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玉器、诗歌、纹饰、纹样、团花纹在现代景观、园林、服饰中的运用共61页
馆藏玉器看唐代玉雕图案纹饰

馆藏玉器看唐代玉雕图案纹饰唐代玉雕图案纹饰完全脱离了汉代的形式,出现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全新装饰图案(卷草云纹、莲花纹、连珠纹等)人物形象有汉人、胡人、西亚人、骑士、文武侍、乐妓等,动物形象鸳鸯、牛、马、羊、孔雀、鹤、雁等。
此时期龙凤纹鹤前代相比有很大改变,植物图案常有莲花、牡丹花、宝相花灯等,从整体风格来看,唐代图案雕刻基本上趋势写实、纹饰粗犷、雕琢形式多种多样,完全摆脱了汉代所盛行的谷纹、蒲纹、勾云纹等图案,形成了唐代图案纹饰在风格和面貌上特有的新格局。
唐代忍冬纹八曲长杯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玉花簪头唐长10-11.5厘米、宽2.8-4厘米厚0.2厘米 1981年西安市交通大学内兴庆宫遗址出土现藏西安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唐玉花簪头唐折枝花纹梳背韩森寨唐墓出土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海棠花纹玉梳背西安南郊唐墓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鸿雁纹玉梳背西安南郊唐墓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代龙纹佩现藏武汉市博物馆唐代的雕琢方法除继续保留运用传统的镂空、圆雕等手法外,大量使用阴刻线(动物腿毛、较密集的阴刻线装饰,无论粗线、细线,刀法整洁,造型上注重起伏,能表现出内在的美感,强调突出形体的肌肉、动态、力量和体积感,基本上和同时期的石雕手法相同。
唐代胡人玉铊尾陕西召陵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玉带板唐代玉佩饰开一代玉雕之新风,部分作品受到西域文化影响,这同唐代思想文化对外开放及儒家思想的消弱有关,这一开端对以后玉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雕刻手法上,广泛的吸取绘画、雕塑之精华。
因此唐代玉雕艺术活泼、开朗、饱满、奔放,在中国玉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西安市长安县出土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镶金玉佩唐高4.2厘米、宽5厘米、厚0.4厘米 1976年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现藏西安博物院唐镶金兽首玛瑙杯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镶金兽首玛瑙杯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唐代玉器特点(图)

唐代玉器特点(图)
唐代玉器目前能够见到的越来越少,但在市场出现的仿品却比较多,所以在收藏过程中应该了解唐代玉器的几个关键特点。
唐代玉器一般材质都非常好,雕工细腻,中西结合的造型风格较为突出,另外抛光技术比较精细,玉的光洁度好。
一般仿品的玉材和唐代玉相比差别非常明显,色泽不柔和,有透明发亮的感觉;另外唐代玉器造型自然,十分精致,而仿品就没有什么特点,造型呆板;还有唐代玉器经过多道工序,将杂质去掉,玉面十分匀净、柔滑;而仿品的玉质就显得粗一些,表面的匀净和光滑度都不及真品。
唐代玉器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开拓西域,使得新疆和田玉大量地输入内陆,因此,唐代玉器材料以和田玉为主。
唐代玉器,生产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质量上均是精雕细琢,其品种和艺术风格上都有新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特点。
器形以装饰用玉和生活实用器具为主,玉佩一改战国及汉代佩玉的组合形式,出现了头部装饰玉步摇。
玉步摇由金、银、铜等金属嵌玉而成,是唐代特有的。
另外,出现了佛教玉器,主要有玉佛和玉飞天以及新器形玉带板。
唐代玉器装饰纹样方面多姿多彩,首次出现了植物纹图案,常见的有各类花卉瓜果,并且出现了飞禽走兽、人物纹饰等,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最重要的特点是在花、鸟、兽等器物边缘饰有细密而较长的阴刻直线,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唐代玉器在继承传统玉雕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中亚等地区的艺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玉雕风格。
另外,还有唐代独有的胡人形象,胡人无冠,卷发,深目高鼻,穿紧身窄袖长衣,足着长筒靴,或翩翩起舞,或手执奇珍异宝跪地敬献,或弹奏各式乐器,或舞狮,或呈杂耍状,是当时唐与西域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唐纹

