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学札记

合集下载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游园不值》。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应怜”“屐齿”“小扣”“柴扉”等。

(2)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蕴含的哲理。

(2)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词和重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色。

(2)提问学生:在春天里,你们都喜欢去哪些地方游玩?(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诗人也是在春天去游园,但是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屐齿”“柴扉”“应怜”等。

(4)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3、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应怜屐齿印苍苔”: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

应怜:大概是爱惜。

屐齿: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

“小扣柴扉久不开”: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可是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柴草编成的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窦桂梅——《游园不值》篇1师:好啊,课前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诗歌。

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这个人叫——生:贾岛。

师:读过这首诗吗?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聚》(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生:读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

一女生读的很精彩。

师:读得字正腔圆。

可以按照我们今天这样来读,两句,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

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种读法。

同学们,咱们学过汉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这样的两声我们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可以读的就要短促一点。

你看,第一句,闲是几声?生:二声。

居是几声?生:一声。

读的时候就可以拉长些,读成:闲-居-。

下面师生一起读:少邻并。

下面我可不说了,看看,该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男生像模像样读。

(众掌声)师:一会再试着读。

刚才她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敲”字。

我把“敲”字画了红色的。

有同学知道推敲在这里的故事吗?生:当时贾岛在想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知道用推好还是敲好。

他经过反复斟酌以后想到敲能突出夜色的静,然后就把敲列到古诗的第四句里了。

师:但他这灵感来自于一个人给他的建议,这人是——生:这人好像是韩愈。

师:对,在韩愈的建议下,他说夜太静了,有一点动就好,于是他就建议把推换成——生:敲。

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得这么多。

鼓励鼓励吧,谢谢你。

(同学们拍手)于是推敲这个故事便产生了。

于是推敲变成了韩愈和贾岛的一段美丽的佳话。

于是推敲便成了典故。

好啊,现在咱再读读贾岛的一首诗,这首同学们好像学过。

尽管窦老师在北京用的是北京教材,我相信同学们学过。

那么现在再读这首可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呀。

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窦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用古人最基本的方式读。

师:有意思,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但你发现没有,贾岛的这首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生答《题李凝幽聚》,都是拜访人。

北师大版《游园不值》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游园不值》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游园不值》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习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古诗词的喜爱。

2.引导学生关注《游园不值》这首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查阅工具书。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解释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人的情感变化。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人的审美情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诗歌鉴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诗歌创作。

五、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

2.结合诗歌,写一篇关于游园的短文。

六、课后反思1.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程度较高,但在理解诗意方面仍有不足。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

但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3.诗歌鉴赏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但创作能力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4.课后作业的设置,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但部分学生完成质量不高,需要加强监督和指导。

5.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较为自然流畅,但部分环节的讲解仍需改进。

今后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前言《游园不值》是唐朝著名诗人元稹的一首诗,它通过对游园的描绘,措辞委婉,从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此篇文档将由窦桂梅老师提供对《游园不值》的教学实录,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诗歌鉴赏:解读诗歌的各个方面,如诗的体裁、诗歌技法和文化内涵等,并探析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解读:通过探究此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感悟、领会此篇诗歌。

•教学参考:提供有关此诗教学的一些优秀案例和教学参考资料,以便读者更好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诗歌鉴赏诗歌题材《游园不值》是一首以游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们道德品质的失望和不满。

诗歌体裁《游园不值》是一首绝句,全诗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形式简洁,气势凝重,表达了作者对游园时看到的种种令人不快之事的感慨。

绝句,也称“四行诗”,是我国古典严格韵律诗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句四个字,共四行。

诗歌技法1.气象生动、肖象逼真2.暗示多,含蓄缜密3.多音双关,语言婉转诗歌分析诗歌全文分为首篇、次篇和杂感三部分,诗歌营造了一个游园的场景,通过游园时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作者的失望和失落。

首篇:杂感“咫尺天涯之外,共此娱彼。

岂无一物是世,何必常攀臂。

”诗篇一开始,便以“咫尺天涯之外”作为开头,打破了现场的 Reality,使人比较困惑。

其实,这里的“咫尺天涯”原意是指人们思维距离的天涯,即有些风景近在眼前而被人忽略掉了,而那些距离较远的娱乐措施却引得人青睐。

这正是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暗示多,含蓄缜密”的诗歌技法。

次篇:感志“塞上江南,乾坤日夜浮。

争波斗浪,喧呼岸上无。

”此句意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和事物在争斗前进,所以不能停留,否则就会被卷走。

