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光电效应
液晶光电效应

液晶光电效应实验研究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一般的液体内部分子排列是无序的,而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分子有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使它呈现晶体的各向异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偏振面旋转,双折射等效应。
液晶分子是含有极性基团的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偶极子会按电场方向取向,导致分子原有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液晶的光学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因外电场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改变成为液晶光电效应。
1 . 实验原理⑴晶光开关工作原理在未加驱动电压的情况下,来自光源的自然光经过偏振片P1后只剩下平行于透光轴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到达输出面的时,其偏振面旋转了90度,这是光的偏振面与P2的透光轴平行,因而有光通过。
在施加足够电压情况下,在静电场的作用下,除了基片附近的液晶分子被基片“锚定”以外,其他液晶分子趋于平行于电场方向排列。
于是原来的扭曲结构被破坏,成为了均匀结构,如图,从P1透射出来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在液晶中传播时不再旋转,保持原来的偏振方向到达下电极。
这时光的偏振方向与P2正交,因而光被关断。
由于上述光开关在没有电场的情况下让光透过,加上电场的时候光被关断,因此叫做常通型光开关,又叫做常白模式。
若P1和P2的透光轴相互平行,则构成常黑模式。
(2)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对于常白模式的液晶,其透过率随外加电压升高而降低,在一定电压下达到最低点,此后略有变化。
阈值电压:透过率900%时的驱动电压关断电压:透过率10%时的驱动电压(3)液晶光开关的时间响应特性加上或者去掉驱动电压能使液晶得开关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液晶分子排序发生变化,这种重新排列需要一定时间。
上升时间:透过率由10%升到90%所需时间下降时间:透过率由90%降到10%所需时间液晶的响应时间越短,显示动态图像的效果越好,这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指标。
(4)液晶光开关的视角特性液晶光开关的视角特性表示对比度与视角的关系。
对比度定义为光开关打开和关断时透射光强度之比,对比度大于5时,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对比度小于2,图像就模糊不清了。
液晶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液晶光电效应实验报告液晶光电效应是指当液晶受到光照射时,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电场效应的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液晶光电效应,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实验仪器与材料:1. 液晶样品。
2. 偏振光源。
3. 偏振片。
4. 电压源。
5. 示波器。
6. 光源。
7. 电源。
8. 电压表。
9. 电流表。
10. 电阻。
实验步骤:1. 将液晶样品置于偏振片之间,使其与偏振光源垂直。
2. 调节偏振光源,使其通过偏振片后照射到液晶样品上。
3. 通过电压源对液晶样品施加不同的电压,观察并记录液晶样品的光透过率随电压的变化情况。
4. 使用示波器对液晶样品施加电压后的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液晶样品在不同电压下的光透过率发生了变化。
当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光的透过率发生了变化。
通过示波器的监测,我们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液晶样品的响应时间和稳定性。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液晶光电效应存在的结论,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液晶光电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取向改变,从而影响光的透过率。
这一现象在液晶显示器等光电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液晶光电效应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液晶光电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现象,在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光电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液晶光电效应的机理和特性,以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光电器件的研发和生产中。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其他光电效应现象,为光电器件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液晶光电效应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光电器件的认识,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光电器件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物理实验---液晶光电效应

