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胆管扩张怎么回事

合集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后胆总管直径变化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后胆总管直径变化的临床意义
・ 4 3 6・
西 部 医学 2 0 1 3 年 3月 第 2 5卷 第 3 期 Me d J We s t C h i n a , Ma r c h 2 0 1 3 , Vo 1 . 2 5 , N o . 3
腹腔 镜 胆 囊切 除手 术 前后 胆 总管 直径 变化 的 临床 意 义
The c h a n g e s o f c o mmo n b i l e d u c t d i a me t e r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l a pa r o s c o p i c c h o l e c y s t e c t o my
性的增加达到最大值, 之 后 又逐 渐 缩 小 , 在 术后 1 8 O ~3 6 0 d左 右胆 总 管 直径 大 小恢 复 至术 前 , 而 且 在 这 个 动 态 变化 过 程
中胆 总 管 直 径 始 终 在 正 常值 范 围 内 。若 在 术后 3 6 0天 左 右 胆 总 管 直径 未 恢 复 至 正 常 , 则 需行 进 一步 检 查 , 以此 来排 除是
否 存 在 胆 道 其 它 疾 病 而 引起 胆 管扩 张现 象 。
【 关 键 词】 胆 囊 切 除 术 ; 腹 腔 镜 ;胆 总 管 直 径 ;术 前 ;术 后 【 中图 分 类 号】 R 6 5 7 . 4 【 文 献标 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u 1 6 7 2 — 3 5 1 1 . 2 0 1 3 . 0 3 . 0 4 3
者 L C前 的 胆 总 管直 径 均 在 5 . 1 ~5 . 4 mm 之 间 , 平均 ( 5 . 2 5 士0 . 6 ) mm; 术后 1 5 ~3 0 d患 者 的 胆 总 管 直 径 为 ( 5 . 3 士0 . 9 )

胆管扩张有什么症状【专业知识文档】

胆管扩张有什么症状【专业知识文档】

胆管扩张有什么症状【专业知识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文章导读出现胆管扩张,对于患者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发病的群体很多都是婴幼儿,患者的症状表现也比较明显,最常见的就是腹部有肿块出现,肚子痛的现象,另外常会引起黄疸的症状表现,这是最常见的胆管扩张的症状表现,出现腹痛的时候往往是绞痛。

患者会感到恶心呕吐,甚至引起出血,导致尿的淀粉酶出现升高。

胆管扩张有什么症状腹部肿块、腹痛和黄疸,被认为是本病的经典三联症状。

1、腹块位于右上腹,在肋缘下,巨大者可占全右腹,肿块光滑、球形,可有明显的囊肿弹性感,当囊内充满胆汁时,可呈实体感,好似肿瘤。

但常有体积大小改变,在感染、疼痛、黄疸发作期,肿块增大,症状缓解后肿块又可略为缩小。

小的胆管囊肿,由于位置很深,不易扪到。

2、腹痛发生于上腹中部或右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不一,有时呈持续性胀痛,有时是绞痛,病者常取屈膝俯卧体位,并拒食以减轻症状。

腹痛发作提示胆道出口梗阻,共通管内压上升,胰液胆汁可以相互逆流,引起胆管炎或胰腺炎的症状,因而临床上常伴发热,有时也有噁心呕吐。

症状发作时常伴有血、尿淀粉酶值的增高。

3、黄疸多为间歇性,常是幼儿的主要症状,黄疸的深度与胆道梗阻的程度有直接关系。

轻者临床上可无黄疸,但随感染、疼痛出现以后,则可暂时出现黄疸,粪色变淡或灰白,尿色较深。

以上症状均为间歇性。

由于胆管远端出口不通畅,胰胆逆流可致临床症发作。

当胆汁能顺利排流时,症状即减轻或消失。

间隔发作时间长短不一,有些发作频繁,有些长期无症状。

典型的三联症状,以往曾认为是本病的必有症状,实则不然。

在早期病例较少同时出现三大症状。

近年的报告,由于获早期诊断者日众,发现梭状扩张者增多,有三联症者尚不足10%。

多数病例仅有一种或两种症状。

据各家报道在60~70%病例腹部可扪及肿块,60~90%病例有黄疸,虽然黄疸很明显是梗阻性的,但事实上许多病人被诊断为肝炎,经反复发作始被确诊。

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

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

DOI:10.13558/ki.issn1672-3686.2018.03.002通讯作者:全志伟,200092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Email:zhiwquan@ ·全科医学继续教育·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胆囊切除术自1882年德国医师Langenbuch首次实施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胆道外科最常见的手术。

胆囊良性疾病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虽然胆囊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

术后长期存在以腹痛、腹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容易被外科医师忽略,一定程度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胆囊切除术后腹痛、腹胀、腹泻的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规范,通过文献汇总、专家讨论后形成共识,利于指导胆道外科医师的临床工作。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制订了《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以下简称共识)。

本共识中胆囊切除术专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不包括因其他肝胆胰等疾病联合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

