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三册,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全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课件:《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原执教人:
课件制作: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jì ng yè sī
静夜思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jǔ tóu wàng mí ng yuè
kè 客:客人,指 诗人贺知章
hé
何处:哪里
我年幼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 到了晚年才回家,虽然我的乡音 是问都 没有改变,不过耳边的鬓发都因 从我不 家 年老而变得花白了。
什:认 乡 地这识 的 方位, 小 来客笑 孩 的人嘻 见 呢,嘻 了 ?您的 我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举 头 望 明 月,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ǒu
回乡偶书
二不万碧 月知条玉 春细垂妆 风叶下成 似谁绿一 剪裁丝树 刀出绦高 。,,,
贺知章 字季真, 唐朝越州 人(今浙江省萧山人 , 在唐朝女皇帝武 则天时成为进士, 他的一生仕途顺利, 直至晚年始回乡退 隐。
回乡偶书
偶然
写下来(的诗)
年纪老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说话的家 乡口音
bì n 鬓毛:脸上靠近
耳朵边的头发
shuāi 衰:头发稀 疏、花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纪很小的时候离开老家, 年纪老了才回来,说话的家乡 口音没有改变,但是耳朵边的 头发稀疏、花白了。
笑儿 问童 客相 从见 何不 处相 来识 。,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 此刻走在回家乡的路上, 心情是多么激动啊!
小学生第三册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第三册)识字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秋天的图画(背诵)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黄山奇石(背诵部分段落)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植物妈妈有办法(背诵)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三册全册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三册全册教学资源(识字学词学句〔一〕1)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识字教学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应该把“识字〞同“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等综合起来。
应该在识字中培养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表达本真的童趣,放飞童稚的想像,张扬自由的个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这种编排形式学生在第二册已学习过,已经有肯定的感性累积。
其它,教材“字〞“词〞“句〞结合的编排形式有很丰富的潜在的教学资源。
培养目标1知识领域:学会14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
2方法、能力:进一步认识并掌握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培养这种识字能力。
3开展领域:通过个性化的语文实践,增强学生综合学习的意识。
4情意领域: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其热爱汉字,渴望识字。
教学程序一、动手--做上标记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把“躲藏〞起来的生字“朋友〞找出来,学生自己喜欢的标记很丰。
在游戏式的气氛中,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上了标记。
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学生潜在的个性和制造力开始挖掘出来。
二、动口--读学生根本上能借助拼音拼读生字并通读课文,但个别字音读得似是而非、不到位。
应结合方言习惯,针对性地正音。
三、动脑--悟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形声字。
如人--认〔原文〕,还有相关的“让〞“识〞“议〞“记〞“诗〞“诚〞等等,从大量的表象中悟出形声字声旁表音〔声调变异〕,形旁表意〔笔画变形〕的特点,悟出学习形声字的一般方法--从形旁去猜测字义,从声旁去猜读字音。
其它,还可以从课堂走向课外,从表象走向方法,从方法走向能力。
如本课可以这样拓展:出示学生未见过的形声字〔声旁是学过的字〕“城〞“盛〞“炮〞“袋〞“棚〞等,让学生探究商量,大胆猜一猜它们的读音、字义。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延伸了课堂识字教学过程。
四、实践--把“识字〞与“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综合起来启引学生给生字〔认〕组新词,再说句:人--认〔认路〕蚂蚁的认路本事十分了不起。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10、北京(课文)

作业:(任选一项)
1、继续做小导游,把《北京》这篇课 文中的景色介绍给自己的家长。
2、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邮 票、火花、文字资料。 3、找一篇像《北京》这篇课文这样的 介绍祖国优美风景的文章。 我们将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上来展示我 们大家搜集到的内容。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 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 丽。天安门前是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 念碑。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 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 丽。天安门前是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 念碑。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 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 丽。天安门前是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 念碑。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
