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声原理

合集下载

第09章朗读与说话(1)发声技巧

第09章朗读与说话(1)发声技巧
朗读与说话(一) 发声技巧
泰山学院中文系 于亚楠
一、发音原理和发音器官
1、发音原理 发音,是言语形成过程中最复杂的阶段。发
音内容的构成是在大脑中完成的,然后人脑发出 信号,通过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很小,很微弱,又不优 美动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艺术语言 中,仅仅依靠“声带”本身的声音去讲话的情形,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由声带发出的声音, 还必须在“气息”这一动力的推动下,通过喉咽 腔、口咽腔、鼻咽腔、口腔、鼻腔等各共鸣腔体, 加以扩大音量,美化音色,最后传出体外,才能 完成全部发音动作。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调——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四个调类。
传统说唱理论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 分。当代语言学家从音节结构的角度出发, 经过科学分析,认为:
字头——指声母加韵头(声母常随介 音而改变口型)。
字腹——指韵腹。 字尾——指韵尾。
2、吐字归音要领
呼气:呼气时,先要保持住吸气终止时托住气 流的状态,不致于使气流很快泄掉。然后两肋 慢慢还原,小腹逐渐放松,使气息犹如一条长 线,在适当的控制中均匀、平稳地呼出。
3、换气
朗读时适时地补充气息,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 表情达意的需要。换气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朗读允许有停顿的地方,从容不迫地 吸足一口气,为下面的表达准备好足够的气息, 这叫大气口,比较容易掌握;
班门弄斧 排山倒海 妙手回春 风卷残云 独具匠心 突飞猛进 鸟语花香 龙飞凤舞 瓜熟蒂落 口若悬河 烘云托月 价值连城 气壮山河 心旷神怡 中流砥柱 乘风破浪 生龙活虎 人才辈出
朗读时三腔应做到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协调统 一,方能使声音悦耳动听。

人体发声原理

人体发声原理

人体发声原理
人类发声是通过声带和声道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声带是位于喉部的一对肌肉
组织,当我们呼吸时,空气通过声带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音。

而声道则是将声音传导出来的通道,它包括咽部、口腔和鼻腔等部分。

人体发声的原理可以分为呼吸、发音和共鸣三个方面。

首先,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基础。

呼吸是通过肺部的气流来提供声带振动所需的
能量。

当我们呼吸时,肺部的气流会通过气管进入到声带的位置,激发声带振动。

这种振动产生的声波会随后通过声道传播出来,形成我们所说的声音。

其次,发音是指声带振动的过程。

声带振动是由呼吸激发的气流通过声带时,
声带产生的震动。

这种震动会在声带上产生一系列的声波,这些声波就是我们所说的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声带的张紧程度和长度来产生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最后,共鸣是指声音在声道中传播的过程。

声道包括咽部、口腔和鼻腔等部分,它们可以对声音进行共鸣和调节。

当声音通过声道时,这些部分会对声音进行共鸣,使声音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口腔和舌头的位置来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质。

总的来说,人体发声的原理是通过呼吸、发音和共鸣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来实
现的。

呼吸提供了声带振动所需的能量,发音产生了声音的基础,而共鸣则使声音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声音的产生和调节,从而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声音能力。

人体发音原理

人体发音原理
7舌尖 8舌面 9舌根
发音部位
• 双唇 唇齿 •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 1.塞音【瞬间完成】:发音部位先形成闭 塞,然后保持对气流的阻塞,最后让气 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如:b、p、d、 t、g、k。
• 2.擦音【可以持续】:两个发音部位靠近, 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 磨擦成声。如:f、s、sh、r、x、h。
发音原理
一、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 构成:
1. 肺(动力) 2. 声带(发音体) 3. 口 腔 、 鼻 腔 、 咽 腔 ( 共 鸣 腔 )
发音器官图
1唇 2齿 3齿龈 4硬腭 5软腭 6小舌 7舌尖 8舌面 9舌根 10咽腔 11会厌软骨 12声带 13喉头 14气管 15食道 16口腔 17鼻腔
• 5. 鼻腔胸腔共鸣训练
• 方法:先将歌词轻声朗读, 而后用“哼哼”音哼出歌调。
• 如:《青花瓷》
三、元音与辅音发音
(一)元音:
舌位的前后, 舌位的高低, 嘴唇的圆展。
普通话单元音
ɑoe iuü
本课程考核方式:
• 30% 课堂表现、平时练习 • 30% 期中考试(配乐朗读音频) • 朗读文章长度需超过400个音节,
塞 不送气 b
d
音 送气 p
t
塞 不送气
擦音 送气
鼻音 浊
m
n
边音 浊
l
擦清
f
音浊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塞 不送气 b
d
g
音 送气 p
t
k
塞 不送气
擦音 送气
鼻音 浊
m

