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金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金融学的核心理论:学生应具备深厚的金融理论基础,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投资与融资决策等方面的理论。

2.熟练掌握金融科研方法:学生应熟悉常用的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学等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独立的金融研究。

3.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学生应能够独立进行金融研究,包括选题、调研、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环节。

4.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学生应积极关注国际金融动态,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最新进展,具备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

5.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应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将学术成果应用于实际金融问题的解决。

二、培养内容1.专业课程学习:学生需修读一系列的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市场、投资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等方面的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

2.学术研究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课题的立项、论文撰写等活动,培养科研能力。

学校将组织学术沙龙、报告会等活动,提供与导师和其他研究生交流的机会,激发学术思维,培养独立科研能力。

3.学术论文写作:学生需撰写学术论文,体现研究成果。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撰写学术论文,并参与相关学术会议的展示与交流。

4.实践教学活动:学校将组织金融实践教学活动,如参观金融机构、企业、金融市场等,以加深学生对金融行业的实际操作和经验的理解。

5.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学院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学术交流访问等,提升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

三、培养方法为了提高金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采取以下培养方法:1.导师制度:学生将由专业导师进行指导和教学。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并定期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

2.小班教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控制班级规模,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

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金融学 研究生 培养方案

金融学 研究生 培养方案

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金融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以期为金融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培养目标: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他们应具备深厚的金融学理论基础,熟悉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具备金融分析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并能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中从事金融管理和研究工作。

二、课程设置: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需要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理论课程包括金融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金融学体系。

实践课程包括金融实务、金融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科研训练: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还应注重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并有机会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

四、实习实训: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注重实习实训环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通过安排实习岗位,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金融行业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导师指导: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加强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选择合适的导师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业能力。

六、国际交流: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应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

学生可以选择赴海外大学交流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知名学者和同行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七、综合评价: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学术论文评审、课程成绩评定、实习报告评估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

0270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0270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统计学(代码: 0270 )二级学科名称: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代码: 027001 )二级学科名称:经济统计(代码: 027002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统计(代码: 027003 )二级学科名称:管理统计与决策(代码: 027004 )二级学科名称:数量金融与保险精算(代码: 027005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1、本学科建设时间较长,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

我校统计学学科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建立于1958年,1994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广州市系统工程研究所,以社会、经济、科教、环境等领域中的复杂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统计分析研究工作。

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9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2011年我校统计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18人,博士生导师7人。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统计局以及国家软科学基金等30余项,省部级项目30项,合计获得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

出版学术专著9部,教材12部。

在《Biometrika》《Statistica Sinica》、《中国科学》、《统计研究》、《金融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

2、主要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学科带头人影响大。

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数理统计、经济统计理论与方法、管理统计与决策分析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如,本学科在时间序列分析领域已成为国内主要研究中心之一,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第八届泛华统计国际学术会议就是2010年在我校召开的。

3、学术交流频繁,学术地位高。

五年来,本学科组织了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香港等海外10多所高校与研究所开展了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有20多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大会报告。

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摘要: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和实际金融操作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本文将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和国际化培养等方面介绍该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

正文:一、课程教学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学生金融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掌握。

课程教学主要包括金融学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金融学基础课程包括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与投资、金融法规与法律、金融市场定价与风险管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金融统计分析、金融工程、金融建模与编程、投资银行业务与运作等。

此外,培养方案还安排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金融实践课程、金融展览等活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金融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践项目和兼职等。

实习是指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的一种实践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实践项目是指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参加的一种金融实践性项目,包括投资、风险管理、金融建模等。

兼职是指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的一种金融实践性兼职,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

三、科研创新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科研创新包括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会议等。

此外,培养方案还为学生提供了与导师联系和沟通的机会,导师为学生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

四、国际化培养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国际化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交换项目和国际化实习等。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代码: 025100一、培养目旳及基本规定1.培养目旳培养具有良好旳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充足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 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金融量化分析等知识与技能, 具有较强旳能在金融等部门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旳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2.基本规定(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具有良好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旳金融学理论基础与技能, 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 可以应用金融学旳有关理论和措施处理实际问题。

(3)纯熟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1.教学方式重视理论联络实际, 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旳能力, 并聘任有实践经验旳金融部门专家开设讲座、承担部分课程、协助指导学位论文选题。

2、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评估旳措施, 包括考试、平时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汇报等。

3.实践环节包括案例讨论、模拟训练、试验、专业实习等。

4.重视职业道德培养。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授予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并且合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其中, 在金融机构或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旳金融工作岗位实习不少于3个月, 应届本科生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实行学分制,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其中: 公共基础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14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

学位论文要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

论文内容应着眼于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倡导案例分析、调研汇报和产品设计等。

修满规定学分、完毕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 经校学位评估委员会审核, 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四、培养方向1.金融工程2.保险精算3.金融数据挖掘4.计算金融5.商业银行管理五、课程设置学院学位评估分委员会主席签名: 日期:学院公章:。

