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幼儿教师讲故事训练的基本要求-模板

合集下载

幼儿教师口语——讲故事训练

幼儿教师口语——讲故事训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和不同身 份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要运用不同 的声音活灵活现地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如:
➢ 用声音的粗细,区分大人和小孩、男人与女人。 ➢ 用声音的强弱,区分健康人和病弱人。 ➢ 用不同的语调,区分正面和反面人物。 ➢ 用不同的口气,表达人物的不同情绪。
(1) 你认为狐狸和狗熊这两类不同 的形象适合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来塑 造?(音色、语调的运用) (狐狸:声音高而细长,力度不大, 语气语调多曲折,扬的语势多,且起 伏较大,以突出她的狡猾; 狗熊:声音低而较短,力度较大,语 势起伏不大,且末尾语调多为落势, 吐字略显含混,以突出他们的笨.)
两只笨狗熊
——故事《冰棍老鼠》片段
25
(4)设计动作表情 讲故事时恰当地运用表情来模拟人物的表
情;运用手势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来模拟 人物的动作形态或其他事物的形态。
态势语的设计要遵循自然、得体、适度、 和谐的原则。
26
哥儿俩正闹着呢,狐狸大婶来了,她看见干面包, 眼珠骨碌碌一转,说:“噢,你们是怕分得不公平 吧?来来,让大婶给你们分!”哥儿俩高兴地说: “好,好,咱们让狐狸大婶来分!”
6
4.细节的设置 好的故事需要生动鲜活的细节。
7
5.节奏的把握 故事的节奏就是对“抑、扬、顿、挫” 的控制 叙事时掌握好轻重缓急
8
6.人物的塑造
故事要能塑造鲜活的人物,有符合人物身份、 性格等特征的语言,有展现人物性格的冲突 和细节,人物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9
7.主题的提炼
故事的主题不能太复杂,要明晰,正面,积 极,如讲做人处世、探讨人性人情、弘扬忠 孝节义、呼吁环保和平等。 要想明白讲这个故事,希望告诉大家什么, 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就是立意,也就是确 立故事的主题。

《幼儿故事讲述的技巧及训练》教案

《幼儿故事讲述的技巧及训练》教案

《幼儿故事讲述的技巧及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喜欢听故事,愿意自己讲述故事。

2. 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帮助幼儿掌握故事的基本结构,学会创编故事。

4. 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的基本结构:引入、发展、高潮、结局。

2. 故事讲述的技巧:语言表达、情感渲染、肢体语言。

3. 故事创编的方法:想象、联想、变换视角。

4.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故事讲述的技巧。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学会创编故事,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的基本结构、讲述技巧和创编方法。

2. 示范法:教师讲述故事,展示讲述技巧。

3. 实践法:幼儿讲述故事,教师指导。

4. 互动法:幼儿与教师、同伴互动,共同创作故事。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故事基本结构、讲述技巧、创编方法等内容。

2. 故事书籍:用于幼儿阅读和欣赏。

3. 道具:用于故事表演和肢体语言展示。

4. 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讲述故事的情况。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讲解故事的基本结构,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发展顺序。

2. 第二周:教授故事讲述的技巧,如语言表达、情感渲染、肢体语言。

3. 第三周:学习故事创编的方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有趣的故事。

4. 第四周:进行幼儿文学作品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故事结构、讲述技巧。

5. 第五周:实践环节,幼儿讲述故事,教师点评并指导。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幼儿对故事基本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故事讲述技巧的应用情况。

3. 评价幼儿故事创编的能力。

4. 评价幼儿在文学作品欣赏中的理解力和审美情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开展故事比赛,提高幼儿讲述故事的积极性。

2. 邀请家长参与故事教学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故事主题活动,如故事角色扮演、故事绘画等。

4. 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幼儿园教师故事讲解技巧分享 幼儿园教师培训

幼儿园教师故事讲解技巧分享 幼儿园教师培训

幼儿园教师故事讲解技巧分享一、背景介绍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故事讲解技巧。

故事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当能够生动地讲解故事,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并从中获取知识。