人体朗诵发声原理

人体朗诵发声原理

任何发音体的发音,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a、发音体b、动力因素c、共鸣腔体以钢琴为例:琴弦是发音体,主要承担基音的发生;手指触动琴键带动小木锤敲击琴弦是基音发生的动力因素;琴体则是对原始基音进行加工处理的共鸣箱。

如果说前两个因素决定了音的机械性能,那么,共鸣腔则是使音具备了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

其对原本单薄暗淡的基音进行全方位包装修饰,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乐音。

由此可见,声音的美---美在共鸣。

人体朗诵发声同样具备以上三个条件:A、人体朗诵的发音体林俊卿博士在他的《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一书中谈到:‚普通说话以及歌唱中唱低音区时,应用的发声方法是---环甲肌拉长拉紧声带发音法,声音多系由声带振动产生;而用正确方法唱高音时,则应用的是---甲披裂肌缩短声带发音法,此时声带岁亦振动参与发音,但这样的声音大部分却是由空气通过声门的激动所发生,类似于‘簧管偶组’发音原理。

‛B、人体朗诵发声的动力因素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所在。

没有了呼吸的支持,声音也就无从谈起。

古人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氤氲自脐间出‛之说。

有关朗诵发声中的呼吸方法,众说纷纭,普遍认可的是---胸腹式呼吸。

这种呼吸避免了胸式呼吸位臵浅、气息量小的弊端,同时又综合了腹式呼吸位臵深、气息量大的优势,是一种有意识、有控制、有目的,同时带有一定技巧性的呼吸。

沈湘先生曾谈到:‚声音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发声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

‛足以说明呼吸在发声中的重要地位。

C、人体朗诵发声的共鸣腔体喉腔、咽腔、鼻腔、口腔是直接作用于发声的共鸣腔体,除此以外,胸腔、额窦、蝶窦也有共鸣作用。

林俊卿大夫在他的《发音的科学基础》中指出:‚软腭以下,如:口腔、咽腔、喉上部等处的主要作用是对声带所发的音起‘基音’共鸣(决定声音的音高),软腭以上有固定容积的部分及咽上部、胸腔等的作用,则是起泛音共鸣(影响声音的音色)。

‛人体发声的结构是相当复杂的,由于发声活动主要靠肌肉组织来协调,而肌肉组织的活动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这就给人体乐器的制造过程带来很大难度。

人体发音原理汇总

人体发音原理汇总

二、发声训练
• 1. 气息训练:
• 方法—— 先吸足一口气,屏息 数秒,然后用均匀而低微的带有 气息的声音(如说悄悄话那样) 数1-100。
• 2 . 吸气训练: “闻花香”
• 方法: 想像面前有一种自己最喜
爱的花,练习深深吸气进肺腑 的感觉。
• 3 . 节奏感训练:
• 方法:读句前吸足一口气,随声 而出的气息要平衡均匀,字音强 劲有力,富有节奏感。
从辅音的发音过程来看, 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 定的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 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音。
• 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 形成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就是 发音方法。
普通话声母(辅音)包 括……?
共有21个。普通话ຫໍສະໝຸດ 母表bpmf gkh zcs
dtnl jqx zh ch sh r
1唇 2齿 3齿龈 4硬腭
• 口腔是最重要的共鸣腔, 口腔中的不同发音器官和发 音部位相互配合,能够发出 语言当中的一般元音和多数 辅音。
3.2 咽 腔
咽腔是一个管状的“四岔 口”。
咽腔 上通鼻腔、前接口腔, 下连气管和食道。
• 软腭与小舌可以起到 调节的作用——它们 下垂时, 就打开了咽
腔通往鼻腔的通道, 而堵住了通往口腔的 通道。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1. 肺(动力) 2. 声带(发音体) 3. 口 腔 、 鼻 腔 、 咽 腔 ( 共 鸣 腔 )
发音器官图
1唇 2齿 3齿龈 4硬腭 5软腭 6小舌 7舌尖 8舌面 9舌根 10咽腔 11会厌软骨 12声带 13喉头 14气管 15食道 16口腔 17鼻腔
普通话单元音
ɑoe iuü
(二)辅音