孔雀有( (
)似的尾巴。 )
)似的(
天坛
北海公园
卢沟桥
站在高处一看,全城到处 是绿树,到处是大楼。
到处的近义词是( 处处 ) 仿照课文说一句话,用上 “……到处……到 处…… ”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 国的首都!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 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 丽。天安门前是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 念碑。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 中央。天安门前是广场。 广场中间立着人民英雄 纪念碑。
柏油马路
பைடு நூலகம்
照样子说一说
又宽又长 来来往往
————————
——————————
——————————
—————————
10、北京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 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 丽。天安门前是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 念碑。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 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 丽。天安门前是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 念碑。
人教版部编本第三册《黄山奇石》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部编本第三册课文]9黄山奇石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语文第四册》。
[冀教版第三册课文]4 黄山奇石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课文]2 黄山奇石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生字(全册)

杯 件 住 须
水杯 杯子 条件 事件 住房 站住 必须 胡须
能 飘 必 事
可能 不能 飘扬 飘浮 何必 必要 故事 事情
历 史 灭 克
日历 历史 史实 史书 消灭 灭害 克服 千克
化 代 孙 植
文化 消化 时代 代表 儿孙 子孙 植物 种植
厂 产 介 农
工厂 厂房 生产 产品 介绍 中介 农民 农业
科 技 纺 织
科学 科技 技术 技能 纺线 纺织 织布 交织
第现期轮路
第一 现在 日期 车轮 走路 门第 现实 星期 轮流 路面
丑 永 饥 饱
出丑 丑人 永远 永久 充饥 饥饿 饱满 吃饱
温 暖 贫 富
温暖 温习 暖和 贫困 暖洋洋 贫民 富足 富人
户 亚 角 周
户口 门户 亚洲 亚军 角落 边角 周围 四周
床 病 始 张
床沿 病床 病人 生病 开始 始末 开张 伸张
寻 哭 良 食
寻找 寻求 哭声 哭诉 良好 优良 食品 食物
双 体 操 场
双手 双面 身体 体力 做操 操手 场地 市场
份 粉 昨 晴
备份 一份 姑姑 姑娘 粉色 花粉 大娘 红娘 昨天 昨日 妹妹 表妹 晴天 晴空 读书 早读
姑 娘 妹 读
舟 乘 音 客
小舟 木舟 乘客 乘车 声音 音响 客人 客家
由术吐注课
自由 美术 吐水 注意 上课 由于 学术 吐出 专注 课文
铅笔桌景拿
铅笔 毛笔 课桌 风景 拿手 铅字 文笔 桌面 景色 拿着
坏 松 扎 抓
好坏 坏人 松树 松手 扎风筝 抓住 扎紧 抓手
祝 福 句 幸
祝福 庆祝 福气 口福 句号 句子 幸运 幸福
之令布直当
我的第3册小学语文课文

我的第3册⼩学语⽂课⽂我的第3册⼩学语⽂课⽂(2011-08-23 13:16:32)转载▼标签:70年代80年代⼩学语⽂第三册分类:旧读课本⽬录课⽂教育⽂化情感杂谈1上学路上 今天是开学的第⼀天。
赵伟红背着书包,⾼⾼兴兴地上学去。
她胸前的红领⼱迎风飘动,辫⼦上的⼀对蝴蝶结,在阳光下显的更加美丽。
赵伟红⾛着⾛着,忽然看见队⾥的两棵⽟⽶倒在路旁。
她蹲下去,把⽟⽶轻轻地扶起来,可是⼀松⼿,⼜倒下去了。
怎么办呢?她想起辫⼦上的蝴蝶结,很快地解下⼀条绸带,扶起⼀棵⽟⽶,把它和别的⽟⽶棵绑在⼀起。
接着,她⼜解下⼀条绸带,把另⼀棵⽟⽶也绑好了,还把⽟⽶根上的松⼟踩实。
⼀阵清风,吹得⽟⽶叶⼦沙沙地响。
赵伟红看了看绑好的两棵⽟⽶,背好书包,飞快地向学校跑去。
2温暖 天快亮了,敬爱的周总理⾛出⼈民⼤会堂。
他为国家为⼈民⼜⼯作了整整⼀夜。
周总理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位清洁⼯⼈正在清扫街道。
他⾛过去,紧紧握住⼯⼈的⼿,亲切地说:“同志,你⾟苦了,⼈民感谢你。
”清洁⼯⼈望着敬爱的周总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阵秋风吹过,从树上落下⼏⽚黄叶。
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的温暖。
基础训练1⼉歌: 秋天到,秋天到, ⽥⾥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 ⼤⾖粒粒饱, ⾼梁涨红了脸, 稻⼦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 园⾥果⼦长得好。
枝头结柿⼦, 架上挂葡萄, 黄澄澄的是梨, 红通通的是枣。
秋天到,秋天到, 地理蔬菜长得好。
冬⽠披⽩纱, 茄⼦穿紫袍, ⽩菜⼀⽚绿油油, ⼜青⼜红是辣椒。
3收稻⾕ ⽑泽东同志从⼩就关⼼穷苦的⼈。
有⼀个秋天的下午,他在⼭上放⽜。
忽然间,从⼭后涌来了⼀团团乌云,天⾊暗了下来,眼看就要下⼤⾬了。
他想到家⾥的⾕⼦正晒在场院上,就赶着⽜急急忙忙往回⾛。
刚⾛到村⼝,⾬点⼉就落下来了。
他路过⽑四阿婆屋前,看见阿婆正在收⾕⼦。
他连忙拴好⽜,跑过去帮阿婆收⾕⼦。
有了他的帮助,阿婆家的⾕⼦没淋着⼤⾬。
小学语文第三册《回乡偶书》说课稿

