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定转子检修及线圈重绕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电机绕组修理时的工艺要求

电机绕组修理时的工艺要求

电机绕组损坏,最好用与原来绕组相同的备件更换,如果重新绕制,则绝缘线、绝缘垫、绕制方式、浸渍剂和浸渍方式等都必须与原来零件相同,以保证绕组的温度不超过标准的规定。

增安型电机的绕组会直接影响防爆性能,修理单位应具有必要的资料和设备,否则应由制造厂进行修理。

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绕组修理时的工艺要求。

3.1电机绕组拆线时工艺要求(1)拔线方向一定要顺铁芯轴向方向,不可有角度,否则易把铁心端齿刮变形,产生扇张现象,也有可能将线圈卡在槽内拔不出来。

(2)拔线用力要适当,不可太猛,防止/破坏性0的拆除法,否则,铁芯齿被刮伤,歪斜,甚至造成整个铁芯槽歪倒。

(3)对于成型绕组,要防止拆除过程中使线圈变形过大,不可将铜线拉变形,截面积不可有变化。

(4)铁芯的通风槽不准有堵塞现象,应保证畅通。

要求彻底清除槽内残余绝缘,尤其对于铁心槽细长的绕线转子,禁止用火烧铁芯,以防铁芯片间绝缘损坏,造成铁芯短路发热。

用砂布和挫刀清除槽内杂物时不可损伤铁芯,不许将槽口用锉刀挫大。

(5)对于铁芯和基座的油泥和污垢,可用清洗机清洗,然后经烘干处理。

(6)要检查铁芯的齿端板是否有开焊和损坏,对于铁芯出现的烧结铁瘤,要先修复好,并经铁损耗试验合格后再喷绝缘漆保护。

(7)如果绕组绝缘太硬难于拆卸,可采用通电加热烘房加热或丙酮熔解后再进行拆卸。

3.2线圈涨形和整形时的工艺要求(1)线圈的涨形是在涨形机上进行的。

在涨形前,线圈包一层白布带或热收缩涤纶带作为保护,1P3叠包,要用力均匀,压紧线圈使导线排列更紧密。

(2)对于节距较大及端部形状要求准确的线圈,经涨形后,还要对线圈进行整形,也就是将线圈放在整形模内进行矫正线圈形状。

为了实现线圈涨形后尺寸更正确,涨形的节距和角度一般在涨形机上可调整1P4~1P2槽宽。

(3)线圈涨形的直线部分伸出铁芯的长度,取决于电动机绝缘的电压等级。

(4)在涨形和整形过程中,不许采用铁器工具直接敲打线圈,以防绝缘破损受伤。

电机维修工艺—电机线圈绕制(磁极绕组)工艺规程

电机维修工艺—电机线圈绕制(磁极绕组)工艺规程

电机维修工艺—电机线圈绕制(磁极绕组)工艺规程电机线圈的绕制(磁极绕组)工艺规程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交流同步机和直流电机磁极绕组的绕制工艺。