⼤学物理实验---液晶光电效应实验题⽬:液晶电光效应实验⽬的:1、在掌握液晶光开关的基本⼯作原理的基础上,测量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曲线;2、观察液晶光开关的时间响应曲线,并求出液晶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3、测量液晶显⽰器的视⾓特性;4、了解⼀般液晶显⽰器件的⼯作原理。
实验原理:TN型液晶光开关⼯作原理两张偏振⽚贴于玻璃的两⾯,上下电极的定向⽅向相互垂直,P1的透光轴与上电极的定向⽅向相同,P2的透光轴与下电极的定向⽅向相同,于是P1和P2的透光轴相互正交。
在未加驱动电压的情况下,来⾃光源的⾃然光经过偏振⽚P1后只剩下平⾏于透光轴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到达输出⾯时,其偏振⾯旋转了90°。
这时光的偏振⾯与P2的透光轴平⾏,因⽽有光通过。
(见原理⽰意图)当施加⾜够电压时(⼀般为1~2伏),在静电场的作⽤下,液晶分⼦趋于平⾏于电场⽅向排列。
原来的扭曲结构被破坏,从P1透射出来的偏振光的偏振⽅向在液晶中传播时不再旋转,保持原来的偏振⽅向到达下电极。
这时光的偏振⽅向与P2正交,因⽽光被关断。
由于上述光开关在没有电场的情况下让光透过,加上电场的时候光被关断,因此叫做常⽩模式。
液晶光开关电光特性曲线液晶驱动电压和时间响应曲线实验步骤:1、校准透过率为100%,2、液晶电光特性的测量:静态模式下使电压从0v到6v记录相应的透射率。
绘制电光曲线图求出阈值电压与关断电压。
3、液晶时间特性曲线测定:静态闪烁状态,透过率为100%,电压为2v,由⽰波器观察到驱动电压波形及时间特性曲线,并求出上升时间与下降时间。
4、液晶视⾓特性的测量(1) ⽔平视⾓的测量电压在0v下,⾓度从-75度⾄+75度,读出每⼀⾓度下透射率的最⼤值。
电压在2v下,⾓度从-75度⾄+75度,读出每⼀⾓度下透射率的最⼩值。
计算对⽐度,绘制曲线图。
(2) 垂直视⾓的测量(同上)电压在0v下,⾓度从-75度⾄+75度,读出每⼀⾓度下透射率的最⼤值。
液晶光电效应问题讨论

液晶光电效应问题讨论
液晶光电效应是指在液晶中,当外加电场或光场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取向变化,从而导致光学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液晶光电效应具有很多实际应用,例如液晶显示器等。
液晶光电效应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液晶分子的电光效应和光学旋转效应是最早研究的两种效应。
电光效应是指当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取向变化,从而导致光学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而光学旋转效应是指液晶分子的金属硬度不同导致光的传播方向有微小的差异,从而产生旋转现象。
液晶光电效应的研究主要涉及液晶分子的结构和取向、外加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光源的波长和强度等因素。
液晶分子的结构和取向对于液晶光电效应的影响非常关键,不同的液晶分子有不同的取向行为。
外加电场的强度和方向也会对液晶分子的取向和光学性质产生影响。
另外,光源的波长和强度也会对液晶光电效应的研究产生影响,因为不同波长的光会与液晶分子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液晶分子的取向。
总之,液晶光电效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对于液晶显示器等应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液晶光电效应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液晶分子的结构和取向、外加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光源的波长和强度等因素,这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液晶光电效应

4.6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简介】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即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各向异性的特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像晶体那样的偏振面旋转及双折射等效应。
液晶分子是含有极性基团的棒状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偶极子会按电场方向取向,使分子原有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液晶的光学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因外电场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改变称为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的应用很广,利用液晶电光效应可以做成各种液晶显示器件、光导液晶光阀、光调制器、光路转换开关等,尤其是利用液晶电光效应制成的液晶显示器件,由于具有驱动压低(一般为几伏),功耗小,体积小,寿命长,环保无辐射等优点,在当今各种显示器件的竞争中有独领风骚之势,因此,研究液晶电光效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液晶显示器件类型有:TFT型(有源矩阵液晶显示)、STN型(超扭曲液晶显示)、TN型(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其中TN型液晶显示器件原理比较简单,是TFT型、STN型液晶显示的基础,因此本实验研究TN型液晶材料,希望通过一些基本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对液晶有一个基本了解。
