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大中型工程划分标准

大中型工程划分标准大中型工程是指在建设项目中规模较大、投资较高、技术难度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的工程项目。
对于大中型工程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投资规模。
大中型工程的投资规模是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投资规模在一定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可以被划分为大中型工程。
例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规定,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可以被认定为大型工程,而在1亿元至5亿元之间的工程项目则可以被认定为中型工程。
二、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也是划分大中型工程的重要标准之一。
建设规模包括工程项目的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工程数量等方面。
通常情况下,建筑面积在一定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可以被划分为大中型工程。
例如,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工程项目可以被认定为大型工程,而在5万平方米至10万平方米之间的工程项目则可以被认定为中型工程。
三、技术难度。
技术难度也是划分大中型工程的重要标准之一。
技术难度包括工程项目所涉及的技术难点、技术难度、技术创新等方面。
一般来说,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程项目可以被认定为大型工程,而技术难度适中的工程项目则可以被认定为中型工程。
四、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也是划分大中型工程的重要标准之一。
建设周期包括工程项目的建设时间、施工周期、工期安排等方面。
一般来说,建设周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可以被认定为大型工程,而建设周期适中的工程项目则可以被认定为中型工程。
五、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也是划分大中型工程的重要标准之一。
社会影响包括工程项目对周边环境、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周边环境、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影响较大的工程项目可以被认定为大型工程,而影响适中的工程项目则可以被认定为中型工程。
综上所述,大中型工程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投资规模、建设规模、技术难度、建设周期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划分大中型工程,为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

国家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
国家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将国家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规模的设计范围。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规模和投资金额:根据项目的规模以及投资金额的大小,将国家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设计规模。
一般来说,规模较大、投资金额较高的项目将被划分为大型设计规模,规模较小、投资金额较低的项目则被划分为小型设计规模。
2. 设计工作内容:根据项目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将国家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设计规模。
例如,涉及土建工程的项目将被划分为土建设计规模,涉及机电工程的项目将被划分为机电设计规模。
3. 技术和专业要求:根据项目所需的技术和专业要求,将国家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设计规模。
例如,需要采用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的项目将被划分为高级设计规模,而不需要使用特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项目将被划分为普通设计规模。
4. 项目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将国家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设计规模。
例如,涉及较多技术难题和不确定因素的项目将被划分为复杂设计规模,而风险相对较低且技术较为成熟的项目将被划分为简单设计规模。
总之,国家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是根据项目的规模、投资金额、技术和专业要求、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等因素进行综
合考虑,以确定项目的设计范围和规模。
这样能够有效地指导工程设计工作,确保项目的设计符合要求,达到预期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总则

1 总则1.0.1 为合理确定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1.0.3 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1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辆/日。
2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辆;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3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15000辆。
4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
5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辆以下。
1.0.4 交通量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国道、省道的交通量宜按15年预测。
但位于国道、省道上的高速公路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
2 县道、乡道的交通量宜按10年预测。
3 交通量的预测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4 交通量的预测应考虑走廊带的远期经济发展及其综合运输体系的影响。
1.0.5 公路等级选用的基本原则:1 公路等级的选用应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景发展等,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经论证后确定。
建设工程分类标准

