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龙山雪》《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对比翻译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②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盍(hé)去诸:盍,何不。
诸,“之乎”的合音。
何不赶走它呢?②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去.饥寒犹远/去.国怀乡B.是非若.所知也/若.夫阴雨霏霏C.乞.猫于中山/乞.人不屑也D.弗食.鸡则已耳/食.不饱力不足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与非像这样。
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没鸡。
B.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上。
C.这不是你的东西。
我害怕老鼠,而不在鸡。
D.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无鸡。
3.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专题32 湖心亭看雪(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2 湖心亭看雪(2023·河南鹤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类。
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
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
②糁:散开,散落。
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
④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是断绝的意思,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寂寒空旷。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点明作者独自前往,表现出作者痴迷山水、特立独行。
C.“上下一白”中的“一”是全的意思,写出了天、云、山、湖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D.“絮起风中”化用自“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写出了雪纷纷扬扬飘落的情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甲文段中作者与金陵人“痴”各有怎样的表现?4.两文段都描写了雪景,但手法和情感各不相同。
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描写雪景,不加渲染,采用________(描写手法),在赏雪对饮中隐含着_________的情感;乙文段描写雪景,充分发挥想象,采用________(修辞手法),通过写景表达出________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

13、湖心亭看雪——群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写景散文,作者常常通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达情感。
本文作者通过对醉翁亭秀丽环境、自然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知识、促进我们学会迁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
当然,用来作比较的文言选段,也可能不止两篇(段),可能将古代诗词,甚至现代文与文言文结合起来考查。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仍以字词为主,也涉及对内容的理解。
【技法点拨】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解题的基本步骤:1.初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其主要内容。
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其关系,以求更准确地理解。
2.落实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如在回答词义、句义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寻找突破口。
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解答时只要努力回忆和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绝大部分题目是能迎刃而解的。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阅读答案导语:《》通过写作者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湖心亭看雪》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①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
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太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念无与为乐者念:(2)湖中人鸟声俱绝绝:(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22.翻译画线句子。
(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3.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3分)选文时间景情甲文(1) 月景闲情乙文更定(2) (3)答案:21.(1)考虑、想到(2)完全没有了(3)尽力(4)于是,就22.(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2)他们很高兴的说,湖上怎么还有这么痴迷的人呢。
(4分。
每小题2分)23.(1)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2)冰花弥漫水天一色(2分)24.⑴夜(晚上、夜晚) ⑵雪景 (3)痴情【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湖心亭看雪阅读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参考答案《湖心亭看雪》出自明末清初张岱之手,虽然《湖心亭看雪》不是“记”中的名篇,但作者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美,用旷达和痴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以下是就业指导网为您搜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参考答案》,供同学们阅读参考。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本文描写雪景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的情景。
张岱《龙山雪》原文及翻译译文

张岱《龙山雪》原文及翻译译文1、张岱《龙山雪》原文及翻译译文张岱《龙山雪》原文及翻译张岱原文: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
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三鼓归寝。
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
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译文: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
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
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
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苍头(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
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声音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
三更的时候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一直到山脚下,满身是雪的站着。
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
2、《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译文《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张岱《余若水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张岱《余若水先生传》原文及翻译张岱原文: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进士。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答案解析【2019年山西省】

5.(12分)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山西省】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浅草才能没.马蹄②天与.云与山与水(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春日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游西湖。
【分析】《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这首写景诗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岱《龙山雪》《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对比翻译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
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
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
隍庙山门,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
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
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钦⑤之,竞不得醉。
马小卿唱曲,界生吹
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三鼓归寝。
马小卿、潘小妃相
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
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
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李芥(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
人(戏曲演员)。
生,指男演员。
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
③呆白:苍白。
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⑤欲(hē):通“喝”。
【阅读提示】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绍兴山阴人。
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
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小品文《湖心亭看雪》、《龙山雪》是其代表作。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万山载雪,明月薄之
2.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B.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C.义不杀少而杀众D.广起,夺而杀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②声为寒威所慑。
译文:
4.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没有,消失。
②迫近,靠近
2.D
3.①(此时的)西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②洞箫声像被严寒的
威力震慑住了。
4.阔大、纯净的雪景映照出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在冰
天雪地中,心灵脱去俗累,自由洒脱。
雪景的苍凉也折射出人生渺茫的
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答出其中一方面,意近即可) 译文: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深三尺多。
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们几
个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侯。
山峦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
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
坐久了觉得有点冷冽,苍头
(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这里指人)送酒来了,我们勉强举起大
杯子抗寒,酒气上升,合着积雪,竟然不醉。
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
洞箫和马小卿的曲子,箫声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出不来。
三更的时候我
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直到山脚,满身是雪的站着。
余下的人坐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