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合集下载

桂枝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桂枝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桂枝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别名处方来源汉·《伤寒论》。

剂型冲剂;合剂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汤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冲剂:每袋10g,每次1袋,日3次口服。

合剂:每次20ml,日3次口服。

用药禁忌1.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钩体病误用,有致肺大出血的报道。

2. 温病初起,发热不恶寒,汗多烦渴或内有湿热者禁用。

3.服后饮热粥、盖被取微汗,不可令大汗出。

4.外感风寒表实证不宜用。

不良反应临床应用1.偏瘫:应用本方加味:桂枝12g,白芍15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7枚,红花9g,防风9g。

因汗出过多,营阴耗伤重者白芍可增至30-40g;瘀血较重者,可减白芍量加赤芍。

气息低微,精神萎靡,脉浮者加黄芪。

治疗偏瘫24例,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8岁。

疗效标准:劳动力恢复,生活能自理者,为临床治愈;症状明显改善,偏废肢体能扶杖活动,言语不清者能说简单生活用语,为显效;服药后症状少有改善者为好转。

结果:服药最少者14剂,最多者103剂,平均58剂。

临床治愈者15例,显效6例,好转3例。

2.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应用本方加味:桂枝10g,白芍10g,鸡血藤30g,当归10g,防风10g,炙甘草5g,大枣5枚,生姜3g。

用水浸泡1日后,第1遍煎取250ml,分早晚2次服用。

第2遍煎至2500ml 于晚上服药后,趁药液温热擦洗患处15-25分钟,日用1剂。

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均在55岁以上;反复发作3年以上者16例,2年左右8例,10-30日者7例。

结果: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19例;好转(症状消失,有复发现象,应用本方治疗仍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

桂枝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桂枝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桂枝的功能主治和用量一、功能主治桂枝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桂枝的主要功能主治:1.解表发汗:桂枝具有辛温发散的特性,可以帮助人体散发寒邪,促进汗液的排出。

因此,桂枝常被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和外感寒邪引起的发热等症状。

2.祛风解痉:桂枝具有辛散风寒、祛除湿邪的功效,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和抽筋等症状。

桂枝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痉证和癫痫等病症。

3.散瘀止痛:桂枝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血瘀引起的疼痛。

桂枝常被用于治疗经闭痛经、腹痛以及创伤、跌打损伤等症状。

4.补阳助火:桂枝具有温阳补火、驱寒驱湿的功效,可以增强身体的阳气,改善寒湿体质和阳虚引起的症状。

桂枝常被用于治疗阳痿、寒湿痹痛和体虚畏寒等病症。

二、用量桂枝的用量通常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以下是桂枝的一般用量参考:1.干燥桂枝:一般建议每次使用3-9g,可酌情调整用量。

2.生姜桂枝汤:一般建议每次使用9-15g,可酌情调整用量。

3.苓桂术甘汤:一般建议每次使用9-15g,可酌情调整用量。

4.冲服桂枝汤剂:一般建议每次使用2-5g,可酌情调整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用量仅供参考,具体用量应根据中医师的建议和自身情况来确定。

使用桂枝时也要注意个体差异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三、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桂枝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对于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桂枝。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桂枝具有辛温的性质,忌食辛辣食物可以避免加重桂枝的作用。

3.忌食酒类及药物。

桂枝与酒类及某些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应避免同时使用。

4.长期大剂量使用时需注意肝肾功能。

长期大剂量使用桂枝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应定期检查相关指标。

5.注意药物过敏反应。

使用桂枝时,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红肿等),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在使用桂枝前,应事先咨询专业医师,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以便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
头痛、身体酸痛等症状。

其标准配方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和大枣。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成分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1. 桂枝,9克,具有温经散寒、解表和调和营卫的作用,有助
于缓解寒热错杂的症状。

2. 芍药,9克,能活血祛瘀、调理气血,对于经期不调、痛经
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生姜,6克,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和止呕的作用,有助于促
进汗出和调理胃肠功能。

4. 大枣,4枚,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有助于调理
脾胃功能和改善睡眠质量。

使用方法:
1. 将以上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煮药用的煎药瓦罐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约1000毫升。

3.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至药液剩约250毫升。

4. 煎煮过程中要不时搅拌,以免药材粘底糊锅。

5. 煎煮完成后,将药液倒入杯中,去渣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不适用于孕妇、体质虚弱、脾胃虚寒、阳虚内热等人群。

