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桂枝汤亦为调肝剂
清宫经方医案:清代皇宫御用经方

清宫经方医案:清代皇宫御用经方《伤寒杂病论》出自汉代张仲景之手,书中方剂经过千年流传至今,被尊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
回顾清代,宫中御医潜心古训、擅用经方者亦不在少数。
纵观当时之医案,其遣方用药、辨证论治,法度严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清宫医案中用过之经方,方类甚为齐全,涉及《伤寒论》113方及《金匮要略》25个篇章中之大要者。
笔者通过记录分析宫廷中加减化裁应用经方的案例,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光绪遗精用桂枝汤桂枝汤为《伤寒论》开篇第一方,被誉为“仲景群方之魁”。
其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滋阴和阳。
宫中御医深谙医理,对应用桂枝汤的知识颇为丰富与精到。
如光绪皇帝曾患遗精病症,御医李锡璋认为与肝相关,所谓“厥阴脉客于阴器则梦接内,相火鼓之,致肾不闭藏则遗”,处以桂枝汤原方加牡蛎、蛤粉、芡实等固涩之品以治疗。
考桂枝汤虽为调和荣卫之剂,实亦有温肝之力。
《伤寒论》中桂枝汤有多达十八种加减变化之法,尚无治遗精治验。
可见彼时宫中御医对桂枝汤之应用确有独特认识,真正能领悟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的要妙。
老年慈禧用承气类通腑治法在清宫医案中甚为常见,承气汤类方于清宫医案中多可见到,即使是“至尊之体”亦不少用,起到了驱除积滞,通里攻下,化瘀清热,推陈致新的作用。
《内经》中就有“去菀陈莝”及“中满者泻之于内”等指导原则。
而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于通腑治则的论述,无论是法还是方都是非常完备的。
如峻下方大承气汤、轻下方小承气汤、缓下方调胃承气汤,以及清热攻瘀之桃仁承气汤、逐水化结之大陷胸汤和十枣汤、润燥通便之麻子仁丸等在清宫医案中均多有应用者。
据清宫之记载,承气汤类使用广泛,大黄则使用最多,不仅用于内伤杂病及外感时令病,亦常用于妇科月经病。
由于大黄可有助于调经,故宫中妃嫔亦多用之,在此不多举例。
有关验方著作中也称熟大黄可疗百疾,虽曰过誉,但亦有一定之理。
现代药理证实大黄在消炎、抗菌、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循环方面均有裨益。
浅析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条畅三焦、调和营卫治疗肝癌

浅析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条畅三焦、调和营卫治疗肝癌发表时间:2018-08-27T09:52:42.8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5期作者:王媛媛汪湃冯世兵冯利[导读] 肝癌病机多与肝郁气滞、脾胃运化失司有关,本团队以柴胡桂枝汤为基础,治以和解少阳、条畅三焦、调和营卫1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 100013;2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100021;摘要:肝癌病机多与肝郁气滞、脾胃运化失司有关,本团队以柴胡桂枝汤为基础,治以和解少阳、条畅三焦、调和营卫,随证加减治疗肝癌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年老久病体弱、气血亏虚患者,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肝癌;中医治疗;高龄/超高龄患者;a brief analysis of Chaihu Guizhi Decoction treating liver cancer by reconciling shaoyang,regulating triple energizer,and regulating ying and weiWANG Yuan-yuan 1 FENG Shi-bing1 FEGN Li21 Beijing Hepingli Hospital,Beijing 100013 China;2 National Cancer Center/Cancer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100021,China;Abstract:The pathogenesis of liver cancer is related to liver 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and stomach loss. Our team uses the Chaihu Guizhi Decoction as a foundation to treat liver cancer by reconciling Shaoyang,regulating triple energizer,and regulating ying and wei. With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clinical licenses,the effect is good,and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frail,qi-blood-deficiency patients with chronic illness.Keywords:Chaihu Guizhi Decoction;Liver canc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Elderly patient;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60岁之前,肝癌是被诊断出的最普遍的癌症,并且在男性癌症死亡率中占比最高[1]。