【实验目的】1.了解液晶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2.了解液晶电光效应、液晶光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简单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原理。
3.通过液晶电光特性和时间响应特性曲线的观测,测量液晶的一些性能参数。
【预习思考题】1.扭曲向列相液晶具有那些物理特性,如何利用其电光效应制成液晶光开关?如何利用液晶光开关进行数字、图形显示?2.如何在示波器上显示驱动信号波形和时间响应曲线,如何测量响应曲线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实验仪器】液晶盒及液晶驱动电源、二维可调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两个)、光功率计、光电二极管探头、双踪示波器、白屏、光学实验导轨及元件底座、钢板尺【实验原理】1.液晶分类大多数液晶材料都是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
这些有机化合物分子多为细长的棒状结构,长度为数nm,粗细约为0.1nm量级,并按一定规律排列。
lcd成像原理

lcd成像原理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的成像原理是利用了液晶分子的光电效应。
液晶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在液晶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着长轴和短轴两个方向。
当液晶中没有电场作用时,液晶分子呈现无序排列,光线经过液晶时会发生散射现象,导致图像无法形成。
然而,当电场加以作用时,液晶分子的长轴会与电场方向平行排列,形成一种称为“透明”的状态。
此时,经过液晶的光线会按照电场的方向通过,实现了透过液晶的成像效果。
液晶显示器中通常有两个玻璃基板,两个基板内部分别涂有透明电极层,这些电极层之间形成一个电容。
在液晶层与两个电极层之间,通常会加入一层称为偏振片的光栅,它可使光线只沿着一个方向通过。
当液晶释放出电场时,液晶分子会转变为与电场方向平行的状态,光线可以通过液晶,并被下方的透明电极层接收。
而当液晶不加电场时,液晶分子呈现无序状态,光线会在液晶层内发生散射。
液晶显示器的成像过程可以说是通过调节电场的存在与否,从而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进而控制光线通过液晶的程度来实现的。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根据电场的变化来显示出不同的图像和文字。
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液晶电光效应是指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光学效应的现象。
液晶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调节电场来改变光的传播状态。
在液晶显示技术中,液晶电光效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液晶电光效应最早在1888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希·雷茨勒(Friedrich Reinitzer)发现。
他观察到某些胆固醇类化合物在加热时会从固态变为液态,而在某个温度下又会形成胆固醇晶体。
这个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这就是液晶电光效应的最早发现。
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有序排列和电场的作用。
液晶分子具有长形结构,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排列成有序的结构,形成液晶相。
在无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呈现为无序状态,光无法通过。
但是,当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沿着电场方向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的结构,使光通过。
液晶电光效应的光学特性使其在各种显示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就是电视、计算机显示器和手机屏幕。
这些设备中的液晶分子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弱来控制光的透过程度,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当电场强度较弱时,液晶分子呈现较为有序的状态,光透过的程度较大,显示器呈现出较亮的图像。
而当电场强度较强时,液晶分子呈现较为无序的状态,光透过的程度较小,显示器呈现出较暗的图像。
液晶电光效应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显示设备领域,还涉及到光学仪器、光学调制器等领域。
例如,在光学调制器中,液晶电光效应可以用来调节光的偏振方向。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弱,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改变光的偏振方向,实现光的调制。
液晶电光效应的研究和应用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推动了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还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液晶电光效应的机理,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液晶材料的性能,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力。