二、技巧分享1.选择适合年龄的故事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能够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故事。

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故事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生活化、贴近幼儿实际的故事来讲解,使幼儿能够轻松理解,产生共鸣。

2.注重语言表达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

故事的讲解需要声情并茂,情景再现,形象生动,使幼儿能够身临其境,融入故事情节中,得以感知、理解。

3.交互式讲解交互式的讲解方式也是幼儿园教师故事讲解的重要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参与故事情节的推测和延伸,促使幼儿主动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善用教具现如今,幼儿园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已成为常态。

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各种教具,比如图画、玩具等,来辅助讲解故事,使故事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5.关注情感教育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还应该关注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教育。

故事中的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都能够传递积极的情感价值观,而教师要善于从中引导幼儿,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培养正面情感体验。

三、幼儿园教师培训由于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培训变得愈发重要。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另也需要获取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

1.专业知识培训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专业知识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幼儿心理发展、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知识。

《幼儿故事讲述的技巧及训练》教案

《幼儿故事讲述的技巧及训练》教案

《幼儿故事讲述的技巧及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喜欢听故事,愿意自己尝试讲述故事。

2. 培养幼儿的倾听、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

3. 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故事讲述技巧,如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 故事讲述技巧:角色扮演、情感表达、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等。

3. 经典儿童故事选材:《龟兔赛跑》、《狼与七只小羊》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故事讲述技巧。

2. 难点:帮助幼儿在实际讲述中运用所学技巧,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基本结构,传授讲述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讲述,展示技巧运用。

3. 实践法:幼儿分组讲述,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书籍、录音机、磁带、角色头饰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讲述空间。

六、教学进程:1. 课程导入:通过一首儿歌或趣味游戏,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解故事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 示范讲述一个故事:教师选取一个经典儿童故事,运用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技巧进行讲述。

4.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讨论故事讲述技巧的应用,分享自己的感受。

七、实践训练:1. 角色扮演:幼儿分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角色分配,练习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 情感表达:教师指导幼儿如何通过语音语调、面部表情等表达故事中的情感。

3. 肢体动作:教师示范故事讲述中的肢体动作,引导幼儿在讲述时运用。

八、互动环节:1. 幼儿讲述: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尝试运用所学技巧。

2. 同伴评价:幼儿互相评价讲述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教师总结:对幼儿的讲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九、课后作业:1. 让幼儿选择一个故事,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讲述,家长记录幼儿的讲述过程。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讲述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幼儿持续练习。

幼儿园故事讲解教案老师指导 幼儿园故事教案

幼儿园故事讲解教案老师指导 幼儿园故事教案

幼儿园故事讲解教案老师指导一、概述幼儿园故事讲解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讲解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提高幼儿园故事讲解的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故事选择1. 选择适合幼儿园教学内容的故事,要求具有鲜明的情节、生动的形象,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故事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积极向上的教育价值观。

三、故事讲解目标1. 通过讲解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2. 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故事讲解方法1. 情境再现法:讲解教师可以借助道具、图片等辅助工具,将故事情节再现出来,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故事的情节,增强学习的效果。

2. 问答法: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及事件发展,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讲故事法:讲解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故事讲述给幼儿听,引导他们进入故事的世界,感受故事的魅力。

五、故事讲解过程1. 创设氛围:故事讲解开始前,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调动幼儿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故事讲解氛围。

2. 讲解主要内容:讲解教师应该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讲解给幼儿听,避免冗长的讲解,以免幼儿失去兴趣。

3. 启发思考:在讲解过程中,讲解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情节再现:讲解教师可以借助图画、角色扮演等方式,把故事情节再现出来,让幼儿更加生动地感受故事的魅力。

六、故事讲解评价1. 监听回答问题:故事讲解过程中,讲解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引导他们回答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确保故事讲解的效果。