2工艺准备2.1材料准备导线、绑扎材料及各种衬垫用绝缘材料。

2.2工具设备绕线机、绕线模(铁制)、搁线架及常用工量具。

2.3根据图纸及施工票,校核绕线模尺寸是否与要求相符。

2.4空车检查绕线机的运转情况及转速表的计数是否准确。

2.5检查导线规格,并检查导线绝缘是否符合要求,将合格的导线放在线盘或搁架上。

2.6根据线圈模的大小,调整绕线机的转速;明确线圈引线头位置、线圈匝数、层数、加放衬垫绝缘的要求。

2.7导线夹在固定好线夹上,线夹上必须加放绝缘如纸板、钢纸板及毛毡等,并调整好拉力。

3工艺过程3.1按绕线方向,装好绕线模,紧好固定螺丝,放好绑扎带,一般为无碱玻璃丝带。

将线头紧固在绕线模的起头位置。

调整转速表计数为“0”位,开始缠绕线圈。

3.2缠线时,每缠5~6层线时应刷一次1032漆,按绕线方向刷,涂刷要均匀至整个线圈绕好为止。

3.3绕线拉力适当控制,使线保持平直,绕成的线圈平整,导线绝缘亦不受损伤。

3.4绕制过程中导线应排列整齐缠绕紧密,每层导线应用打板敲打平整,导线在换层交叉处应包缠或加垫加强绝缘。

导线绝缘损伤处应修补包缠好。

3.5绕制中遇有并线断头或导线换捆时,必须检测线规是否一致,确认一致后方可继续绕制。

3.6导线断头连接应避开转角处,采用银焊,焊接应牢固平整,焊后包好绝缘。

3.7线圈绕好后,引线剪断前,需将线圈用绑扎带绑紧后再卸模。

3.8线圈脱模后按图纸要求核实引线位置,焊好引线。

按绝缘规范要求包缠(或加垫)引线绝缘。

4工艺要求4.1线圈导线必须平行排列,无交叉,弯曲现象,缠绕紧密,无松散或椭圆现象。

4.2线圈绑扎结实,各线圈松紧,形状及尺寸应基本一致,绝缘应完整无损。

4.3线匝计数准确,线规应一致。

符合图纸要求。

4.4各个线圈直流电阻相对误差值小于2%。

电动机定转子检修及线圈重绕工艺规程

电动机定转子检修及线圈重绕工艺规程

目录1.总则 (1)2.完好标准 (1)3.检修工艺标准 (3)4.试车与验收 (29)5.安全注意事项 (30)电动机定转子检修及线圈重绕工艺规程1·总则本规程适用于高低压电机定转子的修理与线圈绕制工艺。

2·完好标准2·1 外壳完好,油漆色调一致完整,铭牌清晰。

2·2 电动机内部无积灰和粉尘及油污,风道畅通。

2·3 润滑油质量型号符合要求,油量适当。

2·4 绕组及铁芯无老化,变色和松动,变形现象。

2·5 重绕绕组的导线型号,线规线模尺寸,匝数绝缘等级及绝缘结构,联接方式,符合原电动机绕组的数据标准。

2·6 定子绕组槽楔,绑线和端部垫块齐全,紧固,端部绑扎固定牢固。

2·7 风扇叶片齐全,角度适合,固定牢固。

2·8 各部附件合格,螺栓,螺母齐全紧固。

2·9 换向器表面光滑,电刷与换向器接触良好,运转无火花,电刷牌号符合要求。

2·10 试运转(运行)时各部温升不超过表1的规定值表1电动机的最高允许温升(环境温度为40摄氏度时)绝缘等级A级E级B级F级H级电动机绕组50 65 70 85 105 铁心及其他60 75 80 100 125 整流子60 70 80 90 100 滑动轴承40 40 40 40 40 滚动轴承55 55 55 55 55 2·11 滑动轴承电动机之转子转向窜动应不大于表2规定。

表2 滑动轴电动机之转子轴向窜动允许值轴向窜动范围mm 电动机容量KW向一侧向两侧10及以下0.5 1.0010-20 0.75 1.5020一70 1.00 2.0070-125 1.50 3.00125以上2.00 4.00轴颈大于D2OOmm电机轴颈直径的2%2·12 试运转声音和电流正常。

2·13 绝缘电阻每千伏不小于lMΩ。

2·14 预防性试验,交接试验合格。

电机维修工艺—电机线圈绕组(直流电枢绕组)工艺规程

电机维修工艺—电机线圈绕组(直流电枢绕组)工艺规程

电机线圈绕组(直流电枢绕组)工艺规程一、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直流电机扁线电枢绕组的绕制工艺。