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0251

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0251

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0251摘要:1.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简介2.培养方案的目标与要求3.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4.实践环节与能力培养5.毕业要求与就业方向正文: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0251 是我国教育部门针对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定的一套规范性方案。

本文将从培养方案的简介、目标与要求、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实践环节与能力培养以及毕业要求与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简介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0251 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较强的金融实务操作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金融人才。

该方案适用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 年。

二、培养方案的目标与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3.具备较强的金融分析、决策、风险管理、投资理财等实务操作能力。

4.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写作、翻译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金融数据。

5.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0251 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

课程学分要求一般为30-40 学分,其中专业课学分占比在60% 以上。

四、实践环节与能力培养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0251 注重实践环节,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毕业要求与就业方向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0251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企业财务部门。

金融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4)一、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我国金融学领域从事应用研究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当代社会主义优秀理论成果,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有志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具有比较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对金融学的某个研究方向上有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对金融系统的运行与发展规律有一定的认知与理解,能够运用金融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金融数学2、金融统计3、计量经济4、保险精算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期限为2-3年。

原则上不提前毕业,对于特别优秀者,最多可提前一年。

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外,必须有一篇以上SCI或CSSCI论文发表,并须经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

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作者单位需为山东大学。

四、培养方式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提倡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研究生进行“三种经历”,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五、应修满的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30 ,其中必修24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选修6学分。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1、必修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

必修课分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基础课一般按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学位专业课一般按二级学科设置。

选修课必须包含2门专业课。

经学校批准建设的全英语教学课程要纳入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

思想政治理论,计3学分;第一外国语,计3学分。

由学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外语,计2学分,学院考核。

重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如学习2门及以上全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各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表中所标注的全英语课程,是我院全英语系列课程项目建设中的全英语课程,但是否已开始全英语授课,需经学院审核批准后,以授课语言全英语为准),可免修专业外语,并通过申请可直接获得相应学分;学位基础课2门,计6学分(测度与概率、高等数理统计引论、中高级微观经济学、中高级宏观经济学,四选二);学位专业课2门,计6学分(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金融经济学、时间序列理论与方法,三选二);前沿讲座,计2学分;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

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金融理论研究、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分析、金融工程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背景要求1.良好的数学、统计学基础,能够熟练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金融模型建立。

2.扎实的金融学基础知识,包括金融概论、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金融工程等,具备较强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相关知识。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金融软件进行金融数据处理和金融模型运算。

(二)培养模式1.课程学习:学生需要修满一定的专业课程,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市场、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学、数理金融等。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课程,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2.科研训练:学生需要参与金融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

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践实习:学生需要参与金融实践实习,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金融行业的实际操作和运作机制。

4.学术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

(三)学术论文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论文需具备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能够体现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论文选题需与金融学相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研究生培养计划1.年级培养计划第一学年:修读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逐步熟悉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第二学年:继续修读专业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开始进行科研训练和实践实习。

第三学年: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

2.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统计学等相关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工程、风险管理、投资学、衍生品定价等。

(3)实践课程:包括金融实践实习、金融模型应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研究生培养方案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 培养类别 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名称统计学 一级学科代码0714适用年级从2016级开始适用修订时间2016 年 6 月覆盖专业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00714Z2)基本学制三年学分学术型硕士(不含留学生):总学分=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32学分,非学位课学分≥5学分培养目标1、人文素质: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高尚的人文品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金融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能力素质:能够在中央银行以及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或者调查咨询公司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金融统计调查咨询、金融数据分析、风险管理和精算的高层次人才。

科研能力及创新培养要求1、科研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密切跟踪本专业学术研究前沿,系统掌握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对本专业学术领域中的理论问题与经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够运用本专业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所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专业学术活动、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至少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并提交一篇学术论文。

2、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研究学术领域的理论问题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对理论问题的研究应该具有学术创新价值,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应该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3、实践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项目为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三助”活动等。

在实践与创新培养环节,硕士生须至少修完5学分。

其中毕业实习为必修项目,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4-8周。

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有相关单位的评语或成绩并附调查报告,计2学分;其他项目为选修,共计3学分。

实践与创新学分的管理参见《硕士生培养办法》的相关章节。

培养方式1、培养制度:统计学专业金融统计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实行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2、培养原则: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以自学为主,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的方式教学,有选择地使用原版教材,采用双语讲授,注重系统知识的掌握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综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注重发现典型,重点培养,带动一般;鼓励硕士研究生积极发展自我,对有学术造诣,自我发展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实行奖励学分制;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帮助研究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提高修养,发展健全的人格,使研究生悟道明德、正直为人、踏实做事。

3、培养手段:坚持课堂教学、课外研究与课外实践并举,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培养,着重培养应用能力。

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并重,既强化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基本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应用能力的塑造;在导师指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申报与研究、积极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并撰写高水平参会论文、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与学科竞赛活动。

覆盖专业简介研究方向名称01 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覆盖专业简介及研究方向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0714Z3):专业依托我校经、法、管、文、史、哲、理、工八大学科的综合发展优势,突出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交*渗透的特点,加强金融学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金融统计人才。