人体发声原理

人体发声原理

人体发声原理人体发声的原理人类的声音是人的发音器官活动的结果,人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部分。

1、呼吸器官肺产生语音的动力基地,由肺部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

气管输送气流的通道,由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气管、支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经过一些发音器官的调节,才能发出不同的语音,2、声源器官:喉头和声带喉头由软骨组成,下通气管、上接咽腔。

声带位于喉头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

声带的前端、后端分别固定在软骨上。

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

肌肉收缩,使软骨活动起来,也同时带动声带活动,使声带放松或拉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震动发出声音,声音的高低不同是控制声带的松紧造成的。

3、声音的制造厂:口腔、鼻腔声带发出的声音只有经过共鸣器的调节,才能获得响亮的复杂的音色。

口腔是语音的主要共鸣器,也是各种音色的主要制造厂。

口腔中的发音器官包括:上下唇、上下齿、齿龈、上腭、小舌、舌头的等,舌头是口腔中最活跃的发音器官鼻腔是一种共鸣器,与口腔相通,通过小舌和软腭与口腔隔开,关闭鼻腔通道,发口音,打开鼻腔通道,发鼻音。

气息控制气息是指呼出吸入的气流,气息是发生的动力。

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情况同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效果的如何都有直接关系,同语势的强弱和感情的表达也关系密切。

我们平时说话,不必考虑操作和控制气息,但在朗读,演讲等艺术语言里,气息是催发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使自己的声音运用自如、清晰响亮、音色圆润,优美动人,送的远,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掌握呼吸和换气的技巧,1、呼吸(1)腹式呼吸(2)胸式呼吸(3)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时,两肩放松,胸稍内含,腰部挺直,两助打开,横膈下降,小腹微收,开始吸气时,要让气往下沉,吸足吸满,使胸腔和太腹同时向外扩张鼓起,而小腹则应向后收缩,使胸腔的容积逐渐增大,从而吸入大量气息。

气息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呼气。

如果呼气一开始,就立即使吸气肌肉群体放松,两肋迅速下塌,横膈膜迅速回弹到原位,气息很快就会被放出,气息就不能为用声提供很好的动力,就不能适应感情表达的需要。

歌唱技巧之发声原理

歌唱技巧之发声原理

歌唱的发声原理一、歌唱发声歌唱的发声是歌唱者使用特殊的方法,调节发声器官的共鸣,赋予嗓音以不同的音量、音质和音色。

为了获得一个洪亮而清晰的嗓音,需要熟悉人体发声器官的音响学规律。

人体的发声器官包括肺、喉、咽、鼻腔和口腔。

喉咽腔和口腔组成发声通道,通道的形状取决于吐字发音器官唇、下巴、舌和喉的位置,由于这些器官的不同动作,使发声通道在某些位置上收缩或扩张,形成不同的共鸣腔,使声音得到壮大或减弱。

从功能上看,声带是发声器官,位于管状喉头的底部,喉头正好连接咽腔。

咽腔是从口腔到食道之间较低宽的腔体,咽的顶部是软腭,它又是通向鼻腔的入口。

当软腭在其提起的位置时,到鼻腔的通道是关闭的,气息从口腔流出这样,当气息从肺部流出而声带闭合时,声门下的过量压力迫使声带分开,从声带之间经过的空气使气管产生出一种收缩力,它和声带一起,几乎立即使声门闭合。

随着压差的再次增高,迫使声带再次分开。

在开与闭的循环之中,把一串串空气波动送人喉咽腔这种振动的频率决定于肺里的气压和声带的机械性能。

一般说来,肺部压力越大,声带越薄和越紧张,声带的振动频率就越高。

由于这一串串波动,在发声通道中迅速地产生一种振荡气压形成共鸣,便产生了声音。

气流推动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声源基音。

其音高是振动频率的速度所决定的。

它是一个复合音,不是单一频率所形成的,是由基音频率和大量的泛音所组成。

泛音的振幅随着声带振动频率的减少而均匀地减少。

根据发声体所包含的各个频率成分的总和来看,一个歌唱家的“声源波谱”或振动频率的振幅与非歌唱家的区别不大,虽然轻声说话时的“声源波谱”与轻声歌唱时小有区别。

但是,当声带的振动频率与共鸣体所特有的共鸣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其声音强度增大。

