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类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抗菌特点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抗菌特点

3. 磺基青霉素类 主要有磺苄西林(抗铜绿) 特点:抗菌谱与羧基青霉素相似,但对于铜绿和金葡菌作用略强 于羧苄西林。
4.酰脲类青霉素
特点:
包括呋苄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目前认为是临床应用最有价值的一类青霉素。
(1)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2)对青霉素G敏感的细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肺炎链球菌的 作用优于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
(4)林可霉素类(快速抑菌剂)
(5)磺胺类(慢速抑菌剂)
(一)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甲硝唑等 具有首剂效应和较长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对致病菌的杀菌 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其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此类药物在一 定范围内可通过提高浓度来提高疗效,但超出一定范围可增加对 机体的毒性反应。 对于此类药物可通过提高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 度比值来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革兰阴性菌需AUC/MIC90大于125, 而Cmax/MIC90大于8~10,其抗菌效果较好,且也有减缓耐药性 产生的作用。 最好的疗效评价参数是AUC/MIC90和Cmax/MIC90。

头霉素类
通用名 头孢米诺 常用量 (成人) 1g 溶媒(静滴) 注意事项 使用期间避免饮酒。
bid 葡萄糖液、电 解质液 NS, 5%或10%GS
头孢西丁
1-2g q8h~q6h
有胃肠道病史者,尤 其是有结肠炎病史者 慎用。
头孢美唑
1-2g/d 分 NS,5%GS 2次
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酶烯类
通用名 常用量(成人) 溶媒(静滴)
亚胺培南西司 他丁钠
NS,GS,GNS 0.5 q6h或1.0 q8h(亚胺培南量)

抗菌药物的分级

抗菌药物的分级

抗菌药物的分级1. 引言抗菌药物是指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各国普遍采用了抗菌药物的分级制度,将不同的抗菌药物划分为不同级别,以便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

2. 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1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是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对于革兰阳性细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根据抗菌谱的不同,青霉素类可以分为窄谱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

窄谱抗生素主要针对特定的菌株或菌群,而广谱抗生素可以同时对多种细菌有效。

2.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等疾病。

2.3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活性。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DNA 酶的活性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2.4 糖肽类糖肽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糖肽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2.5 其他类别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抗菌药物,还有许多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例如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这些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细菌感染。

3. 抗菌药物的分级为了指导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各国普遍建立了抗菌药物的分级制度。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抗菌药物分级系统:3.1 一线药物一线药物是指对常见细菌感染治疗有效且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的抗菌药物。

这些药物被认为是首选药物,可以直接用于治疗常见的细菌感染。

一线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

3.2 二线药物二线药物是指对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细菌感染而开发的抗菌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较为复杂的细菌感染或耐药菌感染。

抗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 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 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 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 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
• 一、天然品:四环素(tetracycline)、土霉素 (oxytetracycline) • 二、半合成品: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米诺环 素(minocycline,二甲胺四环素) 由于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应用已明显减少。
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因毒性反应严重,现已少用。现多用 于局部滴眼,可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眼内感染、全眼球感染、沙 眼和结膜炎。
• 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头霉素:头霉素(cephamycin)、头孢西丁(cefoxitin) 等。 (二)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latamoxef)、氟氧头孢 (flomoxef) (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需与西司他丁联合应用才能发挥作 用。 (四)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五) Β-内酰胺酶抑制药: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 舒巴坦(sulbactam,青霉烷砜)、他唑巴坦(tazobactam,三 唑巴坦)。常与其他Β-内酰胺类联合应用,则可发挥抑酶增效作 用
其他类抗生素
一、林可霉素抗生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对急、 慢性骨髓炎疗效较好)、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洁霉素,临 床常用) 二、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万古霉素(vancomycin)、 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口服不吸收,宜静脉注射) (二)多黏菌素类:多粘菌素E(polymyxin E, 粘菌素,抗敌素)、多粘菌素B(polymyxin B)

抗菌药物的概念及分类

抗菌药物的概念及分类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引起家假膜型肠 炎,可用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治疗。
氯霉素
氯霉素口服易吸收,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伤 寒,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和流感杆菌作用强,对立克 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都有效。目前主要治疗细菌 性脑膜炎。
不良反应:抑制骨髓,还可引起灰婴综合症,治疗性休克, 二重感染等