• 唐代服饰的装饰纹样
1、联珠团窠纹
根据对波斯纹样的吸收与发展,唐人又创造出了带有波斯风格的新样式。此种纹 样称为“陵阳公样”。窦师纶是唐代初年派往四川进行统治并监管修造皇室用物的, 曾被封为陵阳公,所以将他创作的这种纹样称之为“陵阳公样”。这种图案是在西方 纹样的基础上保持了中国纹样四方连续等传统形式,用环式花卉或卷草代替联珠纹, 以中国传统动物主题代替西方神话造型。
唐代幵元时期世人的欣赏眼光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自然花卉,装饰风格由较为抽象的向写实性转变。 在尘相花向牡丹花演变的初期,牡丹纹的花瓣依然还保持着宝相花对花瓣抽象的变异处理,但又
具有了牡丹纹花瓣独特的云曲叠晕的某些造型如图(10.6)。开元稍后的这一时期的牡丹纹的突
出特点是花头肥短,复层花瓣,花瓣边缘是云曲瓣。花形丰满,体现其世人所赋予的“富贵”的 内涵。但此时的牡丹纹与虫相花比较起来,相对宝相花来说更加趋向写实一些,受到海石榴纹的 一些影响,可又比海石榴纹的瓣形要短些,而且翻卷的幅度要小些如图(10.7)。到了晚唐时期 牡丹纹在团花构图的框架内呈“S”状布局,如图10.8.
•
唐代服饰的装饰纹样 1、联珠团窠纹
在这些流行的纹样图案中,波斯萨珊朝式的那种以
联珠缀成的圆圈做为主纹的边缘,圆圈内常填以对 马纹、对鸟纹、对鸭纹,也有填以波斯式的猪头纹 和立鸟纹的纹样图案被称作联珠纹。它是3世纪兴起 的萨珊波斯王朝流行一种装饰性程式化倾向的纹章 艺术,唐代很是盛行。到了唐代成为唐锦中最具特 色的纹饰,数量也最多,它比同时期其他纹锦类织 物的总和还要多,大量外销,畅销一时。
云纹
• 唐代玉饰的装饰纹样
(3)兽面纹:是古代器物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 其结构随时代、地域不同而略有变化。目前,明 确的唐代兽面纹玉器尚未见确定,仅见西安何家
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唐代装饰纹样

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唐代装饰纹样作者:詹秦川宋玉兰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01期[摘要] 在唐朝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唐纹样也成为了中国装饰纹样史上的一个转折期,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有卷草纹、宝相花纹以及牡丹纹等。
纹样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传递历史文化的一种良好的介质,在景观设计中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为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也是当今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景观设计纹样唐装饰纹样一、唐代的典型装饰纹样中国传统纹样作为中国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不可忽视艺术文化价值。
在唐朝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唐纹样也成为了中国装饰纹样史上的一个转折期,其造型与特点摆脱了传统的淳朴风格,取而代之的是造型饱满丰富、优美多姿的艺术形态。
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有卷草纹、宝相花纹以及牡丹纹等。
(一)卷草纹卷草纹是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有生机勃勃,祥云之气之意。
在造型上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为主要元素,吸收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经过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而形成二方连续图案。
因其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
又因其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
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早在原始彩陶饰中就已经出现,商周时期呈现不规则S 形,到战国铜饰上的卷草纹呈对称状,再到秦汉时期具有S形骨架的卷草纹,但直到魏晋时期才确定了卷草纹的基本样式并有了叶茎之分。
自唐代开始,在纹样的取材上开始以植物为主,卷草纹被大量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逐渐盛行起来。
(二)宝相花纹宝相花又名宝仙花、宝花花。
因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象闪闪发光的宝珠,加以多层次退晕色,显得富丽、珍贵,故名“宝相花”。
最初是由佛教中象征圣洁吉祥的莲花演变而来的,在装饰方面上也多用于佛教的装饰纹样当中。
在南北朝时期莲花纹饰就已经被大量的运用于石窟装饰艺术当中,到隋唐时期,宝相花纹在开放包容思想的影响下逐渐丰富发展起来,成为了唐代佛教装饰纹样的典型代表。
中国灿烂玉文化—大美唐代玉器

