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小游戏
数学趣味小游戏

数学趣味小游戏导语: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容易被认为是沉闷和枯燥的,但其实数学也可以是一门充满乐趣的科学。
为了改变这种印象,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同时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
下面介绍几个数学趣味小游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乐趣。
游戏1:数学密码破解游戏说明: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将扮演一位数学侦探,需要通过解密数学密码来找到隐藏的宝藏。
每个数学密码由一组乱序排列的数字组成,玩家需要通过找规律来还原出正确的密码。
密码可以是基于数列、排列组合、几何图形等数学概念。
玩法:1.给学生提供一组乱序排列的数字,作为密码。
2.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数字之间的关系来解密密码。
3.解密正确后,学生可以找到宝藏或解锁新的关卡。
游戏2:数学趣味填字游戏说明:这是一个类似于填字游戏的数学游戏。
在游戏板上给出一些数字和空白格子,玩家需要根据规定的运算规则将数字填入空白格子中,使得每个运算式都成立。
玩法:1.给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填字游戏板。
2.学生需要计算每个运算式的结果,并将正确的数字填入空白格子中。
3.填字完成后,检查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
游戏3:数学迷宫游戏说明:这是一个结合数学与迷宫的游戏。
在迷宫中的每个路口都标有一个数学问题,玩家需要解答问题才能选择下一个方向前进,直到找到通往终点的正确路径。
玩法:1.给学生提供一个数学迷宫图。
2.学生需要依次走过迷宫中的每个路口,并解答路口上的数学问题。
3.回答正确后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前进,直到找到终点。
游戏4:数学快问快答游戏说明:这是一个考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快问快答游戏。
在一定时间内,老师会快速提问数学问题,学生需要迅速回答正确的答案。
玩法:1.老师快速提问数学问题,学生需要迅速回答正确的答案。
2.可以设置分组或者个人PK,看谁的回答速度和正确率更高。
3.通过游戏的方式快速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结语:这些数学趣味小游戏不仅能够增添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
10个数学小游戏数学游戏

10个数学小游戏数学游戏10个数学小游戏1.拍照顺序(1)爸爸、妈妈、弟弟和我一起照相。
妈妈在爸爸的左边,我在妈妈的左边,弟弟在爸爸的右边。
请说出拍照时从左到右的顺序是怎样的?(2)爸爸、妈妈、弟弟一起照相。
如果从左到右排成一行拍照。
有哪几种排法?2..小明送书报某单位有26个办公室,办公室间连线为各办公室互相连通的道路(如图),办公室名称用数字代表。
小明为了做好事,他要求代替传达员李伯伯送一次书报,李伯伯同意,但提出一个条件:从传达室出发去送书报,不准走重复路线,又不准走重复办公室,最后回到传达室。
你知道小明应该怎么走吗?3. 什么色的铅笔林勇书包里有2支红铅笔和2支黑铅笔。
(1)他拿出一支铅笔时,这支可能是什么样的铅笔?(2)如果他拿出2支铅笔时,这2支可能是什么样的铅笔?(3)如果他拿出3支铅笔时,这3支可能是什么样的铅笔?4.撕邮票下图是九张邮票连在一起,请你撕下其中四张(不能连在一起撕),剩下的五张邮票至少有一边与另一张邮票相连,你能办到吗?5.剪成几段魔术师手中有一根长绳,从中间一剪,绳子断成几段?6.移动瓶子三个瓶子排列成图1的形式。
现在只准你移动其中的一个并将瓶口朝下,使它成为图2的形式。
你能移动吗?7. 谁的火车票某宾馆服务员为甲、乙、丙三位旅客购买了三张不同地点(北京、上海、广州)的火车票。
当服务员把去北京的火车票给乙时,乙说:我不去北京,把去上海的票给丙时,丙说:我不去上海,把去广州的票给甲时,甲说:我和丙都不去广州。
服务员愣住了。
请你帮助他推理一下,他们三人各应给哪张火车票呢?8. 移动硬币下图是由9枚硬币摆成一个大字,请你移动2枚硬币把它变成人字。
9.A、B两区某市有A、B两区。
如果乘车由A区到B区,需要1小时;乘船需要40分钟;步行则只需要15分钟。
根据上述情况,你能把A、B两区的地形画出来吗?10. 九的乘法先将两只手的手指伸开,再把十个手指从左到右偏上1、2、3、4、5、6、7、8、9、10号。
小学生经典趣味数学小游戏

小学生经典趣味数学小游戏
1.数学小游戏——有多少只猫
房间里有四个屋角,每个屋角上坐着一只猫,每只猫的前面又有三只猫,每
只猫的尾巴上还有一只猫。
请问:房间里一共有多少只猫?
