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细菌整理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重点归纳整理

第九章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鉴别试验有:敏感试验、胆汁溶菌试验和菊糖分解实验,后者全是阳性。
奈瑟菌属
副溶血性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1、G一弧菌(多形性),单鞭毛
2、嗜盐(与霍乱弧菌的显著差别),无盐不长,>8%也不长。
不耐热,不耐酸
3、神奈川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中某些菌株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甘露醇为碳源的我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6溶血。
菌株为致病性菌株。
二、致病性
1、致病机制不甚明确(为致病株、不致病)
有耐热性溶血毒素(耐热直接溶血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黏液素、黏液素酶
2、引起食物中毒: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
■根据芽胞有无分为:
f厌氧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一一致病菌)
f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一一条件致病菌)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第二节无芽抱厌氧菌
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构成人体的正常菌群。
在人体正常菌群中厌氧菌占有绝对优势。
1.致病条件
①寄居部位改变②宿主免疫力下降
③菌群失调③厌氧微环境
2.所致疾病
①败血症
②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腹腔、生殖盆腔、口腔、呼吸道、脑感染。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病原微生物第三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整理笔记

病原微生物第三章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整理笔记球菌: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根据革兰染色可分为G+和G-两类,对人致病的球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淋球菌,此类球菌能引起化脓性炎症,所以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典型的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0、4-1、2Hm,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葡萄串样的排列。
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和芽孢。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摄氏度,最适ph为7、4左右。
3、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金黄色色素,致病性较强);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白色或柠檬色色素)。
4、抵抗力:葡萄球菌的抵抗力較强;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伤口、裂口以及消化道而感染,其产生的毒素和酶主要有血浆凝固酶、溶血毒素、肠毒素和杀白细胞等,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防治原则: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处理伤口,避免感染。
链球菌:化脓性球菌中的另一大类细菌,此类细菌种类多,型别复杂,广布于自然界和人与动物的咽腔、胃肠道等部位。
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呈球型或卵圆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无芽孢和鞭毛,有的可以形成由透明质酸组成的荚膜;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需要在含有血清、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
生长温度37摄氏度,最适ph为7、4左右3、分类(根据溶血能力和溶象)分为三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4、抵抗力:抵抗力不强,60 摄氏度30min可杀死,对消毒剂敏感。
致病性:致病性链球菌课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吸入或皮肤、黏膜等伤口侵入机体,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猩红热;链球菌性变态反应疾病。
防治原则:注意环境卫生,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早治疗,减少传染源。
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球菌,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播性疾病(STD, 性病) 淋病的病原体。
微生物细菌整理

三、螺杆菌属
细菌类型
^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免疫性
幽门螺杆菌
G阴,螺旋形弯 曲,常排列成S形或海鸥状,一端或 两端可有多根鞭毛, 运动活泼。
微需氧,营养要求高,培养可 见针尖状无色透明菌落
酶阳性。
传播途径: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 摄入;临床表现:从无症状或轻型腹泻 到严重致死性腹泻;剧烈腹泻和呕吐, 排出米泔水样腹泻物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丧失,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低碱血症 和低容量性休克及心律不齐和肾衰竭。
可出现保护性的抗肠毒素 抗体及抗菌抗体;
肠道局部粘膜免疫是霍乱 保护性免疫的基础;O139群霍乱弧菌
严格厌氧,在血平板上呈薄 膜状爬行生长,有B溶血。
大多生化反应阴 性,不发酵糖类,不 分解蛋白质。
破伤风溶血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
质;属神经毒素,毒性极强, 对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
破伤风
潜伏期:可从几天至几周;
典型症状:咀嚼肌痉挛所造成的苦笑貌, 持续性背部痉挛(角弓反
张)。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 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 和作用;一般病后不会获 得牢固免疫力;获得有效 抗毒素的途径是进行人工
严格厌氧,可在普通平板上生 长。
肉毒毒素:神经外毒素,是 已知最剧烈的毒物。耐酸和 蛋白酶;含有毒素的小泡停 留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作用 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 经肌肉接点处神经介质乙 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迟缓性 麻痹。
食物中毒:单纯性毒素中毒,非细菌感 染;胃肠道症状很少见,主要为神经末 梢麻痹;临床表现为复视、斜视、眼睑 下垂等眼肌麻痹症状,吞咽、咀嚼困难、 口干、口齿不清等咽部肌肉麻痹症状, 进而膈肌麻痹、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婴儿肉毒病:吮吸、啼哭无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知识点总结(经本人整理后)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知识要点1、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球形菌、杆形菌、弧形或螺旋形菌。
)、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酵母菌(单细胞真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如病毒。
多细胞微生物:大多数真菌如霉菌和大型真菌2、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的原因: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繁殖速度极快。
主要活动场所是土壤。
腐生性微生物(一些细菌、真菌)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寄生性微生物(一些细菌真菌和病毒)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自养型微生物(蓝藻、硫细菌和硝化细菌)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共生型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异养:不含叶绿素,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
腐生:依靠分解动植物体的尸体、粪便和枯枝落叶而获得生活必须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寄生:生活在其他动植物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得生活必须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微生物与食品:用于发酵馒头的是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用于酿酒的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无氧);用于发酵泡菜的是乳酸菌(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用于发酵醋的是醋酸菌;真菌:蘑菇、木耳食用,灵芝药用。
微生物与医药:抗生素是某些真菌(青霉素、头孢霉素)和某些放线菌(金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产生的。
微生物与疾病:很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例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痢疾杆菌——痢疾。
4、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异养、自养)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腐生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5、细菌结构特点:①单细胞个体。
细菌病毒生物知识点总结

