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更需要表扬
辅导差生情况方法和效果简短

辅导差生情况方法和效果简短
1.找到差生的优点,进行鼓励,树立信心,我们也可以降低学习的要求。
2.从简单开始,基本知识还没有掌握,一步一步的提升,辅导内容不断强化。
3.每天对前天辅导内容,进行辅导强化,完全掌握后,才辅导新知识。
具体措施:
1、教师要始终如一地把中下生放在心中的首位,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关心、多照顾,把师生关系拉近,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以信任的,从而在学习上的问题会敢问老师。
2、在备课时,注意备后进生的课,使他们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3、重视抓课堂纪律,要求人人做到专心听讲、不讲话、不搞小动作、不开小差。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在堂上对知识的反馈,加强巡视,多提问、多鼓励后进生,使他们能学得有兴趣、有信心、有满足感、有成功感。
课堂练习中多巡视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表扬或订正。
5、课后对后进生的作业做到面批面改,教给学生简单易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加强个别辅导,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外,课后多找时间对他们难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计算的准确性。
老师对差生的评语

老师对差生的评语当评价一个差生时,老师通常会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学习态度、行为表现以及潜力。
评语应该客观公正,既要指出学生的问题,也要给予鼓励和建议。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语范例,供参考:1. 学术表现:- 这位学生在学术上存在明显的困难。
他/她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掌握较慢,经常需要额外的指导才能完成作业。
- 学生的成绩明显低于班级水平,尤其在某些科目上表现更差。
需要更多时间和努力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 虽然当前的学术表现有所下滑,但是我相信只要他/她付出更多努力和时间,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学习态度:- 这位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她很少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也没有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
-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经常走神,对老师的讲解不够专注。
-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缺乏一定的认真度,经常拖延完成作业。
3. 行为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和表现不够好。
经常打扰他人,缺乏对学习环境的尊重。
- 学生缺乏对课堂纪律的自律能力,经常在课堂上讲话或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 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时候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
4. 潜力和建议:- 尽管学生目前的学术成绩较差,但我相信他/她拥有潜力和能力来改变现状。
需要建立学习计划和目标,制定合理的时间表来提高学习效率。
- 建议家长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可以考虑请家教加强辅导,或与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辅导课程,例如补习班或特别学习项目,来弥补知识的缺失。
以上这些评语只是参考,具体的评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要来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动力,并在学术和行为方面逐步提升表现。
批评与表扬优等生和差生

批评与表扬优等生和差生(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批评与表扬对优等生和差生的影响2.批评对优等生的作用3.表扬对差生的作用4.结论:总结批评与表扬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批评与表扬的建议正文在教育领域,批评与表扬被认为是两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恰当地运用这两种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批评与表扬对优等生和差生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批评与表扬在优等生和差生身上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批评对优等生的作用。
优等生通常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优秀,但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不足。
适时的批评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例如,在优等生过于骄傲自满时,适当的批评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保持谦逊,继续努力。
同时,对于优等生的一些小错误,适当的批评也可以让他们更加警醒,避免犯更大的错误。
其次,我们来看表扬对差生的作用。
差生往往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自信心不足。
这时,适时的表扬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表扬可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当差生在某个问题上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另外,表扬也可以让差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增进师生关系,有利于差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批评与表扬对优等生和差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批评对优等生来说,可以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保持谦逊;表扬对差生来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批评与表扬,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差生的表现形式及心理特点

