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一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案设计.doc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案设计.doc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依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各种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像同学们每天都在长大,楼下的小树每天都在长高,小树的叶子颜色会变,家里养的小狗长大了……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在变化的例子来吗?2、学生讨论发言3、谈话:同学们讲了很多有生命的物质的变化,那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一下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怎样变化的.(二)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1、谈话:看到蜡烛,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知道蜡烛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安排学生看,摸,闻)2、学生讨论发言(蜡烛可以燃烧,常温下是固体,有特殊的气味,受热会熔化,熔化后经冷却又再次凝固……)3、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蜡烛受热会熔化,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拉蜡烛受热会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4、讲解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蜡烛上加热小勺,小勺中有蜡块。

(2)观察小勺中的蜡块的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3)待蜡块完全融化之后再将小勺放入旁边的水槽中,冷却后再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注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的状态变.并且注意记录.注意实验安全!!!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蜡烛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为蜡烛液体;7、现在我们先把小勺放在水中冷却,再来看另外一个实验(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1、讲解实验:课本30页右下角,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实验步骤:将一只干净的瓷蒸发皿放在蜡烛火焰上一段时间,然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被蜡烛烧过的部位2、教师演示实验3、指引学生观察蒸发皿在实验前后的变化.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前,即加热前,蒸发皿是白色的,在火焰上烤了一段时间后,变成了黑色.)5、提问:那么这些黑色的物质是什么?是陶瓷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是什么?它们是哪里来的?6、学生实验,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和干燥的烧杯分别倒扣在蜡烛上,分别观察有什么变化,并且记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5)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课题:1、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学习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教、学具准备:蜡烛、蜡块、烧杯、火柴、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石棉网、澄清石灰水、瓷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图片,你们认识这张图片上的两个人吗?(学:认识)你们知道这两个人的故事吗?(学:牛顿被苹果砸到发现了地心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水从浴缸里溢出发现了浮力)2、牛顿和阿基米德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能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发现大学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蜡烛)那你们看到蜡烛想要知道些什么?关于蜡烛的知识呢?(蜡烛点燃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蜡烛加热后会变成什么样子?)3、既然刚刚同学讲想要知道蜡烛加热、点燃后会有怎样的变化,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研究蜡烛加热、点燃后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课题)二、实验1加热蜡块1、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呢?(蜡烛、火、装蜡烛的东西……)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器材超市吧。

(出示PPT)2、介绍实验器材,明确实验目的,阅读还有步骤。

3、开始实验。

(老师到学生当中进行指导)4、1,2,3,实验结束。

大家发现蜡块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汇报一下自己小组观察到的现象(蜡块受热熔化了,慢慢冷却又变成蜡块,蜡块还是蜡块。

)5、每个汇报的小组都说到了蜡块熔化了,那你们知道这是哪种变化呢?(形态改变了)所以我们中这个实验中收获到了什么?(蜡烛加热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冷却后又恢复成固态)(板书蜡烛加热)三、实验2点燃蜡烛1、谈话: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假设把蜡烛点燃,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熔化,变短)那我让这个蜡烛一直这样点下去,最后会怎样?(没了)那到哪去了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实验开始(老师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2、PPT展示实验注意事项与实验步骤。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2)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以及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达到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以及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

2.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蜡烛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分析能力。

3.讲授法:教师在实验前后,对蜡烛的变化和燃烧过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蜡烛多根、火柴、盘子、澄清石灰水、试管等实验器材。

2.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蜡烛,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的变化和燃烧过程,然后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蜡烛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蜡烛的变化和燃烧过程。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蜡烛的变化和燃烧过程。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3)一. 教材分析《3.1 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探究蜡烛燃烧原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原理。

2.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蜡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蜡烛的变化。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蜡烛多根2.火柴若干3.盘子两个4.实验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在点燃前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等,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呈现(5分钟)教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盘子上,让学生观察蜡烛在点燃后的变化,如火焰大小、蜡烛熔化等,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盘子上,观察并记录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并阐述燃烧原理。