磺胺类为抗菌药,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放线菌,衣原体和某些原虫有效,但对病毒, 支原体和螺旋体无效。
不良反应:泌尿道损害,急性溶血性贫血,造血系 统毒性,过敏反应。
氨基糖甙类抗菌谱广,对需氧革兰阴型杆菌,革兰 阳性菌有杀菌作用。
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 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奈替米星等
主要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过敏反应 。
多粘菌素类主要用于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 素耐药而又难以控制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 感染有效,但注射肾毒性强烈,故现仅局部应用 。
抗菌后效应(PAE):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 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 制作用任然持续一定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B-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类 影响细胞膜功能如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 抑制或干扰细菌蛋白的合成如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红霉
素类,氯霉素类 抑制核酸代谢如利福平,喹诺酮类 影响叶酸代谢如磺胺类,甲氧苄啶类 三,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
失。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改变靶部位 3,增加代谢拮抗物 4,改变通透性 5,增加主动流出系统
抗菌药物的分类
一.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如B内酰胺类 二.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 三.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

抗菌药物分类及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类及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类及管理制度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按其作用机理、结构化学名、作用范围和使用对象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1 按作用机理分类按照作用机理,抗菌药物可以分为:抑菌药、细胞壁合成抑制剂、蛋白合成抑制剂、代谢抑制剂以及DNA合成抑制剂等几类。

抑菌药:通过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功能,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菌增殖。

细胞壁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蛋白合成抑制剂: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菌生长受到抑制。

代谢抑制剂:通过干扰细菌的核酸或脂质代谢,导致细菌死亡或生长受到抑制。

DNA 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 DNA 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或生长受到抑制。

1.2 按结构化学名分类按照结构化学名,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类别,比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这些分类主要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特点给药物进行分类。

1.3 按作用范围分类抗菌药物可以分为广谱抗菌药和狭谱抗菌药。

广谱抗菌药物可以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起作用,适用于多种感染,而狭谱抗菌药物只对特定类型的细菌有效。

1.4 按使用对象分类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来进行分类,比如用于人类的抗菌药物和用于动物的抗菌药物以及植物的抗菌药物等。

二、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是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减少细菌的耐药性,还可以防止未来出现更加严重的感染问题。

因此,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2.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包括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和频率等方面。

首先,医疗工作者需要根据细菌的类型和感染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其次,医疗工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耐药性形成。

另外,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关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包括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配送和使用、规范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方面。

抗菌药物分类模板

抗菌药物分类模板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

抗菌药的分类:第I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类、头孢菌素类第II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第Ⅲ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第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I+II:协同(增强)I+Ⅲ:拮抗(可能)II+Ⅲ:协同(增强或相加)I+Ⅳ:协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s)包括:1、青霉素类抗生素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3、非典型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机制: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激活细菌自溶酶。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s)(一)天然青霉素类(窄谱青霉素)Natural Penicillin青霉素G抗菌谱:★大多数G+球菌:溶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不耐药的淋病奈瑟菌。

★少数G-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放线菌。

临床应用首选:★溶血链球菌A组、B组感染:蜂窝组织炎、丹毒、猩红热、扁桃体炎等。

★敏感葡萄球菌感染、鼠咬热。

★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与链霉素联用)。

★淋病。

★梅毒、回归热。

★流行性脑膜炎(首选SD,SD无效时才首选)。

★破伤风、白喉(与抗毒素合用)。

★钩瑞螺旋体病、放线菌病。

(二)半合成青霉素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1.耐酶类青霉素(异恶唑类青霉素)药物:氟氯西林抗菌特点:①耐酶,耐酸;对G-菌无效。

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该类药可产生耐药性。

应用: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不良反应: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

抗菌药物分级表

抗菌药物分级表

抗菌药物分级表
注:1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原则上不作为儿童的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2•结核病防治专科医疗机构可将抗结核菌用药作为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3.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2009年1 2月1日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3: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茵药物表
注:1.1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卜2g;头孢拉定卜2g;
头孢呋辛1. 5g;头孢曲松卜2g;甲硝唑O. 5g。