差生的表现形式及心理特点一、差生的表现形式1.言行不一,具有两面性。
在学校少言寡语,行为乖僻,上课无精打采,作业敷衍塞责,回答问题消极,待人处事冷漠。
而在家乖巧听话,家务活常常干得非常投入,深得家人喜爱。
2.虚荣心强,好表现自己。
在老师、同学、家长面前,遵纪守法,学习认真,礼貌待人。
一旦没了表现的氛围、舞台,便会判若两人,热情随即冷却,常常是大错误不犯,小动作不断。
3.心理脆弱,妄自菲薄,自暴自弃。
表扬先进时他们旁若无人,冷漠元语;而批评落后时,却风声鹤映,认为老师是在指桑骂槐,责备的就是自己,为此常要郁闷消沉一阵子4.蛮横粗野,谎话连篇、对同学动辄拳脚相加,对老师顶撞冒犯,心态逆反。
二、差生形成的原因1.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给了人们一个发财致富的良机,在率先富起来的人群当中,学历高的为数不多,这一社会现实无疑动格了学生刻苦学习、继续深造的念头,于是放松了学习,成为差生。
尤其是升学难、就业难已成热点话题,新的“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对差生的出现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
一是父母的不良习惯,如无限度地玩牌打麻将、抽烟喝酒等对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二是家长期望值太高,学生的心理压力大,思想包袱重,学习难免掉队。
三是家庭经济不富足,学习的物质条件不能保证,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信心不足,精神不振。
3.学校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同,往往采取不同的态度,在表扬、辅导等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倾向性,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之沮丧、消沉,成为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继而产生感情隔膜,导致恶性循环:差生成绩不好一教师训斥、同学嘲笑、家长批评一自尊心受伤害或产生逆反心理,学习不良行为加剧一学习更差。
三、差生的心理特点1.好胜而不能取胜。
后进生同样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但出于自身的情况而得到的往往是批评、斥责,甚至冷嘲热讽,使好胜心受到伤害。
班主任如何做好转化差生的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转化差生的工作作者:李艳梅来源:《新华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02期所谓的差生主要是指那些在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经过帮助是可以成为优秀学生的学生。
但他们在差生阶段对班集体的负面影响较大,如果做不好这方面的工作,就势必会影响班集体的整体发展与建设,所以,转化差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始终把转化差生作为我工作的重点,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1.师爱是转化差生的基础爱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最崇高、最伟大的情感,它具有着极大的感召力。
师爱不仅仅像母爱那样伟大,而且它更理智,特别是班主任的师爱具有更高的境界,发挥着巨大的感召力。
凡后进的学生,在家里、学校、社会大多受到歧视,缺少温暖,常常遭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白眼和冷漠。
作为班主任既要看到后进生身上的种种“劣迹”,又要看到他们身上闪光之处,对待他们如果能用心中的“真爱”作为先导,用“心药”去医治,用“温暖”去融化他们心中早已结成的寒冰。
在“随风潜入夜”般的入微体察关怀下,“润物细无声”般的循循善诱教导中,使差生重新感到爱的温暖,学习生活的乐趣,集体生活的美好。
2.方法是转化差生的钥匙2.1 采取因差施教的方法。
差生的情况不尽相同,不能采取一刀切或急于求成的办法。
要针对差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转化方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于有不良习惯年龄小的学生,常常是由于他们不了解或不理解道德行为准则,或出于好奇心而产生的,对他们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指出其行为不当之处,并指出他们应该怎样做,对于年龄大的学生,要严格要求,根据他们犯错误的严重程度与性格特点,区别对待。
2.2 采取一视同仁的方法。
班主任对待优秀学生与差生上要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要厚此薄彼,不能把好学生犯的错误看成是偶然的加以原谅,把差生所犯的错误看成是一贯的,揪住不放。
这样会给差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必然导致差生觉得自己矮人一头,低人一等,自暴自弃,不利于差生的转化。
投其所好,贵在因势利导——浅谈差生转化的一点体会

投其所好,贵在因势利导——浅谈差生转化的一点体会摘要:小学差生的特点一般是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懒惰,学习成绩低。
他们中的大部分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知道为什么学、为谁学,有的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为家长学,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习的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所以转变成绩就要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开始。
转变学习态度,就要投其所好,因势利导,激发学习动力。
关键词:小学差生学习态度投其所好因势利导小学差生的特点一般是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懒惰,学习成绩低。
他们中的大部分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知道为什么学、为谁学,有的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为家长学,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习的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所以转变成绩就要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开始。
转变学习态度,就要投其所好,因势利导,激发学习动力。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投其所好,走进心灵,激发力量。
这学期我任教的三年级一班有两个学生是出了名的差生,课下乱跑,上课迟到,课上不听做小动作,作业不写等。
多次教育,屡教不改。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指派八名同学到学校科技楼打扫卫生,很多学生都争着去干,其中就有这两名学生,我有意让这两名也参加。
由于我同他们一起打扫,边干边交流,有说有笑,指导拖地的方法,指导擦玻璃的方法,指导涮拖布、洗抹布的方法,问家庭、谈爱好……我发现这两名学生听得认真、干得带劲、做得到位,及时给予了表扬和肯定,他们的脸上洋溢出从没有过的得意笑容。
如差生甲,拖地好还力气大,我当时就命名他为班上的“大力士”,他一听就嘚瑟开了。
再如差生乙,玻璃擦得亮还个子高,其他同学够不到的地方他能够到,我当时就命名他为班上的“姚明”,他一听更嘚瑟了,还指挥起其他同学干活,俨然一副班长样。
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休息之余,我又领他们在乒乓球室玩了会球,这时他们真的把我当成孩子王了,有的抱我的腰,有的抱我的腿,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回班时,有的学生说(这两名差生说得最响):老师,下次打扫卫生还让我来。
批评与表扬优等生和差生