桂枝汤加味治阳痿一则

桂枝汤加味治阳痿⼀则
【临床应⽤】
林家坤认为本⽅尚有温肝扶脾之功,⽽且桂技汤加淫⽺藿、⾁苁蓉、⽩术治疗因过⽤苦寒之品致阳痿患者,连服30剂⽽愈。
【病案举例】
陈某,54岁。
患者肝阳久虚,伤及脾肾之阳,以⾄阳事不举,阴冷囊缩,腰脊疼痛,纳呆,倦怠乏⼒,胁肋胀满,头昏眼花。
经服五⼦衍宗丸、肾⽓丸未效,⾆淡紫,苔薄⽩,脉沉弦迟。
此病由阳虚寒凝⽽致,治宜温肝益肾,扶脾养阳。
处⽅:桂枝12g,⽩芍12g,炙⽢草9g,⽣姜9g,⼤枣10枚,淫⽺藿9g,⾁苁蓉9g,⽩术6g,前后共服30剂⽽愈。
按语:前⼈有“肝病有实⽆虚,有热⽆寒。
”及“肝⽆补法”之说,从⽽约束了中医对肝寒证,特别是对肝阳虚证的研究。
事实上,桂枝汤就是⼀个温补肝阳的⽅剂,在临床中,⽤桂枝汤治疗的阳痿、阴囊冷、双⼿抖动、巅顶冷痛、胆怯、四肢不温、少腹冷痛等病证,均由肝阳虚导致的。
《本草纲⽬》说“⽊得桂⽽枯”,《长沙解药》谓桂枝“⼊肝家”,《别录》云其治“胁风胁痛”,可知桂枝能治肝病。
考桂枝为⾁桂树的嫩枝,《本草害利》谓⾁桂⽢⾟⼤热⼤温,⽓厚纯阳,乃温肝之猛将,据此推测,⾟⽢温之桂枝当属温肝之次将。
是以仲景在温肝养⾎之当归四逆汤、温肝祛瘀之温经汤中尝⽤桂枝,⽆不取其温肝之能。
所以认为,在桂枝汤中桂枝温肝,佐以炙⽢草、⽣姜、⼤枣等调理中焦之药,⼀可起到⾟⽢合化,以益肝阳之功;⼆可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效。
芍药酸苦微寒,主⼊肝经,能柔肝养⾎,补阴以配阳,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也。
总之,桂枝汤有温补肝阳的作⽤。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防风、神曲、使君子肉、厚朴、木香、白芍、陈皮。
【处方来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剂主治】寒气入胃,吐虫,面青,手足作冷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水煎服。
桂枝汤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厚朴(炒)、陈皮、甘草、桔梗、红花、柴胡、麦芽、神曲、木香。
2.对汗液分泌的调节作用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增加正常大鼠足跖部的汗腺分泌,抑制安痛定所致的汗腺
分泌亢进,也能拮抗阿托品引起的汗腺分泌减少。
3.抗炎镇痛作用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对抗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
鼠足肿胀,对小鼠甲醛性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还能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发
生数,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反应潜伏期。
4.抑制流感病毒和病毒性肺实变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明显减轻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降低肺实变,减
少肺组织中增殖的病毒颗粒数量。以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角叉菜胶性足肿胀、
炭末廓清功能为指标所作的正交设计实验结果显示,桂枝汤全方抑制病毒性肺炎,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的作用显著强于组成药味的各种组合。方中各组
方歌(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四)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明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桂枝汤加/减/换三方二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亦为理气之良药

「桂枝」亦为理气之良药导读:现行各版《中药学》教材与目前不少学者对桂枝的认识和研究,多侧重其通阳之功,笔者在临床运用中发现,桂枝还具有很好的理气作用,可作为理气良药。
