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方言表示“蹲”义的“咕丢”本字考

合集下载

河北方言大集合

河北方言大集合

河北方言大集合日常生活类:1、外头地(堂屋)2、里头地(里屋)5、囔头~ (上面)6、那喊儿~(那儿)7、这喊儿~(这儿)8、背旯旮~ (阴凉地)9、多会儿(什么时间)10 、前响(上午)11 、响获(中午)12 、后半晌或半后晌(下午)13 、天擦黑、爷爷落、赶黑(太阳落山; 傍晚)14 、蒙蒙亮(天刚刚亮)15 、早盛、早起(早晨)16 、礼恂~(礼貌)17 、打滑擦儿(滑冰)18 、藏没没儿(捉迷藏)19 、前儿(前天)20 、先前儿(大前天)21 、夜儿(昨天)22 、今儿(今天)23 、明儿(明天)24 、后儿(后天)25 、外后儿(大后天)26 、浓带(鼻涕)27 、酣拉水(口水)物品类:1、日头<读:二头er tou>(太阳)2、后天爷(月亮)3 、土坷垃~ (土块)4 、碌碌尘~ (灰尘)5、道闯~ 、腰谜~(衣兜)6、大裤插(短裤)7、铺盖(被褥)8、盖服(被子)9、档头(被单)10 、屎夹(婴儿屎布)11 、茅缸、茅厕<读: 毛四mao si>(厕所)12 、仰层(顶棚)(矾山)13 、门弦(门坎)14 、玉黍撒(玉米轴)15 、黍黍秆(高粱秆)16 、廓銮(四周围起来的地方)17 、坎肩(马甲)18 、铺尺~ (破布)19 、相门(样子)20 、虹<读作:将jiang>(彩虹)21 、吊帼、长签(吊签)22 、窟窿(外债)23 、蛇皮袋(塑料编制袋)24 、洋灰(水泥)25 、洋车儿(自行车)26 、雀冬~ 、洋火(火柴)27 、烟洞(烟囱)28 、柳生(野生)29 、锅头(灶台)30 、信门~ (脑门)31 、胰~ (肥皂)32 、瓦篓儿(瓦当,滴水)33 、散水(为防雨水浸泡房屋,用石头或水泥做的导水平台)34 、阁台儿(台阶)35 、合辣(缝隙)36 、镜平(扁)37 、胡菜(胡须)38 、哈数、准气(计划、标准)食品类:1、疙碴(锅巴)2 、馍馍或老汉靠墙(玉米面锅贴)3、玉黍黍(玉米)4、山药(马铃薯)5、莴瓜(南瓜)6 、疙得白、抱头白(圆白菜)7、酸醋溜(沙棘粒)8、布布英(蒲公英)9、油榨鬼~ 、榨油鬼~(油饼)10 、扁食(饺子)11 、油塔~ (煎饼)12 、槽糕、槽子糕(蛋糕)13 、朝阳花~ (向日葵)14 、麻烦(葵花籽)15 、果匣(盒式糕点)16 、豆荚~ (豆角)17 、芫荽〈读:元续〉(香菜)18 、甜草苗(甘草)19 、红白薯(甘薯)20 、边烂、绑浪(白菜叶)动物类:1、牲口(牲畜)2、耗子(老鼠)3、老哇(乌鸦)4、蟒羔子(蛇)5、油汗(蚜虫)6、蛐蟮(蚯蚓)7、秋俩(蟋蟀)8、叫鱼(蝈蝈)9、蹦头、扁担(蝗虫)10 、水蜻儿(蜻蜓)有的地方叫大篮11 、嘣树虫(啄木鸟)12 、旱蚂蚱(蝉)13 、芥河马(癞蛤蟆;蟾蜍)14 、青疥(青蛙)15 、蛛蛛(蜘蛛)16 、家雀(麻雀)17 