批评与表扬优等生和差生
摘要:
1.引言:介绍批评与表扬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2.批评与表扬优等生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3.批评与表扬差生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4.结论:总结批评与表扬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强调适度使用的重要性正文:
在教育领域,批评与表扬被视为两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适当的批评与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然而,如何正确地批评与表扬优等生和差生,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首先,批评与表扬优等生的必要性不容忽视。
优等生往往在学习上表现出色,容易得到教师的表扬。
然而,过度的表扬可能会让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影响到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教师在表扬优等生的同时,也要适度地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他们持续进步的动力。
其次,批评与表扬差生的必要性也同样重要。
差生往往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这时,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批评与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适当的批评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过来;而适当的表扬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的来说,批评与表扬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必须适度。
过度的批评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而
过度的表扬则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
只有适度地使用批评与表扬,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成长。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批评与表扬,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班主任如何对待差生

班主任如何对待差生班主任在处理差生问题时,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来引导和帮助差生成长。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了解差生的原因班主任需要了解差生的背景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有些差生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学习动力;有些差生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好,缺乏家长的关心和支持;还有些差生可能是因为心理问题或学习障碍等原因。
了解差生的具体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制定帮助计划。
二、与差生进行沟通班主任应与差生进行沟通,主动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通过耐心倾听差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差生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争取与差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差生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三、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
可以帮助差生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定期与他们沟通和检查学习进展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表扬和奖励等方式来激励差生积极向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提供个性化辅导针对差生的不同问题,班主任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辅导。
可以根据差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差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可以安排专门的辅导时间,帮助差生理解和掌握难点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与家长进行合作六、关注差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在帮助差生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差生可能由于学习困难、压力过大等原因,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心理健康的活动、倾听差生的内心声音等方式来关注和帮助差生的心理健康。
七、及时总结和反馈班主任应定期总结差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并及时与差生及家长进行反馈。
通过及时的总结和反馈,可以帮助差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班主任在对待差生时,应以关心、理解和帮助为出发点,制定个性化的帮助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学业上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生更需要表扬摘要:后进生,常是很多人岐视的对象,老师叹气,同学瞧不起,甚至连有些家长自己也摇头。
由于受批评太多,挫折太多,他们更渴望得到他人的称赞,只要我们能用心发现他们的特长、优点,并以此为突破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期望目标,引导他们一步步从低目标走向高目标,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优生一样得到大家的肯定、称赞。
他们就会有信心克服自己的缺点,逐步进步、成长。
关键词:优点平和心态期望目标表扬后进生,常是很多人岐视的对象,老师叹气,同学瞧不起,甚至连有些家长自己也摇头。
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处处低人一等,被置于班级的“阴暗角落”。
那个孩子不希望自己好呢?可能是批评太多,挫折太多,孩子们失去了努力的目标和动力。
有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差生们比优生其实更坚强,更动懂感情,更珍惜老师的表扬。
适时表扬会如同“久旱逢甘雨”般滋润差生们的心田,唤起他们的生机。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一直以来,经常得到表扬的都是优生,优生得到越多表扬就越自信,越自信,在学习、人际交往等表现就越优秀,形成良性循环。
而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即学习、行为都表现得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得到的表扬寥寥无几,偶尔得到一两次,确实高兴了一两回,行为上也收敛了一两次,可是,转眼间,故态复萌,得到的又是教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
如此地反反复复,教师的耐性磨光了,学生的自信心完全丧失了,随之而来的是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到底怎样做才能改变这令人头疼的现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尝试,反思,终于让我寻求到一个转化后进生,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较好的方法。
一、发现优点,以优补差我们应该知道:无论孩子多差,他也一定拥有自己的特长。
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们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
因此,我们要善于寻找后进生的优点、特长,从“优点、特长”着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表扬”永存心间时间告诉我们:要教育好孩子,我们要学会宽容尊重、热爱他们,但热爱学生的前提是我们要有一颗容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有一种良好平和的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我们的心态就会永远支配着我们的言行,而我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
那在面对顽冥的后进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无巧不成书,一件小事令我茅塞顿开。
一天,我与好朋友相聚中谈起各自的孩子,朋友抱怨儿子不好学习,我开解、安慰她,把她的儿子的优点一一数出来,如听话、不闹事,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交际能力强,有点生意头脑等。
朋友听了马上转忧为喜。
我儿子坐在一旁默不出声。
等我与朋友分开后,儿子撅起嘴,很不满地说:“妈妈,你把不爱学习的哥哥说得那么好,为什么我从没听你这样夸过我。
你总是跟我说要好好学习,才会有前途。
如果我不认真学习就是一无所有似的。
”儿子的话像个重锤砸在我心上,是啊,爱之深,责之切。
因为对自己的儿子期望越大,所以儿子达不到时,自己的失望就越大,担忧越深,看管孩子越紧,越觉得缺点多多。
爱过头就会失去理智,失了公允。
在教育教学上,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会特别爱自班学生,留意自班学生,也希望自班学生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好,这就是期待,并为此而努力,可是教学过程实质是师生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
不是单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如果我们努力了,但学生没能达到目标,我们心理上就会有个“希望——失望”的落差。
这时的心态调整就非常重要。
意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特别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特别在面对双差生时,使自己始终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眼里看到的大多是优点,于是表扬常常挂嘴边,时常让学生感受到我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