小学科学苏教六年级上册单元 物质在变化蜡烛的变化学历案

小学科学苏教六年级上册单元 物质在变化蜡烛的变化学历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班级:姓名:【主题与课时】蜡烛的变化、1课时【课标要求】1、通过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知道物质变化分为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习目标】1.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CS)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CS)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CS)【评价任务】1、交流分析(DO1)2、完成蜡烛变化的实验实验(DO2)3、完成填空题(DO3)【资源与建议】1.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学习方法:集体研讨、实验探究、小组积极讨论3.学习过程:集体讨论蜡烛的特点分小组实验辨一辨4.学习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学习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学习过程】任务一:讨论蜡烛的特点(一)说一说,蜡烛有什么特点,你想从哪些方面描述(PO1)1、小组内讨论2、举手发言交流(DO1)。

任务二:探究如何使蜡烛发生变化(一)集体讨论,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使蜡烛发生变化(PO1)(二)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表格(PO2)(三)集体讨论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PO3)结论:产生新物质的是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变化任务三:辨一辨,下列现象属于什么变化(DO3)1、生鸡蛋变熟鸡蛋:()变化2、面粉做成馒头:()变化3、树叶颜色变化:()变化4、铁水变钢锭:()变化5、火柴燃烧:()变化6、水的三态变化:()变化7、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变化【检测与练习】1、说说下列现象属于什么变化白醋中放鸡蛋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学后反思】1、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2、关于物质的变化,我还想探究什么压扁易拉罐。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以及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教材以蜡烛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蜡烛并不陌生,但对其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可能缺乏深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成分,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掌握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使用酒精灯等实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难点: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酒精灯、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好奇心。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将点燃的蜡烛放入一个容器中,使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充满容器。

然后学生观察烟雾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烟雾的成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并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去除烟雾。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0.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0.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3.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并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变化?
5.小结:通过这个实验,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停止加热,冷却后,蜡烛又变成了蜡块。(板书:形态发生了变化)
(二)、点燃蜡烛:
1.谈话:古诗云“蜡烛成灰泪始干”,点燃的蜡烛最后真的都变成灰了吗?下面我们点燃蜡烛,看看蜡烛点燃后的变化有哪些。
2.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进行研究。(板书课题:1.蜡烛的变化)
学生发言。
让学生主动发言、积极质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蜡烛为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讲授新课
一、观察、了解蜡烛的特点:
1.提供蜡烛,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它的特点。比比看,哪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的最多。
(白色、固体、较软、光滑、易断、易碎、有气味等。)
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交流并学习成果,并说明理由。
学生当堂完成练习。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蜡烛加热或冷却后的变化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
引导学生认识到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让学生明白: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板书: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了新物质)
四、寻找证据,分析现象:
1.谈话: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让我们走进生活,一起来研究它们都是什么变化吧,你的证据是什么。(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2.同学们说的很好,那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些有关变化的实验呢?
五、自主探究,弄清类型:
1.教师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仔细观察。
2.提问:它们是同一种变化吗?为什么?你的证据是什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1 蜡烛的变化》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包括蜡烛的燃烧、熔化等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基本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问题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基本性质,掌握蜡烛燃烧、熔化等变化现象,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蜡烛的变化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杯子、显微镜等。

2.教学课件:蜡烛的变化现象图片、视频等。

3.实验报告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蜡烛的变化现象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的基本性质,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总结蜡烛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从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点。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蜡烛1个、火柴1盒、酒精灯1个、三脚架1个、蒸发皿2个、蜡块1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1个、干燥烧杯1个、勺子1个、抹布1个、白醋1瓶、纯碱少许、易拉罐1个、吸管1个、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一个、白糖若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变化万千,像小苗出土,叶子变色,小狗长大,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有生命的物质和没有生命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进行研究。

(板书课题:1.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变化,建构新知
(一)了解蜡烛的特点:
1.提问:怎样研究一个物体了?先让我们从观察开始吧。

2.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它的特点。

比比看,哪组观察的最仔细。

(生:白色,固体、圆柱形、较软、光滑、易断、易碎、有气味等。


3.小结:同学们观察真仔细。

那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二)加热蜡烛:
1.提问:老师这有一些从蜡烛上切下的蜡块,如果加热它,请你们预测一下,会发生什么变化?(熔化)原来蜡烛是?(固体)加热后了?(由固体熔化成液体)
2.谈话:我们的预测对不对呢?实践出真知。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
3.学生讨论并汇报。