、野鸡(山鸡)18 、花花手巾、花把手巾(瓢虫)19 、金膀牛(金龟子)20 、草鸡(母鸡)21 、夜壁虎(蝙蝠)22 、孤娘(蛹)23 、板苍(田鼠)24 、粪牛(屎壳郎)25 、蛇蟆子(壁虎)26 、鞋底牛(土元)称谓:1、外父(岳父)2、外母娘(岳母)3、挑担(连襟)4 、老板(老太太)5、光棍汉(单身男人)6、老娘婆(接生婆)7、鞋底光儿(媒婆)8、歇顶(秃顶)9、先生(医生)10 、背锅儿(罗锅)11 、连巴腿儿(罗圈腿)12 、黏惹儿~ (粘着不下,摆脱不了的人)13 、结卡(结巴)14 、庄户汉儿(农民)15 、花花脸(画有戏剧脸谱的人)贬义类:1、打劫杠的(强盗)2、讨吃~(乞丐)3、闷棒(说话不讲究方式,爱发火)4、杨木广(不注意听,不知道赶什么)5、独积干(不稳重,爱出风头)7 、夹生头、倔巴头~ (多指男子厉害,不讲理爱发火)8、狗等对(骂人的话,指小孩犯了错误)9、孤出鳖(优柔寡断,导致事情办糟)10 、土鳖蛋、大头鳖(窝囊,被人哄骗受损失)11 、鬼出皮(批评或埋怨办事不成功的人)12 、涝窝猴(同胞的人或动物中,最后出生的一个)13 、囱蛋猴(多指小孩捣乱,影响大人做事)14 、肉筋贼(说话不痛快的人)15 、败杆(不学好的人)16 、馋国狼(什么活也不想干的人)17 、二狗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18 、二五眼(不怎么样)19 、黄风雾、荒轱辘(名词,做事鲁莽的人)20 、冬底怂(做了丢脸事的人)21 、“不机密”、“超秆儿”、“超葫芦”、“鲜货”(骂人的话,精神病、弱智的人)••…动词……1 、“得象(档象)”(觉得)2、档或(以为)3、若绝(骂)4、桑拜(说话不和蔼,教训人)5、修算(玩弄)6、搁老(掏)7、搁搅(搅拌)8、咬活(发痒)9、搁揪(蹲)10 、蛮了(扔了)11 、杠了(跑了)12 、抬了(藏起来)13 、料了(丢了)14 、偶了(饭被烧焦;糊了)15 、扣了(洒了)16 、乓了(肿了)17 、动弹(开始行动)18 、白捞毛(无偿服务)19 、叨败人(故意捉弄人)20 、摆阔(讲排场)21 、耍单儿(为漂亮,穿得薄)22 、溜添(溜须拍马屁)、丢盹、犯迷糊 (打瞌睡 ) 、糊擦(糊乱涂抹 ) 、骨出了 ( 衣服缩水;萎缩;不展 ) 、淹柳(蔫;植物萎缩) 、做生活 (做针线) 、摆一摆 (洗一洗) 、切脸 (擦脸)、揍(做) 、道古 (讲故事) 、割显、露显(贬义,展示自己的能耐) 、取转(离开)、鼓捣(弄;做) 、裹滤(含在嘴里吮吸) 、作踏(到处摆放) 、归置(收拾,整理) 、使唤(使用) 、打对、解在(使用物品注意保养,不使其受损) 、团劝(搓和)、打刮皮(说没用的话,开玩笑) 、串房檐头 ~ (老是租房居住) 、耐菜(不想吃,硬吃) 、扎菜(给别人添麻烦) 、护弄(敷衍,不认真) 、谋(读 mu 模)的(打算) 、搓得~ (让某人去做) 、填桑(吃) 、倒歇(讲) 、割涩(把剩下的完成)如割涩饭;割涩活儿。