持续的“表扬”,就如长流不息的江水,推着学生不断前进。
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设定阶梯式期望目标我们在拥有平和乐观的心态的同时,还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阶梯式期待目标。
身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中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应考虑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和适应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目标应与学生自身的水平一致,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从而失去目标的意义性。
目标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能激发学生进取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乐趣。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因此,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允许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
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层次目标,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分别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并不断向高一级目标前进,从而使课堂形成既互助又竞争的活跃气氛。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认为这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只盯着学生是否达到目标,可是却忽略了这也是我们的期望目标。
在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时,我们也应该相应地有一个期望目标。
而且这个目标还要比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稍低,这样,在学生没有达到目标,但又有了稍少进步时还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愉悦的心情,自然就不会失去教育学生的耐心,而这种好心情也会感染学生,好心情也会使我们变得大方,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赞美。
学生从老师的一次次肯定与表扬中,逐渐培养了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合理估量,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它表现为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它是人们克服困难的重要保障,是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没有自信心,人的行为就缺乏一种动力,其他的素质再好也难以推动其成长和进步。
有自信心的人遇到困难时,能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问题,能够持之以恒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在我任教的三(1)班,有一位男生特别活泼好动,不爱学习,总是违反课堂纪律,但是认错态度很好,每次老师教育他,他都很乐意接受,承认错误,但转身后又抛之脑后,在课堂上依然我行我素,从没试过一节课不折腾的,令每位任课老师都头疼不已。
在一次次的失望中,老师的耐性都磨光了,随之而来的对他的批评也多了。
后来,我调整心态,放低了对该男生的期待目标,如:我不期望他能做到整一节课都能守纪律,期望他能安静地听20分钟课,只要他做到这点,我都会感到开心,并喜形于色,发自内心地夸奖他。
得到夸奖,他就高兴了,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约束自己,坚持认真学完半节课。
随着他的进步,我不断的提高期望。
一个学期过去了,如今,该生不但能认真听课,还积极举手发言,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成绩提高了。
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而赏识的最外显的行为表现就是语言的肯定、表扬。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一直以来,经常得到表扬的都是优生,优生得到越多表扬就越自信,越自信,在学习、人际交往等表现就越优秀,形成良性循环。
而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即学习、行为都表现得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得到的表扬寥寥无几,偶尔得到一两次,确实高兴了一两回,行为上也收敛了一两次,可是,转眼间,故态复萌,得到的又是教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
如此地反反复复,教师的耐性磨光了,学生的自信心完全丧失了,随之而来的是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到底怎样做才能改变这令人头疼的现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尝试,反思,终于让我寻求到一个转化后进生,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较好的方法。
而这个办法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我们没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自己,调节自己的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身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中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应考虑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和适应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目标应与学生自身的水平一致,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从而失去目标的意义性。
目标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能激发学生进取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乐趣。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因此,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允许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
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层次目标,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分别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并不断向高一级目标前进,从而使课堂形成既互助又竞争的活跃气氛。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认为这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只盯着学生是否达到目标,可是却忽略了这也是我们的期望目标。
在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时,我们也应该相应地有一个期望目标。
而且这个目标还要比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稍低,这样,在学生没有达到目标,但又有了稍少进步时还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愉悦的心情,自然就不会失去教育学生的耐心,而这种好心情也会感染学生,好心情也会使我们变得大方,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赞美。
学生从老师的一次次肯定与表扬中,逐渐培养了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合理估量,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它表现为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它是人们克服困难的重要保障,是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没有自信心,人的行为就缺乏一种动力,其他的素质再好也难以推动其成长和进步。
有自信心的人遇到困难时,能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问题,能够持之以恒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马斯洛)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我们对待处境的态度的影响。
(西尼加) 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莫让沮丧取代热心。
吉格斯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的期望和鼓励,这样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期望水平太高,超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对学生就是一种负担,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遭受不必要的挫折,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期望水平太低,对学生又不具备投资性和吸引力,起不到激励作用。
经验证明,教师喜欢并对其给予较高期望的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期待之后,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目标积极努力,取得教师期待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热心关注和成就期待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的期望和鼓励,这样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期望水平太高,超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对学生就是一种负担,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遭受不必要的挫折,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期望水平太低,对学生又不具备投资性和吸引力,起不到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