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如何读懂诗歌(详细)ppt课件

南宋抒发爱国情怀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忧国爱国题材就 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爱国 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 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
北伐恢复中原的理想、并不断奋斗的精神。 人生迟暮、功业未成的感慨。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南宋末年有了一些回复无望的悲凉、无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E、陆游:爱国、梦想收复中原却壮志 难酬,但他也有充满缠绵情思的作品 。
爱国诗人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惊雪 (唐)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再如:《天净沙·秋思》 《春夜喜雨》
(二)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 而鸣。
(三)题目点明了所写的事件或背景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再如《次北固山下》、《旅夜书怀》
(四)题目暗示了诗歌的题材
二、读作者
①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 了解掌握其主要经历、风格。知人 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一、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
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
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5、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
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
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
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7、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
新课标如何读懂诗歌

新课标如何读懂诗歌
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思想观念。
这些因素往往影响着诗人的创作,使诗歌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关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
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形式多样,包括格律、音韵、节奏等。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可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意图。
抓住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意象是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象征则是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象化。
理解意象和象征,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注重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悟等。
意境则是诗人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境界,通过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反复阅读和思考。
读懂诗歌需要反复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
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与诗歌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高中 语文:读懂诗歌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读懂诗歌四步法

读懂诗歌四步法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认为小学生如果能够学会仔仔细细地去品味一首古诗,对他们学习语文大有益处。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生如何真正地读懂一首古诗。
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不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记忆速度,同时也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一举两得。
这里,我就简单地给家长们明确一下孩子学习古诗时应该做到的4个步骤。
很多小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爸爸妈妈说出一首古诗的题目,他们能比较顺畅地把这首古诗的内容背出来,但是作者是谁,写作背景如何他们可能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因此,学好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走进诗人。
一、知诗人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
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
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
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写作背景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讲解,这时候学生一定要注意听,这对我们把握整首诗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解诗题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
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的意思是咏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潘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教学实践中我建议学生在第二天要学习新古诗时,前一天晚上自己尝试去理解诗题。
结合课下注释,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明天的课上就可以和正确的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
三、明诗意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
如“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薬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菜萸”来理解。
“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诗歌欣赏”,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的韵律与节奏、诗歌的情感与意象、诗歌的解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的诗歌形式。
2. 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能够通过诗歌的意象与情感,领悟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定义与特点、韵律与节奏、情感与意象。
难点:如何运用解读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读懂诗歌。
2. 知识讲解:a. 介绍诗歌的定义与特点,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形式。
b. 讲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c. 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情感,让学生学会从诗歌中领悟诗人的内心世界。
3. 方法指导:a. 教授解读诗歌的方法,如:关注、了解背景、品味词句、发挥想象等。
b. 通过例题讲解,展示如何运用解读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4. 随堂练习: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读,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3. 诗歌的情感与意象4. 诗歌解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解读《静夜思》这首诗。
答案:《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拓展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读,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解读诗歌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解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导言: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读懂诗歌并理解其内涵并非易事。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诗歌,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步骤和技巧,以读懂诗歌教案。
一、了解基本诗歌元素在读懂诗歌教案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诗歌元素,这对于理解和解读诗歌非常重要。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如韵律、格律、节奏和节拍等基本元素。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夸张和拟人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
二、分析诗歌语言和意象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是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词语和意象,并对其进行解读。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通过语言和意象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三、关注诗歌结构和形式诗歌往往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式,这也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该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和戏剧诗等,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诗歌的行、节和段等结构组成部分,并分析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探索诗歌背景和文化背景诗歌往往是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作品,因此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读懂诗歌教案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学会研究诗人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五、参加诗歌解读课程或活动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参加诗歌解读课程或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