3.对p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抗菌药物各种分类汇总

抗菌药物各种分类汇总

抗菌药物各种分类汇总1.按药物来源分类2.按抗菌谱分类3.按抗菌药物的活性分类对氨基苯甲酸抑制细胞壁合成抑制DNA 影响RNA 合成(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药物多烯类抗真菌药、多粘菌素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氯霉素抑制细菌核酸代谢的药物利福平、喹诺酮类、灰黄霉素等干扰细菌叶酸代谢的药物磺胺类、甲氧苄啶等几种抗菌药物的PK/PD特性抗菌药物 杀菌模式 抗生素后效应 PK/PD评价参数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 时间依赖性 无或轻中度 T>MIC 红霉素、克拉霉素 时间依赖性 轻~中度 T>MIC 克林霉素 时间依赖性 轻~中度 T>MIC SMZ/TMP 时间依赖性 轻~中度 T>MIC 利奈唑胺等噁唑烷酮类 时间依赖性 轻~中度 T>MIC氨基糖苷类 浓度依赖性 持续较长 Cmax/MIC,AUC24/MIC 氟喹诺酮类 浓度依赖性 持续较长 Cmax/MIC,AUC24/MIC甲硝唑 浓度依赖性 持续较长 Cmax/MIC,AUC24/MIC两性霉素B 浓度依赖性 持续较长 Cmax/MIC 阿奇霉素 时间依赖性 持续较长 AUC24/MIC 四环素类 时间依赖性 持续较长 AUC24/MIC 万古霉素 时间依赖性 持续较长 AUC24/MIC 链阳性菌素类 时间依赖性 持续较长 AUC24/MIC 酮内酯类 时间依赖性 持续较长 AUC24/MIC 注1:MIC为最低抑菌浓度注2:AUC为药时曲线下面积注3:Cmax为血药峰浓度4.按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靶位不同分类5.按化学结构分类分类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阿莫西林阿洛西林仑氨西林#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巴氨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呋布西林#羧苄西林阿帕西林#磺苄西林青霉素青霉素V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苯唑西林氟氯西林萘夫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丙磺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氯唑西林美洛西林/舒巴坦舒他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氨苄头孢硫脒头孢匹林头孢唑林头孢沙定头孢噻吩头孢拉定头孢替唑头孢西酮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酯)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尼西氯碳头孢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特仑酯头孢克肟头孢他美酯广谱青霉素(12)对青霉素酶不稳定的青霉素(4)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分类
第一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青霉素
【青霉素类药物】
1.天然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较窄。

2.半合成青霉素
(1)青霉素V——耐酸,可口服;
(2)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3)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作用于G+性菌以及部分G-杆菌;
(4)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某些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5)抗G-杆菌——美西林、替莫西林。

[半合成青霉素]
(1)青霉素V——耐酸,可口服;
(2)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3)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作用于G+性菌以及部分G-杆菌;
(4)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某些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5)抗G-杆菌——美西林、替莫西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第二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三、主要药品
1.头孢唑林——一代
2.头孢氨苄——一代
3.头孢拉定——一代
4.头孢呋辛——二代
5.头孢克洛——二代
6.头孢地尼——三代,避免与铁剂合用,如必须合用,应在服用本品3h后再服用铁剂。

7.头孢克肟——三代
8.头孢噻肟——三代,可作为儿童脑膜炎的选用药物。

9.头孢曲松——三代,不得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和早产儿;严禁与含钙注射液混合(尤其儿童)——增加发生结石的危险。

10.头孢哌酮舒巴坦——三代,主要经胆汁排泄。

11.头孢他啶——三代,加入万古霉素后,会出现沉淀。

必须谨慎冲洗给药系统和静脉系统。

12.头孢吡肟——四代。

第三节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三、主要药品
1.头孢美唑
2.头孢西丁——肾毒性。

3.头孢米诺
4.拉氧头孢——应缓慢注射以减轻对管壁的刺激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5.氨曲南——与萘夫西林、头孢拉定、甲硝唑有配伍禁忌。

6.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不能与其他抗生素混合或直接加入其他抗生素中使用(2)不适用于脑膜炎治疗。

7.美罗培南
8.厄他培南
第四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

第五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第六节四环素类药物
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及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

第七节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
林可霉素——为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至少为10日(同大环内酯类TANG)。

克林霉素——
第八节多肽类抗菌药物
1.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2.多肽类——杆菌肽和多粘菌素类。

多肽类
3.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
第九节酰胺醇类抗菌药物
氯霉素、甲砜霉素。

第十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1.诺氟沙星
2.左氧氟沙星
3.环丙沙星
4.莫西沙星
第十一节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1.呋喃妥因
2.呋喃唑酮
3.呋喃西林
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1.磺胺嘧啶
2.磺胺甲(口恶)唑
3.甲氧苄啶
第十四节其他抗菌药物
1.磷霉素
2.利奈唑胺
3.夫西地酸
4.小檗碱——黄连素——肠道感染: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腹泻;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

第十五节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第一线(5个):异烟肼、利福平及其类似物、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
第二线: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卷曲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

第十六节抗真菌药
1.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2.唑类——深浅均可TANG。

3.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布替萘芬。

4.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深。

5.氟胞嘧啶——深。

6.灰黄霉素抗生素类——灰黄霉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