科内镜诊疗不少于3000例,其中,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不少于300例,或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附件
2)不少于6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相关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妇产科或妇科。
(2)有5年以上妇科诊疗工作经验,或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开展妇科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近3年累计独立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本规范实施前,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工作。
4.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工作。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从事妇科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拟从事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腹腔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近3年每年独立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腹腔镜诊疗不少于50例。
(4)拟从事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宫腔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近3年每年独立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宫腔镜诊疗不少于50例。
(5)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近3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妇科疾病诊疗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开展由具有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
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妇科内镜手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妇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妇科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
四、培训
拟从事妇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其中从事按照三、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分别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本辖区三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工作。
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三级甲等教学医院。
2.开展妇科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妇科开放床位不少于60张。
3.近5年累计收治妇科患者不少于8000例;每年完成妇科腹腔镜诊疗不少于800例、宫腔镜诊疗不少于400例,其中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不少于200例。
能够独立开展的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类型应当覆盖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中全部术种的60%以上。
4.有不少于4名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6.近3年举办过全国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医师培训要求。
1.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参与完成妇科内镜诊疗不少于60例,其中,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腹腔镜诊疗不少于30例、妇科宫腔镜诊疗不少于20例,并经考核合格。
2.在指导医师指导下,接受培训的医师应参与对患者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妇科内镜诊疗操作、妇科内镜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在境外接受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6个月以上,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培训基地考核合格后,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附件:1.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2.三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附件1
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子宫体积≥10孕周的全子宫切除术
(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三)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
(四)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
(五)子宫体积≥12孕周的多发肌瘤剔除术或直径≥8cm的肌壁间肌瘤剔除术
(六)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七)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八)大网膜切除术
(九)广泛子宫颈切除术
(十)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
(十一)膀胱颈尿道旁组织悬吊术
(十二)各类生殖道畸形矫治/成形术
(十三)剖宫产术后憩室/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
(十四)中孕期腹腔镜手术
(十五)输卵管吻合术
二、宫腔镜诊疗技术
(一)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
(二)II型粘膜下肌瘤及壁间内突肌瘤切除术
(三)直径≥5cm的I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四)多发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五)各类生殖道畸形矫治术
(六)特殊部位(宫颈、宫角、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妊娠切除术
(七)宫内节育器断裂、崁顿、迷失或胎盘残留等复杂宫内异物取出/切除术
(八)子宫内膜切除术
(九)剖宫产切口憩室修复术
三、跨学科手术
(一)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
(二)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
(三)肠管修补术
(四)血管修补术
(五)膀胱修补术
附件2
三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子宫体积<10孕周的全子宫切除术
(二)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
(三)子宫次全切除术
(四)子宫肌瘤(直径≥5cm但<8cm)剔除术
(五)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
(六)盆腔粘连松解术
(七)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八)子宫修补术
(九)残角子宫切除术
(十)输卵管成形术
(十一)输卵管伞端造口术
(十二)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
(十三)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
(十四)宫颈机能不全的腹腔镜环扎术
二、宫腔镜诊疗技术
(一)宫腔中度粘连切除及修复术
(二)I型黏膜下肌瘤(直径≥3cm但<5cm)切除术(三)直径≥5cm的O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四)选择性输卵管间质部插管术
(五)多发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