细菌病毒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 细菌的结构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其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质粒等。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胞外聚糖构成,这使得细菌在染色时能够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种类型。
2. 细菌的功能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其功能非常多样。
细菌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一氧化碳还原作用等。
此外,细菌还可以进行分解和合成有机物的代谢作用,参与氮循环、硫循环等。
3. 细菌的生命周期细菌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期、滋长期和分裂期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会进入生长期,细胞数量会迅速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积累会导致细菌数量的平稳状态。
最终,细菌会进入分裂期,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菌。
4.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很多传染病。
细菌引起疾病的主要方式有直接侵袭、产生毒素和引起过敏三种途径。
常见的细菌性感染包括结核病、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等。
5. 细菌的防治方法细菌的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卫生,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细菌的传播。
另外,对于细菌引起的疾病,可以采用抗生素和疫苗进行治疗和预防。
二、病毒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 病毒的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其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它们包裹在蛋白质的外壳中,形成病毒颗粒。
某些病毒还具有包膜,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2. 病毒的功能病毒是一种寄生微生物,它们需要依靠寄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会利用寄主细胞的生物合成系统制造新的病毒颗粒,最终破坏细胞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
3. 病毒的生命周期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穿透、解包、复制、组装和释放等阶段。
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病毒都需要依靠寄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才能完成复制和传播。
4. 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很多传染病。
微生物细菌部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一)细菌(bacterium)的大小——微米(μm)(二)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二、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1)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肽聚糖(peptidoglycan)(粘肽/胞壁质)是一类复杂多聚体,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原核细胞特有组成及结构:革兰阳性菌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革兰阴性菌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分类:壁磷壁酸、膜磷壁酸(或脂磷酸壁LTA)作用:1 G+菌重要表面抗原 2参与调节细胞外离子平衡 3与细菌粘附致病有关(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组成: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有些细菌为脂寡糖LOS)▲脂多糖(LPS):脂质A(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特异多糖(有种特异性,即G-的菌体抗原O抗原)▲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G+ G-肽聚糖厚、多层,50层薄、层少,1-2层糖脂含量糖多脂少糖少脂多特殊成分磷壁酸外膜意义:导致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不同。
例如:青霉素(破坏肽聚糖),溶菌酶(破坏聚糖骨架)均作用于G+(4)▲细胞壁的功能a. 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b. 构成细菌的重要抗原c.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A群链球菌膜磷壁酸——粘附作用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多种生物学效应d. 参与营养物质的交换(5)▲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含义:细菌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后,可使其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破坏或合成抑制,在高渗环境下,多数细菌可存活而成为细胞壁缺损的细菌。
特点: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独特的培养特性:高渗透压、高营养、低琼脂;L型菌仍有一定的致病性;有些L型菌在去除诱发因素后,能回复为原菌。
常见微生物汇总

、常现生物:1.细菌: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链球菌(一般厌氧型);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
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
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2.病毒: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①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3.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
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
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
微生物细菌总结表格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
菌体细长微弯,有分枝,排列不规则,多单个散在,易发生L型,抗酸染色阳性。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
专性需氧,温度37℃,偏酸6.5-6.8 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 “菜花样菌落”,乳白色干燥不透明,表面呈颗粒结节,边缘不整
抗干燥,抗酸碱,抗化学消毒剂,对湿热和紫外线敏感,对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易变异(粗糙型变成光滑型)
不分解葡萄糖,不被胆汁溶解,触酶(—)
多糖抗原,菌毛样M蛋白抗原、P抗原
不耐热、耐干燥,对一般消毒剂、抗生素敏感
黏附素、抗吞噬M蛋白、肽聚糖、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抗O试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化脓感染、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型别多,易反复感染
抗O试验(+)
菌名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免疫性
微生物检查
防治原则
形态染色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肺炎链球菌类
G+菌,菌体呈矛头状,成对排列,钝端相对,锐端相背,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产生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与甲链相似,有自溶现象 与甲链的鉴别方法菊糖分解(+)、胆汁溶菌(+)Optpchin实验(+)
⑴菌毛蛋白抗原⑵脂寡糖抗原⑶外膜蛋白抗原: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敏感
⑴荚膜:抗吞噬作用
⑵菌毛
⑶IgA1蛋白酶⑷LOS:主要致病物质
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脑的病原菌,人类是唯一易感宿主,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方式侵入人体鼻咽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细菌整理一、球菌
S型菌落:不透明,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湿润。
第 1 页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
落呈金黄色;于血
琼脂平板上生长,
菌落周围可见完全
透明溶血环(溶
血)。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人类泌尿生殖系统黏膜化脓性感染(淋病),是
我国目前流行的发病率
最高的性传播疾病;人
类是唯一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引起男性前
尿道炎、女性尿道炎及子宫颈炎,临床表现为宫颈可见脓性分泌物
等,进一步扩散到生殖系统引起慢性感染;当母体患有淋菌性阴道炎
或子宫颈炎时,婴儿出生时易患上淋球菌性结
二,肠科杆菌膜炎。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二、弧菌属
第 13 页
第 14 页
三、螺杆菌属
第 15 页
四、厌氧性细菌
第 16 页
第 17 页
第 18 页
五、分枝杆菌属
第 19 页
第 20 页
七、嗜血杆菌属
第 21 页
第 22 页
八、动物源性细菌
第 23 页
第 24 页
九、其他细菌
第 25 页
第 26 页
第 27 页
第 28 页
第 29 页
第 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