本文总结桂枝理气作用主要为三:调和营卫之气、疏肝气、降逆气,而降逆气又可分为:降肺气、降胃气、降奔豚气。
注:本文首发于《环球中医药》2016年8月第9卷第8期。
作者:王安、王磊、徐文慧、王天琪、胡素敏;通讯作者:胡素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桂枝,味辛、甘,气香,性温,《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1]。
现行各版《中药学》教材将桂枝列为解表药,其功效常表述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水肿及心悸等。
笔者在临床运用中发现,桂枝一药,可升可降,用于治疗气机不利病证效果卓著,实为理气良药。
而目前桂枝理气之功并未引起大家足够重视,相关研究多不够深入、全面,故笔者从历代本草记载、方剂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桂枝这一功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调和营卫之气营卫二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两大物质基础。
正常情况下,卫在外可向内降入,营在内可向外升出,升出降入,周流不息,营卫和谐。
而不论内因或外因,破坏了这一动态平衡,就会出现营卫失调[2]:即营在内而不出,卫在外而不入。
桂枝辛温发散,透达营卫,既可疏散表邪,复卫降敛之性,又可透达营郁,助营向外升出,通过调节营卫间的气机升降来达到调和营卫的目的。
一对于桂枝调和营卫之气的应用最早见于《伤寒论》,其中桂枝汤与麻黄汤是治疗外感所致营卫失调的代表方。
两方均用到桂枝,但因病机不同,桂枝发挥的作用亦不同。
桂枝汤治太阳中风,风性主散,卫气外趋,不能固守营阴,营阴从卫气疏漏之处外泄,营弱卫强而自汗出[3]。
此为当降入者而浮盛,当升出者而升出太过[4]。
方中桂枝质轻,辛温发散,入肺、膀胱经,善疏卫通阳,使风邪自表而去,复卫降敛之性。
邓中炎教授运用桂枝汤类方的经验

文章编号:1007-3213(2001)01-0074-02邓中炎教授运用桂枝汤类方的经验王剑(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基公共实验室,广州510405)摘要: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邓中炎教授运用桂枝汤类方的独到经验。
认为桂枝汤及其类方用于外感可解肌发表,用于内伤可通气血、调营卫、和阴阳、调肝脾。
临床上用治慢性鼻窦炎、久咳、眩晕、慢性口腔溃疡、黄褐斑和痤疮、失眠、慢性胃肠炎及腰痛等证,用之得当,可获良效。
关键词:邓中炎;桂枝汤/治疗应用;鼻窦炎/中药疗法;口炎,口疮性/中药疗法;黄褐斑/中药疗法;眩晕/中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49.8文献标识码:A邓中炎教授为本校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在临床诊疗中灵活运用基础理论,获得了许多独到的心得。
其中,邓教授认为桂枝汤及其类方为仲景群方之魁,用于外感可解肌发表,用于内伤可通气血、调营卫、和阴阳、调肝脾。
以下举几例以证。
(1)桂枝汤治疗慢性鼻窦炎:陈某,男,37岁,患慢性鼻窦炎2年,时发鼻流黄白浓涕,伴眉棱部疼痛、头痛,舌淡暗,苔薄白,脉弦。
处方:桂枝12g 、白芍10g 、生姜6g 、大枣5枚、辛荑花12g 、苍耳子15g 、白芷10g 、荆芥12g 、大青叶15g 、野菊花15g 、法夏12g 、胆南星12g 、甘草6g 。
服上方7剂后,症状大为减轻,续服半月后痊愈。
按:以桂枝汤宣发卫气通鼻窍,加以清热药而寒温并用,适用于该病例寒热并存现象,若方中不加桂枝汤,则诸药上行力大为减弱,难以宣发卫气而透邪外出。
(2)桂枝汤治疗慢性咳嗽:张某,女,23岁,自诉1月前感冒,经抗菌消炎治疗后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消失,但咳嗽一直迁延不愈,时发干咳,少痰,舌淡白瘦薄,苔薄白,脉细。
处方:桂枝12g 、白芍10g 、生姜6g 、大枣5枚、白芥子12g 、苏子15g 、莱菔子12g 、桔梗12g 、杏仁10g 、甘草6g 。
服上方3剂即觉咳嗽减轻,服至7剂即痊愈。
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及体会

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及体会
在临床实践中,我对柴胡桂枝汤的运用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柴胡桂枝汤具有较强的解表作用。
柴胡桂枝汤中的柴胡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能够缓解发热、恶寒等表现,同时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治疗感冒、流感等病症时,常常选择使用柴胡桂枝汤。
其次,柴胡桂枝汤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临床中,如果病人出现经痛、胸痛、胁痛等症状,常常考虑使用柴胡桂枝汤。
因为桂枝和柴胡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病人的疼痛。