二、工艺准备2.1.材料准备绕组导线(裸扁铜线或玻璃丝扁铜线)、绑扎材料及其辅助绝缘材料。

2.2.工具设备准备鼻部扁绕组用手动折弯机、折弯中心轴、涨型把、整型胎和各种常用工具。

3.工艺过程3.1根据原样或图纸要求,调整涨型台手把的长度,校对中心轴的直径、长度和整型胎尺寸。

3.2用千分尺检查导线规格,检查绝缘是否有破损的现象。

3.3对于裸扁铜线要清理导线毛刺和污物。

3.4明确绕组形状、匝数、并绕根数、电机的槽数。

3.5按原绕组或图纸计算绕组各部尺寸和总长。

3.6下料,按原线圈总长切线并适当留有余量(一般为45mm---50mm)。

3.7根据线圈并绕根数、把导线用白布带初包好。

捆扎要紧密,垫好鼻部间垫,预留相应的间隙。

3.8平整绑扎好的导线,画好中心线。

3.9把画好中心线的导线在手动折弯机进行折弯,在折弯过程中要对好中心位置,用专用夹具和整型胎整型;多匝线圈用涨型把涨型,再整型。

整型过程中注意绕组张角的端弧、爪子长短、直线长度要符合要求。

3.10线头处理:根据原样或图纸,留出起头、完头的长度,除去导线绝缘,搪锡,面长10—15mm,或大于并头套,并保证锡面光亮无麻点,如硬焊接不用搪锡面。

3.11匝间绝缘处理:a.按图纸或绝缘规范,包缠匝间绝缘、排间绝缘和匝间、排间加强绝缘。

b.波叠绕组直线部分垫好层间条,用0.06—0.1mm的无碱玻璃涤纶丝带平包一层。

c.线圈入炉预热,按绝缘等级浸漆干燥,出炉后热态整型,主要是直线部分。

3.12包对地绝缘:根据图纸或绝缘规范,包缠对地绝缘和保护层。

保护层一般采用0.08~0.1mm无碱玻璃丝带,直线部分平包一层,端部半迭包一层。

三、工艺要求。

1.绕组各部绝缘完整无损,导线规格一致,符合图纸要求;2.绕组外形及各部尺寸一致并符合图纸要求;3.线圈绝缘包缠紧密,符合图纸或绝缘规范要求。

电动机检修规程

电动机检修规程

电动机检修规程企业标准电动机检修规程第⼀章概述第⼀节检修⽬的及基本要求电动机通过运⾏⼀定的时间以后,由于零部件的磨损,腐蚀,压板松动,线圈表⾯及通风孔积灰堵塞和线圈绝缘⽼化等现象的出现,均会影响电动机的安全经济运⾏。

因此,必须定期的,有计划的对设备进⾏预防性和恢复性的检修。

在检修过程中坚持质量第⼀,贯彻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使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检修⼯作中要贯彻挖潜,⾰新,改造的⽅针,努⼒做到:质量好,⼯效⾼,⽤料省、安全好,多发电。

本规程规定了攀枝花众⼀精细化⼯有限公司内电动机进⾏检修的周期、分类、标准项⽬进修项⽬、⼤修的施⼯步骤及⼯艺质量标准,并附录了⼀些检修维护相关的知识,供攀枝花众⼀精细化⼯有限公司电动机检修⼯作中使⽤,也可做电动机运⾏、检查⼈员参考。

企业标准第⼆节电动机铭牌数据2第⼆章检修周期⼀、电动机检修分类:(⼀)⼩修:按照预定计划,对电动机及控制设备进⾏局部的预防性的检修和试验。

(⼆)⼤修:按照预定计划,对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进⾏全⾯的,恢复性的检修试验。

⼆、电动机的检修间隔:(⼀)⼤修间隔:1.新装投运的电动机到第⼀次⼤修间隔为⼀年;2.⾼,低压电动机⼤修间隔为两年,⼀般随⽣产线⼤修进⾏;3.制氧站、空压站的常⽤电动机⼤修间隔为两年;4.给⽔泵,循环⽔泵电动机⼤修间隔为2年;5.全⼚使⽤的通风机,排渣泵所属⾼压电动机⼤修间隔为三年;6.⾏车及起重,修配的电⽓设备⼤修间隔为3~4年(⼆)⼩修间隔:1.⼤修周期为⼆年的电动机,⼩修间隔为半年;2.⼤修周期为三或四年的电动机。

⼩修间隔为⼀年,上述电动机的检修周期,⼀般应与所带机械同时安排。

必要时可另⾏安排。

三、施⼯管理:(⼀)在电动机检修施⼯中,要做好下列⼏项⼯作:1.贯彻安全⼯作规程,确保⼈⾝和设备安全:2.严格执⾏质量标准,⼯艺措施及岗位责任制,保证检修质量;3.及时掌握进度,保证按期竣⼯I4.提⾼⼯作效率,节约材料,防⽌浪费。