在服用桂枝汤时,建议遵医嘱,控制好药量和服用频次,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桂枝加芍药汤组成配方,用法用量,功效与作用

桂枝加芍药汤组成配方,用法用量,功效与作用

桂枝加芍药汤组成配方,用法用量,功效与作用【桂枝加芍药汤组成配方】桂枝9g(3两,去皮)、芍药18g(6两)、甘草6g(2两,炙)、生姜9g(3两,切)、大枣12枚(12枚,擘)。

【桂枝加芍药汤用法】水煎二次,分服。

【桂枝加芍药汤使用标准】若具备桂枝汤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而兼见以下各症之一者均可用之。

1.腹满时痛,脉多弦细。

2.腹痛下痢。

【按语】1.若表邪内陷,与肠胃有形积滞相搏而致腹满痛拒按者,即使表证未罢,也非本方所宜,当解表攻里,即桂枝加大黄汤是也。

诚如汪琥所说:“如腹满痛甚者,其人胃本实,虽因太阳病误下,热邪传入太阴,然太阴之邪,已归阳明,而入于府,此非里虚,乃里实痛也。

”2.本方证的“腹满时痛”日人东洞翁曰:“腹满时痛者,即拘急而痛也,因直腹筋之挛急过甚,且形腹壁膨满也。

”这有助于临床辨证。

3.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桂汤三方均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所组成,但所主治的病证各不相同,原因何在呢?有人说:。

“中医之秘,秘在剂量不传”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桂枝汤,桂枝、白芍各9g,乃为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桂枝加芍药汤,芍药的剂量变为18g,乃为治疗太阴腹痛之方,正如柯韵伯所说:“桂枝加芍药,小试建中之剂,……”而桂枝加桂汤中桂枝却是15g,变为治疗寒证奔豚的主方了。

为了引起医林同道的注意,我们不妨再例举一二。

例如枳术汤与枳术丸,二者均由枳实、白术构成,但剂量不同,所治的病证也不同,枳术汤乃枳实量倍白术,且作汤剂,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而枳术丸却是白术量倍枳实,改作丸剂,治疗乏力,纳呆,腹胀痞满,正如《医方论》所说:“一补脾,一去邪,简当有法,勿以其平而忽之。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也均由大黄、枳实和厚朴三味药组成,但因君药的剂量不同,故主治亦随之有异。

小承气汤重用大黄而为君,故其作用重在攻下,厚朴三物重用厚朴而为主,故作用在于行气消胀,诚如尤在泾所说:“厚朴三物与小承气同,但承气意在荡实,故君大黄,三物意在行气,故君厚朴,”由是观之古人立方命名,实包括辨证施治之意。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功效与作用桂枝汤的配方: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桂枝汤桂枝汤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6克)方歌: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伤寒论》古本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

以遍体湿润为度。

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

(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

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

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

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

桂枝皂角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桂枝皂角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桂枝皂角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我们所说的方剂。

今天为大家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我们所说的方剂。

今天为大家介绍桂枝皂角汤这种方剂。

【处方】桂枝1两,甘草半两,大枣12枚(去核),皂角4条(炙,去皮弦)。

【功能主治】肺痿。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

【摘录】《医统》卷四十五
对于文章介绍的关于桂枝皂角汤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在丰富阅历的同时增加对医药常识的理解。

生活常识分享。

论《金匮要略》桂枝的应用

论《金匮要略》桂枝的应用

论《金匮要略》桂枝的应用摘要:《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徐忠可誉为“后世杂病方书之祖,乃有药味有方论之灵素也”。

该书遣方用药结构严谨,配伍精当,堪称一绝。

书中桂枝一药备受崇尚,运用甚广,通过不同的配伍、用量、剂型、煎服方法等变化而体现出诸多功用。

全书前二十二篇,载方205首,就有52首有之。

可见仲景用桂枝治疗杂病是匠心独运,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

盖桂枝色赤,味辛甘,性温,能散能补,内外咸宜。

笔者在学习中,将其功用归纳浅释如下,纰漏之处,深望正之。

关键词:金匮要略1 解肌和营桂枝辛温,其解肌发表,透达营卫乃为其首功。

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腠理不固之表虚证。

主证为发热恶风,自汗出,脉浮缓。

常与敛阴和营之白芍相须为用,两者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之则解肌和营益卫最妙,更配姜、枣、草而为桂枝汤。