02 数理统计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总学 分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备注21081001/21081002第一外国语(学硕)46821-22101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34 4 1 公共必修课21011003自然辩证法1 17 42 公共选修课从我校当年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课程目录中选修(须选3导课程一门) ≥5 ≥85 - 1-4 21032008中级微观经济学 3 51 4 1 21032009 中级宏观经济学3 514 2 学科基础课21132003 高等数理统计(统计专业统开) 3 51 4 1 21133001经济统计专题(统计专业统开)2 34 4 1 21133002 中级计量经济学(统计专业统开)3 514 2 21133003中级时间序列分析(全英文,统计专业统开)2 34 43 21133014 金融风险管理(全院统开) 2 34 4 2 21133035 统计分析专题(统计专业统开) 3 51 4 4 21133012 金融市场中的统计方法(全院统开)2 34 4 4 专业课21133042量化投资分析3 514 4 总计≥37其他要求涉及软件应用的课程,实验课时占总学时的15%以上。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选填)其他培养环节内容或要求考核时间及方式科研及学术成果 参与课题申报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第5学期,按课题立项与成果发表考核中期考核(博士必填)检查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学分累计水平、专业能力表现第3学期,由导师及导师组考核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广泛阅读本专业研究文献,确定具体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并撰写开题报告第3-4学期,由导师及导师组考核,开题时间为第4学期的4-5月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环节中,毕业实习为必修项目,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或第五学期,为期4-8周。

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有相关单位的评语或成绩并附调查报告;其他项目为选修,作为考察,不计入学分。

第5学期,由导师及导师组考核,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教学实践根据培养需要,由导师及导师组针对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安排1-2周教学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根据培养计划安排。

第2-5学期,由导师及导师组考核,提交教学实践报告学术训练定期参加本专业方向的学术研讨活动或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

第1-5学期,由导师及导师组考核,提交学术心得或学术研究报告10份。

符合要求者可获得2个学分。

学位论文研究生在课程结束,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并经认真考核筛选后方能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撰写经历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检查、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四个环节。

各环节的要求与时间安排如下:开题报告,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注重选题的创新与使用价值,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4月初至5月初,由导师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议,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论文的调查与撰写工作;论文进展检查,为了保证论文质量,将以小型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论文检查,学生报告与老师提问相结合,发现并及时解决论文撰写中出现的问题,论文的中期检查时间一般确定为当年的12月份;论文由初稿到最终定稿后进入论文评阅阶段,只有评阅合格的论文才能参加答辩,论文评阅时间一般在4月20日前完成;论文答辩由校内外专家组成,时间一般为5月20日前完成。

一般完成学位论文至少用6至12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要求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富有创新价值,对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或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

本学科主要文献、目录及刊物(选填)增加马列经典原著3本序号著作或期刊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考核方式备注(选读/必读)1 科学研究方法吴智晖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2 考查必读2 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2004 考查选读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吴琢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考查选读4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陈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考查必读5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高铁梅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考查必读6 高级计量经济学洪永淼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考查必读7 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与方法姜礼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考查选读8 金融市场中的统计模型和方法黎子良,邢海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考查选读9 金融工程中的蒙特卡罗方法格拉瑟曼(PaulGlasserman)、范韶华、孙武军: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考查选读10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王黎明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09考查选读11 时间序列分析:R语言[美]克莱尔等著,潘红宇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1考查选读12 广义线性模型[美]乔治·H·邓特曼,林毓玲译格致出版社 2011/09考查选读13 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邵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考查选读14 金融经济学十讲史树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考查选读15 保险精算原理与实务(第2版)王晓军孟生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考查选读16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张成军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考查选读17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王静龙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考查选读18 数量经济分析张晓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考查选读19 多元统计分析引论张尧庭、方开泰科学出版社 1982 考查选读20 多元统计分析与软件SAS 朱道元等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考查选读21 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美]John C.Hull华夏出版社 2000 考查选读22 金融工程[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赛尔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考查选读23 SAS系统SAS/ETS软件使用手册高惠璇等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02考查选读24 数据挖掘教程[美]MargarentH.Dunham著,郭崇慧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05考查选读25大数据处理与编程实践黄宜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01考查选读26统计决策理论及贝叶斯分析[美]J.O.Berger著,贾乃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05考查选读27Financial Calculus 【英】MartinBaxter,Andrew Renni,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考查选读28 计量经济学导论[美]J.M.伍德里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考查选读29 经济计量学[美]邹至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考查选读30 随机过程[美]S.M.Ross(何声武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7考查选读31 时间序列分析[美]G.E.P.Box[英]G.M.Jenkins(顾岚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7 考查选读32 应用线性回归[美]S.Weisberg,王静龙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考查选读33 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2004 考查选读3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吴琢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考查选读文献阅读考核方式:1.考核:将此文献作为课程考核或中期考核的考试范围;2.考查: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3.报告:撰写读书报告;4.其他:请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