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广泛应用于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抑郁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代表药物有氯丙嗪、丁螺环酮、阿米

替林等。这些药物均属于三环结构,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能够增加神经递质的浓度,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和

5-羟色胺。这些神经递质在抑郁病人中常常低于正常水平,而三环类抗抑郁药能够抑制它们的再摄取,从而提高它们的水平。

其次,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多种受体具有拮抗作用。例如,它们能够抑制α1受体、H1受体和5-HT2A受体,这些受体在

抑郁症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拮抗这些受体,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睡眠障碍和对压力的敏感性。

另外,三环类抗抑郁药还具有镇静和抗胆碱能作用。这

一特性使得它们成为治疗抑郁症和失眠的常用药物。然而,这也是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包括口干、便秘、视界模糊等。

需要注意的是,三环类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较长,通常

需要3-6周才能显现明显的效果。此外,由于其对心脏的影响,患者在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期间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确保心脏功能正常。

综上所述,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物,

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和拮抗多种受体的方式发挥作用。在应

用这类药物时,需要重视其安全性和副作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患者在用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参与心理治疗和生活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 用途: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指一组用于治疗抑郁症状的精神活性药物,有时也用于治疗某些其他特定状况,如焦虑、惊恐,或强迫症状。主要分为: ①三环抗抑郁药,包括丙咪嗪,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及多虑平(多 塞平)等,为目前较好的抗抑郁症药,其中以阿米替林为最常 用。 ②四环抗抑郁药,临床常用的有麦普替林等,其作用和三环类相 似。 ③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SSRI),包括氟西汀,帕罗 西汀(赛乐特)、氟伏沙明(兰释)、舍曲林(郁洛复)、文拉 法辛(博乐欣、怡诺思)等 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异卡波肼,反苯环丙胺等。还 有较新推出的新型抗抑郁药,如瑞美隆等。 副作用:使人困倦、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心跳加快、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这类副作用一般不影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逐渐适应;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尿潴留和肠麻痹少见。过量可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一、经典抗抑郁药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异丙肼是上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枢兴奋作用,1957