液晶电光效应是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原理之一,通过调节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进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液晶电光效应是指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学响应的现象。
液晶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具有一定的长程有序性,可以形成液晶相。
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分子重新排列的现象,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式,实现光的调控。
液晶电光效应的实现基于液晶分子的特殊结构。
液晶分子通常由长链状的有机分子组成,分子中的芳香环或其他特殊结构会导致分子呈现偶极矩性质。
在没有外加电场的情况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呈现无序状态。
但当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重新排列,使得液晶分子整体呈现有序排列的相。
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式。
液晶分子的有序排列会导致其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液晶分子的各向异性意味着它们对不同方向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当光通过液晶材料时,根据入射角度的不同,光线会在液晶分子中发生折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液晶电光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液晶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屏通过控制外加电场的强度和方向,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屏具有功耗低、对环境光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除了液晶显示技术,液晶电光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应用。
例如,在光学器件中,可以利用液晶电光效应来实现光的调制和调控。
通过调节外加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改变液晶材料对光的折射率,从而实现光的调制。
这种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领域,用于实现光的调制、光开关等功能。
液晶电光效应还可以应用于光学传感器领域。
通过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受外加电场控制的特性,可以设计出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光学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光的强度、光的偏振状态等,广泛应用于光学测量、生物医学等领域。
总结起来,液晶电光效应是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学响应的现象。
通过外加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折射率,实现光的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晶光电效应(含思考题答案)课程: ______________专业班号: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同组者: __________________液晶电光效应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晶的特性和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一些特性的常用测试方法;3、了解液晶的应用和局限。
二、实验原理: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一般的液体内部分子排列是无序的,而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分子又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使它呈现晶体的各向异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偏振面旋转,双折射等效应。
液晶分子的形状如同火柴一样,为棍状。
棍的长度在十几埃,直径为4〜6埃,液晶层厚度一般为5-8 微米。
列方式和天然胆甾(音同淄)相液晶的主要区别是:扭曲向列的扭曲角是人为可控的,且“螺距”与两个基片的间距和扭曲角有关。
而天然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一般不足ium不能人为控制。
扭曲向列排列的液晶对入射光会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他会使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顺着分子的扭曲方向旋转,类似于物质的旋光效应。
在一般条件下旋转的角度(扭曲角)等于两基片之间的取向夹角。
由于液晶分子的结构特性,其极化率和电导率等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当大量液晶分子有规律的排列时,其总体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介电常数、折射率也将呈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