交流电机线圈重绕的方法步骤定稿版

交流电机线圈重绕的方法步骤定稿版

交流电机线圈重绕的方法步骤定稿版步骤一:准备工作1.首先,确定线圈重绕的原因和目的。

可能的原因包括线圈损坏、线圈短路或开路等。

目的可能是提高电机性能或更换线圈规格。

2.分析电机的设计要求和线圈规格。

了解线圈的类型、绕组方式、匝数、线径等参数。

步骤二:拆卸电机1.首先,断电并确保电机完全停止运转。

拆卸电机外壳,从电机轴上卸下连接驱动装置的联轴器。

2.拆卸电机的定子和转子。

将电机定子和转子上的部件分别拆卸,并将它们放置在清洁且安全的位置。

步骤三:检查线圈1.仔细检查电机线圈,观察是否有损坏、断路或短路等情况。

通过使用电子测试仪器,检测线圈的电阻、绝缘电阻和绕组连通性。

2.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修复现有线圈还是重新绕制线圈。

步骤四:计算绕线参数1.根据电机的设计要求和线圈规格,计算新线圈的绕组参数。

这包括匝数、线径、线圈层数、匝距和绕组方式等。

2.计算绕线所需的导线长度,确保足够的导线材料可用。

步骤五:绕线1.选择合适大小的绕线架,并在其上安装轴承,以便可以旋转绕线架。

确保绕线架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2.按照设计要求和线圈规格,将导线逐层绕制在绕线架上。

确保导线绕得整齐紧密,没有交叉或重叠。

3.在绕线的过程中,使用导线夹或胶带固定线圈的端子,以保持绕线的紧密性。

步骤六:连接线圈1.制作线圈的连接端子,包括引线和绕组间的连接。

确保连接端子的质量和稳定性。

2.根据电机的设计要求,连接线圈到定子槽或绕线圈架上。

确保连接牢固,不会产生松动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步骤七:装配电机1.清洁和润滑电机轴承,并将转子重新安装到电机轴上。

确保轴承和轴之间的配合良好。

2.将定子重新安装到电机壳体内,并确保定子的定位和定向正确。

3.重新安装电机壳体,紧固螺栓,确保电机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步骤八:测试和调试1.重新给电机供电,进行初步测试。

检查电机的工作状态,包括转速、振动、噪音和温度等方面。

2.如有必要,通过对电机的重新调整参数,以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和性能。

电动机定转子检修及线圈重绕工艺规程

电动机定转子检修及线圈重绕工艺规程

电动机定转子检修及线圈重绕工艺规程1、总则…………………………………………………………12、完好标准…………………………………………………………13、检修工艺标准……………………………………………………34、试车与验收 (2)95、安全注意事项………………………………………………30电动机定转子检修及线圈重绕工艺规程1·总则本规程适用于高低压电机定转子的修理与线圈绕制工艺。

2·完好标准2·1 外壳完好,油漆色调一致完整,铭牌清晰。

2·2 电动机内部无积灰和粉尘及油污,风道畅通。

2·3 润滑油质量型号符合要求,油量适当。

2·4 绕组及铁芯无老化,变色和松动,变形现象。

2·5 重绕绕组的导线型号,线规线模尺寸,匝数绝缘等级及绝缘结构,联接方式,符合原电动机绕组的数据标准。

2·6 定子绕组槽楔,绑线和端部垫块齐全,紧固,端部绑扎固定牢固。

2·7 风扇叶片齐全,角度适合,固定牢固。

2·8 各部附件合格,螺栓,螺母齐全紧固。

2·9 换向器表面光滑,电刷与换向器接触良好,运转无火花,电刷牌号符合要求。

2·10 试运转(运行)时各部温升不超过表1的规定值表1电动机的最高允许温升(环境温度为40摄氏度时) 绝缘等级A级E级B级F级H级电动机绕组50657085105铁心及其他607580100125整流子60708090100滑动轴承4040404040滚动轴承55555555552·11 滑动轴承电动机之转子转向窜动应不大于表2规定。

表2 滑动轴电动机之转子轴向窜动允许值电动机容量KW轴向窜动范围mm向一侧向两侧10及以下0、51、0010-200、751、5020一701、002、0070-1251、503、00125以上2、004、00轴颈大于D2OOmm电机轴颈直径的2%2·12 试运转声音和电流正常。

高压电机定子线圈大修工艺流程

高压电机定子线圈大修工艺流程

高压电机定子线圈大修工艺流程1.拆卸电机定子线圈,检查损坏情况。

Disassemble the stator coil of the high-voltage motor and inspect for damage.2.清洁定子线圈,去除表面污垢和沉积物。

