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会考复习
2024年高一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一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会考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高一语文会考,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
1. 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在古代文学中,重点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古代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包括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词语的理解和辨析以及上下文的推测。
- 古代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诗词的韵律和韵脚、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诗词的意境和主旨等。
(2) 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一些著名的古代人物和事件等。
2. 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散文和小说的阅读与理解学会分析现代散文和小说的结构和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2) 现代文学常识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熟悉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和内容,理解一些著名的现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等。
3. 文学常识和文史知识(1) 名著导读熟悉一些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了解其作者、内容和意义。
(2) 文言文阅读技巧学会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掌握关键词的理解和推测上下文的能力。
4. 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了解各种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的基本概念,如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5. 论述文写作与阅读(1) 论述文写作掌握论述文的基本写作结构和写作技巧,学会论述文的提纲和段落的组织。
(2) 论述文阅读学会分析论述文的结构和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把握论述文的中心思想。
6. 古代词汇和现代词汇辨析掌握古代词汇和现代词汇的基本含义和用法,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正确运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词汇。
7. 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段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的成分和结构、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
同时还要熟悉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段,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会考语文复习资料高中

会考语文复习资料高中高中会考语文复习资料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高中会考的必考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语文,我整理了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篇章文言文是语文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复习文言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文言文的篇章往往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者文化杂志,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2. 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同学们熟悉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可以通过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或者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3.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进行阅读:文言文的篇章类型很多,包括史传、诗词、散文等。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的课外读物或者参加一些文言文阅读比赛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二、现代文篇章现代文是高中会考语文试卷中的另一大重点,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复习现代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阅读理解: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包括对文章主旨、观点、论证方法等的理解和分析。
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小说、散文等现代文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现代文篇章进行阅读,并结合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训练。
2. 写作技巧:现代文的写作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包括提炼观点、组织结构、运用修辞手法等。
同学们可以通过参加写作培训班或者阅读一些写作指导书籍,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现代文作品进行分析,并模仿其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3. 语言表达:现代文的语言表达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汇的丰富性、句子的结构和语言的准确性。
同学们可以通过背诵一些现代文作品或者参加一些语言表达比赛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2023

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2023摘要:一、引言二、高中语文会考的重要性三、考试知识点概括1.现代文阅读理解2.古诗文阅读理解3.写作技巧与表达4.语法与词汇5.听力理解四、各知识点的复习策略1.现代文阅读理解a.文章结构与主题理解b.词语解释与句子解析c.推理判断与论证分析2.古诗文阅读理解a.诗词鉴赏与分析b.文言文翻译与解读c.古代文化常识与背景了解3.写作技巧与表达a.审题立意与构思b.文章结构与段落安排c.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4.语法与词汇a.词性、时态、语态等基本语法知识b.词汇积累与记忆方法c.句型转换与改写5.听力理解a.提高听力技能b.熟悉各类题型c.锻炼听力策略五、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高中语文会考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2023 年的高中语文会考,本文将对考试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复习策略。
【考试知识点概括】高中语文会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理解、写作技巧与表达、语法与词汇以及听力理解。
【各知识点的复习策略】1.现代文阅读理解:通过分析文章结构与主题,掌握词语解释与句子解析技巧,以及推理判断与论证分析方法。
2.古诗文阅读理解:深入鉴赏诗词,掌握文言文翻译与解读技巧,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与背景知识。
3.写作技巧与表达:学会审题立意与构思,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与段落,熟练运用语言与修辞手法。
4.语法与词汇:掌握词性、时态、语态等基本语法知识,积累词汇,锻炼句型转换与改写能力。
5.听力理解:提高听力技能,熟悉各类题型,锻炼听力策略。
【总结与展望】高中语文会考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会考的语文高中知识点

会考的语文高中知识点
一、古文阅读
1. 古代文学作品及作者
2. 古文词句的理解和解释
3. 古文的背景、主题和意义
4. 古文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性
2. 文言文的词汇和短语
3. 文言文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
1. 现代文学作品及作者
2. 现代文的主题、风格和文化内涵
3. 现代文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4.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四、诗歌鉴赏
1. 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流派
2.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3. 古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4. 现代诗歌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五、修辞手法
1. 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基本修辞手法
2. 比拟、借代、拟人等高级修辞手法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分析
4. 修辞手法的鉴赏和创作
六、写作技巧
1. 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安排
3. 语言的准确和生动表达
4. 文笔的优美和修辞的运用
七、古代文化常识
1. 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2. 古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3. 古代文化传统和习俗
4.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这些是会考中常见的语文高中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在语文考试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古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自己对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在语文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加油!。
高三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是学生们备战会考的重要年份,语文作为会考科目之一,考察内容广泛且涉及多个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高三会考语文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提供一些备考技巧和策略。
一、诗歌赏析在会考中,诗歌赏析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读懂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因此,对于诗歌的解读和分析是备考的重点。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积累常见的修辞手法、韵脚和意象,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多读一些名家的诗歌作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是高三会考中的一大难点。
要想在这一部分取得好成绩,首先需要学好基本的文言文语法和词汇。
其次,要掌握文言文的常用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此外,通过多做文言文阅读题和翻译练习,加强对文言文的写作和翻译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会考语文中的必考内容,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并能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为了备考这一部分,考生可以通过多读现代文,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记忆和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加强对文章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四、作文写作作文写作是考察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想写好一篇作文,首先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积累。
其次,要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逻辑结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等。
此外,还要注重写作规范,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
为了备考作文,可以通过多做作文练习,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五、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想在这一部分取得好成绩,需要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为此,可以通过多读报刊杂志和优秀的作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同时,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和推理分析的能力,通过精确理解文章中的信息,找出正确答案。
六、写作技巧和策略除了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备考策略。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D.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答案:C(知:知识)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D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C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中语文会考复习