年试用于抑郁病人并获得成功。动物实验证实其可逆转利血平引起的淡漠、少动,同时,脑单胺含量升高。推测其中枢兴奋和抗抑郁作用是因为大脑单胺氧化酶受抑制单胺降解减少,使突解间隙单受含量升高的缘故。从而提示了动物行为和大脑单受类递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精神药理和精神疾病病因学研究奠定的基础。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经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惩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8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一代半日受氧化酶抑制剂,即可逆性单胺氧化酶一个亚型(MAO-A)抑郁剂,它的特点是:1对MAO-A选择性高,对另一种同功酶MAO-B选择性小,故仍可降解食物中的酷胺,从而减少高血压危象风险。2对MAO-A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仅8-10小时即可恢复酶的活性,而老的半日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时间长达2周之久,因而也降低了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危险。主要产品有吗氯贝胺,剂量150-450mg/d,分次服。据称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当。 虽比老的半日胺氧化酶抑制剂安全,但仍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及潜在的食物、药物间相互作用,一般也不作为首选药。 2、三环类抗抑郁药 以丙咪嗪为代表,常用的还有阿米替林。 化学结构:三环类抗抑郁药由两个苯环和一个杂环构成,咪唑类杂环上含氮,这一类衍生物较多,一般简称TCA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副作用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副作用 目前市场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此类药物只有四类,它们分别是: 1.三环类抗抑郁药:这类抗抑郁药主要有丙米嗪、氯丙米嗪、阿米替林及多虑平。这些药物的疗效相似,但各有特点。丙米嗪和氯丙米嗪有“激活”作用,对有明显精神运动迟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疗效好;阿米替林和多虑平比丙米嗪和氯丙米嗪的镇静作用强,适用于合并有焦虑、激越和睡眠障碍的精神抑郁病人。抑郁症患者长期大量地使用丙米嗪时应定期做白细胞计数及肝功能检查,而且服用丙米嗪期间忌用升压药,孕妇应忌用该药。伴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甲亢、肝肾疾病及有癫痫史的抑郁症患者应慎用阿米替林,而且过量地摄入该药易导致中毒死亡。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主要可使服用者出现口干、瞳孔扩大、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震颤等抗毒蕈(音训)碱反应及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等病症;此外,该药还会使服用者出现多汗、乏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皮疹、反射亢进、共济失调、癫痫发作、躁狂等情况。 2.四环类抗抑郁药:该类抗抑郁药的代表药物为麦普替林。麦普替林的服用量为每日75~150毫克,其每日的最大服用量不应超过200毫克。该药的抗抑郁效果与阿米替林相同,同时也有明显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然而该药易诱发癫痫。四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近,但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该药的抗毒蕈碱反应及对心血管的副作用较轻。 3.新型非典型抗抑郁药:这是近年来新研发的抗抑郁药,包括米安舍林、百忧解(氟西汀)、赛乐特(帕罗西汀)及氟伏沙明。 米安舍林被视为第二代抗抑郁药,其抗抑郁效果与二环类抗抑郁药相同,该药物的特点是其抗毒葷碱反应及对心血管的副作用轻微,耐受性较好,安全性大,睡前服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尤其适用于老年及伴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对某些难治性抑郁症也有效。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使人嗜睡。患者服用该药期间不宜驾车或者操作机器,其最突出的毒性是可使服用者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等不良反应。糖尿病、癫痫病患者应慎用此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此药。 百忧解(氟西汀)、赛乐特(帕罗西汀)及氟伏沙明为选择性5-HT摄取抑制剂(SSRIS),这些药物虽然都属于SSRIS,但其使用方法及副作用各有不同。百忧解可每日口服20~40毫克,早饭后1次服下。该药的抗毒蕈碱反应及对心血管的副作用轻微。服用该药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及头晕、头痛、惊厥、颤抖等胃肠道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癫痫、糖尿病患者应慎用该药。患者在使用该药的过程中如有皮疹出现应立即停药,赛乐特(帕罗西汀)可每日口服20~40毫克,早餐后一次性服下。该药没有镇静作用,但可改善人的睡眠。该药进入人体后也有抗毒蕈碱反应及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氟伏沙明可每日口服100~200毫克,最多不能超过300毫克,可分次服下。患者服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三环类抗抑郁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核心结构是中间一个七元杂环两边连接一个苯环构成。其中,丙米嗪是最早发现的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化合物,目前常用药物还有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赛平等。TCAs主要在肝脏代谢,参与的代谢酶有CYP1A2、CYP2D6、CYP3A4等。主要代谢为三环核氧化,如2位或10位碳原子羟化(CYP2D6催化)、脂肪侧链氧化、氮原子的去甲基化(CYP3A4催化)。由于CYP的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与原药浓度的比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二药理作用TCAs阻断了去甲肾上腺素(NA)能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末梢对NA和5-HT的再摄取,增加了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浓度,临床上表现为抑郁症状的改善。目前研究发现,抗抑郁药对递质再摄取的抑制作用是立即发生的,而长期用药后则可以降低受体的敏感性(下调作用),这与抗抑郁药的临床效应滞后(用药2~3周后起效)密切相关。NA再摄取的阻断使神经突触间隙内源性NA浓度增加,进而可以降低突触前膜α2受体的敏感性,长期使用还可能减少中枢α2受体的数目。5-HT再摄取的抑制首先也是增加胞体部位突触间隙内源性5-HT浓度,通过下调突触前胞体膜的5-HT1A受体,增加末梢释放5-HT,最终达到抗抑郁作用。TCAs还有很强的阻断5-HT2A 受体作用。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治疗各类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如内因性抑郁、恶劣心境障碍、反应性抑郁及器质性抑郁等。还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惊恐发作和恐怖症。小剂量丙米嗪可米嗪可用于治疗儿童遗尿症,氯米帕明则常用于治疗强迫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的抑郁症状,治疗宜谨慎,TCAs可能使精神病性症状加重或明显化。 三环类抗抑郁药曾经是首选的抗抑郁药,但是由于该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大,禁忌证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多,安全范围较窄,使其临床应用受限。TCAs服用超过一天剂量的10倍时就有致命性危险,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四不良反应1.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三环类抗抑郁药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尿潴留、嗜睡、体重增加等,是其抗胆碱能作用和抗组织胺作用的结果,与血药浓度相关,在治疗浓度范围内即可出现,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并不是中毒的表现。轻度的抗胆碱能药物不良反应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加用