中国灿烂玉文化—大美唐代玉器唐代白玉舞伎纹玉带唐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开拓西域,畅通丝绸之路,和田玉料源源内输,玉器制作在秦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出现了新的高峰。
玉器与当时其他工艺品一样,渗透着一种青春活力,不论器物大小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出土与传世的玉器皆能证明。
唐代玉佩饰品豪华尊贵,是等级身份的标志。
玉絝带是在鞓(皮革带)上镶嵌玉方形絝与铊尾,絝有金、银、铜、玉之别。
等级不同质地也不同。
带絝上的絝数量与纹饰也有差异。
当时絝带制度是极严格的,以玉絝为最高贵。
《新唐书·车服志》载:“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絝十三。
绯为四品之服,金带絝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絝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絝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瑜石带,絝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絝七。
”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山门口村的唐代窖藏与西郊三桥镇南出土多件玉带絝,为我们了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咸阳北周若干云墓出土一条白玉蹀躞带,由玉扣、玉絝、玉环、玉铊尾、鞓等组成。
唐代玉带絝的玉多数来自新疆和田,有的在西域雕刻为成品后送到长安。
晋祠博物馆唐代鸟形玉佩《旧唐书》卷198记载:“其国出美玉,俗多机巧……贞观六年(632年)遣使献玉带”。
又《新唐书》卷221载:“初,德宗(780——805年)即位,遣内给事朱如玉之官西求玉,于于田得圭一、珂佩五、枕一、带絝三百、簪四十……”于田出玉带絝,其中一次多达三百枚,可知所雕的胡人应是当地人物的歌舞形象。
隋唐时期,达官贵人身着佩玉,尊卑有序。
《隋书·礼仪表七》记天子白玉,太子瑜玉,王玄玉,自公以下皆苍玉等。
唐代沿用,咸阳底张湾北周王士良与董氏墓出土玉环1件、玉璜2件、玉佩4件、佩饰1件,应是一组玉佩饰,这组玉佩均为扁平片状,有梯形、半月形、云头形等。
江西南昌市出土一组南朝时期云头形玉佩,西安市北朝晚期墓出土一组玉佩,它们的造型相似。
陕西礼泉县兴隆村唐越王李贞墓出土玉佩6件,2件大,为上窄下宽,上饰云形边,两侧连弧形,底边平直,上有一孔,另一大件作云头形,上下两边各有一也,另外4小件有璜形与云头形,上下两边各一孔,另外4小件有璜形与云头形,为一组佩饰,青玉,光素无纹,与王士良墓出土的玉佩相近似。
唐代玉器文化

