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流程及转院前处理(全文)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适当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 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寒 冷刺激等诱发因素,以免加重 心肌梗死的症状
长期护理与康复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长期的护 理与康复非常重要。护理人员 和患者家属应关注患者的病情 变化和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 护理和康复指导。通过科学合 理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逐步 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二、转运与急救车上的处理
安全转运:在等待急救车到来时,应尽量减少患者的移动,以免加重病情。急救车到 达后,应将患者平稳地搬运到车上
车上急救措施:在转运途中,继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呼吸等指标,并给予 吸氧治疗。如条件允许,可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吸氧治疗:进行吸氧治疗,以缓解心肌缺氧状态
心电监护监测: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 严重并发症
解除疼痛:可以使用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比如说硝酸甘油或则是吗啡以及哌替啶等 药物
再灌注治疗:在发病4.5小时以内开始溶栓,不能溶栓的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以缓解心 肌缺血、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危及生命
-
目录CONTENTS1 一、现场急救 2 二、转运与急救车上的处理 3 三、医院内的处理 4 四、出院后的随访与康复 5 五、院外急救护理 6 六、生活与心理调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以下是一份处 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一、现场急救
评估情况:在患者身边评估病情,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

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标准流程

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标准流程

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流程
呼吸衰竭急诊救治流程与规范
一、通道旳建立
呼吸衰竭可直接危及生命。

必须采用及时而有效旳急救措施。

其原则是在保持气道畅通旳条件下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本疾病和诱发因素旳治疗争取时间和发明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旳实际状况而定。

(一)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将口腔鼻咽喉部旳分泌物吸出。

痰粘稠不易咳出可用必嗽平溶液雾化吸人或用支气管解痉剂及激素缓和支气管痉挛;或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分泌物吸出。

如上述解决效果不佳,原则上作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建立人工气道。

(二)一旦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时则考虑通过置入四腔漂浮导管,而同步测定并计算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循环阻力、PV02、cvo2、Os/Qt及热稀法测定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旳监测。

不仅对诊断、鉴别诊断有价值,并且。

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流程(内容清晰)

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流程(内容清晰)

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流程90分钟内 30分钟内20分钟内10分钟内是是 否 否14 18 22 21 20 1713 19 16 12 11 10 98 7 6 54 3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 ) 稳定后 紧急评估 有无气道阻塞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气管切开或者插管 心肺复苏停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拒探视 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阿司匹林160~325mg 嚼服 硝酸甘油0.5mg (舌下含化),无效5~20µg/min 静脉滴注 胸痛不能缓解则给予吗啡2~4mg 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 建立大静脉通道、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回顾初次的12导联心电图快速评估(<10分钟) 迅速完成12导联的心电图简捷而有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审核完整的溶栓清单(参见《急救流程》一书)、核查禁忌证检查心肌标志物水平、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必要时床边X 线检查 ST 段抬高或新出现(或可能新)的LBBB* ST 段压低或T 波倒置 ST 段和T 波正常或变化无意义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 )或高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 中低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节) β-受体阻滞剂(禁忌时改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15~20mg 缓慢静脉推注)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 ) 他汀类 不能延迟心肌再灌注治疗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 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GP Ⅱb/Ⅲa 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他汀类 胸痛发作时间≤12小时 溶栓治疗 ➢入院溶栓针剂至血管的时间≤30分钟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 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低危者GP Ⅱb/Ⅲa 拮抗剂 早期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时机存在争议。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图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图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外治疗指南1.持续剧烈胸痛>30分,不缓解(NIG);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外治疗指南1.直接PCI;2.静脉溶栓治疗;3.一般治疗;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再灌治疗目标:1.急诊PCl目标:从急诊室到血管开通(door-to ballon time)<90分钟;2.溶栓目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7-10 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ICD10:I21疾病编码;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同时存在合并症.并发症者;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ECG;2. 心电监护;3. 血常规+血型;4. 凝血五项;5. 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6. 肝、肾功能、离子、血糖;7. D-Dimer;8. 感染筛查血样采集(甲、乙、丙型肝炎、HIV、梅毒)。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 血脂、BNP、UCG;2. 尿、便常规+OB、酮体;3. 血气分析;4. X-ray(胸片);5. 心功能及心肌缺血评估。

八、选择用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TPⅡb Ⅲa 受体拮抗剂)九、手术时间:为AMI起病24小时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2.手术置物:冠状动脉支架;3.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4.住院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血生化全项、心脏超声心动图、胸片、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血气分析、BNP、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BPC聚集率、凝血功能、CRP、D-Dimer、凝血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及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及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及规范如下:
立即停止活动、躺下。