无极方言本字考

无极方言本字考

无极方言本字考作者:尹凯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07期【提要】汉语方言中存在着许多有音无字的口语词,这些词的本字往往是汉语历史上曾经的通用字。

对方言本字的考释,有助于汉字史研究和方言研究。

本文主要依据古今音变规律,以音理探究、字形分析、方言佐证、文献佐证等方法,考证河北无极方言口语词的本字问题。

【关键词】本字无极方言音变规律无极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冀中平原腹地,东邻深泽,西、南连藁城,东南隔滹沱河与晋州相望,北界定州,在方言分区上属于冀鲁官话石济片赵深小片。

①境内口音以木刀沟为界,大致分为南北两片。

两片方言的差别主要在于部分连读变调和儿化韵的不同,在词汇方面则大体一致。

一、无极方言的声韵调系统无极方言的语音系统系笔者调查所得如下。

1.声母23个,包括零声母p pʰ m f,t tʰ n l,ʦʦʰ s,tʂ tʂʰʂʐ,ʨʨʰɕ,k kʰ ŋ x,Ǿ。

2.韻母39个,包括自成音节的 m]3.单字调5个阴平31 上声35 阴去51阳平213 阳去451二、无极方言本字【諴】iãn213“~iãn213”,意为“正好,正对事儿,正合适”,有正合心意的意思。

1.有量上的正合适。

如“~够”:剩下哩米~够做一顿饭。

再如“~好儿xɔr35”:在别人帮你打饭时,问你“够呗?”如果正好够了,可以说“~好儿。

”2.有时间上的正好。

譬如他提前俩小时出门儿,到喽无极,~赶对上石家庄哩车。

3.正好行得通,恰合心意。

如“~行儿ɕi r213”:你给路口儿那儿等着俺们~行儿,顺道儿,不耽误事儿。

《说文·言部》:“諴,和也。

《周书》曰:‘不能諴于小民。

’”又《书·召诰》:“其丕能諴于小民。

”《广韵》咸韵:“,和也。

”《集韵》咸韵:“諴,和也。

”意皆为“和谐,和洽。

”在今粤语广州话中,有“啱ŋam53”一词,为“合适、恰巧、刚好”之义,如:我讲两句,唔知啱唔啱。

《河南方言“蹲下”本字考docx

《河南方言“蹲下”本字考docx

河南方言“蹲下”本字考William JC Wang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多角度综合考证的方法,考求出河南方言“蹲下”的本字。

目前,学者们多是根据语音的演变考求“蹲下”的本字,但在语音和字形演变上的解释不足。

本文在考求本字时采用了以下方法:一,音韵论证和觅轨法相结合;二,,词义论证与语法史相结合;三,古文论证与移民史相结合。

笔者认为“蹲下”的本字应该分两类:古本字“居队”和今本字“踞坠”和“跍落”。

关键词:蹲下;居队;踞坠;跍落;古本字;今本字Textual Research of Original Characters of Squat in HenanDialect from Multi-PerspectivesAbstract:This paper is a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original characters of squat(蹲下)in Henandialect from multi-perspectives. At present,most scholars are doing this research on account of the phonetic evolution, but their research results and related explana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form and phonolog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re far from convincing. The following research methods ar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first, combination of phonological argument and sound-change trajectory method; second, combination of semantic argument and grammatical history; third, combination of ancient literary textures and immigrant histor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should be two kinds of original characters of squat in this paper: ancient original Chinese character“居队”and modern original Chinese character“踞坠”和“跍落”.Key words: squat;居队;踞坠;跍落;ancient original Chinese character;modern original Chinese character引言王福堂(2003)认为,本字问题是因汉语方言词语中音义变化或字形改变致使词语和字形失去联系而产生的。