唐代玉器文化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文化、艺术等领域达到了巅峰,同时也在玉器文化上取得了突出成就。
唐代玉器不仅在技艺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也积极融合了各地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一、唐代玉器的发展历史唐朝盛行玉器,对于唐代玉器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历史背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极致。
唐朝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奢侈浪费的生活风气逐渐形成。
同时,唐朝也是一个开放的时期,各种文化交流相互融合。
唐朝的称号是“开元盛世”,这个时期自然也是玉器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2、发展过程唐代玉器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初期玉器的制作和装饰以玉佩、玉圭为主。
唐代玉器有个显著特点,就是玉器的种类和用途变得更加丰富。
不仅有玻璃玉扳指、玉尺、玉剑等,还有用于美容养颜的玉器等产品。
同时,唐代玉器在饰品的材质、玉质、器型、饰纹等方面比较注重表现文化特色。
二、唐代玉器特点唐代玉器的特点,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
1、器型唐代玉器的器型精美大气,充满了古代宫廷文化的繁华与华美。
在唐代,玉器逐渐演变出了一些奇特的器型,如玉槽、玉枕、玉簇、玉钟、玉佩等。
这些玉器不仅外观精致华丽,而且造型上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各地文化特色。
2、材质唐代玉器的材质上讲究珠玉为贵,玉石质地必须优良,色泽艳丽、质地细腻,且对于纯度也有很严格的要求。
3、饰纹唐代玉器饰纹丰富多彩,有的以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为题材,有的以寿星为中心,以寿桃、松竹等寿物为装饰,有的以娃娃或神仙等造型为主体,形象生动逼真。
这些饰纹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4、工艺唐代玉器在制作工艺上更加注重细节和精美。
玉器中的佩钩、佩环、镀金、嵌饰、雕刻等往往采用镶嵌工艺,使得玉器的细节更加细腻,人们在欣赏玉器时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制作者的精湛工艺。
三、唐代玉器文化的现代价值唐代玉器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唐代联珠团窠纹的艺术特征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唐代联珠团窠纹的艺术特征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黄金时期,艺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其中,联珠团窠纹(以下简称窠纹)作为唐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窠纹的艺术特征以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窠纹是唐代绘画和工艺品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图案,它以珠子为主要图形,通过多个珠子的组合形成线条、花纹和图案。
窠纹的特点是线条流畅、曲线变化多样,并且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窠纹常常出现在唐代的陶瓷器、织锦、壁画和服装等艺术品上,展现了唐代艺术的繁荣和精湛技艺。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窠纹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图案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服装设计中。
首先,窠纹的流畅线条和曲线变化可以为服装增添动感和活力,使服装更加具有艺术感和时尚感。
其次,窠纹的珠子图案可以被运用在面料的设计和印花上,使面料更加丰富多样,增加服装的质感和层次感。
此外,窠纹的装饰性可以用于服装的细节设计,如领子、袖口、腰带等,使服装更加精致和华丽。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窠纹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风格和图案,还可以与其他元素进行创新和融合。
例如,窠纹可以与现代的几何图形、动物图案或植物图案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时尚风格和个性化的服装设计。
此外,窠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和材质选择,使服装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总之,唐代联珠团窠纹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特征的图案元素,不仅在唐代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窠纹的流畅线条、曲线变化和装饰性,为现代服装设计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可能性,使服装更加具有艺术感和时尚感。
通过对窠纹的研究和创新应用,可以进一步丰富现代服装设计的内涵,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时尚领域的传承和发展。
唐代团花纹样典型案例

唐代团花纹样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唐代团花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服饰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以唐代团花纹样的典型案例来展开讨论。
唐代团花纹样的特点之一是形态丰富多变。
在唐代,团花纹样主要包括云纹、蝠纹、莲纹、凤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云纹象征着祥瑞吉祥,蝠纹代表着幸福和福禄,莲纹则象征着吉祥如意,凤纹表示吉祥如意、富贵尊荣等。
这些形态多样的团花纹样,不仅在装饰艺术中起到了装点画面的作用,也丰富了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唐代团花纹样的色彩搭配也十分讲究。
在唐代,团花纹样常常采用红、黄、蓝、绿等鲜艳明快的颜色,这些色彩在表现唐代社会繁荣昌盛、风华绝代的也展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饱含情感的色彩搭配也增加了团花纹样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唐代团花纹样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除了在建筑、家具、服饰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外,团花纹样还常常出现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中。
唐代壁画中的团花纹样,常常与人物形象、风景画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唐代团花纹样也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玉器等工艺品的制作中,为这些工艺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
在唐代团花纹样中,莲纹可谓是一种典型案例。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纯洁、圣洁的象征,唐代人对莲花的喜爱可见一斑。
唐代的壁画中常常出现莲纹图案,这些莲纹图案不仅体现了唐代人对莲花的喜爱和尊崇,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向往的追求。
唐代的莲纹图案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寓意深刻,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在壁画中出现外,唐代的莲纹图案还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等工艺品的制作中。
尤其是唐代的青瓷,常常以莲纹图案为设计元素,这些莲纹图案既增添了青瓷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唐代人民对莲花的崇尚和崇敬。
唐代的织物中也常常出现莲纹图案,这些莲纹图案不仅展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文化的推崇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唐代玉器、诗歌、纹饰、纹样、团花 纹在现代景观、园林、服饰中的运用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