2. 情感表达:要鼓励幼儿在故事讲解中进行情感表达,让他们在情感表达中更好地品味故事的情感,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幼儿园教育中的故事讲解技巧

幼儿园教育中的故事讲解技巧

幼儿园教育中的故事讲解技巧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初级教育的重要阶段,故事讲解作为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培养孩子们语言能力、启发想象力和培养兴趣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教育中的故事讲解技巧,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

一、故事选择在讲解故事之前,合适的故事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故事应当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能够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尽量选择生动有趣、情节简单明了的故事,并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内容。

二、声音语调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教师的声音语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事的讲解应当充满激情,声音要明亮而富有变化,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适当的地方,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高低、快慢、重音等,来表达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和角色,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听故事体验。

三、肢体语言除了声音语调,教师的肢体语言也是讲解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更好地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增加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方式,与孩子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中。

四、互动参与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们的互动参与,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立问题,提醒幼儿们思考和回答,还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分享。

通过互动参与,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义,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五、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的趋势,也是幼儿园故事讲解中的一大利器。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进一步丰富故事的视听效果。

同时,多媒体辅助也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和理解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故事中。

六、情感陪伴故事不仅仅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而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情感。

教师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情感的引导和陪伴。

可以从故事中提取出正能量,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多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和倾听。

幼儿园老师的讲故事技巧分享

幼儿园老师的讲故事技巧分享

幼儿园老师的讲故事技巧分享幼儿园老师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如何通过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是幼儿园教师需要掌握的技巧之一。

以下是我分享的幼儿园老师讲故事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准备好故事讲述前的意识调整1.确认自己的故事选好了。

选择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容易接受,而且比较有教育意义。

2. 了解自己要讲的故事。

在讲故事之前,要多次阅读自己要讲的故事,了解故事的情节框架、主要人物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信息。

3.掌握讲故事的技巧。

讲故事的技巧不仅包括语言准确、形象生动,还要注意言语语调、表情神态、声音节奏等方面的表达。

4.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讲故事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讲故事时的技巧1. 开场白的魅力。

在讲故事之前,老师可以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幽默的开场白、互动式的讨论,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 控制节奏。

讲故事时,老师要注意场景转换和节奏掌握,尽量让故事情节连贯有序、步步紧扣,避免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快速转换和剧情不合理而感到无法适应。

3. 言语表达和声音调节。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呈现的语言要清晰、准确、富有表情,声音也要注意抑扬顿挫,切换声音语调来表现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4. 互动式讲述。

可以通过现场配乐、色彩渲染等手段增加故事的趣味和生动性,或是适当地增加魔术表演等节目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达到互动式讲述的效果。

5. 表情、动作表现。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适度的表情和动作表演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和情感变化。

这些表现可以妆点故事,增强故事的趣味和活力。

6. 多感官参与。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孩子们多参与其中,可以通过创造特殊环境氛围、感官刺激的手段来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性和听故事的兴趣。

7. 重点强化。

在故事讲述结束时,老师要总结故事的主旨和教育意义,在重点强化故事中的教育内容和价值观。

《幼儿故事讲述的技巧及训练》教案

《幼儿故事讲述的技巧及训练》教案

《幼儿故事讲述的技巧及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喜欢听故事,愿意自己尝试讲述故事。

2. 培养幼儿的语音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的基本结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

2. 故事的基本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3. 故事讲述的技巧: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语言流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故事的基本要素。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故事讲述的技巧,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讲述故事,展示讲述技巧。

2. 练习法:幼儿练习讲述故事,教师指导。

3. 游戏法:通过故事接龙、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幼儿的故事讲述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书、图片、头饰、道具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富有童趣的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故事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要素。

3. 示范讲解:教师讲述一个故事,展示故事讲述的技巧。

4. 幼儿练习:幼儿分组练习讲述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5. 游戏活动:通过故事接龙、角色扮演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评价幼儿的故事讲述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情感把握、生动形象等方面。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故事讲述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故事比赛,提高幼儿的自信和勇气。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需求。