Clean the stator coil to remove surface dirt and deposits.3.进行绝缘测试,确保线圈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Perform insulation testing to ensure the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il meets the requirements.4.修复线圈中的绝缘损坏部分。

Repair insulation damage within the coil.5.调整线圈的匝间距,并进行对齐。

Adjust the coil turn spacing and align it.6.使用专业设备重新浇注线圈绝缘材料。

Re-impregnate the coil insulation material using professional equipment.7.强化线圈的绝缘性能,确保耐压和绝缘等级满足要求。

Enhance the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il to ensure the voltage resistance and insulation level meet the requirements.8.定子线圈绕组整理对齐,使其电气性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Arrange and align the stator coil windings to restore its electrical performance to the optimal state.9.定子线圈重新组装并固定在定子槽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总则 (1)2.完好标准 (1)3.检修工艺标准 (3)4.试车与验收 (29)5.安全注意事项 (30)电动机定转子检修及线圈重绕工艺规程1·总则本规程适用于高低压电机定转子的修理与线圈绕制工艺。

2·完好标准2·1 外壳完好,油漆色调一致完整,铭牌清晰。

2·2 电动机部无积灰和粉尘及油污,风道畅通。

2·3 润滑油质量型号符合要求,油量适当。

2·4 绕组及铁芯无老化,变色和松动,变形现象。

2·5 重绕绕组的导线型号,线规线模尺寸,匝数绝缘等级及绝缘结构,联接方式,符合原电动机绕组的数据标准。

2·6 定子绕组槽楔,绑线和端部垫块齐全,紧固,端部绑扎固定牢固。

2·7 风扇叶片齐全,角度适合,固定牢固。

2·8 各部附件合格,螺栓,螺母齐全紧固。

2·9 换向器表面光滑,电刷与换向器接触良好,运转无火花,电刷牌号符合要求。

2·10 试运转(运行)时各部温升不超过表1的规定值表1电动机的最高允许温升(环境温度为40摄氏度时)2·11 滑动轴承电动机之转子转向窜动应不大于表2规定。

表2 滑动轴电动机之转子轴向窜动允许值2·12 试运转声音和电流正常。

QJ/LH 06.135-20102·13 绝缘电阻每千伏不小于lMΩ。

2·14 预防性试验,交接试验合格。

2·15 55KW以上低压及6KV以上高压电动机建立档案,容:铭牌数据,铁芯,绕组参数,检修记录,试验报告,大修方案,等等资料。

3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3·1 检修程序为缩短电机的修理时间,绕组铁芯的修理与零部件机械修理可同时进行,依照参图1所示程序安排检修工作。

3·2 电动机的拆装3·2·1 拆下电机引线做好标记3·2·2 卸下电机端盖和轴承外盖,拆前务必在端盖与机座外壳的接缝处打上标记,前后端盖的记号不应相同,并测定转子间隙。

3·2·3 将电刷提出,并在电刷中性线的位置做好标记。

3·2·4 抽出转子,转子重量小于35kg时用手抽出,大的转子用吊装工具抽出,更大的转子须用长卡与转子轴连接将转子抽出,方法是在转子慢慢移出,待转子重心移到定子外面时,在转子轴端下垫一支架,将钢丝绳套在转子重心处,然后慢慢将转子全部抽出。

QJ/LH 06.135-2010图1电动机检修工艺程序图3·2·5 轴承的拆卸a 用铜棒拆卸轴承圈垫上铜棒,用手锤敲打铜棒,把轴承敲出,敲时要沿轴承圈四周相对两侧轮流均匀敲打,不可只敲打一边,用力不宜过猛。

QJ/LH 06.135-2010b 在圆筒上拆卸在轴承圈下面用两块铁板夹住轴,放在一只圆筒上面(圆筒径略大于转子外径)在轴的端面上垫放铜块,用手锤对准轴中心适度敲打,使轴承脱出。

c 用拉具拆卸用拉子(二爪或三爪)钩住轴承圈,扭紧螺杆即可慢慢将轴承拉下,较大的轴承还可以将加温后再用专用拉子拆卸(如用气焊,或轴承加热器加热使其受热膨胀)。

3·2·6 电动机检修后的装配:按拆卸时的相反顺序进行,定转子气隙在圆周各点值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10%。