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可能会出现胸痛剧烈、冒汗等。

患者一定要立即停下活动,躺下休息,可将患者平趟在床上或硬地板上,同时打开窗户,保证空气流通。

口服药物。

患者躺好后,如果携带有急救药的,可以让患者及时服药,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

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如果患者的呼吸突然停止或心跳骤停,家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可以拳击心前区进行心肺复苏,帮助患者恢复心跳。

如果无效,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流程

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流程

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流程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稳定后330分钟内20分钟内是是否否21 19 16 12 10 22 18 14 20 17 13 9 11 7 5 410分钟内8 690分钟内呼吸衰竭急诊救治流程与规范一、通道的建立呼吸衰竭可直接危及生命。

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

其原则是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条件下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 )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口腔鼻咽喉部的分泌物吸出。

痰粘稠不易咳出可用必嗽平溶液雾化吸人或用支气管解痉剂及激素缓解支气管痉挛;或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分泌物吸出。

如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原则上作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建立人工气道。

(二)一旦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时则考虑通过置入四腔漂浮导管,而同时测定并计算肺动脉压 (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循环阻力、PV02、cvo2、 Os/Qt及热稀法测定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不仅对诊断、鉴别诊断有价值,而且对机械通气治疗特别是 PEEP对循环功能影响亦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三)血管通道的建立是保证胃肠外高营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的锁骨下静脉留置穿刺导管较为适宜,它可置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待病情缓解后仍可留用,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工作麻烦。

(四)鼻饲导管。

目前应用鼻气管插管病人虽然可以从口进水,但科学应用机械通气时往往应用镇静荆或冬眠药、肌松剂等,一时可造成急性胃扩张,这也是经常临床所见的腹部膨隆,鼻饲导管不仅减轻胃扩张,还可监测有无消化道出血的倾向。

同时亦可通过鼻饲导管应用祖国医学经验方剂进行治疗,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五)尿道:是监测肾功能的排泄和机体水盐代谢的重要手段,通过每小时的尿量来预测肾功能在呼吸衰竭、缺氧过程中的表现。

肾功能衰竭给抢救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在呼吸衰竭时如有肾功能衰竭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处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处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处理流程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凶。

一、院前急救1、患者的急救准备: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医疗器具,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电话后,立即出车,并根据呼救者在电话里描述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

2、患者的现场急救:嘱咐患者和家属要冷静并保持室内安静,不要慌忙送往医院,要帮助患者就地平卧进行家庭急救。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禁忌剧烈搬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轻微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肌工作量,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加重心肌缺血,继而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嘱咐患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 或速效救心丸10粒。

这些药物虽不能根治疾病,但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防止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为下一步急救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

在有条件的家庭可立即给予吸氧。

因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所以吸氧不但可以提供心肌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预防心肌进一步损伤,减少梗死面积。

3、医生到达现场后急救:(1)生命体征的监测;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病理性Q波以及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

同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

(2)镇静止痛;AMI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如不及时止痛,会加重心肌缺血。

应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如不缓解可肌注度冷丁50~100mg。

(3)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我们常选用粗大且直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用敷贴妥善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及外渗。

4、安全转运: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院内进一步治疗,患者转运途中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者占院前死亡的10%~20%.因此,安全转运十分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硝酸异山梨醇镇痛:肌内注射吗啡、度丁;有室性心律失常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患者出现低血压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升压药物
患者出现休克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升压药物静脉滴注,并转送有监护设备的冠心病监护病房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吸氧:采用鼻导管吸氧,流量3-6L/min,并监测血气分析
心电监护:有心衰及休克的患者应做漂浮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非特异性止痛剂:吗啡、度冷丁、安侬痛、去痛定等
抗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等;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啶;其他冠脉扩张剂如多嘧达莫、乙氧黄酮等;β受体阻滞剂
维持静脉通道,危重患者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流程及转院前处理(全文)1 急性胸痛的诊断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心内科临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其病因复杂多样,且危险性存在较大差别,临床上以胸痛为主诉的患者,其病因最终可以归咎于心源性的比例不超过50%,有研究表明,因胸痛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50%以上冠脉检查阴性。

胸痛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前者主要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应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主动脉夹层(AAD)是胸痛中另一常见而严重类型,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48小时的病死率高达50%;非心源性胸痛中肺血栓栓塞症(PTE),张力性气胸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且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显著改善。

1.1 国内学者近年提出急性胸痛、ST段抬高与肌钙蛋白升高三联征,常见于以下疾病:(1)STEMI(2)急性暴发性心肌炎(3)急性肺栓塞(4)主动脉夹层(5)心尖部球囊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6)嗜铬细胞瘤1.2 临床鉴别要点(1)胸痛逐渐加重或呈间歇性发作者,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之胸痛常突然发作且一开始即达最大强度,并多伴有严重高血压。