在这些课程或活动中,学生可以与其他诗歌爱好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课程或活动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诗歌资源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诗歌。
六、多读多练最后,要想真正读懂诗歌教案,多读多练是不可或缺的。
学生应该多读不同类型的诗歌,并进行多次阅读和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 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 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 有《梅花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凄凉悲伤
浮 云 漂泊、游子、小人
意象与情感
杜 鹃 凄凉、哀伤 鹧 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寒 蝉 悲凉 鸿 雁 思乡怀亲之情、 羁旅伤感 、
指代书信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 方法三:细读注解,抓暗示信息。
要坚信:任何一个注解均是一种理解暗示。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常见的有: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 的注解:常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 (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 (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
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
• (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 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特别提醒】
•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 多悟才是关键。
•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 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 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 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明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含蓄 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③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 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④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思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 的基本内容。
从下面一组题目能读出哪些信息?
《题许道宁画》《投长沙裴侍郎》 《插田歌》 《送子由使契丹》《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北陂杏花》 《早上五盘岭》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送王昌龄》
• 方法二: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 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 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 朝代国势、朝政……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晴朗的原野上,碧树清楚可数,鹦鹉洲上芳草繁茂。
方法八:分析表达技巧。 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诗人往往
要借助恰当的表达技巧。
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 “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 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 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 不要被迷惑。
优游闲适
方法五:提取关键词、关键句
•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 内容的词句,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 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 用。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一)、抓关键词
那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词语就是关键 词语。 ①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 “孤”、“喜”、“闲”等之类。 ②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 。 ③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关注时令色彩和 冷暖色调的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时令色彩:早春——欣欣向荣——喜悦之情;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
⑵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借代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拟人、借代、
表明写作对象、手法 表明写作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悯农
★表明地点、类别 表明情感
• 方法一:读懂题目、小序,知门别类
标题是诗的眼睛,标题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很明 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 1、显示事件、暗示作者心情、感情; • 2、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 3、暗示诗歌内容,点明中心。
暮春——鲜花凋零——时光易逝,感伤、惋惜、留恋; 秋冬——万物萧条——凄清、肃杀、悲凉。 冷暖色调:暖色调——喜悦、欢快
冷色调——忧郁、愁绪
(二)、抓关键句
议论,抒情句多直抒胸臆,更明白地表达了 作者的感情。
①首句(联):从开头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 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②尾句(联):从结尾了解主旨。 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
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 地的理想。
• (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 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 方法七:明了古诗语言特征。
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诗歌由于声 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 句子成分等。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揣测难字。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 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
• 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 思、思乡怀人之情;
• 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 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知 1、李太白的自信与狂放。
2、柳三变的相思与艳情。 3、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人
论 1、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 方法六:解读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 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句。
•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 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 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 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 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 意义。 典故以少数文字表达比较丰富的含义,读懂 典故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容。注意 反用的典故。
顶真
方法九:看题材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 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 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 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2、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世 3、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4、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5、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掌握下列诗人主要风格特点
• 1、李白: 豪放飘逸。(怀才不遇、愤世嫉俗) • 2、杜甫: 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 • 3、王维: 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半官半隐) • 4、苏轼:诗清新豪健,词豪放旷达。(仕途坎坷) • 5、李清照:凄婉清丽。(闲适与愁苦) • 6、辛弃疾:沉郁豪放。(爱国,壮志难酬) • 7、李商隐:缠绵婉丽,朦胧隐晦 (怀才不遇) • 8、陆游: 悲壮雄浑。(爱国)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
思念故乡,思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方法四:品味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意象是诗词作者表情达意的一
个重要手段 ,观此可把握意境。)
请大家熟记常见意象的含义
意象与情感
月亮 杨柳 菊花 梧桐
思乡 、思亲;人生的圆 满、缺憾;幽静、美好
离别、留恋、伤感、春 天的美好;
高洁、隐逸
高考主要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三方面命题。
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诗歌鉴赏题常见丢分原因
1.理解不准。未读懂诗歌主旨,导 致“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2.审题不清。未明确题目要求,导 致答非所问,说不到点子上。
3.作答混乱。未掌握答题规范和体 现题目要求,不懂运用术语,导致逻辑 不清楚,要点不突出。
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的“廉颇典故”有何作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民生疾苦
哲理
方法十:了解一些诗词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