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联历史的书籍 -回复

合集下载

《斯大林传》

《斯大林传》
Your company slogan
战后 苏联与中国
1.二战爆发前夕,苏联曾与1937年8月20日与刚刚开始全面的抗日 战争的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抗日战争提 供武器和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战斗机志愿队助战,一直到1941 年初斯大林与日本帝国签定《苏日中立条约》之后,苏联战斗机志 愿队才撤离中国回苏。 2.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在苏联保证“不干涉新疆事务,不 在中国东北长期驻军不回,不以任何形式援助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 一切武装”的条件下,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古 独立。 3.1950年2月,苏联与中国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中 国结盟并为之提供经济援助。
Your company slogan
统治苏联
其他政策
斯大林在30年代主导苏联外交。他先后与英法美等过建交。 1934年苏联被接纳加入国际联盟并担任常任理事国,使苏联走出 了建国初期孤立的处境。 1936年底,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 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大会随后通过了苏联宪法草案,从法律上规 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把俄罗斯人视为其他少数族裔的老大哥,他不断提升俄 罗斯民族英雄和俄语在苏联的地位。 文学艺术方面,斯大林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家创作的 指导纲领。
Your company slogan
二战领袖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 订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沙”的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 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军分三路以闪电 战的方式突袭苏联。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 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 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著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 经典的转折之战。1945年5月2日苏联占领德国柏林,5月8日,德 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苏德战争就此结束。

《俄罗斯史》读后感

《俄罗斯史》读后感

《俄罗斯史》读后感关键字:俄罗斯通史文化读后感摘要:此书是近年俄罗斯历史方面较有影响、学术水准较高的书籍。

作为一本通史,此书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普京执政时期的俄罗斯历史,语言生动,观点新颖,为学习语言提供了最基本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本文将根据其中部分内容表达一些作者对于本书的感受。

1962 年面世的这本《俄罗斯史》,初版迄今已达 45 年,一直是西方了解俄罗斯史的主要读本,也是在英语国家得到广泛认可的有学术水平、有史识,叙事客观、准确、到位的俄罗斯通史,初版之后分别在 1968、 1976、1983、1992 和1999 年五次再版,到了这一版,也就是本书所依据的原版书,已经是200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的第七版。

好的学术教材应当力争体现最新学术动态和反映最好的学术水准,每次再版,作者都依据都紧跟历史进程,根据学术的最新进展和当代苏联历史的最新事态,进行必要的增补和修正,做到了与时俱进。

由于作者年事已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学教授、专事近代俄国社会史和文化史的马克 • 斯坦伯格成为这个最新版的合作者,他提供了最新的当代研究和广泛详实的资料,包括最近公开的档案。

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通史,覆盖了俄罗斯的整个历史,从史前一直讲到普京执政时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了俄罗斯历史的各个方面: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内容丰富、新颖而生动,包括各种人物的生平和参考文献。

作者对俄罗斯的历史分期把握精当、清晰,抓住了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与要点,从基辅罗斯到莫斯科大公国、到俄罗斯帝国时期、到苏联时期、到今天的“俄罗斯联邦”时期,彼得大帝以前的历史处理得也是详略得当,重要的时间、人物全部涉及了。

历史脉络十分清楚,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该历史时期的光明面和社会矛盾焦点都叙述得清清楚楚,作者对俄罗斯历史的认识与把握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历史既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也是在特定的地域里展开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学者一贯注重地理对历史的影响,此书也不例外。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和根源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和根源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和根源——评介程又中教授著《苏联模式的兴衰》高放一研究苏联模式问题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本书的四个特点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已于1991年悄然解体消失了。

事隔10年之后再来详细剖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病和根源,绝非只是热衷于外国史事,发思古之幽情,而忘却了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当务之急。

鉴于苏联模式对于所有执政的和尚未执政的共产党有普遍的深远的影响,所以是否能够真正全面认清并且彻底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病,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和世界社会主义兴衰的有紧迫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

鉴于苏联模式失败的教训,我们只有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扩大对外开放,只有加快改革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才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向纵深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才可能较快振兴。

所以凡有历史使命感的严肃的研究苏联的学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并且正确回答这一问题,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在资政、育人两个方面都能起到良好作用。

很可惜,对于这样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理论界至今还有不少人过高地肯定了苏联模式的必然性、合理性和优越性,对其弊病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却把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归结为从赫鲁晓夫起到戈尔巴乔夫止推行了一条右倾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路线,归结为缘于一两个领导人的背叛。

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极其片面的观点。

现在市面上有好几本宣扬这种观点的书籍,这只会对读者起误导作用,搞乱人们的思想,延误全方位的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革,把改革只是局限于对苏联模式进行微小的枝节的修补。