(2)急性肺栓塞之胸痛可在咳嗽、深呼吸时加重(80%),多伴呼吸频率加快或气短;心电图可有III、AVF导联ST段抬高(II导联同时抬高者较少),且一般不演变为异常Q波;少数在V1-V3导联出现ST段抬高(右心负荷加重导致缺血)。

(3)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发病前多有精神/体力应激史,心电图可有ST 段抬高,但其特征是V1导联ST段不显抬高,此可用以与急性前间隔心肌梗死鉴别。

(4)主动脉夹层发病率逐渐增多,临床漏诊或误诊者不少。

若误诊为急性心梗而给予抗血小板、溶栓药物治疗可导致灾难性后果,为此临床医师应熟悉本病的典型与不典型临床表现,对有三联征表现的患者,应经常将本病列入鉴别诊断范围,以减少漏诊。

(5)急性心梗与急性心肌炎的首选鉴别方法目前为急诊冠脉造影,如条件不具备时,最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为磁共振成像,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筹建开展急性MRI检查,其诊断急性心肌炎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达90%左右。

由于心肌炎病理改变多呈散在性且多侵犯侧壁,故创伤性心内膜活检的应用价值有限。

(6)上述三联征患者发病前2周有病毒感染史,但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电图ST段抬高范围超过一支冠脉供血范围或ST段抬高兼有心包炎表现者应疑有心肌炎可能。

急性胸痛+ST↑+Tpn↑三联征的临床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引起临床医师特别是急诊科医师对上述三联征的重视。

应该强调的是:上述三联征并不是STEMI的同义词,急性暴发性心肌炎、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及应激性心肌病等,均可有上述三联征表现,故须进行鉴别诊断。

肌钙蛋白明显增高的两大主要原因:一是急性心肌梗死,二是急性暴发性心肌炎。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可完全酷似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目前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是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如急诊冠脉造影不可行时,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是MRI。

我国有条件的医院应积极开展此项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还须与心绞痛及急腹症区分开,内科医师尤其是心内科医师必须把眼光放大,把胸痛范围放宽致:下颌水平以下,腹股沟水平以上的疼痛,先想AMI。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还有很多误区需要避开,必须了解AMI的不典型临床表现,了解AMI的不典型心电图改变,善于运用血清生化标志物协助诊断,要与AMI相类似的疾病作出鉴别诊断,还必须要了解一些AMI的少见疾病,心室造影、二维超声心电图、MRI均可协助AMI的诊断。

因此,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2.1 ACS分型2.2 ACS的危险分层针对ACS现有危险分层主要有TIMI 评分、GRACE评分和CRUSADE 评分等。

1)TIMI评分有7 项单一指标,每项1 分,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没有定量每项指标的权重程度,每项指标的分数也无差别(表1)。

2)GRACE评分优点在于对每项指标均进行危险分层,缺点是稍欠科学性,以血压为例,收缩压为120-139 mm Hg 时,积分为37 分;而收缩压>200 mm Hg时,积分为0 分(表2)。

3)CRUSADE评分CRUSADE 研究组在14万人的注册研究里,分析了收缩压与预后的关系,对GRACE 的积分提出质疑。

研究发现,血压过低或过高(>180 mmHg)均增加死亡率,并且提出了针对出血风险的新积分,包括最初的血球压积、肾功能、心率、性别、糖尿病、血管病、收缩压和入院时即存在心衰等8 个指标(表3)。

Merhran 等人也提出一个稍加改良的出血预测指标,包括7 项指标,如高龄、女性、肾功能不全、贫血、白细胞升高、ST/ 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GP Ⅱb/ Ⅲa 受体阻滞剂+ 肝素或比伐卢定+ 肝素。

4)多指标预测价值优于单一评分B脑钠肽(BNP)也有更强的预测价值。

在449 例连续ACS 患者中,观察GRACE 积分与床边BNP 的水平,结果发现:对十个月后的全因死亡与再发ACS 或心衰,BNP 与GRACE 积分均有预测价值,而BNP 预测能力更强,但BNP 并没有被列入上述任何一个评分体系。

这些结果提示,如果要让临床能更多地根据危险评分指导临床,将一些重要的指标结合在一起,可能更有价值。

aVR 导联ST 段抬高等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Szymanski 等观察了连续205例NSTEMI患者,其中114 例为aVR 导联ST 抬高0.5 mm 以上。

所有患者按照TIMI 积分,分为低、中、高危三组,结果显示:aVR 导联ST 段抬高是30 天死亡率的独立强预测因子,18 例死亡患者中,16例存在aVR 导联ST 段波抬高,且死亡与抬高幅度呈正相关,在无aVR 导联ST 段抬高的91例患者中,仅2 例死亡。

因此,该指标较TIMI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可能更高。

5)临床判断高危病人:反复发作的缺血;ST段动态变化(ST段压低或短暂的ST 段抬高);梗塞后早期的不稳定心绞痛;肌钙蛋白升高;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严重的心律失常(VF/ VT);糖尿病患者。

