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典型川畸病早期诊断策略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精选课件ppt
15
有临床文献报道:综合临床表 现和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ALT 升高和尿WBC>10/Hp对诊断 不典型KD也有意义
精选课件ppt
16
提示
对于发热伴球结膜充血,唇红干裂(川崎 病面容)的患儿应当高度警惕KD,并作为 疑似病例进行观察。不典型KD发生在婴幼 儿时,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只有对不 典型KD进行动态观察,且排除了其他疾病 后才可诊断,并应早期进行心脏彩超的检 查。
精选课件ppt
12
不典型KD的临床表现
不典型KD也具有经典KD的临 床症状,但均不能达到传统的 诊断标准。
精选课件ppt
13
实验室检查
对于不典型KD的诊断,实验室 检查至关重要,通过文献查询, 大多数不典型KD在发病过程中 具有以下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选课件ppt
14
实验室检查结果
PLT升高 一般≥300×109,多于起病后 1周开始 ESR升高 ≥40mm/h CRP升高 WBC升高 多以粒细胞增生为主 Hb下降 血浆白蛋白降低
精选课件ppt
8
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 漫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
⑤颈部淋巴结肿大
注:如5项临床表现中不足4项,但超声心 动图有冠状动脉病变(CAA),亦可确诊 为川崎病
精选课件ppt
9
不典型KD
不典型KD又称不完全KD,是
指未达到典型KD的诊断标准 (6条标准中具备4条以上), 但疾病的发展经过符合KD的特 点,并且排除了其他疾病,或 具有典型的心血管并发症者
不典型川崎病 的早期诊断及
治疗
精选课件ppt
1
概述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也就
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探讨

收稿日期:2014-01—10 (本文编辑:姜晓庆)
d,J L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探讨
徐永梅
【摘要】目的研究实验室指标在小儿不典型川畸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川畸病患儿173例,根据川畸 病诊断标准分为不典型组65例和典型组108例。总结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特征,观察两组的脑钠钛(BNP)、心肌 肌钙蛋白I(cTnl)、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并比较传统的临床特征诊断与临床特 征联合实验室指标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咳嗽、咯痰、指趾端脱皮及皮疹等 症状;不典型组的BNP、WBC计数和CRP等实验室指标均高于典型组(P<0.05);联合诊断的3d、5d、7d、9d诊 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传统诊断的3
157.158.
参考文献:
【1】李青.21例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 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73-74. 【2】江萍.不典型川崎病24例临床诊治分 析【J】.西部医学,20LO,22(9):1645,1647. 【3】姚友东。李蕊.川畸病早期诊断6例临床 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31-32. 【4】Dearie Y Nigel C,Michael C,et
63例,女45例;年龄0.6~4.8岁,平均 (2.34i-0.55)岁;热程6~14 d,平均 (9.17士1.23)d。两组一般资科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泸>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前采集所有患儿肘静 脉血2
ml,2
h内采用免疫光谱层析法
(仪器为锐普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分析 仪和实验用品均由加拿大瑞邦生物医学公 司生产)检测脑钠钛(BNP)、心肌肌钙蛋 白I(cTnl)、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 (CRP)等实验室指标。其他实验室指标检 澳i均采用目前公认的检测方法实旌。典型 组采用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 疗,免疫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29・蚝… ・d~,I矽陇;阿司匹林口服每次10me掣蟾, 3次/d,连续用药9 df31。不典型组用免疫丙 种球蛋白静滴2
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性 指标 改 变 有 利 于 a D 病 例 的早 期 诊 断 . K 能减 少 住 院时 间 及 冠 血病 变发 生 率
【 键 词】 不典 型川 崎 病 ; 关 临床 研 究 ; 性 指 标 ; 期 诊 断 炎 早 [ 中图 分 类 号】 R 2 . 75 4 [ 文献 标 志 码】 A 【 章 编 号] 17 — 8 7 2 1 ) — 2 3 0 文 6 4 7 8 {0 2 0 0 6 — 4 4
【 ywo d 】 a pc l a a a i i ae c nc l ee r ; f mm t dc t ;al d g oi Ke r s t i w sk ds s ;l i s ac il y aK e i ar h n a a r i ia re r i n s o n y o y a s
dsaetees wlb id di ot ia cs gopK ru ) 2css tpcl aego p( D gop 3 ae,t i s h ae i edv e t pcl ae ru (D go p 2 ae ,a ia cs ru a r ) 0css o e l i n y y K u
断 与治 疗 。 法 : 据 临床 表 现 将 川 崎 病 病例 分 为 典 型 组 (pcl a aa i i aeK )2例 , 典 型 组 ( D ̄)0例 , 方 根 t i w sk s s , DN 2 y aK de 不 a K H3
比较 两 组 热 程 、 诊 时 间 、 院 时 间 、 床 特 征 、 炎 性 指 标 及 冠 状 血 管 病 变 。 结 果 : 组 临 床 特 征 : 确 住 临 各 两 双侧 结 膜 充 血 , 口腔