其结果必然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畸形发展,黯然失色,甚至重蹈苏联覆辙。

好在理论界还有一批有良知的学者,不是人云亦云,随风转舵,敢于披肝沥胆,讲出真话,推出自己独立研究的论著。

在这里,我要郑重向读者推荐一本较为全面阐述苏联模式弊病和根源的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力作:华中师大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程又中教授所著《苏联模式的兴衰》(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45.7万字)。

世界近现代史著作

世界近现代史著作

世界近现代史著作
以下是一些有关世界近现代史著作的推荐:
1、《光荣与梦想:1933-1975年美国社会实录》(William Manchester)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美国历史,主要描写的是这个阶段美国的社会和政治生活,对于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有所涉及。

2、《第三帝国:一部历史》(Norman J.W.Godwin)
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历史著作,主要描写的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政权的历史,对于二战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有着详细的描写。

3、《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Paul Kennedy)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大国的兴衰历史,从16世纪开始,讲述了各个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历程,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入的分析。

4、《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Barbara Tuchman)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20世纪的历史著作,主要描写了20世纪的人类历史,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以冲突、孟加拉国大屠杀等历史事件。

5、《冷战时期:1945-1991年的美国与苏联》(John Lewis Gaddis)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冷战的历史著作,详细地描写了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于冷战的历史发展有着深入的分析。

以上是一些世界近现代史著作的推荐,这些书籍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历史著作,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入的分析和描写。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解体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解体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解体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今年的12月25号是苏联解体的26周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红色的苏联国旗在苍茫暮色中悄然降下。

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

很所人会有疑问,这样一个在20世纪曾辉煌过69个春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唯一可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怎么会突然间解体了呢?认真分析研究这个问题,总结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具有很大意义的。

围绕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和谁之过的争论至今未停息。

因此,20年来,它都是世界范围内的中心话题之一。

各国学术界、新闻界、政界召开了无数次讨论会,发表了数不清读不完的论文,出版了万种以上的书籍,讨论的问题大同小异,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苏联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第二,苏联亡党亡国对谁是喜事,对谁是悲剧,甚至灾难?第三,苏联亡党亡国是必然还是可以避免?第四,在不少国家执政党亡党并没有导致亡国,为什么苏共亡党导致苏联亡国?第五,在人类历史上,在绝大多数国家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都导致国家发展繁荣,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社会制度进行的“新思维”改革导致亡国?第六,苏联亡党亡国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影响是什么?第七,苏联亡党亡国对中国产生什么主要影响,中国应从中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什么,对中国警示是什么?第八,对发起苏联改革的戈尔巴乔夫作什么样的历史评价。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评价问题,是关系到要抛弃什么,避免什么,不重蹈覆辙的大是大非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对上述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家对有的问题作出相同相似的回答,但对大多数问题作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20年过去了,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应更客观更理性更清晰地讨论,以便弄清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弄清主要原因,吸取深刻教训,警示长鸣。

俄国新闻史——精选推荐

俄国新闻史——精选推荐

俄国新闻史♦俄罗斯形成民族国家较晚,长期处于一统的专制制度下,因而它的新闻业史的前期,是典型的新闻专制史。

在苏联存在的70多年里,其社会主义的新闻业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自由主义的新闻政策,但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媒体受国家的控制仍然较多,目前处于向市场化的转型过程中。

一、俄国简单的历史政治上高度集权是俄国的特征,因而新闻业从一开始就出于集权政府的控制之下。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新闻业的发展过程♦1600年出现宫廷手抄新闻♦1703年1月3日彼得大帝下令出版《新闻报》,一开始就是现代印刷刊物,政府的官报,一直出版到1917年,1728年由俄国科学院接手出版。

1815年起变为日报,是俄国最早的日报。

该报存在214年。

1917年之后停刊。

《新闻报》是俄国近代历史上创办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官报。

♦18世纪内,形成科学院、大学办报刊的传统,因为沙皇俄国有文化的人太少,差不多都集中在这样的文化单位。

最早的杂志《新闻报每月注释》1728年由科学院创办。

面向社会的报纸《莫斯科新闻》和《莫斯科杂志》1756年和1791年由莫斯科大学创办。

♦1825年,十二月党人创办秘密刊物《北极星》,是为最早沙俄政治反对派的刊物,主编雷列耶夫和亚·别斯土舍夫(1797~1837,笔名马尔林斯基)。

♦19世纪初又出现政府部门纷纷创办官方行业报的新情况,1837年起,各省官方开始创办报纸,形成沙皇俄国的官方报纸体系。

♦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批量的民营新闻性报纸和大众化报纸(戈比报),代表性报纸是彼得堡出版的俄国最大的商业性报纸《新时报》(1868-1917),老板阿列克塞·谢尔盖耶维奇·苏沃林。