几种抗抑郁药的具体情况

几种抗抑郁药的具体情况 几种抗抑郁药的具体情况 抗抑郁药是一类主要治疗情绪低落、心情郁郁寡欢、悲观、消极的药物,用药后可以使情绪振奋,提高情绪,增强思维能力及使精力好转。这类药物有许多种,自从5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许多新型抗抑郁药层出不穷。这类药物不仅有抗抑郁的疗效,对焦虑不安、强迫状态及恐怖症也有一定疗效。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抗抑郁药大致分为三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及杂环类抗抑郁剂。 但对各种躯体不舒适的症状疗效不显。 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头晕、头痛、体位性低血压,腱反射亢进、震颤、无力、多汗、口干,也有的嗜睡、排尿困难、阳痿等。也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严重的副作用是:高血压危象及中毒性肝损害,所以,应在服药前及用药后定期测查血压及肝脏功能。有肝病史及脑血管病者禁用,老年人慎用。 三环类抗抑郁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的首选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种类很多,主要的常用药有: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此类药物不仅可以使心情振奋,还有镇静作用,所以,对失眠症状有治疗作用。其副作用有:口子、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尿潴留,少数可发生震颤或癫痫发作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适用于各种抑郁症,而且对惊恐发作、强迫状态、贪食症、儿童多动症及遗尿症等也有一定疗效。禁忌症有:严重心脑血管疾患、青光眼、癫痫、前列腺肥大、尿潴留、肠麻痹及早孕的妇女,准备计划妊娠的妇女也应禁用。 杂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许多缺点:治疗的有效率为60%~80%;奏效较慢,一般在2周左右起效,对于重症病人来说,疗效尚未出现时,不良反应却先出现,常在此1周~2周内不肯坚持服药,甚至在这段时期中发生自杀行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较明显。鉴于以上的缺点,从60年代就开始研制新一代抗抑郁药。

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SSRI类三环类和MAOI类等

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SSRI类三环类和 MAOI类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常造成患者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SSRI类、三环类和MAOI类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特别注意其副作用和禁忌症,以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一、SSRI类抗抑郁药 SSRI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它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流药物之一。SSRI 类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吸收,增加5-羟色胺在脑内的含量,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症状。常见的SSRI类抗抑郁药物有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等。 但是,使用SSRI类药物也存在副作用,例如口干、头痛、恶心、失眠、性功能障碍等。在部分患者中,还可能引发自杀性心理和自杀倾向。因此,在使用SSRI类药物时,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反应,如出现副作用、过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

二、三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指结构上含有三种环式结构的药物,它具有 强烈的抗抑郁作用,因此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三环类抗抑郁 药物通过抑制去甲肝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吸收,从而缓解患者 的情绪障碍症状。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有阿米替林、多塞平、丙米嗪等。 然而,三环类抗抑郁药也存在很多副作用,如口干、头晕、便秘、心动过速等,同时还有心脏传导阻滞、抑制和谐性等严重副 作用。此外,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与多种药物有相互作用,如与某 些高血压药、抗精神病药等联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 在选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三、MAOI类抗抑郁药 MAOI类抗抑郁药(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是一类利用 药物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来达到抗抑郁效果的药物。MAOI 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内MAO酶的作用,从而提高5-羟色胺、去