如果我们对液晶物质施加电场,就可能改变分子排列的规律。
从而使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发生改变,1963年有人发现了这种现象。
这就是液晶的的电光效应。
为了对液晶施加电场,我们在两个玻璃基片的内侧镀了一层透明电极。
我们将这个由基片电极、取向膜、液晶和密封结构组成的结构叫做液晶盒。
当我们在液晶盒的两个电极之间加上一个适当的电压时我们来看一下液晶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根据液晶分子的结构特点。
我们假定液晶分子没有固定的电极。
但可被外电场极化形成一种感生电极矩。
这个感生电极矩也会有一个自己的方向,当这个方向以外电场的方向不同时,外电场就会使液晶分子发生转动,直到各种互相作用力达到平衡。
液晶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变化,也将引起液晶合中液晶分子的总体排列规律发生变化。
当外电场足够强时,两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将会变成如图2中的排列形式。
本实验希望通过一些基本的观察和研究,对液晶材料的光学性质及物理结构有一个基本了解。
并利用现有的物理知识进入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图图2这时,液晶分子对偏振光的旋光作用将会减弱或消失。
通过检偏器,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偏振态的变化。
大多数液晶器件都是这样工作的。
El-e^'oceIl »q .Ji 匚CfysliLbFleclrodeFei imeter5eclEleciradeGigsi屏结构图Polym^殳(TN)液晶图3液晶屏结构图4液晶光开关工作原理以上的分析只是对液晶盒在"开关”两种极端状态下的情况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若将液晶盒放在两片平行偏振片之间,其偏振方向与上表面液晶分子取向相同。
不加电压时,入射光通过起偏器形成的线偏振光,经过液晶盒后偏振方向随液晶分子轴旋转90°,不能通过检偏器;施加电压后,透过检偏器的光强与施加在液晶盒上电压大小的关系见图5;其中纵坐标为透光强度,横坐标为外加电压。
最大透光强度的10%所对应的外加电压值称为阈值电压(U th),标志了液晶电光效应有可观察反应的开始(或称起辉),阈值电压小,是电光效应好的一个重要指标。
最大透光强度的90%寸应的外加电压值称为饱和电压(U r),标志了获得最大对比度所需的外加电压数值,U小则易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且降低显示功耗,对显示寿命有利。
对比度 D = l max/I min,其中I max为最大观察(接收)亮度(照度),I min为最小亮度。
陡度3=U/U th即饱和电压与阈值电压之比WO SO60+020 12 3图5液晶电光效应关系图以上的分析只是对液晶盒在"开关"两种极 端状态下的情况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而对于这 两个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我们还没有一个清晰 的认识,其实在这个中间状态,有着极其丰富多 彩的光学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将会一一观察和分 析。
液晶对变化的外界电场的响应速度是液晶 产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一般来说液晶的响 应速度是比较低的。
我们用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 时间来衡液晶对外界驱动信号的响应速度情况。
定义如图6所示 ▲透射亭T(%:[-\关断喀压 '■ ■ ■ ■ ■ ■ '■ I I「、丨-•三、实验仪器:1、控制机箱2、液晶电光效应光具座架3、激光器4、起偏器5、液晶屏6、检偏器7、光电池液晶电光效应控制机箱:1、激光器输出:输出连接到激光器上,供应半导体激光器电源2、功率:控制激光器亮度,顺时针变亮3、液晶屏输出:输出方波信号给液晶屏4、同步:同步信号给示波器5、频率:调节方波信号频率,顺时针频率降低6、幅度:调节方波信号的幅值,顺时针幅值增大7、光电接受:接受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8示波器:将接受到的信号连接到示波器上加以显示9、驱动电压表头:显示驱动方波的幅值电压10、光电流表头:显示接受到的信号的电流值11、电源开关:控制电源四、实验步骤:L 08; 2.起AS; 3.爱晶屛;4, &AS; 5.光电4^8图7液晶电光效应实验示意图一、液晶电光特性测量1、按图7所示将激光器,起偏器、检偏器、液晶屏及光电池放置在对应位置,摆好光路。
并将激光器、液晶屏及光电池插入机箱对应插孔内。
2、调节激光器高度使激光器光斑入射到光电池入射孔内。
3、取掉将起偏器旋转到0°,旋转检偏器使激光光斑变到最暗状态,此时检偏器角度应为90°,将液晶屏重新放入对应插孔,可以发现此时光斑变亮。
4、打开机箱电源,调节频率旋钮,逆时针旋转到最小,此时频率为最大值,入射到激光器的光斑无闪烁现象,幅值电压表头及光电流表头数字稳定。
5、顺时针旋转幅值旋钮,缓缓增大输出方波信号的幅值,观察光电流表的数据,记录下幅值对应光电流值,填入表格1并绘制幅值与光电流关系图及透过率与幅值关系图(透过率在幅值为0时为100%,求出关断电压及阈值电压。
(注意调节幅值过程中,0~2V每次调节0.2V,2V~5V 每次调节0.1V)二、液晶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测量,响应时间1、重复一实验的1、2、3部分。
2、打开控制箱电源,用Q9线连接示波器下旋钮到示波器CH1上,将同步连接到示波器的触发源上上,示波器的触发源拨到同步信号对应接口。
示波器周期拨到10ms左右,电压调到5mv档。
3、顺时针调节频率旋钮,此时方波驱动的频率减小、周期增大,可以观察到光电池接受到的光斑开始闪烁,随着周期的增大,可以观察到光斑闪烁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