要是有人这样算:每只猫的前面有三只猫, 4 ×3=12,每只猫的尾巴上还有一只猫,那就是16只猫,加起来一共有20只猫。
这样算对吗?其实,这个题根本不用算,正确的答案就有了。
2.数学小游戏——666
把数666增大半倍,可是不得对它作任何数学运算。
不让按习惯的算法找答案,得另外打主意。
那就从数字本身动动脑筋
3.趣味数学——剪呢料(一年级)
一个裁缝,有一块十六米长的呢料,他每天从上面剪下两米,问多少天后,他剪
下最后的一段呢料?
答得太快,就可能答错哦。
4.数学小游戏——两个人分饮料
两个朋友,各买了四公升饮料,装在一个大桶里。
拿回家后,他们准备把饮
料分开,可是手边没有别的量器,只有两个空小桶,一个能装五公升,一个能装三公升。
后来,他们就用那一个大桶和两个小桶把饮料分开了。
他们是怎样分的呢?
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
一个答案是:
大桶5公升桶3公升桶
转注之前8 0 0
第一次转注
3 5 0
后
3 2 3
第二次转注
后。
12个趣味数学小游戏

12个趣味数学小游戏图形分类材料:纸箱,卡纸。
制作方法:卡纸剪成形状不一的图形,纸箱顶端开几个小口,每个小口旁贴一种形状。
玩法:根据提示,将形状相同的卡纸从相应入口放进去。
颜色分类材料:大小一致的正方形积木,颜料。
制作方法:四块积木一组,用颜料涂上不同的形状。
玩法:积木打乱,按照颜色将拼起来,看看组合好的图形是什么。
拼图集合材料:硬纸片,剪刀,画笔。
制作方法:将硬纸片打印或画上以下图案,注意根据数字做成可拼合的形状。
玩法:把代表相同数字的纸片拼在一起,看看孩子能否拼出完整的火箭。
数字对应材料:圆形纸板,夹子。
制作方法:圆形纸板上打印或画出圆环,把圆环平均分成10份,分别代表1~10的相应点数。
夹子上写上1~10十个数字。
玩法:按照数字和点数把夹子夹到纸板上,帮助孩子认识数字。
数字骨牌材料:点子骨牌、底板。
制作方法:根据孩子认知能力在底板上写出相应数字。
玩法:将相应数字的点子骨牌放在底板上,比比谁能最快放好。
纸筒迷宫材料:彩色纸筒,白色纸板,鞋带或长线。
制作方法:白纸板上粘上10个纸筒代表1~10,并写上相应数字。
玩法:把鞋带按数字顺序穿进纸筒。
章鱼数字材料:彩纸,塑料绳,串珠。
制作方法:按照下图所示制作章鱼形状,下面写好数字。
每个数字下粘一根绳子作为章鱼触须,穿上串珠。
玩法:数数章鱼触须上的串珠,看看和上面的数字是否相同。
也可让孩子根据上面的数字穿珠子。
花朵数数材料:彩色卡纸。
制作方法:将卡纸做成一朵有5片花瓣的花,并在花瓣上标出1~5或用黑点代替。
玩法:数数这朵花共有几片花瓣,并把花瓣按照1~5的顺序排好。
橡皮泥描数材料:橡皮泥,印有不同数字并塑封的硬纸。
制作方法:硬纸上有数字的形状,下面是十个小方格。
玩法:用橡皮泥搓出数字形状,并摁在硬纸上,在方格里填充对应点数。
乒乓球加法材料:塑料管、乒乓球、纸盒,纸板。
制作方法:塑料管粘在纸板上,下方放盒子。
玩法:根据不同的数字,从塑料管里放进乒乓球,盒子里的乒乓球数量就是总和。
有趣的课堂小游戏

有趣的课堂小游戏1、课前小游戏: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游戏。
请伸出双手,我说一的时候,用右手拍左手,说二的时候,用左手拍右手。
听清老师的要求,我说多快,你就拍多快。
好吗?学生做小游戏,最后转变为掌声。
师:谢谢大家欢迎老师的到来。
开始上课。
2、传话游戏。
课前:把同学分成几组,然后你告诉每组第一个同学一句话,小声说,不能让别的同学听见。
然后同样让那些同学去转告第二个同学。
传到最后看看那组完成的最好!之后把第一组到最后一组的话连到一起说。
(当然,那几组的话连一起是一首大家不熟悉的诗或短文)看看到最后变化成了什么样。
规则: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告诉下一个人他说的是什么(根据难易程度可以改变)。
不可做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前面的同学说的时候后面的都闭上眼睛,直到前面的同学招呼的时候才可睁开。
以免互相看口型!3、听指令,快速反应。
指令由慢到快,难度逐渐加强,最后则是听指令,做相反动作,做错的同学淘汰,很快就能决出第一名,稍加奖励。
这个游戏的优点是身心结合,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和迅速应变能力,又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动身体。
4、反口令。
教师说“大西瓜”学生说“大西瓜”,手时却做出小西瓜的动作。
教师说“站”,说生坐下,反之,教师说“坐”,学生站起来5、一边说一边示范做:(师)请你摸摸右耳,(生)我就摸摸右耳,(师)请你摸摸左耳,(生)我就摸摸左耳.……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跺跺脚,(我就跟你跺跺脚);请你跟我弯弯腰,(就跟你弯弯腰);请你跟我点点头,(我就跟你点点头);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
6、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
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
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1)1块。
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趣的小游戏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趣的小游戏1、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
玩法:两个人,每人各摸1张牌,算出这两张牌的和或差,谁算得又对又快,谁就赢,这两张牌就归谁。
当一副牌摸完后,再比谁手中的牌多,牌多的就获胜。
2、自学了20以内的逊位加法后。
对于学生来说,退位减法比进位加法更难一些,所以进行退位减法的训练就显得更有必要。
玩法:两个人,每人各捏一张,一人做加一人搞减至。
比如说:一方看见对方的牌就是5,而自己抓著的牌就是8,但不轻易说对方,而是把这两张牌的和13说对方,使对方猜猜自己手中的牌。
如果算对了,这两张牌就归属于对方。
捏回去后双方互换再去一次。
3、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后。
玩法:一个人。
准备工作:从扑克牌中选1——9的牌各2张及1张10共19张,这19张牌的各点数之和刚好就是,大浪淘沙后,把各张牌的点数展开连加,加满后的结果刚好就是。
也可以搞加法,从已经开始减至各张牌的点数,圣吉龙县后结果刚好就是0。
4、学习了加减乘除后。
玩法:人数不减半。
准备工作:挑选出1——10的牌各4张。
大浪淘沙后掏出4张牌,通过提、减至、乘坐、除的运算并使结果就是24,先求出的人获得胜利,这四张牌就归属于他,等一副牌捏回去后,看看谁的牌多,谁就输。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逐渐增强,超出了“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而且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5.迷路的人九个人在山中迷了路,他们所有的粮食只够吃五天,第二天,这九人又遇到另一队迷路的人,大家便合在一起。
再算一下粮食,两队再分喝,只鸡汤三天了。
答第二队迷路的人存有多少?答案:第二队迷路的存有三人。
6.三人抵挡不过一人这就是一个四人游戏。
打听一根长棍或竹竿,再用纸搞一个靶子放到地上。
三人紧握棍子,把棍子竖着挥舞,一端对准纸靶子,维持50厘米的距离。
另一个人坐在地上,手掌对着棍子的下方。
现在各就各位:手执棍子的三个人齐心协力直取靶心;坐在地上的那个人在其他三人几下时,把棍子轻轻往旁边发推。
小学生经典趣味数学小游戏

小学生经典趣味数学小游戏1.数学小游戏——有多少只猫房间里有四个屋角,每个屋角上坐着一只猫,每只猫的前面又有三只猫,每只猫的尾巴上还有一只猫。