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状的西药及用量指南

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状的西药及用量指南引言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西药治疗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抑郁药及其用量指南。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抑郁症治疗中首选的药物之一。常见的SSRIs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和帕罗西汀等。通常初始剂量为每日10-20mg,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逐渐调整剂量,最大日剂量为80mg。 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三环类抗抑郁药对抑郁症症状也有一定疗效。阿米替林和丙米嗪是常见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初始剂量为每日25-50mg,根据需要逐渐增加到每日150-200mg,分2-3次服用。 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一类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常见的药物包括苯乙氧肟、丁脒噻吩等。MAOIs剂量需要严格控制,因此必须在专业医生的监督下使用。 四、其他抑郁症治疗药物

除了上述提到的药物,还有其他一些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西药。如去 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 制剂(NDRIs)等。这些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副作用和用量指南,患者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用量指南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抑郁西药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 2. 在初始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副作用,如头晕、恶心等,这些副作用通常会在几天之后减轻或消失; 3. 抗抑郁药物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挥最大疗效,患者要有耐心,并按时服药; 4. 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应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评估疗效并调 整用药方案; 5. 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生,并根据医 生的建议处理。 结论 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状的常见药物之一,根据具体情况,医生会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疗效选择适合的药物和用量指南。患者在使用抗抑 郁药时,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复诊以便

常用抗抑郁药物分类介绍

常用抗抑郁药物分类介绍 据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同分类如下: ①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代表药包括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整体疗效和可接受度良好,是一线抗抑郁药。 ②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 代表药物包括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米那普仑。也是一线抗抑郁药,尤其对伴有明显焦虑或躯体症状的抑郁障碍者,可加大患者忍受疼痛的能力,减轻躯体疼痛症状,SNRI 具有一定优势。 ③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抗抑郁剂(NaSSA): 代表药为米氮平。属一线抗抑郁药,对快感缺乏、精神运动性抑郁、睡眠欠佳(早醒)以及体重减轻均有疗效。 ④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DRI): 代表药安非他酮。对提升正性情感的效应更佳,属于一线抗抑郁药。与SSRI相比,安非他酮更可能导致体重下降,且可改善抑郁障碍者的性功能。 ⑤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为阿戈美拉汀。属于一线抗抑郁药,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增进睡眠。不良反应较少,对性功能无不良影响,使用前和使用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⑥多模式抗抑郁药: 代表药物为伏硫西汀。可通过提高脑内与抑郁障碍相关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组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神经传递功能从而产生抗抑郁疗效,对认知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⑦5-羟色胺受体拮抗/再摄取抑制剂(SARI): 代表药曲唑酮。属于二线抗抑郁药。曲唑酮心血管系统毒性小,适合老年患者,具有镇静作用,低剂量可改善睡眠。 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 代表药瑞波西汀。研究表明瑞波西汀有助于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

抑郁症用药全说明,精神心理治疗不含糊

抑郁症用药全说明,精神心理治疗不含糊 抑郁症作为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成为精神病学、社会学乃至全人类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抗抑郁药品的3种分类 1、抗抑郁剂 自1957年Kumi首先发现丙米曉具有抗抑郁效果以来,至今抗抑郁剂已发展有: ① 三环类,如阿米替林、氯丙米嗪、普罗替林、多塞平等; ② 四环类,如麦普替林、米安舍林等; ③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MAO)除苯乙肼外,最近发展新一代的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R1MAS),如甲氯苯酰胺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发展了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抗抑郁效果与三环类抗抑郁剂相当,且很少有抗胆能副作用,无明显镇静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副作用,故可用于各年龄组,尤以老年人伴有躯体情况者也可安全适用,提高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在临床上有取代三环类及四环类的趋势而成为首先的抗抑郁剂。 2、抗精神病药物 某些具有振奋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如舒必利,有轻度抗抑郁作