4.师生总结:(1)正确使用酒精灯。

(2)安全操作、预防烫伤。

(3)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板书:蜡块)
5.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6.汇报结果:蜡块融化了,变成会流动的蜡油。

(板书:→蜡油)
7.提问:如果我们停止加热,蜡油会怎么样呢?(冷却)冷却后是什么样子?(又变成了蜡块)
8.学生观察逐渐冷却的蜡油。

9.提问:谁能描述蜡油的冷却过程?(生:蜡油慢慢变回蜡块)
10.提问:刚才蜡块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蜡块加热后变成蜡油,冷却后又变成了蜡块)(板书:冷却←)
11.提问:加热前蜡块是什么状态?(生:固体)(板书:固体)加热后成了蜡油是什么状态?(生:液体)(板书:液体)这说明加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板书:形态变化)
12.小结:通过加热蜡块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蜡烛从加热到冷却这一过程是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又从液体变回了固体,说明加热蜡烛后,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三)点燃蜡烛:
1.谈话:古诗云“蜡烛成灰泪始干”表达的什么了?点燃的蜡烛最后真的都变成灰吗?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点燃蜡烛,看看蜡烛点燃后的变化。

2.学生预测蜡烛点燃后的变化。

3.点燃蜡烛并观察现象。

4.蜡烛点燃后除了发光发热,还有别的变化吗?用眼睛我们无法直接观察,但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材料来观察。

5.谈话:很好,那么根据每组桌面上的器材完成其中的一项实验。

注意操作安全,观察要细致并及时把观察到实验现象填写到实验记录单中。

现在,点燃蜡烛吧!(板书:点燃)
6.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师巡视指导。

7.汇报实验结果。

8.过渡:同学们刚刚进行了点燃蜡烛的三组实验研究,下面就将你们的研究结果向我们大家汇报一下吧!
生1:现象:发现水雾、小水珠。

9.师:你能告诉大家,这层朦胧的雾气是谁产生的。

(生:由蜡烛燃烧产生的)
10.师:这种“雾气”和小水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的是水。

(板书:水)
生2: 现象:烧杯壁上有白色物质(沉淀)产生。

11.师:为什么会有白色物质(沉淀)产生呢?你能用以前学过的只是来解释一下吗?(生: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产生白色沉淀,我想杯中可能就有二氧化碳气体)
12.师:那么,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生:蜡烛燃烧产生的)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板书:二氧化碳)
13.小结:通过刚才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水、二氧化碳、黑烟等,这说明了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这说明了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与蜡烛本身不同的新物质。

(四)类比变化:
1.提问: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加热和点燃蜡烛时发生的变化现象是否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生讨论汇报)(板书:没有产生新物质)
2.小结:同学们的这个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是不谋而合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给物质变化分类的。

(课件出示,指名字读)
三、寻找证据,分析现象
1.谈话: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

现在,让我们走进生活,一起来研究它们都是什么变化吧。

(课件出示:说一说)(生:互相交流并汇报成果。


2.过渡: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依据找的也非常准确。

那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些有关变化的实验呢?
四、自主探究,弄清类型
1.(课件出示)谈话:由于时间有限,每组依据手中的器材完成其中的2个实验。

要求小组合作中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表(二)。

2.生分组实验,师指导填写记录。

3.提问:根据你手中的实验记录,让我们共同来完成“分一分”。

(课件出示:分一分)4.生汇报实验结果,完成分一分。

五、拓展讨论,深化探究
1.(课件出示:想一想)提问:它们是同一种变化吗?为什么?
2.生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加热白糖的讨论,使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强化了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六、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生畅谈收获。

3.谈话:看来,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

物质的变化是无穷尽的,我们课堂的时间却是有限的,但只要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一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板书设计】
1蜡烛的变化 蜡块(固体) 蜡油(液体) 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铁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化 蜡块(固体) 水 、二氧化碳、黑烟…… 产生新物质
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 (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沉淀或气泡等) 冷却 加热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