请问:房间里一共有多少只猫?要是有人这样算:每只猫的前面有三只猫,4 ×3=12,每只猫的尾巴上还有一只猫,那就是16只猫,加起来一共有20只猫。
这样算对吗?其实,这个题根本不用算,正确的答案就有了。
2.数学小游戏——666把数666增大半倍,可是不得对它作任何数学运算。
不让按习惯的算法找答案,得另外打主意。
那就从数字本身动动脑筋3.趣味数学——剪呢料(一年级)一个裁缝,有一块十六米长的呢料,他每天从上面剪下两米,问多少天后,他剪下最后的一段呢料?答得太快,就可能答错哦。
4.数学小游戏——两个人分饮料两个朋友,各买了四公升饮料,装在一个大桶里。
拿回家后,他们准备把饮料分开,可是手边没有别的量器,只有两个空小桶,一个能装五公升,一个能装三公升。
后来,他们就用那一个大桶和两个小桶把饮料分开了。
他们是怎样分的呢?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
一个答案是:大桶5公升桶3公升桶转注之前8 0 0第一次转注3 5 0后3 2 3第二次转注后第三次转注6 2 0后6 0 2第四次转注后1 5 2第五次转注后第六次转注1 4 3后4 4 0第七次转注后请想一想另一个答案。
5.数学小游戏——应该怎样分有二十一个一样大小的小桶,其中七个装满了清凉饮料,七个装了一半的清凉饮料,还有七个是空的。
现在,要把这些小桶和清凉饮料平均分给三个人,使每个人得到的饮料和小桶数都一样多,可是不得把饮料从一个桶倒进另一个桶。
应该怎样分呢?二十一个小桶,三个人平分,每个人得七个小桶。
现在,来计算每个人应得多少饮料。
有七个小桶是满的,有七个小桶空的,要是能从每个装满饮料的小桶中,各倒一半饮料到七个空桶里,加上七个半桶的,总共就是二十一个装了一半饮料的小桶,正好每人分七个半桶饮料。
明白了这一点,不用把饮料从一个桶倒到另一个桶里,也可以把全部饮料均分了。
小学数学、课前小游戏

数学课前小游戏集锦1、讲“方程”一课,采用数学游戏“猜你心中想的数”师: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把运算过程和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中你想的是什么数,看哪个先想好。
生:一个数乘以3,加上7,减9,再减去所想的数结果是10.师:你想的数是6.2、传话游戏。
课前:把同学分成几组,然后你告诉每组第一个同学一句话,小声说,不能让别的同学听见。
然后同样让那些同学去转告第二个同学。
传到最后看看那组完成的最好!之后把第一组到最后一组的话连到一起说。
(当然,那几组的话连一起是一首大家不熟悉的诗或短文)看看到最后变化成了什么样。
规则: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告诉下一个人他说的是什么(根据难易程度可以改变)。
不可做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前面的同学说的时候后面的都闭上眼睛,直到前面的同学招呼的时候才可睁开。
以免互相看口型!3、听指令,快速反应。
指令由慢到快,难度逐渐加强,最后则是听指令,做相反动作,做错的同学淘汰,很快就能决出第一名,稍加奖励。
这个游戏的优点是身心结合,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和迅速应变能力,又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动身体。
4、反口令。
教师说“大西瓜”学生说“大西瓜”,手时却做出小西瓜的动作。
教师说“站”,说生坐下,反之,教师说“坐”,学生站起来。
5、一边说一边示范做:(师)请你摸摸右耳,(生)我就摸摸右耳,(师)请你摸摸左耳,(生)我就摸摸左耳.……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跺跺脚,(我就跟你跺跺脚);请你跟我弯弯腰,(就跟你弯弯腰);请你跟我点点头,(我就跟你点点头);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
6、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
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
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1)1块。
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小游戏数学课堂小游戏1、《森林运动会》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具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殊感兴趣。
具体的游戏过程是如此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别同颜群的彩群纸剪的,每一具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
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咨询:“小朋友,你们喜爱猜谜语吗?”小朋友激动地回答讲喜爱,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讲:“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伙儿出了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
”小朋友一听,激动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讲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因此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美丽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模样,我的内心感到由衷地激动。
2、《10以内数的组成》1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具“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
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讲:“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能够讲:“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讲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讲的数合起来是8。
在如此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讲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非常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数的分与合》2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具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别同办法。
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说说是如何想的。
如一具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