用,可单独用于轻度抑郁症,但疗效不如抗抑郁剂。临床上多与抗抑郁剂合用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比单用抗抑郁剂疗效提高1倍。一般在精神病性症状控制后逐渐停用抗精神病药物,而继续用抗抑郁剂治疗。 3、苯氮杂卓类 许多抗焦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研究发现,它们在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及伴随的焦虑症状的同时,也改善了其抑郁症状。但对抑郁的核心症状及节律失调无明显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对照研究发现,阿普唑仑对抑郁的核心症状有效,显示出它具有抗焦虑及抗抑郁双重作用,在大于治疗焦虑1倍的剂量下可治疗抑郁症。常用抗抑郁剂量每日为4~5mg [1,2]。 ▍抗抑郁药物具体应用说明 1、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TCAs抗抑郁作用经受了考验,即使与新型抗抑郁药相比,它的疗效也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TCAs对神经递质的选择性差,所以不良反应多,使得TCAs的使用受到了一些限制。 经典的TCAs有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其作用是通过抑制5-HT和NE再摄取来实现的,尤其是抑制NE的再摄取。其中丙咪嗪有较强的振奋作用,可用于迟滞的抑郁症;阿米替林和多虑平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用于激越和焦虑状的抑郁症;氯丙咪嗪用于具有强迫症的抑郁症。

原来,抗抑郁药有这么大的野心!

原来,抗抑郁药有这么大的野心! 我们都知道,抗抑郁药用于治疗抑郁症,但是你知道它们还能被用作其他疾病吗?它们可以帮助你睡眠,治疗焦虑、戒烟、肠易激综合征,还能缓解疼痛。 来源|大话精神 我们都知道,抗抑郁药用于治疗抑郁症,但是你知道它们还能被用作其他疾病吗?它们可以帮助你睡眠,治疗焦虑、戒烟、肠易激综合征,还能缓解疼痛。 一 抗抑郁药史 第一种抗抑郁药异烟肼最初是作为结核病的治疗而开发的,由于其抗抑郁性质,在1950年代后期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异丙嗪是另一种衍生物,属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这种类型的药物彻底改变了抑郁症的治疗,但是患者必须遵循严格的饮食以避免危险的副作用。MAOI之后是三环抗抑郁药,这些药物中的第一种,Tofranil (丙咪嗪),最初被开发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治疗。它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失败,但作为抗抑郁药却成功了。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是最近开发的一类抗抑郁药。这些药物往往比老药具有更少的副作用,是

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用于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 二 改善睡眠 三环抗抑郁药倾向于镇静,因此三环类药物如Elavil(阿米替林)和Oleptro(曲唑酮)有时用作睡眠药物。它们以高剂量服用时用以缓解抑郁,但是低剂量倾向于引起嗜睡,从而治疗失眠。 三 抗焦虑 除了抑郁症,抗抑郁药最常用的是治疗焦虑。某些类型的抗抑郁药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焦虑症,例如SSRI类帕罗西汀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和社交焦虑症;三环类丙咪嗪,用于治疗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症。 四 戒烟 抗抑郁药安非他酮,也被称为Zyban,已通过FDA批准来帮助人们戒烟。有些人通过吸烟来缓解他们的焦虑,而安非他酮可以减少焦虑,从而改善吸烟状况。 五 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副作用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副作用 随着抑郁症患者的增多,抗抑郁药应用较为广泛,随之引起的副作用也在增加,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密切关注,加以防范,那你知道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副作用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副作用 1.三环类抗抑郁药:以阿米替林、多虑平为代表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之一。三环类可以改善情绪,提高食欲和活动,并能改善睡眠。但三环类副作用也不少,主要有嗜睡、口干、视物模糊、尿潴留、便秘等,并有报告指出心脏有奎宁样毒性作用,故而患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老年人和有心脏病史者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的抗抑郁药物,作为二线抗抑郁药,即用于患者对其它抗抑郁药无反应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副作用要是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引起高血压危象,表现为严重的枕部头痛、恶心、呕吐、血压骤升、瞳孔缩小及心律不齐等。因此,高血压患者要禁用此类药物。如果服药后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立即停药并迅速降压治疗。另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还可出现类似三环类的副作用,因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脏病患者禁用,老年人需慎用。 3.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是当前抗抑郁的首选药物,常见副作用国少,主要有恶心、头痛、紧张不安和失眠。但应注意的是此类药物改善情绪作用迟缓,需4周以上方有效果,故而初期治疗不可能有最好效果。另外,此类药物对性功能有影响,轻者引起性快感缺失,重者可致性功能障碍如阳痿等,停药后可渐恢复正常。 4.上述抗抑郁药几乎都存在一种罕见但具潜在危险的反应,称作5-羟色胺综合征。该综合征表现为高热、肌张力增高(肌阵挛、震颤、肌肉强直、反射亢进),精神障碍(易激动、不安、意识模糊、躁狂、癫痫发作),以及自主神经障碍(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多汗)。针对这一综合征的预防,是在需要换用另一种抗抑郁药时,应该留有足够的间隔时间,以保证前一种药物从体内已经排出,间隔时间约为