声音和共鸣之间的频率差越大,所产生的声音就越弱。

发声器官是一个完整的共鸣体,声音经过这个音响共鸣体的传递,才能产生泛音共鸣,使声音增强。

人体的发声共鸣一般具有四个或五个共鸣腔,它们注入声音许多声源泛音。

歌唱时的发声器官有哪些

歌唱时的发声器官有哪些

歌唱时的发声器官有哪些歌唱时的发声器官1.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

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

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

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

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

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2.发声器官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

它包括喉头、声带。

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

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

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

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

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

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

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

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

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发声的原理
人类的声音是人的发音器官活动的结果,人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部分。

1、呼吸器官
肺产生语音的动力基地,由肺部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

气管输送气流的通道,由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气管、支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经过一些发音器官的调节,才能发出不同的语音,
2、声源器官:喉头和声带
喉头由软骨组成,下通气管、上接咽腔。

声带位于喉头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

声带的前端、后端分别固定在软骨上。

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

肌肉收缩,使软骨活动起来,也同时带动声带活动,使声带放松或拉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震动发出声音,声音的高低不同是控制声带的松紧造成的。

3、声音的制造厂:口腔、鼻腔
声带发出的声音只有经过共鸣器的调节,才能获得响亮的复杂的音色。

口腔是语音的主要共鸣器,也是各种音色的主要制造厂。

口腔中的发音器官包括:上下唇、上下齿、齿龈、上腭、小舌、舌头的等,舌头是口腔中最活跃的发音器官
鼻腔是一种共鸣器,与口腔相通,通过小舌和软腭与口腔隔开,关闭鼻腔通道,发口音,打开鼻腔通道,发鼻音。

气息控制
气息是指呼出吸入的气流,气息是发生的动力。

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情况同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效果的如何都有直接关系,同语势的强弱和感情的表达也关系密切。

我们平时说话,不必考虑操作和控制气息,但在朗读,演讲等艺术语言里,气息是催发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使自己的声音运用自如、清晰响亮、音色圆润,优美动人,送的远,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掌握呼吸和换气的技巧,
1、呼吸
(1)腹式呼吸
(2)胸式呼吸
(3)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时,两肩放松,胸稍内含,腰部挺直,两助打开,横膈下降,小腹微收,开始吸气时,要让气往下沉,吸足吸满,使胸腔和太腹同时向外扩张鼓起,而小腹则应向后收缩,使胸腔的容积逐渐增大,从而吸入大量气息。

气息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呼气。

如果呼气一开始,就立即使吸气肌肉群体放松,两肋迅速下塌,横膈膜迅速回弹到原位,气息很快就会被放出,气息就不能为用声提供很好的动力,就不能适应感情表达的需要。

因此,正确运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就要注意:
呼气开始阶段,吸气肌肉群体不要立即放松,也就是说两肋不要马上放松下塌,要继续保持张开状态。

而后,随说话的进行,两肋再在缓缓地放松下塌。

训练:(1)意念抬重物
(2)闻花香
(3)数数儿1—100 中间不换气
(4)“贯口”换气
人们说话时,总不能一口气将所要说的话说完,总要换气,以保证有足够的气息,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

换气的方法有大气口和小气口两种:
(1)大气口,是在表达允许作短暂停顿的地方,先吐出一点气,紧接着深深吸足一口气,为下边的说话准备足够的气息,这种少呼多吸的换气方法,就叫大气口。

用大气口的方式换气,要把气口安排在句中作稍长停顿的地方。

用这种方式换气,一要及时,凡可以换气的地方就要及时换气,不要错过机会;二要吸足气,以保证语气从容和音色的优美,防止出现气竭现象。

(2)小气口,是指说一句较长的话时,在可以进行气息停顿的地方,急速吸进一小口气,或在吐完前一个字时不露痕迹地带回一点气来,以弥补底气的不足。

这种只吸不呼的换气方法,叫小气口,也叫“偷气”“补气”。

用小气口换气,气口的选择要以不防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为原则。

用这种方法“补气”,一是动作要快;二是轻松自然,不露痕迹,做到字断气不断。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