及 咽部 黏 膜 弥 漫 充血 、 发 红 及 干裂 、 唇 呈杨 梅舌 , 发病 初 期 手 足 硬 肿 和 掌 ( ) 、 复期 指( ) 出 现 膜状 脱 皮 , 干 部 多 趾 红 恢 趾 端 躯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

早期诊 断 、 及时采取有效治
[ b ̄ e] O jc v o x l e h r an s n et n y i l a aai i ae A s at bet eT po e al d g oiadt a i e rt e y i s r metna pc w sk ds s, o t aK e
不足 ,采集 病史时 ,遗漏重要信息是造 成本病误
4 1 例 ,4~8 1 例 。临床表现为发热 3 例 , 诊误治 的主要原 因 ;2不典 型川崎病早期发 病特 岁 3 岁 0 7 f) 球结膜充 血 2 0例 ,口唇黏膜 干裂 1 ,皮疹 1 点与 某 些发 热 出疹 性 疾 病症 状 相似 ,导致 首 诊 7例 4
I f t i,2 0 , 3 6 — 7 . n e s 0 5 1 ( 4 7 4 0 cD 1
( 收稿 日期 :2 —1 —1 ) 01 1 0 2
me n u vrsnet n i rn J E r f t t emoi fci snc l e [ . megne a ui o i hd ] i c
a .Pr v l n e a d c i i a y t ms o u 1 e a e c n ln c l s mp o fh ma n
r s i tr ie s s o it dwi t p e mo i s n e p r oy d s a ea s c ae t mea n u vr a h u i
表 现不 完 全符 合 川 崎病 的诊 断标 准 ,是 导致 临 冠状 动 脉瘤 破裂 。
床 误诊 的主要原 因 。我 院 2 0 0 6年 6 一 0 9 6 月 20 年 崎 病 的早 期诊 断 和治 疗经 验报 告 如下 。
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

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相关内容。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96例,按照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不典型川崎病,对照组患者为典型川崎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早期诊断方式。
结果观察组患者BNP、WBC计数以及CRP的实验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儿不典型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存在部分差异,可以通过部分实验室指标进行判断,加强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断能够在早期进行疾病诊断,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的常见儿科疾病之一,不典型川崎病的发病症状不十分明显,在没有十分明确的诊断指标前很难进行确诊工作。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对小儿患者具有一定危害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红斑、粘膜充血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小儿心脏病[1]。
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进行早期确诊能够及时对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因此选择恰当的诊断方式对小儿患者确诊,降低误诊率对保障小儿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分析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式和诊断相关指标,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96例,按照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讨论,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96例,按照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女22例,男26例,年龄0.4—5岁,平均年龄(3.1±1.1)岁;对照组患者48例,女23例,男25例,年龄0.5—6岁,平均年龄(2.9±1.2)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儿童不典型川崎病临床发病状态与分析参考模板

儿童不典型川崎病临床发病状态与分析川崎病是儿童时期主要累及小动脉的急性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其中以累及冠状动脉最为重要,其继发的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等可引起冠状动脉瘤破裂、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是决定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主要因素。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其特征性临床表现。
但近年来,儿童不典型川崎病逐渐增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易导致误诊漏诊;且因其冠状动脉受累的发生率高而危及患儿的生活质量,故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病例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1]:发热五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至少4项者,排除其它疾病后,即可诊断:①四肢变化:急性期掌趾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②多形性皮疹;③双侧眼球结合膜充血;④口唇充血皲裂,黏膜充血,草莓舌;⑤颈部淋巴结肿大。
1.2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例,3~5岁11例,5~10岁7例7~12岁;确诊时间10天以内24例,大于10天3例。
1.3临床表现:3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中有持续发热症状的28例,双侧球结膜充血的27例,口腔粘膜充血干裂29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4例,皮诊12例,30例均出现指端膜状脱屑,发现虹膜炎7例,2例有肝脏肿大,21例出现肛周潮红脱皮。