抗抑郁药的种类及其代表药

抗抑郁药的种类及其代表药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按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通常分为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四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及其它类抗抑郁药物,其中SSRIs和SNRI占临床使用的70%以上。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四环、杂环类抗抑郁药物(HCA) 在抗抑郁药市场所占份额较小,已逐渐被新型类型的药物所代替。 2、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该类药物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研制上市的新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提高5-HT能神经的传导,从而发挥了抗抑郁作用,目前不管是临床研究的试验报告,还是对文献的荟萃分析,均认为SSRIs与TCAs疗效相当。是目前欧美国家常用的一线抗抑郁药物,已达30多个品种,主要是:盐酸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被业界称为“五朵金花”。 ▲盐酸氟西汀 本品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SSRIs抗抑郁药物,由美国礼来公司率先研制成功,1986年底在比利时首次上市,商品名:百优解。获FDA批准后1988年初在美国上市,礼来公司为氟西汀最大的生产厂商。 氟西汀上市后,在全球性市场的进行了广泛开发,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经营业绩,2000年的销售总额已达到25.85亿美元,获得中枢神经类药品的桂冠。专利期2001年结束后,同样难免众多仿制药品的

冲击,致使百优解市场回落19.93亿美元。 目前氟西汀已成为国际上SSRIs的“金标准药物”,其独特的药理性质和临床疗效,倍受医生患者的青睐,2002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为15.25亿美元,在美国200种非专利畅销药品中居于首位。 1995年礼来公司的氟西汀片剂开始进入我国,同年4月,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常州四药厂合作开发了氟西汀原料药、片剂和胶囊,被我国卫生部批准为二类新药上市,商品名:优克,1996年上海中西药业股份公司也获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进口、合资和国产药分别占据着不同份额的市场。 氟西汀在我国上市后,已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乙类中,从而推动着抗抑郁药品市场份额的平稳快速上升。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报道:2001年氟西汀在全国14城市样本医院的用药金额上升到6030多万元,2002年四季度在我国医院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前20种药品中排名第三,占6.51%的份额。药品专利到期后,原研发生产厂为了延长其保护期限,目前正在寻求新的适应症。据报道FDA已批准礼来的氟西汀用于经前烦躁不安症,新商品名:Sarafem。这是唯一用于经前烦躁不安症的处方药,其专利技术是由MIT开发、Interneuron公司注册。自2001年夏天,通用名药氟西汀固体制剂已进入全球市场,目前国外已人市的通用名药公司超过12家,其售价仅为品牌药品价格的70%左右,一度竞争非常激烈,与此同时,加拿大拜维尔公司也采用了FlashDose新技术开发了氟西汀速溶制剂。 ▲帕罗西汀 本品是葛兰素史克公司1991年上市的药物,1992年12月获得FDA批准,商品名:赛乐特。帕罗西汀是选择性较强的抑制脑神经元5-HT再摄取药物,常规给药对其它神经递质无明显负面影响,药物镇静作用较弱,对认知过程或精神运动功能的损害也很小,胆碱能受体亲和性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小于TCAs,用药后对血液学、生物化学和泌尿系统无特异性变化,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抗抑郁药物的合理选择

