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我与社会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人教版学案: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课时 我与社会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课时我与社会(见学生1页)一、感受社会生活1.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2)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成员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社会实践||,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A)①学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④有利于快速提高学习成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D)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D.个人就是社会||,社会就是个人3.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
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B)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法律关系4.下列属于中学生小华一家参与社会生活行为的是(B)①小华在家做作业②小华的爸爸在有机蔬菜大棚基地做科研③小华的哥哥观看上映的国产电影《湄公河行为》④小华的妈妈在纺织品工厂上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19世纪||,健康可爱的巴登大公国的豪瑟王子||,不到3岁时被篡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绑架||,并交给一个性格忧郁的女人抚养||。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我与社会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二、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教学关键点:通过学习,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抓紧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
三、前准备:a)教学课件。
b)要求学生做好调查,家里的人近两年来新学到什么知识和本领,现在又在学什么?四、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小明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2、电脑出示课本40~41页的八幅图,每幅图都有旁白说明3、小组讨论:他们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学习?4、引出课题:大家都在学5、师说:小明爷爷是一位种田能手,很多事情都干,是村里有名的能人。
现在,爷爷遇到了新问题。
电脑出示书中42页的三幅图。
6、教师小结:通过过去是劳动能手,今天却遇到了新问题,说明了社会进步真快呀!天天都有新变化。
大人们在抓紧时间学习。
我们要和他们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我与社会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a)教学课件(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我们的公共生活》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我们的公共生活》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
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有利于我们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有利于我们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有何关系?
(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生活中有哪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1/ 2。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案

y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每个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能力目标1.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能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2.明确自己不同的社会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个人离不开社会,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热爱之情。
2.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是不同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社会身份。
重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教师准备:教材第2页和第3页的四个情景幻灯片或其他与此情景相关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猪孩”王显凤的故事1983年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
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这个女孩儿叫王显凤,1974年12月剖宫产出生,无任何异常情况。
其母5岁时因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
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四邻不靠,加上她的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
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
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以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但这个“猪孩”和狼孩、熊孩等不太一样,她虽然长期与猪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类似猪的动作行为和习性,但她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会了穿衣吃饭和简单的语言,因此,王显凤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猪的动物习性。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 备课素材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下面两幅图片。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个人离不开社会,我们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的社会生活》,来了解和认识《我与社会》。
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视频片段。
2019年2月18日,《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十位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心灵感到震撼的精神力量。
他们亲近社会、奉献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他们的事迹感动你我、感动社会、感动中国。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亲近社会,奉献社会。
歌曲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我们要亲近社会、关爱社会,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社会生活》,感受《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和认识《我与社会》。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了解社会的方式(教材P2~3)【活动设计】形式一:角色扮演。
课堂上随机抽取四组同学,分别扮演教材四种情境中的人物角色,欣赏后思考、探究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课件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7 布置作业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拓展与延伸
学习目标
1.了解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我们对 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个人是社会的一员。 3.本框体现了“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情怀”,要求我 们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布置作业
请完成《 高效课时通》P2-P3对应习题
(2)表现: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 ,或准备为之分忧。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你我文明一 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的口号。从个人对社会的影响角度看,这说明 了( B ) 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B.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个人离不开社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D.个人的行为决定着城市文明的发展
新课讲解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社会离不开个人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 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 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 邻居;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3)业缘关系
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能力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课件: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新课学习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了解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2.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学生小华的日记节选”,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7月16日我今天到科技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7月25日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
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
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
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
社会网络几乎可以以任何活动为中心,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结点之间的互相连接)而非“群体”(明确的边界和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被称为“社会网络革命”。
(二)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活动一:情景探究
设计意图:以两幅情境图呈现同一个中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身份,意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探究其中的原因。
我是消费者我是大哥哥
1.问题思考:
(1)在社会关系中,一个人的身份是确定的吗?
提示:不是。
(2)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提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2.相关链接:(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设计意图:援引社会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社会关系,意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理解社会关系的框架,明确几种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和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定位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认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属性,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教师总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活动二:小辩论
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提示: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社会生活成就我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4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