他是俄国最大的民营报业主,也是沙皇时期俄国唯一拥有多家报刊的报业主,一度倾向社会民主工党。

但是,当时的俄国的民营报刊大多有一定的党派倾向。

(西欧进入大众报纸时期,俄国落后一步的反映)♦莫斯科出版的主要报纸是《俄罗斯言论报》,该报是1917年前莫斯科最大的日报,也是俄国第一家向国内各大城市和国外派驻记者的报纸。

介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书

介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书

一、概述在20世纪,东欧地区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中地区,这些国家的历史经历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退。

对于这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出版了许多优秀的著作。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关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史》1. 该书由知名学者撰写,系统地介绍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包括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对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史》不仅涵盖了苏联、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主要国家,还包括了一些次要国家的历史,使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整个东欧地区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发展情况。

三、《东欧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1. 该书在历史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作者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与改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2. 本书不仅回顾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斗争,还对其在后社会主义时期的改革进程进行了梳理和评估,展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转型的复杂历程。

3. 《东欧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变迁,是研究该领域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东欧社会主义文化史》1. 该书是关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史的重要著作,作者针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2. 本书以文化史的视角探讨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发展,展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领域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影响。

3. 《东欧社会主义文化史》内容涉及广泛,对于研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结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东欧地区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和事件。

以上介绍的书籍涉及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多个领域,对于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训心得体会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部分书籍的读后感

培训心得体会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部分书籍的读后感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培训心得体会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部分书籍的读后感最近,我和单位同事一起,参加了上级开展的“读书思进,激情创业”主题实践活动。

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己的精神需求,我选择了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中的《中外企业管理经典案例》和《世界历史十五讲》两本书来读。

领书以后,我就如饥似渴地阅读。

通过一段时间学习,我对书中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里谈谈一点肤浅的体会,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中外企业管理经典案例》和《世界历史十五讲》两本书的《序言》部分,都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所撰写。

《序言》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阐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

《序言》对于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建设,落实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外企业管理经典案例》中讲的都是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管理的经典成功案例。

我对这本书是重点选读,因为我觉得中外企业管理知识虽然说的是企业,但是对我们行政管理仍然有借鉴、指导和帮助作用。

因此读得仔细,印象也比较深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管理艺术水平。

所谓管理艺术,就是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

它是指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是指管理者的灵活策略、独特方式、恰当手段、巧妙的方法。

是属于方法论范畴,巧妙地运用管理方法就是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是非常微妙的东西,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和胆略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能力,它表现管理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水平;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反映这门工作的学科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

在这里我只想浅谈一下管理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苏联历史的书籍-回复
中括号内的主题是“有关苏联历史的书籍”。

以下是一篇关于苏联历史书籍的1500-2000字文章。

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苏联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历史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许多书籍探讨了这个国家的兴起、衰落以及其中的事件、领导人和意识形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有关苏联历史的书籍,这些书籍涵盖了苏联历史的不同方面。

1. 《十月革命》:作者:R.热尔韦利
这本书探讨了1917年俄国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热尔韦利对布尔什维克的崛起和执政做了深入分析,同时考虑了农民和工人的支持,以及对整个俄国社会和世界的深远影响。

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革命所带来的根本变革的文化和政治环境的机会。

2. 《苏联:建立与衰落》:作者:Robert Service
Robert Service是一个著名的苏联历史学家,他的书籍以其深入研究和客观的观点而著称。

这本书涵盖了从1917年到1991年苏联的整个历史。

Service对苏联的执政、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内部冲突进行了广泛讨论。

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苏联的兴起、发展和最终解体。

3. 《斯大林:诸祸首》:作者:Robert Conquest
这本书将精力放在对苏联历史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斯大林的调查和分析上。

Robert Conquest是一位著名的斯大林研究专家,他的书挑战了苏联官方关于这位领导人的正统解释。

通过详细研究斯大林的统治,这本书揭示了他的暴政、大清洗和对苏联国家的巨大破坏。

它提供了一个仔细审视斯大林施政时期的机会。

4. 《谁杀了斯大林?》:作者:奥尔加·克拉瓦尔
这本书对斯大林的死亡和其后继者之间的权力斗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奥尔加·克拉瓦尔是一位著名的苏联历史学家,她通过研究文献、采访和证据,提出了一种有关斯大林之死的新解释。

这本书详细讨论了苏联领导层的权力争斗、阴谋和背叛,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苏联的国内和国际政治。

5.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作者: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这是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本人的回忆录。

戈尔巴乔夫对他在苏联领导层的时间、苏联的内外政策以及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回忆和分析。

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苏联末期领导人的视角,以及对苏联崩溃的观察和思考。

以上提到的书籍只是苏联历史研究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都提供了独特、深入的洞察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及其历史。

无论您是一位学生、学者还是对苏联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这些书都值得一读。

它们将
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苏联的兴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