抗抑郁药物的合理选择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它严重妨碍社会和躯体功能,具有较高的自杀率。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因此要求治疗药物副作用较少。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目前已被新型抗抑郁药所取代,近几十年来,抗抑郁药先后经历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以及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抗抑郁剂,这些药物临床选用时会涉及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的建立,以及药物经济学等。龙岩市第一医院急救中心刘晓东新型抗抑郁药概述 1.1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最近20年来研究较多的新型抗抑郁药。它们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5-HT的再摄取,升高突触间隙5?HT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SSRIs因疗效确切、适应范围广、耐受性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目前已成为全球广为应用的抗抑郁一线药物。其代表药物主要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等。这类药的首要特点是对胆碱能、组胺能受体作用少或微弱,与这些受体相关的副反应较少,这些药物除抗抑郁外,他们对抑郁症伴随症状的改善也不完全一致。例如:氟西汀对强迫症状、厌食症状改善较好,而对焦虑或失眠等疗效欠佳;Judge等人[1]的多项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氟西汀在改善抑郁症患者HAMD迟滞因子分方面表现突出,对厌食症状的作用也相对较好,此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单将氟西汀列入了治疗贪食症的药物。帕罗西汀对伴随的焦虑、失眠、躯体化症状、精神运动性迟滞以及认知障碍的改善较明显。舍曲林对5?HT再摄取抑制作用比氟西汀强5倍,对伴随焦虑或激越的患者有较好疗效,老年患者选用更有益,氟伏沙明使用过久会产生依赖性。 目前认为,SSRIs与TCA疗效相等,对各类抑郁都有较好疗效。尽管美国将SSRIs作为治疗抑郁症的第一线用药,但仍有质疑SSRIs对重症或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此时SSRIs合并TCA、锂盐等增效剂治疗或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可能会有好的疗效,但SSRIs升高TCA血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上期回顾:碳氢化合物中毒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后期,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 TCA)广泛用于治疗抑郁和其他精神障碍。尽管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和其他药物已经取代TCA而作为治疗抑郁的一线药物,但TCA仍用于治疗抑郁及其他适应证。因此,可危及生命的TCA 中毒仍然是重要的临床问题。 TCA治疗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抑制突触前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 过量用药后,以下细胞作用通常会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 ●阻滞心脏快钠通道 ●拮抗中枢和外周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拮抗外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拮抗组胺(H1)受体 ●拮抗中枢神经系统的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受体 TCA应用于治疗时,经胃肠道快速吸收,在2-8小时内达到最大血浆浓度。TCA为亲脂性,因此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大。这类药物在血浆中的部分通常与α-1酸性糖蛋白高度结合。

TCA主要通过肝脏代谢,Ⅰ相代谢主要经CYP2D6,Ⅱ相为葡萄糖醛酸化反应。许多Ⅰ相代谢物具有药理学活性,可在血浆中持续存在12-24小时。各种TCA母体化合物的半衰期为7-58小时。大约总剂量的70%以无活性代谢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其余部分主要通过胆道系统排泄,少量药物以原型经尿液排泄。肠肝再循环可延迟药物大部分的最终清除。 会发生重要的变化,因此不可能根据治疗剂量期间测得的动力学去推测药物过量时的动力学。吸收可能推迟,主要原因是抗胆碱能作用所致的肠道动力下降。随着代谢途径逐渐饱和,生物利用度可能增加,而减少首过代谢。常伴发于药物过量的酸血症,可能通过影响血浆糖蛋白结合而导致游离药物的量增加。导致清除率下降的CYP2D6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药物过量后其作用更加重要。这些影响加起来通常导致吸收延迟、活性药物比例增加,以及排泄延迟。 病理生理学 TCA可抑制希氏-浦肯野系统和心肌层的快钠通道,所以中毒期间会发生心脏传导异常。这种抑制会减慢传导速度,增加复极的持续时间,并延长绝对不应期(图1)。这些作用与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类似,如奎尼丁。药物过量期间导致低血压的机制包括:钙流入心室肌细胞减少造成心肌收缩力降低、快钠通道阻滞、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造成外周血管舒张。 传导系统不同部位产生的动作电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