此方为后世治疗表虚证之代表方。

然其治疗里证而致阴阳不调,营卫不和者亦有论述,如治疗阴阳不调的妊娠恶阻症,“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用桂枝汤治疗即是例证,待阴阳调和则恶阻之症自除。

正如《金匮心典》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

”临床上对于久病体弱,产后诸虚而出现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寒等营卫不调,阴阳不和等证,皆可用桂枝配伍应用,所以桂枝解肌和营之功是内外相宜。

就桂枝汤的煎服法也有助于说明桂枝的药理作用,如宜“微火煮”、“适寒温服”、“待似有汗者益佳”及“温覆”以助药力,都说明当微取其汗为佳,外证得汗则风寒之邪随汗而解。

内证得汗,则知脾胃之气已和,津液复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阴阳自调,诸证乃除。

另外用于风寒表实证桂枝常配麻黄,麻黄发汗解表,桂枝解肌行卫气之郁,以助麻黄驱除表邪,如麻黄加术汤等。

2 降逆平冲桂枝辛温,有散寒蠲饮,平降冲逆之功。

如下焦阴寒之气上逆“气从小腹之上至心”的奔豚证,宜桂枝加桂汤,方中重用桂枝。

若下焦寒水之气内动,“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宜桂苓五味甘草汤,两方皆为桂枝配茯苓,以散寒化饮,培土制水,平降冲逆;“心中痞,诸逆心悬痛”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方中桂枝温阳化饮,平降逆气,配枳实、生姜散寒化饮,宽中下气除痞满。

桂枝加减8大类方

桂枝加减8大类方

桂枝加减8大类方一、桂枝加芍药汤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甘草(炙)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歌诀:桂枝加芍为建中,表里并病腹满疼,芍药加倍为缓急,虚劳里急常为宗。

【方解】桂枝汤加量芍药,以在解表的同时加强缓急止痛作用。

【仲景论述解析】《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解析:本太阳病,依法当发汗解表,而医反下之,不但表未解,并且因误下使腹肌不和,拘急剧甚,以至腹满时痛。

腹满时痛是太阴病常见的证候,因称属太阴也。

其实此腹满并非太阴病的虚满,此时的腹痛也非太阴病的寒痛,而是由于太阳病误下邪热内陷而呈为表里并病,但不是阴证而是阳证。

故以桂枝汤以解外,更加芍药以治腹满痛。

【临证思考】桂枝汤加芍药、饴糖即小建中汤,加饴糖更加强缓中止痛作用。

有的药房无饴糖,只好用本方,也能治腹满痛。

后世常加当归,是增加温中补血活血作用。

如加五灵脂亦妙。

凡腹痛伴见太阳表虚证,而里实不明显者,可选用本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腹拘急而满痛者。

【验案】刘某,男,30岁,1966年3月18日初诊。

胃脘疼痛四五年,伴见汗出恶风,左臂疼痛,胸胁满闷,脉弦滑,左浮细。

证属表虚挟腹肌不和,与桂枝加芍药汤: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10克。

结果:上药服五剂,胃脘疼减,仍感胸脘堵闷或灼热,与栀子豉枳实汤继调服而解。

二、桂枝加大黄汤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擘)4枚,甘草(炙)6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歌诀:桂枝加大黄汤方,本于桂枝加芍汤,虽然都是表里病,今有里实加大黄。

【方解】本方是于桂枝加芍药汤再加攻下的大黄,故治桂枝加芍药汤证而大便不通者。

【仲景论述解析】《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解析:本条的前半部分已在桂枝加芍药汤方解析,兹再就大实痛者以下文字略加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
用量
导语: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处方】桂枝生姜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处方】桂枝生姜各9克甘草6克皂荚1挺大枣12枚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痈,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别名】桂枝皂荚汤
【处方】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皂荚1挺,大枣12枚。

【功能主治】肺痿吐涎沫不止。

【用法用量】桂枝皂荚汤(《赤水玄珠》卷七)。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桂枝汤和营卫药,《千金》去芍药之酸收;参入皂荚1味,即《金匮》皂荚丸,不用蜜丸,而入汤液,然不若用汤送丸,不使皂荚之味棘喉,尤为得宜。

此唯肥盛多湿浊垢支塞肺胃者,方为合剂;若瘦人津液素槁,虽有痰血,亦难胜皂荚之荡涤也。

【摘录】《千金》卷十七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要注意的是,对那些不知道该不该选择它的人,要根据医生建议进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