低危病人:观察期内无胸痛反复发作;无ST段压低或抬高,但有T 波低平或倒置, 或正常ECG;起初和重复检查无肌钙蛋白升高或其他心肌坏死的生化标记物升高。

3 不断改进STEAMI再灌注治疗对于STEMI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

及时的再灌注治疗是患者存活与否以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再灌注延迟是STEMI 诊治流程改进的重点。

溶栓和急诊PCI是STEAMI治疗主要方法,两种方法均明显改善AMI患者生存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1)溶栓治疗:优点:快速、经济、简单易行;不足:再灌注不充分,再梗塞率高,有一定大出血的危险,不少患者存在禁忌证,不能接受溶栓治疗。

(2)直接PCI:优点:开通率高,且充分再通者(TIMI3级)达80%以上,再闭塞率低、几乎无脑出血;不足:治疗时间较溶栓迟,对设备、技术和人员要求高,价格较贵。

(3)溶栓+PCI术:21世纪初为了进一步改善PCI术后冠脉血流以及缩短开通冠脉的时间,易化PCI应用而生。

易化PCI是PCI前先予全量或半量溶栓药和(或)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

然而,RCT和荟萃分析显示,与直接PCI相比,易化PCI未能有效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CE)风险,而且MACE 及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尽管易化PCI的概念在近些年来逐渐淡出视线,但人们仍然对上游药物治疗与PCI的结合充满热情。

1)院前溶栓或溶栓后转入有PCI条件的医院:Transfer-AMI研究提示:对于高危STEMI患者,与单纯溶栓或补救性PCI相比,溶栓后即刻转运PCI可显著降低30天MACE。

CAPTIM研究显示,溶栓+早期PCI 不增加30天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5年死亡率(5.8%vs11.1%,P=0.04)。

这些结果表明:溶栓治疗后再转至可行PCI的医院是可取的。

2)ESC2012年新版STEMI指南:STEMI患者如不能在首次就诊后2小时内行PCI治疗,且在不可行直接PCI的医院就诊,则须立即进行静脉溶栓;并转运至可行直接PCI的医院,在首次就诊后3-24小时内行冠脉造影及PCI治疗。

ACCF/AHA 2013版STEMI诊治指南,建议转运介入检查/治疗最好在溶栓后3~24小时进行,同时指出溶栓后超过24小时患者仍可考虑行常规或缺血驱动的转运介入治疗。

对于溶栓成功且临床稳定的患者,溶栓后3~24小时进行造影检查,对于罪犯血管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建议进行PCI治疗,推荐级别仍为Ⅱa B;对于溶栓成功且临床稳定的低危患者转运PCI指征与时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GPⅡb /Ⅲa受体抑制剂PCI:ADMIRAL试验评价了直接PCI前应用阿昔单抗的效果(n=300),结果显示接受阿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在PCI前达到TIMI 3级血流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阿昔单抗组在30天的联合终点(死亡,再梗塞,紧急靶血管重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ON-TIME 2研究提示:院外接诊高危STEMI患者立即给予高剂量的替罗非班,PCI后1小时STR明显优于对照组,30天的MACE 显著降低,同时未见出血事件增加。

(4)影响STEMI再灌注的因素:尽管与既往相比,美国区域性急救系统日臻完善,但仍然有40%的STEMI患者没有通过急救系统就诊,另外一些患者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就诊延迟,上述因素影响了整体STEMI的预后。

1)首诊医疗机构及专业医师:大的医疗中心,基层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2)发病到就诊的时间;3)患者家庭的文化与经济背景;4)导管室与冠脉介入治疗团队。

(5)如何提高STEAMI再灌注1)全科医师的作用:随着我国社区医疗与全科医师网络系统的完善,胸痛患者到全科医师就诊的逐渐增多,全科医师在早期识别高危胸痛患者,缩短患者就医时间延误方面起重要作用。

全科医师对高危胸痛患者应及时判断并呼叫救护车、联系转院,以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的治疗。

同时做好宣传社区工作,倡导有胸痛到医院、找医生的理念。

2)急诊室(科)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医院尚无专业的胸痛中心,因此,急诊室(科)在提高STEMI再灌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急诊室(科)对患者处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永久性损害的发生并启动诊断检查与治疗程序。

对高危患者应纳入快速绿色通道以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

对可以安全地延缓数小时处理的患者,可进一步完善诊断检查并治疗后从急诊室(科)出院,可以不必住院医治。

3)院前处理与急诊室(科)抢救无缝隙对接:院前急救反应要求迅速,将胸痛患者安全转运到可熟练进行PCI医疗中心的医院;积极倡导院前急救在转运途中明确诊断,并做初步的处理,同时即刻联系欲转运的医疗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