1.4实验室检查结果30例中26例白细胞总数>11×109/L;29例血小板>350×109/L;28血C反应蛋白>4mg/dl;27例血沉>40mm/h;16例血清脑利钠肽(BNP)≥22pmol/L;17例血高密度脂蛋白(HDL)<80mg/dl;4例肝功异常。
1.530例病例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16例冠状动脉壁回声增强.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3例,冠状动脉瘤3例。
1.6治疗及预后30例患者病初均按感染性疾病抗炎治疗,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1g/kg,2d治疗,同时加用阿斯匹林30~50mg/Kg.d,分2~3次口服,热退后减量,约2周后减至3~5mg/kg.d,维持治疗6~8周或至血沉/冠脉恢复正常后停药。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川崎病,其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超声心动图在小儿非典型川崎
病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的
价值。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该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表现为
高热、皮疹、非特异性全身炎症反应等。
而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冠状动脉的血管扩张、心脏壁运动
异常、瓣膜异常等,这些是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重要指征。
通过超声心动图的综合评估,
可以提高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心脏并发症往往需要
长期随访和治疗,因此对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定量评估心脏重
要结构的功能状态,包括左右心室的射血分数、血流速度、瓣膜功能等。
这些参数可以反
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超声心动图对病情的动态监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进展往往不
确定,病情的变化难以预测。
通过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观察到病情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超声心动图还可以帮助发现病情复发、病变进展等并发症的发生,及
时进行干预,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

进行 -床特征和诊断 的分析 ;结果 I 岳
1 例在恢复期均 出现指 ( ) 4 趾 端脱 皮,入院时 i 例患儿 中 9 4 例具备 包括持续发热在 内的 3 条诊 对持 续发 热 5天以
断指标 ,5 例具备 包 括持 续发 热在 内的川崎病 4条诊断指标及外周血 W C R 、血 小板 增 高,血 沉增 快;结论 B 、C P
肝 炎 等 。不 典 型 川 崎 病 1 4例 ,诊 断标 准 6项 中 只 符 合 4项 或 3
4 、讨 论
报 道 不 完 全 性 或 不 典 型 病 例 增 多 , 约 为 1% ̄2 %。仅 具 0 0
项 ,在病程 中根据新发症状和 经超 声心动 图检查 有冠状动脉病 变诊断为Jf I 崎病 。 1 .2诊断标准 将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 ,
参考标准。
满足:f)18 1 9 4年 日本 J 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 的诊 断标 准中 6 I i 项中符合 3项以上。 2 ()根据 主要实验室检 查阳性率的前 5位作 为参选标准 ,符合 5项( 血沉增 快、血红蛋 白降低 、吃球 蛋 白比
的。
关键词:川崎病 、早期诊断 Jf I 崎病 ( a sk ies )也就是皮肤粘膜淋 巴结综合症 。 K waai sae d 这是一种 以全 身血管炎变为主 要病理特点的急性 发热性 出疹性 4 J 疾病 。1 6 ,L 9 7年 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 ,故名川 崎病 , I
提 出 诊 断 标 准 , 以期 早 期 发 现 川 崎病 。新 的 诊 断 标 准 必 须 同 时
有2 ~3条主要症状 , 但有典型 的冠状动脉病变 。 多发生于婴儿。 典型病例与不典 型病 例的冠状动脉瘤 发生率相近 。一旦疑为 川 I 崎病 时,应尽早做超 声心动图检查 。近年 来,川崎病呈增多趋 势 ,尤其不典型病例 中,早期难 以作 出诊 断,容易造成误诊和 漏诊 。特 别是小婴儿颈 部淋 巴结肿大较少见 ,诊断比较 困难 。 川崎病的诊 断以临床 表现为依据 ,缺乏特 异性的诊断方法。如 果具备传统诊断标准 中 5条 ,诊断 比较 明确,然而疾病早期特 征性 的表现 多数不可能 同时出现 。现在 国外 已广泛 采用美国心 脏协会 ( A)制订的诊断标准 ,把一些 实验 室检查指标作为 A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不典型川畸病早期诊断策略【关键词】川崎病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川畸病早期的诊断方法。
方法对68例患儿各种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根据主要实验室检查阳性率的前5位作为参选标准,结合传统的临床诊断标准,提出新的诊断标准,并进行分组论证。
结果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α 2 球蛋白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92.6%、89.7%、88.2%、85.3%、80.9%,将他们纳入诊断标准后,对于发病第3天和第6天的诊断率由原先的6.1%和57.6%提高到25.7%和80.0%,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α 2 球蛋白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升高可作为早期不典型病例的参考诊断指标,同时也可作为选择性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初筛指标。
关键词川崎病诊断儿童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由于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靠临床诊断,对婴幼儿和不典型病例诊断困难。