河北方言试题及答案高中

河北方言试题及答案高中

河北方言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河北方言中,“嘅”字表示什么意思?A. 很B. 是C. 好D. 不答案:B2. 在河北方言中,“嗲”字通常用来形容什么?A. 食物B. 人C. 天气D. 地方答案:B3. 下列哪个词是河北方言中表示“朋友”的意思?A. 哥们儿B. 兄弟C. 姐妹D. 同伴答案:A4. “撂挑子”在河北方言中通常表示什么行为?A. 放弃B. 挑起C. 选择D. 决定答案:A5. “撂挑子”的反义词在河北方言中是什么?A. 拿起B. 坚持C. 选择D. 决定答案:B6. 在河北方言中,“嘅”字的反义词是什么?A. 不B. 非C. 否D. 无答案:A7. “撂挑子”和“拿起”在河北方言中分别表示什么?A. 放弃和坚持B. 坚持和放弃C. 选择和决定D. 决定和选择答案:A8. “嗲”字在河北方言中形容人时,通常是指什么?A. 可爱B. 讨厌C. 帅气D. 聪明答案:A9. “哥们儿”在河北方言中表示的是什么关系?A. 亲戚B. 朋友C. 同事D. 同学答案:B10. 下列哪个词是河北方言中表示“再见”的意思?A. 拜拜B. 再见C. 走好D. 回见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河北方言中的“______”表示“非常”。

答案:嘅12. 当你想要表达“我很好”时,河北方言中可以说“我______”。

答案:嘅好13. “______”在河北方言中表示“不客气”。

答案:嘅14. 如果你在河北方言中听到“______”,那可能是在说“朋友”。

答案:哥们儿15. “______”在河北方言中表示“放弃”。

答案:撂挑子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6. 请解释河北方言中“嗲”字的用法和含义。

答案:在河北方言中,“嗲”字通常用来形容人,尤其是女性,表示她们可爱、讨人喜欢。

17. 解释“撂挑子”在河北方言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使用该词的例句。

答案:“撂挑子”在河北方言中表示放弃或不继续做某事。

《河南方言“蹲下”本字考docx

《河南方言“蹲下”本字考docx

河南方言“蹲下”本字考William JC Wang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多角度综合考证的方法,考求出河南方言“蹲下”的本字。

目前,学者们多是根据语音的演变考求“蹲下”的本字,但在语音和字形演变上的解释不足。

本文在考求本字时采用了以下方法:一,音韵论证和觅轨法相结合;二,,词义论证与语法史相结合;三,古文论证与移民史相结合。

笔者认为“蹲下”的本字应该分两类:古本字“居队”和今本字“踞坠”和“跍落”。

关键词:蹲下;居队;踞坠;跍落;古本字;今本字Textual Research of Original Characters of Squat in HenanDialect from Multi-PerspectivesAbstract:This paper is a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original characters of squat(蹲下)in Henandialect from multi-perspectives. At present,most scholars are doing this research on account of the phonetic evolution, but their research results and related explana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form and phonolog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re far from convincing. The following research methods ar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first, combination of phonological argument and sound-change trajectory method; second, combination of semantic argument and grammatical history; third, combination of ancient literary textures and immigrant histor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should be two kinds of original characters of squat in this paper: ancient original Chinese character“居队”and modern original Chinese character“踞坠”和“跍落”.Key words: squat;居队;踞坠;跍落;ancient original Chinese character;modern original Chinese character引言王福堂(2003)认为,本字问题是因汉语方言词语中音义变化或字形改变致使词语和字形失去联系而产生的。