4、将幅值电压调到3V左右,缓缓增大方波周期,知道可以清晰的看到上升沿及下降沿现象。
(调节过程中方波幅值电压不应过强,否则输出波形将产生畸变)5、通过示波器测量上升时间及下降时间,估计液晶屏的响应速度。
6、改变信号的幅值,记录不同幅值下的响应时间。
1、液晶屏视角特性测量1、重复一实验1、2、3、4实验部分2、调节幅值电压0V,旋转液晶屏土80°,每隔20°测量一次。
3、调节幅值电压为2V,重复上面测量过程。
五、注意事项1.拆装时只压液晶盒边缘,切忌挤压液晶盒中部;保持液晶盒表面清洁,不能有划痕;应防止液晶盒受潮,防止受阳光直射。
2.驱动电压不能为直流。
3.切勿直视激光器。
4.液晶样品受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TN型液晶的闺值电压在20C± 20C范围内漂移达15%到35%,因此每次实验结果有一定出入为正常情况。
也可比较不同温度下液晶样品的电光曲线图。
六、实验数据幅值电流值透过率幅值电流值透过率幅值电流值透过率0 0.235 1 0 0.229 1 0 0.2290.21 0.235 1 0.21 0.23 1 0.2 0.23 1.004370.42 0.234 0.99574 0.4 0.23 1 0.4 0.23 1.004370.58 0.234 0.99574 0.61 0.23 1 0.61 0.23 1.004370.82 0.233 0.99149 0.81 0.23 1 0.8 0.23 1.004371.02 0.233 0.99149 1 0.23 1 1 0.23 1.004371.21 0.233 0.99149 1.2 0.23 1 1.2 0.23 1.004371.41 0.234 0.99574 1.41 0.23 1 1.4 0.23 1.004371.6 0.234 0.99574 1.59 0.23 1 1.6 0.23 1.004371.83 0.234 0.99574 1.79 0.23 1 1.8 0.23 1.004372.01 0.233 0.99149 2 0.23 1 2 0.23 1.004372.11 0.234 0.99574 2.19 0.23 0.99563 2.1 0.23 1.004372.19 0.234 0.99574 2.11 0.23 1 2.2 0.23 1.004372.32 0.233 0.99149 2.3 0.23 0.99563 2.3 0.23 1.004372.42 0.233 0.99149 2.4 0.229 0.99563 2.4 0.229 12.51 0.232 0.98723 2.5 0.228 0.99563 2.5 0.228 0.995632.61 0.231 0.98298 2.59 0.227 0.99127 2.6 0.227 0.991272.7 0.228 0.97021 2.7 0.226 0.98253 2.7 0.226 0.98692.81 0.223 0.94894 2.8 0.223 0.96943 2.8 0.223 0.97382.91 0.211 0.89787 2.9 0.215 0.9345 2.9 0.215 0.938863 0.192 0.81702 3 0.201 0.87336 3 0.201 0.877733.1 0.164 0.69787 3.1 0.177 0.75546 3.1 0.177 0.772933.2 0.129 0.54894 3.2 0.146 0.62445 3.2 0.146 0.637553.31 0.093 0.39574 3.3 0.111 0.47598 3.3 0.111 0.484723.41 0.06 0.25532 3.4 0.08 0.33624 3.4 0.08 0.349343.5 0.038 0.1617 3.5 0.052 0.20961 3.5 0.052 0.227073.6 0.022 0.09362 3.6 0.031 0.12227 3.6 0.031 0.135373.7 0.012 0.05106 3.7 0.017 0.08297 3.7 0.017 0.074243.8 0.006 0.02553 3.8 0.009 0.03493 3.8 0.009 0.03933.9 0.003 0.01277 3.9 0.005 0.01747 3.9 0.005 0.021834 0.002 0.00851 4 0.003 0.0131 4 0.003 0.01314.1 0.002 0.00851 4.1 0.002 0.00873 4.1 0.002 0.008734.2 0.001 0.00426 4.2 0 0.00437 4.2 0 04.3 0.001 0.00426 4.3 0.001 0.00437 4.3 0.001 0.004374.4 0.001 0.00426 4.4 0.001 0.00437 4.4 0.001 0.004374.5 0.001 0.00426 4.5 0.001 0.00437 4.5 0.001 0.004374.61 0.001 0.00426 4.6 0.001 0.00437 4.6 0.001 0.004374.7 0 0 4.7 0.001 0 4.7 0.001 0.004374.8 0 0 4.8 0 0 4.8 0 04.9 0 0 4.9 0 0 4.9 0 05 0 0 5 0 0 5 0 00 0.235 1 0 0.229 1 0 0.229 1七、数据处理幅值与光电流值关系图1 0 1 11H 11 12 314■r5U /V幅值与透过率关系图不同角度液晶屏的透过率B C D E F G0.25 _0.200.15 _0.05 -0.00 -0.10 -角度幅值0 1 2 3 4 50 0.229 0.227 0.225 0.197 0.002 020 0.239 0.252 0.249 0.243 0.017 0.00640 0.261 0.267 0.271 0.275 0.038 0.00960 0.26 0.266 0.265 0.282 0.04 0.00880 0.17 0.136 0.123 0.192 0.018 0.008100 0.126 0.167 0.162 0.166 0.019 0.007120 0.244 0.249 0.245 0.261 0.043 0.007/上图分析三、幅值与透过率关系图知,阈值电压Uth=2.934V 关断电压Uf=3.622V ,因为上图中,F,G两条线电压4V , 5V大于关断Uf,从而光电流值很小,在整个图像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