小学语文第三册《回乡偶书》说课稿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回乡偶书》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回乡偶书》这首古诗,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回乡偶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回乡时所作,在朴实浅易的字里行间表达出阔别家乡十几载,而今白首方回来之时的万千感慨。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教学时,要使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⑴认识并会写2个生字。
⑵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⑶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出的浓浓乡情。
3、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法。
1、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时以课文改编的小故事配乐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并让学生想象当时作者的处境,从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为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铺垫。
2、以读为本,以读悟情在古诗词教学中少分析,多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
通过读也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从读中悟,悟中读,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资料共享平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回乡偶书》说课稿》。
3、立足课本,拓展阅读。
在课的最后,出示另一首《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让学生来学习,这是对知识的系统学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又能让学生在进一步地学习中,更深地体会第一首《回乡偶书》的情感。
再次,学诗贵在积累。
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又一次让学生体会到诗人贺知章浓浓的爱乡之情。
三、说学法。
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相互启发,在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很轻松地理解了全诗的意思。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三
册全文
★训练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生活
2学习部首查字法,练习查字典,并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3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能力。
★活动设计:
1口语交际《我的想法——竞选班主任助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正确、大方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怎样真诚地、有礼貌地说服别人。
2主题班会《露一手》,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收获,加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2识字二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11个字,能会相关的词语;会写8个字。
2基本功训练点:从感性上了解动宾词组,尝试使用准确的动词。
★过程方法:
重点教给学生.归纳识字方法;左右结构的字如何布局,写得端正漂亮。
★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写字的热情。
3体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与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尤其是练字。
在开学初要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思想上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兴趣。
★教学思路
由谈校园生活入手,引出相关词语,识记词语,在词中认字。
重点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授课时间20XX年9月3日、4日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师:我刚刚来到南洋学校,对这里的一切还不熟悉。
你们可都是主人了,能给老师介绍介绍你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吗?比如你在学校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有意思的活动?二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1师:我这里有一些卡片,找一找看看认识哪些?哪些是你刚才提到过的?出示词语:练书法、画图画、下象棋、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2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总结识字方法。
三试一试,能天上什么表示动作的词。
()猴子()花()手工()舞蹈()草坪()国旗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生活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读一读;摘出单个的生字再认一认,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这些字的。
同桌互相考一考,看谁记得牢。
捉迷藏游戏生字。
填出表示动作的词,动词准确实用的好处。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巩固1开火车认读词语。
2指名认生字,了解学生学习记忆情况。
二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字。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要紧凑,不能松散。