有的讲我是想3和7合成10,因此扔进7个球;有的讲前面一具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如今篮外是3个,我能够确信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头少一具,里面就多一具……学生们从别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3、《10以内的加减法》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爱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预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点,我普通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具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依照自个儿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别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因此小孩们显得特殊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4、《分类》在教学《分类》这课时,一开始我就咨询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讲好,所有的双眼都凝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
此刻我轻声慢语地讲:“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并按老师要求去做。
小朋友们请注意,请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小孩请你站起来,少女子请你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去,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少女坐下,短头发少女坐下;大双眼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小双眼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足,穿旅游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足;全班小朋友们一起跺跺足!”在如此有味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为学习《分类》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5、《有余数的除法》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设计了一具分水果游戏:“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班要进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预备了一些水果,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
学生分完后发觉:15个苹果,每个人分5个,能够分给3个人;16个梨,每个人分5个,能够分3个人,多了1个;18个香蕉,每个人分5个,能够分3个人,多了3个……为啥有时没有多余,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如此,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故意注意,从故意注意到发觉咨询题,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余数”的痕迹。
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在讨论中悟理、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
6、《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在教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中,就可设计游戏“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讲:“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讲:“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个地方。
”学生接着咨询:“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讲:“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个地方。
”在那个游戏中,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轻松的掌握知识,也为今后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7、《数学乐园》在教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时,我设计一具踢毽子竞赛的游戏活动,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苹果队、西瓜队、香蕉队,每队推选一名运动员和一名统计员,在30秒钟内统计踢毽子的个数,老师贴统计表,统计员用红、绿、黄彩笔做统计,其他同学数数。
依照统计结果,学生就会懂:(1)一共踢几个?(2)谁比谁多或少几个?(3)谁再踢几个就和谁同样多?……如此,经过别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一具个实际咨询题,故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解决咨询题的策略和办法,促进每一具学生掌握有效的分析咨询题策略,进展学生的策略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8、《30以内的加法》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具打扑克牌凑21的游戏活动,那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别进位)的加法。
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
每四人一具小组,每个人都纵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
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关于计算临时别熟练的学生,还能够借助数点数的办法来计算;关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降,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
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别疲地学习,我感受自个儿真快乐,好似回到了跟他们普通年纪的童年。
游戏教学,别是靠老师出XXX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出大量的时刻给学生游戏活动,小孩们在别知别觉中熟练了计算办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
如此自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那么喜爱上数学课。