窦桂梅老师认为,这一句诗是整部作品中鲜明的指向,纵横长卷,稳中有力;虚实呼应,清雅深长,巧妙地挖掘出了自己的价值。

杂感:“文翰成阁,妙手偶题,龙兴凤举。

洿池碧草,古往今来。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展示出一片春色满园的景象,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认知诗句,介绍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2、了解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模拟出)。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4、听到录音,听到示范点朗诵。

5、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6、王莎莎念,其他同学想要句子的意思,勾画出稀奇古怪的词语。

7、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应当:原意"必须",这里当"大概"、"可能将"谈。

怜:爱惜。

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长:很长时间。

②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

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8、存有感情地念,念出诗的韵味去。

①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绣/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斑斑,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出具插画,鼓励学生步入情境。

9、启发想象:①诗人并没进园,他怎么晓得园中早已就是满园春色呢?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a、存有柳树,存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存有浓烈的花香。

10、学生讲完后,自己动手设计,画画。

11、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出(踢在投影仪上)。

1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

编成儿歌或诗:老师示范点春色满园绿青苔,鸟语花香蝶蜂绑,花红柳绿笑开怀,红杏出墙引客去。

《游园不值》古诗(教学游园不值心得体会(多篇))

《游园不值》古诗(教学游园不值心得体会(多篇))

《游园不值》古诗(教学游园不值心得体会(多篇))第1篇:游园不值游园路上的“值”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学会本首诗中的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⑶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⑷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体悟心灵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寻觅春迹,导入古诗1、窗外雨潺潺,这是我们入冬以来的一场雨。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到自己积累的古诗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⑵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⑶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天来了,报春花悄悄地绽放了,让我们跟随着叶绍翁踏上游园的路,一起欣赏他的《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齐读课题,理解:不值,出示字典里的意思,选一选。

“游园不值”的意思是去游园却没有遇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寻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的生长点激活,为本课的古诗教学铺垫。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诗,要求读正确。

(相机评价字音朗读情况)正音:屐齿苍苔柴扉释义:“屐齿”,出示图片“屐”,木底鞋;齿,痕迹;屐齿,木底鞋踩过留下的痕迹。

“苍苔” (结合苍松、苍天理解“苍”。

)苍苔,一般来说都是长在一些石缝里面潮湿的地方。

路上有苍苔,应该是人迹长久不到的结果。

“柴扉”(出示书本,理解“扉页”“心扉”)柴扉就是柴门。

3、一首诗,大家把它读正确了还不够,还应该读岀节奏来,就像《推敲》里的贾岛那样吟哦。

你能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试着读一读吗?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游园不值》录制方式录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学习古诗景中有情、景中寓理的方法。

3、学会古诗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会古诗学习方法;了解古诗大意,学习古诗景中有情、景中寓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学习方法,导入新课。

1、六年了,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先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学写法)。

(出示课件)2、春天来临,朋友的园子里一定会美不胜收,让我们跟随叶绍翁的脚步一起去游园。

师范读。

(出示课件)3、诗人乘兴而去,却没有见到园中美景,我们从题目中“不值”这个词的注释中了解到“不值”就是“没有遇到”。

解诗题:叶绍翁游园却没遇到老朋友。

(出示课件)4、和叶绍翁游园,我们就要先了解他,让我们走进宋朝诗人叶绍翁,知作者。

(出示课件)二、了解古诗大意,学习古诗景中有情、景中寓理的方法。

1、出示前两句,了解古诗大意。

2、一路气喘吁吁,我们来到了朋友的园子,叶绍翁是怎样做的?(小扣柴扉久不开。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树枝做的柴门。

敲了这么久的门都没人开,叶绍翁会埋怨朋友吗?他才没有那么小气呢,叶绍翁猜测“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应怜屐齿印苍苔”。

怜:爱惜。

屐齿: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

我们把前两句连起来看看诗句的意思吧。

(出示课件)3、出示前两句,学习景中有情的方法。

叶绍翁敲门主人未开,他猜测园子里有刚发芽的苍苔怕被踩坏。

诗人眼中的苍苔绿绿的、嫩嫩的、柔柔的,仿佛刚出生的宝宝,他对苍苔充满了疼爱、怜惜之情,这小小的“怜”字可以看出叶绍翁惜春之情。

叶绍翁如此盼望看到园中美景,因此敲了一次又一次,从“久”这个字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失望之情。

(出示课件)苍苔、柴扉是景物,怜惜、失望是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的妙处。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程序: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二、检查预习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园不值》教学札记
《游园不值》(六年制第十册)是宋体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

这首古诗配有一幅“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彩色插图。

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分小组画出作者没看到的“满园春色”,并用幻灯打出来,再根据自己画的“满园春色”,向全班同学解说图上画的内容。

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