河南方言“蹲下”本字考

河南方言“蹲下”本字考

以 充 分 的 解 释 。文 章 在 考 求 本 字 时 采 用 三 种 方 法 :一 是 音 韵 论 证 觅 轨 法 相 结 合 ;二是
词 义 论 证 与 语 法 史 相 结 合 ;三 是 古 文 论 证 与 移 民 史 相 结 合 。文 章 认 为 “蹲 下 ”的本字
应 该 分 两 类 :古本字“居 队 ”和 今 本 字 “踞 坠 ”和 “鈷 落 ”。
D O I:10.19327/j. cnki. zuaxb. 1009 - 1750.2017.03. 016
河 南 方 言 “蹲 下 ”_ 穹考
Vo2l.03167.N06o. 3
王继超
(厦 门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福 建 厦 门 361000)
摘 要 :目前,学者们多是根据语音的演变考求“蹲下”的本字,但没有在语音和字形演变上予
以 上 是 考 求 本 字 的 传 统 方 法 。关 于 考 求 本 字 的方法问题,也有不少学者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理 论 。邓晓华(2006)提出运用同源词理论以及语言
接 触 理 论 来 解 决 方 言 的 本 字 研 究 问 题 。甘于恩 (2009)提 出 汉 语 方 言 本 字 考 订 的 “四 性 ”,即阐释 语音的关联性、意义的渐变性、字形的理据性及地 理的相近性。潘 悟 云 (2015)提 出 ,方言考本字的 “觅 轨 法 ”,即 在 觅 字 法 和 觅 音 法 难 以 考 证 出 本 字 时 ,依 据方言字音是同一个音变轨迹上的滞后阶 段 ,与正常音变处于同一条音变轨迹上,根据这一 条音变轨迹来确定其本字。
关 键 词 :河南方言;蹲下;居队;踞坠;姑落;古本字;今本字
H 中图分类号: 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1750(2017)03 -0097 -09

方言本字考

方言本字考

方言本字考1.爸爸。

《玉篇》蒲可切,婆上声。

《玉篇》父也。

《正字通》“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

后人因加父作爸字。

蜀谓老为波。

宋景文谓波当作皤”。

由上可见,“爸”古字为巴、八、波,后两字明显是借音,本字是“巴”。

在古音中,b、p经常不分,b 有时也读为d。

巴,通“大”,“巴”的本义是大蛇,可以吞象也。

古代的巴国,就是出现巴蛇的地方。

直到现在,还有人称父亲为大大,这是正宗的古音。

后来,“爸”音变为“父”。

古无轻唇音,f上古读为b、p,根据鱼模生麻的规律,“父”的上古音就是“巴”。

类似的音变还有:匍→爬;辅→巴;敷→巴。

当“巴”音变为“父”,后人便在工作思路“巴”上面加“父”构成“爸”,以区别于“巴”。

简言之,“爸”就是“父”,字义是“大”。

2.妈妈。

《广韵》莫补切。

《博雅》母也。

称母曰妈。

“马”在上古读若母,与豆、杜、大音近,表示大。

“马”加“女”,表示年长的妇女。

从“马”的字很多都表示大,比如:蚂蟥、蚂蚁、蚂蚱、马蜂、灶蚂子。

北方又将妈妈称为娘,本义指少女,泛指妇女,比如:姑娘、姨娘。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亲属称呼并不专指特定的人,而是指某类人。