建设工程分类标准建设工程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活动。
建设工程的分类标准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建设工程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照建设规模分类。
按照建设规模的大小,建设工程可以分为大型工程、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
大型工程通常具有较大的投资规模、工程量大、工期长、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如大型水利工程、大型桥梁工程、大型建筑工程等;中型工程一般介于大型工程和小型工程之间,如中型道路工程、中型水利工程等;小型工程则规模较小,工程量少、工期短、技术难度低,如小型建筑工程、小型道路工程等。
二、按照建设性质分类。
按照建设性质的不同,建设工程可以分为民用工程和军用工程。
民用工程是指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工程建设,如住宅小区建设、商业综合体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军用工程则是为了满足国防需要而进行的工程建设,如军事设施建设、军事基地建设等。
三、按照建设内容分类。
按照建设内容的不同,建设工程可以分为土建工程和装饰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和基础工程,如房屋建筑、桥梁建筑、隧道建筑等;装饰工程则是指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和装修工程,如室内装修、外立面装饰、园林景观等。
四、按照建设技术分类。
按照建设技术的不同,建设工程可以分为传统工程和现代工程。
传统工程是指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建设的工程,如砌体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等;现代工程则是指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建设的工程,如钢结构建筑、预制构件建筑等。
五、按照建设用途分类。
按照建设用途的不同,建设工程可以分为工业工程、民用工程、农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
工业工程是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工程建设,如工厂厂房建设、生产线建设等;民用工程是指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工程建设,如住宅小区建设、商业综合体建设等;农业工程是指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程建设,如农田水利工程、农业设施建设等;交通运输工程是指为交通运输服务的工程建设,如道路建设、桥梁建设、港口码头建设等。
建设部关于各专业大型中型小型工程规模标准一览表

建设部关于各专业大型中型小型工程规模标准一览表
建设部关于各专业大型、中型和小型工程规模标准的一览表可能根据不同的专业和行业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专业的工程规模标准:
1.建筑工程:
大型工程:单体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或建筑高度大于100米。
中型工程:单体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至5万平方米或建筑高度为24米至100米。
小型工程:单体建筑面积小于1万平方米或建筑高度小于24米。
2.交通工程:
大型工程:单个合同段造价大于1亿元或路面宽度大于12米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路面工程。
中型工程:单个合同段造价为5000万元至1亿元或路面宽度为8米至12米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路面工程。
小型工程:单个合同段造价小于5000万元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路面工程或乡村公路。
3.水利工程:
大型工程:总库容量大于1亿立方米或坝高大于70米的水库。
中型工程:总库容量为5000万立方米至1亿立方米或坝高为30米至70米的水库。
小型工程:总库容量小于5000万立方米或坝高小于30米的水库。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标准,具体的工程规模标准可能因地区、行业和项目类型而有所不同。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标准的不断更新,这些标准也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和相关标准进行确定。
技术条件(工程建设标准)

技术条件(工程建设标准)第一节技术条件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本招标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须达到下列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1.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1.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1.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1.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1.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1.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1.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1.11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92);1.1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ll9-88);1.1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1.1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1.1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1.16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1.17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1.18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19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1.20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1.2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1.2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1.2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J119-2001);1.2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25 热钆钢筋(GB1499-84);1.27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1.28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80);1.29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3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J253-2003);1.3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1.32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1.33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1.34 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YB/T9256-96);1.35 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
农业标准化厂房建设标准