9、《加、减混算》例如,在学习加、减混算时,课一开始,我就咨询学生:“小朋友,你们乘过汽车吗?”同学们齐声回答:“乘过。
”“好,下面我们来做‘乘汽车’的游戏。
”录音机播放出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有6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3人,又上来2人,学生经过看到的情境,立即能顺利地编出两步计算的日子中的数学题,计算就更别在话下了。
如此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说课交融在一起,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10、《平均分》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课刚开始,我就咨询学生:“小朋友,你们懂小猴子最爱吃啥吗?”学生们回答:“桃子。
”“对。
瞧,今天猴兄弟俩一块儿上山摘桃子了。
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让学生甲、乙扮演猴兄弟俩,搀着一篮桃子入场。
)学生观看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咨询:“你以为如何分最公平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亲自分一分,再引导学生讲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
”进一步提咨询:“你想提出啥咨询题?”引导学生讲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一具好的提咨询比一具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我联系学生日子实际,故意识地经过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咨询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觉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咨询题,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增强了他们的咨询题意识,“猴子分桃的游戏”功别可没。
11、《5的乘法口诀》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中,做一具“变手游戏”,电脑屏幕上孙悟空伸出一只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得出乘法口诀“一五得五”,继续孙悟空再变出二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只手,与此并且得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喜欢的神话人物的吸引下,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12、《时刻》在教“时刻”时,我把教具钟带进教室,让学生扮演“时刻老人”角XXX做游戏。
学生看到多彩的教具、学具这些新奇的物品,好奇心驱使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
他们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别再感到数学新知的抽象与枯燥乏味,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鲜活、形象、生动、有味的数学游戏,从而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使自主学习意识增强,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3、《小小商店》例如:举行“小小商店”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验实际购物中人民币的使用办法和所要遇到的计算咨询题。
14、《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采纳童话创设了游戏情境:秋天来了,李大爷家的苹果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上写着竖式),可是有的苹果被虫子咬坏了,小朋友你们能帮李大爷捉住虫子吗?学生听着童话,又是帮人做好事,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争先恐后地“捉虫子”(讲出了每道题的错误缘故)、“补苹果”(做出正确答案)。
如此学生在辨误诊断中,别但能加深明白,增强经历,还能灵便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15、《常见游戏》数学扑克算24 对口令开火车登山口算接力赛、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等等。
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比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猎取知识,增长智慧。
计算题中的游戏还有非常多:如形式爽朗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算24”、“对口令”,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的游戏“开火车”、“登山”、“口算接力赛”…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速算接力赛、争当数学小博士等等。
16、《乘法口诀》复习乘法口诀时,我设计算12的游戏,让学生任意挑选四个数字来竞赛算得数12。
游戏前我用鼓舞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谁第一具算出来算是优胜者,大伙儿为他鼓掌。
”这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别甘降后。
学生用多种办法计罢了一道又一道,结果下课铃响了,学生一具也别情愿下课,还一具劲地讲:“我还有一种……”如此,既进展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心向,培养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融洽了师生关系。
平常,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做一些比赛游戏,如投篮竞赛、接龙竞赛、指得数竞赛等等。
17、《也许性时》在教学《也许性时》,我一开始就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我拿出事先预备的几个盒子{盒子上设计了一具拳头大的口},每个盒子里装有两个球,有的盒子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全是黄球,有的盒子里放的是一白一黄两个球。
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具球,看一看是啥颜XXX的球,摸好后接着把球放在盒子里,另一具同学接着摸,每组推选一人记录。
学生感到新鲜,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合作学习别知别觉地展开了。
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自然地引出“也许、不会、一定”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