本共识循证医学证据质量等级和推荐强度等级按照GRADE系统进行分级,证据等级分高、中、低、极低4级,推荐等级分强烈推荐和一般性推荐两级。

1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性胆源性腹痛诊断与治疗原则1.1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腹痛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胆囊切除术后部分患者有持续性或发作性上腹痛,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3.8%~37.0%。

胆囊切除术后腹痛大多为胆源性腹痛,其诊断标准为:疼痛位于腹上区和/或右季肋区,并符合以下条件:①疼痛逐渐加重至稳定水平,持续30min或更长时间。

胆结石手术之后胆总管内径正常值是多少

胆结石手术之后胆总管内径正常值是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胆结石手术之后胆总管内径正常值是多少
导语: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很多疾病也都显现出来,胆结石就是这样的一种疾病。

现如今治疗胆结石虽然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来治疗,而为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很多疾病也都显现出来,胆结石就是这样的一种疾病。

现如今治疗胆结石虽然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来治疗,而为了保证患者在手术之后可以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胆总管内径看是否在正常值之内。

那么,胆结石手术之后胆总管内径正常值是多少呢?
胆总管内径正常值:
1.幼儿:2~4mm
2.儿童:4~6mm
3.成年人:6~8mm
4.老年人:9~12mm以上,仅供你参考,因为人分地区、国家、人种不同,其正常值也有变化。

胆总管长约70~80mm,直径约4~6mm,一般认为胆总管内径在7~10mm为轻度扩张,大于10mm为显着扩张,肝内左右肝管内径>2mm,或大于伴行的门静脉1/3以上为其扩张。

胆囊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偶有上腹部不适感,入院超声检查,大部分胆总管直径在正常范围内,但也有部分胆总管显示扩张,胆总管扩张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生理性代偿扩张,也可能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结石残留、胆道感染等引起。

结合本组资料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主要原因有:
(1)术后胆总管扩张的主要因素。

据相关文献报道,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对于胆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作用,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从而引起胆总管代偿性扩张,另一方面由于胆囊缺失后,胆道系统失去原有的主要胆汁储存器官,胆汁储留引起慢性炎症。

随着年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38例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38例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3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

方法回顾我院近两年进行诊治的38例pcs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ercp后,30例患者出现血清淀粉酶—过性升高,术后均恢复正常;est患者术后第1、2d出现腹痛加重者4例,低热2例。

行腹腔镜胆囊管切除术后患者症状第2d即明显好转,第6d出院。

保守治疗患者平均3d后症状改善。

结论手术前检查并排除其他并存疾病,手术中进行规范操作,避免损伤胆管及遗留胆总管结石可有效预防pcs的发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96-02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也称胆囊摘除后遗症、再发性胆道综合症,系由于胆囊切除术后所出现的与胆系病变有关的临床症候群,包括轻度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和特异性的胆道症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lcs)是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仍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以无创性检查手段不能发现胆系内外有器质性病变而临床症状又持续存在的pcs。

随着lc的广泛开展,plcs患者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对plcs的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近两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cs患者3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平均1.8年。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或伴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彩超及mrcp检查:胆总管直径≥11mm者18例,均未能明确诊断。

血清总胆红素轻度升高(<34.2mmol/l)10例;ercp检查发现oddi括约肌狭窄26例,其中轻度功能性狭窄8例,纤维性狭窄18例。

胆总管轻度炎性狭窄2例,胆囊管遗留过长6例,迷走胆管残端漏4例。

治疗方法:oddi括约肌纤维性狭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切开乳头3~5mm;胆囊管遗留过长者行腹腔镜切除多余胆囊管,交汇处0.5cm结扎。

胆管扩张分级标准

胆管扩张分级标准

胆管扩张分级标准
胆管扩张是指胆道系统中的胆管(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发生异常扩张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胆管梗阻、胆石症、肝胆管感染等。

分级标准通常根据扩张的程度和涉及的范围来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般性的一些胆管扩张的分级标准:
1.轻度扩张:胆管的轻度扩张通常被定义为直径轻度增大,可能在正常范围的上限内。

这可能是正常变异或与轻微的生理性原因有关。

2.中度扩张:胆管的中度扩张可能表明有一些潜在问题,可能与部分胆管梗阻或其他问题有关。

直径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提示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3.重度扩张:胆管的重度扩张是一种较为明显的情况,可能涉及到大范围的胆管系统。

这可能是由于胆管梗阻等严重问题引起的,需要详细的医学检查和治疗。

4.分段性扩张:胆管扩张可能是分段性的,即仅涉及到部分胆管而非整个系统。

这可能与病变的特定位置或范围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原因。

5.全胆管扩张:胆管系统的全面扩张可能表明有严重的问题,例如胆总管梗阻。

这种情况可能需要紧急的医学干预和治疗。

具体的胆管扩张分级标准可能会因医学专业领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的医学影像报告或医生诊断中,会使用更具体和详细的描述。

在任何情况下,准确的分级对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和进一步的医学管理至关重要。

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临床症状、患者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等因素来确定胆管扩张的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胆囊全切术后并发囊管囊状扩张及囊内结石一侧