比如“父”指父辈,有叔父、伯父之称;“妈”指女性父辈,有姑妈、姨妈、舅妈之称。

当前面没有任何限定时,便指最近的亲人,所以“父”指父亲,“妈”指母亲,“娘”也指母亲。

简言之,“妈”就是“母”,字义是“大”。

3.爷爷。

这个称呼比较乱,有的指父亲,有的指祖父,有时又指有权势的人或年长的老人。

“爷”古字,繁体字爷,从邪、从耶。

根据喻四归定的规律,y 声上古读d、t,古音读若毒、豆,表示老、大。

所以,用来指所有年长的人或有权势的人。

祖父,年长也;父亲,亦年长也;有权势的人,大人物也。

类似的称呼还有“爹”“伯”。

“爹”有的指父亲,有的指祖父。

爹,《广韵》屠可切。

因为t声由d声演变而来,屠可切读若夺。

“爹”从多,可见上古读若多,相当于“大”的古音,表示大、老。

“伯”叠韵通假为“大”,所以“伯伯”指父辈中最年长的,也指比自己父亲年长的。

田二河方言口语

田二河方言口语

田二河方言口语散——轻浮,高傲,玩味。

尖——吝啬,小气。

蛮太——很。

扣贼——聪明,伶俐。

嫩拿——您。

他拿——他的尊称。

一哈——一下,一会儿。

仰身-——马上。

一喀一丁喀一低喀一眯丝喀——一点点。

紧他——随他的便。

囊样像囊样——怎样,怎么样。

些微些虚——量少或程度轻。

耸家么机——什么。

这些——这里。

落些——那里。

拿些——哪里。

这气这暂这暂些——这会儿。

那气那暂那暂些——那会儿。

拿气拿暂拿暂些——哪会儿。

开限——远处。

拢限跟请(前)——附近,近处。

底哈都哈——下面,底下。

糊面——上面,表面。

冒得——没有。

赊了拐了错了拐——坏事了,事情未办成或弄坏了。

窝倒——堆积,屯积。

资金不能周转。

皮倒——男女间不正当的关系。

煨倒——半躺在被窝里。

阔倒——土方、物品堆放不严实。

阴倒——隐蔽,躲藏。

该倒——欠着。

卡倒——有意占用。

绳倒——扛着,顶着。

述倒——吸引人。

吊人味口,引人上钩。

向倒——围着,闲着。

相持着。

胎倒嗨倒——搪塞,拖着。

窟倒拽倒——蹲下,蹲着。

顿倒安倒嘎倒——放下。

腾瘦——互不相让,相互间生怕吃亏上当。

吹灯——打肿了眼睛。

收浆——教训、整治人。

碌瘦——小孩顽皮、好动。

止笨——嘱咐小孩不要顽皮。

圆范——耐心细致而又受商量。

揣皮——身体好,能够吃苦。

唾皮——慢性子,不当回事。

踏撒唾气——不修边幅。

丁梆——有本领,强硬。

撩将——会说话办事。

踏态——下辈人的性格、神态象上辈人。

麻木——不清醒,糊涂。

玩人——要面子,炫耀自己。

武墩——指人个子不大但很壮实。

雷实——结实,多,数量足。

饱满。

剩让——弹性。

蛮蠢——物品大而笨重,人肥胖,迟钝,不机灵。

扩旁——结实耐用。

糊骚——身体骚痒,麻烦,债务。

脱糊——脱干系。

铲干——父母和子女分家生活后,子女仍无偿吃用父母的饭食和钱财。

哈是——全是。

不好——病了。

颠了——不要了。

开颠——逃跑,躲避。

颠滴——麻烦,反复。

填憨——顶替他人受苦受罪。

嚷活——商量,说情,行贿。

厌气——讨厌,吵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方言表示“蹲”义的“咕丢”本字考
河北方言中表示“蹲”义的“咕丢”两个字,本字是“跍蹲”。

“跍”“蹲”二字同义连文,符合汉语语素复合造词的原理。

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跍”字很少使用以及“蹲”作为复合词后置音节沦为轻声,是造成“跍蹲”两个字本字模糊化的直接原因。

标签:河北方言蹲跍丢跍蹲
“蹲”在汉语中很早就已出现,意思是“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

”[1]《说文解字》:“蹲,居也。

从足,尊声。

”[2]《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许慎所著。

该书于永平十二年(公元100年)写就,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定稿,说明“蹲”字早在约2000年以前的汉语中就已经使用。

但在河北省诸多地方方言中,人们不说“蹲”,而说“咕丢”。

“咕丢”,用的是同音字,深州、辛集一帶方言的读音是[?ku tiou],其中的“咕”字,根据当地人哄孩子蹲下大小便时说“咕咕”([?ku ?kur]),循当地方言两个阴平字连读前一个字变阳平的变调原则,可道“咕”字的声调应该是阴平。