2. 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六、教学内容:1. 故事讲述的语音技巧:语调、语速、语气。

2. 故事讲述的表情技巧:眼神、微笑、面部表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谈幼儿教师讲故事训练的基本要求
故事是一种有情节的适合口头讲述的叙事性作品。

讲故事,就是把读到的、听到的或自己改编、创作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有声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动作讲述给听众的一种口语表达样式。

讲故事是言语活动中最富艺术色彩的口语形式。

听故事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一项精神享受。

在幼儿教育中,故事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还能带给幼儿无限的身心愉悦。

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讲故事是实施语言教学最基本的手段,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幼儿教师讲故事训练的基本要求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材
首先,适宜的故事素材是讲故事的前提。

它在讲故事活动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讲故事,从内容上来说,要选择那些思想观点正确,内容新鲜健康,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作品。

从艺术方面来讲,所选择的故事要具有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首尾完整,情节引人入胜。

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更应选择情节围绕中心展开,符合幼儿生活实际,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故事。

但是,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尚不完善,情节不宜过于复杂,人物不宜过多,还要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例如《巧克力饼屋》《小红帽》《猜猜我有多爱你》等故事,情节简单又有波折,线索清晰,内容连贯完整,人物性格鲜明,适宜对幼儿进行讲述。

其次,选材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那些深浅适度、符合大多数幼儿欣赏水平的故事。

幼儿的发展与年龄的关系非常紧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有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3~4岁的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认知水平较低,应该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带有重复内容的故事,如《好饿的小蛇》《拔萝卜》等。

4~5岁的中班幼儿,理解水平逐步提高,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的幼儿生活故事、情节稍曲折的中外经典童话故事,如《珍珍唱歌》《皇帝的新装》等。

5~6岁的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增加,想象力丰富,情节生动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都可以选择,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故事,如《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愚公移山》等。

二、合理加工
选好故事的基本材料后,还要根据讲述时间和听众特点,对故事的原材料作必要的加工处理,对故事的加工可以从文本和语言两方面进行。

加工方法有添枝加叶、修枝剪叶、成人语言儿童化等。

(一)添枝加叶
幼儿图画故事以其独有的图文合奏的魅力备受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

越来越多的幼儿图画故事出现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

图画故事通常是图文并茂地讲述故事,许多精彩的场景只出现在图画中,而文字却没有体现,幼儿教师在讲述幼儿图画故事时,可采用添枝加叶的方法对故事进行加工。

例如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名作《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中的文字和图画,就像相声表演中的捧哏和逗哏,缺一不可。

这个故事的文字讲述了一只母鸡的散步过程。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单看故事的文字,翻译成中文只有44个汉字,英文是36个单词,全文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作为故事的文字,它的语言显得平白,不生动,很没有意思。

如果只是讲述故事中的文字部分会让幼儿味同嚼蜡,对故事失去兴趣。

要想使故事从平面走向立体就需要对画面内容进行充实。

如,狐狸想吃母鸡却一头扎进池塘的场景,在书中只有绕过池塘四个字,经过添枝加叶后可变成:狐狸又向母鸡扑去,扑通这一次它掉进了池塘里,池塘里的水冰凉冰凉的,水花溅得到处都是,连小青蛙都吓了一跳。

呱呱是谁打断了我们的聊天?而母鸡萝丝却绕过了池塘不慌不忙地走了。

故事的原材料中对狐狸的描述没有文字,讲故事时就需要添加狐狸的形象,再加上拟声词的运用,人物对话的添加。

这些对故事材料的添枝加叶,既丰富了故事内容,又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生动再现,使故事变得丰满有趣。

(二)修枝剪叶
有些故事内容很精彩,情节也很有趣味性,可是故事内容太长,不适合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下讲述,对于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进行修枝剪叶。