课后题二,对“姑娘”的理解:
1、“姑娘”就是“我”。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2、“姑娘”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 郁的姑娘。 3、“姑娘”是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 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再别康桥
一 作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字音
大堰河——我的保 姆
大堰河yàn 檐头yán 瓦菲fēi
灶火zào 荆棘jīng jí
掐死qiā 匾biǎn
火钵bō
碾niǎn 冰屑xiè
忸怩 niǔní
团箕jī
凌侮wǔ
叱骂chì 咒语 zhòu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断,一系列细节,多侧 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 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 “大堰河” 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 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 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三、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高中语文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会考复习资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语文会考复习资料导语:独步天下指天下没有第二个。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和《松堂游记》等。
2、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现代着名作家。
“左联”发起人之一。
代表作小说《沉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会考复习(一)第五册一、《沁园春》1、沁园春()百舸()怅万类霜天问大地挥斥粪土当年遒劲()遏止()峥嵘()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峥嵘岁月稠粪土当年万户侯万类霜天竞自由3、全文背诵默写《沁园春》二、《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三、《香雪》《远方》皱褶()娇嗔()虔诚()粗糙()斟酌()凛冽()瞥()悸动()窸窸窣窣()怂恿()战栗()栖息()蛊惑()削弱()眺望()梦魇()笑靥()憧憬()歆羡()嵯峨()点缀()绮丽()桎梏()四、《孔雀东南飞》1、箜篌()公姥()伶俜()萦纡()奁箱()纨绔子弟()磐石()窈窕()否极泰来()踯躅()2、一词多义(1)相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登既相许和(代“他”;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相见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2)谢(3)若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4)意(5)迎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6)会(7)谢会不相从许(一定;副词)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通假字终老不复取 "取" 通"娶" 迎娶蒲苇纫如丝 "纫" 通"韧" 坚韧摧藏马悲哀 "藏" 通"脏" 脏腑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 嘱咐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 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吾今且报府"报"通"赴" 槌床便大怒"槌"通"捶"3、古今异义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怜悯千万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区区古义:1.愚拙 2.表示感情真挚今义:数量很少,事物不重要共事古义:一起生活今义:一起工作教训古义:教养今义:训斥守节古义:这里指遵守府里的规定今义:妇女不改变节操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限制纷纭古义:麻烦今义:多而杂乱奉迎古义:好日子今义:阿谀奉承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嫁娶的事床古义:坐具今义:睡觉用的家具4、君当做磐石二情同依依。
5、孔雀东南飞,。
五、《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中外诗歌四首》1、踉跄()窥伺()厄运()殓衾()悲恸()坟茔()谂知()雾霭()流岚()2、碧云天六、《逍遥游》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野马也,尘埃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风之积也不厚,。
小知不及大知,。
故夫知效一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若夫乘天地之正,故曰:。
2、通假字(1) 三餐而反(返) (2) 小知不及大知(智) (3) 此小大之辩也(辨,区别)(4) 而御六气之辩(变,变化) (5) 而征一国者(能,能力)(6) 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7) 北冥有鱼(溟,海) ⑻汤之问棘也是已(矣)重点词语怒:奋发怒而飞(振翅奋飞) 斯:则,就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夭阏:阻塞莫之夭阏(没有什么阻碍它) 枪:触、碰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 控:投,落下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 效:显才能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比:合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 恶:何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3、一词多义(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忆力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2)名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名称、名字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声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名义(3)图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图谋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地图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谋划、筹划(4)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放上、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购置、添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放弃、放下(5)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尽、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走到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不得志,与“达”相对(6)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凭、乘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7)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⑤还是(吾其还也)(8)乃而后乃今培风,才①是,表判断(是乃仁术也)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这样,代词(夫我乃行之)⑥于是,就(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9)数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②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④数目(愿得补黑衣之数)⑤计算(数不胜数)。
(10)斯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则风斯在下矣)(11)之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则芥为之舟:助词,不译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4、翻译下面两段话,重点关注划横线的句子。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néng)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shuò)数(shuò)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七、《齐桓晋文之事》1、五亩之宅未之有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故民之从之也轻。
2、通假字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王说说通悦,高兴刑于寡妻刑通型,做榜样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是罔民也罔通网,这里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跑来申诉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3、古今异义吾何爱.一牛爱:吝啬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所以:……的原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儿女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中原地区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可以:可以凭借4 、词类活用无以,则王乎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形容词作动词,敬爱;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
危士臣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朝秦楚朝:使动用法。
使……朝见。
小固不可以敌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的势力;大:大的势力。
寡固不可以敌众形容词作名词寡:少的一方;众:多的一方弱固不可以敌强形容词作名词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力量是罔民也名词用作动词罔:陷害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衣:穿5、特殊句式(1)牛何之宾语前置句(2)将以衅钟省略句(3)王作于堂上状语后置句(4)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5)是乃仁术也判断句(6)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7)何以异宾语前置句(8)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9)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10)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句(11)构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1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1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状语后置句(14)、树之以桑状语后置(15)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6、一词多义⑴道⑵之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道芷阳间行取道牛何之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臣闻之胡龁曰助词,取独⑶诚然,诚有百姓者。
的确是诚何心也。
到底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真诚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果真,如果7、翻译下列句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八、《我有一个梦想》《华盛顿》《唐诗三首》1、戳子()戎马()湮没()平仄()妯娌()猿猱()吮吸()惘然()安之若素骇人听闻耸人听闻解甲归田黄袍加身2、(1)《登高》(2)《锦瑟》(3)连峰去天不盈尺,。
,。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