为了探讨早期正确诊断,我们用新的诊断标准对已经确诊的68例川崎病进行分析,探索早期不典型病例的临床诊断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川崎病68例系我院内科1999年6月~2003年9月住院患儿,男47例,女21例,男∶女为
2.2∶1。
发病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2.3±2.0)岁,发生<3岁有52例,占76.4%。
按照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具有6项中的5项可诊断,入院时可早期做出明确诊断的有39例,占57.4%。
其余29例(42.6%)初次诊断为其他疾病:支气管肺炎8例(11.8%),败血症4例(5.9%),颈淋巴结炎3例(4.4%),药疹3例(4.4%),猩红热2例(2.9%),尿路感染2例(2.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1.5%),肝炎1例(1.5%),胆囊炎1例(1.5%),心肌炎1例(1.5%),心包炎1例(1.5%),风湿热1例(1.5%),麻疹1例(1.5%)。
不典型29例川崎病,诊断标准6项中只符合4项或3项,在病程中根据新发症状和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为川崎病。
将68例川崎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3例,B组35例,A、B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68例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
除上述表现外,26例有咳嗽,10例合并支气管肺炎,8例有腹泻,2例合并胆囊炎,1例合并败血症,1例合并尿路感染。
表1 68例川崎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见表2。
表2 68例川崎病患儿主要实验室检查
1.4 提出新的诊断标准将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新的诊断标准,以期早期发现川崎病。
新的诊断标准必须同时满足:(1)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中6项中符合3项以上。
(2)根据主要实验室检查阳性率的前5位作为参选标准,符合5项(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α 2 球蛋白比例升高、C 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升高)中4项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2 结果
以发病的第3、6、9天作为观察点,用两种不同的诊断标准对A、B两组病例进行分析,A组用传统的诊断标准,B组用新的诊断标准,验证两种诊断标准的实际意义,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诊断标准诊断结果比较
注:第3天诊断病例数A、B两组比较P<0.05;第6天诊断病例数A、B两组比较P<0.05;第9天诊断病例数A、B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川崎病呈增多趋势,尤其不典型病例中,早期难以作出诊断,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特别是小婴儿颈部淋巴结肿大较少见,诊断比较困难。
川崎病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依据,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如果具备传统诊断标准中5条,诊断比较明确,然而疾病早期特征性的表现多数不可能同时出现。
现在国外已广泛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制订的诊断标准,把一些实验室检查指标作为参考标准[1]。
我们收集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特别是汇总了实验室检查指标,将早期阳性率较高的5种实验室指标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提出新的诊断标准,试图早期发现川崎病,从而早期治疗,有效预防和阻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本组资料分析显示,80%以上的病例都具有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α 2 球蛋白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升高的特点,其中血沉增块、血红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升高又在病程的第3天左右出现,有肋于早期发现川崎病,与文献报道一致[2,3]。
当临床出现有发热、眼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杨梅舌、皮疹、手足硬肿、颈淋巴结肿大、肛周红特征性的最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时,
应想到川崎病可能,须结合实验室指标综合参考。
将实验室指标纳入诊断标准后,原先在病程第3天和第6天作出诊断的比例6.1%和25.7%可以上升为57.6%和80.0%,差异有显著性。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辅助诊断中价值较大,有文献报道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通常在发病第3天即可以出现[4]。
但由于超声检查的相对复杂性,不可能成为所有疑似川崎病病人的初筛指标。
若引入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升高这4项实验室初筛指标后,可以大大缩小筛选范围,更可以提高检出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Burns JC,Kushner HI,Bastian JF,et al.Kawasaki disease:A brief histoˉry.Pediatrics,2000,106(2):27.
2 于永慧,庄建新,汪翼,等.川崎病78例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6):368.
3 张晓敏,潘晓芬,李文英,等.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16(2):138.
4 欧婉杏.川崎病59例误诊分析.广州医药,2002,33(1):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