讲述时保留故事的主要情节,删除故事的次要情节或将其一带而过,这样就可以压缩故事的内容,使故事更精练、简短、紧凑。

经典童话故事《丑小鸭》是非常受儿童喜爱的作品,但如果照着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原著来讲的话,恐怕大多数幼儿会无法欣赏。

故事的结尾原著是这样写的:
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

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忽然间他举起翅膀,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

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

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在散发着香气,它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

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荫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

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翅膀发出飕飕的响声。

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我要飞向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 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

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 被他们杀死,要比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鸡场的那个女佣踢和在冬天受苦好得多! 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

这些动物看到它,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

请你们弄死我吧! 这只可怜的动物说。

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待着死。

但是他在这清澈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却是一只天鹅!
鞠萍姐姐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把结尾部分改成了这样简单的几句: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

丑小鸭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考验,他长得高大结实,竟然能够展翅飞翔了。

他看到花园里有三只天鹅,想游过去,可是又担心他们会啄死他。

忽然,他头一低,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啊,我再也不是丑小鸭了,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原著多用形象的语言,有文笔出色的景物描写,有情感真挚的心理描写,但是这些语言远远超出了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储备,对幼儿来说还是太难了。

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作品内容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修改,删掉句子中大量的修饰语,把长句改为短句,减少描述性的句子以及大段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

以适应幼儿的语言接受能力。

(三)化深为浅
故事文本一般都是由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

作家创作作品时常常着重于故事内容的完整性、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有时忽略叙述语言的口头性。

因此,讲述幼儿故事有一个书面语到口语的转换过程。

要将成人化和书面化的语言改为儿童化、口语化的语言。

使故事材料更适合讲述。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

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就简,使用词汇涉及范围较小、句法结构较短的语句,不使用让幼儿感到理解困难的专有名词、抽象词语和长句、复合句等。

1.词语运用以浅代深
故事《月亮出奔》啊我是多么明媚,多么皎洁,多么娇艳! 要是白天也能够和人们见面,那该有多少荣誉和赞美落到我的身边!就是那个太阳逼得我不能露脸! 中有许多幼儿不理解的词句,幼儿教师如果在讲述故事时,只是按照故事的文本给幼儿讲述,书面化的语言,会使幼儿难以理解,如果将其改为通俗的口语,如将明媚、皎洁,娇艳改为美丽、明亮,将荣誉和赞美换作夸奖,幼儿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2.句式运用短小精练
句子要更短小一些、更简单一些,附加成分尽量少,适当重复。

如孙敬
修爷爷在讲故事时会把因为天下雨,所以带把雨伞改为啊,天哗哗地下雨了,怎么办呢? 带把伞吧! 去掉关联词语的短句的运用使语言口语化,这样饶有风趣地讲述更能吸引幼儿。

三、形象讲述
要做到讲述生动,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使用形象的口语
要用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符合幼儿口语习惯的话语讲故事。

做到简洁、生动、通俗,让教师说起来顺口,幼儿听起来亲切,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影响听众的注意力和对内容的理解。

例如,《皇帝的新装》形容骗子的狡诈用诡计多端、心术不正,不如说他眼珠儿骨碌一转,想了个坏主意更加直观。

(二)把握好语调和语速
讲故事的人要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不同的内容、描绘不同的情态时,都要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加以区别。

如果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不会吸引人。

讲故事还要处理好语速和节奏。

一般来说,故事的开头一般用慢速,情节紧张时就要注意快慢结合,张弛有度,有时还可以适当停顿,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余地,增加情节的感染力。

总体上讲,给幼儿讲故事,速度不宜过快。

(三)恰当运用态势语
幼儿故事讲述时的态势语基本要求是恰当和童趣。

讲故事时运用的表情动作应和故事内容相吻合,形象、鲜明地表现故事的内容,以引起幼儿联想,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综上所述,只有严格做好以上三个环节的工作,才能达到提高幼儿教师讲故事水平的目的。

讲故事的本领需要多学多练,熟能生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