3·3 铁芯的检修3·3·1 铁芯松动不严重时,在松弛处打入绝缘硬纸板做成的楔子。

3·3·2 极少数弯曲的齿片可拆除,试用凿子把损坏铁芯凿去。

3·3·3 经打磨毛刺清理后,在损坏部位涂上稀释的同级或高一级的绝缘漆。

3·3·4 在大中型电机已损坏部位的片间插入云母片达到一定深度。

3·3·5 在剔去熔体的空穴处,镶补绝缘填充物(如环氧树脂),QJ/LH 06.135-2010填充物与铁芯表面结合紧密牢固。

3·3·6 定子孔变形应使用千斤顶加压矫正变形铁芯。

3·3·7 铁芯检修的质量标准a 铁芯紧密无松动,清洁无尘、油垢、锈蚀,表面漆完整。

b 磁极与磁轮连结紧固,通风道畅通。

c 铁损符合标准,无局部发热现象。

3·4 绕组检修通则3·4·1 绕组的检查a 绕组绝缘有无脱落,变色,焦化,擦伤,烧损。

b 绕组接头引线是否脱焊和断线。

c 端部绑线是否松脱,断裂,焦化,烧损。

d 槽楔是否松动,断裂,灼焦,变形,擦伤,脱落。

e 转子鼠笼条(或绕组)有无断裂、转子平衡块及风扇螺丝有无松动,防松装置是否完整。

f 电枢绕组有无断线脱焊,与整流片间的焊接是否牢固。

g 电枢绕组,绕线式转子绕组的绑扎钢线或无纬带是否松动,断裂或开焊。

h 根据绕组损坏程度来确定部分或全部更换绕组。

3·5 绕组的清扫擦试及清洗QJ/LH 06.135-20103·5·1 小型电机绕组可用吹风机或皮老虎,清除灰尘和污物,然后用干净布擦其绕组表面及通风道。

3·5·2 大中型高压电机可用气泵的压缩空气来吹绕组表面及线缝中的灰尘,一般用空气压力在2-3个大气压即2-3公斤/平方厘米,绝缘老化的旧电机最好用橡皮管清扫通风道和夹层时,常用4-6个大气压,不能用金属喷咀。

3·5·3 绕组清洗采用汽油和四氧化碳1:2的混合溶液或用四氯化碳溶液来清洗,绕组要加热到40ºC-60ºC,用气泵加喷枪喷洗,能把脏物从缝隙中冲洗溶解好自行脱离绕组,由于四氯化碳溶液有毒,清洗时易挥发,检修人员须带口罩和防护眼镜。

3·6 绕组故障寻找方法3·6·1 绕组接地故障点的查找a 串联灯泡法将32-220V交直流电接入接地的某相绕组,中间串入40-100瓦的灯泡(电压与电压相同),再将地线接在电机外壳上,通电后灯泡发光,此时用硬木或铜板垫在外壳的上口边缘上,用手锤沿着周围敲击,敲到某一处发现灯光一灭一亮时,该处就是接地点,接地多数发生在铁芯的槽口上,可改用200-10OOW灯泡串入电源,通电使灯泡发光后,用手把露出在铁芯外面两端绕组往铁芯里面揿,揿到绕组稍动就可以,如绕组用手揿不动,可用木质棍棒撬动绕组(必须在绕组外表面QJ/LH 06.135-2010垫一层厚布或其它柔软物,以免损伤绕组),如灯泡一灭一亮,就是电路中的电流时通时断,并在接地点上有微动的火花,必须注意观察,把电机放在暗处试验,也可在晚上,闭灯后试验,灯泡放得离电机远一些为好。

b 电流烧穿法遇到接地点在槽里或在槽口但绕组和铁芯粘得很紧,难以撬动时,采用较大电流烧穿法比较容易发现,用一台调压变压器接上电源后,接地点很快发热绝缘物冒烟,立即切断电源,在冒烟点上做好标记,通入电流的数值,小型电机不超过额定电流的两倍,时间不超过半分钟,容量稍大的电机,只要额定电流的20-50%,也可以逐渐加大电流到接地点则开始冒烟就切断电源。