农业标准化厂房建设标准李俊镇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厂房建设标准一、小麦标准化示范园1、规模标准:集中连片在1千亩以上。
2、工程措施标准:田间林、路、沟、渠“四配套”,实现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
3、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标准包括:选用优种及品种搭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及氮肥控释肥技术、有机沃土培肥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复种蔬菜或小杂粮,田间采取粮鸡(鸭)循环农业技术、灾害性气候预警和灾后管理技术等集成配套综合技术。
4、管理机制标准: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为载体,建立现代经营模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统一整地施肥、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获“五统一”管理模式。
培养一批高素质种粮能手,配备相应数量的农艺工,并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或投入品管理档案。
5、产量效益标准。
小麦长势均匀,平均亩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
二、玉米标准化示范园1、规模标准:种植集中连片,面积在1千亩以上。
2、工程措施标准:田间工程措施完善,达到田、林、路、沟渠“四配套”。
3、技术标准:选用高产、耐密紧凑型优良品种,集成地膜栽培、精量点播、缩行增株、节水灌溉等与良种相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确保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实现品种、整地耕种、肥水管理、防治病虫、机械收获“五统一”管理模式,耕地、播种、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
田间采取粮鸡(鸭)循环农业技术。
4、管理机制标准:建立现代经营模式,大力培育专业化生产合作社(千亩以上)及植保专业联防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或投入品管理档案。
5、产量效益标准:玉米平均亩产900公斤以上。
三、有机水稻标准化示范园区1、规模标准:种植集中连片,面积在1千亩以上。
2、工程措施标准:田间基础设施完善,园区主道硬化、田间路、沟、渠、林带“四配套”3、技术标准:示范“银川有机水稻基地建设模式”以水稻+玉米轮作、玉米+散养鸡+性诱剂、水稻+螃蟹+鸭+葵花+鱼+冬牧70、互联网+可视化基地+智能化气象站+智能化虫情监测+有机水稻产品质量追溯四种生态循环模式、示范有机水稻秧田培肥、大棚适时早育培育壮秧、食味“金奖”品种引进及推广、全程机械化、稻田养蟹、排水沟养鱼养鸭技术和有机水稻虫害物理、生物防控技术。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规模及技术标准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规模及技术标准一、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该项目拟新建市政次干道路17条,道路总长19191米。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建设以及与之配套的市政排水(雨水、污水)管网、道路路灯、市政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
道路基本上分布为八横九纵:一横道路长1885米, 宽30米,碎路面;二横道路三横道路四横道路五横道路六横道路七横道路八横道路一纵道路二纵道路三纵道路四纵道路五纵道路六纵道路长1693米,长1163米,长1147米,长1485米,长1945米,宽30米,碎路面;宽18米,碎路面;宽18米,碎路面;宽30米,碎路面;宽30米,碎路面;长492米,宽18米,碎路面; 长480米,宽24米,碎路面; 长1359米,长1367米,长1384米,长1413米,长1414米,宽30米,碎路面;宽30米,碎路面;宽40米,碎路面;宽18米,碎路面;宽28米,碎路面; 长278米,宽18米,碎路面;七纵道路:长258米,宽18米,碎路面;八纵道路:长292米,宽18米,碎路面;九纵道路:长1136米,宽30米,碎路面。
二、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一)《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三)《**市市政工程费用定额》(四)《**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五)《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l4-87)1997年版(六)《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七)《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八)《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九)《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12-2001)(十)《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十一)《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12-92)三、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道路等级:根据长寿城区规模和道路使用情况,道路设计为城市次干道路II级标准(二)设计计算车速:20-30km/h(三)道路最小平曲线半径:250m(四)停车视距:50m(五)标高、纵坡:最大纵坡为6.0%,最小纵坡为0.46%;最小竖曲线半径1500m(六)路幅宽度:18m-40m(七)路面类型:碎路面(八)车辆荷载:汽-20级挂JOO级(九)设计年限: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3.1 编制依据、规范
编制依据:
1、《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意见》(皖政【2015】133号);
3、《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意见》(合政【2016】62号)。
相关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3.2 合肥市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任务及农村公路道路技术标准
3.2.1、合肥市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
在省级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基础上,提升农村公路等级和通畅水平,到2018年底,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2500公里,三级及以上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0%以上,具备条件的较大自然村通等级公路;县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相邻乡镇之间主干道路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等级公路通达率100%、道路硬化率100%,形成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整体服务水平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要求。
优先实施省级农村道路畅通工程,
提前实现省定目标任务。
3.2.2、合肥市农村公路建设具体任务
1.实施县级公路畅通工程。
通过对现有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或路面改善,到2017年6月底,全市每个乡镇具备不少于1条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连接国省干线或县城的二级及以上公路;到2018年底,县级公路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