此外,柴胡桂枝汤还能够调理肝胆。
肝胆失调时,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胸闷、腹胀等症状。
柴胡桂枝汤中的药物能够调节肝胆功能,缓解相关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当然,柴胡桂枝汤也有一定的禁忌症。
对于体质较弱、脾胃功能较差的病人,柴胡桂枝汤具有刺激性较强的特点,容易导致脾胃功能紊乱,造成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柴胡桂枝汤时,需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确保治疗效果。
总之,柴胡桂枝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合理应用柴胡桂枝汤,可以有效治疗相关病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经典方剂桂枝汤治疗寒症(通用)

经典方剂桂枝汤治疗寒症寒症是指由于寒邪侵袭,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出现寒冷感和寒痛症状。
中医认为,寒症可分为表寒和里寒两种类型。
表寒症状主要表现为寒战、恶寒、畏寒等,而里寒则表现为腹痛、腹泻、寒冷等。
经典方剂桂枝汤是治疗寒症的常用方剂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桂枝汤的组成、作用机制以及使用方法。
一、桂枝汤的组成桂枝汤的主要成分是桂枝、神曲、白芍和生姜。
这四味中药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四诊”,具有温阳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1. 桂枝:桂枝是寒症中最主要的药材之一,具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身体驱散寒邪,增强阳气。
2. 神曲:神曲是一种发酵后的麦芽,具有温和散寒、促进消化等作用。
它可改善寒症引起的消化不良问题。
3. 白芍:白芍是一种具有舒肝解郁、活血散瘀作用的药材,常用于治疗寒症引起的腹痛、经期不调等问题。
4. 生姜:生姜是常见的辛温药材,能温中散寒、解散痰湿。
它可以辅助桂枝等药物发挥作用,加强身体对寒邪的抵抗能力。
二、桂枝汤的作用机制桂枝汤通过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寒症引起的寒战、恶寒等表现。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症引起的气血不畅问题。
另外,桂枝汤还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由于寒症引起的关节疼痛等症状。
三、桂枝汤的使用方法桂枝汤以中药煎剂的形式使用,可以口服或外用。
1. 口服方法:将桂枝、神曲、白芍、生姜等药材磨成粗粉,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煮沸后再煎30分钟左右,取出药渣,得到药液。
药液可口服,每天一次,每次喝完后保持半小时内不饮食。
2. 外用方法:将桂枝、神曲、白芍、生姜等药材煎煮成药液后,可以用于泡脚或温热敷的方式应用于患处。
温热敷可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
总之,经典方剂桂枝汤是治疗寒症的常用方剂,通过温阳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寒症引起的各种症状。
在使用桂枝汤时,注意药物的煎煮方法和使用剂量,以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释放,发挥最佳疗效。
在选择中药治疗寒症时,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以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和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桂枝汤亦为调肝剂
05针七叶涛桂枝汤为伤寒开篇第一方,《医宗金鉴》誉其为“群方之冠”。
孙思邈说:“桂枝汤,古称汤液之祖”。
此种赞誉源于桂枝汤类方之多,治疗之广,诸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当归四逆汤等等。
《皇汉医学》中即言:“仲景之方,凡二百余首,其用桂枝者,殆六十方,其中桂枝为主药者,垂三十方,可见是方亦比他方变化为最多也。
”桂枝汤一方,众家谓其调和营卫、气血、阴阳,一言以蔽之曰:外证得之解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洵非他方所可比拟者。
观古今众家似鲜有涉及桂枝汤对肝的治疗的观点,故本文我对桂枝汤能否调肝进行一些思考。
对于此桂枝汤调肝与否,需要从肝的生理、治肝之法与桂枝汤及其用药两方面论述。
《伤寒论》第12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汤仅此五味药,实际包含了两个基础方。