认读词语、生字。
教学反思:
本课时开学来的第一次新课,学生还不能静心学习。
课堂纪律和
学习习惯很不好,所以效率比较低。
加上写字习惯不好,我加强了写字指导。
在写字上用了很大的精力,8个字用了将近三课时(包括练字课)可喜的是,学生写字进步明显,字的结构紧凑多了,工整多了,写字的热情还不错,大部分都很努力。
(郑举耀、冀俊男比较慢,而且不能安静写)认字大部分孩子比较快。
感知动词这项基本功训练也基本上达到了目标。
由开始的不知道,比如填成(白)纸,到后来能快速反应,效果不错。
写字教学还要加强。
5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学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鼓励优生学写会认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鼓励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功训练点:又()又()
过程、方法目标:在朗读中学习如何体会诗歌的感情,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感情,体会师生情感的美好,理解老师的劳动。
★教学策略
通过指导“该怎样读”来体会诗句的含义和诗歌所蕴含的情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孩子爱自己的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诵读,学习感悟;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紫丁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授课时间:20XX年-9-8、9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结合课前的观察活动,谈话导入。
师:早晨我们一起欣赏了
美丽的紫丁香花,看老师写出它的名字。
(板书“紫丁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听听老师朗读,想想诗中说的这株紫丁香和我们在学校看到的紫丁香含义有什么不同。
看老师写字,读出课题,识记词语“紫丁香”
二.教师范读、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在欣赏中初步感受“一株紫丁香”蕴含着师生情谊。
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尝试朗读,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三.检查预习1师:诗中的生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还有那些不认识?出示词语卡片,指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巩固识记效果。
“株、踮、疲、倦”为形声字,用猜字法;“牵、困”结合字义,组词。
读词语卡片;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2巩固记忆。
开火车读卡片;抢读;玩“捉迷藏”游戏,找出字宝宝。
四朗读感悟1指导把诗歌读通顺。
齐读,正音;个别读,评一评。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师:听我来读一读这几句,说说我读得怎么样。
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你们”走进老师的小院,心里想些什么?在心里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指导读第二小节)问:怎样“和您做伴”呢?(引导第三小节“唱歌,消除疲倦。
”)指导朗读读第四小节,结合实际谈谈老师怎样“时时把我们挂牵”师生齐读最后一节,启发感悟:老师的梦为什么是“又香又甜”?老师结合学生的表听老师读第一小节,体会为什么要用轻柔的语气,怎样饱含感情的读出孩子们体贴老师情怀。
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再尝试朗读。
读第二小节读第三节“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时我们在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齐读第四小节,说说读到这里你想起了什么?
现,说说自己对学生的感受,夸夸孩子们的进步,表达自己的欣慰之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尽量努力背诵。
自己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在全班比一比;试着背诵。
板书设计:
唱歌
一株紫丁香我们爱老师
笑脸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
出示词语卡片,激发学生复习热情。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不少生字词语,我们来看看谁记得牢,反应快!二基本功训练。
出示“又香又甜”启发学生填出:又()又()快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词语。
填空:又()又(),积累词汇。
三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情调左右结构的字注意两边要紧凑,不分家。
四作业
1练字,评出作业,奖励小苹果。
2试一试:把“困”的里面换成别的部件,看看还能组成什么字。
如:四、回、囚、园、圈、囫囵、国
3读一读课后的词语,会写的试着写一写。
学生上课总体上热情高,有兴趣,朗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诵读的语气把握得很好。
但是部分学生唱读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要不断加强联系和指导。
郑举耀、郑伯责、贾开锐、王岩等人背诵困难,有很多熟字都不认识。
复习旧知任务艰巨。
通过上课情况看,总体思路应该没错,在读中感悟有效果。
写字指导费了很大的精力,十个生字写了两课时,详细地指导了左右结构的字如何布局,效果显著。
6我选我
一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学会写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基本功训练点。
句式转化:北京是我们的首都。
我们的首都是北京。
方法和过程目标:
重点教学生如何自己解决朗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其次,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学习提问和在课文中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