胆囊全切术后并发囊管囊状扩张及囊内结石一侧

胆囊全切术后并发囊管囊状扩张及囊内结石一侧
熊良能;单仲良;郭东山;罗道生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年(卷),期】2001(0)A03
【总页数】1页(P94-94)
【关键词】胆囊管扩;胆囊结石;并发症
【作者】熊良能;单仲良;郭东山;罗道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B超诊断肝内巨大胆管结石伴胆管囊状扩张1例 [J], 樊友彬;曾凡林
2.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Ⅰ型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 [J], 姜涛;张丹;张斌;张君良;刘宏宇;张学文
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囊状扩张临床诊断与超声诊断对照分析 [J], 张丰萍
4.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囊状扩张临床诊断与超声诊断对照分析 [J], 郭春;张潇
5.甲状腺次全切除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附248例囊内结扎法术后… [J], 解钰;陆承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疾病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英文名: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缩写:PCS别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ICD号:K91.5分类:消化科概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系指有过胆囊切除病史的患者术后发生的腹痛、消化不良等腹部症状的统称。

在胆囊切除的患者中,20%~40%在术后原有症状继续存在,或2~3个月后复发或出现新的症状。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综合征,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很多,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包括许多胆道和非胆道疾病,其中很多疾病与胆囊切除术本身无关。

这种“来源不明的疼痛”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流行病学:PCS的发现率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2个方面,列于表1。

由于上述诸多的影响因素,PCS的发生率报道殊异,范围在4%~40%。

PCS的发生率与以下因素无明显关系:①口服胆囊造影中显示的胆囊功能;②胆囊中结石的大小和数目;③无结石的胆囊炎。

病因:有人将PCS分为2类,第1类为现有诊断水平能明确原因的胆胰疾病;第2类为目前尚不能明确原因的“真正”PCS。

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为: 1.术前症状继续存在 (1)诊断错误或不全面:胆囊异常的标准不正确、吞气症、易激惹结肠、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溃疡、冠状动脉疾病、肋间神经炎。

(2)复发性胆石。

C D D C D D C D D C DD(3)肝内结石。

(4)邻近器官的病变:胰腺炎、Oddi括约肌狭窄、狭窄性胆总管炎或胆管炎、 肝病(肝硬化)、肿瘤被忽视。

2.胆囊切除术本身引起的症状(1)手术操作失败:遗留了肝内或肝外胆管结石、肿瘤被忽视。

(2)手术操作失误:损伤胆管。

即刻:出血、胆汁性腹膜炎、脓肿、瘘管;迟发:狭窄、胆囊管残余。

(3)术后粘连。

(4)生理紊乱:摘除了有功能的胆囊、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

3.其他 精神性因素等。

发病机制:“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限于胆道手术后继续存在或新近发生的肝外胆管解剖与生理方面的紊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切除后胆管扩张怎么回事
如果胆囊炎或者是胆囊结石比较严重的时候,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可能会发生胆管扩张的情况,比较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的胆道畸形,这时候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平时生活当中也要加强调养,尤其要注重饮食方面的调理。

★常见类型胆管扩张症为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以往认为是一种局限于胆总管的病变,因此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Caroli于1958年首先描述肝内末梢胆管的多发性囊状扩张病例,因此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又称Caroli病,属于先天性肝脏囊
性纤维性病变,认为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男性为多,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年。

早年报道的病例,并不伴有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但在以后的报告中2/3病例伴有先天性肝纤维化,并是常伴有各种肾脏病变,如多囊肾等,晚期病例并发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

按Sherlock分类,分为先天性肝纤维化、先天性肝内胆管
扩张症、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和先天性肝囊肿四类,统称为肝及胆道纤维多囊病。

肝胆系统可同时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病变。

本病以肝内胆管扩张和胆汁郁积所导致的胆小管炎症和结石,成为其病理和临床特点,但由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可起病于任何年龄,反复发作右上腹痛、发热和黄疸。

在发作时肝脏明显肿大,待感染控制后随着症状的好转,则肝脏常会较快缩小。

肝功能损害与临床症状并不成正比。

起病初期常被诊断为胆囊炎或肝脓肿,如若合并有先天性肝纤维化或肝外胆管扩张等其他纤维囊性病变,则症状更为复杂,可出现肝硬变症状、肝外胆道梗阻症状,以及泌尿感染症状等。

时常不能作出诊断,往往要等待外科处理才能确诊。

近年来由于超声显像和各种胆道造影技术等诊断方法的应用,可获得肝内病变的正确诊断,因此病例报道也日见增多,但往往将其他原因压迫所致的继发性胆道扩张也包括在内,从而使Caroli病的概念出现混乱。

★治疗方法以预防和治疗胆管炎为主要方法,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但治疗效果一般并不满意。

由于病变较广泛,所以外科治疗也时常不能成功,如病变限于一叶者可行肝叶切除,但据报道能切除者不足1/3病例。

长期预后极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