一为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两味药辛甘化阳以调阳;二为芍药甘草汤“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芍药、甘草两味药酸甘化以调阴。
桂枝又得生姜之辛助阳,芍药又得大枣之甘而益阴。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云:“桂枝汤,和方之祖……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助太阳融会肌气。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血……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谓之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春天应肝,肝气以升发为顺,似春天般柔和。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风》中指出:“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
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此文即“肝体阴而用阳”的内涵,体现了肝脏生理的阴阳之道,提示我们肝所升发之气与肝内所藏之阴血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正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体会叶天士“肝体阴而用阳”的理论思想,对治疗肝脏疾病极为重要,这一思想指导我们在处方遣药时应极其重视两点,那就是:调肝之气机,养肝之阴血。
此治肝之法在内经中早就蕴含,《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此辛、甘、酸三味正是桂枝、生姜之辛,芍药之酸,大枣、甘草之甘;我以为桂枝、生姜、甘草之辛甘恰助木之升散,调肝之气机,芍药、大枣、甘草酸甘化阴养肝、柔肝之阴血,缓肝之急。
那么对于桂枝汤是否调肝剂的论证最关键之处在于桂枝能否调肝气,其次芍药能否柔肝阴。
古之芍药,今分赤芍、白芍,桂枝汤中用为白芍,故只论述白芍。
《中药大辞典》: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本草崇原》:禀厥阴风木气而治肝。
能调血中之气。
《本草思辨录》:芍药十月生芽,正月出土,夏初开花,花大而荣,正似少阳渐入阳明,故得木气最盛。
《本草经疏》:能泻肝家火邪。
故其所主收而补。
制肝补脾。
《景岳全书》:故入血分,补血热之虚,泻
肝之火实。
《本草备要》:补血,泻肝,涩敛阴。
泻肝火,酸敛肝,肝以敛为泻,以散为补。
纵观诸家,芍药多为泻肝,敛阴,合甘草能和营血。
逍遥散、四逆散等疏肝明方中皆用芍药,芍药用以治肝毋庸置疑。
桂枝,《神农本草经》称之牡桂,味辛,温。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
利关节,补中益气。
桂枝气味辛、甘、温,此古今众家所共识,而至于归经众家不一。
《本草求真》言其入心、肝。
《本草经解》: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
至于功效,《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气味具薄,体轻而上升行,浮而升,阳也”正合肝气升发上行之势,同气相求以疏肝气。
《医林纂要》更是明言:“补肝泻肺。
”《汤液本草》中说:“利肝肺气。
轻薄者,宜入治眼目发散药。
”肝开窍与目,此说也旁证桂枝功效不离于肝。
众多医家中最明白的写着桂枝调肝的当属《长沙药解》:“入足厥阴肝。
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入肝胆而散遏抑。
”综上所述,我认为桂枝可以用来调肝气的,准确的说是助肝气升发、升散。
参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书,辨肝脏病证文并方:小泻肝汤: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大泻肝汤:枳实(熬)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小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大补肝汤: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二补肝方中均含桂枝,二泻肝中均含芍药,正合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之意。
仲景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芍药且能抑木疏土,姜、草、枣则为固护脾胃之虑。
桂枝配芍药,也正体现了“肝体阴而用阳”的理论思想。
根据以上论述,我认为桂枝汤可以用来调肝。
但仲景的桂枝汤示后人调肝之大法,而非仅仅调肝之成方,临证必要当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根据甘缓、辛补,酸泻辩证加减方能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