道路两侧建设不少于3米宽绿化走廊。
可结合城镇规划同步实施公交站亭、路灯照明、道路绿化等工程。
2.实施乡级公路畅通工程。
通过对现有公路进行改造,到2017年底,全市每个乡镇具备不少于1条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与相邻乡镇连通的三级及以上公路;到2018年底,相邻乡镇之间的主要道路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
道路两侧建设不少于3米宽绿化走廊。
对通向风景区、旅游区、环巢湖大道及环湖十二镇主要道路,可实施“白改黑”工程。
3.实施村级道路畅通工程。
(1)实施老村级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对全市村村通水泥(沥青)路进行全面摸排调查论证,确需拓宽的,在原有路面宽度基础上加宽1.5米以上,已具备双向通行条件的道路,不再实施拓宽改造;到2018年底,完成改造任务。
(2)实施撤并建制村道路硬化工程。
对交通运输部认定的撤并建制村道路实施路面硬化工程,路基宽度不低于6米,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到2018年底完成。
(3)实施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
对全市1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到2016年底,40户以上的自然村硬化1条到既有农村公路的连通道路;到2018年底,全市有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硬化1条到既有农村公路的连通道路。
路基宽度不低于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4米;有条件的道路,路面宽度可按5米实施。
4.同步实施农村道路危桥加固改造、生命安全防护、公交站点、绿化等配套工程。
道路两侧不少于2米宽绿化走廊。
对临水临崖等受自然条件限制,路面宽度低于4米的路段,需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间距原则上不大于500米,长度不小于20米,宽
度不小于2米。
3.2.3、合肥市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确定
1、技术标准确定原则
(1)《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运交通发展目标》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意见》(皖政【2015】133号);
(3)《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意见》(合政【2016】62号)
(4)合肥市十三五客货运交通量的增长预测需求
依据《意见》的相关精神,本次报告编制包含县级道路畅通工程、乡级道路畅通工程、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砂石路硬化工程、危桥改造、安保、道路绿化工程建设等内容。
本项目道路技术等级的选用综合考虑合肥市农村道路网规划、地方县市的规划以及项目所在地实际条件意见以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的相关规定,确定道路等级:县级畅通工程:有条件的原则上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受限路段采用三级标准);
乡级畅通工程:有条件的原则上采用三级公路标准(部分重要乡道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受限路段采用四级公路标准);
村级道路畅通工程:采用四级公路标准。
2、设计车速: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的相关规定:
表3-1 各级公路设计速度
结合合肥市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特点:二级公路设计时速选用60km/h;三级公路设计时速结合实际情况选用40km/h 或30km/h;四级公路设计时速为20km/h。
3、车道数确定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重要四级公路采用双向两车道;
一般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
4、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2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20年;
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
四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8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
5、路面荷载标准: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路面设计荷载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
6、桥梁设计荷载:二级公路采用公路-I级;
三级公路、四级公路采用公路-II级。
7、设计洪水频率:二级公路设计洪水频率1/50;
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洪水频率1/25。
8、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 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7度。
3.3建设规模
1、按技术等级划分:
(一)二级公路:总里程955.409公里,路面宽7.5-15.0米,路基宽度为10.5-18.0米,沥青砼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投资估算640537.006万元。
(二)三级公路:总里程1397.291公里,路面宽6.5-7.0米,路基宽度为8.0-8.5米,沥青砼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投资估算449634.424万元。
(三)四级公路:总里程12274.781公里,路面宽5.0-6.0米,路基宽度为5.5-6.5米,沥青砼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投资估算1138013.099万元。
(四)危桥加固改造工程:总计747座危桥,投资估算30609.39万元。
表3-2 合肥市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规模表
2、按行政等级划分:
县级畅通工程分级:总里程887.849公里,其中新建工程57.887公里,投资估算:546579.904万元。
乡级畅通工程分级:总里程1597.496公里,其中新建工程120.237公里,投资估算:572420.854万元。
老村级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总里程3853.745公里,投资估算195108.250万元。
撤并建制村道路硬化工程:总里程1649.648公里,投资估算181461.280万元。
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总里程6303.187公里,投资估算695703.082万元。
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总里程335.556公里,投资估算36911.160万元。
危桥加固改造工程:总计747座危桥,投资估算30609.39万元。
3.4主要技术指标表
综合以上对各主要技术指标的逐项分析,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相关规定确定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3-4。
表3-4 主要技术指标表
9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
10 桥梁设计荷载
等级
公路-Ⅰ级公路-II级
11 设计洪水频率1/50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