c 分组淘汰法当遇到接地点不但在铁芯里面而且烧得比较厉害,烧损的铜线与铁芯溶在一起,接触面大于导线截面时采用把接地的一相绕组分成两半,好的一半留下来,接地部分再分两半,依此类推,把接地点从某相绕组上逐步缩小围,最后到某一个线圈或某一线匝上,方法为:先将电源的地线接在电机外壳,火线与灯泡的一根线接好后装上灯泡,拆开中间绕组端部接头,此时把灯泡串接在绕组一端和之间,若灯泡不亮,证明接地故障不在这段绕组上,在把灯泡串在另一段绕组与之间,灯泡发亮,则接地点在该绕组之间,再拆开故障点段QJ/LH 06.135-2010两绕组接头,灯泡串入绕组之间,用同样方法分别检查,最后可以确定接地故障在第几极相组的第几个线圈里。

d 工频振动法先查清接地的某相绕组在每一磁极中占多少槽,并在槽上作好记号,再将220v工频电压接入故障绕组,中间串入可变电阻或并联若干灯泡,便于控制试验电流,地线接外壳,通电低于电机额定电流负荷,此时用一条0.2-0.5mm厚的薄钢片顺着线槽依次吸过去。

在正常的线槽上有电流其每秒钟交变100次,磁力随着波动,所以薄钢片会发出吱吱的振动声,遇上有接地故障的槽,由于电流从此流入接地点,薄钢片的振动声就比正常轻得多,当接地严重时或接地点正好发生在该槽线圈引入电流的第一线匝时。

薄钢片就不振动了,为查证故障点,用同样方法进行试探几次,并把电源换到另一线端上试查几次,如每次查定故障点在某一槽上,这就是确定的故障点了,如薄钢片振动不明显,只能确定某一极相组,而不能确定在某槽或某线匝时,可将该极进行分组淘汰,最好正确地确定故障点的位置。

以上几种寻找接地故障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三相绕线或感应电机的转子绕组,对于鼠笼式转子绕组(包括深槽笼和双笼)与铁芯紧密贴在一起:就是接地,就不需检查对地绝缘。

3·6·2 绕组短路故障寻找方法,a .三相电机绕组短路分两种:一是异相绕组相互间的短路;二是QJ/LH 06.135-2010一相绕组线圈或匝间的短路,寻找分两步进行:一是不解体检查,确定故障发生在那一相绕组中;二是对电机解体检查寻找确定故障发生在哪一个线圈中。

b .不解体检查电阻法:利用电桥测量每相绕组的电阻值,通过计算和比较来判断某相绕组有无短路,由于绕组接线形式不同检查时有三种:(l)Δ/Y 接线的绕组,六个线端都引出机座,只要测量每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间的电阻值就可以了(2)Y 接线绕组,中心点在机里面,仅A 、B 、C 三个线端引出机外,(转子绕组三极引线固定在铜环上)在两个线端测得的电阻是两相绕组的串联电阻,每相绕组电阻值可通过下式计算:R A =(R AB +R AC -R CB )/2R B =(R BA +R BC -R AC )/2R C =(R CA +R CB -R AB )/2 式中R A 、R B 、R C ----A 、B 、C 各相绕组电阻。

R AB ,R BC ,R CA ----AB ,BC ,CA 各相绕组电阻。

(3)△接线,每相绕组的头和尾都在机体里面并头后向外伸出A ,B ,C 三个线头,由接线测得的电阻是三相线圈的电阻,确定某一相绕阻的电阻可用下式计算: R A =0.5×〔)(4AB BC AC ABAC BC AC BC R R R R R R R R -+--+⨯⨯〕R B =0.5×〔)(4BC AB AC BCAC AB AC AB R R R R R R R R -+--+⨯⨯〕 QJ/LH 06.135-2010R C =0.5×〔)(4AC BC AB ACBC AB BC BA R R R R R R R R -+--+⨯⨯〕 c ·解体电压表检查体:用12-36V 直流电源,接入被检查的某相绕组两端,为调节电流,可并联若干灯炮(或串大可变电阻),如是星形接线,可将电源一端接中心点,另一端接被检查绕组的线头上,如是三角形接线,要拆开一个接头,对故障相检查,再用一只可读数的直流电压表,在引线上连接两根插针,外套绝缘柄,检查时插针轮流地刺入每个极相组的两端连接线上,并记录每次测量的电压读数值,此时如果极相组的电压相同,证明该绕组没有短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