1980年,方言学者高玉振著文《深县方言本字考》[3],推定“咕丢”的“咕”,就是”跍”字。

并给出两个证据:一是《广韵》:“跍,苦胡切。

蹲貌。

”[4]一是《集韵》:“跍,空胡切,并音枯。

蹲貌。

”[5]
《说文解字》以“居”释“蹲”,《广韵》《集韵》以“蹲”释“跍”,联系今河北方言独说“跍”而不说“蹲”的事实,似乎能够说明:“跍”字的产生年代应该不会晚于“蹲”字。

那么,根据《广韵》《集韵》所给出的解释,可以肯定“跍”就是“咕丢”二字中“咕”的本字无疑。

可是,现在生活中常用的“居”字,根据它在古代韵图上的地位——“见”母平声合口三等“鱼”韵——和它在现代河北方言里读音为[??y]的情形,我们不难推寻出“居”字在中古时期的读音应该是[?ku]。

那么,同音的“居”字和“跍”字会是什么关系呢?
中古,或更早一些时代“居”字读[?ku]的现象,向我们表明历史上“居”字曾经发生过音义变化:随着“居”字读音由[?ku]变[??y],同时发生表义变化。

具体地说,由“蹲”义引申出“居住”义。

由此,出现“跍”字以安顿“居”字的本义,而让“居”字从此只表示引申义“居住”。

“跍”字出现以后,“居”字字义的一部分由“跍”字分任,“居”字从此只负责表示“居住”义,表示“蹲”义由“跍”字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居”字之后表示“蹲”义的,除“跍”字之外,还有一个“踞”字。

笔者以为“踞”字应该是俗字。

从造字法的角度看,虽然可以认为“踞”是一个形声字,从足居声,但是,“踞”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形声字,“居”从尸古声,已经是一个形声字,之后“居”整体作声旁,成就一个从足居声的新形声字,这跟“江”“河”“松”“柏”这类直接在“六书”原则上造出来的形声字具有本质的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看,“踞”字应是俗字。

当然,从现代汉语意义上来说,“踞”字早已不再表示“蹲”义,也不再表示“居住”义。

“踞”“跍”二字性质有所不同。

上文提到,“跍”是“居”字出现音变同时引申出“居住”义后新造出来代替,表示“居”字本义的一个字,是个规范字;而“踞”字实际只是民间创造的与“居”字共存的俗字,一个并非真正意义的形声字。

就我们所知,今河北、河南两省方言中表示“蹲”义的,大致是河北方言说“跍丢”的多些,河南方言说“跍踞”的多些。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跍踞”之为词,因“跍”“踞”二字同义连文,符合汉语造词理据。

因此,“跍丢”之为词,应该也是“跍”“丢”同义连文而得,问题在于“跍丢”的“丢”本字到底是哪个字。

如此,“丢”字能够透露的有关“跍丢”当年成词时的信息仅仅是:“丢”字所代表的那个字,中古系“端”母字。

那么,比之于“踞”字中古系“见”母字的语音事实,似乎可以假定为两种情形:第一,“跍丢”原是“跍踞”,即“丢”的本字是“踞”,其语音演变路线是:[?y]→[?iou]→[tiou];第二,“跍丢”原是“跍蹲”,即“丢”的本字是“蹲”,其语音演变路线是:[tu?n]→[tiou]。

我们认为后一种假定的语音演化路线更为直接、便捷,自然也更趋合理。

显然,按此推测,中古以后河北、河南两省方言在表示“蹲”义的词语的创造活动中,各有不同的用字选择上的考虑。

综上所述,河北方言表示“蹲”义的“咕丢”两个字,本字是“跍蹲”。

“跍”“蹲”二字同义连文符合汉语语素复合造词原理,“跍”字书面语很少使用以及“蹲”作为复合词后置音节沦为轻声,乃是造成“跍蹲”两个字本字模糊的直接原因。

附注:
①从古代的反切看,“跍”字声调应该是阴平,但在辛集方言中却是阳平。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高玉振.深县方言本字考[J].方言,1980,(4).
[4]陈彭年.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5]丁度.集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3.
(张仲霏神奈川横滨日本东亚学院221-08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